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似变换》教学设计13
- 格式:doc
- 大小:2.01 MB
- 文档页数:3
人教版九年级数学图形的相似教学设计执教教师:新疆阿克苏市第十三中学赵婷婷设计理念:新课标指出,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根据九年级课程内容设置,为了让学生能从代数到几何进行快速的思维转换,在义务教育阶段,让学生接触相对完整的图形变换,是义务教育的性质所决定的. 本章是继“图形全等、轴对称、平移、旋转”之后集中研究图形形状的内容,不仅是对图形全等内容的进一步深化和发展,而且是对图形研究方法的综合运用.教材分析:本节课是本章的第一课时,力图通过观察现实生活中的各种相似图形,归纳抽象出数学概念,呈现出有关内容,体现了数学与现实之间的必然联系.教材从生活中形状相同的图形出发,引出相似图形的概念,进而研究相似多边形的特征并进行运用,另外,学习了本节内容,可以使学生更好地认识、描述物体的形状,同时也为下一步《相似三角形》以及高中段“图形与空间”的学习起着铺垫作用.学情分析:九年级学生虽已具备了一定的逻辑思维能力,但学生的知识结构还不完善,数学思想方法的掌握和运用还不熟练,所以类比全等图形知识的学习,通过具体实例认识图形的相似,引导归纳得出相似图形的概念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通过对事物的图形的观察、思考与分析,认识理解相似的图形.2.过程与方法经历动手操作的活动过程,增强学生的观察、动手能力.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图形的相似在现实世界中的存在与运用,进一步提高学生数学应用意识.教学重点认识图形的相似、形成图形相似的概念.教学难点在方格图中画相似图形 .课型:新授课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手段:多媒体教法与学法分析:教学策略:1、情境教学法:创设问题情境,以学生感兴趣的并容易回答的问题为开端。
2、启发性教学法:启发性原则是永恒的,学生在教师的启发下自然而然的成为课堂的主体。
学习策略:本节主要采用小组合作学习方式,围绕“观察猜想,探究验证,归纳总结”的主线开展学习。
辅助策略:利用多媒体直观演示以突破难点。
第27章《相似》全章教案27. 1图形的相似第一课时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通过对生活中的事物或图形的观察,获得理性认识,从而加以识别相似的图形.(二)能力目标通过观察、归纳等数学活动,与他人交流思维的过程和结果,能用所学的知识去解决问题.(三)情感目标在获得知识的过程中培养学习的自信心.二、教学重点引导学生观察图形,并从中获取信息,培养他们的观察、分析及归纳能力.三、教学难点应用获得的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四、教学过程、创设情境,导入新课:从而得出:具有相同形状的图形叫相似形.(出示课题一一图形的相似)2、对(2)中的3组图形,通过图形的缩小或放大,再利用图形的平移或旋转等变换,使它与另一个图形能够重合,从而加以验证它们是相似的图形。
3、你还见过哪些相似的图形,请举出一些例子与同学们交流.观察教材第36页的两组图形,你能发现它们之间有什么关系、师生互、观察下列几组几何图形,你能发现它们之间有什么关系,探索新知:三、试一试:禾I」用课本后面的网格或格点图纸设计出几组相似的图形,并利用幻灯片加以展示,使学生在学习中获得成功的喜悦.四、探究:五、课堂练习完成课本第37页练习第1、2题。
六、课堂小结这节课你哪些收获七、课时作业1、根据今天所学的内容,请你收集或设计一些相似的图案.2、习题第1、2题.课后反思:27. 1图形的相似第二课时一、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通过对生活中的事物或图形的观察,获得理性认识,从而加以识别相似的图形.(二)过程与方法1、经历对相似图形观察、分析、欣赏以及动手操作、画图、测量等过程,能用所学的知识去解决问题;2、回顾相似图形的性质、定义,得出相似三角形的定义及其基本性质。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观察、归纳等数学活动,与他人交流思维的过程和结果,在获得知识的过程中培养学习的自信心•1思考教科书第37页观察中的问题,哈哈镜里看到的不同镜像它们相似吗发展审美能力,增强对图形欣赏的意识。
高中数学形似转换方法教案
一、教学目标
1. 知识目标:了解形似的概念与性质,学会利用形似的性质进行数学问题的解决。
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对形似的敏感度和观察力,提高问题拆解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情感态度目标: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合作意识和团队协作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
1. 教学重点:形似的概念与性质的讲解,形似转换方法的训练。
2. 教学难点:将形似转换方法应用到实际问题的解决中。
三、教学准备
1. 教学资源:教学投影仪、教学PPT、教学板书
2. 教学内容:形似的概念与性质,形似转换方法的讲解示范
3. 教学辅助:数学习题册、形似问题汇总
四、教学步骤
1.导入:通过《形似的定义与性质》的PPT展示,引导学生了解形似的概念和性质。
2.讲解:结合具体例题,讲解形似转换方法的基本原理和步骤。
3.练习:让学生通过练习题目感受形似转换方法的实际应用,加深理解。
4.巩固:通过小组合作训练,让学生运用形似转换方法解决更复杂的问题。
5.拓展:以生活中实际问题为例,拓展形似转换方法的应用场景,开拓学生思维。
6.总结:通过自主学习和合作讨论,总结形似转换方法的重点和难点,提醒学生在解题过程中的注意事项。
五、教学反思
1. 本堂课是否完成了教学目标?
2. 学生对形似的理解和掌握情况如何?
3. 学生参与程度如何?需要提高的地方有哪些?
4. 下节课需要重点练习的内容是什么?
六、课后作业
1. 完成课堂未完成的习题。
2. 预习下一节课的内容。
3. 总结本节课的学习收获及难点。
《相似变换》教学设计
一、教材内容分析
相似变换是图形的一种基本变换,通过学生所熟悉的实际生活的现象,认识相似图形,了解相似变换,进而探索相似变换的一些基本性质;并能认识相似变换的现实生活中的一些简单应用,为今后进一步学习相似三角形打下基础。
教材尽可能多地让学生主动参与,动手操作,拓展学生思考与探索的空间,在直观感知,操作确认的基础上,努力探索图形之间的变化关系。
二、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认识相似图形和相似变换。
能力目标:了解相似变换的基本性质,会按要求作出简单的图形(经过相似变换后的图形)。
情感目标:结合教材和联系生活实际,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爱生活的情感。
三、教材的重点和难点
1、教材重点:认识相似图形和相似变换,会按要求作出简单的图形(经过变换后的图形)。
2、教学难点:了解相似变换的基本性质
四、学情分析
本节课的内容对学生来说是全新的知识,应该让学生有新鲜感,所以知识的获得主要让学生在观察、比较中获得。
然后通过学生动手,在自己亲身体验中加深对知识的理解。
同时本节课的知识并不难,应关注后进生的学习积极性。
五、教具:不同尺寸的照片
六、〔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引出课题。
出示教师自己同一时间拍的不同尺寸的照片,并投影下列图形,(运用投影)引导学生观察每一组图形的特点。
(学生可能会从图形的形状上去描述,例如图形的形状一样;也可能从图形的大小上去描述,例如图形的大小不等。
)
教师要引导学生细致思考,回答要全面。
设计意图:通过观察世博会中的相关图片,导入新课,既激发了学生的浓厚的学习兴趣,又为新知识作好铺垫。
(二)细致观察、总结知识
1、学生观察归纳后教师指出引入中的每一组图片都是相似图形。
什么是相似图形?先让学生叙述,老师再出示相似变换的概念:
由一个图形改变为另一个图形,在改变的过程中保持形状不变(大小可以改变),这样的图形改变叫作相似变换。
原图形和经相似变换后得到的像,称它为相似图形,图形的放大和缩小都是相似变换。
设计意图:学生自己先讲述概念,有助于对观察到的特点的理解,并能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
2、学生思考:全等图形是否为相似图形?
全等图形是相似图形的特殊情况。
3、利用概念判断下列图形中哪些是相似图形?
4、让学生举一些在现实生活中的相似图形。
如:按不同比例尺画的地图、在显微镜下观察到的东西与原东西。
让学生举一些在观察生活中的相似变换的例子。
如:相片的放大,缩小等。
设计意图:及时利用对概念的感知来判断,使概念在具体问题中加深理解。
(三)讲解例题,应用提高
1、例1:如图,把方格纸中的图形作相似变换,放大到原图形的2倍,并在同一方格纸上画出变换后所得的像。
(课前准备方格纸发给每位学生一张)
给学生足够的时间去思考如何画图,对于部分学生不会画的引导学生结合相似变换的概念及其相似图形的特点来解答这个问题。
待学生思考后教师利用多媒体中的笔示范作图。
先由学生思考如何快速画出满足要求的相似图形后,教师总结:取特殊点的方法,在这个方格纸内确定图形的一些特殊点的对应点的位置。
然后将它们按原图形的形状用线段连结起来,就得到所得的像。
让学生总结画图的思路及应注意的问题。
意图:让学生学会总结,为将来解题减少错误。
2、学生练习:(这是课本练习,老师印刷出来让学生画会比较好,否则学生再归纳性质时会直间参考课本内容,会失去思考和归纳的机会)
(1)把图形F 的每条边放大到原来的3倍。
(2)把△ABC 的每条边缩小到原来的
21.
设计意图:在画图中体会知识的要领,为引出相似图形的性质坐铺垫。
3、通过上述的练习,你能回答下列问题吗?
(1)将一个图形作相似变换时,图形中各个角的大小改变吗?请举例说明。
(2)将一个图形作相似变换时,图形中各条线段的长改变吗?怎样改变?
由学生小组讨论,并抽代表回答讨论结果。
然后归纳出图形相似变换的性质:
图形的相似变换不改变图形中的每一个角的大小,图形中的每条线段都扩大(或缩小)相同的倍数。
(教师对照图形强调角度不改变。
)
设计意图:通过小组合作讨论的形式,既提高了学生的参与度,又培养了同学间的合作精神。
(四)应用新知,体验成功
让学生任意画一个三角形,然后画出将该三角形每条边扩大2倍后所得的相似图形。
并思考所得的图形周长和面积分别是原图形的多少倍?
设计意图:补充此题的目的是让学生掌握性质并利用性质学会画非方格纸内的相似图形,进一步应用前面已经形成的概念解决问题,也为今后学习相似形打好基础。
(五)归纳小结,充实结构
1、 如何作出按要求相似变换后的平面图形。
2、 相似变换的基本性质。
012345678910
01234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