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美术全集走进御书房
- 格式:doc
- 大小:13.83 KB
- 文档页数:3
课时教案课题:中国书法与中国画的密切关系学段年级:高一课时:一课时课型:美术鉴赏单元主题:生活蕴美书画寄情●教材分析:本课选自山东美术出版社2019版的必修模块美术鉴赏的第三课《生活蕴美书画寄情》中的第二部分内容——中国书法和中国画的密切关系。
第三课的前半部分通过欣赏远古时代岩画到玉器、陶器、青铜器,解读了随着物质生产水平发展和文化水平提高,人对自然认识能力和审美文化的一步步发展,解读了中国古代审美文化的演变。
第二部分欣赏不同时期的书画作品,发现中国书法和中国画不仅使用同样的工具材料,审美追求上也有共通之处。
●学情分析:本课面向的是高中一年级学生,通过对中国书法及中国画经典作品的赏析,了解中国书法艺术是中国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
中国书法与中国画在审美意境的追求上是天然想通的;两者在用笔、用墨、章法布局等方面也有诸多相通之处。
学习鉴赏中国书画艺术,需要多看经典作品,反复体悟、深入领会。
●教学目标:通过学欣赏书法作品,了解中国书法艺术是中国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
中国书法与中国画在审美意境的追求上市天然想通的。
学习鉴赏中国书画艺术,需要多看经典作品,反复体悟、深入领会。
●教学重点:两者在用笔、用墨、章法布局等方面有诸多相通之处。
●教学难点:理解书、画是中国文化表达审美追求独特的艺术载体。
根据教学进度,教学容量和课时安排,作为中国独有的两种传统艺术形式,我们需要更深层次的去认识去理解,学会怎样去欣赏他,了解他,认识她。
这个知识点将用一个课时来完成。
●教法学法:科学合理的教学方法能使教学设计具备可操作性,能达到教学的实效性,有效促进教与学的完美统一。
基于此,我将采用的方法是:问题代入法,作品赏析讨论法,小组协作法等。
学法上,我的指导思想是把主动权交给学生,倡导“自主、合作、探究”得学习方式。
具体的方法有资料收集、阅读法、讨论交流法等。
激发学生对美术作品的兴趣爱好,激发学生热爱传统艺术的兴趣。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课件,教师作品2、学生准备:课本,笔,本子以及课前准备的有关材料●教学过程:【组织教学】课件播放一段音乐,屏幕显示与课题有关的作品,起到关注的作用。
有关故宫书画的书
故宫书画是中国文化遗产中的瑰宝之一,包含了许多珍贵的艺术作品和文物。
如果想要了解有关故宫书画的书籍,以下是几本推荐的书籍和它们的简介:
1. 《故宫书画录》
这是一本详细地介绍了故宫内所有书画展览和收藏的书籍,内容涵盖了书画的历史、风格、技法、画家和作品等各个方面。
该书由故宫博物院编,共分为四卷,详细介绍了故宫书画的历史、收藏、展览和保养等方面,是一本非常有价值的书画爱好者必备的书籍。
2. 《故宫书画图录》
这是另一本关于故宫书画的书籍,与《故宫书画录》一样,该书也分为四卷,同样详细介绍了故宫书画的历史、收藏、展览和保养等方面。
该书图录部分收录了大量的故宫书画图像,使得读者可以更加直观地了解这些作品。
3. 《中国绘画史》
这是一本系统介绍中国绘画史的书籍,内容涵盖了从古代到现代的绘画史,包括了绘画的风格、技法、题材等方面。
该书适合对绘画史感兴趣的读者阅读,对于了解中国绘画的发展历程和特点有很大的帮助。
4. 《故宫藏书画鉴定》
这是一本由故宫博物院专家编写的书画鉴定书籍,内容涵盖了故宫书画的收藏、鉴定和保养等方面,通过介绍故宫书画的收藏情况、
鉴定方法和保养技巧,帮助读者更好地了解和欣赏这些作品。
除了以上书籍外,还有许多其他关于故宫书画的书籍,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和需求进行选择。
拓展方面,除了了解故宫书画本身,还可以了解这些作品的文化背景、历史背景和收藏价值等方面,这样可以更好地理解这些作品的内涵和价值。
︱︱颜色里的中国画系列绘本荐读边识颜色边赏画,美轮美奂中国风文\王莉某天在图书馆,我在书架上无意中瞅见这么一套书———《墨中国文化艺术启蒙·颜色里的中国画》系列。
顿时,全世界安静下来。
我捧起其中的一本《颜色里的中国画·绿》,看着封面上绿意盎然的中国山水画,顿感清新扑面。
翻开书页,一幅幅国画珍品跃然眼前,我心中大喜,这是我一直想找的一套书———由颜色启蒙作为出发点,带孩子们欣赏国画。
之前在做阅读推广时,给孩子们讲中国画尤其是古代画作时,因为涉及一些历史背景及古今文化差异,总担心孩子们听不懂。
今天偶遇的这套书,恰恰规避了这一问题。
它以身边最常见的基础色红、黄、蓝、绿四个颜色为分类主题,共有《红》《黄》《蓝》《绿》四册,从颜色认知,到大师作品欣赏,用美好的色彩,自然开启孩子的艺术审美力。
既是色彩启蒙书,也是人文艺术入门书,没有枯燥的理论知识,只有美丽的画面和有趣的故事,通过颜色来讲述鲜活有趣的中国文化通识。
哪位作者如此有创意,匠心独运地策划了这样一套书呢?原来是曾孜荣,资深艺术教育推广人,现为中信美术馆馆长。
那天我在图书馆一角带孩子安静地欣赏这套绘本,周边的嘈杂完全无法影响我们的艺术之旅。
读毕,我们感到神清气爽。
孩子意犹未尽,回家后我们就马上网购了这套书。
那之后去给幼儿园孩子讲中国艺术时,我也会带上这套书。
让我们一起打开这套书,打开一个广袤美丽的艺术世界吧,跟着这套书边识颜色边赏画,我们会欣赏到美轮美奂的中国风!《颜色里的中国画·绿》:春风又绿江南岸书名:颜色里的中国画·绿编著:曾孜荣我家俊弟3岁的时候,开始对身边的颜色感兴趣。
一天在公园,他指着旁边的树和草问我,树是什么颜色?我说是绿色;他58又问我,草是什么颜色?我说是绿色;他继续问我,那新长出来的芽,是什么颜色?我依然说是绿色。
俊弟对我的回答很不满意:“怎么都是绿色?可是我看它们的颜色并不一样啊!”看来我们太粗犷了,完全低估了孩子对颜色的细腻和敏锐。
如果没找到答案,请关注公众号:搜搜题免费搜题1. 单项选择题十九世纪二三十年代知识分子的任务不包括()。
〔1.0分〕喂尊国学2. 单项选择题林风眠的新艺术阶段中的主题比拟少出现的是()。
〔1.0分〕社会3. 单项选择题 ()指出了“中国已经在文化领域消失了〞。
〔1.0分〕中国本位的文化建立宣言4. 单项选择题徐悲鸿曾说:“()习画之所,盖中国西洋画之摇篮也。
〞〔1.0分〕土山湾5. 单项选择题三十年代的木刻团体的最大特点是()。
〔1.0分〕关注现实6. 单项选择题林文铮笔下的新艺术运动的“四大巨子〞是指()。
〔1.0分〕塞尚、凡·高、高更、雷诺阿7. 单项选择题 ()不属于课程中提到的清朝时期广东流行的绘画风格。
〔1.0分〕没搜到哦~8. 单项选择题林风眠担任“北平艺专〞的校长之后增设了哪个系()。
〔1.0分〕雕塑系9. 单项选择题徐悲鸿主张(),因此他的教学根底是素描。
〔1.0分〕写实绘画10. 单项选择题 ()不是课程中提到的“海派〞画家产生的背景。
〔1.0分〕清政府宫廷绘画中,西洋画风的流行。
11. 单项选择题杭州艺专与北平艺专在()合并。
〔1.0分〕湖南沅陵12. 单项选择题没搜到哦~13. 单项选择题 ()不是课程中提到的对冯钢百产生影响的艺术。
〔1.0分〕日本的艺术14. 单项选择题中国文人画之研究包括了()的文章。
〔1.0分〕大村西崖15. 单项选择题 ()不是课程中提到的“海派〞画家。
〔1.0分〕陈老莲16. 单项选择题 ()是拉斐尔的作品。
〔1.0分〕披纱巾的少女17. 单项选择题 ()不是课程中提到的,任伯年作画的特点。
〔1.0分〕强调金石入画18. 单项选择题用西洋红画国画,可以说始于()。
〔1.0分〕郑曼陀19. 单项选择题 1923年高剑父创办(),开场招收学徒、推广新国画。
〔1.0分〕春睡画院20. 单项选择题 ()属于颜文樑的早期创作。
〔1.0分〕肉店21. 单项选择题鲁迅认为木刻的根底是什么()。
1.11【单选题】传教士罗明坚、利玛窦将欧洲的()带到了中国。
A、圣像画B、静物C、风景画D、世界地图我的答案:A2【单选题】()哪一个不属于课程中提到的早期外销画。
A、制茶B、陶艺C、中国风情D、制丝我的答案:C3【单选题】()不属于课程中提到的清朝时期广东流行的绘画风格。
A、英国B、荷兰C、意大利D、法国我的答案:D4【单选题】从哪个年代开始,葡萄牙人就到澳门安家落户?()A、1550年代B、1560年代C、1540年代D、1570年代我的答案:A5【多选题】一开始的清代外销画有哪些不同的题材?()A、茶叶的制作过程B、陶艺的制作课程C、制丝的过程D、农作的过程我的答案:ABC6【判断题】郎世宁减弱了绘画中的光影、透视和结构。
我的答案:√7【判断题】外销画出现在1680年代。
我的答案:×1.21【单选题】徐悲鸿曾说:“()习画之所,盖中国西洋画之摇篮也。
”A、董家渡B、土山湾C、广东D、上海我的答案:B2【单选题】用西洋红画国画,可以说始于()。
A、周慕桥B、郑曼陀C、杭稺英D、吴友如我的答案:B3【单选题】()不是课程中提到的对冯钢百产生影响的艺术。
A、文艺复兴时期的艺术B、美国的艺术C、日本的艺术D、古典艺术我的答案:C4【判断题】《点石斋画报》里的很多图像,都使用了西方绘画的技法,表现了日常发生在大街小巷里的事件。
我的答案:√5【判断题】土山湾的绘画题材包括宗教画和日常风俗,以日常风俗为主。
我的答案:×2.11【单选题】()不是课程中提到的“海派”画家产生的背景。
A、金石趣味的流行,大大削弱了传统文人的淡泊、柔弱的气质,为人们摆脱传统,接受西方新艺术提供了帮助。
B、全国的书画家纷至上海,使上海的绘画社团和组织得到了延伸,市场经济的规则开始进入书画领域。
C、《南京条约》的签订后,五口通商,使得大量西洋商品进入中国,带来的图像和符号对中国画家产生了直接的影响。
D、清政府宫廷绘画中,西洋画风的流行。
2024学年新教材新高考桂柳信息冲刺金卷(四)语文本试卷共8页,共23题,共150分,考试用时150分钟。
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码填写清楚,将条形码准确粘贴在条形码区域内。
2.答题时请按要求用笔。
3.请按照题号顺序在答题卡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题卷上答题无效。
4.作图可先使用铅笔画出,确定后必须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描黑。
5.保持卡面整洁,不要折叠,不要弄破、弄皱,不准使用涂改液、修正带、刮纸刀。
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8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优秀的美术作品以线条诉说情感,用图式传递内涵,借色彩书写精神。
中国近现代优秀的美术作品,很多收藏于中国美术馆。
这些藏品以高度的思想性、艺术性,展现了中国人民在伟大历史进程中不屈不挠的精神,也体现了不同时期的审美创造。
如何进一步盘活丰厚的美术资源,让美术作品的影响力走出美术馆,是新时代美术馆的一项重要工作。
近年来,“中国美术馆典藏活化”系列展受到广大人民群众的热烈欢迎。
这使我们更加清晰地意识到,人民群众有十分迫切的审美需求,在将美术成果更好服务于人民群众高品质生活需求方面,有广阔的开拓空间。
因此,中国美术馆与中央广播电视总台通力合作,精心策划展览及艺术纪录片,积极为《美术里的中国》等节目提供学术支持。
如今,通过电视媒介,深藏美术殿堂的优秀作品,更直接地走进千家万户。
《美术里的中国》精选中国近现代经典美术作品,在传统与现代交织的维度中,生动讲述作品背后的文化传统与时代故事。
借助纪录片,美术经典在数字化时代获得新的生命。
电视技术手段使静态的图像动了起来,在声、光及解说词的互动中,再造一个别开生面的美的世界。
随着画面的移动,观众可以细细欣赏作品的气象与神韵。
纪录片还破除了观众在美术馆欣赏画作时的距离限制。
《美术里的中国》以纤毫毕现的4K高清摄影技术,让作品的细节呈现在观众眼前,带领观众进入艺术的微观世界。
讲中国艺术的书籍
以下是关于中国艺术的一些书籍:
1. 《中国艺术史》 - 作者:高居翰
这本书提供了对中国艺术发展的全面概述,从史前艺术到现代艺术,涵盖了绘画、雕塑、陶瓷、书法等多个方面。
2. 《中国古代绘画技法》 - 作者:王怀庆
这本书详细介绍了中国古代绘画的技法和流派发展,包括写意绘画、工笔绘画等。
通过阅读这本书,可以深入了解中国绘画的传统精髓。
3. 《中国陶瓷史》 - 作者:赵之谦
这本书对中国陶瓷的历史和发展进行了详细研究,介绍了不同朝代的陶瓷风格、窑口技术以及烧制工艺。
4. 《中国雕塑史》 - 作者:甘强
这本书通过对中国雕塑的发展脉络进行探讨,介绍了从古代传统的石刻、佛教造像到现代雕塑的相关内容。
5. 《中国书法史》 - 作者:杨阔安
这本书详细介绍了中国书法的历史演变以及不同书体的特点和技法,可以帮助读者更好地了解中国书法的发展和艺术内涵。
以上是一些有关中国艺术的书籍,涵盖了不同艺术形式和时期的内容。
阅读这些书籍可以帮助读者更加全面地了解中国艺术的丰富历史和独特风格。
中国美术全集·走进御书房
中国美术全集·走进御书房[水盂篇]
本文转载自《艺术博览》杂志《中国美术全集·走进御书房[水盂篇]》古往今来的文人,历来重视和喜欢文房用具。
中国的文房用具除基本的“笔、墨、纸、砚”文房四宝外,还派生出来许多,如印章、印盒、水盂、笔洗、笔筒、镇尺、砚屏、墨盒等等。
文房还有“第五宝”。
就是水盂。
此物因小巧而雅致,最能体现文人雅士的审美情趣,故在文玩类的工艺品中,属于品位较高的藏品。
这些文具因小巧而雅致,最能体现文人雅士的审美情趣,故在所有的古董工艺品中,属于品位较高的藏品,并在收藏圈里称作文玩。
不但受到广大收藏爱好者的青睐,其投资价值在文房收藏中亦属上品。
有专家说,文房还有“第五宝”。
就是水盂。
上海陈玉堂老先生对水盂十分偏爱,他著文为水盂喊冤,认为将水盂排斥在文房四宝之外实欠公允。
他在香港发表的《藏盂小志》中写道:“试叩问之,若无盂盛以水,岂能染墨濡笔,挥毫于缣素耶?”陈玉堂还戏言:砚为石,石可炼金银,故砚为“金”;纸以草木为原料,可属“木”;墨乃松烟熏制,属于火;笔之毫来自羊兔鼠狼,此畜皆以土安身,故属“土”。
唯“四宝”缺水,若以盂为水,岂不金木水火土五行俱
全?陈老先生所谓的“五行”论,并非一定要如此牵强附会,他不过对水盂特别钟爱而已。
水盂之形状水盂,又称水丞、砚滴,在古代则直呼为“水注”。
其主要作用是为了给砚池添水,最早出现在秦汉。
它的形制多种多样,千变万化,但以随形、象形居多,另一些则是圆形的,或扁圆、或立圆。
从材质来说,它的用料非常丰富,有陶土、瓷品、铜质、玉石、水晶、玳瑁、绿松、玛瑙、玻璃、漆器、竹木、景泰蓝等500余种。
其图案更是五彩缤纷,宝蓝、钧红、翠绿、乌金、莲青、鹅黄、人物、山水、花鸟、虫草,应有尽有。
水盂之观赏价值水盂除实用意义外,更多的是带有观赏陈设。
它供置于书斋的案几之上,与砚田相伴,与文人相对。
因此,它必须符合主人的情趣,方可入选,包括其材质、工艺、造型、纹饰、画意等等,否则就难以厕身其列了。
另外,从养生之道来说,水盂可息心养性,“一洗人间氛垢矣,清心乐志”。
从心理学角度来看,水盂可助文思,“几案之珍,得以赏心而悦目”。
再往深层究,也有一些是被用来做精神寄托的,有称其为丞兄或丞友的。
陈玉堂老先生更是惟嗜“水丞”,收集的水盂有数百只,跨越多朝,用材广泛,洋洋大观,甚称“国内藏盂第一人”。
他把自己的书斋起名为“百盂斋”,并刻制一方小印“迂而且愚”。
这是斋主谦虚之词,同时也借用谐音,说明斋内除了盂(迂)还是盂(愚)。
古人云:“笔砚精良,人生一乐。
”因此,水盂等文玩不仅成了文人雅士追求悠闲优雅
生活的一种表征,而且更是一个包罗万象,内涵丰富的收藏天地,同时也是投资收藏的长生不衰的一大亮点。
中国美术全集·走进御书房[水盂篇]编辑/雨浓[水盂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