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教育厅办公室关于对部分高校公共体育课程建设情况进行现场
- 格式:doc
- 大小:24.50 KB
- 文档页数:2
教体厅函…2004‟33 号关于开展“体育、艺术2+1项目”实验工作的通知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教育厅(教委),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教育局,全国中小学课外文体活动工程示范区:为进一步推动学校体育和艺术教育的改革与发展,引导和鼓励广大中小学生积极参加形式多样、生动活泼、健康向上的体育、艺术活动,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我部决定在全国中小学课外文体活动工程示范区进行实验并取得经验的基础上,在全国中小学全面实施“体育、艺术2+1项目”,即通过学校组织的课内外体育教育和艺术教育活动,让每个学生在九年义务教育阶段能够掌握两项体育运动技能和一项艺术特长,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组织实施“体育、艺术2+1项目”是深入推进素质教育的一项重要措施,对于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提高全民族的整体素质具有重要的意义。
从今年9月份开始,“体育、艺术2+1项目”首先在全国15个课外文体活动工程示范区进行实验。
各示范区教育行政部门要将实施“体育、艺术2+1项目”列入工作计划,按照《体育、艺术“2+1项目”实施方案(试行)》的基本内容和要求,结合本地中小学校的实际,制订具体实施方案,认真组织实验。
各示范区要勇于实践,积极探索,注重总结,形成符合中小学校和中小学生实际情况的“体育、艺术2+1项目”的基本制度,为在全国全面实施“体育、艺术2+1项目”提供可借鉴的经验。
示范区所在省、自治区、直辖市教育行政部门要加强对“体育、艺术2+1项目”实验工作的指导和支持,在取得成功经验的基础上,先行逐步扩大本省、自治区、直辖市的实施范围。
请各示范区将“体育、艺术2+1项目”实施方案于9月底前报我部体育卫生与艺术教育司。
附件:《“体育、艺术2+1项目”实施方案(试行)》教育部办公厅二○○四年八月二日附件:“体育、艺术2+1项目”实施方案(试行)“2+1项目”是教育部为了落实《教育振兴行动计划》,落实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教育方针,推动学校体育和美育的改革与发展,逐步推进的的一项重要工程项目。
江苏省教育厅关于印发《江苏省普通高校军事课课程建设评价指标(试行)》的通知
文章属性
•【制定机关】江苏省教育厅
•【公布日期】2009.08.13
•【字号】苏教体艺[2009]27号
•【施行日期】2009.08.13
•【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
•【时效性】现行有效
•【主题分类】教育综合规定
正文
江苏省教育厅关于印发《江苏省普通高校军事课课程建设评
价指标(试行)》的通知
(苏教体艺〔2009〕27号)
各普通高等学校:
为了切实加强我省普通高校军事课课程建设工作,我厅根据《普通高等学校军事课教学大纲》、《江苏省学生军事训练工作规定》,研究制定了《江苏省普通高校军事课课程建设评价指标(试行)》。
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我厅将从2010年起,组织开展全省普通高校军事课课程建设评价检查工作。
附件:《江苏省普通高校军事课课程建设评价指标(试行)》
二〇〇九年八月十三日附件:。
对普通高校体育教学质量评估标准的思考——以江苏省为例李加奎【摘要】运用文献资料和逻辑推理等研究方法,对《江苏省普通高等学校公共体育课程考核标准与办法(试行)(本科)》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剖析.认为:“先网上评估”的真实性和有效性有待商榷、“课程”与“教学”有关的相关概念混淆、有从属关系“指标”的外延不匹配.最后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改进措施.【期刊名称】《体育研究与教育》【年(卷),期】2013(028)002【总页数】4页(P5-7,49)【关键词】评估;公共体育课程;看法【作者】李加奎【作者单位】南京工业大学体育部,江苏南京210009【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G807.011 问题的提出据相关数据,1998年我国全国高校招生人数为180万,而2004年全国高校招生人数已达420万,平均每年以40万人的规模递增。
而与之相对应的高校,还是600余所并没有同比例增长,这不禁招致如下疑问:扩招后是否会导致教学质量的下降?在此背景下,2003年10月,教育部建立了每五年一轮的高校教学评估制度,并且专门组织实施对于各高校的教学评估以及各项专业的评估,同时履行质量监控的行政职能,且每年公开发布一次全国高校教学基本状态的相关数据。
此举旨在督促学校建章立制,改善办学条件,深化教学改革。
目前,新一轮的江苏省高校公共体育课程评估工作已经开始,江苏省教育厅要求全省高校要认真贯彻《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青少年体育增强青少年体质的意见》(中发〔2007〕7号)、《中共江苏省委江苏省人民政府关于切实加强青少年体育增强青少年体质的意见》(苏发〔2008〕3号)精神,全面落实《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课程教学指导纲要》要求,进一步加强高等学校公共体育课程建设,强化体育教学管理,深化体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教学质量和办学效益。
本次评估检查,先网上评估,再实地察看、查阅资料和召开师生座谈会,对工作开展不力、评估效果差的学校通报批评并限期整改。
省教育厅关于增强高职高专院校公共体育课程建设的实施意见(试行)苏教体艺[2012]15号各高职高专院校:高职高专教育承担着培育生产、服务、技术和管理等一线工作的高素质高等技术型专门人材的重要任务,是我省实施科教和人材强省战略的重要组成部份。
高职高专体育课程是人材培育的重要途径之一,对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体育素养提高、适应职业生涯有独特的教育作用。
为了贯彻落实国家和省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计划纲要提出的“增强体育,牢固树立健康第一的思想,切实保证体育课和体育锻炼时间,增强心理健康教育,增进学生身心健康、体魄强健、意志顽强”要求,在总结近几年我省高职高专院校实施《全国普通高校体育课程教学指导纲要》和进行体育课程与教学改革经验的基础上,按照我省经济、社会和教育发展的情况,结合我省高职高专院校的特点,特制定本实施意见。
一、课程定位高职高专院校体育课程是以身体练习为主要手腕,以增进学生身心健康、提高就业能力与素养为主要目的的公共必修课程。
该课程的定位是:(一)发展体能素质和专门技术的职业准备课程;(二)增进身体健康、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等方面发展的综合基础课程;(三)掌握竞技与健身技术的运动教育课程;(四)传承体育文化的体育教育课程;二、课程目标(一)身体发展与职业准备增强体质,完善性能,塑造健硕体魄,奠定生活、劳作、体育休闲的坚实基础;掌握常常利用健身方式,有效发展体能与素质,形成自主锻炼能力;在全面发展身体素质的基础上,偏重发展与未来职业相关的身体技术与身体素质。
(二)技术学习与习惯养成熟练掌握两项以上运动技术,并能运用于锻炼实践中;形成稳定的运动爱好和专长,培育终身体育的意识和习惯。
(三)体育知识与实际运用理解运动与健康的意义,形成体育健身价值观;运用运动健身与康复保健的知识与方式,独立制订适用于自身需要的健身运动处方;能够利用体育锻炼来预防职业性疾病;了解常见体育比赛规则,提高体育比赛的鉴赏能力,丰硕体育文化素养。
江苏省体育局关于印发《体育强省建设三年行动计划(2023-2025年)》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江苏省体育局•【公布日期】2023.09.01•【字号】苏体办〔2023〕57号•【施行日期】2023.09.01•【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发展规划,体育正文江苏省体育局关于印发《体育强省建设三年行动计划(2023-2025年)》的通知苏体办〔2023〕57号各设区市体育局,南京体育学院,局直属各单位、机关各处室:为深入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关于体育强国建设的部署安排,全面落实《江苏省贯彻体育强国建设纲要实施方案》,加快推进体育强省建设,按照省委有关部署要求,省体育局制定了《体育强省建设三年行动计划(2023-2025年)》。
现将行动计划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落实。
江苏省体育局2023年9月1日体育强省建设三年行动计划(2023-2025年)为深入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关于体育强国建设的部署安排,全面落实《江苏省贯彻体育强国建设纲要实施方案》,加快推进体育强省建设,按照省委有关部署要求,制定本行动计划。
一、总体要求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体育的重要论述,聚焦高质量发展走在前列,牢牢把握“走在前、做示范”的重大要求和“四个走在前”“四个新”的重大任务,围绕更好地发挥体育“四个重要作用”,坚持人民至上、服务大局,坚持为国争光、奋力争先,坚持开放融合、创新驱动,推动体育事业产业全面进步、精神物质同步增强、体制机制更加健全,为推进体育强国、健康中国建设和中国式现代化江苏新实践贡献力量。
二、重点任务1.统筹推进全民健身场地设施建设与管理。
全面落实《江苏省全民健身基本公共服务实施标准》。
修订《江苏省公共体育设施基本标准》。
加强场地设施规划布局,持续完善城市社区“10分钟体育健身圈”、农村乡镇“15分钟体育健身圈”,合理利用城乡边角地以及交通、商业、文旅等场所附属空间嵌入健身设施,增加球类等功能性体育场所供给;结合大运河文化带、长江国家文化公园等重大战略,沿江、河、湖、海建设临水步道和帆船、皮划艇等水上运动场地设施,彰显“水韵江苏”特色;对接国家户外运动“三纵四横”空间布局,推动分级多类、各具特色的省内步道体系建设;到2025年,新增体育公园(广场)130个、步道2000公里、室外灯光球场1000个,人均体育场地面积达到4.2平方米。
江苏省教育厅关于加强高等学校教师(教学)发展中心建设的指导意见正文:---------------------------------------------------------------------------------------------------------------------------------------------------- 江苏省教育厅关于加强高等学校教师(教学)发展中心建设的指导意见苏教高〔2014〕14号各高等学校:为切实加强高等学校师资队伍建设,全面提升高等教育教学质量,根据《国务院关于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的意见》(国发〔2012〕41号)和《教育部财政部关于“十二五”期间实施“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的意见》(教高〔2011〕6号),现就加强全省高校教师(教学)发展中心建设提出如下指导意见。
一、总体要求以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为指导,贯彻落实国家和省教育规划纲要,通过加强高校教师(教学)发展中心建设,进一步完善高校教师(教学)发展的规划、培训、评价与服务体系,弘扬先进教学学术理念和育人文化,形成有序开展教师培训、教学改革、研究交流、咨询服务的长效机制,为教师发展提供专业化的指导、服务与支持,促进教师专业水平、教学能力的提升,满足高校特色化办学和多样化人才培养需求。
二、建设目标在全省高校普遍建立符合学校办学定位、具有本校特色、务实高效的教师(教学)发展中心。
根据专业布局和区域布局,遴选建设一批省级高等学校教师(教学)发展示范中心,支持有条件的高校申报建设国家级教师(教学)发展中心,形成国家、省、学校三级联动、布局合理、机制健全、特色鲜明的教师(教学)发展中心建设体系,不断提高全省高校教师(教学)发展中心建设专业化水平,为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提供有力支撑。
三、建设任务(一)引领教师专业发展。
落实学校教师队伍建设规划,制订教师发展分类指导方案;帮助教师尤其是青年教师制订和落实与学校发展相结合的个人专业发展规划;落实青年教师导师培养及相关支持政策;整合校内外各种相关资源对教师进行业务指导,帮助教师提高专业水平和教学能力;引领教师自我发展,促进优秀人才脱颖而出。
江苏广播电视大学第十届江苏城市职业学院第三届学生田径运动会在武进隆重举行本报讯5月6日下午,“新城杯”江苏广播电视大学第十届、江苏城市职业学院第三届学生田径运动会在江苏广播电视大学武进学院、江苏城市职业学院武进办学点圆满落幕。
在两天的赛程里,来自办学系统的20支代表队、300多名学生,在52个竞赛项目上进行了激烈角逐,刷新了多项办学系统运动会记录,展现了较高的竞技水平和精神风貌。
最终,省校直属、武进、张家港、无锡、常州、徐州、宜兴、昆山学院(办学点)分获甲组团体总分前八名;常州、武进、吴中、昆山、张家港、常熟、楚州、大丰学院(办学点)分获乙组团体总分前八名;武进学院(办学点)获最佳组织奖;无锡、张家港、常州、吴中、淮安、宿迁学院(办学点)获优秀组织奖;南通、化工、江都、句容、如东、通州学院(办学点)获道德风尚奖。
5月5日上午8时,运动会在武进学院(办学点)体育场隆重开幕。
江苏省教育厅体卫艺处、常州市教育局、武进区教育局等部门领导,校领导和运动会组委会成员,冠名单位新城控股集团、协办单位搏奥体育的领导出席运动会开幕式并在主席台就坐。
省校党委副书记、副校长吴汉德主持开幕式。
国旗方阵、彩旗方阵、裁判员方阵、20个代表团300多名运动员组成的运动员方阵迈着矫健的步伐走向体育场,全场报以热烈的掌声。
入场仪式结束后,武进学院(办学点)党委书记、校长张伟贤致欢迎辞,省校校长唐金土致开幕辞,运动员代表、裁判员代表分别宣誓。
随后,武进办学点1700多名学生表演了主题为“相聚武进同谱华章”大型团体操。
历时近40分钟的团体操表演气势磅礴,精彩纷呈,给全体与会人员留下了深刻难忘的印象。
团体操表演结束后,唐金土同志宣布运动会开幕(如左图)。
5月6日下午4时,本届运动会举行了闭幕式。
闭幕式由校纪委书记王达红主持。
闭幕式上,首先公布了本次比赛的成绩和获奖情况,并举行了颁奖仪式;随后公布了江苏广播电视大学第十一届、江苏城市职业学院第四届学生田径运动会将由昆山学院(办学点)承办。
2023年体育课程实施方案2023年体育课程实施方案1进入新课程,我校作为江苏省新课程改革全样本实验学校,学校严格按照体育与健康新课程的实验要求,全面贯彻落实新课程理念,在高中阶段实行选项教学,特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紧紧围绕“为了每位学生的发展”这一课改核心理念,认真执行《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牢固树立“健康第一”的教育思想,在课改实验中正确把握好三维健康教育观,把学生的发展视为课程改革的最高利益,将课程改革看作师生共建的历程,在促进学生发展的过程中开发教师的潜能,创造性地实验。
“积健为雄”是著名教育家蔡元培先生对我校体育工作的勉励,现在已经成为我校的教育理念,把学校的教育理念与新课程理念相结合,构建江苏省南通中学高中体育课程的特色和文化。
因此,我们以“积健为雄”为指导,全面促进学生在身体与人格两方面共同发展,以实现健康第一的教育思想。
二、目标定位。
(一)学生学习目标。
学习目标是根据大多数学生的基本要求而确定的,具体如下:1、爱好运动。
积极参与各种体育运动,基本形成终身体育的意识和习惯,能测试和评价自身体质健康状况,编制可行的个人锻炼计划,具有一定的体育文化欣赏能力。
2、熟练掌握2――3项健身运动的基本方法和技能,能科学地进行体育锻炼。
提高自己的运动能力;掌握常见运动创伤的处置方法。
3、全面发展与健康有关的各种体能,提高运动能力。
熟练掌握一、两种我国传统的养生保健方法,能选择人体需要的健康营养食品,形成健康的行为习惯。
4、根据自己的能力设置体育学习目标。
自觉通过体育活动改善心理状态,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养成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运用适宜的方法调节自己的情绪;在运动中体验运动的乐趣和成功的感觉,正确处理竞争与合作的关系,表现出良好的体育道德和体育精神。
(二)学科建设目标。
当然对传统体育课程进行改革,采用选项学习的方式进行体育教学,来达成学生的学习目标,这对于学科建设、教师自身也有着一定的要求。
高校公共体育课程思政建设的现状及困境钱媞彭璐普洱学院体育学院云南普洱665000摘要:该文通过文献资料、问卷调查等方法进行研究,发现虽然高校课程思政能得到国家及学校的支持,但高校公共体育课程思政建设仍存在相应问题:高校体育教师体育课程思政建设能力不足;教师过于注重学生技能的掌握,教学中需加强思政课程元素的融入;高校体育课程教学中的课程思政评价标准不完善。
因此,高校应当加强体育课程思政的落实,建立相应的思政数据库,为今后其他高校体育课程思政的建设和实施提供参考。
关键词:高校体育 体育教学 教育 课程思政中图分类号: G80-0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2095-2813(2024)06-0124-04 Current Situations and Difficulties of the Construction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in Public Physical Education Courses in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QIAN Ti PENG LuSchool of Physical Education,Pu'er University, Pu'er, Yunnan Province, 665000 ChinaAbstract:Through research methods such as literature and questionnaire surveys, this paper finds that although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in courses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can receive support from the state and schools, there are corresponding problems in the construction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in public physical education courses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College physical education teachers have the insufficient ability of constructing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in physical education courses, teachers pay too much attention to students' skill mastery and need to strengthen the integration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curriculum factors in teaching, and the evaluation standards for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in courses in the teaching of college physical education courses are not perfect. Therefore,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should strengthen the implementation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in physical education courses, and establish corresponding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databases, so as to provide good reference for the construction and implementation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in physical education courses in other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in the future.Key Words: College physical education; Physical education teaching; Education; Course on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dimension随着《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的颁布[1],各高校开始在公共体育课程中推行课程思政,努力建设相应思政课程,使体育各类课程与思政课程同向同行。
专业名称:高星级饭店运营与管理(专业代码 740104)入学要求:初中毕业生或者具有同等学力者 基本学制: 3 年本专业培养与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要求相适应,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有良好的 职业道德和职业素质,有一定的组织、协调、应变能力,掌握旅游服务与管理专业对应职业岗位 必备的知识与技能,能从事导游、旅行社门市接待、旅行社票务、展览讲解等工作,具备职业生 涯发展基础和终身学习能力, 能胜任生产、 服务、 管理一线工作的高素质劳动者和技术技能人材。
1.具有良好的道德品质、职业素质、法律意识。
2.具备较强的服务意识、安全意识及节能环保意识。
3.具备良好的人文和科学素质,形成稳固的专业思想和良好的生活态度。
4.具备吃苦耐劳、积极进取、敬业爱岗的工作态度。
5.具备独立工作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6.具备良好的人际交往能力、组织协调能力和应变能力。
7.具有良好的礼仪、形体知识和技能。
8.具有健康的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
1.行业通用能力:(1)服务接待能力:具有接待客户的能力;具有导游服务的能力;具有提供票务服务的能 力;具有展览讲解服务的能力。
(2)人际交往能力:具有良好的语言表达和书面表达的能力;具有良好的沟通能力,能妥 善处理客我关系和旅游企业的人际关系。
(3)组织协调能力:具有组织、安排旅游活动的能力;具有与旅行社不同部门之间协调、 合作的能力;具有与其他旅游企业之间协调、合作的能力。
(4)产品推销能力:具有推荐、销售旅游产品的能力。
2.职业特定能力:高职: 本科:旅游管理、酒店服务与管 旅游管理、酒店服务 理、涉外旅游、导游、旅行 与管理 社经营管理餐厅服务员(中级)(1)前厅服务:具备客房预订能力;具备提供总台接待服务的能力;具备提供前台礼宾服 务的能力;具备客户关系维护的能力;具备总机服务的能力;具备提供商务服务的能力;具备提 供行政楼层服务的能力。
(2)客房服务:能进行现代酒店客房服务、清洁等工作;具备一定的客房部基层管理工作 能力;具备一定的饭店市场客房部运营的调研与分析能力。
附件1“十三五”省高等学校在线开放课程建设实施案省高等学校在线开放课程是以全省高校教师和学生为服务主体,同时面向社会学习者的公共基础课和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等各类网络共享课程。
根据教育部《关于加强高等学校在线开放课程建设应用与管理的意见》(教高﹝2015﹞3 号)要求,为做好“十三五”我省高等学校在线开放课程(以下简称“省在线开放课程”)建设工作,特制定本案。
一、总体要求1.省在线开放课程建设工作,鼓励全省高等学校充分发挥学科专业优势和现代教育技术优势,建设适合网络传播和教学活动的容质量高、教学效果好,课程应用与教学服务相融通的优质在线开放课程。
2.省在线开放课程建设以量大面广的公共基础课(含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课、创新创业类课)、专业基础课和专业核心课为重点,以课程资源的系统、完整为基本要求,以基本覆盖公共基础课和品牌专业的核心课程为目标,兼顾学科、专业、地域和层次的分布,实现课程资源的最大化共享,构建满足高等教育不同层次人才培养需要,适应教师、学生和社会学习者共同需求的在线开放课程体系。
二、建设原则1.突出建设重点。
发挥高校的主体作用,集聚优势力量和优质资源,引入竞争机制,建立在线开放课程和平台可持续发展的长效机制。
支持品牌专业建设工程一期项目与在线开放课程建设的深度融合发展。
2.注重应用共享。
坚持应用驱动、建以致用,着力推动在线开放课程的广泛应用。
整合优质教育资源和技术资源,实现课程和平台的多种形式应用与共享,推动虚拟现实技术、数字仿真实验、在线知识支持、在线测试考核、在线教学监测等广泛应用,促进教育教学改革和教育制度创新,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3.加强规管理。
规在线开放课程建设、应用、引进和对外推广的工作程序,重视在线开放课程建设质量的审核和把关。
加强教学过程和平台运行监管,防和制止有害信息传播,保障平台运行稳定和用户、资源等信息安全。
三、建设运行(一)建设模式1.省在线开放课程以政府主导、高校主体、企业参与、多元评价、共建共享为建设机制,采用省、校两级建设式,由学校申报或省教育厅指定确定选题,通过校、省逐级遴选的式实施。
教育部、国家体育总局关于推进学校体育场馆向社会开放的实施意见文章属性•【制定机关】教育部,国家体育总局•【公布日期】2017.02.03•【文号】教体艺[2017]1号•【施行日期】2017.02.03•【效力等级】部门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体育卫生与艺术教育正文教育部国家体育总局关于推进学校体育场馆向社会开放的实施意见教体艺[2017]1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教育厅(教委)、体育局,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教育局、体育局:根据健康中国建设的决策部署,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体育产业促进体育消费的若干意见》(国发〔2014〕46号)和《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强化学校体育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全面发展的意见》(国办发〔2016〕27号)精神,进一步深化学校体育改革,强化学生课外锻炼,积极推进学校体育场馆向学生和社会开放,有效缓解广大青少年和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体育健身需求与体育场馆资源供给不足之间的矛盾,促进全民健身事业的繁荣发展,现提出以下意见。
一、总体要求(一)指导思想当前我国面临着体育场馆的教学属性和社会健身要求不相匹配,学校体育场馆设施的资源不足、使用效益不高与学校、社会需求之间的供求矛盾;面临着教学时间和社会开放时间冲突,服务运行的盈利性和公益性难以平衡及责任的认定难以区分等严峻形势。
各地要提高认识,把学校体育场馆开放作为贯彻落实《“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和《全民健身条例》的重要举措,提高认识,统一思想,积极、稳妥、逐步创造条件推进开放工作,不断提高学校管理及体育工作质量和水平。
(二)基本原则坚持政府统筹,多方参与。
以政府为主导、以学校为主体,加强部门协作,引导社会力量积极参与,形成加快推动学校体育场馆向社会开放的政策体系。
坚持因地制宜,有序推进。
根据地方、学校实际情况,加强分类指导、稳步推进,分批分阶段推动实施,形成健康有序的学校体育场馆开放格局。
坚持校内优先,安全为重。
学校体育场馆要首先保证本校师生的教育教学需要和日常活动需求,优先向青少年学生和社会组织开放,加强安全管理,明确安全职责,形成学校体育场馆开放的安全保障机制。
前言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其他各门课都要守好一段渠、种好责任田,使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1]。
2019年,教育部8号文件《教育部关于一流本科课程建设的实施意见》提出“推动课程思政的理念形成广泛共识,构建全员、全程、全方位育人的大格局”[2]。
随后,国家有关部门更是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法规,极大地促进了课程思政发展。
课程思政是指在学科教学过程中,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思想道德教育、法治教育、职业素养等方面的思想内容融入到教育教学中,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和成长的一种教育方式。
健身健美作为新兴的时尚体育课程,以追求身心健康、良好体态、健康生活方式为目标,强调学生融入集体,注重团队精神和合作意识,提倡积极向上、勇于拼搏的精神,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思想品质[3]。
此外,还能够改善与健康相关的问题,如肥胖、疾病、心理压力等,促进社会的和谐发展。
健身健美课程以鲜明的新时代元素特征,融合了众多思政概念,深挖高校健身健美课程思政发展路径,对课程发展和人才培养意义重大。
1健身健美与课程思政共建的生成逻辑1.1健身健美所蕴含的课程思政元素第一,健身健美课程体现了自我管理和自我教育的思政要素。
通过系统的学习锻炼,学生需要有意识地规划饮食标准和管理自己的锻炼时间和计划,自我约束和自我教育。
这种自我管理和自我教育的思想精神是现代大学生不可或缺的重要品质。
第二,健身健美课程蕴含敢担当、能吃苦、肯奋斗的意志品质。
要塑造良好的身体形态和取得优异的竞赛成绩,需要学生坚持不懈、克服困难、排除干扰,付出长期、持续、稳定的努力。
这种坚毅、耐心和毅力是塑造人生成功的重要因素。
第三,健身健美课程以凝心聚力、笃行致远贯穿于课程始终。
健身健美涵盖大量的合作练习、团队竞赛,比赛项目也包含双人比赛,这就需要运动员之间相互协作和信任,互帮互助,协调发挥整个团队的优势。
这种团队协作和众志成城是大学生应该具备的关键品质。
江苏省教育厅办公室关于对部分高校公共体育课程建设情况
进行现场考核的通知(2015)
【法规类别】体育综合规定
【发文字号】苏教办体艺[2015]15号
【发布部门】江苏省教育厅
【发布日期】2015.04.10
【实施日期】2015.04.10
【时效性】现行有效
【效力级别】地方规范性文件
江苏省教育厅办公室关于对部分高校公共体育课程建设情况进行现场考核的通知
(苏教办体艺﹝2015﹞15号)
各有关高校:
为深入贯彻国家有关加强学校体育工作、增强学生体质的有关要求,根据《省教育厅关于进一步加强高等学校公共体育课程建设的意见》(苏教体艺〔2008〕14号)和《省教育厅关于开展高校公共体育课程考核工作的通知》(苏教体艺〔2012〕25号)要求,我厅定于今年5月下旬,对部分高校公共体育课程建设情况进行现场考核。
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考核时间
本次现场考核时间定于2015年5月18-22日(具体时间安排详见附件),每校考核时
间为1天。
二、考核内容
依据《江苏省普通高等学校公共体育课程考核标准与办法》,结合各高校公共体育课程网站建设情况,对有关高校公共体育课程建设情况进行现场考核。
三、考核步骤
1. 听取学校关于公共体育课程建设情况的汇报(时间不超过30分钟);
2. 查看学生早操、体育课、课外体育俱乐部(社团)活动以及体育场馆设施器材等情况;
3. 查阅学校体育课程网站建设情况及相关文件资料;
4. 分别召开学校有关部门负责人及体育教师座谈会(教务处、学生处、人事处、财务处、团委、体育部等)和学生代表座谈会,每个座谈会8-10人;
5. 随机抽测学生体质健康状况,抽测体育教师体能状况(调研学校不现场测试);
6. 召开现场考核情况通报会,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