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理生理学教材
- 格式:doc
- 大小:261.00 KB
- 文档页数:13
普通高等教育“十二五”国家级规划教材卫生部“十二五”规划教材全国高等医药教材建设研究会规划教材全国高等学校教材人民卫生出版社病理生理学第8版第一章绪论第一节病理生理学的任务地位与内容(一) 主要任务病理生理学是研究患病机体的生命活动规律与机制的基础医学学科。
◆以患病机体为对象◆以功能与代谢变化为重点◆研究疾病发生发展的规律与机制(二)地位桥梁学科(三)内容疾病概论基本病理过程各系统病理生理学1、疾病概论 :又称病理生理学总论,主要论述的是疾病的概念、疾病发生发展的中具有普遍规律性的问题。
2、基本病理过程(pathological process):又称典型病理过程。
是指在多种疾病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共同的、成套的功能、代谢和形态结构的病理变化。
3、各系统病理生理学又称病理生理学各论主要讲述体内重要系统的不同疾病在发生发展过程中可能出现的一些常见的共同的病理生理变化及机制。
如何学好病理生理学★概念要清楚第二节常用研究方法1. 动物实验:这是病理生理学研究最主要的方法。
◆在动物身上复制人类疾病的模型◆动物的自发性疾病2、临床观察:以不损害病人健康为前提,观察患病机体的功能代谢变化3、疾病的流行病学研究第二章疾病概论◆病因学◆发病学第一节健康与疾病健康(health)的概念:健康不仅是没有疾病,而且是一种身体上、精神上和社会上的完全良好状态。
疾病(disease)的概念:疾病是指在一定条件下受病因的损害作用后,因机体自稳调节紊乱而发生的异常生命活动过程。
症状(symptom):是指疾病所引起的病人主观感觉的异常。
体征(sign):是指通过各种检查方法在患病机体发现的客观存在的异常。
第二节病因学(etiology)研究疾病发生的原因与条件及其作用的规律一、疾病发生的原因(一) 致病因素的概念:能够引起某一疾病并决定疾病特异性的因素称为致病因素,简称为病因。
(二) 病因的分类1、生物性因素:指病原微生物和寄生虫侵袭力(invasiveness):是指致病因素侵入机体并在体内扩散和蔓延的能力。
病理生理学(第七版)11级临床二大班姓名:周XX 学号2011010XXX第一、二章绪论疾病概论名词解释1. 病理生理学(pathophysiology):病理生理学是一门研究疾病发生发展规律和机制的科学。
是一门医学基础理论课,主要探讨疾病中机能、代谢变化。
阐明疾病本质,为疾病防治提供理论和实验依据。
2.病理过程(pathological process):又称基本病理过程。
是指多种疾病中可能出现的、共同的、成套的功能、代谢和结构的变化。
如发热、缺氧。
3.健康:WHO提出:健康不仅是没有疾病和病痛,而且是躯体上、精神上和社会上处于完好状态(state of complete well-being)4.亚健康状态(sub—health):是指介于健康与疾病之间的生理功能低下的状态,此时机体处于非病、非健康并有可能趋向疾病的状态。
有学者又称为诱发病状态。
5.疾病(disease):疾病是机体在一定条件下受病因损害作用后,因机体自稳(homeostasis)调节紊乱而发生的异常活动过程。
6.诱因(precipitating factor):在疾病发生的条件中能加强病因作用或促进疾病发生的因素称为诱因。
( factor)7.完全健康:疾病时所发生的损伤性变化完全消失,机体自稳调节恢复正常。
8.不完全健康:疾病时的损伤性变化得到控制,基本病理变化未完全消失,经机体代偿后功能代谢恢复,主要症状消失,有时可留后遗症。
9.脑死亡(brain death):枕骨大孔以上全脑死亡。
问答题1.病理生理学的主要任务?答:(1)研究疾病发生、发展的一般规率与机制,包括病因学、发病学好疾病的转归。
(2)研究患病机体功能、代谢变化和发生机制。
2.什么是基本病理过程?试举例说明答:又称病理过程。
(详见名词解释)3.简述脑死亡的诊断标准?答:(1)呼吸心跳停止,特别是自主呼吸停止;(2)不可逆性深昏迷;(3)脑干神经反射消失;(4)瞳孔散大或固定;(5)脑电波消失;(6)脑血液循环停止。
《病理生理学》理论教学大纲(临床医学等)《病理生理学》理论教学大纲(供五年制本科临床医学、口腔医学等专业使用)Ⅰ前言《病理生理学》是研究疾病发生、发展和转归规律及其机制的科学,主要任务是从功能与代谢变化来探讨疾病发生、发展过程中的规律和基本病理机制,科学地揭示疾病的本质,为防病、治病提供实验和理论依据。
病理生理学是联系基础医学和临床医学的“桥梁”,在整个医学教育体系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和地位。
医学生通过学习病理生理学以掌握疾病的共同规律,为临床医学各科的学习奠定坚实的理论基础,为疾病防治开辟新思路和新方向。
本大纲适用于五年制本科临床医学、口腔医学、麻醉学、眼耳鼻喉科学、妇产科学、急救医学、医学美容、医学影像学、法医学、临床心理学专业(方向)学生使用。
现将大纲使用中有关问题说明如下:一每一章节由教学目的、教学要求和教学内容三部分组成。
教学目的注明教学目标,教学要求分掌握、熟悉、了解三个层次(掌握内容下划实线、熟悉内容下划虚线、了解内容不标示,便于区别)。
二教师在保证大纲核心内容的前提下,可根据不同教学手段,讲授重点内容和介绍一般内容。
三总教学参考学时:52学时(理论)。
四教材:《病理生理学》,人民卫生出版社,金惠铭,6版,2004年1月。
Ⅱ正文第一章绪论一教学目的了解病理生理学任务、内容、性质及其在医学教育中的地位和作用。
二教学要求(一)掌握基本病理过程的概念及与疾病的区别。
(二)熟悉病理生理学概念及与其他医学学科间的关系;病理生理学的任务、地位与内容;病理生理学的主要研究方法。
(三)了解病理生理学的学科发展简史与展望。
三教学内容(一)病理生理学的任务:1 研究疾病发生的原因和条件;2 研究疾病发生、发展和转归的规律;3 研究疾病过程中机体机能、代谢变化及发生机制。
(二)病理生理学内容:1 疾病概论(总论);2 基本病理过程;3 各系统病理生理学。
(三)病理生理学性质:与多学科密切相关的综合性边缘学科,既是理论性较强的学科,又是一门实验性学科,是医学教育中一门医学基础理论课。
《病理生理学》课程教案教材《病理生理学》第7版金惠铭王建枝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教学对象临床医学专业五年制本科生教学时数 40学时绪论、疾病概论2学时时间分配:绪论:1学时疾病概论:1学时目的要求:掌握:病理生理学的任务,通过学科特点及教学方法的简介,为学生主动地学习病理生理学打下基础。
疾病的概念、传统死亡和脑死亡的概念及判断标准熟悉:本学科的性质、内容和研究方法,疾病的原因和条件。
了解:疾病发展的一般规律及发病机制。
重点:疾病、死亡、脑死亡的概念。
难点:疾病的细胞机制和分子机制。
习题:1.解释下列名词:disease 、homeostasis 、senescence 、brain death。
2举例说明原因和条件在疾病发生中的作用。
3.疾病的转归有哪些?4.什么情况下可以确定脑死亡?教学手段:课件、板书、病例讨论、课堂讨论教学内容:第一章绪论一、研究任务:研究患病机体的机能代谢变化及其发生机制,研究疾病发生、发展、转归的规律,阐明疾病的本质,为防治疾病提供理论依据。
二、研究内容:疾病概论:研究疾病的普遍规律,即共性,如疾病的概念、原因、条件等。
基本病理过程(basal pathogenesis):不同疾病中出现的共同的、成套的机能与代谢变化,如发热、缺氧等。
各系统疾病的病理生理学。
三、研究方法:(一)动物实验:通过人为地控制各种条件,对疾病深入地进行实验研究,作为临床医学的重要借鉴和参考,是最常用的研究方法。
1.按研究内容分:(1)疾病模型的复制:以本室进行糖尿病的动物实验研究为例说明之。
(2)实验治疗学:以抗失血性休克的实验治疗举例讲述。
2.按研究时间分:(1)慢性实验(2)急性实验:教学实验常用。
缺点:动物和人有质的区别,动物实验所得的结论,必须经受临床实践的审慎检验。
(二)临床观察与研究:在不增加病人痛苦的前提下,通过功能、代谢等指标的监测,进行周密的临床观察与研究。
(三)流行病学调查四、发展简史:(一)新兴的综合性边缘学科:生理、生化、临床医学不断发展,形成这一综合性边缘学科。
《病理生理学》教学大纲课程名称:病理生理学Pathophysiology课程编号:10410036学时与学分:3 学分/54 学时(其中实验学时:12 学时)先修课程:医学生物学、解剖学、组织胚胎学、生理学、生物化学、病原生物学及免疫学等。
合用专业(方向):药学专业一、课程性质、目的和任务病理生理学是一门研究疾病发生发展规律和机制的科学,属于西医学基础课程。
课程重要讲授疾病概论、基本病理过程和各系统器官病理生理学。
其重要任务是研究疾病发生、发展以及转归的普通规律,研究患病机体的机能、代谢变化和原理,根据其病因和发病机制进行实验治疗,分析疗效原理;从而探讨疾病的本质,为疾病防治提供理论根据。
病理学的教学过程涉及理论讲授和实验(动物实验及录像等),学习过程中要理论亲密联系实际。
二、基本教学内容和学时实排第一章绪论 1 学时目的规定【掌握】掌握病理过程的概念,理解病理生理学的任务、地位。
【理解】理解病理生理学的研究办法。
教学内容1.病理生理学的任务、地位、内容、病理过程概念。
2.病理生理学的重要研究办法。
3.病理生理学的发展简史。
教学方式Powerpoint、板书、提问、归纳、总结等。
第二章疾病概论 2 学时目的规定【掌握】掌握健康、疾病的概念,掌握脑死亡概念。
【熟悉】熟悉疾病发生发展的病因学和发病学,熟悉疾病因素、条件的概念以及两者的关系。
【理解】理解疾病发生发展的普通规律和疾病发生的基本机制、疾病的转归、脑死亡的判断原则和脑死亡的意义。
教学内容1.健康与疾病:健康的概念;疾病的概念。
2.病因学(1)疾病发生的因素:概念、生物性因素,理化性因素,机体必需物质的缺少或过多,遗传性因素,先天性因素,免疫因素,精神、心理和社会因素。
(2)疾病发生的条件:概念、因素与条件的关系。
3.发病学(1)疾病发生发展的普通规律:损伤与抗损伤,因果交替,局部和整体。
(2)疾病发生的基本机制:神经机制,体液机制,组织细胞机制,分子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