固定资产折旧
- 格式:rtf
- 大小:219.84 KB
- 文档页数:9
固定资产的折旧(一)固定资产折旧的含义固定资产在长期的使用过程中,能保持其实物形态不变,但是随着使用年限的增加或其他因素的影响,会发生各种有形和无形的损耗,使其服务潜力逐渐减退,直至最终报废而退出生产经营过程。
有形损耗,是指固定资产由于使用和自然力的影响作用而引起的使用价值和价值的损失。
无形损耗,是指由于科学技术的进步等原因所引起的固定资产价值的损失。
由于固定资产具有上述特点,固定资产的价值应当在其有效使用年限内,根据一定的标准进行分摊,形成折旧费用,计入各期成本。
固定资产折旧,是指固定资产在使用过程中逐渐损耗而转移到产品成本、费用中的那部分价值。
亦即在固定资产使用寿命内按照确定的方法对应计折旧额进行系统分摊。
应计折旧额,是指应当计提折旧的固定资产的原价扣除其预计净残值后的金额,已计提减值准备的固定资产,还应当扣除已计提的固定资产减值准备累计金额。
(二)影响固定资产折旧的因素影响固定资产折旧数额大小的因素有:计提折旧的基数、折旧年限、折旧方法和预计净残值。
1.计提折旧的基数。
计提固定资产折旧的基数是固定资产的原始价值或固定资产的账面净值。
一般以固定资产的原价为计提折旧的依据,采用双倍余额递减法计提折旧的企业,计提折旧的依据为固定资产的账面净值。
企业在具体计算折旧时,一般以月初应计提折旧的固定资产原值或账面净值为依据。
2.折旧年限(固定资产使用寿命)。
折旧年限的长短直接关系到折旧率的高低,从而影响企业各期应提折旧的数额。
在确定固定资产折旧年限时,应当考虑下列因素:(1)预计生产能力或实物产量。
(2)预计有形损耗和无形损耗。
(3)法律或者类似规定对资产使用的限制。
企业应根据国家的有关规定,结合企业的具体情况,合理地确定固定资产的折旧年限。
3.折旧方法。
不同的折旧方法,计提的折旧额也有较大的差异。
企业应根据自身的特点,选择相应的折旧方法,以较合理地计提折旧,反映本企业固定资产的使用现状。
4.预计净残值。
固定资产折旧计算方法公式大全
以下是常见的固定资产折旧计算方法:
1. 直线法(Straight Line Method):
折旧费用 = 原值 × (1 - 残值率) ÷使用年限
2. 按年数递减的方法(Declining Balance Method):
折旧费用 = (原值 - 已计折旧费用) ×固定折旧率
3. 双倍余额递减法(Double Declining Balance Method):
折旧费用 = (原值 - 已计折旧费用) × 2 ÷使用年限
4. 年数总和法 (Sum-of-years'-digits Method):
折旧费用 = (原值 - 残值) × (使用年限 - 已计年限) ÷年数总和
备注:
- 原值:资产的购买成本或净值
- 残值:预计使用寿命结束时,资产的剩余价值
- 使用年限:资产的预计使用寿命
- 已计折旧费用:截至特定期间已计算的折旧费用总额
- 固定折旧率:按固定比例减少原值的折旧率
需要注意的是,不同国家和地区对固定资产折旧计算方法可能有所不同。
具体的计算方法和公式可根据当地的会计准则和法规进行调整。
请咨询会计专业人士或相关当局以获取准确和最新的信息。
固定资产折旧方法计算固定资产是指企业为长期使用而购置的,具有使用价值并且使用寿命超过一年的资产,如房屋、机器设备、交通工具等。
在企业会计中,固定资产需要按照一定的折旧方法进行计算,以反映资产的使用价值逐渐减少的过程。
本文将介绍固定资产折旧的常见方法及其计算步骤。
一、直线法。
直线法是最常见的折旧方法之一,其计算公式为,(原值-残值)÷预计使用年限。
其中,原值指资产的购置成本,残值指资产在使用年限结束时的估计价值,预计使用年限指资产预计可以使用的年限。
例如,某企业购置了一台机器设备,原值为10万元,预计使用年限为5年,残值为2万元。
则按照直线法,每年的折旧额为(10万元-2万元)÷5年=1.6万元。
这样,企业每年在利润表上确认的折旧费用就是1.6万元。
二、年数总和法。
年数总和法是一种逐年递减的折旧方法,其计算公式为,(n/2)×(原值-残值)÷预计使用年限。
其中,n为预计使用年限。
以同样的机器设备为例,按照年数总和法,折旧额的计算为(5/2)×(10万元-2万元)÷5年=1.8万元。
可以看到,与直线法相比,年数总和法在前几年的折旧额要大一些,后期逐年递减。
三、双倍余额递减法。
双倍余额递减法是一种递减速度较快的折旧方法,其计算公式为,(2÷预计使用年限)×期初净值。
其中,期初净值指资产原值减去以前年度累计折旧额。
继续以上述机器设备为例,假设企业选择双倍余额递减法,预计使用年限为5年。
第一年的折旧额为(2÷5)×10万元=4万元,期末净值为10万元-4万元=6万元。
第二年的折旧额为(2÷5)×6万元=2.4万元,期末净值为6万元-2.4万元=3.6万元。
依此类推,直到期末净值等于残值为止。
四、单位产量折旧法。
单位产量折旧法是根据资产的实际使用量来计算折旧额的方法,其计算公式为,(原值-残值)÷预计总产量。
固定资产折旧固定资产折旧是指在固定资产的使用寿命内,按确定的方法对应计折旧额进行的系统分摊。
固定资产折旧的实质是一种价值转移过程和资金形态的变化过程,正确提取折旧,不但有利于正确计算产品成本,而且保证了固定资产再生产的资金来源。
固定资产提取的折旧额大小受计提折旧基数、净残值、折旧年限、折旧方法等因素的影响。
1、基本概念固定资产折旧是指一定时期内为弥补固定资产损耗按照规定的固定资产折旧率提取的固定资产折旧,或按国民经济核算统一规定的折旧率虚拟计算的固定资产折旧。
它反映了固定资产在当期生产中的转移价值。
各类企业和企业化管理的事业单位的固定资产折旧是指实际计提的折旧费;不计提折旧的政府机关、非企业化管理的事业单位和居民住房的固定资产折旧是按照统一规定的折旧率和固定资产原值计算的虚拟折旧。
原则上,固定资产折旧应按固定资产当期的重置价值计算,但是目前我国尚不具备对全社会固定资产进行重估价的基础,所以暂时只能采用上述办法。
2、历史发展在固定资产的有效使用期内对固定资产成本进行系统事理分配的过程。
固定资产折旧的概念基础在第一次产业革命以前,会计上几乎没有折旧概念,此后,由于大机器、大工业的发展,特别是铁路的发展和股份公司的出现,使人们产生了长期资产的概念,并要求区分“资本”和“收益”,因此而确立了折旧费用是企业生产过程中不可避免的费用。
折旧概念的产生及是企业由收付实现制向权责发生制转变的重要标志,其概念基础是权责发生制以及体现这一制度要求的配比原则。
按照配比原则,固定资产的成本不仅仅是为取得当期收入而发生的成本,也是为取得以后各项收入而发生的成本,即固定资产成本是为在固定资产有效使用期内取得收入而发生的成本,自然与收入相配比。
3、成本分析折旧仅仅是成本分析,折旧不是对资产进行计价,其本身既不是资金来源,也不是资金运用,因此,固定资产折旧并不承担固定资产的更新。
但是,由于折旧方法会影响企业的所得税,从而也会对现金流量产生一定影响。
固定资产折旧的分录和计算公式
1.固定资产折旧的计提分录:
借:固定资产折旧费账户
贷:累计折旧账户
固定资产折旧费账户记录了当期的固定资产折旧额,该账户属于损益
类科目,所以借方增加固定资产折旧的费用,反映了固定资产的价值损耗。
累计折旧账户是资产类科目,贷方增加固定资产的累计折旧额,反映了整
个使用寿命内的累计折旧额。
2.固定资产出售或报废时的处理分录:
借:累计折旧账户
贷:固定资产账户
贷:固定资产出售收入账户(或其他相关账户)
当固定资产出售或报废时,需要将其原值从固定资产账户中减少,并
将累计折旧从累计折旧账户中减少。
同时,如果产生了收入,收入(如出
售收入)需要记入固定资产出售收入账户或其他相关账户中。
1.直线法
直线法是最常见和最简单的折旧方法,按照固定资产的原值减去残值后,平均分摊到每个会计期间。
年折旧额=(固定资产原值-残值)/折旧年限
2.平均年限法
平均年限法是根据固定资产的使用寿命的平均年限来计算折旧。
年折旧率=1/平均年限
年折旧额=固定资产原值×年折旧率
3.双倍余额递减法
双倍余额递减法是根据固定资产每年的净值计算折旧。
年折旧额=固定资产净值×折旧率
折旧率=2/折旧年限
4.论证法
论证法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综合判断,根据固定资产的实际使用情况、重要性和价值变化等因素来确定折旧额。
需要注意的是,固定资产折旧的计算公式和折旧方法会根据不同的国家、地区和行业有所不同,具体的计算公式和折旧方法应根据当地财务会
计准则和相关法规进行确定。
固定资产折旧方法公式嘿,朋友们!今天咱来聊聊固定资产折旧方法公式这个事儿。
你说这固定资产啊,就像是咱家里的大件儿,用久了它也会有损耗不是?那怎么来计算这个损耗呢,这就得靠折旧方法公式啦!先来说说直线法吧,这就好比是走一条直直的路,每年的折旧额都一样。
就好像你每天吃一个苹果,很稳定很规律。
它的公式呢,就是(固定资产原值-预计净残值)÷预计使用年限。
简单吧?再说说工作量法,这个呀,就像是根据你干活的多少来算报酬一样。
固定资产的折旧额跟着工作量走。
比如一辆车,跑的公里数越多,折旧就越多。
它的公式就是(固定资产原值-预计净残值)×某年实际工作量÷预计总工作量。
是不是挺形象的?还有加速折旧法呢,这就像是跑步比赛,一开始冲得特别快。
这种方法前期折旧得多,后期少一些。
为啥要这样呢?因为有些固定资产前期损耗大呀!咱就拿手机来类比一下,刚买来的时候,新鲜劲儿还在,天天用,磨损也快,折旧是不是就该多一些?等用了几年,它也旧了,磨损也没那么厉害了,折旧就可以少点了。
那这些折旧方法公式有啥用呢?用处可大啦!对企业来说,这能让他们清楚地知道固定资产的价值变化,合理安排资金呀。
而且,这也是符合会计的谨慎性原则呢,不能高估资产呀。
咱普通人虽然不经常用到这些公式,但了解一下也没坏处呀。
就好像你知道怎么保养你的爱车,让它能更好地为你服务一样。
你想想,如果不懂这些,那不是像无头苍蝇一样乱撞吗?那可不行!咱得心里有数,知道怎么去对待这些固定资产。
所以啊,固定资产折旧方法公式可不是什么枯燥无味的东西,它就像一把钥匙,能帮我们打开了解资产价值的大门。
朋友们,都好好记住这些公式哦,说不定哪天就用上了呢!就这么着吧!。
固定资产的折旧方法有哪些
固定资产的折旧方法主要包括以下几种:
1. 直线法:按照固定资产的原值与预计使用年限计算每年的折旧费用,即固定资产的价值在使用寿命内等额减少。
2. 年数总和法:将固定资产不同年限的折旧费用总和作为固定资产持有期间总的折旧费用。
3. 双倍余额递减法:按固定资产的残值率计算每年折旧费用,每年的折旧费用是上一年度固定资产账面价值减去残值后的两倍。
4. 产量法:根据固定资产的产量或使用量计算每单位产量或使用量的折旧费用,并由此累计计算固定资产的折旧费用。
5. 平均年限法:根据固定资产的原值和预计使用年限计算折旧率,再根据每年的折旧率计算年度折旧费用。
6. 残值递减法:在双倍余额递减法的基础上,按新的残值率计算每年的折旧费用,使固定资产的折旧费用呈递减趋势。
需要注意的是,不同的国家和地区可能会采用不同的折旧方法,具体的选择应该基于相关法规和会计准则的要求,并结合企业的实际情况进行决策。
固定资产折旧的五种方法固定资产折旧的五种方法企业应根据固定资产所含经济利益的预期实现方式选择折旧方法。
可供选择的折旧方法主要包括年限平均法、工作量法、双倍余额递减法、年数总和法等。
折旧方法一经确定,不得随意变更。
如需变更,应在会计报表附注中予以说明。
为体现一贯性原则,在一年内固定资产折旧方法不能修改在各折旧方法中,当已提月份不小于预计使用月份时,将不再进行折旧。
本期增加的固定资产当期不提折旧,当期减少的要计提折旧以符合可比性原则。
采用的几种折旧方法介绍1、平均年限折旧法一月折旧率=(1―残值率)÷预计使用月份月折旧额=月折旧率×原值=(原值―残值)÷预计使用月份残值=原值×残值率可以看出,平均年限折旧法一只与三个参数相关:原值、残值(或残值率)、预计使用月份。
折旧的多少与“累计折旧”、“已计提月份(已计提月份小于预计月份时)”无关。
2、平均年限折旧法二月折旧额=(原值―残值―累计折旧)÷(预计使用月份―已提月份)月折旧率=月折旧额÷(原值―残值)=[1―累计折旧÷(原值―残值)]÷(预计使用月份―已提月份)在平均年限折旧法中,折旧金额与原值、累计折旧、残值、预计使用月份、已提月份共五个参数相关。
如果累计折旧与已计提月份均为0,则两种折旧方法中的月折旧额是一样的,但是月折旧率不同。
3、年数总和法年数总和法是将固定资产的原值减去残值后的净额乘以一个逐年递减的分数计算每年的折旧额。
计算公式如下:年折旧率=(折旧年限―已使用年数)÷ [折旧年限×(折旧年限+1)÷2]月折旧率=年折旧率÷12月折旧额=(固定资产原值—预计净残值)×月折旧率4、双倍余额递减法双倍余额递减法是在不考虑固定资产残值的情况下,按双倍直线折旧率和固定资产净值来计算折旧的方法。
计算公式如下:年折旧率=2÷折旧年限月折旧率=年折旧率÷12月折旧额=固定资产账面净值×月折旧率。
会计固定资产折旧方法
会计固定资产折旧方法有以下几种:
1. 直线法:按照固定资产的预计使用寿命和残值率,将固定资产原值按照均等期限进行分摊折旧。
2. 平均年限法:按照固定资产预计使用寿命,计算固定资产的折旧比例,根据资产的实际使用情况,逐年减少折旧金额。
3. 双倍余额递减法:按照固定资产的预计使用年限和预计残值率,通过折旧率的两倍进行计算,前几年的折旧额较高,后几年折旧额逐渐减少。
4. 年数比例法:根据固定资产的预计使用寿命和残值率,按照每年的使用年限和残值率比例进行折旧计算。
选择适合企业实际情况的折旧方法,可以根据固定资产的特点、行业惯例和税务法规等因素进行考虑。
固定资产折旧四种方法
1. 直线法:根据固定资产的预计使用年限,按平均年折旧额计算折旧费用。
折旧费用每年保持相等的金额。
2. 平均年数法:将固定资产的原值减去预计残值后,再除以预计使用年限,将得到每年的折旧费用。
3. 双倍余额递减法:将固定资产的预计残值设为0,然后按固定资产净值的两倍的折旧率计算每年的折旧费用。
这种方法在最初的几年折旧费用较高,后几年逐渐减少。
4. 产量法:根据固定资产的单位产量折旧费用,根据实际产量来计算每年的折旧费用。
这种方法适用于使用寿命长,并且产量有较大变动的固定资产。
固定资产的折旧方法
一、固定资产折旧的概念
固定资产折旧是指会计系统内,采用一定的计算方法,在固定资产寿
命中,每一年把原值等比分摊到每一年,以表示其逐渐损耗和消耗的一种
计算方法,它是经济实物和会计记录相结合,逐年确定量的定量计算方式。
固定资产折旧也是一种会计报表分析的重要方法,它利用财务会计的
原则,把固定资产投资经济效益从现金流量中等分摊,可以清楚地反映出
单位在以固定性为主的资产投资中所获得的经济效益。
二、固定资产折旧的方法
(一)平均年限法
平均年限法是根据投资固定资产的总成本来确定折旧额,它将固定资
产的预计使用寿命等分为若干年,每一年等额折旧,计算公式为:折旧额=(总原值–净残值)÷预计使用寿命
企业按照平均年限法折旧,在一定程度上可反映固定资产的折旧情况,但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
比如,折旧中存在一定的年限误差,每月折旧额
一定,而不能真正反映资产使用年限;平均年限法不能反映资产使用期间
保值的程度。
(二)双倍余额递减法
双倍余额递减法是以净残值为分界线,在资产原值减去净残值之间,
采取双倍余额递减法的折旧算法。
固定资产折旧计算固定资产折旧,指的是按照一定方法和标准,将固定资产的价值在一定期限内按比例减少的过程。
固定资产折旧计算的目的是为了在资产使用寿命内将其成本逐渐摊销,并反映其在使用过程中的价值减少情况,同时也为企业提供正确的财务信息和决策依据。
固定资产折旧的计算方法主要有直线法、年数总和法和工作量法等。
下面将分别介绍这三种常用的折旧计算方法。
一、直线法直线法是固定资产折旧计算中最常用的方法之一。
按照直线法计算折旧的公式为:每年折旧额 = (原值 - 残值) / 折旧年限其中,原值指的是固定资产的购置成本,残值是指在资产的使用寿命结束时该资产的预计价值,折旧年限是指固定资产的预计使用年限。
以某企业购置一套生产设备为例,设备的原值为100,000元,预计使用寿命为10年,预计残值为10,000元。
根据直线法计算,每年的折旧额为(100,000 - 10,000) / 10 = 9,000元。
二、年数总和法年数总和法是另一种常用的固定资产折旧计算方法。
按照年数总和法计算折旧的公式为:每年折旧额 = (原值 - 残值) × (n - (n-1) / (n(n+1)/2)其中,n表示固定资产的预计使用年限。
继续以上述企业购置的生产设备为例,设备的原值为100,000元,预计使用寿命为10年,预计残值为10,000元。
根据年数总和法计算,每年的折旧额为 (100,000 - 10,000) × (10 - (10-1) / (10(10+1)/2 = 9,900元。
三、工作量法工作量法是适用于工程建设类固定资产的折旧计算方法。
按照工作量法计算折旧的公式为:每年折旧额 = (原值 - 残值) ×实际使用量 / 预计总工作量其中,原值指的是固定资产的购置成本,残值是指在资产的使用寿命结束时该资产的预计价值,实际使用量是指固定资产实际使用的工作量,预计总工作量是指固定资产预计的总工作量。
固定资产折旧财务制度一、固定资产折旧的概念固定资产折旧是指企业为了反映固定资产在使用过程中由于使用、损耗和过时造成的价值减少而进行的会计核算。
折旧是企业在资产的使用寿命内按一定方法逐年减少该资产的会计价值,从而合理地分摊资产的成本,保持财务报表反映资产实际价值的准确性。
折旧的目的是为了使企业合理地反映资产在使用过程中的价值消耗和减少,从而实现财务报表真实、公正和准确的目的。
固定资产折旧主要有以下几个特点:1. 定期性:固定资产折旧是按照资产的使用寿命和价值逐年计算的,具有周期性和连续性。
2. 分摊性:折旧是将资产原值分摊到其使用寿命内每个会计期间的会计科目中,通过分期计提来体现资产的价值逐渐减少。
3. 长期性:折旧是在资产的使用寿命内逐年进行计提的,具有长期性和持续性。
4. 正确性:折旧是根据资产实际使用情况和损耗程度合理确定的,保证了财务报表的准确性和真实性。
5. 会计性质:折旧是一种会计核算手段,是根据会计准则和法规规定进行计量和处理的。
固定资产折旧的计算方法主要有直线法、年数总和法、双倍余额递减法、工作量法等多种方法。
其中,直线法是最为简单和常用的计算方法,其计算公式为:每年折旧额=(资产原值-残值)/使用寿命。
其他计算方法则根据企业的实际经营情况和固定资产的特点来选择合适的方法进行计算。
二、固定资产折旧的财务制度建立科学、规范和完善的固定资产折旧财务制度对企业的财务管理非常重要。
一个完善的固定资产折旧财务制度能够有效规范企业固定资产的会计核算和报告程序,保证财务报表的准确性和真实性,为企业的财务决策提供可靠的数据支持。
固定资产折旧的财务制度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制度建立:企业应根据固定资产的种类和数量、折旧计算方法、折旧核算程序等因素,建立和完善固定资产折旧财务制度,确保固定资产折旧的计提准确和及时。
2. 折旧政策:企业应根据实际情况确定固定资产的折旧政策,包括折旧计提方法、折旧年限、折旧比例等内容。
三、固定资产折旧(一)固定资产折旧概念固定资产折旧,是指在固定资产使用寿命内,按照确定的方法对应计折旧额进行系统分摊。
应计折旧额=原值-净残值-减值准备累计金额【引学提示】固定资产账面净值=固定资产原值-累计折旧固定资产账面价值=固定资产原值-累计折旧-固定资产减值准备=固定资产账面净值-固定资产减值准备(二)固定资产折旧范围1.除以下情况外,企业应对所有的固定资产计提折旧:(1)已提足折旧仍继续使用的固定资产;(2)按照规定单独估价作为固定资产入账的土地;(3)固定资产更新改造期间不计提折旧;【引学提示】未使用,不需用的固定资产照提折旧。
(计入“管理费用”)2.折旧起止时间:企业应当按月计提固定资产折旧,当月增加的固定资产,当月不计提折旧,从下月起计提折旧;当月减少的固定资产,当月仍计提折旧,从下月起不计提折旧。
【小新点】固定资产计提折旧起止时间:掐头不去尾。
【知识拓展】无形资产计提摊销起止时间:有头无尾。
企业应当根据与固定资产有关的经济利益的预期消耗方式,合理选择固定资产折旧方法。
可选用的折旧方法包括年限平均法、工作量法、双倍余额递减法和年数总和法等。
其中,双倍余额递减法和年数总和法是加速折旧法。
1.年限平均法(又称直线法)方法一:年折旧率=(1-预计净残值率)÷预计使用寿命(年)月折旧率=年折旧率÷12月折旧额=固定资产原值×月折旧率方法二:年折旧额=(固定资产原值−预计净残值)/预计使用年限=固定资产原值×(1−预计净残值率)/预计使用年限月折旧额=年折旧额/12【小新点】2.工作量法单位工作量折旧额=固定资产原价×(1-预计净残值率)÷预计总工作量某项固定资产月折旧额=该项固定资产当月工作量×单位工作量折旧额【引学案例】某企业的一辆运货卡车的原价为 600000 元,预计总行驶里程为 500000 公里,预计报废时的净残值率为 5,本月行驶 4000 公里。
企业会计准则固定资产折旧【实用版】目录1.企业会计准则对固定资产折旧的要求2.固定资产折旧的计算方法3.固定资产折旧在新企业会计准则下的变化4.固定资产折旧对企业财务报表的影响5.小结正文1.企业会计准则对固定资产折旧的要求根据《企业会计准则》第 4 号——固定资产第十四条,企业应当对所有固定资产计提折旧。
但是,已提足折旧仍继续使用的固定资产和单独计价入账的土地除外。
这意味着企业在使用固定资产的过程中,需要按照规定的方法对其进行折旧计提,以反映固定资产的使用寿命和价值递减。
2.固定资产折旧的计算方法在新企业会计准则中,固定资产折旧的计算方法主要有以下四种:(1)年限平均法:将固定资产的应计折旧额均衡地分摊到固定资产预计使用寿命内,采用这种方法计算的每期折旧额是相等的。
(2)工作量法:根据固定资产的实际工作量来计算折旧额,工作量大的时期折旧额多,工作量小的时期折旧额少。
(3)双倍余额递减法:每年计提的折旧额是上一年未计提折旧额的两倍,以此类推,直到固定资产的净残值。
(4)年数总和法:将固定资产的使用寿命年数相加,每年计提的折旧额是固定资产原值与预计净残值之差除以年数总和。
3.固定资产折旧在新企业会计准则下的变化与原《企业会计制度》相比,新准则扩大了固定资产计提折旧的范围,将以前不计提折旧的未使用、不需用的固定资产纳入了折旧计提范围。
此外,新准则要求至少每年年度终了,对固定资产的使用寿命、预计净残值和折旧方法这些折旧相关因素进行复核,对不符合当前情况的折旧因素进行调整。
4.固定资产折旧对企业财务报表的影响固定资产折旧对企业财务报表有着重要影响。
正确计算和计提固定资产折旧,有助于企业真实地反映固定资产的使用寿命和价值递减,为投资者、债权人等财务报表使用者提供准确的财务信息。
而错误的折旧计算和计提,可能导致企业财务报表失真,影响投资者、债权人对企业的判断。
5.小结总之,新企业会计准则对固定资产折旧的要求和计算方法进行了明确规定,这有助于企业真实地反映固定资产的使用寿命和价值递减。
企业会计准则第4号固定资产折旧是会计领域中一个非常重要的概念。
它对于企业的财务报表和经营活动都有着深远的影响。
在本文中,我将从深度和广度的角度对这一主题进行全面评估,并撰写一篇有价值的文章,以帮助您更全面、深刻地理解这一概念。
1. 什么是固定资产折旧?固定资产折旧是指企业为了维持固定资产的使用价值和未来收益,按照一定的方法和标准,将其成本分摊到其使用期间的一种会计方法。
在企业会计准则第4号中,对于固定资产折旧有着详细的规定,包括折旧方法、折旧年限、折旧率等方面的内容。
固定资产折旧的正确计算对于企业的财务报表和业务决策至关重要。
2. 固定资产折旧的重要性固定资产是企业长期投资的重要部分,如机器设备、房屋建筑、运输工具等。
这些资产在使用过程中会因为使用、老化等原因而逐渐减少其使用价值,而固定资产折旧的目的就是要通过逐年地摊销这些资产的成本,来反映其在使用过程中的价值消耗情况。
这种摊销方式不仅能够合理地反映固定资产的价值变动,也能够平稳地分摊其成本,从而使企业财务报表更真实、准确地反映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
3. 固定资产折旧的计算方法根据企业会计准则第4号的规定,固定资产的折旧计算方法可以采用直线法、年数总和法、双倍余额递减法等,其中最常用的是直线法和双倍余额递减法。
不同的折旧计算方法会对企业的财务报表产生不同的影响,因此企业需要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选择适合的折旧方法,并在财务报表中进行合理的披露。
4. 企业会计准则第4号的适用范围和注意事项企业会计准则第4号规定了固定资产折旧的具体操作方法和会计处理程序,并对于不同类型的固定资产有着详细的规定。
在应用过程中,企业需要注意的是,要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和行业特点来合理确定固定资产折旧相关的会计政策,并严格按照规定的程序和方法进行操作,确保折旧核算的准确性和合规性。
5. 个人观点和理解固定资产折旧作为会计核算的重要内容,对于企业的财务管理和经营决策有着重要的影响。
会计准则关于固定资产折旧
会计准则关于固定资产折旧的规定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1.固定资产的定义和分类
固定资产是指企业长期使用、具有一定经济价值、使用期限超过一年的资产。
根据固定资产的性质和特点,会计准则将其分为房屋、建筑物、机器设备、运输工具等不同类别。
2.固定资产的初始计量
固定资产的初始计量包括购买价款、相关税费、运输费、安装费等。
在固定资产的初始计量中,应当根据固定资产的类别和使用情况,采用不同的计量方法,包括成本计量法、可变现净值计量法等。
3.固定资产的折旧
固定资产应当按照其使用年限和预计残值计算折旧。
固定资产的折旧应当采用直线法,即按照固定的折旧率计算折旧,并按照规定的时间间隔进行折旧。
在计算折旧时,应当考虑固定资产的使用情况、维护保养、残值等因素。
4.固定资产的减值
如果固定资产的可收回金额低于其账面价值,就应当认为固定资产存在减值。
企业应当按照会计准则的规定,对固定资产进行减值测试,确定固定资产的减值损失,并相应地调整固定资产的账面价值和折旧费用。
总的来说,会计准则关于固定资产折旧的规定是为了保证企业资产的合理计量和有效利用,避免资产的浪费和闲置,同时也是为了满足企业的会计核算和信息披露的需要。
固定资产折旧固定资产折旧指一定时期内为弥补固定资产损耗按照规定的固定资产折旧率提取的固定资产折旧,或按国民经济核算统一规定的折旧率虚拟计算的固定资产折旧。
它反映了固定资产在当期生产中的转移价值。
各类企业和企业化管理的事业单位的固定资产折旧是指实际计提的折旧费;不计提折旧的政府机关、非企业化管理的事业单位和居民住房的固定资产折旧是按照统一规定的折旧率和固定资产原值计算的虚拟折旧。
原则上,固定资产折旧应按固定资产当期的重置价值计算,但是目前我国尚不具备对全社会固定资产进行重估价的基础,所以暂时只能采用上述办法。
固定资产折旧的历史发展在固定资产的有效使用期内对固定资产成本进行系统事理分配的过程。
固定资产折旧的概念基础在第一次产业革命以前,会计上几乎没有折旧概念,此后,由于大机器、大工业的发展,特别是铁路的发展和股份公司的出现,使人们产生了长期资产的概念,并要求区分“资本”和“收益”,因此而确立了折旧费用是企业生产过程中不可避免的费用。
固定资产模拟卡片式管理折旧概念的产生及是企业由收付实现制向权责发生制转变的重要标志,其概念基础是权责发生制以及体现这一制度要求的配比原则。
按照配比原则,固定资产的成本不仅仅是为取得当期收入而发生的成本,也是为取得以后各项收入而发生的成本,即固定资产成本是为在固定资产有效使用期内取得收入而发生的成本,自然与收入相配比。
固定资产折旧的分析折旧仅仅是成本分析,折旧不是对资产进行计价,其本身既不是资金来源,也不是资金运用,因此,固定资产折旧并不承担固定资产的更新。
但是,由于折旧方法会影响企业的所得税,从而也会对现金流量产生一定影响。
可折旧固定资产并不是所有固定资产都计提折旧,可折旧固定资产应具备条件是:使用年限有限而且要以合理估计,也就是说固定资产在使用过程中会被逐渐损耗直到推动使用价值,土地就是典型的不可折旧固定资产。
固定资产折旧的范围示例我国不同行业的财务制度对计提折旧的固定资产范围作了不同的规定,以工业企业为例,计提折旧的固定资产包括:(1)房屋建筑物;(2)在用的机器设备、食品仪表、运输车辆、工具器具;(3)季节性停用及修理停用的设备;(4)以经营租赁方式租出的固定资产和以融资租赁式租入的固定资产。
不计提折旧的固定资产包括(1)已提足折旧仍继续适用的的固定资产;(2)以前年度已经估价单独入账的土地。
(3)提前报废的固定资产(4)融资租出的固定资产关于固定资产折旧要考虑的因素和范围计算每期折旧费用,主要应该考虑以下四个要素:1.计提折旧基数计提固定资产折旧的基数是固定资产的原始价值或固定资产的账面净值.企业会计制度规定,一般以固定资产的原值作为计提折旧的依据,选用双倍余额递减法的企业,以固定资产的账面净值作为计提折旧的依据.2.固定资产折旧年限企业在固定资产的预计使用寿命时,应考虑以下因素:(1)该固定资产的预计生产能力或实物产量.(2)该固定资产的有形损耗,如因设备使用中发生磨损,房屋建筑物受到自然侵蚀等.(3)该固定资产的无形损耗,如因新技术的进步而使现有的资产技术水平相对陈旧、市场需求变化使产品过时等。
(4)有关固定资产使用的法律或者类似的限制.3.折旧方法企业计提固定资产折旧的方法有多种,基本上即可仪分为两类,即直线法(包括直线法和工作量法)和加速折旧法(包括年数总和法和双倍余额递减法),企业应当根据固定资产所含经济利益预期实现方式选择不同的方法.企业折旧方法不同,计提折旧额相差很大.企业应当按月计提固定资产折旧,当月增加的固定资产,当月不计提折旧,从下月起计提折旧;当月减少的固定资产,当月仍计提折旧,从下月起停止计提折旧。
提足折旧后,不管能否继续使用,均不再提取折旧;提前报废的固定资产,也不再补提折旧。
3.1直线法设备入账帐面价值为X,预计使用N年,残值为Y,每年提折旧为(X-Y)/N。
3.2工作量法设备入账帐面价值为X,以及工作量为H(小时),残值为Y,单位工作量计提折旧为(X-Y)/H。
3.3年总数和法设备入账帐面价值为X,预计使用N年,残值为Y,则第M年计提折旧为(X-Y)*(N-M+1)/[(N+1)*N/2]。
3.4双倍余额递减法设备入账帐面价值为X,预计使用N(N足够大)年,残值为Y。
则第一年折旧C<1>=X*2/N;第二年折旧 C<2>=(X-C<1>)*2/N第三年折旧 C<3>=(X-C<1>-C<2>)*2/N······直到算出C<m>小于Y,则舍弃当前算出的第m年的折旧额,从新用下面公式计算第m年到第N年的折旧额第m年折旧 C<m>=(X-C<1>-C<2>-C<3>... ...-C<m-1>-Y)*2/N······第N年折旧 C<N>=(X-C<1>-C<2>-C<3>... ...-C<N-1>-Y)*2/N4.固定资产净残值固定资产净残值由预计固定资产清理报废时可以收回的净残值扣除预计清理费用得出.《企业会计制度》规定,企业应当根据固定资产的性质和消耗方式,合理地确定固定资产的预计使用年限和预计净值,并根据科技发展、环境及其他因素,选择合理的固定资产折旧方法,即合理的折旧政策。
按照管理权限,折旧政策需经股东大会或董事会、经理(厂长)会议或类似机构批准。
同时,按照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须报送有关各方备案,并备置于企业所在地,以供投资者等有关各方查阅。
企业已经确定并对外报送或备置于企业所在地的有关固定资产预计使用年限和预计净残值、折旧方法等,一经确定不得随意变更,如需变更,应仍然按照上述程序,经批准后报送有关各方备案,并在会计报表附注中予以说明。
折旧的范围是什么?企业在用的固定资产,包括生产经营用的固定资产、非生产经营用固定资产、租出固定资产等,一般均应计提折旧。
但是,房屋和建筑物,不管是否使用,都要计提。
因此,需要计提折旧懂得固定资产具体范围包括:房屋和建筑物,在用的机器设备、仪器仪表、运输工具、工具器具、季节性停用、大修理停用的固定资产,融资租入和以经营租借方式租出的固定资产。
已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的固定资产,如果尚未办理竣工决算,应当按照估计价值暂估入帐,并计提折旧。
待办理了竣工决算手续后,再按照实际成本调整原来的暂估价值,不需要调整原已计提的折旧额。
当期计提的折旧作为当期的成本、费用处理。
企业因更新改造等原因而调整故地功能资产价值的,应当跟度调整后的价值、预计尚可使用年限和净残值,按选定的折旧方法计提折旧。
对于接受捐赠的旧固定资产,应按照企业会计制度规定的固定资产入帐价值、预计尚可使用年限、预计净残值以及企业所选用的折旧方法计提折旧。
融资租入的固定资产,应当采用与自有应计折旧资产相一致的折旧政策。
能够合理确定租借期届满时将会取得租借资产所有权的,应当在租借资产尚可使用年限内计提折旧。
无法合理确定租借期届满时能够取得租借资产所有权的,应当在租借与租借资产尚可使用年限两者中较短的期间内计提折旧。
加大折旧会减少利润,从而使所得税减少。
所以,如果某一年度某企业多提了折旧,需然从表面上看利润会减少,但实际上企业少交了所得税。
我们把折旧起到的减少税赋的作用,叫做“折旧抵税”或“税收挡板”。
影响固定资产折旧的因素1.固定资产原价,即固定资产的成本。
2.固定资产的净残值,是指假定固定资产预计使用寿命已满并处于使用寿命终了时的预期状态,企业目前从该项资产处置中获得的扣除预计处置费用以后的金额。
由于在计算折旧时,对固定资产的残余价值和清理费用是人为估计的,所以净残值的确定有一定的主观性。
3.固定资产减值准备,是指固定资产已计提的固定资产减值准备累计金额。
4.固定资产的使用寿命,是指企业使用固定资产的预计期问,或者该固定资产所能生产产品或提供劳务的数量。
固定资产使用寿命的长短直接影响各期应计提的折旧额。
在确定固定资产使用寿命时,主要应当考虑下列因素:(1)该项资产预计生产能力或实物产量;(2)该项资产预计有形损耗,如设备使用中发生磨损、房屋建筑物受到自然侵蚀等;(3)该项资产预计无形损耗,如因新技术的出现而使现有的资产技术水平相对陈旧、市场需求变化使产品过时等;(4)法律或者类似规定对该项资产使用的限制。
为此,企业应当根据固定资产的性质和使用情况,合理确定固定资产的使用寿命和预计净残值,并根据科技发展、环境及其他因素,选择合理的固定资产折旧方法,按照管理权限,经股东大会或董事会,或经理(厂长)会议或类似机构批准,作为计式租出的固定资产和以经营租赁方式租人的固定资产,不应当计提折旧。
折旧的时间范围在实际工作中,企业一般应按月计提固定资产折旧。
企业在实际计提固定资产折旧时,当月增加的固定资产,当月不提折旧,从下月起计提折旧;当月减少的固定资产,当月照提折旧,从下月起不提折旧。
固定资产提足折旧后,不论能否继续使用,均不再计提折旧;提前报废的固定资产,也不再补提折旧。
确定折旧范围时应注意的几点问题已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但尚未办理竣工决算的固定资产,应当按照估计价值确定其成本,并计提折旧;待办理竣工决算后,再按照实际成本调整原来的暂估价值,但不需要调整原已计提的折旧额。
处于更新改造过程停止使用的固定资产,应将其账面价值转入在建工程,不再计提折旧。
更新改造项目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转为固定资产后,再按照重新确定的折旧方法和该项固定资产尚可使用寿命计提折旧。
因进行大修理而停用的固定资产,应当照提折旧,计提的折旧额应计入相关资产成本或当期损益。
最新固定资产计算折旧年限除国务院财政、税务主管部门另有规定外,固定资产计算折旧的最低年限如下:(一)房屋、建筑物,为20年;(二)飞机、火车、轮船、机器、机械和其他生产设备,为10年;(三)与生产经营活动有关的器具、工具、家具等,为5年;(四)飞机、火车、轮船以外的运输工具,为4年;(五)电子设备,为3年。
「释义」本条是对固定资产最低折旧年限的规定。
虽然企业固定资产折旧年限的长短,只是涉及缴纳税款的时序问题,但是国家每年财政收入的要求、通货膨胀或者紧缩等经济情况的变化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决定了,若不对固定资产的折旧年限作一个基本要求,仍然会影响到国家的税收利益。
所以,国家需要根据不同类型的固定资产的共有特性,对不同类别的固定资产的折旧年限作一个最基本的强制规定,以避免国家税收利益受到大的冲击。
原内资企业所得税暂行条例及其实施细则并未对固定资产的折旧年限作直接的规定,而是笼统的规定,固定资产折旧年限参照国家其他有关规定执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