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E病理诊断与治疗新进展
- 格式:doc
- 大小:38.00 KB
- 文档页数:6
hie的影像诊断标准-概述说明以及解释1.引言1.1 概述缺血性脑病(HIE)是一种常见的新生儿脑损伤疾病,是指在产前、产中或产后因缺氧缺血引起的脑部损伤。
HIE的发生率较高,对婴儿的健康和生存都会造成严重影响。
因此,及时准确地对HIE进行影像诊断是至关重要的。
本文将重点介绍HIE的影像诊断标准,帮助医生更好地识别和治疗该疾病。
同时,我们也将探讨HIE在影像诊断中的重要性以及未来发展方向,为提高新生儿脑损伤治疗水平提供参考和借鉴。
文章结构部分的内容应该包括描述整篇文章的布局和框架,让读者了解文章的组织方式和内容安排。
在这里,可以简要介绍文章的章节分布和各个章节的主题内容,为读者提供一个整体的概览。
例如:"1.2 文章结构部分主要介绍了本文的组织结构和目录安排。
文章分为引言、正文和结论三大部分,其中引言部分包括了概述、文章结构和目的三个小节;正文部分包括了HIE的定义与特点、HIE的影像诊断标准、HIE 的应用范围三个小节;结论部分包括了总结与展望、HIE在影像诊断中的重要性、未来发展方向三个小节。
通过本文的结构安排,读者可以清晰地了解每个部分的内容和主题,有助于他们更好地理解和阅读本文的内容。
"1.3 目的本文的目的是探讨和阐述HIE的影像诊断标准,旨在帮助医学影像专业人士更好地理解和应用HIE在影像诊断中的作用。
通过对HIE的定义、特点以及影像诊断标准的详细解析,我们旨在为医学影像领域的从业者提供更全面、准确的信息,帮助他们更好地利用HIE技术进行影像诊断工作,提高诊断的准确性和效率。
同时,本文也希望能够引起医学影像领域其他相关研究者的兴趣,促进HIE技术在影像诊断中的应用和发展,推动医学影像领域的进步和创新。
2.正文2.1 HIE的定义与特点:HIE,即高频电子显微镜(High-Resolution Electron Microscopy),是一种应用于医学影像诊断的先进技术。
新生儿惊厥的诊断治疗研究新进展作者:牟琛来源:《养生保健指南》2016年第07期【摘要】惊厥发作是新生儿最常见的神经系统急症。
在活产足月儿中,新生儿惊厥的患病率为2‰~3‰,在早产儿中约为10‰~15‰。
尽管新生儿惊厥的机制并不完全明确,新生儿惊厥发作影响神经系统的发育,造成以后的认知、行为障碍或癫痫合并症。
尽管新生儿惊厥的机制并不完全明确,新生儿惊厥发作影响神经系统的发育,造成以后的认知、行为障碍或癫痫合并症。
【关键词】新生儿;惊厥;病因诊断国外报道新生儿惊厥的发生率足月儿为1‰~3‰,早产儿及低出生体重儿约为足月儿的10倍。
发生率明显不同主要因为诊断标准不同及新生儿惊厥轻微临床表现可能与非惊厥行为混淆。
虽然连续性视频EEG监测是诊断新生儿惊厥的金标准,但大多数研究通过临床表现诊断惊厥,而EEG表现并未广泛被采用。
所以目前新生儿惊厥的发生率远远被低估。
新生儿惊厥的临床表现复杂多变,特别在早产儿中临床表现可以非常细微和不典型,因此观察者间的差异性较大。
新生儿惊厥的EEG与临床表现相分离已被广泛认可。
一、病理生理及临床表现1.轻微发作:早产儿多见,临床表现为伴或不伴惊跳的眼球强直性水平偏斜、眼睑眨动或扑动;吸吮、咋舌或流涎;游泳、划船或蹬踏样动作和呼吸暂停,伴脑电图改变的呼吸暂停称为惊厥性呼吸暂停,非惊厥性呼吸暂停(脓毒症、肺部疾病或代谢异常所致)无脑电图改变。
在早产儿,呼吸暂停较少作为惊厥的一种表现形式,早产儿呼吸暂停的病因主要是发育未成熟、脓毒症和肺部疾病。
2.阵挛发作:足月儿多见,有两种形式:局灶性发作和多灶性发作。
局灶性发作:明显局灶性、节律性、缓慢、抽动样动作累及一侧身体的面部、上肢、下肢或颈部、躯干。
发作时患儿常无意识丧失。
多灶性发作:身体几个部位相继按照非杰克逊形式发作惊厥。
3.强直发作:主要发生于早产儿,有两种形式:局灶性发作和全身性发作。
局灶性发作:一侧肢体持续保持一种姿势,躯干、颈部或两者同时保持不对称体位。
早产儿缺氧缺血性脑病诊治与预后最新指南要点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ypoxic ischemic encephalopathy,HIE)在足月儿中诊断标准明确,但在早产儿中,HIE的定义、临床病程、治疗及预后情况都更为复杂,目前仅少数研究探讨了早产儿HIE的诊治,但纳入对象及研究结果存在明显异质性。
因"医疗警讯事件"的原因,早产儿HIE 发生率可能比目前文献报道更高,且与足月儿相比,其病程更复杂、神经发育伤残率更高。
本文旨在阐明早产儿HIE的病因、病理、临床特点,探讨其诊断标准及治疗措施,以期促进将来研究设计以及神经保护策略的实施,从而改善早产儿HIE的预后。
近年来,围产医学不断发展,早产儿存活率显著提高,然而脑损伤问题仍未得到有效解决,以脑室周围白质软化为代表的脑白质损伤是早产儿脑损伤最经典的神经病理学改变[1]。
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ypoxic ischemic encephalopathy,HIE)在足月儿中定义明确,系因围产期缺氧窒息导致的脑缺氧缺血性损害,包括特征性的神经病理及病理生理过程,并在临床上出现一系列脑病表现。
足月儿HIE诊断标准明确,神经系统发育监测和结局评估也相对标准化。
早产儿因围产期大多接受密切监测,若发现明显宫内窘迫则需立即处理,基于如上"医疗警讯事件"原因,既往很少诊断早产儿HIE。
然而,当缺氧、感染、炎症、低血糖等多因素协同作用时,单个因素在早产儿脑损伤中的作用就复杂起来。
因此,早产儿HIE可能未得到很好的识别与监测。
本文旨在阐明缺氧缺血在早产儿复杂脑损伤过程中的作用,并在目前对其特有病理过程及临床表现认识基础上,探讨适用于早产儿的HIE诊断标准及治疗方案。
一、早产儿HIE发病率现有报道早产儿HIE发病率和流行病学的研究甚少,研究示其发病率为1.3/1 000~9/1 000不等,不同研究中纳入对象存在显著异质性,且研究样本量均较小。
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IE)的临床诊治分析作者:李富者黄建川张娟来源:《健康导报·医药版》2014年第02期【摘要】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是围生期新生儿因脑部缺氧缺血引起的疾病,治疗不当可引起脑瘫、智力低下等后遗症,影响患儿的生活质量和一个家庭的幸福。
因此,及时诊断、正确积极治疗显得尤为重要。
【关键词】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诊断;治疗一、概念: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是围生期新生儿因缺氧缺血引起的脑部病变,主要由宫内窘迫,新生儿窒息缺氧引起,是围产期足月儿脑损伤死亡和伤残的最重要原因。
二、病因1.缺氧因素:80%由新生儿窒息引起2.缺血因素:各种病因引起的周围循环衰竭(比如心跳骤停,重度心衰)三、病理生理1.能量代谢障碍及脑血管的自动调节障碍。
(1)能量代谢障碍。
新生儿脑组织的代谢最旺盛,耗氧量占全身总耗氧量的二分之一,缺氧时可引起细胞内酸中毒及脑内ATP、储能物质磷酸肌酸的减少,细胞膜功能受损,可引起脑细胞肿胀,代谢障碍甚至于神经元坏死。
(2)脑血管的自动调节障碍。
因调节障碍,脑血流灌注受周身血压下降而减少,血管周围的星状细胞水肿和血管内皮细胞的肿胀,血管腔变窄甚至阻断,造成脑实质损害。
2.再灌注损伤。
新生儿窒息对机体的影响主要不在缺血期,而是在缺血再灌注后,在能量代谢和脑血管自动调节障碍的基础上,缺血缺氧的低灌注和再灌注阶段中会出现一系列瀑布式生化代谢改变,出现脑细胞损害,比如:大量氧自由基产生,缺氧缺血时钙平衡紊乱等。
3.脑缺氧缺血时神经细胞的凋亡。
急性重症缺氧缺血时所致的细胞损伤溶解称为神经元坏死,它是不可逆的。
神经细胞的凋亡亦称迟发性神经元死亡,发生在病后几小时之后,它会加重缺氧缺血后脑损伤区的扩张,但它是可逆的,及早的治疗抑制神经细胞凋亡的产生则能缓解或减轻脑损害,对改善预后有相当的作用.四、临床诊断1.有明确的可导致胎儿宫内缺氧的异常产科病史〈如胎盘早剥、子痫〉,有严重的胎儿宫内窘迫的表现〈如宫内胎动减少,胎心减慢小于100次/分,羊水三度污染〉。
不同时间窗fMRI诊断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研究进展王凡;李红【摘要】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IE)是儿童神经系统损伤的常见原因之一,严重者将造成永久性神经损害,因此早期诊断 HIE对患儿的预后评价和及早制订治疗方案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探讨 HIE的早期评价方法是目前亟待解决的问题。
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DWI)、扩散张量成像(DTI)、磁共振波谱成像(MRS)是近年来在探讨 HIE 早期诊断方面应用较多的 MR功能成像技术。
三种技术对HIE的诊断有着各自不同的特定时间窗,因此通过对不同时间窗 HIE 进行影像学检查,探索不同时间窗的最佳检查方法和手段,可为 HIE的早期诊断和预后评价提供更准确的依据。
【期刊名称】《放射学实践》【年(卷),期】2015(000)008【总页数】4页(P876-879)【关键词】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磁共振成像;扩散加权成像;早期诊断;预后评价【作者】王凡;李红【作者单位】443001 湖北,三峡大学医学院附属仁和医院放射科;443001 湖北,三峡大学医学院附属仁和医院放射科【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445.2;R722.12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ypoxic-ischemic encephalopathy,HIE)是由于新生儿围生期窒息缺氧而导致围产期足月儿脑部损伤的疾病[1]。
HIE是胎儿期窒息、产程中窒息及新生儿期窒息缺氧引起一系列脑损伤,导致婴幼儿神经系统功能障碍,严重威胁小儿健康状况及生命安全,并且已经成为新生儿死亡的主要原因[2]。
患儿常出现意识障碍、原始反射改变和脑干受损的症状,严重者可造成永久性神经功能损害[3],日后将引发脑瘫和癫痫等致残疾病,严重危害患儿的生活质量[4]。
因此,HIE的早期诊断和及时治疗对病情评估和改善预后具有重要意义。
磁共振成像具有组织分辨力高、无创、多方位成像等优点,而且是目前唯一能在活体上观察小儿脑髓鞘化进程的检查方法。
窒息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研究新进展(作者:___________单位: ___________邮编: ___________)作者:王彩华姚丽萍韩艳宾张宏刘冲宋玉娥【关键词】窒息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研究新进展2005年WHO资料显示,全球每年仍有400万新生儿死亡,与窒息相关者占23%[1],欧美等发达国家,中高度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ypoxic-ischemic encephalopathy,HIE)的死亡和严重伤残率也高达53 %~61 %[2],而发展中国家的状况远甚于此。
因此,在今后相当长时间内,HIE的防治仍是新生儿医学面临的重要问题。
近年来,随着分子生物学的发展,NICU的建立,HIE得到更进一步研究,本文对其病理、发病机制、检查诊断及治疗的主要进展作一综述。
1 病理改变HIE病理基础是缺氧性脑病,基本病理改变是脑水肿和脑坏死。
缺氧主要引起脑水肿及神经元坏死,缺血主要引起脑血管梗死及白质软化。
武辉等[3 ]研究HIE患儿脑标本发现,HIE患儿均有不同程度星形胶质细胞 (AST)增生,其增生程度与HIE的发生、病程密切相关。
其形态与功能的差异恰与神经细胞的病变及脑水肿的部位相一致,神经细胞病变越重、脑水肿越重的部位AST增生越重,说明HIE后AST的变化与神经元变化密切相关。
2 发病机制HIE发病机制复杂,且尚未完全阐明。
多数认为是多种机制综合作用的结果[4]。
2.1 体液因子的作用 (1)内皮素 (ET)与一氧化氮 (NO) 、内源性一氧化碳(CO):近年发现,血管内皮分泌的ET和NO是一对相互关联、互相制约的血管舒缩因子。
ET、NO分别可引起强烈缩和舒血管作用,窒息缺氧后,中枢神经系统合成和释放ET、NO增多,使 ET、NO两者间失平衡,损伤脑血管的舒缩功能。
CO和NO一样是中枢神经系统的一种细胞间信使,在发挥神经递质功能上具有重要意义。
(2)神经元烯醇化酶 (NSE):NSE是近年发现的重要生物因子,主要分布于神经元。
成人缺血缺氧性脑病诊断标准最新指南下载温馨提示:该文档是我店铺精心编制而成,希望大家下载以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的问题。
此文下载后可定制随意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相应的调整和使用。
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各样类型的实用资料,如教育随笔、日记赏析、句子摘抄、古诗大全、经典美文、话题作文、工作总结、词语解析、文案摘录、其他资料等等,如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e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e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them, they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s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our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practical materials, such as educational essays, diary appreciation, sentence excerpts, ancient poems, classic articles, topic composition, work summary, word parsing, copy excerpts, other materials and so on, want to know different data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缺血缺氧性脑病(Hypoxicischemic encephalopathy, HIE)是一种严重且常见的神经系统疾病,主要由脑组织长时间缺血缺氧引起,常发生于各种休克、心肺功能衰竭、呼吸衰竭等病理状态下。
HIE病理诊断与治疗新进展儿科张月钗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Neonatal hypoxic-ischemia encephalopathg , HIE)是指在围产期缺氧窒息,导致脑缺血缺氧性损害,包括特征性的神经病理及病理生理改变。
在临床上出现一系列脑病的表现,严重者在新生儿早期死亡或造成不可逆的脑损害及可留有不同程度的神经系统后遗症。
HIE在围产期神经系统疾病中占有重要地位。
据统计我国每年活产婴1800万—2000万,窒息的发生率为13.6%,在窒息儿中,发生不同程度伤残者为15.6%,每年约有30万残疾儿童出现,成为危害我国儿童生活质量的重大问题,在世界范围内,也存在同样的问题,故多年来受到国内外学者的广泛关注。
一、病因:缺氧是发病的核心,缺氧缺血性损伤可发生在围产期各个阶段。
有人报告,不同时间缺氧发生所占比例分别为:生前20%,生时35%,生前并生时35%,生后10%.生前缺氧主要是胎儿宫内窘迫,表现为胎心率异常,胎动减少,及胎粪排出,污染羊水。
严重的宫内窘迫使胎儿处于抑制状态,甚至持续至生后。
胎儿宫内窘迫的原因,可与孕因患有全身性疾病有关,如妊娠高血压综合症、贫血、糖尿病、心肺疾患等。
也可由胎盘、脐带异常,影响了胎盘的血液供应和胎母间气体交换所致。
致病因素长久存在,可造成死胎、死产或胎儿宫内发育迟缓,直接影响脑的发育,引起永久性脑损害。
出生时窒息是新生儿缺氧的最常见类型,其原因可以是宫内窘迫的延续,也可以由各种原因的异常分娩,不恰当的复苏可以加重延长窒息缺氧。
生后缺氧的主要原因是严重影响机体氧合状态的新生儿疾病,如:胎粪吸入综合症,肺透明膜病,频发呼吸暂停,重度溶血,休克等。
如不能及时给予正确治疗,均可导致HIE的发生。
二、病理及病理生理:(一)常见病理改变:1、脑水肿:(Levene报告试验证实生后2小时内早期使用脱水剂产生较好予后)当缺氧发生并持续存在,脑内供血减少,大脑半球血供,由于脑循环血管收缩而减少,并伴有细胞内外离子紊乱,因此致脑水肿。
此为HIE早期的主要病理改变,脑体积增大,灰白质界限不清,脑室受压,神经细胞肿胀,继之坏死,液化。
HIE一周后,脂肪颗粒细胞、腹质细胞及新生血管出现,2—4周后空洞形成、瘢痕形成。
2、选择性神经元坏死常见部位:①大脑皮层及海马层状坏死,这是最易受损部位。
3层和5层坏死最突出,以后腹质细胞增生,小空洞形成坏死灶融合成海绵状,是瘢痕性脑回形成的主要原因。
皮层损伤后6周出现萎缩,表现为蛛网膜下腔增宽,灰质皱缩。
②基底节损伤:主要尾状核,豆状核,苍白球,也可伴有丘脑神经经元坏死。
③脑干损伤:在完全脑缺氧时突然发生,可无脑水肿。
累及中脑、桥脑、延脑,影响多个神经核及网状结构。
④小脑损伤,足月儿最易受损伤的神经元是莆肯那细胞。
在早产儿是内颗粒层的神经元。
3、出血是常风的病理损伤类型。
缺氧后脑内酸中毒、脑血管内肯损伤。
早产儿常始发于室管膜下,然后波及脑室内,严重脑实质出血。
足月儿多见脑室内出血。
原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脑实质、小脑、丘脑、基底节出血。
4、脑室周围白质软化程度分4种类型:①局灶性:一个或多个坏死灶。
②广泛性:深部白质广泛坏死。
③弥漫性:深部白质和皮质下白质均受累。
④多囊脑软化,大脑白质和灰质均受累。
早产儿多见,为缺血损害。
由于脑室周围白质是脑血液供应的最末端,最易受血液动力学改变的影响。
当缺血缺氧数分钟,神经细胞结构即可破坏,凝固坏死,数日后核碎。
核溶,由胶质C及巨?C填充,2—3周后液化、囊性化。
5、脑梗死由于血供障碍,灌注减少所致。
可为局灶或多灶。
常发生一个或多个主要白管分布区,以大脑中A多见,左多于右侧。
称为“新生儿卒中”或“分水岭损伤”之称。
急性期以充血水肿为特征,48小时梗死灶坏死,数周软化形成囊腔。
(二)病理生理:(三)缺氧后,多种发病机制交互作用,一系列病理生理“瀑布”式地发生。
1、血液动力学改变胎儿、新生儿缺氧后,很快出现全身代谢性血流全新分布。
心、脑、肾上腺血流增加,肺、肾、胃肠道、皮肤血流减少。
严重缺氧,脑区变化不一样,表现出区域性差异,一般在脑干,丘脑等代谢较快区域供血更充足些,是脑内代偿反应。
严重缺氧持续存在,代偿机制丧失,脑血流最终会因心输出量减少和低血压出现而锐减。
脑血流的量影响因素是缺氧时脑血管的自主调节功能障碍。
在早产儿、新生儿脑血流的自主调节范围小、缺氧后破坏脑自主调节功能,使脑血流呈“压力被动性血流”,即脑血管舒缩功能丧失,脑血流的变化,随系统血压的变化而波动,脑血流出现低灌注或过度灌注。
使脑功能状态严重损伤,致发生脑血质软化或出血。
2、脑细胞能量代谢障碍葡萄糖是人脑的唯一能量来源,但脑组织储存糖原很少,正常情况下,85—95%脑组织能量由葡萄糖氧化而来,仅5%—15%的葡萄糖通过无氧酵解转化为乳糖,有氧代谢时每分子葡萄糖产能是免氧酵解19倍。
缺氧时,由于脑组织无氧酵解增加,组织中乳酸堆积,能量产生急剧减少最终因能量衰竭,出现一系列使损害进一步恶化并导致脑细胞死亡的瀑布样反应。
3、自由基损伤自由基是指在外层电子轨道含一个或多个不配对电子的原子,原子团或分子是细胞生物氧化代谢的产物,广泛存在于生物体内。
在正常情况下,这些自由基参与机体毒物,药物降觖,调节免疫功能。
体内生成与清除之间保持动态平衡,在缺氧情况下,大量自由基产生,结果:破坏细胞膜,使细胞通透性增加,蛋白质变性,破坏DNA导致C膜裂觖。
4、细胞内钙超载当缺氧缺血后,细胞能量代谢充竭,Ca2+的主动转运障碍,离子通道开放异常,大量Ca2+内流,内质网内Ca2+释放,细胞内外正常的Ca2+梯度破坏,细胞内钙超载,可达正常的200倍。
5、兴奋性氨基酸的“兴奋毒”作用缺氧缺血后,能量代谢障碍,细胞膜上Ca2+、K+、ATP酶活性降低,细胞外K+浓度增高,神经元去极化,突触后的神经元过度兴奋,继之细胞渗透性肿怅,变性坏死,称之为兴奋毒作用。
6、神经细胞凋亡多种病理机制作用结果,使神经细胞急性坏死的同时,凋亡即已发生,缺血缺氧一小时后,凋亡现象已存在,且持续,在缺血缺氧后4天,急性坏死已减少或停止,凋亡仍存在,至到1—2周以后。
凋亡加重了缺血缺氧损伤区扩散,轻度病变时以凋亡为主,重度病变时,凋亡与死亡共存。
凋亡是迟发性神经元死亡的主要原因。
在缺血缺氧脑损伤中占相当的比重。
HIE的病理基础是神经细胞凋亡。
如能找到中断凋亡过程的干预因素,可减轻神经细胞损伤,甚至可避免细胞死亡从而能改善预后。
最近研究结果显示:全脑缺血及脑损伤后脑组织Caspase—3活性可减轻损伤神经元凋亡的发生。
新生大鼠后期细胞凋亡的发生与Caspase—3持续激活有关。
三、临床表现:缺氧程度不同,临床表现区别很大,主要表现如下:(一)意识障碍:过度兴奋:易激?、肢体颤抖,睁眼时间长,凝视抽搐。
过度抑制:嗜惺,失去正常的惺觉睡眠周期至昏迷。
(二)肌活力异常:增高:肢体过度层曲,被动活动阻力增加至过伸。
减弱:头竖立差,围巾征肘过中线,四肢松软。
(三)原始反向异常:吸吮,拥抱反射,轻时活跃,重时减弱消失。
(四)病情严重时,随脑水肿加重,可有颅压高表现。
前囱张力高,颅骨缝分离,不同形式惊厥(微小型,阵挛型多见)重度可出现脑干症状,中枢性呼衰,节律不整,呼吸轶,瞳孔缩小或扩大,对光反射迟钝或消失,眼球震颤等表现。
《缺血缺氧脑病临床分度》四、附助检查:1、头颅CT:存在以下问题。
(1)3—12日头颅CT扫描不能完全反映HIF的病理改变,需要一个月时复查。
(2)CT脑白质低密度综合评估:低密度范围低密度程度低密度形态改变(3)早产儿3—12日扫描不能明确脑损害存在,需要纠正年龄,40周时评估不同胎龄的新生钱在脑CT中可存在与发育有关的低密度现象。
A不成熟含水量高。
B早产儿脑髓质化不完全,缺乏髓鞘形成这些低密度区是一个正常的发育过程而非脑水肿表现。
(4)3—12日CT扫描评估予后的特异性差。
CT扫描对HIF是重要参考,需要动态观察到发病3—4周以上或更长。
总之:头颅CT检查有助于了解脑水肿范围,出血类型和予后判断。
CT诊断分4级:Ⅰ级:正常Ⅱ级:区域性局部密度降低,呈斑点状。
Ⅲ级:两个以上区域性局部密度降低。
Ⅳ级:大脑半球普遍性密度降低。
2、血液血清肌酸激酶(CK)有3种同2酶,其中CK-BB脑组织受损时升高(正常值<10u /L1),可确定脑组织损伤的严重程度及判断予后。
神经之特异性,烯醇化酶(ISE)存在于神经元和神经内分泌细胞中,HIF时此酶血浆活性升高(正常值<6ug/L1)。
3、头颅B超,具有无创伤、价廉,在床边操作及动态随访的优点。
可显示病变主要缺血和脑水肿引起改变,对脑室及周围的出血有特异性。
4、磁共振(MRI),分辨率高,无创,能清晰显示颅后窝及脑干等B超及CT不易探及部位病变,及大脑皮层天状旁区,丘脑、基底节梗死的诊断。
磁共振光谱(MRS)还能检测高能磷酸的代谢物的相对浓度,便于判断予后。
5、脑电图:床边进行,测病变严重度,判断予后及对惊厥的鉴别。
五、诊断依据:(一)病史:明确的围产期缺O2病史。
胎儿宫内窘迫,胎心、胎动异常,羊水污染。
新生儿的缺O2,生后apgar评分,1分钟<3分,5分钟<6分或经抢救10分钟后有自主呼吸,需气管捶管正压,呼吸2分钟以上。
(二)查体:入院时有青紫苍、苍白、呼吸循环衰竭表现。
异常的神经系统的症状在生后12个小时内出现。
意识障碍过度兴奋或抑制。
肌张力增高或减低,原始反射的减弱或消失。
以及脑干损伤的表现。
脑干损伤诊断:①已患HIF深昏迷患儿②中枢性呼吸衰竭③循环不良症状④惊厥频繁发作⑤消化道紊乱症状。
其中①②必备③④⑤有一条符合便可诊断。
(三)附助检查:头颅CT,颅脑超声,磁共振,脑电图等。
血液,酶的升高。
缺O2酸中毒程度,血气分析。
代谢紊乱:血糖,血钠,血钾,血钙。
多脏器损害,心肌酶(普、肌酐、尿素氮升高,肝功异常。
六、鉴别诊断:先天性病毒感染。
遗传代谢疾病。
颅内出血。
七、治疗的进展:HIF导致全身多脏器损害,治疗上要有全局观点,全面维护机体内环境稳定和各器官功能正常,要及早治疗规范治疗,以及阶面治疗和早期干予治疗,不但是生存下来,更要生存质量高,减少后遗症。
(一)疾病极期综合治疗。
(二)应有全局观念,全面维护机体内环境的稳定和各器官功能正常,及早治疗,目前三支持三对症。
三项支持:1、维护良好通气,换气功能,使血气和PH在正常范围内,不同方式给O2,如头晕,鼻塞CPAP通气,必要时上呼吸机。
2、维持各脏器血流灌注使心律、血压在正常范围。
适当应用多巴胺和多巴酚丁胺及营养心肌药物。
(2-5ug/kg1分)3、维持血糖在正常高值(4.5—5.5mmul)保持神经细胞能量代谢。
输液速度6—8mg/kg·分,早开水,糖水,保证热卡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