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历史必修一期末考试试题
- 格式:doc
- 大小:57.00 KB
- 文档页数:9
高一历史必修一期末试卷及参考答案(时间∶100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2.5分,共50分)1.“一拜天地,二拜高堂”,是我国旧式婚礼中的惯常礼仪。
这种“敬天法祖”民俗出现的制度源头可追溯到( )A.世袭制度B.等级制度C.宗法制度D.分封制度2.清朝学者万斯同说:“古之时,诸侯之嫡长子为世子,嗣为诸侯;其余支庶之后,族类繁多,惧其散而无统也,因制为大宗小宗之法。
”材料主要说明了( )A.大、小宗都存在血缘关系B.诸侯的庶子都不能取得政治权力C.各级政权被一家一姓掌控D.宗法关系是维系当时政权的纽带3.右面的漫画作品能够显示的关于秦朝历史信息不准确的是( )A.秦朝实现了国家统一B.秦始皇实行了分封制C.确立了君主专制体制D.建立了三公九卿体制4.下列四幅图片反映的是列强侵华签约的场景。
结合所学知识,你认为与重庆被辟为通商口岸密切相关的是( )5.有学者说太平天国运动开启了中国近代民主革命的序幕,得出这一结论的依据是( )A.颁布实行《天朝田亩制度》B.建立与清政府相抗衡的政权C.提出推翻清朝的专制统治D.进行了反封建反侵略的斗争6.有人这样评价辛亥革命的作用:“过去专制主义是正统,神圣不可侵犯……现在民主主义成了正统,同样取得了神圣不可侵犯的地位,侵犯了这种神圣……为人民所抛弃是没有疑问的。
”这表明辛亥革命的最大历史功绩在于( )A.推动了中国政治、思想进步B.颁布了《中华民国临时约法》C.迫使清帝退位D.建立了完善的民主制度7.有人认为:“五四精神是一种不屈抗争的爱国主义精神;一种改造和变革社会的执著探索精神;一种团结战斗的精神。
”下列能够说明这些结论的有( )①反对巴黎和会将中国山东主权转给日本②提出“外争主权,内除国贼”的口号③以三民主义为指导思想探索救国的出路④五四运动从学生扩大到工商界人士A.②③④B.①③④C.①②④D.①②③④8.右图是江苏画家刘元1938年创作的漫画,同年发表在《抗日漫画》第十期上,此画表达的宗旨是( )A.反映了敌强我弱的抗战形势B.反映了国共联合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巩固C.反映了中共抗日的游击战术D.反映了日寇陷入中国全民抗战的-大海中9.互联网上发布着这样一首诗:“迷雾云遮难敞亮,宇寰久夜盼骄阳。
期末试卷(答案在后面)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有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1、下列关于我国古代“百家争鸣”的描述,不正确的是:A、孔子提出了“仁”的学说,强调人与人之间的道德关系。
B、墨子主张“兼爱”“非攻”,反对战争和私有制。
C、孟子认为“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强调君主应该以民为本。
D、庄子主张“道法自然”,认为宇宙万物都是自然发展的。
2、以下关于《汉谟拉比法典》的描述,错误的是:A、《汉谟拉比法典》是世界上现存的古代第一部比较完备的成文法典。
B、《汉谟拉比法典》共282条法律,内容涉及民事、刑事、宗教等方面。
C、《汉谟拉比法典》体现了古巴比伦王国的法律思想和政治制度。
D、《汉谟拉比法典》的制定者是古巴比伦国王汉谟拉比,他是古巴比伦帝国的创始人。
3、在战国时期,哪位思想家提出了“兼爱非攻”的主张?A. 孔子B. 老子C. 墨子D. 孟子4、秦朝统一六国后,为了巩固统治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其中哪一项措施是为了加强中央集权而实施的?A. 实行分封制B. 推行郡县制C. 废除井田制D. 建立科举制度5、题干:下列关于秦始皇统一六国的说法,不正确的是()选项:A. 秦始皇通过连年征战,最终统一了六国B. 秦始皇统一六国后,实行了中央集权制度C. 秦始皇统一六国后,推行了法家思想D. 秦始皇统一六国后,没有采取任何巩固统一的措施6、题干:以下关于秦朝的“焚书坑儒”事件,说法正确的是()选项:A. 焚书坑儒是秦始皇为了巩固统一而采取的措施B. 焚书坑儒是秦始皇为了加强中央集权而采取的措施C. 焚书坑儒是秦始皇为了推广法家思想而采取的措施D. 焚书坑儒是秦始皇为了削弱儒家地位而采取的措施7、宋朝的都城是()。
A、洛阳B、开封C、南京D、杭州8、元朝的中央政府实行()制度。
A、三省六部制B、行省制C、封建制D、郡县制9、题干:以下关于秦始皇统一六国的叙述,正确的是:A. 秦始皇首先灭掉的是齐国B. 秦始皇统一六国后,将国号改为秦C. 秦始皇统一六国的时间是公元前230年D. 秦始皇统一六国后,实施了一系列巩固统一的措施 10、题干:关于唐朝的“贞观之治”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是唐朝最早的盛世B. 由唐太宗李世民推行C. 唐太宗实行重文轻武政策D. 唐太宗把国家分为三个等级,实行九品中正制11、题干:在宋代,政府为了加强对外贸易的管理,设立了专门机构。
高一历史必修一期末试题及参考答案高一历史必修一期末试题及参考答案对于必修一的历史考试,大多数高一的学生是感到迷茫的,这个时候我们需要借助一份历史试题,来帮助我们确定考试的方向,明确考点知识。
下面是店铺为大家整理的历史必修一期末试题及答案,希望对大家有用!历史必修一期末试题一、单项选择题(共80分)(40题,每小题2分):1.西欧开辟新航路的根本原因在于A.西欧航海家们都相信地圆学说B.奥斯曼土耳其控制了传统商道C.指南针已在欧洲得到普遍使用D.商品经济发展和资本主义萌芽2.亚当•斯密说:“发现美洲和经过好望角至印度的航道,是人类历史上所记载的最伟大、最重要的事件。
”文中所谓“发现美洲和经过好望角至印度的航道”的历史人物分别是A.麦哲伦、达•伽马B.哥伦布、达•伽马C.哥伦布、迪亚士D.迪亚士、麦哲伦3.16世纪著名的葡萄牙诗人路易斯•德•卡蒙斯是这样深情地描绘他的祖国的:“大陆,在这里是尽头;大海,在这里才开头。
”令诗人对他的祖国引以为豪的是A.地处海路交通要冲B.垄断欧亚之间的贸易C.率先探索新航路D.欧洲商业中心地位4.新航路开辟后,世界贸易的中心转移到A.地中海沿岸B.亚洲太平洋地区C.大西洋沿岸D.北美地区5.新航路开辟的影响,最重要的是A.大西洋沿岸取代地中海区域成为欧洲商路和贸易的枢纽.B.打破了各个文明区域间孤立、分散、隔绝的状态,为世界市场的形成提供了联结通道 .C.大量贵金属流人西欧,加速了西欧资本原始积累.D.冲击了西欧的思想文化领域,沉重打击了教会的威信.6.开辟新航路所带来的后果中,不包括A.西、葡两国扩大了资本B.意大利的商业地位削弱C.扩大了欧洲与亚洲、非洲之间的联系D.加速了西欧封建制度的衰弱7.在开辟新航路的过程中,到过太平洋的航海家是A.迪亚士B.哥伦布C.麦哲伦D.达•伽马8.开辟新航路的环球航行,先后经过的海洋是:A、印度洋——大西洋——太平洋——大西洋——欧洲B、大西洋——太平洋——印度洋——大西洋——欧洲C、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地中海——欧洲D、大西洋——印度洋——太平洋——大西洋——欧洲9.“它扩展了人类活动的范围,海洋在人类文明中的地位迅速上升,世界的人种、地理分布、宗教与文化格局开始发生重大变化。
2024年统编版历史高一上学期期末自测试题(答案在后面)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有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1、下列关于中国古代封建社会的主要矛盾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 地主阶级与农民阶级之间的矛盾B. 中央集权制与地方分权制之间的矛盾C. 封建统治阶级内部矛盾D. 封建社会内部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之间的矛盾2、关于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 推翻了清朝统治,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B. 促进了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为中国近代化进程奠定了基础C. 促进了民主共和观念的深入人心,为中国政治体制改革开辟了道路D. 直接导致了中华民国的成立,实现了民族独立3、题干:下列关于辛亥革命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 辛亥革命结束了中国延续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B. 辛亥革命使得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C. 辛亥革命后,短期建立起来的南京临时政府未能实现预期的革命目标D. 辛亥革命使得国际地位提升,大量外国资本涌入中国4、题干:以下关于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历程的描述,不正确的是:A. 北伐战争是国共合作的重要标志B.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坚定不移地走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C. 抗日战争时期,国共两党实现了第二次合作,建立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D. 解放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提出了土地改革的总路线,成功推翻了国民政府5、题干:我国古代著名的“四大发明”中,对世界文明进程影响最大的是:A. 造纸术B. 印刷术C. 火药D. 指南针6、题干:以下关于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说法不正确的是:A. 推翻了清朝的统治,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B. 标志着中国进入了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C. 推动了民主共和观念的深入人心D. 使中国摆脱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7、商鞅变法中,哪一项措施对秦国的军队建设影响最为深远?A、实行九品中正制B、推行县制C、奖励军功,按功授爵D、统一度量衡8、西汉初期,为了巩固政权,刘邦采取了哪种政策来安抚民众?A、实行分封制,设立诸侯王B、实行推恩令,削弱诸侯实力C、实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D、实行休养生息政策9、题干信息:(1)殷商时期中国使用的主要文字是()A.甲骨文B.金文C.小篆D.隶书 10、题干信息:(2)秦始皇陵兵马俑出土的兵器采用冶铁技术铸造,其历史意义主要体现在()A.增强了秦朝的军事力量B.推动了冶铁技术的发展C.体现了中国古代冶金技术的先进性D.促进了秦朝国家的统一11、题干:关于秦朝统一六国的描述,下列哪项是错误的?A. 秦始皇统一六国后,建立了我国历史上第一个多民族、中央集权制的封建国家。
历史高一期末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正确选项的字母填入题后的括号内。
)1. 下列关于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 秦朝实行郡县制,加强了中央集权B. 西汉时期实行推恩令,削弱了诸侯王的势力C. 隋唐时期实行科举制,选拔官员D. 明朝废除丞相,设立内阁2. 汉武帝时期,为了加强中央集权,采取了以下哪些措施?()A.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B. 实行推恩令C. 盐铁官营D. 以上都是3. 唐朝时期,科举制度的完善,主要体现在()A. 进士科的设立B. 明经科的设立C. 明法科的设立D. 以上都是4. 明朝时期,为了加强皇权,采取了以下哪些措施?()A. 废除丞相B. 设立东厂C. 设立锦衣卫D. 以上都是5. 清朝雍正时期,设立军机处,其主要职能是()A. 处理军事事务B. 处理政务C. 处理外交事务D. 处理皇帝私人事务6. 下列关于中国古代农业经济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 铁犁牛耕是中国古代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B. 精耕细作是中国古代农业的主要特点C. 古代中国农业经济以小农经济为主D. 古代中国农业经济以商品经济为主7. 下列关于中国古代手工业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 官营手工业和私营手工业是中国古代手工业的两大形式B. 官营手工业主要生产武器、货币等C. 私营手工业主要生产日常生活用品D. 官营手工业和私营手工业之间没有竞争关系8. 下列关于中国古代商业经济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 古代中国商业经济以国内市场为主B. 古代中国商业经济以海外贸易为辅C. 古代中国商业经济以货币经济为主D. 古代中国商业经济以实物经济为主9. 下列关于中国古代文化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 儒家思想是中国古代的主流思想B. 道家思想是中国古代的非主流思想C. 佛教是中国古代的外来宗教D. 儒家思想、道家思想和佛教是中国古代的三大思想体系10. 下列关于中国古代科技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 四大发明是中国古代科技的代表B. 造纸术是中国古代的四大发明之一C. 火药是中国古代的四大发明之一D. 指南针是中国古代的四大发明之一11. 下列关于中国古代文学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 诗歌是中国古代文学的主要形式B. 赋是中国古代文学的一种形式C. 小说是中国古代文学的一种形式D. 戏曲是中国古代文学的一种形式12. 下列关于中国古代艺术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 绘画是中国古代艺术的主要形式B. 书法是中国古代艺术的一种形式C. 雕塑是中国古代艺术的一种形式D. 音乐是中国古代艺术的一种形式13. 下列关于中国古代建筑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 宫殿是中国古代建筑的主要形式B. 园林是中国古代建筑的一种形式C. 寺庙是中国古代建筑的一种形式D. 民居是中国古代建筑的一种形式14. 下列关于中国古代法律制度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 古代中国法律制度以刑法为主B. 古代中国法律制度以民法为辅C. 古代中国法律制度以行政法为辅D. 古代中国法律制度以经济法为辅15. 下列关于中国古代教育制度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 古代中国教育制度以官学为主B. 古代中国教育制度以私学为辅C. 古代中国教育制度以科举制为选拔官员的主要方式D. 古代中国教育制度以世袭制为选拔官员的主要方式16. 下列关于中国古代军事制度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 古代中国军事制度以征兵制为主B. 古代中国军事制度以募兵制为辅C. 古代中国军事制度以世兵制为辅D. 古代中国军事制度以雇佣兵制为辅17. 下列关于中国古代外交制度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 古代中国外交制度以朝贡制度为主B. 古代中国外交制度以互市制度为辅C. 古代中国外交制度以和亲制度为辅D. 古代中国外交制度以战争制度为辅18. 下列关于中国古代民族关系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 古代中国民族关系以汉族为主B. 古代中国民族关系以少数民族为辅C. 古代中国民族关系以和平共处为主D. 古代中国民族关系以战争冲突为主19. 下列关于中国古代社会制度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 古代中国社会制度以封建制度为主B. 古代中国社会制度以宗法制度为辅C. 古代中国社会制度以科举制度为辅D. 古代中国社会制度以世袭制度为辅20. 下列关于中国古代思想文化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 古代中国思想文化以儒家思想为主B. 古代中国思想文化以道家思想为辅C. 古代中国思想文化以佛教思想为辅D. 古代中国思想文化以法家思想为主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4小题,共60分。
高一历史期末考试试卷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40分)1. 以下哪项不是秦始皇统一六国后采取的措施?A. 统一度量衡B. 修筑长城C. 推行郡县制D. 废除分封制2. 唐朝时期,科举制度的完善对社会发展产生了哪些影响?A. 促进了社会阶层流动B. 增强了中央集权C. 促进了文化发展D. 以上都是3. 以下哪项不是明朝时期对外交往的主要特点?A. 郑和下西洋B. 闭关锁国C. 与东南亚国家贸易频繁D. 与欧洲国家进行贸易往来4. 清朝康熙年间,以下哪项措施不是加强中央集权的体现?A. 设立军机处B. 加强对边疆地区的控制C. 实行科举制度D. 削弱地方势力5. 鸦片战争后,中国社会发生了哪些变化?A. 经济结构开始转型B. 社会矛盾加剧C. 民族意识觉醒D. 以上都是6. 太平天国运动的失败原因有哪些?A. 内部分裂B. 外部压力C. 缺乏科学理论指导D. 以上都是7. 洋务运动的主要目标是什么?A. 学习西方科技B. 维护封建统治C. 推动社会变革D. 以上都是8. 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是什么?A. 结束了封建君主制B. 推动了民主思想的传播C. 促进了社会经济的发展D. 以上都是9. 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内容包括哪些?A. 提倡民主与科学B. 反对封建礼教C. 倡导文学革命D. 以上都是10. 五四运动对中国社会产生了哪些深远影响?A. 促进了马克思主义的传播B. 推动了国民革命的发展C. 增强了民族意识D. 以上都是11. 抗日战争胜利的意义是什么?A. 捍卫了国家的独立和尊严B. 增强了民族自信心C. 促进了国家的统一D. 以上都是12.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新中国在哪些方面取得了显著成就?A. 经济建设B. 政治稳定C. 社会进步D. 以上都是13.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在哪些领域实现了快速发展?A. 经济B. 科技C. 文化D. 以上都是14. 以下哪项不是“一国两制”政策的主要内容?A. 一个国家B. 两种制度C. 一个中央政府D. 两个地方政府15. 近年来,中国在国际事务中发挥了哪些积极作用?A. 推动全球经济发展B. 维护世界和平稳定C. 促进文化交流合作D. 以上都是16. 以下哪项不是中国古代四大发明?A. 造纸术B. 印刷术C. 火药D. 指南针17. 以下哪项不是中国古代著名的水利工程?A. 都江堰B. 灵渠C. 大运河D. 长城18. 以下哪项不是中国古代著名的医学著作?A. 《黄帝内经》B. 《伤寒杂病论》C. 《本草纲目》D. 《天工开物》19. 以下哪项不是中国古代著名的文学作品?A. 《诗经》B. 《楚辞》C. 《史记》D. 《红楼梦》20. 以下哪项不是中国古代著名的哲学思想?A. 儒家思想B. 道家思想C. 法家思想D. 佛教思想二、非选择题(共60分)21. 简述唐朝开元盛世的主要表现。
高一期末历史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40分)1. 下列关于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表述,不正确的是:A. 西周实行分封制,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控制B. 秦朝实行郡县制,加强了中央集权C. 汉朝实行推恩令,削弱了诸侯王的势力D. 明朝废丞相,加强了皇权答案:A2. 以下哪项不是唐朝科举制度的特点?A. 考试科目繁多B. 以诗赋取士C. 考试内容以儒家经典为主D. 考试结果由皇帝直接决定答案:D3. 关于明清时期中国对外交往的表述,不正确的是:A. 明朝实行海禁政策B. 清朝实行闭关锁国政策C. 郑和下西洋是明朝对外交往的代表事件D. 清朝与西方国家的贸易仅限于广州一口通商答案:D4. 下列关于中国古代农业发展的表述,不正确的是:A. 铁器和牛耕的使用提高了农业生产效率B. 都江堰是中国古代水利工程的代表C. 屯田制是汉代重要的土地制度D. 明朝时期,棉花成为主要的农作物答案:D5. 关于中国古代手工业发展的表述,不正确的是:A. 丝织业在中国古代手工业中占据重要地位B. 宋代出现了世界上最早的纸币——交子C. 明清时期,手工业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D. 元代景德镇成为全国制瓷中心答案:B6. 下列关于中国古代商业发展的表述,不正确的是:A. 宋代出现了夜市和草市B. 明清时期,商业资本开始向手工业领域渗透C. 丝绸之路是中国古代重要的对外贸易通道D. 明清时期,商业发展受到重农抑商政策的严重阻碍答案:D7. 关于中国古代思想文化发展的表述,不正确的是:A. 儒家思想是中国古代的主流思想B. 道家思想强调无为而治C. 佛教在魏晋南北朝时期传入中国D. 明清时期,儒家思想发展为理学和心学答案:C8. 下列关于中国古代科技成就的表述,不正确的是:A. 四大发明是中国古代科技的代表B. 《齐民要术》是中国古代农业科技的代表作C. 《本草纲目》是中国古代医药学的集大成之作D. 《天工开物》是中国古代手工业技术的总结答案:D9. 关于中国古代文学艺术发展的表述,不正确的是:A. 《诗经》是中国最早的诗歌总集B. 《史记》是中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C. 元曲是元代文学的代表D. 《红楼梦》是清代小说的巅峰之作答案:D10. 关于中国古代建筑艺术发展的表述,不正确的是:A. 长城是中国古代建筑的代表B. 故宫是明清两代的皇宫C. 龙门石窟是中国古代佛教艺术的代表D. 苏州园林是中国古代园林艺术的代表答案:A二、非选择题(共60分)11. 简述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特点。
答案历史必修一期末水平测试题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计5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唐朝掌管草拟和颁发政令以及审核政令的机构分别是()A.中书省和门下省 B.门下省和尚书省C.政事堂和门下省 D.中书省和尚书省2.一名日本人在重庆拿到了清政府准许其开办工厂的营业执照,这一现象最早可能出现在()A.1840年B.1860年C.1895年D.1901年3.《明太祖实录》记载明初中央"设五府、六部、都察院……等衙门,分理天下庶务,彼此颉顽(不相上下),不敢相压,事皆朝廷总之,所以稳当。
"这一作法的根本目的是()A.不设丞相,缓和君臣矛盾B.各机构平等,避免权力集中C.各部权限分明、效率提高D.加强君主专制中央集权4.下列对俄国十月革命的评价,不正确的是()A.是人类历史上首次取胜的社会主义革命B.打破资本主义一统天下的局面C.是建立无产阶级专政的第一次尝试D.推动了中国等亚洲国家的民族独立运动5.古希腊城邦中最流行的政体是()A.贵族制和民主制 B.贵族制和平民制C.君主制和寡头制 D.寡头制和僭主制6.20世纪70年代中美关系正常化的最主要原因()A.中苏关系恶化,社会主义阵营瓦解B.中国国际地位的不断提高C.美国的经济政治力量下降D.中日关系正常化的影响英国通过资产阶级革命确立了君主立宪主体,而美国却通过独立战争确立了共和政体,但两国都走上了资本主义快速发展的道路。
据此,请回答7、8题:7.英国《权利法案》公布的意义在于()A.使议会得到了自由选举国王的权利B.为限制王权提供了宪法保障C.宣告废除了封建制度D.宣告废除了君主制8.美国1787 年宪法体现的原则,不包括()A.中央集权原则 B.分权制约原则C.民主原则 D.民族平等原则9.“冷战”正式开始的标志是()A.铁幕演说发表B.杜鲁门主义提出 C.马歇尔计划提出D.北约成立10.1971年7月,中美两国同时发表公告,宣布美国总统尼克松将访问中国,以谋求两国关系的正常化。
高一期末历史试题及答案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40分)1. 下列关于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 西周时期实行分封制B. 秦朝推行郡县制C. 汉朝实行科举制D. 明朝设立东厂2. 以下哪一项不是隋唐时期科举制度的特点?()A. 考试科目繁多B. 以进士、明经两科最为重要C. 以诗赋为进士科主要考试内容D. 考试面向全社会开放3. 明清时期,中国实行闭关锁国政策,其主要影响是()。
A. 促进了中国与外界的交流B. 加强了中央集权C. 阻碍了中国与外界的交流D. 削弱了地方势力4. 以下关于中国古代经济政策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 重农抑商政策B. 盐铁官营政策C. 均田制D. 资本主义萌芽5. 以下哪一项不是中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A. 造纸术B. 印刷术C. 火药D. 指南针6. 以下哪一项不是中国古代儒家思想的代表人物?()A. 孔子B. 孟子C. 荀子D. 老子7. 以下哪一项不是中国古代法家思想的代表人物?()A. 韩非子B. 李斯C. 荀子D. 商鞅8. 以下哪一项不是中国古代道家思想的代表人物?()A. 老子B. 庄子C. 墨子D. 列子9. 以下哪一项不是中国古代墨家思想的代表人物?()A. 墨子B. 公孙龙C. 荀子D. 杨朱10. 以下哪一项不是中国古代佛教的主要教义?()A. 因果报应B. 轮回转世C. 无我D. 道教11. 以下哪一项不是中国古代道教的主要教义?()A. 无为而治B. 长生不老C. 道教D. 炼丹术12. 以下哪一项不是中国古代文学的主要体裁?()A. 诗歌B. 小说C. 散文D. 戏剧13. 以下哪一项不是中国古代艺术的主要形式?()A. 绘画B. 雕塑C. 音乐D. 建筑14. 以下哪一项不是中国古代科技的主要成就?()A. 造纸术B. 指南针C. 火药D. 印刷术15. 以下哪一项不是中国古代医学的主要学派?()A. 黄帝内经B. 伤寒杂病论C. 金匮要略D. 神农本草经16. 以下哪一项不是中国古代数学的主要成就?()A. 九章算术B. 周髀算经C. 孙子算经D. 几何原本17. 以下哪一项不是中国古代天文学的主要成就?()A. 浑天仪B. 地动仪C. 水运仪象台D. 望远镜18. 以下哪一项不是中国古代地理学的主要成就?()A. 山海经B. 水经注C. 徐霞客游记D. 马可波罗游记19. 以下哪一项不是中国古代水利工程的主要成就?()A. 都江堰B. 灵渠C. 大运河D. 长城20. 以下哪一项不是中国古代军事的主要成就?()A. 孙子兵法B. 六韬C. 战国策D. 武经七书二、材料解析题(每题10分,共20分)21.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期末试卷(答案在后面)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有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1、1、以下哪个事件标志着中国近代史的开端?A. 鸦片战争B.太平天国运动C. 戊戌变法D. 辛亥革命2、2、以下哪位思想家被誉为“中国近代启蒙之父”?A. 康有为B. 梁启超C. 谭嗣同D. 魏源3、题干:以下关于中国古代“丝绸之路”的描述,不正确的是:A. 丝绸之路是古代东西方往来的大动脉B. 丝绸之路的起点是长安,终点是罗马C. 丝绸之路促进了东西方经济文化的交流D. 丝绸之路的主要货物是丝绸和瓷器4、题干:下列关于明朝“海禁”政策的说法,正确的是:A. 海禁政策是为了防止海盗侵扰B. 海禁政策是为了保护国内手工业的发展C. 海禁政策导致中国对外贸易长期停滞不前D. 海禁政策促进了明朝对外贸易的繁荣5、题干:秦始皇统一六国后,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巩固统一,其中对后世影响深远的是:A. 实行郡县制,加强中央集权B. 统一度量衡,便利经济交流C. 推行焚书坑儒,统一思想文化D. 建立长城,防御北方游牧民族6、题干:下列关于“丝绸之路”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 丝绸之路是古代东西方贸易的重要通道B. 丝绸之路促进了东西方的经济文化交流C. 丝绸之路的起点是长安,终点是罗马D. 丝绸之路的开辟主要得益于汉朝的张骞7、题干:以下哪项不是春秋时期诸侯争霸的主要原因?A、土地兼并B、人口增加C、铁器牛耕的使用D、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8、题干:以下关于商鞅变法的影响,说法错误的是:A、废除了分封制B、加强了中央集权C、促进了农业生产的发展D、推动了秦国统一六国9、题干:以下哪个事件标志着中国近代史的开端?A. 鸦片战争B.太平天国运动C.戊戌变法D.义和团运动 10、题干:以下哪项是中国共产党在土地革命战争时期提出的土地政策?A.平均地权B.耕者有其田C.土地改革D.土地公有11、题干:以下哪项不是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A. 推翻了清朝统治,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B. 标志着中国进入资本主义社会C. 促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D. 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提供了条件12、题干:以下关于洋务运动的表述不正确的是:A. 洋务运动是清朝末年的一场自强运动B. 洋务运动主要目的是学习西方的先进技术C. 洋务运动期间,中国创办了第一批近代企业D. 洋务运动的失败标志着洋务运动的结束13、下列关于中国古代科举制度的说法,哪一项是正确的?A. 科举制度最早出现在唐朝,是中国古代选拔官员的重要方式。
高一历史必修一期末考试试题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1.《荀子·儒效篇》记载:“(周公)兼制天下,立七十一国,姬姓(周王姓姬)独居五十三。
”这段材料能够说明西周分封制中分封的主要对象是A.周王的亲族B。
在战争中立功的将士C.周王的姻亲D。
商朝的王族和贵族2.最早使用“皇帝”这一称号的是A。
黄帝B。
周武王C。
秦始皇D。
汉武帝3.唐朝在门下省设置的供三省宰相共同议定军国大政的场所叫A。
中朝B。
内阁C。
军机处D。
政事堂4.根据《马关条约》的规定,当时我省被迫对日开放的一处商埠是A。
南通B。
无锡C。
常州D。
苏州5.《地道战》、《地雷战》、《小兵张嘎》等电影故事主要取材于下列哪一历史时期?A。
北伐战争B。
解放战争C。
抗日战争D。
十年内战6.1937年12月,日军占领南京后,制造了震惊中外的“南京大屠杀”事件,杀害我同胞达A。
19多万人B。
20多万人C。
30多万人D。
40多万人7.时代赋太平天国运动以新的内容和意义,其中最能体现历史发展潮流的是A。
担负起反封建反侵略的双重革命任务B。
几千年来中国农民战争的最高峰C。
提出了第一个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的方案D。
颁布了《天朝田亩制度》8.伟大的民主革命先行者孙中山先生一生最主要的贡献是A。
创建中国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政党B。
推翻封建君主专制制度C。
颁布中国第一部资产阶级民主宪法D。
实现国共两党第一次合作9.与中共一大相比较,中共二大最重要的贡献是确定了A。
以工人运动为中心的任务B。
在民主革命阶段的纲领C。
民主集中制的组织原则D。
为共产主义奋斗的目标10.今年是长征胜利70周年,三路红军会师,长征胜利结束的时间是A。
1933年10月B。
1934年10月C。
1935年10月D。
1936年10月11.解放战争时期,人民解放军转入战略进攻开始的标志是A。
转战陕北B。
挺进大别山C。
发动三大运动D。
渡江战役12.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所体现的两大原则是①人民民主②民主集中③社会主义④民主协商A。
①③B。
②④C。
②③D。
①④13.我国处理民族关系的一项基本国策和基本政治制度是A。
民族平等B。
民族团结C。
各民族共同发展繁荣D。
民族区域自治14.“一国两制”的构想首先得到成功运用是在A。
台湾问题上B。
香港问题上C。
澳门问题上D。
特区问题上15.1953年中国政府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为了处理A。
同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的关系B。
同邻国和新兴民族国家的关系C。
同美国等西方发达国家的关系D。
朝鲜战争的遗留问题16.20世纪70年代,新中国外交有了重大突破和转机。
其关键是A。
中日关系的改善B。
中国在联合国合法席位的恢复C。
中苏关系的改善D。
中美关系的缓和17.伯里克利时代,雅典城邦的最高权力机构是A。
十将军B。
五百人会议C。
公民大会D。
陪审法庭18.罗马成文法诞生的标志是A。
公民法的颁布B。
万民法的实施C。
《十二铜表法》的发表D。
《民法大全》的编纂19.通过1832年的英国议会改革而不断增强了自己在议会中地位的是A。
金融资产阶级B。
大商人C。
新贵族D。
工商业资产阶级20.美国联邦政府由哪三个相对独立的部门组成?①立法②行政③司法④考试⑤监察A。
①②③B。
①②⑤C。
②③⑤D。
③④⑤21.根据《德意志帝国宪法》,统一后的德国为A。
君主立宪制国家B。
联邦制君主国家C。
总统共和制国家D。
君主专制国家22.马克思主义诞生的标志是A。
《〈黑格尔哲学批判〉导言》发表B。
《共产党宣言》发表C。
巴黎公社成立D。
第一国际成立23.十月革命开辟了人类历史新纪元的内涵是A。
是俄国历史上最深刻的社会革命B。
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D。
鼓舞了国际无产阶级革命运动C。
推动了被压迫民族解放运动24.1967年3月,合并建立欧共体的机构不包括A。
欧洲煤钢联营B。
欧洲经济共同体C。
欧洲原子能联营D。
北大西洋公约组织25.进入21世纪后,世界多样化的发展趋势日趋明显,这主要是因为A。
主要霸权国家的衰落B。
多个力量中心的崛起C。
联合国地位日益提高D。
区域一体化趋势加强第Ⅱ卷(非选择题,共50分)二、材料解析题:本大题共2小题,第26题12分,第27题12分,共24分。
要求分析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6.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应实行民族区域自治,按照民族聚居的人口的多少和区域的大小,分别建立各族民族自治机关。
在各民族杂居的地方及民族自治区内,各民族在当地政权机关中均应有相当名额的代表。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材料二(中国历史上)民族发展在地区上是互相交叉的……汉族曾经长时期统治中原,向兄弟民族地区扩张;可是,也有不少的兄弟民族进入过内地,统治过中原。
这样就形成各民族杂居的现象,而一个民族完全聚居在一个地方的比较少,甚至极少。
……历史的发展使中国各民族多数是杂居的,互相同化,互相影响。
我们整个中华民族对外曾是长期受帝国主义压迫的民族,内部是各民族在革命战争中同甘苦结成了战斗友谊,使我们这个民族大家庭得到了解放。
在中国这个民族大家庭中,我们采取民族区域自治政策,是为了经过民族合作、民族互助,求得共同的发展,共同的繁荣。
——周恩来《关于我国民族政策的几个问题》回答:⑴根据材料一,指出我国民族区域自治政策是何时确立起来的,概括其主要内容。
(4分)⑵根据材料二,概括指出我国实行民族区域自治政策的依据是什么?民族区域自治政策的实行具有怎样的历史意义?(8分)27.阅读以下四段反映同一时期的材料:材料一从波罗的海的斯德丁(什切青)到亚得里亚海边的里雅斯特,一幅横贯欧洲大陆的铁幕已经降落下来。
……无一不处在苏联的势力范围之内,受莫斯科日益增强的高压控制。
材料二我认为,美国的政策必须是支持自由国家的人民抵抗少数武装分子,或外来压力的征服企图。
材料三美国应该尽力协助世界回复至经济健全的常态……美国政府能够尽力缓和局势,协助欧洲走上复兴之路。
材料四本公约各缔约国……决定联合一切力量,进行集体防御。
回答:⑴材料一是谁说的?他所说的铁幕下的国家和地区指的是哪些?(任意写出4个即可,5分)⑵材料二、三、四反映了冷战政策的哪些内容?(3分)⑶针对材料四所反映的内容,苏联采取了什么措施?它意味着什么?(4分)三、问答题:本大题共2小题,第28题12分,第29题14分,共26分。
8.在近代,英、法、德、美四国通过资产阶级革命或资产阶级改革分别建立了怎样的政体?比较英德政体的异同。
说明美国1781年宪法是如何实现权力的“制约与平衡”的。
(12分)29.阅读下列文字和图片,并撰写历史小论文。
(14分)2004年,联合国秘书长安南提出改组联合国,初步打算将安理会常任理事国由五国增加到10国。
日本积极谋求安理会常任理事国席位,以图实现由经济大国向政治大国的转变,提高日本国的世界政治地位。
对此,朝鲜一家报纸评论道:日本对侵略历史掩盖的态度使其丧失作为政治大国的道德说服力。
请仔细阅读图文,写一篇时评。
要求:⑴论点明确,自圆其说。
⑵以史实为依据⑶语言流畅,字数300字左右。
参考答案: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二、材料解析题:本大题共2小题,第26题12分,第27题12分,共24分。
要求分析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26.⑴时间:1949年在第一次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上确定的。
(2分)主要内容:在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建立由各民族代表组成的自治机关。
(2分)⑵依据:在历史上,我国各民族互相杂居、互相同化、互相影响;近代以来,我国各民族同受帝国主义压迫,在革命战争中结成深厚友谊。
(4分)意义:实现了少数民族自己当家作主的愿望,保证了祖国的统一和民族的团结,促进了民族地区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
(4分)27.⑴丘吉尔。
(1分)南斯拉夫、阿尔巴尼亚、保加利亚、罗马尼亚、匈牙利、捷克斯洛伐克、波兰和德国苏占区。
(任意写出4个,4分)⑵杜鲁门主义、马歇尔计划、北约的建立。
(3分)⑶1955年5月在华沙签订了《友好同盟互助条约》(通称《华沙条约》),建立了华约组织。
(2分)它标志着两大政治军事集团对峙局面的形成。
(2分)三、问答题:本大题共2小题,第28题12分,第29题14分,共26分。
28.⑴英、德:君主立宪政体;美、法共和制政体。
(2分)⑵同:都是资产阶级性质的政治体制,都保留了君主。
(2分)不同:英国国王统而不治,只是权力的象征,而议会至上。
德国皇帝却拥有很大实权,主宰议会,宰相对皇帝负责。
(4分)⑶立法、司法和行政三权分立;任何一项权力都要受到另外两项权力的制约。
在权力的天平上,任何一项权力都不允许大于另外两项权力,从而避免了绝对权力的出现。
(4分)29.第一层次:(10—14分)观点正确;能联系2个以上日本侵略事实;能联系日本现政府对侵略史实的否定;指出日本缺乏大国的道德风范;得出结论。
第二层次:(5—9分)观点正确;联系侵略史实;对日本现政府态度没有明确说明或对侵略史实联系勉强。
第三层次:(1—5分)观点明确;史实不清,基本联系日本政府对侵略战争的否定态度;得出结论。
第四层次:(3分以下)只有论点;只联系图上1—2个史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