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大学世界近代史课件--2 17世纪英国革命·1689—1742年的英国页PPT文档共79页文档
- 格式:ppt
- 大小:5.77 MB
- 文档页数:79
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1.(2013·全国新课标卷Ⅰ文综·27)1688年,英国议会迎立荷兰执政威廉为国王,并拥立他的妻子玛丽(詹姆士二世的女儿)为女王,目的是()A.加强英国与荷兰的友好关系B.否定王位世袭男性优先原则C.通过双王相互牵制防止独裁D.为光荣革命披上合法的外衣【考点】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解析】1688年,英国资产阶级和新贵族发动的推翻詹姆斯二世的统治、防止天主教复辟的非暴力政变。
这场革命未有流血,因此历史学家将其称之为“光荣革命”。
而在政变后迎立詹姆士二世的女儿和女婿为王,目的是为这次宫廷政变披上合法的外衣。
故D 符合题意。
其他三项均表述错误。
【答案】D2.(2014·全国新课标卷Ⅱ文综·41)(12分)阅读下列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世界近代史教材目录对比(节选)比较两份目录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其中一处不同,并分析出现这种不同的原因。
(所指出的不同之处明确清楚;原因可从一个或多个角度进行分析,观点明确,合理充分。
)【考点】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资产阶级革命;“文化大革命”;新航路的开辟;十一届三中全会关于改革开放的决策;对外开放格局的初步形成【解析】本题为开放型试题,对材料进行认真对比,找到不同,是解体关键,然后运用历史史实和历史分析方法等多种思维加以分析即可,注意史实准确,论述充分。
【答案】评分说明:不同之处:指出的不同之处表述明确清楚;既可指出世界近代史开端不同,也可指出其他不同。
(4分)分析原因:观点正确;可以从一个或多个角度,分析合理充分。
如历史史实角度:史实准确,言之成理,论述充分。
历史认识角度:有历史依据,观点明确,史论结合。
教材出版时代角度:对时代特点概括准确,辩证地看待时代对历史研究的影响,用具体例证加以说明。
综合多种角度或另有角度进行分析,酌情赋分。
(8分)示例:不同:世界近代史开端不同。
目录A以17世纪英国资产阶级革命为开端,目录B以16世纪的世界为开端。
历史学考研科目世界近现代史之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本节主要内容:17世纪的英国革命给英国带来了很大的变化。
1689—1742年的英国有着很多需要人们探讨的东西。
勤=思整理以下内容包括:革命前英国的社会经济状况;清教运动;议会与国王的斗争;第一次内战;第二次内战;克伦威尔军事独裁;斯图亚特王朝复辟;1688年“光荣革命”;17世纪英国文化、思想的发展;1689─1742年的英国。
本节导论:17世纪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是在资本主义发展水平还处在工场手工业阶段,资产阶级在政治、思想上不成熟的基础上爆发的,由于资产阶级的势力远低于封建势力,因此英国革命的进程较为曲折,历经了议会斗争、革命战争和“光荣革命”等多种形式的较量和妥协,甚至一度出现了复辟,才最终获得胜利。
革命虽然保留较多的封建残余,但有力地打击了英国的封建势力。
君主立宪制度的确立,为英国工业革命准备了良好的政治环境。
学习目标:通过分析英国资产阶级革命运行轨迹,揭示了早期资产阶级革命的任务、阶级关系和发展规律。
研究英国革命发生的条件、革命的过程、国王和议会的斗争,追寻英国最早建立政治民主化的原因。
历史学考研球逸散就、〇就巴斯、玖贰齐。
重点和难点:从三个方面来讲述:革命的背景,指出英国资本主义因素尤其是农业中资本主义因素的发展,使英国在欧洲具有了革命发生的最有利的条件;革命进程,通过英国革命历经半个世纪的曲折和反复,阐明革命的特点;革命的意义,着重介绍君主立宪制是怎么确立的,该制度怎样确保了资产阶级的统治?(一)革命前的英国主要分三部分内容介绍英国革命的背景。
1.资本主义渗入到农村。
圈地运动使大批农民变成了雇佣劳动者;农村中大批资本主义农场出现,促使封建农业向资本主义农业过渡;农业发展为工业发展提供了原料和市场;贵族队伍发生了分裂,出现了资本主义化的新贵族;农业发展推动了工业和外贸的发展,极大地增强了资产阶级的实力。
2.清教运动:资产阶级和新贵族以宗教为旗号所做的革命舆论准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