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购物中心的主力店分布特点
- 格式:pdf
- 大小:119.80 KB
- 文档页数:4
主力店次主力店区分 Revised by BLUE on the afternoon of December 12,2020.一、主力店主力店这个概念,大家比较清晰。
因为这在国际上都有专门的定义,大家一般叫它为“锚店”或者核心租户。
因为它对购物中心的整个客流和品牌引领具有相当大的作用,使得整个购物中心的稳定发展起到了很好的作用。
二、次主力店(一)、次主力店发展状况随着主力店招商难度的增大,近年来次主力店越来越受到业界的重视,次主力店的作用越来越大。
次主力店,一般是指对于整个购物中心或者商业物业而言,具有品牌号召力,比专卖店大,比主力店小的店铺。
涉及的业种也十分广泛,次主力店不是超市、百货,可以是电器、玩具、建材、家具家居等,也可以是运动类、休闲类。
因此对于不同的项目,它可能是连锁品牌,如快餐店、个人用品店、数码城、运动城、书店、服装店、电游中心、家电等。
次主力店在购物中心和MALL中的地位越来越高,一方面是因为次主力店自身的迅速发展,另一方面也在于它们给开发商带来的实实在在的利益。
次主力店,具体可概括为门槛相对较低,但品质不低;面积不是最大,但价值较大;涉及面较广,但含金量较高。
次主力店短小精悍,渗透性强;而且品质感强,内涵丰富。
它改变了主力店一统江湖的态势,由单边走向多边,由单一走向丰富;由阵地战走向运动战,由强攻改为穿插,化整为零提高了招商的纵深层次,有力于广泛吸纳创新业态。
(二).次主力店的主要业种及品牌常见的大型购物中心的次主力店业种及品牌:1、快速餐饮:麦当劳、肯德基、永和大王、真功夫、味千拉面、九百碗、必胜客、棒约翰、塔可钟、大家乐、大快活、面点王、集集小镇、蒙自源2、个人护理:屈臣氏、万宁、统一康是美、千色店、莎莎3、咖啡饮品:星巴克、仙踪林、名典咖啡、上岛咖啡、两岸咖啡、迪欧咖啡、一茶一座4、家电:顺电、苏宁、国美、生活本色5、服装:海澜之家、美特斯邦威、优衣库、ESPRIT、ITAT、三福6、运动休闲:SPORT100、NOVO、名店运动城、领跑7、书店:贝塔斯曼、博库、大众书局、永正购书中心8、珠宝:周大福、周生生、通灵翠钻、润金店、VVA珠宝9、数码通讯:易天通讯、中域通讯、颐高数码、百脑汇、赛博、宏图三胞、协亨、大地通讯10、娱乐休闲:汤姆熊、天线宝宝、好乐迪、中视音像、大地影院、IMIX11、纤体美容:玛花纤体、NB自然美、雪姬美素、自然堂、依贝佳12、健身会所:中航健身会13、家居饰品:家福特、特力屋14、中式餐饮:陶然居、湘江老厨、鼎泰丰、潮江春、新梅园、漓江又一轩、湘江老厨、民间瓦罐、毛家饭店、巴蜀风、老院子15、便利店:万店通、百里臣、7-11。
购物中心主力店的经营与发展1416484044购物中心主力店的经营与发展一、概念定义主力店应是购物中心中能独立依靠自身的特点吸引消费者,对整体或者局部商业起到吸引客流的作用,并对其他店铺产生重要影响的一个或多个店铺,从而对购物中心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从某种角度讲,主力店存在于每一个商业物业。
二、主力店在购物中心、卖场中的基本特点1.主力店提供强有力的客流支撑上海是走在国内商业前沿的城市,商业的繁华程度非常高。
正大广场坐落于上海浦东陆家嘴黄金地段,总建筑面积接近25万平方米,地上10层、地下3层,超过250家店铺,日均人流量达18万人次。
客流量比较大的店铺有B2的卜蜂莲花超市、1F的ZARA、2F的H&M 和C&A、3F 的无印良品、4F的玩具反斗城、5F的名店运动城、麦当劳和KFC、8F的冰场等。
这些店铺吸引了相当一部分前来购物中心的消费者,甚至许多消费者专程来这些店铺消费。
也正是由于这些店铺的存在,为正大广场提供强有力的客流支撑。
北京的金源燕莎购物中心位于北京西三环与西四环之间,总建筑面积68万平方米。
金源燕莎购物中心集中了休闲、娱乐、餐饮、购物等多种业态,容纳超过1600个品牌。
金源燕莎购物中心成为北京西边最重要的商业场所,吸引周边区域及海淀区的消费者前去光顾。
金源燕莎购物中心的主力店铺有居然之家、燕莎商城、贵友百货、卜蜂莲花超市、星美影院等。
这些店铺满足了大部分消费者的消费需求,每天能吸引巨大的消费群体前往购物中心消费。
从这两个例子可以看出,类似超市这样的店铺,几乎是消费者每天都会光顾的场所,这样就会形成一些固定的客流。
另外,KTV、影院、冰场、健身房等娱乐业态的存在,让消费者延长了停留于购物中心的时间。
这样一来,不但使得整个项目的客流得到有效保证,还有利于增加消费者产生消费的几率。
我们都知道,购物中心是通过租金等收入获得利润,购物中心想要赚取高额租金必须先让商户赚取高额的销售额。
购物中心业态规划分析在商业地产如火如荼发展的今天,购物中心作为近年来发展的新兴产物,其经营业态(各种商店的组合)有别于传统的百货店(经营的是业种即各种商品的组合)。
一个科学合理的规划,不仅可以为整个项目的营销增加卖点,促进项目的推广销售,而且能保持项目长期繁荣,实现投资回报的良性循环。
因此,有必要对其进行探讨和分析。
类型及特点1、核心主力店核心主力店通常由国内外知名品牌、商誉和口碑的连锁或单店的目的性商店构成,具有极强的消费号召力,是为购物中心开发、招商和经营创造条件,保障持续经营成功的关键,直接关系到整个商业项目的后期运营。
在购物中心业态规划中,量贩超市、大型百货店是购物中心商业规划首选业态。
下面就对各物业特点作以下总结:(1)超市属于开架售货,集中收款,满足消费者日常生活需要的零售业态。
选址多分布在居民区、交通要道、商业区,以居民为主要消费对象,10分钟左右可到达。
营业面积在1000平方米左右,有一定的停车场地,商品构成以购买率较高的商品为主。
通常采取自选销售方式,出入口分设,结算由设在出入口处的收银机统一进行。
营业时间每天不少于11小时。
(2)大型超市实际营业面积6000平方米以上,品种齐全,满足消费顾客一次性购买多种商品及服务的综合性零售业态。
主要以经营食品、副食品、生活日用品、服装衣料、文具、家用电器等购买频率较高的商品为主;采取自选销售方式,明码标价,结算设在出口处统一进行。
(3)百货商场根据不同的商品种类,开设不同的楼层或专门的销售区,开展进货、管理、运营,满足顾客对时尚商品多样化选择需求的零售业态。
商品结构主要以经营服装、纺织品、家庭用品、食品和娱乐为主,种类齐全;以柜台销售为主,明码标价;注重店堂装修及橱窗展示。
特点分析:百货公司,是体现项目档次和特色展示窗口,应占据最佳的位置;其承租面积最大,通常在万平方米以上,可贯穿于商场首层—4、5F;租金方面,大型综合百货的租金承受水平相对较低,一般价位为60-140元左右。
购物中心主力店与次主力店划分商业地产专业讲台第17期:购物中心主力店与次主力店划分本期讲师:万商俱乐部主任杨泽轩讲师简介:杨泽轩,万达集团(企业专区,旗下楼盘)商业地产研究部副总经理,社会职务有:万商俱乐部主任、中国城市商业网点建设管理联合会学术委员会学术委员、中国步行商业街工作委员会专家委员、商务部全国社区商业示范社区评审专家。
有着数年零售业从业经历,历任知名商业集团店铺总经理、集团营运经理、集团招商经理、总裁助理等职务。
以下是本次专业讲台的精彩图文视频实录: 杨泽轩:各位朋友,大家好!我是来自万商俱乐部的杨泽轩,今天在这里跟大家分享一下主力店与次主力店的区分问题。
关于主力店和次主力店,业内日常用的比较多,但在实际过程中大家对于一个购物中心的同一个商户,有的叫主力店,有的叫次主力店。
到底主力店和次主力店的区分在哪里?一直是业界比较模糊的话题。
今天我们在这里也和大家分享一下我们万商俱乐部通过业内一些专业人士研讨得出的一些结果。
关于这个话题的引起,还是要感谢我们圈子里的业内人士潘好龙先生,这个话题最早是由他引起的。
我们在万商俱乐部第83期和84期沙龙进行了研讨,结论现在通过研讨已经比较清晰了,下面我们和大家一起分享。
主力店、次主力店定义之惑 提起主力店,关于主力店这个概念,大家比较清晰。
因为这在国际上都有专门的定义,大家一般叫它为“锚店 ”或者核心租户。
因为它对购物中心的整个客流和品牌引领具有相当大的作用,使得整个购物中心的稳定发展起到了很好的作用。
所以主力店一般对大家来讲比较清晰。
但是在我们做研讨之前也查了很多国际资料,发现次主力店国际上没有这个说法。
这个词就是我们中国的发明,而且是我们大陆的独特发明。
我后来想明白了,这可能是咱们老祖宗中庸之道的说法。
由主力店到一般租户中间肯定有个过渡,于是诞生了这个次主力店。
今天我们通过下面三方面的研究,跟大家分享一下主力店和次主力店到底区分在哪里。
第一部分,我们先跟大家探讨一下在购物中心里租户到底有哪些类别,或者在购物中心里租户都有哪些角色。
购物中心的业态组合分一、主力核心店组合形态一般购物中心以百货店、GMS为核心店。
表4-3-1:购物中心业态组合方式DPT:DEPARTMENT STOREDS:DISCOUNT STOREGENERAL MERCHANDISE STORE(以实用品、大众化商GMS:品中心銷售之总合量贩店)SS:SUPER STORE(以衣料品为中心之大型零售店)HC:HOME CENTERSM:SUPER MARKET常见的购物中心的业态及业种还有:未来的大型购物中心会更注重下列服务:1、公共行政机构的服务设施,例如电信局、邮电局、资讯服务中心及其它由政府所能提供的公共服务机构。
2、室内的社交及休闲活动设施,例如电影院、发廊、书廊、文化中心、会议中心等设施,或是游泳池、健身房及运动教室等休闲相关场地。
3、室外的社交及休闲活动设施,例如活动广场、露天舞台、小型公园、儿童游乐场地(Play Ground)等。
4、其他例如饭店、旅馆、办公大楼、银行、美术馆、医院甚或小型广播电台等大型服务设施。
二、购物中心与传统商业街的比较1、购物中心规模大,又称室内步行街。
一幢超级购物中心面积往往在20万至50万平方米,比南京东路步行街的商业面积更大。
2、购物中心内商家的布局更合理,功能更多更全,汇聚了休闲、娱乐、餐饮、文化、展览、服务等功能,不仅实现了一站式购物,更实现了一站式享受!3、购物中心的全天候运行条件,不受气候因素影响,整幢室内建筑,安装全室内空调,不必担心在传统商业步行街上由于一会进店一会出店而感到忽冷忽热;整个路程更舒适成为享受,尤其是目前街道上盛行的室外活动可转到摩尔内的中庭举行,不必再承受室外酷暑高温或寒风雨水等的影响。
4、购物中心内几百上千家店铺在市场作用下自动自觉地实现了错位经营的竞争,不必政府商委作硬性规定管理。
摩尔内各行各业配备齐全,规划合理。
5、环境更优美更舒适跟人性化,服务设施更全更好更完备。
6、摩尔催生了新的经营模式,不同业态、不同行业的互相嫁接,催生了新的经营模式。
中国购物中心的主力店分布特点一、引言作为中国消费市场主要的商业载体之一,购物中心在过去几十年里在中国取得了飞速的发展,成为了中国城市商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
购物中心的主力店是其中最重要的租户,它们在购物中心的布局、规模和品牌力等方面都占据着重要的地位。
本文将从主力店的品牌、位置和特点等方面,详细分析中国购物中心的主力店分布特点。
二、品牌特点1.国际品牌主导中国购物中心的主力店主要由国际品牌占据。
这些国际品牌如Zara、H&M、Uniqlo等,具有较高的品牌知名度和市场影响力,能够吸引更多的消费者。
这些品牌通常采用租赁模式进驻购物中心,但也有一些国际品牌会选择自主经营。
2.本土品牌崛起随着中国消费市场的不断壮大,越来越多的本土品牌开始崭露头角,并成为购物中心主力店的重要组成部分。
例如,以服装行业为例,五羊、卡莱尔等本土品牌在中国购物中心中逐渐崭露头角,成为了消费者的首选品牌。
三、位置特点1.偏居城市中心在中国的大部分城市,购物中心的主力店通常位于城市中心的商业区域。
这些区域通常交通便利,商业氛围浓厚,并且聚集了大量的人流量。
主力店通过在这些区域的布局,能够更好地吸引消费者,并提高销售额。
2.进驻新兴城市随着中国中西部地区经济的飞速发展,越来越多的购物中心开始进驻这些新兴城市。
这些城市通常是经济发展快速的第二、三线城市,消费潜力巨大。
主力店的进驻,不仅能够满足当地居民的消费需求,还能够带动当地经济发展。
四、特点分析1.多种业态融合2.专业化管理购物中心的主力店通常由专业运营商负责管理,以确保商店的日常运营和管理。
这种专业化的管理能够确保主力店在商品陈列、销售策略等方面有所突出,提供更好的购物环境。
3.个性化服务五、总结购物中心的主力店是中国购物中心发展中的重要一环,其品牌特点、位置特点和特点分析等方面对于购物中心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对这些特点的深入了解,不仅能够帮助购物中心更好地吸引消费者,提高销售额,还能够为购物中心的未来发展提供参考和借鉴。
一、城市购物中心/ City CenterCity Center位于市中心,通常是提供以购物为主的、含有休闲娱乐成份的一站式消费场所。
核心价值:目标消费者为大众消费群或某一细分市场;提供以购物为主的、含有餐饮/休闲娱乐成份的、一站式购足的消费中心;提供社交、家庭活动与其他附加价值;随机性消费模式。
选址:位于城市中心区域;城市中心主干道旁;6-20万平米;核心商圈3公里,次级商圈6公里;三级商圈40公里以上,覆盖三级商圈。
主力店:3-5个主力店;主力店通常为百货公司、主题餐饮区、电影院及其他主题室内娱乐;主力店占比40-60%。
功能组合:购物60-70%;餐饮15-25%;休闲娱乐10-15%;多与写字楼及酒店形成综合体。
购物与娱乐倾向:物为主,体现自我实现诉求,感性成份较大。
消费者沟通:以封闭型的独立建筑体为主(big-box),有多个中庭;楼层3层以上,多以垂直性交通配合滚梯;主出入口外有多出入口;地下停车场,500个停车位以上。
二、超级地区购物中心/ Super Regional Center通常位于郊区或新区,具有较大的体量,向消费者提供以购物为主的、含有休闲娱乐成份的一站式消费中心。
核心价值:目标消费者通常为大众消费群;提供以购物为主的、含有餐饮娱乐成份的一站式购足的消费中心;提供社交、家庭活动与其他附加价值;随机性消费模式+目的性消费模式;选址:位于郊区、城乡接合部或新区;城市主干道或高速公路出口处;超过8万平米;核心商圈3公里,次级商圈6公里,三级商圈30公里或以上,覆盖三级商圈。
主力店:3-5个主力店;折扣型主力店为主,通常为百货、GMS、大卖场、品类专营店、电影院以及其他室内娱乐;主力店占比40-60%。
功能组合:购物60-70%;餐饮10-20%;休闲娱乐15-20%;多与写字楼及酒店形成综合体。
购物与娱乐倾向:购物为主,体现自我实现诉求,感性与理性购物较平衡。
消费者沟通:以封闭型的独立建筑体为主,有多个中庭;楼层以三层以下为主,主要为二层;多采用滚梯交通;多主出入口;停车场巨大,1000个停车位以上。
中国零售业区域分布格局及竞争现状分析1. 引言本文旨在分析中国零售业的区域分布格局和竞争现状。
中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零售市场之一,其零售业的发展情况对经济发展具有重要影响。
了解零售业的区域分布格局和竞争现状,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中国零售市场的特点和趋势,为零售企业的战略决策提供参考。
2. 区域分布格局分析中国的零售业区域分布格局表现出明显的差异。
以下是对中国零售业各个地区的分布特点的分析:2.1 一线城市一线城市是中国零售业的重要市场之一。
由于一线城市的经济发展水平较高,人口密集,消费水平较高,所以一线城市的零售业发展较为成熟。
大型购物中心、百货商店以及高端品牌专卖店在一线城市遍地开花,竞争激烈。
2.2 二线城市二线城市零售业的发展速度较快。
随着二线城市经济的快速增长和基础设施的改善,人民生活水平提高,二线城市的零售市场潜力逐渐释放。
各类中型购物中心、超市和专卖店逐渐增多,吸引了大量国内外知名品牌进驻。
2.3 三线及以下城市三线及以下城市的零售业发展迅速,市场潜力巨大。
随着中国经济发展对内陆地区的带动,农民工回乡创业和城市扩张带动消费需求,三线及以下城市的零售市场逐渐兴起。
各类便利店、生活超市和小型购物中心在这些城市迅速扩张。
3. 竞争现状分析中国零售业的竞争现状复杂多变。
以下是对中国零售业竞争现状的分析:3.1 线下零售竞争线下零售仍然是中国零售市场的主要形态。
百货商店、超市、购物中心等实体商店之间的竞争激烈。
大型商场通过打折促销、品牌合作和店面布局等手段争取更多消费者。
3.2 线上零售竞争随着电商的快速发展,线上零售也成为中国零售业重要的竞争领域。
各大电商平台通过价格优势、便捷的购物体验和强大的物流能力吸引了大量消费者。
线上线下的融合也成为零售业的新趋势。
3.3 新兴零售业态竞争新兴零售业态如社交电商、直播带货等逐渐崭露头角,成为中国零售业的新的竞争力量。
这些新业态以社交媒体平台为依托,通过低成本、高效盈利的商业模式,吸引了大批年轻消费者。
购物中心主力店与次主力店划分(二)接下来,我们想跟大家分享的就是主力店和次主力店的标准。
这个不容置疑,主力店和次主力店肯定是在核心租户里面。
所以我们刚才跟大家先把核心租户的定义和特点给大家描述清楚。
接下来我们在核心租户里面来看主力店和次主力店标准到底怎么样划分比较合适。
在前面我们也提到,综合功能性的租户,在人流贡献率、品牌引领、租金贡献率上属于比较好看的四方形。
其他,大家看到面积比较大的有这种人流贡献性的租户,也有品牌引领性的租户。
面积消化型的租户,由于它两边比较窄,所以它的面积一般会比较小。
我们大致上可以看到一个比较清晰的特点,能占面积比较大的通常是综合功能型的租户,人流贡献性和品牌引领型的租户。
在这个面积图之下,我们还想跟大家分享一下台湾主力店和次主力店的例子。
包括欧美的、澳洲的、东南亚的、日韩以及台湾香港的,大家相对都比较一致,对核心租户或者主力店的定义相对比较统一,大家都是归到“核心租户”。
但是他们核心租户划的范围跟我们不一样,不是面积大的就是核心租户。
我们拿台湾举例。
我们做了一个表,我把里面的内容跟大家分享一下。
我们把台湾比较优秀的购物中心列表,我们把它的定位、它的租户数量以及它的餐饮娱乐比例拿出来,再把他们宣称的核心租户拿出来进行对比。
我们会发现这些核心租户跟他的定位或者功能都是密切相关的。
第二,台湾购物中心的核心租户面积最小在65平米,最大的到一两万的面积。
我们可以看到他们不是以面积维度来划分的。
第三,同一个租户在不同定位下的购物中心里不一定都是核心租户。
这就印证了我们前面的特点,核心租户一定要对项目功能有支持作用。
这个案例,我们会在网络上给大家展示一下。
比如在台贸的家庭娱乐购物中心里面。
如果定位它是片郊区的家庭娱乐购物中心,在这种娱乐购物中心里面,它的核心租户,影城15000多平米,比我们国内都大。
还有电玩世界,还有卡通游乐园,还有健身中心,还有一个垒球打击练习场,这类在我们国内比较少见。
一、大型购物中心及百货分布分析随着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大型购物中心已经成为都市人必不可少的一种生活配套设施。
仅仅2008年上半年北京就共有八家优质零售物业开业,其中涵盖了百货商场、购物中心等多种业态。
这足以体现出大型购物中心及百货在现代生活中的稳固地位。
这里我们特别对购物中心和百货加以区分:1)从功能上看:百货是指在一个建筑物内,实行统一管理,按楼层、区位和专柜销售若干类别商品,并为顾客选购提供必要服务的零售业态;而购物中心则是集旅游、购物、休闲、娱乐、饮食等各种商业功能于一体的多功能大型商用物业。
2)从收益方式上看:百货商场主要通过专柜销售收入的分成方式获利;购物中心主要通过分租物业的租金收入方式获利。
北京市大型购物中心及百货商场分布如下:下面,我们将具体分析各大型购物中心及百货商场的区域分布特点:在北京各个区域中,朝阳区仍然是大型购物中心数量最多的城区,此结果与近年来朝阳区强劲的经济发展势头有直接的关系。
海淀区紧随其后,因为中关村商圈的带动,大型购物中心也必然会成为开发商运作的重点项目。
东城区与西城区大致持平。
崇文区与宣武区相对较少。
下图为北京各区购物中心分布比例图。
出现以上分布原因:1、人口原因通过统计资料分析得出如下结论:北京各城区购物中心分布比例与各城区人口数量成正比。
分析:众所周知,商业设施选址首先考虑的因素就是客流规律,它也是最重要的因素之一。
从经济效益上讲,商业中心必须满足整个城市消费市场的要求,争取尽可能多的顾客;从成本效益上讲,要争取最大的聚集效益,要求最大限度地利用城市的各种基础设施。
所以,城市人口分布的空间形态是商业中心形成发展的重要制约因素。
在商业集中的繁华地区客流目的一般是以购买商品为主流,这类地区的客流特点一般是速度缓慢,停留时间较长,流动时间相对分散。
有些时候,除了人口的密度因素之外,人口的职业分布、收入状况、年龄也是影响购买能力、购买习惯的主要因素,必须加以考虑。
购物中心主力店的经营与发展一、概念定义主力店应是购物中心中能独立依靠自身的特点吸引消费者,对整体或者局部商业起到吸引客流的作用,并对其他店铺产生重要影响的一个或多个店铺,从而对购物中心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从某种角度讲,主力店存在于每一个商业物业。
二、主力店在购物中心、卖场中的基本特点1.主力店提供强有力的客流支撑上海是走在国内商业前沿的城市,商业的繁华程度非常高。
正大广场坐落于上海浦东陆家嘴黄金地段,总建筑面积接近25万平方米,地上10层、地下3层,超过250家店铺,日均人流量达18万人次。
客流量比较大的店铺有B2的卜蜂莲花超市、1F的ZARA、2F的H&M和C&A、3F 的无印良品、4F的玩具反斗城、5F的名店运动城、麦当劳和KFC、8F的冰场等。
这些店铺吸引了相当一部分前来购物中心的消费者,甚至许多消费者专程来这些店铺消费。
也正是由于这些店铺的存在,为正大广场提供强有力的客流支撑。
北京的金源燕莎购物中心位于北京西三环与西四环之间,总建筑面积68万平方米。
金源燕莎购物中心集中了休闲、娱乐、餐饮、购物等多种业态,容纳超过1600个品牌。
金源燕莎购物中心成为北京西边最重要的商业场所,吸引周边区域及海淀区的消费者前去光顾。
金源燕莎购物中心的主力店铺有居然之家、燕莎商城、贵友百货、卜蜂莲花超市、星美影院等。
这些店铺满足了大部分消费者的消费需求,每天能吸引巨大的消费群体前往购物中心消费。
从这两个例子可以看出,类似超市这样的店铺,几乎是消费者每天都会光顾的场所,这样就会形成一些固定的客流。
另外,KTV、影院、冰场、健身房等娱乐业态的存在,让消费者延长了停留于购物中心的时间。
这样一来,不但使得整个项目的客流得到有效保证,还有利于增加消费者产生消费的几率。
我们都知道,购物中心是通过租金等收入获得利润,购物中心想要赚取高额租金必须先让商户赚取高额的销售额。
销售额除了产品价格等因素之外,最重要的是需要客流量的支撑。
中国购物中心调研报告中国购物中心调研报告一、引言随着中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购物中心作为一种集购物、餐饮、娱乐等功能为一体的商业综合体正逐渐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本次调研旨在了解中国购物中心的发展现状、特点以及消费者对购物中心的态度和需求,并为购物中心的进一步发展提供参考。
二、调研方法本次调研采用了问卷调查的方式,针对不同年龄、性别、职业、收入水平和所在城市的消费者群体进行了调查。
同时,通过实地访谈的方式与购物中心的相关管理人员沟通,了解其经营模式、运营策略和未来发展计划。
三、购物中心的发展现状根据调查结果显示,目前中国共有购物中心超过10000家,主要集中在一线城市和部分二线城市,同时也有一定数量的购物中心布局在三、四线城市。
购物中心的发展可分为三个阶段:早期发展、快速扩张和转型升级。
早期发展阶段,购物中心主要以引进国际品牌为主,满足追求潮流和时尚的消费者需求。
快速扩张阶段,购物中心的数量迅速增加,其中大型购物中心成为主流,通过引进国内外多品牌、多样化的商品和服务,吸引消费者成为消费热点。
转型升级阶段,购物中心开始注重提升消费者购物体验,强化品牌定位和服务质量,打造独特的商业氛围和卖场文化。
四、购物中心的特点根据调查结果,购物中心的特点主要有三个方面:多功能综合、购物体验和文化活动。
首先,购物中心是一种多功能综合体,不仅提供购物的场所,同时也融合了餐饮、娱乐、休闲等多种服务功能。
其次,购物中心注重消费者的购物体验,通过提供宽敞明亮的店铺、舒适的休息区域、贴心的服务以及各种促销、打折活动,满足消费者的个性化需求。
最后,购物中心通过举办各种文化活动和展览,塑造自己独特的商业氛围,吸引消费者长时间停留,提升商业吸引力和竞争优势。
五、消费者对购物中心的态度和需求调查结果显示,消费者对购物中心普遍持积极态度,认为购物中心提供了便捷的购物环境和多元化的消费选择。
同时,消费者也提出了一些需求和建议,如增加品牌特卖活动、提升服务质量、增加购物中心与周边景区的联动等。
购物中心主力店与次主力店划分(一)购物中心主力店与次主力店划分(一)主力店、次主力店定义之惑提起主力店,关于主力店这个概念,大家比较清晰。
因为这在国际上都有专门的定义,大家一般叫它为“锚店”或者核心租户。
因为它对购物中心的整个客流和品牌引领具有相当大的作用,使得整个购物中心的稳定发展起到了很好的作用。
所以主力店一般对大家来讲比较清晰。
但是在我们做研讨之前也查了很多国际资料,发现次主力店国际上没有这个说法。
这个词就是我们中国的发明,而且是我们大陆的独特发明。
我后来想明白了,这可能是咱们老祖宗中庸之道的说法。
由主力店到一般租户中间肯定有个过渡,于是诞生了这个次主力店。
今天我们通过下面三方面的研究,跟大家分享一下主力店和次主力店到底区分在哪里。
第一部分,我们先跟大家探讨一下在购物中心里租户到底有哪些类别,或者在购物中心里租户都有哪些角色。
接下来,我们知道购物中心里肯定有租户和核心租户,我们看一下核心租户的定义是什么。
搞清楚核心租户的概念,我们再把主力店和次主力店加以区分。
下面,我们跟大家探讨第一部分,就是租户在购物中心的角色。
可能这个话题业内一些人士没有专门的说法。
但在实际过程中有一个惯例,我们分为六类。
第一类是人流贡献型的购物中心。
这类业态主要以吸引客户为主,比如一些电玩、冰场、影院等等。
但是这一类租户一般都有一个特点,就是租金承受能力比较低。
第二类,我们叫品牌引领型租户。
举个简单的例子,很多品牌,业内人士在招商过程中会发现,如果另外一个品牌进来我就进去。
他所说的另外一个品牌,我们就指这种引领型租户。
不管是翠微商场化妆品的改善,包括新中关,也都是这样,因为一个引领型的租户导致了招商的顺利进行。
比如像大家耳熟能详的zara,比如像快餐里的必胜客,他们的承租能力,有的比较高,有的比较低。
相对来讲不太一样,主要是看购物中心的客流、交通、地段等情况来判定。
第三类,就是租金贡献型租户,有的业内人士也叫“寄生型租户”。
购物中心主力店与次主力店划分商业地产专业讲台第17期:购物中心主力店与次主力店划分本期讲师:万商俱乐部主任杨泽轩讲师简介:杨泽轩,万达集团(企业专区,旗下楼盘)商业地产研究部副总经理,社会职务有:万商俱乐部主任、中国城市商业网点建设管理联合会学术委员会学术委员、中国步行商业街工作委员会专家委员、商务部全国社区商业示范社区评审专家。
有着数年零售业从业经历,历任知名商业集团店铺总经理、集团营运经理、集团招商经理、总裁助理等职务。
以下是本次专业讲台的精彩图文视频实录:杨泽轩:各位朋友,大家好!我是来自万商俱乐部的杨泽轩,今天在这里跟大家分享一下主力店与次主力店的区分问题。
关于主力店和次主力店,业内日常用的比较多,但在实际过程中大家对于一个购物中心的同一个商户,有的叫主力店,有的叫次主力店。
到底主力店和次主力店的区分在哪里?一直是业界比较模糊的话题。
今天我们在这里也和大家分享一下我们万商俱乐部通过业内一些专业人士研讨得出的一些结果。
关于这个话题的引起,还是要感谢我们圈子里的业内人士潘好龙先生,这个话题最早是由他引起的。
我们在万商俱乐部第83期和84期沙龙进行了研讨,结论现在通过研讨已经比较清晰了,下面我们和大家一起分享。
主力店、次主力店定义之惑提起主力店,关于主力店这个概念,大家比较清晰。
因为这在国际上都有专门的定义,大家一般叫它为“锚店”或者核心租户。
因为它对购物中心的整个客流和品牌引领具有相当大的作用,使得整个购物中心的稳定发展起到了很好的作用。
所以主力店一般对大家来讲比较清晰。
但是在我们做研讨之前也查了很多国际资料,发现次主力店国际上没有这个说法。
这个词就是我们中国的发明,而且是我们大陆的独特发明。
我后来想明白了,这可能是咱们老祖宗中庸之道的说法。
由主力店到一般租户中间肯定有个过渡,于是诞生了这个次主力店。
今天我们通过下面三方面的研究,跟大家分享一下主力店和次主力店到底区分在哪里。
第一部分,我们先跟大家探讨一下在购物中心里租户到底有哪些类别,或者在购物中心里租户都有哪些角色。
购物中心组成要素
购物中心是一种大型的商业综合体,通常由以下几个组成要素构成:
1. 主力店:购物中心的主力店通常是一些大型的零售商,如百货公司、超市、家居用品店等。
这些店铺通常占据购物中心的核心位置,是吸引消费者的主要场所。
2. 专卖店:购物中心还会吸引各种品牌的专卖店入驻,这些店铺通常销售特定品牌的商品,如服装、鞋子、化妆品等。
专卖店的存在可以提高购物中心的品牌价值和吸引力。
3. 餐饮店:购物中心通常会有各种餐饮店,如快餐店、餐厅、咖啡厅等。
这些餐饮店可以为消费者提供休息和用餐的场所,同时也可以增加购物中心的吸引力。
4. 娱乐设施:为了吸引更多的消费者,购物中心通常会设置各种娱乐设施,如电影院、游戏厅、儿童游乐场等。
这些娱乐设施可以为消费者提供更多的娱乐选择,增加他们在购物中心的停留时间。
5. 停车场:购物中心通常会提供充足的停车场,方便消费者停车。
停车场的设计和管理也非常重要,需要保证消费者的安全和方便。
6. 公共区域:购物中心还会设置各种公共区域,如休息区、洗手间、电梯等。
这些公共区域的设计和管理也需要考虑到消费者的需求和舒适性。
购物中心的组成要素需要相互协调和配合,以提高购物中心的吸引力和竞争力。
同时,购物中心的运营和管理也需要注重细节和服务,以提高消费者的满意度和忠诚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