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理生理学教材
- 格式:doc
- 大小:261.00 KB
- 文档页数:13
普通高等教育“十二五”国家级规划教材卫生部“十二五”规划教材全国高等医药教材建设研究会规划教材全国高等学校教材人民卫生出版社病理生理学第8版第一章绪论第一节病理生理学的任务地位与内容(一) 主要任务病理生理学是研究患病机体的生命活动规律与机制的基础医学学科。
◆以患病机体为对象◆以功能与代谢变化为重点◆研究疾病发生发展的规律与机制(二)地位桥梁学科(三)内容疾病概论基本病理过程各系统病理生理学1、疾病概论 :又称病理生理学总论,主要论述的是疾病的概念、疾病发生发展的中具有普遍规律性的问题。
2、基本病理过程(pathological process):又称典型病理过程。
是指在多种疾病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共同的、成套的功能、代谢和形态结构的病理变化。
3、各系统病理生理学又称病理生理学各论主要讲述体内重要系统的不同疾病在发生发展过程中可能出现的一些常见的共同的病理生理变化及机制。
如何学好病理生理学★概念要清楚第二节常用研究方法1. 动物实验:这是病理生理学研究最主要的方法。
◆在动物身上复制人类疾病的模型◆动物的自发性疾病2、临床观察:以不损害病人健康为前提,观察患病机体的功能代谢变化3、疾病的流行病学研究第二章疾病概论◆病因学◆发病学第一节健康与疾病健康(health)的概念:健康不仅是没有疾病,而且是一种身体上、精神上和社会上的完全良好状态。
疾病(disease)的概念:疾病是指在一定条件下受病因的损害作用后,因机体自稳调节紊乱而发生的异常生命活动过程。
症状(symptom):是指疾病所引起的病人主观感觉的异常。
体征(sign):是指通过各种检查方法在患病机体发现的客观存在的异常。
第二节病因学(etiology)研究疾病发生的原因与条件及其作用的规律一、疾病发生的原因(一) 致病因素的概念:能够引起某一疾病并决定疾病特异性的因素称为致病因素,简称为病因。
(二) 病因的分类1、生物性因素:指病原微生物和寄生虫侵袭力(invasiveness):是指致病因素侵入机体并在体内扩散和蔓延的能力。
病理生理学(第七版)11级临床二大班姓名:周XX 学号2011010XXX第一、二章绪论疾病概论名词解释1. 病理生理学(pathophysiology):病理生理学是一门研究疾病发生发展规律和机制的科学。
是一门医学基础理论课,主要探讨疾病中机能、代谢变化。
阐明疾病本质,为疾病防治提供理论和实验依据。
2.病理过程(pathological process):又称基本病理过程。
是指多种疾病中可能出现的、共同的、成套的功能、代谢和结构的变化。
如发热、缺氧。
3.健康:WHO提出:健康不仅是没有疾病和病痛,而且是躯体上、精神上和社会上处于完好状态(state of complete well-being)4.亚健康状态(sub—health):是指介于健康与疾病之间的生理功能低下的状态,此时机体处于非病、非健康并有可能趋向疾病的状态。
有学者又称为诱发病状态。
5.疾病(disease):疾病是机体在一定条件下受病因损害作用后,因机体自稳(homeostasis)调节紊乱而发生的异常活动过程。
6.诱因(precipitating factor):在疾病发生的条件中能加强病因作用或促进疾病发生的因素称为诱因。
( factor)7.完全健康:疾病时所发生的损伤性变化完全消失,机体自稳调节恢复正常。
8.不完全健康:疾病时的损伤性变化得到控制,基本病理变化未完全消失,经机体代偿后功能代谢恢复,主要症状消失,有时可留后遗症。
9.脑死亡(brain death):枕骨大孔以上全脑死亡。
问答题1.病理生理学的主要任务?答:(1)研究疾病发生、发展的一般规率与机制,包括病因学、发病学好疾病的转归。
(2)研究患病机体功能、代谢变化和发生机制。
2.什么是基本病理过程?试举例说明答:又称病理过程。
(详见名词解释)3.简述脑死亡的诊断标准?答:(1)呼吸心跳停止,特别是自主呼吸停止;(2)不可逆性深昏迷;(3)脑干神经反射消失;(4)瞳孔散大或固定;(5)脑电波消失;(6)脑血液循环停止。
《病理生理学》理论教学大纲(临床医学等)《病理生理学》理论教学大纲(供五年制本科临床医学、口腔医学等专业使用)Ⅰ前言《病理生理学》是研究疾病发生、发展和转归规律及其机制的科学,主要任务是从功能与代谢变化来探讨疾病发生、发展过程中的规律和基本病理机制,科学地揭示疾病的本质,为防病、治病提供实验和理论依据。
病理生理学是联系基础医学和临床医学的“桥梁”,在整个医学教育体系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和地位。
医学生通过学习病理生理学以掌握疾病的共同规律,为临床医学各科的学习奠定坚实的理论基础,为疾病防治开辟新思路和新方向。
本大纲适用于五年制本科临床医学、口腔医学、麻醉学、眼耳鼻喉科学、妇产科学、急救医学、医学美容、医学影像学、法医学、临床心理学专业(方向)学生使用。
现将大纲使用中有关问题说明如下:一每一章节由教学目的、教学要求和教学内容三部分组成。
教学目的注明教学目标,教学要求分掌握、熟悉、了解三个层次(掌握内容下划实线、熟悉内容下划虚线、了解内容不标示,便于区别)。
二教师在保证大纲核心内容的前提下,可根据不同教学手段,讲授重点内容和介绍一般内容。
三总教学参考学时:52学时(理论)。
四教材:《病理生理学》,人民卫生出版社,金惠铭,6版,2004年1月。
Ⅱ正文第一章绪论一教学目的了解病理生理学任务、内容、性质及其在医学教育中的地位和作用。
二教学要求(一)掌握基本病理过程的概念及与疾病的区别。
(二)熟悉病理生理学概念及与其他医学学科间的关系;病理生理学的任务、地位与内容;病理生理学的主要研究方法。
(三)了解病理生理学的学科发展简史与展望。
三教学内容(一)病理生理学的任务:1 研究疾病发生的原因和条件;2 研究疾病发生、发展和转归的规律;3 研究疾病过程中机体机能、代谢变化及发生机制。
(二)病理生理学内容:1 疾病概论(总论);2 基本病理过程;3 各系统病理生理学。
(三)病理生理学性质:与多学科密切相关的综合性边缘学科,既是理论性较强的学科,又是一门实验性学科,是医学教育中一门医学基础理论课。
《病理生理学》课程教案教材《病理生理学》第7版金惠铭王建枝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教学对象临床医学专业五年制本科生教学时数 40学时绪论、疾病概论2学时时间分配:绪论:1学时疾病概论:1学时目的要求:掌握:病理生理学的任务,通过学科特点及教学方法的简介,为学生主动地学习病理生理学打下基础。
疾病的概念、传统死亡和脑死亡的概念及判断标准熟悉:本学科的性质、内容和研究方法,疾病的原因和条件。
了解:疾病发展的一般规律及发病机制。
重点:疾病、死亡、脑死亡的概念。
难点:疾病的细胞机制和分子机制。
习题:1.解释下列名词:disease 、homeostasis 、senescence 、brain death。
2举例说明原因和条件在疾病发生中的作用。
3.疾病的转归有哪些?4.什么情况下可以确定脑死亡?教学手段:课件、板书、病例讨论、课堂讨论教学内容:第一章绪论一、研究任务:研究患病机体的机能代谢变化及其发生机制,研究疾病发生、发展、转归的规律,阐明疾病的本质,为防治疾病提供理论依据。
二、研究内容:疾病概论:研究疾病的普遍规律,即共性,如疾病的概念、原因、条件等。
基本病理过程(basal pathogenesis):不同疾病中出现的共同的、成套的机能与代谢变化,如发热、缺氧等。
各系统疾病的病理生理学。
三、研究方法:(一)动物实验:通过人为地控制各种条件,对疾病深入地进行实验研究,作为临床医学的重要借鉴和参考,是最常用的研究方法。
1.按研究内容分:(1)疾病模型的复制:以本室进行糖尿病的动物实验研究为例说明之。
(2)实验治疗学:以抗失血性休克的实验治疗举例讲述。
2.按研究时间分:(1)慢性实验(2)急性实验:教学实验常用。
缺点:动物和人有质的区别,动物实验所得的结论,必须经受临床实践的审慎检验。
(二)临床观察与研究:在不增加病人痛苦的前提下,通过功能、代谢等指标的监测,进行周密的临床观察与研究。
(三)流行病学调查四、发展简史:(一)新兴的综合性边缘学科:生理、生化、临床医学不断发展,形成这一综合性边缘学科。
《病理生理学》教学大纲课程名称:病理生理学Pathophysiology课程编号:10410036学时与学分:3 学分/54 学时(其中实验学时:12 学时)先修课程:医学生物学、解剖学、组织胚胎学、生理学、生物化学、病原生物学及免疫学等。
合用专业(方向):药学专业一、课程性质、目的和任务病理生理学是一门研究疾病发生发展规律和机制的科学,属于西医学基础课程。
课程重要讲授疾病概论、基本病理过程和各系统器官病理生理学。
其重要任务是研究疾病发生、发展以及转归的普通规律,研究患病机体的机能、代谢变化和原理,根据其病因和发病机制进行实验治疗,分析疗效原理;从而探讨疾病的本质,为疾病防治提供理论根据。
病理学的教学过程涉及理论讲授和实验(动物实验及录像等),学习过程中要理论亲密联系实际。
二、基本教学内容和学时实排第一章绪论 1 学时目的规定【掌握】掌握病理过程的概念,理解病理生理学的任务、地位。
【理解】理解病理生理学的研究办法。
教学内容1.病理生理学的任务、地位、内容、病理过程概念。
2.病理生理学的重要研究办法。
3.病理生理学的发展简史。
教学方式Powerpoint、板书、提问、归纳、总结等。
第二章疾病概论 2 学时目的规定【掌握】掌握健康、疾病的概念,掌握脑死亡概念。
【熟悉】熟悉疾病发生发展的病因学和发病学,熟悉疾病因素、条件的概念以及两者的关系。
【理解】理解疾病发生发展的普通规律和疾病发生的基本机制、疾病的转归、脑死亡的判断原则和脑死亡的意义。
教学内容1.健康与疾病:健康的概念;疾病的概念。
2.病因学(1)疾病发生的因素:概念、生物性因素,理化性因素,机体必需物质的缺少或过多,遗传性因素,先天性因素,免疫因素,精神、心理和社会因素。
(2)疾病发生的条件:概念、因素与条件的关系。
3.发病学(1)疾病发生发展的普通规律:损伤与抗损伤,因果交替,局部和整体。
(2)疾病发生的基本机制:神经机制,体液机制,组织细胞机制,分子机制。
病理生理学教案全册第一章:绪论1.1 病理生理学的定义描述病理生理学的概念和研究对象解释病理生理学在医学中的重要性1.2 病理生理学的研究方法介绍病理生理学的研究方法和手段解释实验室研究与临床实践的关系1.3 病理生理学的发展简史概述病理生理学的发展历程介绍重要的病理生理学家和他们的贡献第二章:细胞和组织的损伤2.1 细胞损伤的基本概念解释细胞损伤的定义和原因描述细胞损伤的形态学特征2.2 细胞坏死解释细胞坏死的机制和特点讨论细胞坏死在疾病中的作用2.3 细胞凋亡解释细胞凋亡的概念和意义描述细胞凋亡的形态学特征和机制第三章:炎症与发热3.1 炎症的基本概念解释炎症的定义和原因描述炎症的形态学特征3.2 发热的机制解释发热的机制和调控讨论发热在疾病中的作用和临床意义第四章:肿瘤4.1 肿瘤的基本概念解释肿瘤的定义和分类描述肿瘤的形态学特征4.2 肿瘤的生物学特性讨论肿瘤的生长、扩散和转移机制介绍肿瘤的命名和分期4.3 肿瘤的诊断和治疗解释肿瘤的诊断方法和治疗策略讨论肿瘤的预后和预防措施第五章:遗传性疾病5.1 遗传性疾病的基本概念解释遗传性疾病的定义和分类描述遗传性疾病的遗传方式5.2 常见的遗传性疾病介绍一些常见的遗传性疾病,如囊性纤维化、血友病等解释遗传性疾病的发病机制和临床表现5.3 遗传性疾病的诊断和治疗解释遗传性疾病的诊断方法和治疗策略讨论遗传性疾病的遗传咨询和预防措施第六章:心血管系统疾病6.1 高血压解释高血压的定义和分类描述高血压的病理生理机制6.2 冠状动脉疾病解释冠状动脉疾病的定义和病因讨论冠状动脉疾病的临床表现和诊断方法6.3 心力衰竭解释心力衰竭的定义和分类描述心力衰竭的病理生理机制和临床表现第七章:呼吸系统疾病7.1 肺炎解释肺炎的定义和分类描述肺炎的病理生理机制7.2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解释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定义和病因讨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临床表现和治疗策略7.3 肺结核解释肺结核的定义和传播途径描述肺结核的病理生理机制和临床表现第八章:消化系统疾病8.1 胃炎和胃溃疡解释胃炎和胃溃疡的定义和病因描述胃炎和胃溃疡的病理生理机制8.2 肝疾病解释肝疾病的定义和分类讨论肝疾病的临床表现和治疗策略8.3 肠道疾病解释肠道疾病的定义和分类描述肠道疾病的病理生理机制和临床表现第九章:泌尿系统疾病9.1 肾疾病解释肾疾病的定义和分类描述肾疾病的病理生理机制9.2 泌尿系统感染解释泌尿系统感染的定义和病因讨论泌尿系统感染的临床表现和治疗策略9.3 泌尿系统结石解释泌尿系统结石的定义和形成机制描述泌尿系统结石的病理生理机制和临床表现第十章:神经系统疾病10.1 阿尔茨海默病解释阿尔茨海默病的定义和病因描述阿尔茨海默病的病理生理机制和临床表现10.2 癫痫解释癫痫的定义和分类讨论癫痫的临床表现和治疗策略10.3 神经退行性疾病解释神经退行性疾病的定义和分类描述神经退行性疾病的病理生理机制和临床表现重点和难点解析重点环节1:细胞损伤的基本概念细胞损伤是病理生理学中的核心概念,理解其定义和原因对于学习后续章节至关重要。
病理生理学(第4版)•目录:•第1章绪论•第一节病理生理学的学科性质及特点•第二节病理生理学的研究内容与方法•第三节病理生理学的发展简史••第2章疾病概论•第一节健康与疾病•第二节病因学•第三节发病学•第四节疾病的转归••第3章水、电解质代谢紊乱•第一节水、电解质正常代谢•第二节水、钠代谢紊乱•第三节水肿•第四节钾代谢障碍•第五节钙磷代谢紊乱••第4章酸碱平衡和酸碱平衡紊乱•第一节人体酸碱物质的来源及平篌调节•第二节酸碱平衡紊乱的概念及分类•第三节反映酸碱平衡的检测指标•第四节单纯型酸碱平衡紊乱•第五节混合型酸碱平衡紊乱•第六节判断酸碱平衡紊乱的病理生理基础••第5章糖代谢紊乱•第一节高血糖症•第二节低血糖症••第6章脂代谢紊乱•第一节概述•第二节高脂血症•第三节低脂血症••第7章缺氧•第一节常用的血氧指标•第二节缺氧的类型、原因和发病机制•第三节缺氧对机体的影响•第四节缺氧与疾病•第五节影响机体缺氧耐受性的因素•第六节缺氧治疗的病理生理基础••第8章发热•第一节概述•第二节发热的原因和机制•第三节发热的时相及其热代谢特点•第四节发热时机体的代谢与功能变化•第五节发热防治的病理生理基础••第9章应激•第一节概述•第二节应激的全身反应•第三节应激时机体的代谢及功能变化•第四节应激与疾病•第五节应激性损伤防治的病理生理基础••第10章休克•第一节休克的病因和分类•第二节休克的发病机制•第三节休克对机体代谢和功能的影响•第四节休克防治的病理生理基础••第11章弥散性血管内凝血•第一节弥散性血管内凝血的病因与诱因•第二节弥散性血管内凝血发生与发展的机制•第三节弥散性血管内凝血的分期与分型•第四节弥散性血管内凝血的主要临床表现•第五节弥散性血管内凝血防治的病理生理基础••第12章缺血·再灌注损伤•第一节概述•第二节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原因和影响因素•第三节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发生机制•第四节主要器官缺血一再灌注损伤的特点•第五节缺血再灌注损伤防治的病理生理基础••第13章呼吸功能不全•第一节呼吸功能不全的概念和分类•第二节呼吸功能不全的原因和发病机制•第三节呼吸功能不全时机体的主要功能和代谢变化•第四节呼吸功能不全防治的病理生理基础••第14章心功能不全•第一节心功能不全的原因、诱因和分类•第二节心功能不全的发生机制•第三节心功能不全时机体的代偿适应反应•第四节心功能不全临床表现的病理生理基础•第五节心功能不全防治的病理生理基础••第15章肾功能不全•第一节肾功能不全的基本发病环节•第二节急性肾衰竭•第三节慢性肾衰竭•第四节尿毒症••第16章肝功能不全•第一节概述•第二节肝性脑病•第三节肝肾综合征••第17章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第一节病因和发病经过•第二节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的发病机制•第三节多器官功能障碍时机体的变化•第四节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防治的病理生理基础••中英文专业词汇索引•主要参考文献。
病理生理学教案全册第一章:病理生理学概述1.1 病理生理学的定义解释病理生理学是研究疾病发生发展规律和机制的科学。
1.2 病理生理学的研究内容介绍病理生理学涉及疾病的基本过程,如炎症、出血、坏死等。
1.3 病理生理学的研究方法讲解病理生理学的研究方法,包括实验病理生理学和临床病理生理学。
第二章:疾病的基本过程2.1 炎症解释炎症的定义和特点,介绍炎症的类型和炎症介质的作用。
2.2 出血与血栓形成讲解出血的原因和机制,解释血栓形成的过程和临床意义。
2.3 坏死解释坏死的定义和类型,介绍坏死组织的清除过程。
第三章:神经系统疾病3.1 概述介绍神经系统疾病的基本概念和分类。
3.2 神经退行性疾病讲解神经退行性疾病的特点和病理改变,如阿尔茨海默病和帕金森病。
3.3 神经系统感染性疾病解释神经系统感染性疾病的原因和临床表现,如病毒性脑炎和细菌性脑膜炎。
4.1 概述介绍心血管系统疾病的基本概念和分类。
4.2 高血压解释高血压的定义和分类,讲解高血压的发病机制和临床表现。
4.3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讲解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的原因和病理改变,介绍其临床表现和诊断方法。
第五章:消化系统疾病5.1 概述介绍消化系统疾病的基本概念和分类。
5.2 消化性溃疡解释消化性溃疡的定义和分类,讲解消化性溃疡的发病机制和临床表现。
5.3 肝疾病讲解肝疾病的类型和病理改变,如肝炎、肝硬化和肝肿瘤等。
第六章:呼吸系统疾病6.1 概述介绍呼吸系统疾病的基本概念和分类。
6.2 肺炎解释肺炎的定义和分类,讲解肺炎的病因和病理生理。
6.3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讲解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病因、病理生理和临床表现。
7.1 概述介绍泌尿系统疾病的基本概念和分类。
7.2 肾小球肾炎解释肾小球肾炎的定义和分类,讲解肾小球肾炎的病因和病理生理。
7.3 尿路感染讲解尿路感染的原因、病理生理和临床表现。
第八章:内分泌系统疾病8.1 概述介绍内分泌系统疾病的基本概念和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