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近代史课程课件:地理大发现
- 格式:ppt
- 大小:3.60 MB
- 文档页数:37
地理大发现浅谈地理大发现与世界市场的形成学员一队董宇钧133031103地理大发现是指15-17世纪(又称大航海时代,即新航路的开辟),欧洲航海者开辟新航路和“发现”新大陆的通称,它是地理学发展史中的重大事件。
从各文明古国到十五世纪的漫长时期,各文明民族存古代文化发源地以外的广大区域已完成了许多发现,积累了丰富的地理知识,其中最重要的是形成了大地球形的概念。
1409年,淹没了1000多年的托勒密《地理学指南》被译为拉丁文后,大地球形说广泛传播。
但是古代学者没有能够直接验证地球的形状,也很少可能精确地测定地球的大小和海洋陆地的分布。
15 -17世纪,由欧洲通往印度新航路的发现、美洲的发现、环球航行的成功以及其他航海探险活动,圆满地解决了这个问题,使人类对地球的认识产生飞跃。
这些事件被通称为地理大发现。
经过十五世纪末的地理大发现,使欧洲从落后、封闭的状态中走出来,走出了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
此前,世界各地基本上是孤立的。
隔绝的、全球的面貌并不为人们所了解。
只是在系列的地理发现之后,欧洲人才走出欧洲,面向世界,才开始有了整体意义上的世界历史。
我们可以毫不夸张地说,地理大发现开创了世界历史的新纪元,影响极为深远。
而且就在当时,它也立即就给欧洲的经济发展带来了重大的转机。
本来到十五世纪末,欧洲各地通过贸易往来,正朝向经济生活体化的方向迈进,资本主义萌芽并茁壮成长,使欧洲站到了发展资本主义的门槛上。
但是,各种客观因素仍制约着社会的发展,资本主义总的发展速度仍很缓慢,而地理大发现恰逢其时,它给西欧商品经济拓宽了市场天地,使正在发展着的资本主义有了十分广阔的活动场地。
自中世纪以来逐步发展着的商业很快扩展为一场商业革命,商业中心从地中海地区转移到大西洋沿岸,意大利城市对东方贸易的垄断被彻底打破,热那业、比萨、威尼斯等从此衰落下去,而里斯本、波尔多、利物浦、阿姆斯特丹、伦敦的港口则船只云集,在各大洋活动的商船使一个全新的世界市场开始形成,美洲、非洲和东西各地逐渐被卷入欧洲贸易网中。
第三节地理大发现导入:1、地理发现时人类的正常行为,自古有之,如11世纪维京人发现北美大陆,经营了100多年,没有成功;腓尼基人曾绕行好望角越过大西洋到美洲,但是没有留下历史痕迹。
2、1500年前后是世界历史的分水岭,地理大发现正式开启世界史,之前每块陆地上居住的人都以为自己生活在世界的中心,当时欧洲人只知道有欧亚非,不知有美洲(及后来的大洋洲等)。
罗卡角(葡萄牙境内深入大西洋的一个海角)“陆地在这里结束,海洋在这里开始。
”博哈多尔角(非洲西海岸延伸到大西洋处)。
3、地理大发现开始了葡萄牙、西班牙、荷兰、法国、英国、德国、日本、俄罗斯、美国等9个世界性大国。
4、—明郑和下西洋杨国威,后消失了。
—阿拉伯商人限于印度洋—欧洲大陆还沉浸在宗教愚味(德国远交近攻、意大利享受最后的传统商路)一、背景1、经济原因:1453年奥斯曼土耳其占领东罗马帝国,控制东西方贸易商道。
2、黄金追求:《马可波罗游记》“黄金能将灵魂从炼狱拯救出来,重享天堂之乐。
”(哥伦布)3、传播基督教义,与东方的基督教君主祭司王约翰联系共对穆斯林4、人文主义思想:文艺复兴、宗教改革5、人口增长:900-1300年经济衰退(粮食歉收、黑死病、英法百年战争德意冲突),后持续增长(马扎尔人维京人停止进攻而开展贸易、人口增长50%、农耕技术进步、生产率增加、粮食增长),导致商业发展(西部人多地区与新开垦农田区)6、人口增长,加上城邦、国家间竞争,必须寻找新土地新空间。
欧洲内部贸易(维京人、粮食贸易)国际贸易(十字军东征)二、条件:哥伦布必然是欧洲人而不是非洲人、亚洲人(为什么郑和没有成为哥伦布?)郑和下西洋(1405-1433年)——欧洲是独立竞争的君主国不是帝国;商人有政治经济自由和权力;对外界市场有强烈的需求)1、航海技术改进:罗盘针、三角帆、绘海图,圆体帆船代替甲板帆船,尾舵代替边舵,增加货物储量节省时间、人力。
火炮装备战船(直到1905年日俄战争来结束欧洲人的海上优势)世界海风气流系统。
地理大发现与近代早期的殖民征服一、地理大发现1500年左右是世界近代史的开端,这首先是因为1500年以前的世界基本上处在闭塞的状态,新旧大陆之间更是互相隔绝的,只有到了1500年左右完成地理大发现,这种状态才被打破,过去处于相对隔绝的地区才开始建立了直接的联系,这是人类社会向全世界连为一体迈出的第1步。
1.地理大发现的背景地理大发现的原因和背景。
首先是,寻找便宜的香料和贵金属。
传统观点认为,地理大发现是因为1453年奥斯曼攻占君士坦丁堡,控制东地中海,切断了东西交流的通道,迫使欧洲人寻找新的航路。
这种观点越来越受到一些新的研究成果的质疑,他们认为奥斯曼土耳其人攻占君士坦丁堡并没有导致东西方贸易的中断,既没有阻断路线,也没有禁止意大利商人和阿拉伯商人开展贸易。
现在学者比较趋向认为,西北欧人想打破意大利人和阿拉伯人对香料贸易的垄断,因为这条商路一直控制在他们手中。
垄断的利润是非常惊人的,有学者推算阿拉伯人用2~3个欧洲金币在印度所买到的香料,经他们运到亚历山大就要卖80个金币,再由意大利商人运到欧洲可卖到180~200个金币。
当时因为欧洲人的饮食习惯,对香料依赖很强,他们用香料来保存和调味食物,在这种垄断之下,欧洲人越来越难以承受高价的香料。
历史学家认为,中世纪晚期近代早期欧洲的商品经济有了很大的发展,需要作为交换手段的贵金属,而且这种需求很强烈,这样为寻找贵金属很多人去海外探险。
二是,传播基督教。
基督教是扩张性比较强的宗教,教基督徒认为自己所信仰的是世上唯一的宗教,他们有责任把上帝的福音带到世界各地,有一种传教的使命感。
这种使命感在与伊斯兰教的斗争中不断得到强化。
在天主教的号召与组织下,伊比利亚半岛的居民与伊斯兰教徒进行了长达七八个世纪的斗争。
收复失地运动强化了他们的宗教情感。
所以在欧洲各国中,西班牙、葡萄牙是宗教情感最强烈、最炽热的地区。
地理大发现的航海家们从事海外冒险的动机之一,便是宏扬基督教于海外诸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