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茶陵县第三中学2017-2018学年高一第一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卷理
- 格式:doc
- 大小:760.50 KB
- 文档页数:8
2017-2018学年湖南省茶陵县第三中学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卷(理科)一、单选题(共25个小题,每题2分共50分)1、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思想是:A、儒家思想B、道家思想C、法家思想D、唯心思想2.春秋战国时期,诸子百家“蜂出并作,各引一端”,学派众多,出现了“百家争鸣”的局面,其原因有( )①社会大变革使思想非常活跃②各国国君为富国强兵纷纷养士③学在官府局面改变,贵族对教育的垄断被打破④科学技术和生产力迅速发展,唯物主义战胜唯心主义A.①②③④都正确 B.①②③④都不正确C.①正确,②③④不正确 D.①②③正确,④不正确3.有一家父母得知其孩子在外面偷了东西,如果他们相信荀子的理论,可能对孩子采取的态度是()A.认为孩子的本性是恶的,但只要好好教育,孩子会改正错误。
B.认为孩子的本性是善的,他犯错误是一时糊涂C.认为孩子的本性是恶的,必须严厉地惩罚他,使他害怕,以防再犯D.认为孩子犯错并非本性造成,而是环境不好,应择善而居4.蔡元培在《中国伦理学史》中之所以赞扬古代一位思想家“提倡民权,为孔子所未及焉”,是由于他明确提出“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的思想。
这位思想家是A.孙子B.孟子C.董仲舒D.朱熹5.儒家思想创立并完善是在春秋战国时期。
我们常把儒家思想的精髓称为“孔孟之道”。
其核心是( )A.“仁”、“仁政”、“爱人”、“政在得民”B.“六经”:《诗》、《礼》、《书》、《易》、《乐》、《春秋》C.“三纲五常”D.“有教无类”,“因材施教”6.以下关于各派与其代表人物的对应不正确的是()A.道家学派──老子、庄子 B.墨家学派──墨子、荀子C.法家学派──韩非子 D.儒家学派──孔子、孟子7.秦朝和西汉的主流思想分别是( )A.儒家、墨家 B.道家、法家 C.法家、儒家 D.道家、儒家8.儒家学说到了汉代在内容上被赋予了新的含义,即()A.君权神授B.独尊儒术C.人定胜天D.实行“仁政”9.汉武帝采纳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建议,主要是为了()A.强调“君权神授”B.宣扬“天人合一”C.实现“大一统”D.推行儒家的仁政思想10.《汉书·武帝本纪》记载:元封元年春,武帝登临嵩山,随从的吏卒们都听到山中隐隐传来了三声高呼万岁。
2017-2018学年高一上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一.选择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计60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董仲舒认为孔子撰《春秋》的目的是尊天子、抑诸侯、崇周制而“大一统”,以此为汉武帝加强中央集权服务,从而将周代历史与汉代政治联系起来。
西周时代对于秦汉统一的重要历史影响在于A.构建了中央有效控制地方的制度B.确立了君主大权独揽的集权意识C.形成了天下一家的文化心理认同D.实现了国家对土地与人口的控制2.观察下图图片主要说明A.建立了系统的中央集权制度B.分割宰相权利并趋于完善C.创新制度以便加强君主权力D.三省六部制度已基本形成3.在宋朝,中央政府设转运使主管路级行政区的财赋,除神宗元丰改制时以外,宋朝始终没有放弃对转运使财赋转运的审计权,而且南宋还采用逐级申报财政的办法来对转运使进行监督。
这表明在宋朝A.财权是中央控制地方的重要手段B.政府注重对地方的财政支持C.中央以转运使监督地方行政长官D.政府重视完善地方监察体系4.明嘉靖时胡世宁曾上疏说:“不知自何年起,内阁自加隆重,凡职位在先第一人,群臣尊仰,称为首相,其第二人以下多其荐引,随事附和,不敢异同。
”材料现象A.反映了中枢体制出现创新B.是皇权专制强化的结果C.说明内阁首相取得决策权D.表明权力制衡己被打破5.历史课上,讨论中国古代的官制演变,同学们征引史料,各抒己见。
甲说:方镇太重,君弱臣强……惟稍夺其权,制其钱谷,收其精兵。
乙说:天下之兵,本于枢密,有发兵之权而无握兵之重。
丙说:置中书省以治内,分行省以治外,……而天下事方如指掌矣。
丁说:……青海军兴,始设军机房,领以亲王大臣。
其中涉及宋代文官体制的史料是A.甲说、乙说B.甲说、丙说C.甲说、丁说D.乙说、丙说6.雅典城邦的克利斯提尼执政期间,极力发展梭伦构想的政策,为了促进雅典政治制度进一步民主化,以民主的方法反对民主的敌人,特意制定了A.五百人议事会B.陪审法庭C.十将军委员会D.陶片放逐法7.古罗马《民法大全》规定:“父亲的罪名或所受的惩罚不能玷污儿子的名声,因为每一方的命运均取决于自己的行为。
2017——2018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考试试题高一历史一、单项选择题1、西周时期,周王对墓葬用品的规定严格,如:用鼎制度就明确规定为“天子九鼎,诸侯七鼎,大夫五鼎,元士二三鼎或一鼎”。
材料反映的本质问题是A.西周社会呈现等级森严的特征B.西周社会的腐败现象严重C.西周手工业中冶铜业十分落后D.西周各地经济发展不平衡2、宗法制度是指中国古代社会中凭借血缘关系对族人进行管辖和处置的制度。
宗法制度的表现形式不包括A.家谱B.宗祠C.族规D.授土3、据《史记·平津侯主父列传》载:“元元黎民,得免于战国,逢明天子,人人自以为更生。
”此段文字表明司马迁认为秦朝统一的意义是A.使人民脱离了诸侯国的统治B.为我国长期统一奠定了基础C.建立了统一的多民族国家D.使人民有了生产的安定环境,符合各族人民的愿望4、《史记·秦始皇本纪》说:“天下之事无小大皆决于上,上至以衡石量书,日夜有呈,不中呈不得休息。
”这段话表明皇帝制度的主要特点是A.地方服从中央B.集权独断C.世袭传承D.政务繁忙5、下图反映了我国古代不同封建王朝官员上朝的礼仪,实际上代表了君臣关系的变化。
其反映的实质问题是A.中央对地方的管理日益加强B.内阁制度日渐成熟C.中央的权力日益向帝王集中D.丞相权力被六部分割6、小麦同学很喜欢看穿越小说,自己也构思了几个穿越故事。
下列故事说法不正确的是A.回到明朝当承宣布政使,管理一个地方的行政事务B.回到唐朝参加科举考试,中一回状元C.回到宋朝当个枢密使,掌管财政大权D.回到汉朝当个侍从,替汉武帝出谋划策解决王国问题7、俗话说:“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从人类社会进步的角度看,希腊的自然地理环境对希腊文明的最大影响是A.有利于希腊民主传统的形成B.有利于希腊航海事业的发展C.有利于希腊向海外扩张D.导致各邦长期独立自治8、一学者这样评价某国政治制度演进:“较少的腥风血雨,较少的声色俱厉,较少的深思高论,只有一路随和,一路感觉,顺着经验走,绕着障碍走,怎么消耗少,怎么发展快就怎么走……温和中包含着刚健,渐进中累积着大步。
湖南省茶陵县第三中学2016-2017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1.中国古代收养养子,往往有“异姓不养”的规定。
如明清律法都规定,若收养异姓子为嗣,则收养人和送养人都要被杖六十下,其子送回送养人家中。
与此规定密切相关的制度是A.分封制 B.世袭制 C.察举制 D.宗法制2.“宗”是一个会意字。
在甲骨文中,宗字作“”,“”象宫室屋宇之形,里面“”可能表示A.祖先牌位B.皇帝宝座 C.青铜兵器D.铁制农具3.据《春秋》记载,在二百四十二年间鲁君朝贡周王3次,朝贡齐国11次,朝贡晋国20次,朝贡楚国2次。
这一现象反映的实质是A. 分封制逐渐瓦解B. 各诸侯国之间联系密切C. 周天子成为“天下共主”D. 宗法制已完全崩溃4.“撇开道德方面的考虑,秦只维持了那么短的时间,也是一件好事。
不寻常的是尽管昙花一现,它却成功地把一套国家官僚机构的制度传给了它的政治继任者。
”这套“制度”包括①分封制度②皇帝制度③郡县制度④三公九卿制度A.①②③ B.①②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5.顾炎武认为:“封建之失,其专在下;郡县之失,其专在上”;“寓封建之意于郡县中,而天下太平矣”。
由此可知他主张A.废除君主专制 B.改革郡县制 C.实行郡国并行制 D.恢复分封制6.“魏氏革命,州郡县俱置大小中正……区别所管人物,定为九等。
其有言行修著,则升进之,或以五升四,以六升五。
傥或道义亏阙,则降下之,或自五退六,自六退七矣。
”从材料...可以看出当.时.的选官制度重视考查官员的A. 血缘B. 门第C. 考试D. 品行7.下列哪些属于用分割相权的手段加强皇权的措施①唐朝推行三省六部制②宋朝设置三司使③明成祖设置内阁④清朝设置军机处A. ①②B. ③④C. ①②③D. ①③④8.孙中山在评价“科举制”时说:“自世卿贵族门阀举荐制度推翻,唐宋厉行考试,明清峻法执行,无论试诗赋、策论、八股文,人才辈出;虽所试科目不合时用,然制度昭若日月。
茶陵三中2018年上期高一第二次月考历史试卷总分:100分时间:70分钟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1.下列哪一项发明的出现标志着中国传统耕犁的基本定型?()2.“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
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此诗是我国封建社会劳动人民生活的真实写照。
它所反映的当时社会最基本的一种耕作方式是()A.火耕B.刀耕C.锄耕D.铁犁牛耕3.北宋有诗曰“江南水轮不假人,智者创物真大巧。
一轮十筒挹且注,循环上下无时了。
四山开辟中沃壤,万顷秧齐绿云饶。
”符合诗中描绘的选项是()A.筒车用于山地灌溉B.江南地区出现了水田C.曲辕犁在江南得到推广D.出现了灌溉工具翻车4.在中国古代,“易于耕种的纤细黄土,能带来丰沛雨量的季候风和时而润泽大地、时而泛滥成灾的黄河,是影响中国命运的三大因素。
它们直接或间接地促进中国要采取中央集权式的官僚体系”。
维系这种中央集权的经济基础是()A.小农经济B.佃农经济C.庄园经济D.商品经济5.《国语·齐语》:“昔圣王之处士也,使就闲燕;处工,就官府;处商,就市井;处农,就田野。
”这则材料反映的我国古代手工业经营形态是()A.官营手工业B.家庭手工业C.民营手工业D.官营和民营合并的手工业6.北宋的哥窑在浙江龙泉,以冰裂纹瓷器最为有名。
根据所学知识判断,这种冰裂纹瓷器应当属于瓷器分类中的()A.白瓷系列B.青瓷系列C.青花瓷系列D.珐琅瓷系列7.下列关于宋代商品经济发展情况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城市布局彻底打破“坊市制”B.出现最早的纸币C.市民阶层形成D.手工工场大量出现8.1500年前后,西欧社会结构中有利于制度创新的各种因素通过一系列彼此连接的历史运动而汇聚、互动,人类正在走出中世纪这个“死亡之门”。
下列各项能说明人类正在走出中世纪“死亡之门”的是()①新航路开辟②西欧资本主义生产关系萌芽③各地文明开始汇合交融④教会的文化垄断被打破A.①②③④B.①③④C.①②③D.①②④9.15、16世纪以来人们通常使用“哥伦布发现美洲”的提法,“发现”的意思是“使所有人和所有民族都并入欧洲文明”。
茶陵三中2017年下期高一历史第二次月考试题时量:70分钟,总分100分一、选择题(2分/个*30个=60分)1. 中国的传统节日大部分具有深刻的文化内涵,下列节日中与宗法制关系最密切的是A. 端午B. 清明C. 七夕D. 元宵【答案】B【解析】试题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宗法制强调以血缘关系的亲疏确定财产和权力的继承顺序,当然也包含祭祀权力,清明节表达对先祖的祭祀哀思是宗法制对社会生活最重要的影响体现,所以答案选B,A项是为了祭奠爱国英雄屈原,C项表达对爱情的美好祝愿, D项强调合家团聚之情。
2. 柳宗元在《封建论》一文中说:“时则有叛人而无叛吏,人怨于下而吏畏于上,天下相合,杀守劫令而并起。
”他得出“有叛人而无叛吏”的认识,是由于A. 分封制的确立B. 郡县制的确立C. 宗法制的确立D. 三省制的确立【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材料中“有叛人而无叛吏”是指农民起义之时各地官员不敢随农民军一同造反,因为郡县制推广后各地官员由中央直接任免,反叛中央有极重的惩罚,这体现了中央集权有利于维护国家的统一,答案选B,A C D 三项不符合题意。
考点:郡县制的积极影响点评:此题还有如下变式:秦末“有叛人而无叛吏”,汉初“有叛国而无叛郡”,中唐“有叛将而无叛州”。
这些现象说明( D)A.秦朝官僚制度削弱了中央集权 B.西汉郡国并行制巩固了中央集权C.唐朝三省制加强了对地方的管理 D.中央集权制度有利于国家的统一3. 某选官制度“以试艺优劣为决定及第与否的主要标准,以进士科为主要科目”,考试内容大都不出儒学经义的范围。
这一制度形成于A. 汉朝B. 隋朝C. 宋朝D. 明朝【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解读史料获取信息能力,旨在考查古代的科举制度,联系所学知识可知,以试艺优劣为决定及第与否的主要标准,以进士科为主要科目”,考试内容大都不出儒学经义的范围,说明是科举制考查范围,科举制出现于隋朝。
茶陵三中2018年下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卷分值:100分时量:70分钟一、选择题(共50分,每题2分,每题只有一个正确选项)1.禹建立夏朝,中国出现了早期国家政治制度,下列说法符合史实的是( )A.禅让制作为政治权利传承的方式未被突破 B.禹直接将天子位传给子启C.王位世袭制开始,“家天下”局面逐渐形成 D.益将王位禅让给启2.周王把王畿以外的地区分封诸侯,让他们建立诸侯国,镇守疆土,保卫王室。
诸侯对周王承担纳贡和朝贡的义务,并随周王参与出征、祭祀、吊丧庆贺等事项。
这种制度叫作()A.宗法制 B.分封制 C.郡县制 D.行省制3.下列史实符合西周确立的宗法制继承原则的是A.唐太宗通过玄武门之变继位B.宋太宗继承兄长宋太祖之位C.明太祖因太子亡指定嫡长孙继位 D.清康熙帝死后皇四子继位4.“古代的住宅,东偏是祠堂,即庙,西偏是家屋,即寝。
古代的家庭,最重要的……祭祖自属大事。
”材料揭示了( )A.分封制的巩固B.宰相制的实行C.内朝制的推行 D.宗法制的影响5.宗法制和分封制是西周重要的政治制度。
以周封伯禽于鲁国,鲁国内部又再度分封若干小国为例,以下有关分封制与宗法制关系的说明,最适当的是A.周天子是包括鲁国在内各封国的大宗,鲁国国君则是鲁国内部诸国的大宗B.鲁国国君是鲁国内部诸国的大宗,周天子则为鲁国小宗C.周天子为鲁国大宗,鲁国内部再分封诸国也以周天子为大宗D.周天子为一族,伯禽另为一族,在宗法上二者并无关系6. 西汉主父偃认为:“秦皇帝任战胜之威,蚕食天下,并吞战国,海内为一,功齐三代。
”反映了秦始皇完成统一的功绩,下面关于秦朝完成统一的条件中,不正确的是()A.商鞅变法使秦国的政治、经济、军事实力日益强大B.秦始皇的雄才大略C.长期的分裂与战争使人民渴望统一D.诸侯国的数量在不断的增加7.据《史记·平津侯主父列传》载:“元元黎民,得免予战国,逢明天子,人人自以为更生。
”此段文字表现出司马迁认为秦朝统一的意义是( )A.使人民脱离了诸侯国的统治 B.使人民从事生产有了安定的环境C.建立了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 D.为我国长期统一奠定了基础8.封泥又叫“泥封”,它不是印章,而是古代用印的遗迹。
2017-2018学年度第一学期第三次质量检测高一历史试卷满分:100分时间:90分钟1.答题前请在答题卡上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一、单项选择题(共25题,每小题2分,共50分)1.西周时期的重要政治制度不包括()A.世袭制B.宗法制C.分封制D.郡县制2.著名学者钱穆先生在《中国历代政治得失》中有这样一段话:“汉代宰相是首长制,唐代宰相是委员制。
”“委员制”指唐代实行的是()A.内外服制度B.中外朝制度C.三省六部制D.二府三司制3.元朝开创的新制度是()A.郡国并行制 B.三省六部制 C.行省制 D.内阁制4.1919年,巴黎和会上欧美列强出卖中国权益,激起了中国人民的极大愤慨,这直接导致了()A.五四运动的爆发B.中国共产党的成立C.国民革命运动的兴起D.《八一宣言》的发表5.标志着我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在全国范围内确立的历史事件是()A.新中国成立 B.解放战争胜利C.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召开 D.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召开6.新中国成立的那一天,毛泽东就表示“凡愿遵守平等.互利及互相尊重领土主权等项原则的任何外国政府,本政府均愿与之建立外交关系”,这表明新中国成立初期的外交政策是()A.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B.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 C.另起炉灶 D.一边倒7.新中国建立初期实行了“一边倒”的外交方针,其含义是指()A.只与周边相邻国家确立外交关系 B.旗帜鲜明地站在社会主义阵营一边C.一切围绕苏联开展外交 D.坚决打倒以美国为代表的世界帝国主义8.1950年除夕,上海《新民报》报道:“毛主席和斯大林元帅给我们带来了过年礼物,教我们全国人民在大年夜欢欢喜喜高高兴兴过个年。
”文中的“礼物”指的是()A.苏共将指派代表到西柏坡B.签订《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C.苏联支持中国抗美援朝D.苏联援助中国实施“一五”计划9.第一个和新中国建立外交关系,被中国称为“同志和堂兄”的国家是()A.印度 B.英国 C.苏联 D.瑞典10.看到右图周恩来与印度总理尼赫鲁会谈,同学们作出了下列的图解,正确的是()A.这次会谈中首先提出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B.会谈同意以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作为指导两国关系的基本原则C.会谈提出著名的“求同存异”的思想D.会谈最大成果是宣布中印建交11.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次以大国身份参加的国际会议是()A.华盛顿会议 B.亚非会议 C.雅尔塔会议 D.日内瓦会议12.1955年周恩来在万隆会议上提出“求同存异”的方针,是针对()A.亚非各国之间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性 B.亚非各国宗教信仰的不同C.亚非国家存在严重边界冲突 D.与会国之间因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不同而产生的矛盾13.右图是外交史上著名的“乔的笑”,乔冠华开怀大笑是因为()A.中美关系正常化B.恢复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合法席位C.中日加入世界贸易组织D.中国加入亚太经济合作组织14.20世纪70年代,中美两国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的标志是()A.1971年7月,基辛格秘密访问中国后,两国发表公告B.1972年2月,尼克松访华,双方签订《中美联合公报》C.1978年12月,中美双方发表两国间《关于建立外交关系的联合公报》D.1979年1月,中美正式建立外交关系15,20世纪70年代我国取得的外交成就主要有()①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②中美正式建交③周恩来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④中日建交A. ①②③B. ②③④C. ①②④D. ①③④16.邓小平说:“……总之,三十年的经验是,关起门来搞建设是不行的,发展不起来。
茶陵三中2017年秋高一年级月考(一)英语试题第一部分听力(共两节,满分30分)第一节(共5 小题;每小题 1.5分,满分7.5 分)听下面5段对话。
每段对话后有一个小题,从题中所给的A、B、C三个选项中选出最佳选项,并标在试卷的相应位置。
听完每段对话后,你都有10秒钟的时间来回答有关小题和阅读下一小题。
每段对话仅读一遍。
1.Where does the conversation probably take place?A.In a restaurant. B.In a hotel. C.In a store.2.What did the woman think they would do?A.See an exhibition. B.Have a meeting.C.Attend a lecture. 3.What will the man probably do next?A.Go back to his work. B.Eat out for lunch.C.Pick up Jenny. 4.What’s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two speakers?A.Hotel manager and tourist.B.Professor and student.C.Salesman and customer.5.How much will the woman pay for one chair?A.59.B.62.C.65.第二节(共15 小题;每小题1.5分,满分22.5分)听下面5段对话或独白。
每段对话或独白后有几个小题,从题中所给的A、B、C三个选项中选出最佳选项,并标在试卷的相应位置。
听每段对话或独白前,你将有时间阅读各个小题,每小题5秒钟;听完后,各小题将给出5秒钟的作答时间。
每段对话或独白读两遍。
听第6段材料,回答第6、7题。
6.What parttime job does the woman do?A.A teacher. B.A guide. C.A cleaner.7.Why does the woman like the job?A.She can get a high pay. B.She can have more spare time.C.She can get some good work experience.听第7段材料,回答第8、9题。
2018年上期茶陵三中高一化学期末考试试卷(理科)时间:90分钟分值:100分可能用到的原子量:O:16 H:1 C:12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 2×25=50分)1. 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A.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通常表现为热量的变化B.化学键的断裂和形成是化学反应中能量变化的主要原因C.需要加热才能发生的反应一定是吸热反应D.反应物总能量和生成物总能量的相对大小决定了反应是放出能量还是吸收热量2. 在FeCl3溶液中,加入过量的铜粉,充分反应后,溶液中一定不存在的金属离子是()A.Fe2+和Cu2+ B.Fe3+C.Cu2+ D.Fe2+3.下列装置能够组成原电池是()4.已知反应:2H2O2=2H2O+O2↑,下列条件下,反应速率最大的是A.10℃,5mL 3 %H2O2溶液 B.10℃,5mL 5 %H2O2溶液C.30℃,5mL 5%H2O2溶液 D.30℃,5mL 5 %H2O2溶液且加入少量MnO25. 下列反应中,属于加成反应的是A. CH4+C12CH3Cl+HClB. CH2= CH2+ C12C. +Br2+HBr D. CH4+2O2CO2+2H2O6.下列各项表达式正确的是 A.N2的电子式:B.二氧化碳分子的结构式为 O-C-OC.NaCl的电子式:D.F-的结构示意图: 7.下列情况可引起大气污染的是①煤的燃烧②工业尾气的任意排放③燃放鞭炮④汽车尾气A.只有①② B.只有② C.只有②④ D.①②③④8. A、B、C都是金属,把A浸入C的盐溶液中,A的表面有C析出,A与B和酸溶液组成原电池时,B为电池的负极。
A、B、C金属的活动性顺序为A.B>A>C B.A>C>B C.A>B>C D.B>C>A9. 用铁片与稀硫酸反应制取氢气时,下列措施不能使氢气生成速率加快的是A.滴加少量CuSO4溶液B.不用稀硫酸,改用98%的浓硫酸C.对该反应体系加热D.不用铁片,改用铁粉10.下列物质中能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的是A.苯B.乙烷C.乙烯D.乙酸11.将NaOH溶液和CuSO4溶液加入到某病人的尿液中,微热,有砖红色沉淀生成。
茶陵三中2018年上期高一期末考试历史试卷(文科)分值:100分时间:90分钟姓名________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______一、选择题:本题共30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先秦著作《山海经·海内经》记载:“后稷(后稷是古代周族始祖)播百谷。
稷之孙曰叔均,始作牛耕。
”从考古发现来看,在河南、山西、江苏、浙江、广西、内蒙古、吉林等省出土了商周时期的石犁。
这些最能说明A.文献资料不能作为一手史料使用B.历史材料的运用首先要辨别真伪C.商周时期我国就出现了铁犁牛耕D.考古与文献形成证据链印证历史2.汉唐以来,历史上的大规模移民经常呈现由北到南的格局,而清前期的“湖广填四川”移民运动,开创了由东向西大移民的先例。
上述材料表明A.古代后期经济重心有西移之势B.经济格局影响人口分布C.清前期四川比湖南广东更稳定D.集权制度决定移民走向3.“庖丁解牛,技进乎道”;“差之毫厘,谬之千里”:“一丝不苟,精益求精”;“精雕细琢”;“十年磨一剑”……上述成语词组能够集中展现A.中国语言文化的精炼之美B.古代中国的工匠精神C.精耕细作的农业文明精神D.古代手工业注重技艺传承4.南宋在江南建国,水上交通发达。
以临安和建康为枢纽,西向沿长江经鄂州联结四川。
南面直通泉州、广州,联结琼州。
高宗时,市舶收入达二百万贯。
这表明A.地理位置优越有利于商业发展B.偏安江南成为商业发展的选择C.两宋财政收入倚重于海外贸易D.经济重心南移完成于两宋时期5.在古代的官民交易过程中,经常出现“亏损下民”甚至“强行夺买”的现象。
明朝建立之后,朱元璋规定:“宫禁中市物,视时估(根据市场实价估定的官方价格)率加十钱。
”该规定说明明朝初年A.政府采购具有强制性B.政府注意规范市场运作C.官营手工业日益衰落D.政府掌控了市场的价格6.到明代后期,棉布已取代丝、麻、毛,成为广大民众的主要衣料。
茶陵三中年上期高一地理期末考试卷(文科)时量:分钟分值:分一、单项选择题(每题分,共小题,分)读不同国家出生率、死亡率统计图(图中~代表国家),回答—题。
1.图中呈现“出生率低、死亡率低、自然增长率低”特点的一组国家是、、、、、、、、.图中、两个国家最有可能位于.欧洲.北美洲.大洋洲.非洲读山西、内蒙古和河北局部图,完成—题。
.按人口迁移方向划分,图中②各表示哪种迁移类型.农村到农村.农村到城市.城市到乡村.城市到城市.③迁移方式可能会使.内蒙古经济地区经济发展、 .太原劳动力短缺.西黄村劳动力短缺 .西黄村经济发展.引起图中③人口迁移的主要原因可能是.自然生态环境原因.经济原因.社会文化原因 .政治原因下图表示某区域四个不同时期三大产业的就业构成情况。
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由图判断,区域工业化程度最低的阶段是. ①. ②. ③. ④.根据图中信息推断,四个阶段中城市化水平最高的是. ①. ② . ③. ④环地中海地区经过长期的兴修水利、拦洪灌溉、涸沼开垦,使这里更加适合水果、蔬菜、花卉的生产。
世纪中叶以后,欧洲的工业化及城市化进展迅速,环地中海的法国、西班牙等国成为水果、蔬菜、花卉等“时鲜业”的大规模生产基地,大量供应欧洲市场。
据此完成—题。
.地中海气候区制约农业发展的自然因素主要.热量 .降水.光照 .水文.地中海气候区“涸沼开垦”,首先需要改变的自然条件是.降水量 .地形坡度.土壤水分.径流量.与法国相比,西班牙发展“时鲜业”的优势条件是.交通便捷 .市场广阔.鲜果上市早.技术条件好物流园对周边的相关产业具有较强的吸引力,从而形成空间集聚。
图示意我国重庆市规划建设的七大物流园区。
读图完成—题。
.图中企业、船舶制造企业和化工企业最可能入住的园区分别是.①、⑤、④.①、②、⑤ .②、③、⑦.③、④、⑥.物流园区的建设对该市产生的影响有.增长居民上下班距离.仓储用地所占比重下降.改善郊区的生态环境.缓解中心城区交通压力豆腐自西汉淮南王刘安发明以来,它的生产和饮食风俗在中国历史上不断发展传播。
茶陵县第三中学2017-2018学年第三次月考历史试卷一、选择题(25小题,每题2分,共计50分)1.2010年6月我国第六次人口普查工作开始,在2005年进行的全国1%人口抽样调查中显示,我国男女人口比例为106.30∶100。
新生儿性别比例失调,这说明重男轻女观念仍然存在。
下列关于这种观念形成的历史原因表述中最恰当的是A.宗法制 B.科举制 C.郡县制 D.近代新式教育的推广2.学者白钢在《中国政治制度史》中说:“元朝的行省实际上是封建中央集权分寄于地方……它负责处理境内政治、军事、经济等各类事务。
此外行省还有一个重要职能是聚集境内财富,以供中央需要。
”下列对材料理解准确的是A.行省制逐渐导致地方势力膨胀 B.行省制下地方权力相对较大C.行省制体现了分权与制衡原则 D.行省是元朝最高的行政机构3.下列关于科举制的评价,不正确的是A.科举制为官僚队伍提供了一些高素质人才,是中华帝国长期繁荣的制度保障之一B.明清的八股取士制度束缚了知识分子的思想,加强了封建君主统治C.清末,科举制度严重阻碍了科技文化的发展,阻碍了新型人才培养D.秦朝建立的科举制度,使门第不高的一般地主可以凭自己的才学参加政权,扩大了地主阶级的统治基础。
4.唐朝元和年间(806—820),主管财政的宰相皇甫鎛奏请减少内外官俸,诏书下达后被给事中崔祐驳回,皇帝最终采纳了崔祐的意见。
崔祐所属的部门应是A.中书省 B.门下省 C.尚书省 D.参知政事5.如果你到故宫参观,你会在“军机处”景点看到这样的文字说明:“军机处一日日称:……接折(阅读奏折)——减免(请皇帝旨)——述旨(拟皇帝旨意)——过朱(皇帝过目确定)——交发(下发旨意)……”。
这说明军机处的主要职能是A.跪受笔录,上传下达 B.辅佐皇帝,参与决策C.陪读陪写,赋诗作画 D.纵论军机,谋划战事6.钱穆在《国史新论》中说:“汉代宰相是首长制,唐代宰相是委员制。
”这反映的实质问题是A.汉代宰相位高权重 B.唐代宰相权力下降C.宰相数量逐渐增加 D.皇权不断加强7.“我但愿你们天天注视着宏伟的雅典,这会使你们心中逐渐充满对她的热爱。
茶陵三中2018年上期高一年级地理理科期末考试试卷时量:60分钟分值:100分命题人:一、单选题(25X2=50分)下图中图甲表示我国2008年某市人口出生率和死亡率,图乙为我国不同阶段人口增长状况图。
读图回答1-2题。
1.图甲所示城市人口自然增长状况最接近图乙中的A.Ⅰ阶段 B.Ⅱ阶段C.Ⅲ阶段 D.Ⅳ阶段2.该城市在今后人口工作中应①加强老年人的社会保障工作②鼓励生育,提高少年儿童比例③大量吸纳农村剩余劳动力④继续保持较低的人口生育水平A.①③ B.③④ C.②③ D.①④天津市四省区老年人口比重与同期全国平均水平的差值5.导致图中老年人口变化趋势的最主要原因是A.省际人口的迁移 B.人口出生率的降低C.人口寿命的延长 D.经济、医疗水平的提高四下图为四个国家城市化水平及其变化趋势图,完成6-7小题。
6.图中甲国家最可能为A . 印度 B. 中国C.英国D. 越南7.目前,发达国家城市化后期出现的问题有①..城市中心“空洞化”②逆城市化现象③功能分区不明显④郊区城市化A. ①②B. ①③C. ②③D. ③④下图是某城市功能区分布示意图,读下图,回答8~9题。
8.该市拟在规划区建设一大型仓储式批发市场,合理的布局方案是A.甲区B.乙区 C.丙区D.丁区9.近年来,M住宅区对市民的吸引力越来越大,理由是①靠近风景区,环境优美②水源充足,地势平坦③靠近工业区,方便职工上下班④有城市主要干道经过,交通便利A.①② B.③④ C.②③D.①④下图为“相同降水量下的城市化前后地表径流过程曲线”,读图回答题10-11 题。
10.关于甲乙两条曲线叙述正确的是①甲代表城市化前的地表径流②乙过程有利于地下水的补给③甲的长期后果可能造成城市水荒④乙过程下渗量小于甲过程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②④11.甲曲线的最大值提前于乙曲线的最大值的原因是A.天然调蓄能力强 B.城市热岛效应B.下垫面透水能力好 D.植被覆盖率降低升龙工业区是越南北部历史最长、发展最完善的工业园,距离越南首都河内市中心约 16千米。
2017年下学期高一第三学月考试试卷历史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 观察下表,按照西周宗法制的规定,有资格继承王位的是A. AB. BC. CD. D【答案】A【解析】有资格继承王位的是嫡长子,只有③才属于嫡长子,所以只有选B是符合题意的,正确。
【名师点睛】本题解题的关键点在于要明白嫡长子继承制。
2. 一位西方学者说:“中国人的姓总是位于个人的名字之前,而不像西方那样,位于个人的名字之后。
”中国人强调姓而忽视名所反映的实质是A. 个人观念淡薄B. 男尊女卑思想严重C. 宗法观念浓厚D. 儒家伦理道德强大【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据材料“中国人的姓总是位于个人的名字之前,而不像西方那样,位于个人的名字之后。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中国人强调姓而忽视名所反映的实质是宗法观念浓厚,强调尊宗敬祖,故C正确。
材料无法体现个人观念淡漠,故A排除。
材料也没有反映男尊女卑思想严重,故B排除。
材料主旨不在于儒家伦理道德强大,故D排除。
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宗法制影响3. 据《春秋》记载,在二百四十二年间鲁君朝贡周王3次,朝贡齐国11次,朝贡晋国20次,朝贡楚国2次。
这一现象反映的实质是A. 宗法制已完全崩溃B. 各诸侯国之间联系密切C. 周天子成为“天下共主”D. 分封制逐渐瓦解【答案】D【解析】依据材料信息说明鲁君有朝贡周王到其他诸侯国,说明分封的等级逐渐瓦解,故D项正确;A中完全崩溃说法绝对,宗法制并没有随着分封制瓦解;材料中现象是个例,不代表所有,故B项错误;材料中周天子“共主”地位已经动摇,故C错误。
【点睛】分封制和宗法制比较4. “撇开道德方面的考虑,秦只维持了那么短的时间,也是一件好事。
不寻常的是尽管昙花一现,它却成功地把一套国家官僚机构的制度传给了它的政治继任者。
”这套“制度”包括①分封制度②皇帝制度③郡县制度④三公九卿制度A. ①②③B. ①②C. ②③④D. ①②③④【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正确解读材料和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湖南省茶陵县第三中学2017-2018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
理
分值:100分时间:60分钟
姓名 ________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______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每题所列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春秋战国时期,我国农业的耕作方式发生了改变,最明显的是
A.使用二牛一人的耕作方法B.开始使用铁农具和牛耕
C.开始刀耕火种D.出现了曲辕犁
2、从战国时期开始出现,一直延续到清代的经济政策是
A.“闭关锁国”政策B.“海禁”政策
C.“重商主义”政策D.“重农抑商”政策
3、“中国”在英文中被称为China,是因中国古代在海外畅销的某一手工业产品而得名,该产品是
A.纸张
B.瓷器
C.指南针
D.青铜器
4、《鹿鼎记》里说,曹雪芹的祖父曹寅曾被康熙皇帝任命,主持江宁织造局的生产。
根据当
时的制度,该局生产的产品
A.部分用于纳税,部分投放市场
B.全部投放市场,所有收入归皇室
C.全部供皇室使用,不投放市场
D.部分供皇室使用,部分投放市场
5、17世纪,被称为“海上马车夫”的国家是:
A.西班牙
B.葡萄牙
C.荷兰
D.英国
6、马克垚说“英国在人类历史上首次创造了烟囱多于教堂尖顶的图景”。
出现这一图景的主要原因是
A.新航路开辟 B.殖民扩张
C.工业革命 D.资产阶级革命
7、自鸦片战争以来,先进的中国人做着各种各样的梦:“梦想有坚船利炮,梦想有新型工业,梦想有民主制度……”最先将“新型工业”梦想付诸实践的是
A.洋务运动
B.清末新政
C.戊戌变法
D.辛亥革命
8、19 世纪六七十年代,民间出现了上海发昌机器厂等企业,这些企业属于
A.外资企业 B.民族工业C.洋务企业D.买办企业
9、中日甲午战争以后,中国民族工业初步发展的主要原因
A.清政府放宽民间设厂的限制
B.自然经济开始解体
C.列强暂时放松对中国的侵略
D.洋务运动的兴起
10、1912—1919年,中国新建厂矿企业470多家,新增资本达1亿3千多万元,速度和规模都是空前的。
这一时期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快速发展的外部条件是
A.民国政府颁布了发展实业的法令
B.民国的建立激发了资产阶级投资热情
C.中国人民掀起了抵制日货运动
D.欧洲列强暂时放松了对中国经济侵略
11、1927~1936年中国民族工业经历了一段较快的发展期。
1936年国民生产总值年增长
8.86%,增长速度创历史最高纪录。
这一时期民族工业发展的原因是
A.全面抗战的需要B.国民政府推出鼓励发展经济的措施
C.国共合作的推动D.西方列强完全放弃对华的经济侵略
12、“早稻亩产三万六千九百多斤,花生亩产一万多斤的高产‘卫星’,从湖北麻城和福建南安的田野上腾空而起。
”这则报道可能出现在
A.社会主义改造时期B.土地改革时期
C.现代化建设新时期D.“大跃进”时期
13、“人们常常谈到社会革命,成千上万的人的确认为:被剥夺者和饥饿的人们将反抗把他们
带进这种绝望境地的政府和经济制度”。
“在其他萧条时期,总可以看到能够寄托希望的事物,但现时举目四顾,却看不出任何希望。
”上述材料表明1929~1933年的经济危机A.使人们陷入绝望
B.加剧世界局势紧张
C.导致社会贫富加剧引发社会冲突
D.加深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社会危机
14、有学者用“阴云密布”来描绘1920年春天苏俄农民的生活;但在描绘1922年春天他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