现场急救救护基本知识
- 格式:doc
- 大小:1.75 MB
- 文档页数:17
急救知识大全及操作方法
急救知识是非常重要的,它可以帮助我们在意外发生时迅速采取正确的行动,尽快将伤者送往医院,以减少伤害或挽救生命。
1. 心肺复苏术(CPR):在发现心脏骤停的情况下,首先要确保
安全,然后呼叫急救电话。
接着按照CPR的操作方法进行心
脏按压和人工呼吸,直到医护人员到达为止。
2. 创伤处理:对于外伤患者,要用干净的纱布或衣物压迫伤口,以止血。
若有骨折,要尽量不移动患处,并用固定物托住骨折部位。
3. 烧伤及烫伤处理:及时将受伤部位放入凉水中冷却,盖上干净的布以保护受伤皮肤,然后尽快送往医院就诊。
4. 中暑及热衰竭:将中暑者移到阴凉通风处,解开衣物,用冷水或冰块冷敷,同时让其饮用适量的盐开水或葡萄糖水。
5. 骨折处理:如果发现有人骨折,要防止受伤者移动,用绷带或干净的布固定患处,并及时送往医院。
急救知识是每个人都应该掌握的,因为它可能在关键时刻挽救生命。
希望每个人都能重视并且学习急救知识,让我们在面对意外时能够及时正确地处理。
应急救援基本常识应急救援基本常识主要包括应急救援基本常识、火灾急救知识、触电急救知识、创伤救护知识等,根据公司实情,了解并掌握这些现场急救基本常识,是我们做好安全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
一、应急救援基本常识1、事故应急救援的基本任务:(l)、立即组织营救受害人员,组织撤离或者采取其他措施保护危害区域内的其他人员。
(2)、迅速控制事态,并对事故造成的危害进行检测、监测,测定事故的危害区域、危害性质及危害程度。
(3)、消除危害后果,做好现场恢复。
(4)、查清事故原因,评估危害程度。
2、常用急救方法(1)口对口人工评吸法:病人仰卧、松开衣物——清理病人口腔阻塞物——病人鼻孔朝天、头后仰——贴嘴吹气——放开嘴鼻好换气,如此反复进行,每分钟吹气12次,即每5秒吹气一次。
(2)体外心脏挤压法:病人仰卧硬板上——抢救者中(手掌)对病人胸口凹膛——掌根用力向下压——慢慢向下——突然放开,连续操作每分钟进行60次,即每秒一次。
二、火灾急救知识一般地说,起火要有三个条件,即可燃物(木材、汽油等)、助燃物(氧气等)和点火源(明火、烟火、电焊花等)。
扑灭初期火灾的一切措施,都是为了破坏已经产生的燃烧条件。
1、火灾急救的基本要点现场有经过训练的义务消防队:发生火灾时,应由义务消防队急救,其他人员应迅速撤离。
(1)及时报警,组织扑救:全体员工在任何时间、地点,一旦发现起火都要立即报警,并参与和组织群众扑灭火灾。
(2)集中力量,主要利用灭火器材,控制火势,集中灭火力量在火势蔓延的主要方向进行扑救以控制火势蔓延。
(3)消灭飞火,组织人力监视火场周围的建筑物,露天物质堆放场所的未尽飞火,并及时扑灭。
(4)疏散物质,安排人力和设备,将受到火势威胁的物质转移到安全地带,阻止火势蔓延。
(5)积极抢救被困人员:人员集中的场所发生火灾,要有熟悉情况的人做向导,积极寻找和抢救被困的人员。
2、火灾急救的基本方法(1)先控制,后消灭。
对于不可能立即扑灭的火灾,要先控制火势,具备灭火条件时再展开全面进攻,一举消灭。
现场生命急救知识和技能
现场生命急救知识和技能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内容,仅供参考:
1. 心肺复苏(CPR):对于心脏骤停的病人,及时的CPR是非常关键的。
了解如何正确进行胸外按压和人工呼吸,以及使用自动体外除颤器(AED)是非常重要的。
2. 止血:对于大量出血的情况,止血是至关重要的。
了解如何使用止血带、压迫止血等方法进行止血,以及如何处理可能出现的休克情况。
3. 骨折和扭伤处理:对于骨折和扭伤等伤害,了解如何正确固定和搬运病人,以及在等待专业医疗人员到场前的临时处理方法。
4. 烧伤和烫伤处理:了解如何用冷水冲洗烧伤部位,以及如何用干净的纱布覆盖伤口,避免感染。
5. 中毒处理:了解如何识别各种中毒症状,以及在等待专业医疗人员到场前的临时处理方法。
6. 窒息处理:了解如何处理呼吸道异物阻塞,以及如何进行腹部冲击法(Heimlich maneuver)来帮助病人。
7. 紧急分娩:了解如何在紧急情况下协助产妇分娩,以及如何处理新生儿脐带和呼吸道问题。
这些是现场生命急救知识的一部分,可以通过相关课程和训练来获得更深入的了解和实践经验。
如果您想要获得更多信息,建议咨询专业急救人员或查阅相关资料。
救护安全知识
救护安全知识包括以下内容:
1. 急救基本知识:包括判断伤患是否有生命危险、呼吸、心脏复苏、止血、包扎等基本急救技能。
2. 脊柱固定:在怀疑伤患有颈椎、腰椎等脊柱受伤的情况下,应注意固定伤患,防止进一步损伤。
3. 烧伤处理:了解烧伤的分类、程度判断,掌握烧伤处理的基本原则,如用干净的冷水冲洗烧伤部位、不涂抹乳膏等。
4. 骨折处理:了解骨折的种类、症状,掌握正确的现场急救处理方法,如使用托板固定骨折部位、不乱动骨折患肢等。
5. 中毒急救:了解各种中毒的症状及救护方法,如酒精中毒、药物中毒、化学物品中毒等。
6. 溺水救援:学会正确的救援方法和自救技巧,如不单独救援,可运用救生圈、救生索等工具进行救援等。
7. 心肺复苏:掌握心肺复苏的急救过程和技巧,如按压胸骨位置、进行人工呼吸等。
8. 手心救命法:了解手掌按压心脏位置进行急救的方法。
9. 创口处理:了解正确的处理开放性创伤,如清洁伤口、贴上敷料、妥善固定等。
10. 注意安全:在进行急救救助时要注意自身安全,如判断现
场是否安全、佩戴个人防护装备等。
以上是一些常见的救护安全知识,对于遇到紧急情况时的急救救助非常有帮助。
应急救护知识普及
应急救护知识普及非常重要,它可以帮助人们在紧急情况下采取正确的措施,保护自己和他人的安全。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应急救护知识普及内容:
1.火灾:了解如何预防火灾,掌握灭火器的使用方法,知道如何疏散逃生,并掌握基本的火灾应急处理技能。
2.地震:了解地震的预警和应对方法,包括如何躲避、如何自救互救等。
3.交通事故:了解如何应对交通事故,包括如何报警、如何处理伤者等。
4.食物中毒:了解食物中毒的常见原因和症状,掌握如何预防食物中毒,以及如何处理食物中毒的紧急情况。
5.溺水:了解溺水的常见原因和症状,掌握如何预防溺水,以及如何进行基本的急救处理。
6.触电:了解触电的常见原因和症状,掌握如何预防触电,以及如何进行基本的急救处理。
7.烧伤和烫伤:了解烧伤和烫伤的常见原因和症状,掌握如何预防烧伤和烫伤,以及如何进行基本的急救处理。
除了以上内容,应急救护知识普及还包括心肺复苏、止血、搬运等技能,这些技能在紧急情况下非常有用。
建议通过专业机构或组织进行学习和培训,以获得更全面和准确的知识和技能。
现场急救一、现场急救概述生产现场急救,是指在劳动生产过程中和工作场所发生的各种意外伤害事故、急性中毒、外伤和突发危重病员等现场,没有医务人员时,为了防止病情恶化,减少病人痛苦和预防休克等所应采取的一种初步紧急救护措施,又称院前急救。
(一)现场急救步骤1.脱离险区首先要使伤病员脱离险区,移至安全地带,如对因滑坡、塌方砸伤的伤员搬运至安全地带;对急性中毒的病人应尽快使其离开中毒现场,搬至空气流通区;对触电的患者,要立即解脱电源等等。
2.检查病情现场救护人员要沉着冷静,切忌惊慌失措。
应尽快对受伤或中毒的伤病员进行认真仔细的检查,确定病情.检查内容包括:检查时不要给伤病员增加无谓的痛苦,如检查伤员的伤口,切勿一见病人就脱其衣服,若伤口部位在四肢或躯干上,可沿着衣裤线剪开或撕开,暴露其伤口部位即可。
3.对症救治根据迅速检查出的伤病情,立即进行初步对症救治。
在救治时,要注意纠正伤病员的体位,有时伤病员自己采用的所谓舒适体位,可能促使病情加重或恶化,甚至于造成不幸死亡,如被毒蛇咬伤下肢时,要使患肢放低,绝不能抬高,以减低毒汁的扩延;上肢出血要抬高患肢,防止增加出血量等。
救治伤病员较多时,一定要分清轻重缓急,优先救治伤重垂危者。
4.安全转移对伤病员,要根据不同的伤情,采用适宜的担架和正确的搬运方法。
在运送伤病员的途中,要密切注视伤病情变化,并且不能中止救治措施,将伤病员迅速而平安地运送到后方医院作后续抢救。
(二)注意事项1.注意现场安全,重视“先脱险再救人”。
2.从正面接近伤病员,表明身份,安慰伤病员,说明将采取的救护措施。
3.避免盲目移动伤者,避免再损伤。
4.除非必要,不要给伤病员任何饮食或药物。
5.注意保护警方需要的现场证物。
6.及时报告有关部门,寻求援助。
二、现场急救技术(一)徒手心肺复苏心肺复苏(CPR)是指针对心脏骤停的伤病员应用的,目的是维持伤病员的器官存活和恢复生命活动的一系列的、规范的和有效的急救措施。
.现场急救一、现场急救概述生产现场急救,是指在劳动生产过程中和工作场所发生的各种意外伤害事故、急性中毒、外伤和突发危重病员等现场,没有医务人员时,为了防止病情恶化,减少病人痛苦和预防休克等所应采取的一种初步紧急救护措施,又称院前急救。
(一)现场急救步骤.脱离险区1首先要使伤病员脱离险区,移至安全地带,如对因滑坡、塌方砸伤的伤员搬运至安全要立对急性中毒的病人应尽快使其离开中毒现场,搬至空气流通区;对触电的患者,地带;即解脱电源等等。
2.检查病情现场救护人员要沉着冷静,切忌惊慌失措。
应尽快对受伤或中毒的伤病员进行认真仔细的检查,确定病情。
检查内容包括:..检查时不要给伤病员增加无谓的痛苦,如检查伤员的伤口,切勿一见病人就脱其衣服,若伤口部位在四肢或躯干上,可沿着衣裤线剪开或撕开,暴露其伤口部位即可。
.对症救治3 根据迅速检查出的伤病情,立即进行初步对症救治。
在救治时,要注意纠正伤病员的体位,有时伤病员自己采用的所谓舒适体位,可能促绝不能抬甚至于造成不幸死亡,如被毒蛇咬伤下肢时,要使患肢放低,使病情加重或恶化,高,以减低毒汁的扩延;上肢出血要抬高患肢,防止增加出血量等。
救治伤病员较多时,一定要分清轻重缓急,优先救治伤重垂危者。
.安全转移4对伤病员,要根据不同的伤情,采用适宜的担架和正确的搬运方法。
在运送伤病员的将伤病员迅速而平安地运送到后方途中,要密切注视伤病情变化,并且不能中止救治措施,医院作后续抢救。
(二)注意事项”。
先脱险再救人注意现场安全,重视1.“2.从正面接近伤病员,表明身份,安慰伤病员,说明将采取的救护措施。
..3.避免盲目移动伤者,避免再损伤。
4.除非必要,不要给伤病员任何饮食或药物。
5.注意保护警方需要的现场证物。
6.及时报告有关部门,寻求援助。
二、现场急救技术(一)徒手心肺复苏心肺复苏(CPR)是指针对心脏骤停的伤病员应用的,目的是维持伤病员的器官存活和恢复生命活动的一系列的、规范的和有效的急救措施。
心肺复苏主要包括两大核心技术,一是人工呼吸,即为肺复苏;二是心脏按压,即为心复苏。
1.心跳呼吸骤停常见原因心跳呼吸骤停的常见原因为各种意外伤害和严重疾病,如触电、高空坠落、车祸创伤、中毒、溺水、心脏病、中风等。
根据病因的不同,呼吸、心跳停止的时间不一致,多为心跳先停,约30秒后呼吸停止。
传统观点认为,大脑缺血缺氧超过4~5分钟即可引起不可逆损伤,随后发生生物学死亡,故一般把心跳骤停的安全时限定为5分钟。
大量实践表明,4分钟内进行复苏者可能有一半的人存活;4~6分钟开始进行复苏者,救活比例降至10%;超过6分钟者,存活率仅4%;10分钟以上者,存活机会较少。
因此心肺复苏操作应争分夺秒,越早越好。
2.心跳呼吸骤停症状表现1.意识丧失,昏迷。
2.面色苍白或紫绀。
3.颈动脉搏动消失,心音消失。
4.瞳孔散大。
5.呼吸停止,少数患者可有短暂而缓慢的叹气样或抽气样呼吸,或有短暂抽搐,伴头眼偏斜,随即全身肌肉松弛。
3.心肺复苏三部曲当伤者心跳呼吸骤停,必须争分夺秒,采用心肺复苏法进行现场急救。
现场急救最紧迫的任务是对处于临终状态的伤(病)员进行积极抢救,这在医学上简称现场复苏。
现代复苏医学已总结出:头后仰抬颌(A)(使气道保持通畅)、人工呼吸(B)、胸外心脏按压(C)为心肺复苏三部曲。
..)1)头后仰抬颌(A (一般气道阻塞的原因有两种类型:一是异物(痰、呕吐物、活动假牙、血块、泥沙等)二是昏迷患者最常见的原因是舌肌松弛,舌根后坠,堵塞气道,会厌也堵住气道阻塞气道;种方式:入口。
因此,必须使舌根抬起,离开咽后壁,使气道畅通。
对此包括以下3 清除异物;1. 纠正头部位置;2. 器械开放气道。
3.B)2 ()人工呼吸())胸外心脏按压((3C判定心跳是否停止,摸病人的颈动脉有无搏动。
一旦判定心跳停止,立即实施心前区..叩击抢救。
若心前区叩击无效,随即实施胸外心脏按压抢救。
)心肺复苏是否有效的指标( 4 所示:心肺复苏是否有效的指标如表1(二)止血1.指压止血法指压止血的部位在伤口的上方,即近心端。
找到跳动的血管,用手指紧紧压住。
这是紧急的临时止血法,与此同时,应准备材料换用其他止血方法。
采用此法,救护人员必须熟悉人体各部位血管出血的压血点。
..2.加压包扎止血法加压包扎止血法,主要用于静脉、毛细血管或小动脉出血,出血速度和出血量不是很快、很大的情况下。
止血时先用纱布、棉垫、绷带、布类等做成垫子放在伤口的无菌敷料上,再用绷布或三角巾适度加压包扎。
松紧要适中,以免因过紧影响必要的血液循环,而造成局部组织缺血性坏死,或过松达不到控制出血的目的。
3.止血带止血法常用的止血带有橡皮和布制两种,在现场紧急情况下,可选用绷带、布带、裤带、毛巾作代替品。
(三)包扎包扎是开放性创伤处理中较简单却行之有效的保护措施。
及时正确包扎,可以达到压迫止血、减少感染、保护伤口、减少疼痛,以及固定敷料和夹板等目的。
包扎的目的在于保护伤口,减少感染,固定敷料夹板,挟托受伤的肢体,减轻伤员痛苦,防止刺伤血管、神经等严重并发症,加压包扎还有压迫止血的作用。
包扎要求动作轻快、准、牢,包扎前要弄清包扎的目的,以便选择适当的包扎方法,包扎并先对伤口作初步的处理。
包扎的松紧要适度,过紧影响血液循环,过松会移动脱落,为骨折制动的包扎应露出伤材料打结或其他方法固定的位置要避开伤口和坐卧受压的位置。
肢末端,以便观察肢体血液循环的情况。
(四)固定骨折是人们在生产、生活中常见的损伤,为了避免骨折的断端对血管、神经、肌肉及凡发生骨折或怀疑有骨折以及便于搬动与转运伤员,减轻伤员的痛苦,皮肤等组织的损伤,的伤员,均必须在现场立即采取骨折临时固定措施。
.骨折的判断1)剧烈的疼痛:由于骨折处的尖端刺伤周围组织的血管、神经,活动时骨折局部剧(1烈疼痛,并有明显压痛、肿胀。
2()畸形:骨折部位在肌肉的作用下,形态改变,如成角、旋转、肢体缩短等。
)骨摩擦音及骨摩擦感:骨折断端相互碰触时出现的声音和感觉。
严禁有意去做此(3..项检查。
(4)功能障碍:骨的支撑、运动、保护等功能受到影响或完全丧失。
2.骨折临时固定的注意事项(五)搬运搬运伤病员时,应根据伤病员的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搬运工具和搬运方法。
必须强调,凡是创伤伤员一律应用硬直的担架,绝不可用帆布、软性担架,如对腰部、骨盆处骨折的伤员就要选择平整的硬担架。
在抬送过程中,尽量少振动,以免增加伤员的痛苦。
三、常见伤害应对(一)触电人触电以后,会出现神经麻痹,呼吸中断、心脏停止跳动等征象,外表上呈现昏迷不醒的状态。
触电急救的基本原则是动作迅速、方法正确,急救时应注意以下几点:..紧急呼救,并尽快使触电者脱离电源。
断开电源有困难时,不得直接接触触o电人员,可用干燥的木棍、竹竿等挑开触电者身上的电线或带电体,如图3所示。
如果触电者伤势不重、神志清醒,但有些心慌、四肢麻木、全身无力,或触o电者曾一度昏迷,但已清醒过来,应让触电者安静休息,注意观察。
如果触电者伤势较重,己经失去知觉,但心脏跳动和呼吸尚未中断,应让触o电者安静地平卧,解开其紧身衣服以利呼吸;保持空气流通,若天气寒冷,则注意保温。
严密观察,速请医生治疗或送往医院。
如果呼吸、心跳停止,应立即实施人工呼吸和胸外心脏按压,并拨打急救电o话或送往附近医院。
..(二)烧伤电灼伤、火焰烧伤或高温气、水烫伤均应保持伤口清洁,并应用清?洁布片或消毒纱布覆盖。
分10强酸或碱灼伤应立即用大量清水彻底冲洗,冲洗时间不少于?4钟,如图所示,并迅速将被侵蚀的衣物剪去。
灼伤部位不宜涂抹任何东西和药物。
?送医院途中,可给伤员多次少量口服自制糖盐水。
?..(三)冻伤(四)中毒发展往往病情严重,急性中毒常发生于生产、检修过程中的意外事故,而失败的主要原因是大剂量的急性中毒救治成功的关键是早期处理,迅速。
现场工作人员应担负起毒物吸入与现场抢救不力。
因此急性中毒一旦发生,抢救的责任,这是十分重要的环节。
现场急救原则是维护患者的生命体征,终止毒物的再吸收,给予必要的早期处理;若有多人急性中毒,要区分病人的轻重缓急,安排好抢救力量,就地或转送医院就治。
做到抢救不忙乱,使中毒者不漏诊、不误诊,力求在时间上分秒必争。
所示,在设法救出患者的5 现场救护人员戴好合适的防毒面具,如图同时,快速切断毒源。
..尽快将患者移到上风向空气新鲜的地方。
搬运过程中,要沉着、冷5.静,不要强拖硬拉,避免搬运过程造成更大损害。
患者被搬到空气新鲜处后,要检查神志是否清晰,脉搏、心跳是否 6.存在,呼吸是否停止,有无出血或骨折等外伤。
如发现病人呼吸停止,就地进行人工呼吸;如有心跳停止,应立即在现场做心脏胸外按压术。
解开衣领和腰带,以保持呼吸道的通畅。
寒冷季节应注意保温,保持患者安静,严密观察患者的病情变化。
脱去污染衣物,及时清洗污染的皮肤和眼睛,注意不要忽视会阴和7. 腋窝等处。
通知时应尽可能说清是什么毒物中毒、立即通知医院做好抢救准备。
8.中毒人数、侵入途径和大致病情。
患者心肺如未复苏,护送途中须继续进行心肺复苏。
护送中对休克9.患者应取头低位,昏迷或呕吐患者平卧时头应偏向一侧,避免呕吐物吸入肺内。
对危重患者应密切观察意识、瞳孔、血压、呼吸与脉搏等变化,并作必要处理。
(五)中暑所示。
平卧休息,迅速将病人移到阴凉通风地方,解开衣扣、如图6?喝一些淡盐水或清凉酒精擦身降温,或用用冷水毛巾敷头部,30%?饮料,清醒者也可服人丹、十滴水、藿香正气水等。
昏迷者用手掐人中或立即送医院。
..(六)溺水发生溺水者后应尽快将其救出水面,但施救者如不懂得水中施救和?不了解现场水情,不可轻易下水,可充分利用现场器材,如绳、竿、救生圈等救人。
将溺水者平放在地面,迅速撬开其口腔,清除其口腔和鼻腔异物,?如淤泥、杂草等,使其呼吸道保持通畅。
倒出腹腔内吸入物,但要注意不可一味倒水而延误抢救时间,倒水?方法:将溺水者置于抢救者屈膝的大腿上,头部朝下,按压其背部7所示。
迫使呼吸道和胃里的吸入物排出,如图当溺水者呼吸停止或极为微弱时,应立即实施人工呼吸、胸外心脏?按压。
..(七)出血对于小创口出血,可用冷开水冲洗,再用干净毛巾或其他软质布料?覆盖包扎。
对于呈喷射状或有鲜红血液涌出的出血,用清洁手指压迫出血点上?方(近心端),使血流中断。
对于较大的肢体动脉出血,先用软布片或伤员的衣袖等数层垫在止?8血带下面,再扎紧止血带以恰好使肢端动脉搏动消失为度,如图所示。
30~60每绑上止血带后,铁丝、严禁用电线、细绳等作止血带使用,?分钟,直到无大量出血。
3~5分钟放松一次,一次放松..(八)扭伤对踝关节扭伤的急救原则是休息、冷敷、固压、垫高。
?使扭伤部位得到休息,扭伤前两天,每隔数小时用冰袋对扭伤部位?所示。
进行10~15分钟的冷敷,以免肿胀,如图9 用有弹性的固定带对扭伤部位进行至少两天的固定,以减轻肿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