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 陋室铭
- 格式:ppt
- 大小:3.89 MB
- 文档页数:25
陋室铭唐朝·刘禹锡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可以调素琴,阅金经。
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
孔子云:何陋之有?【作者简介】刘禹锡(772年—842年),字梦得,汉族,中国唐朝洛阳(今河南洛阳)人。
自称“家本荥上,籍占洛阳”,又自言系出中山(今河北定州),其先中山靖王刘胜,晚年自号庐山人。
近人卞孝萱则提出刘禹锡是匈奴族后裔,出生于嘉兴的新说,据邓声斌先生考证其父刘绪遭遇安史之乱,举族东迁定居彭城。
刘禹锡为贞元九年(793)进士。
初在淮南节度使杜佑幕府中任记室,为杜佑所器重。
后从杜佑入朝,为监察御史。
贞元末,与柳宗元,陈谏、韩晔等结交于王叔文,形成了一个以王叔文为首的政治集团。
后任朗州司马、连州刺史、夔州刺史、和州刺史、主客郎中、礼部郎中、苏州刺史等职,刘禹锡的最后一任是太子宾客,故后世题他的诗文集为《刘宾客集》。
白居易赞其“彭城刘梦得,诗豪者也”,故刘禹锡又誉为中唐“诗豪”之称,是中唐杰出的政治家、哲学家、诗人和散文家。
刘禹锡与白居易并称“刘白”。
与柳宗元并称“刘柳”。
彭城刘梦得,诗豪者也。
其锋森然,少敢当者。
又言其诗在处应有神物护持,其为名流推重如此。
会昌时,加检校礼部尚书。
卒年七十二,赠户部尚书。
诗集十八卷,今编为十二卷。
【翻译】山不一定要高,有仙人居住就出名。
水不一定要深,有龙居住就有灵气了。
这虽是简陋的屋子,只是我的品德高尚,就不感到简陋了。
苔痕碧绿,长到阶上,草色青葱,映入帘里。
说笑来往的都是学识渊博的人,浅薄之人不会来此。
可以弹素朴的古琴,阅览珍贵的佛经。
没有嘈杂的音乐扰乱耳朵,没有成堆的官府公文劳累身心。
它好比南阳诸葛亮的草庐,西蜀扬子云的亭子。
孔子说:“任何简陋的环境,君子居就不是君子?”【注释】1.陋室:简陋的屋子。
铭:古代刻在器物上用来警戒自己或称述功德的文字,叫“铭”,后来就成为一种文体。
刘禹锡《陋室铭》作者简介文言文译文注释刘禹锡《陋室铭》作者简介文言文译文注释陋室铭(刘禹锡)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可以调素琴,阅金经。
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
孔子云:何陋之有?刘禹锡简介(772-842):字梦得,晚年自号庐山人,彭城(今江苏徐州)人,是匈奴人的后裔。
唐代中晚期诗人、哲学家。
他的家庭是一个世代以儒学相传的书香门弟。
政治上主张革新,是王叔文派政治革新活动的中心人物之一。
诗现存800余首。
其学习民歌,反映民众生活和风土人情的诗,题材广阔,风格上汲取巴蜀民歌含思宛转、朴素优美的特色,清新自然,健康活泼,充满生活情趣。
其讽刺诗往往以寓言托物手法,抨击镇压永贞革新的权贵,涉及较广的社会现象。
晚年所作,风格渐趋含蓄,讽刺而不露痕迹。
刘禹锡耳濡目染,加上天资聪颖,敏而好学,从小就才学过人,气度非凡。
他十九岁游学长安,上书朝廷。
二十一岁,与柳宗元同榜考中进士。
同年又考中了博学宏词科。
后来在政治上不得意被贬为朗州司马。
他没有自甘沉沦,而是以积极乐观的精神进行创作,积极向民歌学习,创作了《采菱行》等仿民歌体诗歌。
一度奉诏还京后,刘禹锡又因诗句"玄都观里桃千树,尽是刘郎去后栽"触怒新贵被贬为连州刺史。
后被任命为江州刺史,在那里创作了大量的《竹枝词》。
名句很多,广为传诵。
824年夏,他写了著名的《西塞山怀古》:"王濬楼船下益州,金陵王气黯然收。
千寻铁锁沉江底,一片降幡出石头。
人世几回伤往事,山形依旧枕寒流。
今逢四海为家日,故垒萧萧芦荻秋。
"这首诗为后世的文学评论家所激赏,认为是含蕴无穷的唐诗杰作。
后来,几经多次调动,刘禹锡被派往苏州担任刺史。
当时苏州发生水灾,饥鸿遍野。
他上任以后开仓赈饥,免赋减役,很快使人民从灾害中走出,过上了安居乐业的生活。
苏州人民爱戴他,感激他,就把曾在苏州担任过刺史的韦应物、白居易和他合称为"三杰",建立了三贤堂。
刘禹锡《陋室铭》原文翻译和注释陋室铭唐:刘禹锡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斯是陋室①,惟吾德馨②。
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谈笑有鸿儒③,往来无白丁④。
可以调素琴⑤,阅金经⑥。
无丝竹之乱耳⑦,无案牍⑨之劳形。
南阳⑩诸葛庐,西蜀子云〔11〕亭。
孔子云:“何陋之有?”〔12〕注释:①斯、是:均为指示代词斯,这。
陋室:陈设简单而狭小的房屋。
②惟:同介词“以”,起强调作用。
德馨,意指品行高洁。
馨,能散布到远方的香气。
③鸿儒:这里泛指博学之士。
鸿,大。
儒,旧指读书人④白丁:未得功名的平民。
这里借指没有什么学问之人。
⑤素琴:不加雕绘装饰的琴。
⑥丝竹:弦乐、管乐,这里指的是奏乐的声音。
此处泛指乐器。
乱耳,使听力紊乱。
⑦案牍:官府人员日常处理的文件。
⑨南阳:地名,今湖北省襄阳县西。
诸葛亮在出山之前,曾在南阳庐中隐居躬耕。
〔10〕子云:汉代的扬雄(前53-18)的字。
他是西蜀(今四川省成都市)人,其住所称“扬子宅”,据传他在扬子宅中写成《太玄经》,故又称“草玄堂”.文中子云亭即指其住所。
川中尚有纪念他的子云山、子云城。
〔11〕何陋之有:之,表宾语提前。
全句意为“有何陋”.《论语o子罕》:“子欲居九夷,或曰:‘陋,如之何?’子曰:‘君子居之,何陋之有?’”意思是:孔子想搬到九夷之地去住。
有人说:“那地方非常简陋,怎么好住?”孔子说:“有君子去住,就不简陋了。
〔12〕劳形:使身体劳累。
形,形体、身体。
译文:山不一定要高,有了仙人居住就著名了。
水不一定要深,有了龙居住就灵异了。
这虽是简陋的房子,只是我的品德美好(就不感到简陋了)。
青苔碧绿,长到台阶上,草色青葱,映入帘子中。
与我谈笑的是博学的人,往来的没有不懂学问的人。
可以弹奏朴素的古琴,阅读珍贵的佛经。
没有嘈杂的`音乐扰乱两耳,没有官府公文劳累身心。
它好比南阳诸葛亮的茅庐,西蜀扬子云的玄亭。
孔子说:”有什么简陋的呢?作者简介:刘禹锡,字梦得,唐代文学家,词人,洛阳人。
陋室铭——1.陋室:简陋的屋子。
2.铭:古代刻在器物上用来警戒自己或称述功德的文字,叫“铭”,后来就成为一种文体。
这种文体一般都是用骈句,句式较为整齐,朗朗上口。
3.在:在于。
4.名:出名,著名,名词用作动词。
5.灵:神奇;灵异。
6.斯是陋室:这是简陋的屋子。
斯:指示代词,此,这;是:表肯定的判断动词。
7.惟吾德馨(xīn):只因为住屋的人品德好就不感到简陋了。
惟:只;吾:我;8.馨:散布很远的香气,这里指品德高尚。
《尚书·君陈》:“黍稷非馨,明德惟馨。
”9.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苔痕碧绿,长到阶上;草色青葱,映入帘里。
上:10.长到;入:映入。
11.鸿儒:大儒,这里指博学的人。
鸿:同“洪”,大;儒:旧指读书人。
12.白丁:平民,这里指没有什么学问的人。
13.调(tiáo)素琴:弹奏不加装饰的琴。
调:调弄,这里指弹(琴)。
素琴:不加装饰的琴。
14.金经:现今学术界仍存在争议,有学者认为是指佛经(《金刚经》),也有人认为是儒家经典。
金:珍贵的。
15.丝竹:琴瑟、箫管等乐器的总称,这里指奏乐的声音。
丝:指弦乐器;竹:指管乐器。
16.之:语气助词,不译。
用在主谓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
17.乱耳:扰乱双耳。
乱: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乱,扰乱。
18.案牍(dú):官府的公文,文书。
19.劳形:使身体劳累。
劳: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劳累;形:形体、身体。
20.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南阳有诸葛亮的草庐,西蜀有扬子云的亭子。
南阳:地名,今河南省南阳市。
诸葛亮在出山之前,曾在南阳卧龙岗中隐居躬耕;诸葛亮:字孔明,三国时蜀汉丞相,出仕前曾隐居南阳卧龙岗中;子云:即扬雄,西汉时文学家,蜀郡成都人;庐:简陋的小屋子。
21.孔子云:孔子说,云在文言文中一般都指说。
《论语·子罕》:“君子居之,何陋之有?”作者在此去掉君子居之,体现他谦虚的品格。
何陋之有:即“有何之陋”,属于宾语前置。
陋室铭一句原文及翻译陋室铭一句原文及翻译《陋室铭》是骈散结合,使文章节奏明快、语言错落有致,读来抑扬顿挫,和谐悦耳,在听觉上给人音乐的美感,以下是小编整理的《陋室铭》一句原文及翻译,希望能帮助到同学们。
《陋室铭》一句原文对应一句翻译1、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译文:山不在于高,有仙人就出名了。
水不在于深,有了龙就灵验了。
2、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译文:这是简陋的屋子,只是我的品德高尚3、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译文:苔藓痕迹碧绿,长到台阶上;草色青葱,映入竹帘里。
4、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译文:到这里谈笑的都是渊博的大学者,交往的没有知识浅薄的人。
5、可以调素琴,阅金经。
译文:可以弹奏不加装饰的古琴,阅读泥金书写的佛经。
6、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译文:没有奏乐的音乐扰乱耳鼓,也没有官府的公文来使身体劳累。
7、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
译文:南阳有诸葛亮的草庐,西蜀有扬子云的亭子。
8、孔子云:“何陋之有?”译文:孔子说:“有什么简陋呢?”《陋室铭》分层评析文章内容包括三层意思。
第一层(从开头至“惟吾德馨”)以类比的方式引出文章主旨。
文章开篇即以“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水不在深,有龙则灵”的大气之语开篇,既显得出手不凡,也为以后的陋室歌功颂德埋下了伏笔。
山可以不在高低,水可以不在深浅,只要有了仙、龙就可以出名,那么陋室因为有道德品质高尚的人存在当然也能出名。
“斯是陋室,惟吾德馨”,由山、水、仙、龙入题,作者笔锋一转,直接切入了主题,看似有些突兀,但回头一看,却又浑然一体,因为上面的对比句恰好为这句的引论铺下了基础。
山、水的平凡因仙、龙而生灵秀,那么陋室当然也可借道德品质高尚之士播洒芬芳。
以类比的方式开头,引出陋室的寓意,以“德馨”统领全篇。
以下文字皆由此生发。
第二层(“苔痕上阶绿“至无案牍之劳形”)描写居室环境即日常生活。
作者从周围景色入手,“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描写环境宁静、雅致,令人赏心悦目。
陋室铭原文翻译及赏析(精选4篇)陋室铭原文翻译及赏析(精选4篇)陋室铭原文翻译及赏析1原文: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可以调素琴,阅金经。
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
孔子云:何陋之有?译文山不在于高低,有仙人(居住)就出名;水不在于深浅,有了蛟龙就有灵气。
这是间简陋的屋子,只是我的品德高尚(就不感到简陋了)。
苔藓的痕迹碧绿,长到台阶上,青葱的小草映入竹帘里。
与我谈笑的都是博学的人,与我交往的没有知识浅薄的人。
可以弹奏不加装饰的琴,阅读佛经。
没有嘈杂的音乐扰乱双耳,没有官府公文使身体劳累。
南阳有诸葛亮的草庐,西蜀有扬子云的亭子(它们都很简陋,但居住的人都很有名,所以就不感到简陋了)。
孔子说:“(既然君子住在里面),又有什么简陋的呢?”注释题目:选自《全唐文》卷608。
陋室:简陋的屋子。
铭:古代刻在器物上用来警戒自己或称述功德的文字,多用韵。
后来发展成一种文体。
1.在(zài):在于,动词。
2. 名(míng):出名,著名,这里指因...而著名,名词用作动词。
3.灵(líng):名词用作动词,有灵气。
4.斯是陋室(lòu shì):这是一间简陋的屋子。
斯:这。
是:表示判断。
陋室:简陋的屋子,这里指作者自己的屋子。
5.惟吾德馨:好在我(室主人)的品德高尚(就不觉得简陋了)。
惟:只。
吾:我,这里是指住屋的人自己。
德馨:德行馨香。
《尚书君陈》:“黍稷非馨,明德惟馨。
”馨:香气,这里指品德高尚。
6.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苔藓的痕迹蔓到台阶,苍翠碧绿;青草的颜色映入竹帘,一片青葱。
7. 鸿儒(hóng rú):这里指博学的人。
鸿:大。
8. 白丁:百姓,这里指没有什么学问的人。
9.调(tiáo)素琴:弹奏不加装饰的琴。
调:调弄,这里指弹奏(琴)。
《陋室铭》诗词解释赏析《陋室铭》诗词解释赏析引导语:古诗词之美,美在意境,正如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所说:“文章之妙,一言以蔽之,曰:有意境而已矣。
”解读中国古典诗词就要把握住意境的营造,独有的审美内涵,在阅读欣赏中丰富想象、开阔视野,提升文学素养、审美情趣。
下面,小编带大家走进古诗词美丽的境界,去欣赏古代著名诗人的高风亮节吧!陋室铭唐刘禹锡【原文】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可以调素琴,阅金经。
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
孔子云:何陋之有?【译文】山不在于高低,有仙人(居住)就出名;水不在于深浅,有了蛟龙就有灵气。
这是间简陋的屋子,只是我的品德高尚(就不感到简陋了)。
苔藓的痕迹碧绿,长到台阶上,青葱的小草映入竹帘里。
与我谈笑的都是博学的人,与我交往的没有知识浅薄的人。
可以弹奏不加装饰的琴,阅读佛经。
没有嘈杂的音乐扰乱双耳,没有官府公文使身体劳累。
南阳有诸葛亮的草庐,西蜀有扬子云的亭子(它们都很简陋,但居住的人都很有名,所以就不感到简陋了)。
孔子说:“(既然君子住在里面),又有什么简陋的呢?”【注释】题目:选自《全唐文》卷608。
陋室:简陋的屋子。
铭:古代刻在器物上用来警戒自己或称述功德的文字,多用韵。
后来发展成一种文体。
1.在(zài):在于,动词。
2. 名(míng):出名,著名,这里指因...而著名,名词用作动词。
3.灵(líng):名词用作动词,有灵气。
4.斯是陋室(lòu shì):这是一间简陋的屋子。
斯:这。
是:表示判断。
陋室:简陋的屋子,这里指作者自己的屋子。
5.惟吾德馨:好在我(室主人)的品德高尚(就不觉得简陋了)。
惟:只。
吾:我,这里是指住屋的人自己。
德馨:德行馨香。
《尚书君陈》:“黍稷非馨,明德惟馨。
”馨:香气,这里指品德高尚。
《陋室铭》赏析范文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可以调素琴,阅金经。
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
孔子云:何陋之有?永贞九年,刘禹锡再度被征召上京,后又因玄都观诗讽刺了保守派而外迁。
外迁至今属广东省的连州任剌史,后又迁任今属四川的夔州,今属安徽的和州任剌史。
陋室是刘禹锡和州剌史任上所造,时间在长庆四年即公元824年至宝历二年即公元826年之间。
《陋室铭》大约就写于这段时间或之后不久。
陋室,就是刘禹锡任和州剌史时所建的简陋的房子。
所谓铭,是古代的一种文体,用于述功纪行或警戒劝勉,它一般体制短小,文辞精粹;句式上多用对偶句,且合乎一定的韵律,读起来铿锵有力。
刘禹锡写陋室,其实是一个隐喻。
达官贵人所居的府第虽是豪华,但他们结识交往的都是无德而又无才之人,所过的生活不是“乱耳”就是“劳形”,自己所处虽是陋室,但结识的人既有德且有才,所过的生活是多么的闲适与平淡啊。
这是刘禹锡对现实生活的叛逆,也是对官场生活的叛逆。
这无疑是对现实生活的讽剌。
这篇铭文的特点可以用陆机说的“博约而温润”(《文赋》)来概括。
博,指内容广博;约,指文辞简约,概括性极强;温,指气度温和,从容不迫;润,指语调温顺。
刘禹锡的《陋室铭》在这几个方面都具有这些特点。
这篇铭文短短的八十一字,内容广博,既述怀抱,又明心志;气度温和,既所托有所指,而又含而不露,实在是千古铭文的第一篇!刘禹锡的《陋室铭》如今早已成了家喻户晓的“名文”,但其实这篇名文却是被"气"出来的。
据说当时刘禹锡被贬至安徽和州当刺史。
和州知县见他被贬而来,便横加刁难。
先是安排他住在城南门,面江而居。
刘禹锡不但没有埋怨,反而还撰写了一幅对联贴于房门:"面对大江观白帆,身在和州思争辩。
"这个举动可气坏了知县,于是他将刘禹锡的住所由城南调到城北,并把房屋从三间缩小到一间半。
陋室铭译文及注释
《陋室铭》是唐朝刘禹锡的诗作。
译文如下:
山不在于高,有了神仙就出名。
水不在于深,有了龙就显得有了灵气。
这是简陋的房子,只是我(住屋的人)品德好(就感觉不到简陋了)。
长到台阶上的苔痕颜色碧绿;草色青葱,映入帘中。
到这里谈笑的都是知识渊博的大学者,交往的没有知识浅薄的人,平时可以弹奏清雅的古琴,阅读泥金书写的佛经。
没有奏乐的声音扰乱双耳,没有官府的公文使身体劳累。
南阳有诸葛亮的草庐,西蜀有扬子云的亭子。
孔子说:“这有什么简陋呢?”
注释如下:
苔痕:苔藓痕迹。
帘中:半开着的帘子内。
草庐:用草盖的房。
西蜀:三国时蜀国地区在今四川一带。
扬子云:扬雄,西汉学者扬雄(前53年~18年),字子云,蜀郡成都(今四川成都郫都区)人。
扬雄是继司马相如之后西汉最杰出的文学家,擅长辞赋。
扬雄曾在成都设有门馆,称为“扬子宅”,后人称“扬子云宅”。
泥金:用金粉或金属粉制成的颜料。
刘禹锡陋室铭翻译和原文原文:标题:陋室铭作者或出处:刘禹锡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能够调素琴,阅金经。
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
孔子云:“何陋之有?”译文或注释:山不一定要高,有了仙人就了。
水不一定要深,有了龙就灵异了。
这虽是简陋的房子,仅仅我的品德美好(就不感到简陋了)。
青苔碧绿,长到台阶上,草色青葱,映入帘子中。
与我谈笑的是博学的人,往来的没有不懂学问的人。
能够弹奏朴素的古琴,阅读珍贵的佛经。
没有嘈杂的音乐扰乱两耳,没有官府公文劳累身心。
它好比南阳诸葛亮的茅庐,西蜀扬子云的玄亭。
孔子说:“有什么简陋的呢?”【注释】[1]选自《全唐文》卷六○八。
陋室,简陋的屋子。
古代刻在器物上用来警戒自己或者称述功德的文字,叫“铭”,后来就成为一种文体。
这种文体一般都是用韵的。
[2]有仙则名:有了仙人就成了名山。
古代传说,仙人多住在山上。
名,出名。
[3]有龙则灵:有了龙就成为灵异的(水)了。
龙,古代传说中能兴云作雨的一种神奇的动物。
灵,灵验。
[4]斯是陋室,惟吾德馨(xī):这是简陋的屋子,仅仅我(住屋的人)的品德好(就不感到简陋了)。
斯,这,为指示代词。
陋室:陈设简单而狭小的房屋。
惟,只,同介词“以”,起强调作用。
吾,我,这里指住屋的人自己。
馨,香气,这里指品德高尚。
[5]苔(tái)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苔痕碧绿,长到阶上;草色青葱,映入帘里。
[6]鸿儒(rú):博学的人。
鸿,大。
儒,旧指读书人。
[7]白丁:未得功名的平民。
这里指没有什么学问的人。
[8]调素琴:调,调弄,这里指弹(琴)。
素琴,不加雕绘装饰的琴。
素,不加装饰的。
[9]金经:即《金刚经》(《金刚般若经》或《金刚般若波罗蜜经》的略称),唐代《金刚经》流传甚广,这里泛指佛经。
[10]丝竹:弦乐、管乐、琴瑟、箫管等乐器。
唐代刘禹锡《陋室铭》原文注释译文陋室铭 ( 刘禹锡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可以调素琴,阅金经。
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
孔子云:何陋之有 ?译文山不在于高低,有仙人 ( 居住 ) 就出名 ; 水不在于深浅,有了蛟龙就有灵气。
这是间简陋的屋子,只是我的品德高尚( 就不感到简陋了) 。
苔藓的痕迹碧绿,长到台阶上,青葱的小草映入竹帘里。
与我谈笑的都是博学的人,与我交往的没有知识浅薄的人。
可以弹奏不加装饰的琴,阅读佛经。
没有嘈杂的音乐扰乱双耳,没有官府公文使身体劳累。
南阳有诸葛亮的草庐,西蜀有扬子云的亭子 ( 它们都很简陋,但居住的人都很有名,所以就不感到简陋了 ) 。
孔子说:“ ( 既然君子住在里面 ) ,又有什么简陋的呢 ?”注释题目:选自《全唐文》卷608。
陋室:简陋的屋子。
铭:古代刻在器物上用来警戒自己或称述功德的文字,多用韵。
后来发展成一种文体。
1.在(z ài) :在于,动词。
2.名(míng) :出名,著名,这里指因 ... 而著名,名词用作动词。
3.灵(l íng) :名用作,有灵气。
4.斯是陋室 (l òushì) :是一陋的屋子。
斯:。
是:表示判断。
陋室:陋的屋子,里指作者自己的屋子。
5.惟吾德馨:好在我 ( 室主人 ) 的品德高尚 ( 就不得陋了 ) 。
惟:只。
吾:我,里是指住屋的人自己。
德馨:德行馨香。
《尚君》:“黍稷非馨,明德惟馨。
”馨:香气,里指品德高尚。
6.苔痕上,草色入帘青:苔的痕迹蔓到台,翠碧; 青草的色映入竹帘,一片青葱。
7.儒 (h óngr ú) :里指博学的人。
:大。
8.白丁:百姓,里指没有什么学的人。
9.(ti áo) 素琴:奏不加装的琴。
:弄,里指奏( 琴) 。
素琴:不加装的琴。
声韵和谐、语言优美的短文——刘禹熙《陋室铭》赏析《陋室铭》是一篇语言优美的抒情短文。
构思很新颖,通篇采取托物抒情的方法,借助赞美简陋的居室来表现作者高尚品德和安贫乐道的情趣。
这篇作品可能写于刘禹锡被贬谪朗州司马以后,文中对官场卑污和世俗尘嚣的鄙弃,反映出作者在政治上遭受挫折之后的心境。
文章开头,作者并没有直接点出陋室,而是以“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作为铺垫,引出“斯是陋室,唯吾德馨。
”这种以比兴起笔,贴切自然地引入正题的写作手法,有助于表达文章的主题思想。
作者用山水陪笔,来衬托文章的主旨,表达了陋室虽然简陋,但我——居住的人道德高尚,名声远播,陋室也就不陋的思想感情。
文章开头以山水起兴,那么房子呢?自然不在于宽敞华丽,只要有位杰出的人物居住就会受到人们的仰慕。
本文就是用这种方法引题,从“山”、“水”引到“陋室"。
“斯是陋室,惟吾德馨”直接点出了题旨。
“惟吾德磐”是“由于我的道德高尚,(陋室就)出名了。
”“馨”在此处应指“陋室”的名声飞扬远方,“陋室”是狭隘简陋的房子。
杜甫《甘林》诗:“勿矜朱门是,陋此白屋非。
”因此,“陋室”也是被人瞧不起的屋子。
但是,刘禹锡的“陋室”,因其主人学识渊博,道德高尚,又“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陋室”也就具有好声誉,引起人们注意,远近出名了。
而文中刘禹锡以“陋室”比“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不但突出了他的道德高尚,更证实了“陋室”的“香”之远闻,名扬四方。
“馨”字这样解释,“斯是陋室,惟吾德馨”就与起首二句紧密联系,互相照应了。
意思说,这虽然是个狭小简陋的屋子,只因为我的品格高尚使它也变得美好,散发出花木般的芳香。
“馨”字的本义是花草树木的香气,移用来描写人的品德,这用的是“移就”的修辞手法。
“陋室”因“德馨”而“馨”,这就点明全篇的中心思想。
接着,作者描述了陋室的有关情况。
“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写出了陋室的外的自然景物,表现了作者对陋室幽静清雅的景色的喜爱之情。
中考必背《陋室铭》原文译文注释(刘禹锡)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可以调素琴,阅金经。
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
孔子云:何陋之有?译文山不在于高低,有仙人(居住)就出名;水不在于深浅,有了蛟龙就有灵气。
这是间简陋的屋子,只是我的品德高尚(就不感到简陋了)。
苔藓的痕迹碧绿,长到台阶上,青葱的小草映入竹帘里。
与我谈笑的都是博学的人,与我交往的没有知识浅薄的人。
可以弹奏不加装饰的琴,阅读。
没有嘈杂的音乐扰乱双耳,没有官府公文使身体劳累。
南阳有诸葛亮的草庐,西蜀有扬子云的亭子(它们都很简陋,但居住的人都很有名,所以就不感到简陋了)。
孔子说:“(既然君子住在里面),又有什么简陋的呢?”注释题目:选自《全唐文》卷608。
陋室:简陋的屋子。
铭:古代刻在器物上用来警戒自己或称述功德的文字,多用韵。
后来发展成一种文体。
1.在(zài):在于,动词。
2. 名(míng):出名,著名,这里指因...而著名,名词用作动词。
3.灵(líng):名词用作动词,有灵气。
4.斯是陋室(lòu shì):这是一间简陋的屋子。
斯:这。
是:表示判断。
陋室:简陋的屋子,这里指作者自己的屋子。
5.惟吾德馨:好在我(室主人)的品德高尚(就不觉得简陋了)。
惟:只。
吾:我,这里是指住屋的人自己。
德馨:德行馨香。
《尚书君陈》:“黍稷非馨,明德惟馨。
”馨:香气,这里指品德高尚。
6.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苔藓的痕迹蔓到台阶,苍翠碧绿;青草的颜色映入竹帘,一片青葱。
7. 鸿儒(hóng rú):这里指博学的人。
鸿:大。
8. 白丁:百姓,这里指没有什么学问的人。
9.调(tiáo)素琴:弹奏不加装饰的琴。
调:调弄,这里指弹奏(琴)。
素琴:不加装饰的琴。
10.金经:这里指佛经。
《陋室铭》字词解释及翻译《陋室铭》字词解释及翻译文字像精灵,只要你用好它,它就会产生让你意想不到的效果。
所以无论我们说话还是作文,都要运用好文字。
只要你能准确灵活的用好它,它就会让你的语言焕发出活力和光彩。
下面,小编为大家分享《陋室铭》字词解释及翻译,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陋室铭(刘禹锡)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可以调素琴,阅金经。
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
孔子云:何陋之有?注释题目:选自《全唐文》卷608。
陋室:简陋的屋子。
铭:古代刻在器物上用来警戒自己或称述功德的文字,多用韵。
后来发展成一种文体。
1.在(zài):在于,动词。
2. 名(míng):出名,著名,这里指因...而著名,名词用作动词。
3.灵(líng):名词用作动词,有灵气。
4.斯是陋室(lòu shì):这是一间简陋的屋子。
斯:这。
是:表示判断。
陋室:简陋的屋子,这里指作者自己的屋子。
5.惟吾德馨:好在我(室主人)的品德高尚(就不觉得简陋了)。
惟:只。
吾:我,这里是指住屋的人自己。
德馨:德行馨香。
《尚书君陈》:“黍稷非馨,明德惟馨。
”馨:香气,这里指品德高尚。
6.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苔藓的痕迹蔓到台阶,苍翠碧绿;青草的颜色映入竹帘,一片青葱。
7. 鸿儒(hóng rú):这里指博学的人。
鸿:大。
8. 白丁:百姓,这里指没有什么学问的人。
9.调(tiáo)素琴:弹奏不加装饰的琴。
调:调弄,这里指弹奏(琴)。
素琴:不加装饰的琴。
10.金经:这里指佛经。
11.丝竹:指琴瑟、箫管等乐器,这里指奏乐的声音。
“丝”指弦乐器,“竹”指管乐器。
12.之:助词,不译。
用在主谓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
13.乱耳:扰乱双耳。
乱: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乱,扰乱。
14.案牍(dú):(官府的)公文,文书。
陋室铭之杨若古兰创作唐·刘禹锡原文山不在①高,有仙则名②.水不在深,有龙则灵③.斯是陋室④,惟吾德馨⑤.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⑥.谈笑有鸿儒⑦,来往无白丁⑧.可以调素琴⑨,阅金经⑩.无丝竹⑾之乱耳⑿,无案牍⒀之劳形⒁.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译文山纷歧定要很高,有了神仙居住就成了名山.水纷歧定要很深,有了龙就成为灵异的水了.这是简陋的房子,只是由于品德高尚的我住在这里就不感到简陋了.苔痕碧绿,长至阶上;草色青葱,映入帘里.在这里与我谈笑均乃博学者,来往绝蒙昧识浅薄的人.闲时可以用来弹弄不加装潢的琴,浏览佛经.没有吹打的声音扰乱双耳,没有官府的公文使人劳累.南阳有诸葛亮的草庐,西蜀有扬子云的亭子.孔子说:“有什么简陋的呢?”正文题目:选自《全唐文》卷六〇八.陋室:简陋的房子.铭:古代刻在器物上用来警戒本人或称述功德的文字,多用韵.后来发展成一种体裁.(1)在:在于,在意,动词.(2)名:着名的,闻名的,名贵的.(3)灵:有灵性,这里作动词.(4)斯是陋室:斯:唆使代词,这.是:判断动词.陋室:简陋的房子.(5)惟吾德馨:惟:只,这里指住屋的人本人.馨:喷鼻气,这里指品德高尚.这是简陋的房子,只是我(住屋的人)的品德好(就不感到简陋了).德馨:品德高尚.馨,喷鼻气散布的远,古代经常使用来描述人的品德高尚.吾:我,这里指作者,陋室的主人.〔6〕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碧绿的苔痕长到了阶上;青葱的草色映入了帘里.说明来访问刘禹锡的人少.草色入帘青,庭草不除,反映了室主人淡泊名利的心态,衬着了恬静的气氛.上:动词.(7)鸿儒:大儒,博学的人,学问赅博的学者.鸿:大.儒:有学问的人.(8)白丁:原指平民苍生,这里指没有什么学问的人.(9)调(tiáo)素琴:调,弹奏,调弄;素琴,不加装潢的琴.(10)金经:古代用泥金书写而成的佛经.(11)丝竹:琴、瑟、箫、笛等乐器的总称,“丝”指弦乐器,“竹”指管乐器.这里指吹打的声音.(12)之:助词,用在主谓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无实义.(13)乱耳:使耳朵扰乱(使动用法).乱:使……扰乱.(14)案牍(dú):官府的公文.牍,①古代写字用的狭长的木简.②文件;书信.(15)劳形:使身体劳累(使动用法).劳:使……劳累.形,形体、身体.(16)南阳:地名,今河南省南阳市西.诸葛亮在出山之前,曾在南阳卧龙岗中隐居躬耕.(17)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南阳有诸葛亮的草庐,西蜀有扬子云的亭子.这两句是说,诸葛庐和子云亭都很简陋,由于居住的人很着名,所以受到人们的景仰.诸葛亮,字孔明,三国时蜀汉丞相,闻名的政治家和军事家,出仕前曾隐居南阳郡隆中山中.扬雄,字子云,西汉时文学家,蜀郡成都人.庐,简陋的小房子.(18)何陋之有:有什么简陋呢?之:助词,宾语前置的标记,无实义.全句意为“有何陋”.语见《论语·子罕》:"子欲居九夷,或曰;‘陋,如之何?’子曰:‘君子居之,何陋之有?’"孔子认为,九夷虽然简陋,但是有君子住在那里,就不简陋了.本文只用“何陋之有”,兼含着“君子之居”的意思.此处援用孔子的话证“陋室”说明“有德者居之,则陋室不陋.与前文“斯是陋室,惟吾德馨”鞭长莫及.把个"陋"字完整翻了过来,达到"不陋"的最完满的境界,这是全文的点睛之笔.突出标明了作者高洁立崖岸的情操和安贫乐道的情趣.。
《陋室铭》原文、翻译及赏析(实用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实用资料,如试题资料、作文大全、语文资料、公文资料、素材资料、古诗文、教案大全、近义词、反义词、其他资料等等,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this store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practical materials, such as test questions, composition encyclopedia, Chinese materials, official documents, material materials, ancient poetry, teaching plan encyclopedia, synonyms, antonyms, and other materials. If you want to know different data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陋室铭》原文、翻译及赏析《陋室铭》原文、翻译及赏析《陋室铭》原文、翻译及赏析1陋室铭朝代:唐代作者:刘禹锡原文: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古文鉴赏《陋室铭》【作品介绍】《陋室铭》选自《全唐文》卷六百零八集。
一说为刘禹锡所著,另一说则为早于刘禹锡的崔沔所著。
这篇短文表现的主题就是通过对陋室的描绘和歌颂,表达了作者甘于淡泊、不为物役,安贫乐道洁身自好的高尚情操,反映了他不慕富贵,不与权贵同流合污的高洁清峻的品格。
【原文】陋室铭作者:[唐]刘禹锡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斯是陋室[1],惟吾德馨[2]。
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谈笑有鸿儒[3],往来无白丁[4]。
可以调素琴[5],阅金经[6]。
无丝竹之乱耳[7],无案牍之劳形[8]。
南阳诸葛庐[9],西蜀子云亭[10],孔子云:“何陋之有[11]?”——选自《全唐文》卷六0八【注释】[1]斯、是:均为指示代词。
陋室:陈设简单而狭小的房屋。
[2]惟:同介词“以”,2起强调原因的作用。
德馨(xīn新):意指品行高洁。
馨:能散布到远方的香气。
[3]鸿儒:这里泛指博学之士。
[4]白丁:未得功名的平民。
这里借指不学无术之人。
[5]素琴:不加雕绘装饰的琴。
[6]金经:即《金刚经》(《金刚般若经》或《金刚般若波罗蜜经》的略称),唐代《金刚经》流传甚广。
[7]丝竹:弦乐、管乐。
此处泛指乐器。
乱耳:使听力紊乱。
[8]案牍:官府人员日常处理的文件。
[9]南阳:地名,今湖北省襄阳县西。
诸葛亮出山之前,曾在南阳庐中隐居躬耕。
[10]子云:汉代扬雄(前53—18)的字。
他是西蜀(今四川省成都市)人,其住所称“扬子宅”,据传他在扬子宅中写成《太玄经》,故又称“草玄堂”。
文中子云亭即指其住所。
川中尚有纪念他的子云山、子云城。
[11]何陋之2有:之,表宾语提前。
全句意为“有何陋”。
《论语·子罕》:“子欲居九夷,或曰:‘陋,如之何?’子曰:‘君子居之,何陋之有?’”【译文】山不在于它的高低,有仙人居留便会出名;水不在于深浅,有蛟龙潜藏就会显得神灵。
这虽然是一间陋室,但我的道德高尚却到处传闻。
苔痕布满阶石,一片碧绿;草色映入帘帷,满室葱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