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年画
- 格式:docx
- 大小:12.21 KB
- 文档页数:1
中国年画年画是中国工艺美术的一种民间年画、门神俗称“喜画”旧时人们盛行在室内贴年画户上贴门神以祝愿新年吉庆驱凶迎祥。
年画是中国民间最普及的艺术品之一每值岁末多数地方都有张贴年画、门神以及对联的习俗以增添节日的喜庆气氛。
年画因一年更换或张贴后可供一年欣赏之用故称“年画”。
年画是我国的一种古老民间艺术和春联一样起源于“门神”。
据《山海经》载称唐太宗李世民生病时梦里常听到鬼哭神嚎之声以至夜不成眠。
这时大将秦叔宝、尉迟恭二人自告奋勇全身披挂地站立宫门两侧结果宫中果然平安无事。
李世民认为两位大将太辛苦了心中过意不去遂命画工将他俩人的威武形象绘之在宫门上称为“门神”。
东汉蔡邕《独断》记载汉代民间已有门上贴“神荼”、“郁垒”神像到宋代演变为木板年画。
民间年画是中国民间美术中较大的一个艺术门类它从早期的自然崇拜和神祗信仰逐渐发展为驱邪纳祥、祈福禳灾和欢乐喜庆、装饰美化环境的节日风俗活动表达了民众的思想情感和向往美好生活的愿望。
民间年画历史源远流长有着较多的产地流行也十分广泛通俗普及而且拥有大量的读者曾经有过颇为兴盛的发展。
无论是题材内容、刻印技术还是艺术风格都具有自己鲜明的特色。
它不仅对民间美术的其他门类曾产生深远的影响而且与其他绘画形成相互融合成为一种成熟的画种具有雅俗共赏的特点。
苏州桃花坞、天津杨柳青、山东潍坊和四川绵竹是我国著名的四大民间木刻年画产地。
苏州桃花坞年画始于明代鼎盛于清朝雍正、乾隆年间。
桃花坞年画主要有门画、中画和屏条等形式其中门画可谓集历代门神之大全。
桃花坞年画系用一版一色的木版套印方法印刷出来工艺精美一幅画要套印四五次至十几次有的还要经过“描金”、“扫银”、“敷粉”等工序。
在色彩上有桃红、大红、蓝、紫、绿、淡墨、柠檬黄等诸色。
在艺术风格上桃花坞年画构图丰富色调艳丽装饰性强富有浓郁的生活气息。
在人物塑造、刀法及设色上具有朴实、稚拙、简练、丰富的民间美术特色故数百年来一直畅销于海内外欧洲许多国家的博物馆及艺术馆都有收藏。
中国民间年画目录一追溯源流二年画的格局现状1 桃花坞年画2 河北武强年画3 四川绵竹年画4 佛山年画5 杨柳青年画6 山东杨家埠年画三年画的不同题材1、驱邪迎福画2、喜画3、戏曲人物故事4、世俗生活画四关于年画的艺术感想正文一追溯源流年画,就是与年俗有关的版画。
年画是中国画的一种,始于古代的门神画。
再就是门所人门生活相关最早画在门户上用于辟邪的形象,(桃符是最早的门神画,一直流传到唐宋时期)。
后来不光刻符还写文字——成了春联的起源。
后经济文化发展和民间文化进一步繁荣加上雕版印刷的发明应用,原来的桃符或春联被雕印就产生了印刷的年画(春联等),产量、形式、内容愈加丰富,后门神画出现了具有地方特色的流派广泛的丰富,涉及生活的方方面面。
清光绪年间,正式称为年画它的起源和春联一样,是和古代的桃符有关。
应劭的《风俗通义》「祀典」中引《黄帝书》:「上古之时,有荼与郁垒昆弟二人,性能执鬼,度朔山上立桃树下,简阅百鬼,无道理,佞为人祸害,荼与郁垒缚以苇索,执以食虎」。
因此汉代县官多在腊日或除夕「饰桃人,垂苇茭,画虎于门」,以抵御邪崇的进入。
到了南北朝时,干脆就将神荼、郁垒直接画在桃板上。
《荆楚岁时记》:「造桃板着户,谓之仙木。
绘二神,贴户左右,右神荼、右郁垒,俗谓之门神」。
也有人直接将神荼、郁垒的名字写在桃木上,省去了绘画的麻烦。
桃符发展到后来,渐渐分化成春联及门画,其中的门画就是年画的前身。
二年画的格局现状传统年画大抵经过画稿、构线、木刻、制版、印刷、人工彩绘、装裱等几道工序。
制作木版年画的技艺,多为世代相传,工艺考究,镂刻精微。
年画艺术,是中国民间艺术的先河,同时也是中国社会的历史、生活、信仰和风俗的反映。
每逢农历新年时买两张年画贴在大门上,差不多每家都是如此,由大门到厅房,都贴满了各种花花绿绿,象征吉祥富贵的年画,新春之所以充满欢乐热闹的气氛,年画在这里面起着一定的作用。
年画又是一部地域文化的辞典,从中可以找到各个地域鲜明的文化个性。
年画知识点
年画是中国传统绘画的一种形式,通常用来描绘农村生活和民间故事。
以下是年画的一些知识点:
1、年画起源于中国古代,最早可追溯到唐朝。
它的发展和流传主要集中在北方地区,尤以山东、河北、陕西等地最为典型。
2、年画通常采用彩色水墨绘画,色彩鲜艳,图案简洁明快。
它以红色为主调,寓意吉祥、喜庆、祝福。
3、年画的题材多种多样,包括神仙、神话传说、历史典故、民间故事、家庭生活等。
例如《孟姜女哭长城》、《白蛇传》等,都是经典的年画题材。
4、年画的绘制技巧丰富多样,常用的有素描、水墨和丙烯等。
其中,木刻年画是年画的主要形式,它通过雕刻木版来制作印刷版,使年画可以大量生产和流通。
5、年画在中国传统农村社会中具有重要的文化意义,它是春节时期的重要装饰物,被用来贴在门上和墙上,以祈求喜庆、平安和健康。
年画也成为人们传递祝福和爱的方式。
6、现代年画也在不断创新和发展,以适应现代社会的需求。
例如,在绘制题材上加入当代的科技元素,融入新的绘画风格和表现手法等。
7、年画的艺术价值受到了普遍认可,被中国政府列为非物质文化遗产,并在国内外展览和活动中广泛展示和推广。
年画也成为中国文化与传统艺术的一部分,代表着中国人民的美好愿望和情感表达。
细数中国年画各种吉祥物象征意义引导语:每逢春节,人们都喜欢买些鲜艳悦目的年画,贴在门上或室内,增添新春佳节的祥和气氛。
春节贴年画,在我国由来已久。
年画,古称“门神画”,其最早的名称叫“门画”。
细数中国年画里各种吉祥物象征代表意义,你知道多少????1.虎:古时认为“虎为阳物,百兽之长也,能执缚挫锐,噬食鬼魅”,所以成为年画中最常见的镇宅之兽。
?2.鸡:桃都山有大桃树,上栖金鸡,古人认为黑暗乃鬼魅藏身之处,日出而啼的金鸡成为调和阴阳、驱逐鬼魅的神物,并与“吉”谐音,入画为镇宅之物。
???? 3.蝙蝠:蝠与“福”同音,人们将它视为福气的象征。
??4.鹿:在吉祥图案中多为梅花鹿。
古代称官吏的薪给为俸禄,鹿与“禄”同音,寓意财富。
??? 5.羊:古人把羊与“祥”字通用,大吉羊即为大吉祥。
用羊作装饰的图案中就有吉利、祥瑞的意义。
??? ?6.鹌鹑:鹌与“安”同音,寓意平安。
7.象:象为佛教中的神兽,在年画中多以儿童骑象的形象出现,骑象与“吉祥”谐音。
?8.蜘蛛:又称喜蛛,年画中若有蜘蛛挂丝从天垂落的图案,意为喜从天降。
???? 9.鹤:民间视鹤为长寿之寓,有“鹤寿”之说。
年画中以“仙鹤”和“寿桃”构成吉样图案,寓意延年益寿。
?10.鱼:与“余”同音,比喻生活富裕,到年节之时,家境殷实有余。
???? 11.麒麟:麒麟是传说中的神兽,与龙、凤、龟合称为“四灵”,象征吉祥和瑞。
?? ??12.桃:蟠桃,泛指西王母居处之仙桃。
相传西王母寿辰常举行蟠桃盛会,各方神仙群往祝寿。
所以蟠桃又称寿桃,象征长寿。
? 13.竹:荆楚岁时记载,古时在节日或喜庆日,用火烧竹,爆裂发声,称为“爆竹”,以为能驱除山鬼。
中国五大年画,护佑你开心过大年!年画是中国画的一种,始于古代的“门神画”,是中国汉族特有的一种绘画体裁,也是中国老百姓最喜闻乐见的艺术形式,含有祝福新年吉祥喜庆之意,寄托了人们对风调雨顺、农事丰收、家宅安泰、人马平安等祈福迎财、驱灾避邪的美好愿望。
年画在宋代曾被称为“纸画”,明代则称为“画贴”,清代称作“画片”、“画张”、“卫画”等,直到清道光29年始见“年画”一词,清光绪年间,正式称为年画。
旧年画因画幅大小和加工多少而有不同称谓。
整张大的叫“宫尖”,一纸三开的叫“三才”。
加工多而细致的叫“画宫尖”、“画三才”。
颜色上用金粉描画的叫“金宫尖”、“金三才”。
年画变成“年话”是在宋代。
当时,宋徽宗扩建“翰林图画院”,时逢传统绘画和雕版印刷术交融发展,木版彩色套印年画走向成熟和普及。
此时,春节家家户户贴门神已成为一种风尚,门神从镇宅消灾演变成了迎福纳祥的美好愿望。
后来,逐渐形成了祈求人寿年丰、吉祥如意、招财进宝的习俗,年画在此时完成了向祝福年话演进过程。
1、天津杨柳青年画天津杨柳青年画杨柳青年画,是中国著名民间木版年画,与苏州桃花坞年画并称"南桃北柳"。
杨柳青年画既有版画的刀法韵味,又有绘画的笔触色调,构成与一般绘画和其他年画不同的艺术特色。
天津杨柳青年画杨柳青年画产生于明代崇祯年间,继承了宋、元绘画的传统,吸收了明代木刻版画、工艺美术、戏剧舞台的形式,采用木版套印和手工彩绘相结合的方法,创立了鲜明活泼、喜气吉祥、富有感人题材的独特风格。
2006年5月20日,该遗产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天津杨柳青年画天津杨柳青年画天津杨柳青年画天津杨柳青年画天津杨柳青年画天津杨柳青年画天津杨柳青年画2、苏州桃花坞年画苏州桃花坞年画桃花坞年画是江南水乡的特产,因曾集中在苏州城内桃花坞一带生产而得名。
苏州桃花坞年画桃花坞年画源于宋代的雕版印刷工艺,由绣像图演变而来。
桃花坞年画的刻工、色彩和造型具有精细秀雅的江南民间艺术风格,民间画坛称之为"姑苏版",而且远渡重洋流传到日本、英国和西德,特别是对日本的"浮世绘"产生了重要影响,被海外媒体誉为"东方古艺之花"。
浅析中国传统年画的色彩特征作者:王小文来源:《西部论丛》2018年第07期摘要:年画源远流长,影响深广,是中国独特的艺术门类。
每一幅年画都蕴涵着深厚的传统底蕴和文化意味。
民间年画以活泼、鲜明的色彩为主,冷峻、深沉的色彩为辅,及独特的艺术表现手法来表达丰富多彩的内容,一直受到老百姓的喜爱,从年画中我们能看到古代人们丰富多彩的生活面貌和人們最美好的愿望。
本文将从年画的色彩角度出发,分析中国传统年画的特征。
关键词:年画色彩象征一、年画的产生与色彩特征年画是中国民间艺术之一,古称“门神画”,最早人们称其为“门画”。
清光绪年间,正式称为年画,是中国特有的一种绘画形式,也是中国农村老百姓喜闻乐见的艺术形式。
在古代,每逢佳节,人们大都喜欢把年画张贴在门上、窗旁以及灶前等地方,装饰环境,增添新春佳节的祥和气氛,含有祝福新年吉祥喜庆之意,也借此祈求消除灾祸与不幸。
年画是中国传统美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对研究全国各地的风俗习惯、乡土民情、地方文化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
年画的色彩具有生活色彩符号特征,其与人们的生活方式、民俗有密不可分的关系,具有重要的社会功能。
人们的日常生活、民俗文化、宗教仪式等都影响着年画色彩的形成,每种色彩在长期的使用中形成了特定的语义,例如红色代表喜庆、黄色代表丰收、黑色代表庄重等。
这些独特的语义在不断地积累和使用中就形成了中国传统年画艺术独特的色彩体系,成为民众的共识和色彩认知体系。
年画的色彩要有好的寓意,又要合情合理,不能违反自然规律,还要要求民间艺人要有技艺,讲究趣味性。
中国传统年画具有表现性、象征性、大众性及装饰性的特征。
例如门神年画,在中国新春伊始,人们大都会贴色彩鲜艳的门神年画,寄托了中国人除旧迎新,趋凶迎祥的美好愿望。
二、传统年画的色彩象征手法年画的色彩系统是在色彩基本规律的基础上建立的,象征性是中国年画的用色传统,具有完整意象内涵。
色彩的使用方法符合传统审美心理,其色彩体系是建立在中国传统五色体系基础上的色彩生活化和情感符号化,具有独特的使用规律,还体现了色彩的民间信仰。
CULTUREANDEXPLORATION文化与探索-136㊀-传统民间年画的艺术特色刘璞作者简介:刘璞(1980-)ꎬ女ꎬ汉ꎬ湖北咸宁人ꎬ武汉东湖学院艺术设计学院ꎬ副教授ꎬ硕士ꎬ主要从事高校教育教学工作ꎮ(武汉东湖学院ꎬ湖北武汉430212)摘㊀要:传统年画是民间艺术的一朵奇葩ꎬ是我国传统文化的精华ꎬ更是民族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ꎮ本文重点解析年画的构图形式㊁造型风格㊁色彩配置等特色ꎬ反映了年画的寓意与功能ꎮ关键词:传统ꎻ民间年画ꎻ艺术特色ꎻ寓意中图分类号:J22㊀㊀㊀㊀㊀文献标志码:A㊀㊀㊀㊀㊀文章编号:1671-1602(2019)22-0136-01㊀㊀年画ꎬ顾名思义ꎬ就是过年时粘贴的画ꎬ因一年更换一次ꎬ故称 年画 ꎮ年画起源于古代的门神画ꎬ年画的基本特征是寓意吉祥㊁直观易读㊁可复制性ꎬ在画面内容㊁造型㊁色彩上运用了象征㊁比喻的手法ꎬ传达人们对生活的美好向往ꎮ年画不仅具有祈福纳祥功能ꎬ还具有传播㊁教化功能ꎬ娱乐与审美功能ꎮ1㊀年画的构图特色1.1㊀年画的构图特点年画最主要构图特点是 求全 ㊁ 饱满 ꎬ 求全 是中国民众喜欢 全 的心理因素决定的ꎮ在年画中无论人物如何众多ꎬ每个人物都必须是完整的ꎬ但绝不半脸半身ꎬ因中国人的审美习惯忌讳半脸半身ꎬ人的五官必须全都是能看到的ꎬ因此画面的人物安排一般互不遮挡ꎬ而且人物多以正面出现ꎮ饱满 的构图既是装饰性绘画的共同需要ꎬ也是年画印刷工艺的局限所致ꎮ木版年画全是手工印刷ꎬ画版上留有大的空间便会塌纸沾污画面ꎮ为了防止留白过多而在印刷中产生 塌版"污纸的现象ꎬ在工艺上就必须求 满 ꎮ要求尽量把画面画得满些ꎬ在以人为主的画面中ꎬ会在多余的空间ꎬ添加了一些吉祥物图案ꎮ饱满的构图顺应了追求圆满吉利㊁红火热闹㊁兴旺富足的审美心理需求ꎬ现了农民大众盼望 五谷丰登ꎬ六畜兴旺 的美好愿望ꎮ1.2㊀年画的构图形式对称 ꎬ年画的构图基本以对称的形式为主ꎬ符合中国人 好事成双 ꎬ对偶工整的审美习惯ꎬ门画都是成对的ꎬ为使两张看起来更协调ꎬ人物必须是脸对脸的ꎬ以体现和睦美好的含义ꎮ单幅的门画构图也是完全对称的ꎮ因此ꎬ年画的对称形式蕴涵着中国人深层的审美观ꎮ从视觉审美角度看ꎬ民间年画这种对称饱满㊁特征鲜明的构图形式极富装饰性ꎬ充满了平面构成的现代意识和东方民族特色ꎮ内容决定构图方式的特点ꎬ使年画的构图多样化了ꎬ还运用传统绘画的散点透视法 平均构图 ꎬ不分层次ꎬ互不遮挡ꎬ打破时空限制ꎬ随主观意愿和心理需要自由地组合物象ꎮ常有人大于景㊁房高于树的倒透视 画面出现ꎬ呈现出原始造型法的稚拙意趣ꎬ具有浓郁的装饰效果ꎮ在构图分割上ꎬ还有放射状的主从关系构图ꎻ也有连环画式条块状构图ꎬ或随意自然的分割ꎬ为了突出故事的情节性ꎮ2㊀年画的造型风格年画的人物造型既不同于西方的体面表现法ꎬ与中国传统绘画的造型也有所不同ꎬ是主观意象的造型观ꎬ以 好看 为目的ꎬ画画无正经ꎬ好看就中 ꎮ年画造型采用的是线描形式ꎬ不是简单的将传统线形拼凑㊁相加ꎬ而是综合了多种传统技法的用笔ꎮ如十八描 中的兰叶描㊁钉头鼠尾描㊁高古游丝描㊁铁线描等ꎬ创造了独具一格的造型体系ꎮ即具有强烈的主观倾向的 夸张变形 ㊁综合概括性 ㊁ 造型程式化 特点ꎮ2.1㊀夸张变形不是按自然物象的结构㊁比例ꎬ而是带有极强的主观意识ꎮ年画中人物的比例都具有头大身短的共同特征ꎮ门神画«秦琼敬德»明显地加大了头部㊁加宽了身躯ꎬ使之占满了画面ꎬ可谓高度夸张和变形ꎬ结实敦厚的形象给人以安全坚定的感觉ꎬ让人看了并没有感到不真实ꎬ而使画面上的人物更显得威风凛凛ꎬ能震慑邪魔ꎬ面部五官也是传神写意的夸张(如豹头㊁环眼㊁长髯)ꎬ这种夸张变形不是依据自然实体ꎬ而是服从于驱邪避鬼㊁镇宅御凶功能的需要ꎮ2.2㊀综合概括性造型不拘于客观物像的细枝末节ꎬ强调突出主要特征ꎬ即人物造型多以大的结构为主ꎮ如戏出年画的人物形象皆来自京剧或其他地方戏中的生㊁旦㊁净㊁末㊁丑等角色ꎬ人物模仿舞台装扮ꎬ人物面部也相应地采用了戏剧脸谱的形式ꎬ而脸谱本身就是高度概括人物性格ꎬ形象的艺术形式ꎬ它符号化的图案ꎬ都契合了年画描绘人物简练㊁单纯㊁明朗的要求ꎬ不仅具有装饰之美㊁也有突出㊁强调的艺术表现力ꎮ2.3㊀造型程式化年画中人物的造型ꎬ都有统一的要求ꎬ对主要部位ꎬ如脸部ꎬ要求做全正面的描绘ꎬ或 八分面 (类同于绘画中的四分之三侧面)ꎬ很少出现 五分脸 (全侧脸)ꎬ背脸几乎看不到ꎮ从人物造型的主体效果来看ꎬ缺少自然形象的真实感ꎬ但它却从艺术的意象上达到了真实的效果ꎮ3㊀年画装饰色彩的运用年画的多使用装饰色彩和原色ꎬ是由年画以木板套印着色的制作方法所要求的ꎮ其特点是单纯㊁明快㊁鲜艳㊁对比强烈的色彩效果ꎮ这与西方绘画的条件色和中国传统绘画的固有色不同ꎬ年画大都采用对比色的设色方法ꎬ以强化对比㊁极少使用中间色ꎮ但是由于民间艺人巧妙的设计安排ꎬ使用色彩面积的大小变化ꎬ不但使本来对比强烈的色彩在视觉上变得缓和ꎬ而且产生一种跳动感ꎬ使平板的色块活跃起来ꎬ增加了画面的欢快效果ꎬ形成了自己特有的艺术风格ꎮ总之ꎬ中国传统民间年画的构图㊁造型㊁色彩都给人以启迪ꎬ采用寓意和象征手法ꎬ表达民间百姓对吉祥如意与生命崇拜的观念ꎮ这对当前艺术设计与创作ꎬ不仅提供了创作的源泉ꎬ也提出了新的挑战ꎮ如何保证做到既有传承㊁又有创新ꎬ还要被观众所认可与接受ꎬ就必须努力从民族㊁民间的艺术瑰宝中寻找设计语汇ꎬ才能促使艺术设计与创作的进一步发展ꎮ参考文献:[1]㊀王树村.中国年画发展史[M].天津:天津人民美术出版社出版ꎬ2005.[2]㊀王树村.中国门神画[M].天津人民出版社ꎬ2005.[3]㊀冯骥才ꎬ民间年画[M].河北少儿出版社ꎬ2006.[4]㊀沈泓.寻找逝去的年画杨柳青[M].吉林:古林人民出版社ꎬ2007.。
一、“一团和气”图式造型演变原因分析据记载,明代时苏州已经开始印行年画,至清代更为昌隆,画店分布在山塘街、虎丘和桃花坞一带。
桃花坞年画内容丰富,题材多表现市民生活。
书中记载,《一团和气图》(图1)是明成化帝朱见深所绘制,从中可看出“一团和气”图式最初是由三位男性合抱一团的和睦形象。
三位高士慧远、陆修静、陶渊明围抱一团,粗看像是一位弥勒佛,实则是三人合一。
作品构思巧妙,造型圆满,其用意是将儒、释、道“三教合一”,维护社会安定发展,其产生是由于统治者希望朝野安定。
而随着时代变迁,流行于民间并被普通大众所接受并喜爱的“一团和气”图式,发展成色彩鲜艳、造型贴近普通民众生活的年画符号。
如人物头梳两个发髻,贴近大众的日常生活打扮,有花朵装饰,肩上配有如意披帛,整个团成圆形,寓意吉祥。
其造型看起来像女童,但眉眼间的皱纹又是老者的形象,像是将孩童和妇人的形象集合在一个画面上,这样通俗喜庆的年画图式饱含底层劳动人民对幸福生活的憧憬。
“一团和气”图式造型的演变是不同时期社会环境和普通大众民俗审美心理的表现。
(一)民间时代审美流行桃花坞木版年画“一团和气”图式中人物服饰花纹丰富而细密,身上每处细节皆是精心绘制。
年画民俗要在民众接受的基础上走进千家万户,那么时代风尚则是引导大众审美心理的重要因素之一。
笔者选择三幅具有代表风格的“一团和气”图式(图1、2、3)进行比较,分析不同时期民俗作品反映的普通大众的审美心理。
明代成化帝朱见深所作的《一团和气图》(图1)所蕴涵的内在文化是统治者希望朝野安定。
人物虽面带微笑,面容和蔼,但是对于普通民众来说仍过于严肃,年画的主要购买群体是普通百姓,大多是农民,文化层次较低,因此群众接受度较低。
嘉庆版《一团和气》(图2)在造型上发生了很大的改变,如人物头部两边发髻梳成两个圆形,鬓发垂在耳前,这样的发式多是儿童发式,给人活泼可爱的感觉,服饰穿着也与之前有所区别。
古时的人们穿衣非常讲究,从服饰上考究,人物所着服饰贴近明清时期民间普通民众的流行穿着。
中国传统年画的内容
中国传统年画是一种独特而富有艺术价值的民间绘画形式。
它
源于我国古代祭祀活动中的画像,经过数百年的发展和演变,已
经成为中国农历新年期间的重要装饰物。
中国传统年画通常以独
特的题材和绘画技巧展示了我国丰富多彩的传统文化和民俗风情。
中国传统年画的内容丰富多样,常常描绘了人物、动植物、神
话传说、戏曲故事等各种主题。
其中,常见的人物描绘包括神话
传说中的神仙、历史名人、吉祥神兽等;动植物则常常以瑞兽、
花卉、果实等形象出现;而戏曲故事则以著名的传统戏曲为基础,通过丰富的绘画手法生动地再现了戏曲主角与剧情。
传统年画在构图和色彩运用上十分讲究,常常以鲜明的对比和
丰富多彩的颜色为特点。
绘画中经常使用红色、黑色、金色等寓
意吉祥的颜色,以增加作品的喜庆和祝福气氛。
此外,年画中还
常常注重细节的表现,通过精细的线条和注重神态表情的描绘来
塑造人物形象的栩栩如生。
中国传统年画不仅富有装饰性,更重要的是它承载了我国农民
的喜庆情感和对美好未来的祈愿。
在农历新年来临之际,人们会
将年画贴在屋内外,以祈求平安、幸福和成功。
同时,年画也代
表着对传统文化的传承和保护,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
部分。
中国传统年画以其独特的艺术风格和丰富的文化内涵,成为我
国农历新年期间不可或缺的装饰品。
它不仅呈现了丰富多彩的内容,也承载了人们对美好未来的祈愿和对传统文化的传承。
通过
传统年画,我们可以更深入地了解中国的传统文化和民俗风情。
中国古代四大木板年画的艺术特征1、绵竹年画绵竹年画,以产于竹纸之乡的四川省绵竹市而得名。
绵竹年画以彩绘见长而区别于其它年画,有浓厚的民族特点和鲜明的地方特色。
它起源于北宋,在明末清初进入繁盛时期。
清代乾隆、嘉庆年间,绵竹城乡曾有年画作坊300多家。
产品销售云、贵、陕、甘、青及四川各地外,还远销印度、日本和港澳等国家和地区。
绵竹年画构图讲求对称、完整、均衡、饱满、主次分明;色彩上采用对比手法,设色单纯、艳丽、强烈明快,构成了大红热烈的艺术效果;线条讲究刚柔结合,洗练流畅,疏密有致,具鲜明节奏感;而夸张、变形、象征、寓意的造型,更具诙谐活泼的效果。
2、苏州桃花坞年画苏州桃花坞年画,桃花坞位于江苏省苏州市以北,桃花坞年画源于宋代的雕版印刷工艺,由绣像图演变而来,到明代发展成为民间艺术流派,清代雍正、乾隆年间为鼎盛时期。
桃花坞年画的印刷兼用着色和彩套版,构图对称丰满,刻线工秀,色彩绚丽。
被民间画坛称为“姑苏版”。
3、天津杨柳青年画天津杨柳青年画,杨柳青位于天津市西20公里,它的木版年画始于明代崇祯年间,从清代雍正、乾隆至光绪初期最为风行。
杨柳青周围的几十个村庄也都绘制年画。
杨柳青年画的特点是:木刻水印和手工彩绘相结合,保留了民间绘画的技法,并受清代画院的影响;多取材于旧戏剧、美女、胖娃等,构图丰满,线条工整,色彩鲜艳,人物的头脸多粉金晕染,富有装饰性。
4、潍坊杨家埠年画潍坊杨家埠年画,杨家埠木版年画始创于明末,全以手工操作,用传统方式制作,初期受到杨柳青年画的影响,清代光绪年间达到鼎盛期,风行黄河下游一带。
杨家埠年画体裁广泛,想象丰富,重用原色,线条粗犷,风格纯朴。
看完了以上的中国古代四大木板年画的艺术特征之后,下面就来欣赏一下中国传统年画作品吧!【中国传统年画欣赏:1】【中国传统年画欣赏:2】【中国传统年画欣赏:3】【中国传统年画欣赏:4】【中国传统年画欣赏:5】猜你喜欢:。
中国木版年画鼻祖木版年画是中国传统民间工艺之一,起源于唐代,经过宋、元、明、清,一直延续至今。
作为中国民间艺术的一种,它承载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和深厚的历史积淀,被誉为中国木版年画鼻祖。
木版年画最早出现在宋代,当时是以手工刻制的形式进行传播,主要用于农村庙会时的宣传和招揽生意。
到了元明清时期,木版年画逐渐成为年俗节庆时的不可或缺的物品,人们在春节时贴在门窗上或在家中悬挂,用以祈求福祉和团圆美好。
木版年画的内容丰富多样,常见的有吉祥图案、迎神送神图、花鸟鱼虫、民间故事等。
其中尤以吉祥图案为主,如龙凤、寿桃、福字、鱼等,都寄托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期盼。
木版年画的制作工艺主要包括设计、稿刻、雕版、印刷等步骤。
工匠们根据节庆主题和寓意,设计出图稿,然后在木板上刻出图案和文字,利用雕版工具将图案和文字凹凸不平地雕刻在木板上,再将木板上的沟槽填满颜料,饱和墨厚的地方承印得越为清晰。
传统的木版年画使用的颜料比较简单,主要为红、黄、蓝、绿等几种颜色。
将制成的木版放在纸上,用力压制使颜料转移至纸张上,形成成品。
木版年画的传统制作工艺,要求画家必须手工刻制木板,再进行印刷,这样才能够体现出其独特的风格和艺术魅力。
与其他版画相比,木版年画具有印数多、价格低廉、内容贴近民间生活等特点,深受人们的喜爱。
但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木版年画的传统工艺面临着消失的危机,因此需要加强保护和传承。
在现代社会,随着传统文化的回归和民间艺术的复兴,木版年画逐渐受到人们的关注和重视,成为了文化传统和文物保护的对象。
相关部门开展了一系列的保护和传承工作,例如设立纪念馆、举办展览、开展技艺传授等,以期挽救木版年画这一古老的传统工艺。
一些民间工艺大师也积极投身于木版年画的传承与创新,他们致力于将传统工艺与现代设计相结合,创作出更多具有时代特色和艺术魅力的作品。
木版年画作为中国传统的民间艺术之一,具有深厚的历史渊源和丰富的文化内涵,承载着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希冀和向往。
中国传统年画和年画故事年画民俗的演变年画的起源和春联一样,都和古代的桃符有关。
如东汉蔡邕《独断》里所载:汉代“常以岁竟十二月,从百隶及童儿而时傩,以索宫中驱疫鬼也。
桃弧、棘矢(弓箭),土鼓,鼓且射之。
以赤丸五谷播洒之,以除疾殃。
已而立桃人、苇索、儋牙虎、神荼、郁垒以执之。
”蔡邕所说的“神荼”、“郁垒”在应劭的《风俗通义》“祀典”中引《黄帝书》:“上古之时,有荼与郁垒昆弟二人,性能执鬼,度朔山上立桃树下,简阅百鬼,无道理,佞为人祸害,荼与郁垒缚以苇索,执以食虎。
”因此汉代县官多在腊日或除夕“饰桃人,垂苇茭,画虎于门,皆追效于前事,冀以卫凶也。
”可见,年画的风俗源于抵御邪祟的进入的愿望。
在《汉书·景十三王传》中也有记载:“广川惠王越,殿门有成庆画,短衣大挎长剑。
”颜师古注:“成庆,古勇士也”。
到了南北朝时,干脆就将神荼、郁垒直接画在桃板上。
《荆楚岁时记》:“造桃板着户,谓之仙木。
绘二神,贴户左右,左神荼、右郁垒,俗谓之门神。
”也有人直接将神荼、郁垒的名字写在桃木上,省去了绘画的麻烦。
桃符发展到后来,渐渐分化成春联及门画,其中的门画就是年画的前身。
古人为何家家贴门神?据说,古人以为黑夜有鬼魅出来,门上若画或贴上一幅武将门神,就可在守护神的保护下安睡。
到了晋代,有“元旦画鸡于门”的风俗,因鸡一叫天就亮了,鬼魅则不见。
此说见于王嘉《拾遗记》:“尧在位七十年,有氏支之国献重明之鸟,一名双睛,言双睛在目,状如鸡、鸣似凤,时解落毛羽,肉翮而飞。
能搏逐猛兽虎狼,使妖灾群恶不能为害……今人每岁元日,或刻木铸金或图画为鸡于牖上,此之遗像也。
”画鸡于门上使妖灾群恶不能为害,扩大了年画中的门神题材,至今一些年画产地的早期门画中,尚有这一形式的画样传世。
宋代以后门神画上的猛将秦琼、尉迟恭之像,就是由此衍变而来。
春节张贴年画的风俗在各年画产地不尽相同。
在佛山,明以前,人们多用石刻虎、狮放于门前左右,以示驱邪示威。
自年画兴起后,人们在腊月廿四以后,便开始张贴春联、门画,民间俗称贴门神,以作驱邪纳福。
传统年画“五色”在装饰画中的应用与创新中国传统年画,是中国人民在农历新年期间用来装饰家庭、表达祝福的一种绘画艺术形式。
在中国古代文化中,五色是指红、黄、蓝、绿、白五种颜色,代表着吉祥、瑞利、富贵、培育和纯洁。
传统年画通常以五色为主调来表达节庆的喜庆和祥和,这也是年画中的一大特点。
在近几年的装饰画中,传统年画“五色”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和创新,下面将从色彩运用、主题创新和表现手法等方面进行分析。
传统年画“五色”的应用在色彩运用方面得到了创新。
在传统的年画中,红色通常是主导色彩,象征着热烈、喜庆和祥瑞。
而在现代的装饰画中,虽然红色仍然是常见的颜色,但是其他色彩的运用也得到了扩展。
黄色也经常被用于代表金钱和富贵,蓝色代表着海洋和广阔的天空,绿色代表着自然和生机,白色则代表纯洁和祥和。
通过运用不同的色彩,装饰画能够更好地表达丰富多样的主题和情感。
传统年画“五色”的应用在主题创新方面也进行了一定的突破。
传统年画通常以花鸟、神仙和民俗为主题,以表达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祝福。
而现代的装饰画中,除了传统的主题以外,还涌现出了一些新的主题。
一些画家以现代都市生活为背景,描绘了繁忙都市中人们的生活和情感;还有一些画家以动漫、游戏和电影为灵感来源,创作出了一些富有创意和想象力的作品。
通过这些新的主题,年画艺术在现代化过程中得到了更好的传承和创新。
传统年画“五色”的应用在表现手法上也进行了创新。
在传统的年画中,人物形象多以扁平的图案为主,背景和环境较为简单。
而在现代的装饰画中,画家们通过运用透视、贴纸、拼贴等技巧,使作品更具立体感和层次感。
还加入了一些文化符号、旗袍、古代建筑等元素,使作品更具有中国传统文化的特色。
通过这些新的表现手法,年画艺术在现代装饰画中得到了更好的展现。
中国木版年画鼻祖中国木版年画起源于宋代,是中国年画的鼻祖。
木版年画是中国传统民间绘画的一种形式,以其独特的艺术风格和鲜艳夺目的色彩,表达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祝福。
中国木版年画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宋代,当时的年画多用于庆祝农历新年,以及对农业丰收的祈福。
当时的年画还没有颜色,只有线条和笔触勾勒出形象,给人一种朴实自然的感觉。
而在明代,随着技术的进步,年画开始出现了更加繁复的彩色。
明代的年画主题多样化,包括庙会、宗教仪式、民间舞蹈等,反映了当时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
清代是中国木版年画的鼎盛时期,技艺达到了巅峰。
清代年画的特点是色彩鲜艳,线条精细,构图丰富。
清代年画的题材也十分丰富多样,与明代相比,更加反映了百姓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包括农业、手工艺、戏曲、民间故事等。
这些题材既展示了中国古代社会的风貌,又表达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祝愿。
近代以来,随着印刷技术的发展,木版年画开始进一步演变。
20世纪50年代以后,年画逐渐由手工制作转变为印刷制作,使得年画的制作成本降低,也增加了年画的传播范围。
年画的题材也逐渐丰富,包括儿童图、花鸟图、美人图等,满足了人们对不同主题的需求。
中国木版年画鼻祖的地位不仅在于它的起源,更在于它对中国当代绘画艺术的影响。
中国木版年画不仅是一种绘画形式,更是一种文化载体,凝聚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祝福。
无论是古代还是现代,中国木版年画都被人们视为祈福、辟邪的重要工具和装饰品。
中国木版年画鼻祖的特点是色彩鲜艳,线条流畅,构图独特。
年画的色彩丰富多彩,使用了许多鲜艳的颜料,给人一种活力四溢的感觉。
线条流畅而又细腻,通过勾勒出形象的轮廓和细节,表现了中国传统绘画的独特魅力。
而年画的构图也十分独特,既有对称的组合,又有开放式的布局,给人一种美的享受。
中国古代年画
中国古代年画
【中国古代年画:1】
【中国古代年画:2】
【中国古代年画:3】
【中国古代年画:4】
【中国古代年画:5】
看了以上的中国古代年画之后,下面就来了解一下关于年画的知识吧!
年画简介
从广义上说,凡民间艺人创作并经由作坊行业刻绘和经营的,以描写和反映民间世俗生活为特征的绘画作品,均可归为年画类。
年
画习俗反映了古人的心灵慰藉和精神信仰。
后来,随着社会的发展,人类对自然的崇拜逐渐转化为对社会性的人格神的崇拜与信仰,从
最早的桃符、苇索、金鸡、神虎,到神茶、郁垒,再到后来的关羽、赵云、尉迟恭、秦叔宝等武将和钟馗、天师、东方朔等神仙,其间
有着一条鲜明的发展轨迹。
东汉末年的《风俗通义·祭典》中说:“于是县官常以腊除夕,饰桃人,垂苇茭,画虎于门,皆追效前事
冀以卫凶也。
”蔡邕《独断》中说:“神茶、郁垒而身居其门,主
阅领诸鬼,其恶害之鬼,执以苇索,食虎。
故十二月岁竟,常以先
腊之夜逐除之也。
乃画茶、垒并悬苇索于门户,以御凶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