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化学非金属选择题
- 格式:doc
- 大小:554.50 KB
- 文档页数:8
高考化学专题复习:化工生产中的重要非金属元素一、单选题1.物质的种数是相当多的,但类别相对较少,并且每类物质都具有各自的通性,通过通性来掌握物质的性质是比较容易的。
二氧化碳是酸性氧化物,下列关于二氧化碳及酸性氧化物的叙述正确的是( )A .CO 2+H 2O=H 2CO 3,酸性氧化物都能与水发生反应,生成相应的酸B .CO 2+2NaOH=Na 2CO 3+H 2O ,酸性氧化物都能与碱反应生成盐和水C .CO 2+C=2CO ,酸性氧化物都具有强氧化性,都是常见的强氧化剂D .CO 2中碳元素是非金属元素,非金属元素的氧化物都是酸性氧化物 2.下列有关物质的应用不恰当的是( )A .氧化铝可用作耐火材料B .氧化铁可用作红色油漆和涂料C .浓氨水可检验氯气管道漏气D .二氧化硫可用于食品增白3.在实验室中,向蔗糖中加入浓硫酸会产生“黑面包”现象并有难闻气味,其中产生难闻气味体现了浓硫酸的( ) A .强氧化性B .吸水性C .脱水性D .难挥发性4.既能使石蕊试液变红,又能使品红试液变为无色的物质是( ) A .NH 3B .HClC .SO 2D .CO 25.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SO 2、NO 均可由单质直接反应制得,都易造成酸雨B .氧化铜和氧化铁的颜色均为黑色,都是氧化物C .苏打和小苏打的溶液都显碱性,所以都可作中和胃酸的抗酸药D .明矾和硫酸铁都可作净水剂,原因是分别形成了Al(OH)3胶体和Fe(OH)3胶体 6.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SO 2能使KMnO 4水溶液迅速褪色B .可以用澄清石灰水鉴别SO 2和CO 2C .硫粉在过量的纯氧中燃烧可以生成SO 3D .SO 2可用于漂白食品 7.在给定条件下,下列选项所示的物质间转化一步能实现的是A .2H O HCl NaOH422323SiCl SiO H SiO Na SiO −−→−−−→−−−→B .()()()()3HNO 3322Cu Cu NO aq Cu NO s →→稀蒸发结晶C .()NaCl aq 23CO NH →②①323NaHCO Na CO −−→△D .()()2422324243H O g /O H SO NaClO NaOHFe Fe Fe SO Na FeO →→→稀高温8.某混合气体中可能含有Cl 2、O 2、SO 2、NO 、NO 2中的两种或多种。
第1页共13页2024年高考化学总复习卷:非金属及其化合物考生注意:1.本试卷共4页。
2.答卷前,考生务必用蓝、黑色字迹的钢笔或圆珠笔将自己的姓名、班级、学号填写在相应位置上。
3.请在密封线内作答,保持试卷清洁完整。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2020·福建龙岩期中)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 .《元丰行示德逢》里“雷蟠电掣云滔滔,夜半载雨输亭皋”涉及化学反应N 2+O 2=====放电2NOB .厨余垃圾中蕴藏着丰富的生物质能C .二氧化硅广泛用于制作光导纤维,光导纤维遇强酸强碱都会“断路”D .纳米铁粉可以高效地去除污水中的重金属离子是因为其具有较强的还原性答案C2.下列有关硅及其化合物性质和用途的说法正确的是()A .单晶硅是电子工业中重要的半导体材料,也能用于制作太阳能电池B .二氧化硅制成的玻璃纤维,因导电能力强而用于制造通讯光缆C .因为高温时二氧化硅与碳酸钠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故硅酸的酸性比碳酸强D .二氧化硅不溶于水,所以硅酸不是二氧化硅对应的水化物答案A 解析通讯光缆是利用二氧化硅对光的全反射现象,选项B 错误;高温下,二氧化硅与碳酸钠反应放出二氧化碳,因为有高温条件,所以不能据此判断硅酸和碳酸的相对酸性强弱,选项C 错误;含氧酸的分子中,氢、氧原子以水分子的组成比失去后,形成的氧化物叫做该酸的酸酐,所以硅酸(H 2SiO 3)的酸酐是二氧化硅(SiO 2),选项D 错误。
3.如图是M 元素高中常见物质的价类二维图。
其中A 到D 、D 到E 的转化都可以加同一种物质实现,且E 的相对分子质量比D 的相对分子质量大16。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汽油燃料中主要含有M 元素,所以汽车尾气中通常含有大量D 而导致环境问题。
高考化学选择题专练有答案一、单选题1. 下列物质中不属于非金属元素的是:A.碳B.氧C.铜D.磷答案:C解析:碳、氧、磷均为非金属元素,铜为金属元素。
2. 关于固体的熔点和沸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固体的熔点等于液体的凝固点B.固体的沸点等于液体的汽化点C.固体的熔点低于液体的沸点D.固体的沸点高于液体的熔点答案:B解析:固体的熔点等于液体的凝固点,固体的沸点高于液体的熔点,固体的熔点低于液体的沸点。
3. 电子亲和能越大的元素,越容易:A.失去电子B.吸收电子C.释放电子D.共用电子答案:B解析:电子亲和能表示元素接受电子的能力大小,越大表示越容易吸收电子。
4. 下列有机物中哪一种物质可以用于检验有机物中是否含有醇官能团?A.酞菁蓝B.铁盐C.碘D.红磷答案:B解析:醇官能团可以与铁盐反应生成酞菁蓝色产物,可以用于检验有机物中是否含有醇官能团。
5. 一种含有A、B两种元素的化合物的质量分数为30%。
若这种化合物中A、B两种元素的原子量比为1:2,则这种化合物的摩尔质量是:A.40g/molB.60g/molC.80g/molD.120g/mol答案:C解析:设化合物的摩尔质量为x,则A元素的质量分数为4x/5,B元素的质量分数为x/5,根据元素的质量分数和原子量比可以列出方程组:4x/5 = 0.3,x/5x =1/2,解得x = 80g/mol。
二、多选题1. 以下哪些是较为广泛存在于自然界的单质?A.氧B.氢C.氦D.铁E.铜答案:A、B解析:氧、氢都是自然界中广泛存在的单质,而氦只存在于极少聚集的自然气体中,铁、铜只存在于自然界中的矿物中。
2. 下列化学反应中促进反应速度的因素有哪些?I.反应物浓度增加;II.反应温度升高;III.反应物表面积变小。
A. IB. IIC. I、IID. I、IIIE. II、IIIF. I、II、III答案:C解析:反应物浓度的增加和反应温度的升高都可以促进反应速度的加快,而反应物表面积的变小不会影响反应速度。
专题六非金属及其化合物题组一一、选择题1. [2022北京,3分]已知:H2+Cl2点燃2HCl。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A. H2分子的共价键是s−sσ键,Cl2分子的共价键是s−pσ键B. 燃烧生成的HCl气体与空气中的水蒸气结合呈雾状C. 停止反应后,用蘸有浓氨水的玻璃棒靠近集气瓶口产生白烟D. 可通过原电池将H2与Cl2反应的化学能转化为电能[解析]Cl2分子中两个Cl原子的p轨道头碰头重叠,为p−pσ键,A项错误;燃烧生成的HCl气体与空气中的水蒸气结合形成盐酸小液滴,故瓶口有白雾,B 项正确;用蘸有浓氨水的玻璃棒靠近集气瓶口,NH3与HCl形成NH4Cl固体小颗粒,产生白烟,C项正确;该反应为自发的氧化还原反应,可设计成原电池,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D项正确。
2. [2022广东,2分]实验室用MnO2和浓盐酸反应生成Cl2后,按照净化、收集、性质检验及尾气处理的顺序进行实验。
下列装置(“→”表示气流方向)不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D )A.B.C.D.[解析]A项,除杂装置,先除去HCl,后除去水蒸气,正确;B项,集气装置,氯气密度比空气大,进气管长,出气管短,正确;C项,探究干燥的红布条和湿润的红布条与氯气的反应,正确;D项,尾气吸收应用碱液,错误。
二、非选择题3. [2022山东,13分]工业上以氟磷灰石[Ca5F(PO4)3,含SiO2等杂质]为原料生产磷酸和石膏,工艺流程如下:回答下列问题:(1)酸解时有HF产生。
氢氟酸与SiO2反应生成二元强酸H2SiF6,离子方程式为6HF+SiO22H++SiF62−+2H2O。
[解析]氟磷灰石用硫酸溶解后过滤,得到粗磷酸和CaSO4,CaSO4经硫酸溶液洗涤后结晶转化为石膏;粗磷酸经精制Ⅰ脱氟、除硫酸根离子,过滤,滤液经精制Ⅱ等一系列操作得到磷酸。
由题意知,精制Ⅰ中脱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H2SiF6+Na2CO3Na2SiF6↓+CO2↑+H2O,(2)部分盐的溶度积常数见下表。
非金属及其氧化物一、推断题1、(16分)物质之间的转化关系如下图所示,A可作为工业生产J的原料,B、C、H、I为非金属单质。
常温下,D、X 均为液态化合物,且X有强氧化性,能发生自身氧化还原。
F为常见的红棕色防锈油漆颜料的主要成分,O是常见含氮量最高的氮肥,A、E、J、N中含有同一种元素。
请回答下列问题:(1)X的化学式为 L,分子属于(填“极性”或“非极性”);写出反应⑤的离子反应方程式。
(2)C+D的反应化学方程式为 ,在高温的条件下,向一个密闭容器中投入1molC和2molD,反应一段时间后,测得C的转化率为50%,则D的转化率为 ,这时混合气体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为。
(3)K和D蒸汽在一定条件下能发生反应,生成2gH,放出热量为aKJ,请写出该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 ,L与M以1:2物质的量之比恰好完全反应生成O和D,写出反应⑥的化学方程式: 。
(4)现有1molA参加反应,假设各步反应均完全,生成N的质量为1165g,生成K的质量为224g,则反应①的化学方程式为。
二、填空题2、实验研究发现,硝酸发生氧化还原反应时,硝酸的浓度越稀,对应还原产物中氮元素的化合价越低。
现有一定量铝粉和铁粉的混合物与一定体积某浓度的稀硝酸充分反应,反应过程中无气体放出。
在反应结束后的溶液中,逐滴加入5 mol·L-1的NaOH溶液,所加NaOH溶液的体积(mL)与产生的沉淀的物质的量关系如下图所示。
则⑴B与A的差值为 mol。
⑵C点对应的溶液体积为 mL。
⑶原硝酸溶液中含硝酸的物质的量为 mol。
⑷铝粉和铁粉的混合物中铝粉与铁粉的物质的量之比为。
⑸写出铝与该浓度硝酸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3、饮用水质量是关系人类健康的重要问题。
(1)氯气是最早用于饮用水消毒的物质,其消毒作用主要是氯气溶于水后生成了次氯酸,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_,所生成的次氯酸的电子式为____________。
(2)写出工业上制取漂白粉的化学反应方程式:____________。
解密11 非金属及其化合物一、单选题1.(2023春·青海西宁·高三统考开学考试)关于非金属元素及其化合物,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氯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为7,所以Cl2只具有氧化性B.SO2、HClO的水溶液都具有漂白性,漂白原理也相同C.制备酸性KMnO4溶液时,通常用硫酸酸化D.将CO2或SO2通入Ba(NO3)2溶液中,均无沉淀生成【答案】C【解析】A.氯气中氯元素化合价为0,既可以升高又可以降低,氯原子既可以得电子又可以失电子,A项错误;B.氯气可与水反应生成具有漂白性的次氯酸,干燥的氯气不具有漂白性,二氧化硫具有漂白性,但不稳定,漂白原理不同,B项错误;KMnO溶液应加入硫酸酸化,C项正确;C.4D.将SO2通入Ba(NO3)2溶液中,硝酸根离子在酸性溶液中表现强氧化性,能氧化二氧化硫为硫酸,反应过程中生成BaSO4沉淀,D项错误;故选C。
2.(2023·全国·高三专题练习)将KCl和KBr混合物13.4g溶于水配成500mL溶液,通入过量Cl2,反应后将溶液蒸干得固体11.175g,则原所配溶液中K+、Cl—、Br—的物质的量浓度之比为A.3:2:1B.1:2:3C.1:3:2D.3:1:1【答案】A【解析】任何溶液都呈电中性,溶液中阳离子所带电荷总数等于阴离子所带电荷总数,则混合溶液中一定存在如下关系:n(K+)=n(Cl—)+n(Br—)。
A.若原所配溶液中K+、Cl—、Br—的物质的量浓度之比为3:2:1,溶液中n(K+)=n(Cl—)+n(Br—),故A正确;B.若原所配溶液中K+、Cl—、Br—的物质的量浓度之比为1:2:3,溶液中n(K+)≠n(Cl—)+n(Br—),故B错误;C.若原所配溶液中K+、Cl—、Br—的物质的量浓度之比为1:3:2,溶液中n(K+)≠n(Cl—)+n(Br—),故C错误;D.若原所配溶液中K+、Cl—、Br—的物质的量浓度之比为3:1:1,溶液中n(K+)≠n(Cl—)+n(Br—),故D错误;故选A 。
专题四 典型的非金属及其化合物选择题专题训练1、(2020·泰州高三期末)下列物质的转化在给定条件下不能实现的是( )A .NH 3――――→O 2/催化剂△NO ―――→O 2,H 2O HNO 3 B .浓盐酸――→MnO 2△Cl 2――→石灰乳漂白粉 C .Al 2O 3―――→HCl aq AlCl 3(aq)――→△无水AlCl 3D .葡萄糖――→酒化酶C 2H 5OH ――→O 2/Cu △CH 3CHO 答案 C解析 C 项,AlCl 3溶液加热会水解生成Al(OH)3和HCl ,HCl 挥发,则会促进AlCl 3水解,最终生成Al(OH)3,得不到无水AlCl 3,错误。
2.在给定条件下,下列选项所示的物质间转化均能实现的是( )A .NaCl(熔融)――→电解NaOH ――→Al 2O 3NaAlO 2B .CuO ――→H 2O Cu(OH)2―――――→葡萄糖溶液△Cu 2O C .Cl 2――→H 2点燃HCl ――→NH 3NH 4Cl D .CaCl 2(aq)――→CO 2CaCO 3――→SiO 2高温CaSiO 3 答案 C解析 A 项,熔融NaCl 电解得到Na 和Cl 2,得不到NaOH ,错误;B 项,CuO 不能与水反应得到Cu(OH)2,错误;C 项,H 2在Cl 2中燃烧生成HCl ,HCl 与NH 3生成NH 4Cl ,正确;D 项,CaCl 2溶液与CO 2不能发生反应,错误。
3(2020·宿迁高三期末)在给定条件下,下列选项所示物质间转化均能实现的是( )A .C(焦炭)――→SiO 2高温CO 2――→CaCl 2CaCO 3 B .MgO(s)――→HCl aq MgCl 2(aq)――→电解Mg(s)C .FeS 2(s) ――→O 2高温Fe 2O 3(s)――→CO 高温Fe(s) D .CH 3CH 2Br ――――→NaOH/H 2O CH 2==CH 2―――→一定条件 答案 C解析 B 项,电解熔融MgCl 2会生成Mg ,电解MgCl 2溶液生成Mg OH 2沉淀,错误;D 项,CH 3CH 2Br 与NaOH 水溶液发生取代反应生成CH 3CH 2OH ,卤代烃应该在NaOH 醇溶液中发生消去反应生成乙烯,错误。
备战高考化学无机非金属材料推断题综合经典题一、无机非金属材料练习题(含详细答案解析)1.赏心悦目的雕花玻璃通常是用某种物质对玻璃进行刻蚀而制成的,则这种物质是()A.盐酸B.氢氟酸C.烧碱D.纯碱【答案】B【解析】【详解】A、盐酸和二氧化硅不反应,不能用于在玻璃上进行刻蚀,故不选A;B、氢氟酸与二氧化硅易反应,生产四氟化硅气体,能在玻璃上进行刻蚀,故选B;C、二氧化硅与烧碱反应,但反应缓慢,不能用于在玻璃上进行刻蚀,故不选C;D、纯碱与二氧化硅在高温下反应,不能用于在玻璃上进行刻蚀,故不选D。
2.晶体是一类非常重要的材料,在很多领域都有广泛的应用。
我国现已能够拉制出直径为300 mm、重达81 kg的大直径硅单晶,晶体硅大量用于电子产业。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形成晶体硅的速率越快越好B.晶体硅有固定的熔沸点,研碎后就变成了非晶体C.可用X射线衍射实验来鉴别晶体硅和玻璃D.晶体硅的形成与晶体的自范性有关,而与各向异性无关【答案】C【解析】【分析】【详解】A.晶体的形成都要有一定的形成条件,如温度、压强、结晶速率等,但并不是说结晶速率越快越好,速率太快可能导致晶体质量下降,故A错误;B.晶体硅有固定的熔点,研碎后仍为原子晶体,故B错误;C.晶体与非晶体最本质的区别是组成物质的粒子在微观空间是否有序排列,x射线衍射可以看到微观结构,所以区别晶体与非晶体最可靠的科学方法是对固体进行x-射线衍射实验,故C正确;D.晶体硅的形成与晶体的自范性有关,形成的晶体有各向异性,故D错误;故答案为C。
3.中国高铁对实现“一带一路”的战略构想有重要的作用。
(1)建设高铁轨道需要大量的水泥,生产水泥的主要原材料是__________________。
(2)高铁上的信息传输系统使用了光导纤维,其主要成分是________________;乘务员使用的无线通话机的芯片材料是________________。
(3)高铁上安装有许多玻璃,氢氟酸可以处理玻璃表面的微裂纹,氢氟酸与比例中的二氧化硅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高考化学无机非金属材料(大题培优易错难题)及答案一、无机非金属材料练习题(含详细答案解析)1.“试玉要烧三日满,辨材须待七年期”是唐代诗人白居易的名句,下列有关“玉”的说法正确的是A.玉的成分是石灰石B.玉能与盐酸反应放出CO2C.玉的熔点较高D.玉的成分是金刚砂【答案】C【解析】【分析】玉的成分是硅酸盐,玉的硬度比河砂小,“试玉要烧三日满”的意思是检验“玉”的真假要烧满三日,说明“玉”的熔点较高,据此分析解答。
【详解】A.玉有软玉和硬玉两种,软玉和硬玉的成分都是硅酸盐,石灰石成分为碳酸钙,不属于硅酸盐,故A错误;B.玉的成分都是硅酸盐,不是碳酸盐,与盐酸反应不能放出CO2,故B错误;C.“试玉要烧三日满”的意思是检验“玉”的真假要烧满三日,说明“玉”的熔点较高,故C正确;D.金刚砂是人工制成的碳化硅,玉的成分是硅酸盐,故D错误;答案选C。
2.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水玻璃和石英的主要成分都是SiO2B.Si、SiO2和SiO32-等均可与NaOH 溶液反应C.二氧化硅属于酸性氧化物,不溶于任何酸D.高岭石[Al2(Si2O5)(OH)4]可表示为Al2O3·2SiO2·2H2O【答案】D【解析】【分析】【详解】A.水玻璃的主要成分是硅酸钠,石英的主要成分是SiO2,故A错误;B.Si、SiO2均可与NaOH溶液反应,但SiO32-不能与NaOH溶液反应,故B错误;C.二氧化硅属于酸性氧化物,二氧化硅能溶于氢氟酸,故C错误;D.用氧化物的形式表示硅酸盐的组成时,各氧化物的排列顺序为:较活泼金属的氧化物→较不活泼金属的氧化物→二氧化硅→水,则高岭石[Al2(Si2O5)(OH)4]可表示为Al2O3·2SiO2·2H2O,故D正确;答案选D。
3.下列溶液中,不能存放在带玻璃塞的试剂瓶中的①碱石灰②NaCl③KNO3④CaO⑤CuSO4⑥NaOH⑦Na2CO3A.①④⑥⑦B.①③⑤⑥C.②③④⑦D.①⑥⑦【答案】A【解析】【分析】玻璃的主要成分中含有二氧化硅,能和二氧化硅反应的药品不能盛放在带有玻璃塞的试剂瓶中,据此分析解答。
高考化学常见的非金属及其化合物专项练习题附答案高考化学常见的非金属及其化合物专项练习题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2个小题,每小题5分,共60分)1.已知常温下氯酸钾与浓盐酸反应放出氯气,现按下图进行卤素的性质实验。
玻璃管内装有分别滴有不同溶液的白色棉球,反应一段时间后,对图中指定部位颜色描述正确的是()①②③④A 黄绿色橙色蓝色白色B 无色橙色紫色白色C 黄绿色橙色蓝色无色D 黄绿色无色紫色白色2. 氯气可损害人体全身器官和系统,大剂量氯气可以在两分钟内致人缺氧并发生急速中毒死亡。
近两年来我国发生了多起液氯泄漏事故,造成了严重的后果。
作为救援消防干警在氯气泄漏现场的下列处理方法和过程较合理的是 ()①及时转移疏散人群,同时向有关部门如实报告事故有关情况;②被转移人群应戴上用浓NaOH处理过的口罩;③用高压水枪向空中喷洒含碱性物质的水溶液;④被转移人群可戴上用Na2CO3处理过的口罩(湿润);⑤将人群转移到地势较低的地方,即可不必走太远;⑥及时清理现场,检查水源和食物是否被污染;⑦常温下氯气能溶于水,所以只要向空气中喷洒水就可以解毒。
A.②③④⑤B.①③④⑥C.①②⑤⑥D.①③⑤⑦3.自来水常用氯气进行消毒。
如果在实验室用自来水配制下列物质的溶液,不会产生明显药品变质问题的是 ()A.FeCl2B.Na2SO3C.NaOHD.AlCl34.氯气是一种化学性质很活泼的非金属单质,它具有较强的氧化性,下列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红热的铜丝在氯气里剧烈燃烧,生成棕黄色的烟B.通常状况下,干燥的氯气能和Fe反应C.纯净的H2在Cl2中安静地燃烧,发出苍白色火焰,集气瓶口呈现雾状;光照H2和Cl2的混合气体时,因迅速化合而爆炸D.氯气能与水反应生成HClO和HCl,久置氯水最终变为稀盐酸5.下列对有关化学反应过程或实验现象的解释正确的是 ()A. Cl2的水溶液可以导电,说明Cl2是电解质B.在高温条件下,C能置换出SiO2中的Si,说明C的氧化性强于SiC.向淀粉碘化钾的溶液中加入氯水,溶液变为蓝色,说明Cl2的氧化性强于I2D.在滴有酚酞的Na2CO3溶液中,加入BaCl2溶液后,溶液褪色,说明BaCl2溶液有酸性6.将0.03 mol Cl2缓缓通入含0.02 mol H2SO3和0.02 mol HBr的混合溶液中,在此过程溶液的c(H+)与Cl2用量的关系示意图是(溶液的体积视为不变()7.ClO2是一种广谱型的消毒剂,根据世界环保联盟的要求,ClO2将逐渐取代Cl2成为生产自来水的消毒剂。
考点剖析专题卷专题六非金属及其化合物考点16 碳、硅及其化合物(2、3、5、6、9、12、20、21题)考点17 富集在海水中的元素——氯(1、4、13、16、18题)考点18 硫及其化合物(8、10、15~17、19、22题)考点19 氮及其化合物(7、10、11、14、16、23题)考试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本题共15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1.化学与生产、生活密切相关,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溴化银是一种重要的感光材料,常用于人工降雨B.水玻璃是建筑行业常用的一种黏合剂C.工业上可采用向澄清石灰水中通入氯气的方法来生产漂白粉D.氯化钙、生石灰、硫酸亚铁等都是食品包装袋中常用的干燥剂2.下列关于硅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高纯度的单质硅被广泛用于制作计算机芯片B.自然界中硅元素的贮量丰富,是地壳中含量最高的元素C.常温时硅与水、空气和绝大多数酸不反应,但能与氢氟酸反应D.硅可由二氧化硅还原制得3.科学家将含有石墨烯和碳纳米管两种纳米材料的水溶液在低温环境下冻干得到“全碳气凝胶”,该固态材料的密度仅为3⋅,是迄今为止世界上最轻的材料。
下列有关说0.18mg cm-法正确的是( )A. “全碳气凝胶”可用作处理海上原油泄漏的吸油材料B. “全碳气凝胶”与石墨互为同位素C. “全碳气凝胶”中含有碳碳双键,属于烯烃D. “全碳气凝胶”的性质稳定,能在热的浓硫酸中稳定存在4.在2020年初抗击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疫情中,化学品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如75%酒精、“84”消毒液等。
“84”消毒液是主要用于环境和物体表面消毒的含氯消毒剂。
下列判断不正确的是( )A.制备“84”消毒液的离子方程式为22Cl 2OH Cl ClO H O ---+++B.“84”消毒液的有效成分是NaClOC.“84”消毒液是利用NaClO 的还原性进行杀菌消毒D.将氯气通入石灰乳中可制得漂白粉,漂白粉的有效成分是2Ca(ClO),可作纸张的漂白剂5.据报道,科学家已经研制出世界上最薄的材料——碳膜片,其厚度只有一根头发的二十万分之一。
高考化学无机非金属材料(大题培优易错试卷)含详细答案一、无机非金属材料练习题(含详细答案解析)1.习主席在2020年新年贺词中强调“5G商用加速推出,凝结着新时代奋斗者的心血和汗水,彰显了不同凡响的中国风采、中国力量”,制造芯片用到高纯硅,用SiHCl3与过量H2在1100~1200℃反应制备高纯硅的装置如下图所示(热源及夹持装置略去)。
已知: SiHCl3遇水H2O 强烈水解,在空气中易自燃。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装置 B 中的试剂是浓硫酸B.实验时先打开装置C中分液漏斗的旋塞C.装置C中的烧瓶需要加热,其目的是使滴入烧瓶中的SiHCl3气化D.装置D不能采用普通玻璃管的原因是在反应温度下,普通玻璃管会软化【答案】B【解析】【分析】【详解】A.SiHCl3遇水H2O 强烈水解,所以H2应干燥,故装置 B 中的试剂是浓硫酸,A正确;B.SiHCl3在空气中易自燃,实验前应排尽装置内的空气,所以应先通H2,后打开装置C中分液漏斗的旋塞,B错误;C.SiHCl3呈液态,需转化为蒸气进入石英管中与H2反应,所以装置C中的烧瓶需要加热,C正确;D.制高纯硅时,温度在1100~1200℃,所以D不能采用普通玻璃管,D正确;故选B。
2.下列实验现象与氧化还原反应有关的是( )A.氨水中滴加石蕊试液显蓝色B.NO2通入水中,气体由红棕色逐渐转变为无色C.向Fe2(SO4)3溶液中滴加NaOH溶液,生成红褐色沉淀D.向硅酸钠溶液中滴加适量的稀盐酸,有透明的凝胶形成【答案】B【解析】【分析】【详解】A.氨水中滴加石蕊试液显蓝色,是由于一水合氨电离出氢氧根离子的缘故,没有发生氧化还原反应,故A错误;B.NO2通入水中,气体由红棕色逐渐转变为无色,是由于反应生成NO和硝酸,N元素化合价发生变化,属于氧化还原反应,故B正确;C.向Fe2(SO4)3溶液中滴加NaOH溶液,生成红褐色沉淀,发生的是复分解反应生成氢氧化铁沉淀,不是氧化还原反应,故C错误;D.向硅酸钠溶液中滴加适量的稀盐酸,有透明的凝胶形成,发生的是复分解反应生成硅酸,不是氧化还原反应,故D错误;故选B。
考点14无机非金属材料一、选择题1.下列“我国制造”所用的材料属于无机非金属材料的是()。
A.航天服所用的聚酯纤维B.“天眼”反射面板所用的铝合金C.港珠澳大桥所用的水泥D.“蛟龙号”所用的钛合金答案:C解析:航天服所用的聚酯纤维为有机合成高分子材料,A项错误。
“天眼”反射面板所用的铝合金属于金属材料,B项错误。
港珠澳大桥所用的水泥为硅酸盐材料,属于无机非金属材料,C项正确。
“蛟龙号”所用的钛合金属于金属材料,D项错误。
2.硅及其化合物是带来人类文明的重要物质。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高纯硅可用于制作光感电池B.水玻璃是纯净物,可用于生产黏合剂和防火剂C.陶瓷、水晶、水泥、玻璃都属于硅酸盐D.高纯硅可用于制造光导纤维答案:A解析:水玻璃为硅酸钠的水溶液,属于混合物,B项错误。
水晶的主要成分是二氧化硅,是氧化物,不是硅酸盐,C项错误。
二氧化硅可用于制造光导纤维,D项错误。
3.《天工开物》记载:“凡埏泥造瓦,掘地二尺余,择取无沙粘(通‘黏’)土而为之”“凡坯既成,干燥之后,则堆积窑中燃薪举火”“浇水转釉(主要为青色),与造砖同法”。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沙子和黏土的主要成分为硅酸盐B.“燃薪举火”使黏土发生复杂的物理化学变化C.烧制后自然冷却成红瓦,浇水冷却成青瓦D.黏土是制作砖瓦和陶瓷的主要原料答案:A解析:沙子的主要成分为SiO2,不属于硅酸盐,A项错误。
“燃薪举火”是使成型的黏土器皿发生复杂的物理化学变化而制成陶器,B项正确。
烧制过程中铁的化合物被氧化为氧化铁,得到红瓦,若浇水则发生氧化还原反应得到氧化亚铁而成为青瓦,C项正确。
制作砖瓦、陶瓷的主要原料是黏土,D项正确。
4.下列变化中,不能一步实现的是()。
A.Na2SiO3H2SiO3B.H2SiO3SiO2C.SiO2H2SiO3D.SiO2Na2SiO3答案:C解析:Na2SiO3H2SiO3;H2SiO3SiO2;SiO2Na2SiO3;SiO2不能与H2O 反应,故不能一步转化为H2SiO3。
单元质检卷(四)非金属及其化合物(分值:100分)一、选择题:本题共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2020山东潍坊期中)中华民族为人类文明进步做出巨大贡献。
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商代后期就已出现铜合金,铜合金属于金属材料B.汉代烧制出“明如镜、声如磬”的瓷器,其主要原料为黏土C.宋代王希孟的《千里江山图》卷中的绿色颜料铜绿的主要成分是碱式碳酸铜D.“文房四宝”中的砚台是用石材制作而成的,制作过程发生了化学变化2.(2020福建厦门湖滨中学期中)下列是部分矿物资源的利用及产品流程(如图),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A.电解精炼粗铜时,粗铜为阳极B.生产铝、铜、高纯硅及玻璃过程中都涉及氧化还原反应C.黄铜矿冶铜时,副产物SO2可用于生产硫酸,FeO可用作冶炼铁的原料D.粗硅制高纯硅时,提纯四氯化硅可用多次分馏的方法3.(2020浙江7月选考)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高压钠灯可用于道路照明B.SiO2可用来制造光导纤维C.工业上可采用高温冶炼黄铜矿的方法获得粗铜D.BaCO3不溶于水,可用作医疗上检查肠胃的钡餐4.(2020山东枣庄期末)在给定条件下物质间转化均能实现的是()A.MnO2Cl2漂白粉B.N2NH3NO NO2HNO3C.S(s)SO3(g)H2SO4(aq)D.Fe FeCl2FeCl3Fe(OH)35.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次氯酸盐具有氧化性,漂白粉能漂白织物B.Cl2能使淀粉KI溶液变蓝,证明其具有氧化性C.Fe与Cl2反应生成FeCl3,推测Fe与I2反应生成FeI3D.漂白粉在空气中久置变质,是因为漂白粉中的Ca(ClO)2与空气中的CO2及H2O反应生成了CaCO36.(2020北京化学,9)硫酸盐(含S O42-、HS O4-)气溶胶是PM2.5的成分之一。
近期科研人员提出了雾霾微颗粒中硫酸盐生成的转化机理,其主要过程示意图如下: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该过程有H2O参与B.NO2是生成硫酸盐的氧化剂C.硫酸盐气溶胶呈酸性D.该过程没有生成硫氧键7.(2020河南驻马店正阳县高级中学月考)高纯度单晶硅是典型的无机非金属材料,又称“半导体”材料,它的发现和使用曾引起计算机的一场“革命”。
专题六非金属及其化合物考点一无机非金属材料1.(2022广东,3,2分)广东一直是我国对外交流的重要窗口,馆藏文物是其历史见证。
下列文物主要由硅酸盐制成的是()文物选项 A.南宋鎏金饰品 B.蒜头纹银盒文物选项 C.广彩瓷咖啡杯 D.铜镀金钟座答案C A项,鎏金工艺是在器物表面镀上一层金,器物本身的材质并不固定,错误;B 项,蒜头纹银盒的材质是金属银,错误;C项,陶瓷属于硅酸盐制品,正确;D项,铜镀金钟座的成分是金属,错误。
2.(2022广东,12,4分)陈述Ⅰ和Ⅱ均正确但不具有因果关系的是()选项陈述Ⅰ陈述ⅡA 用焦炭和石英砂制取粗硅SiO2可制作光导纤维B 利用海水制取溴和镁单质Br-可被氧化,Mg2+可被还原C 石油裂解气能使溴的CCl4溶液褪色石油裂解可得到乙烯等不饱和烃D FeCl3水解可生成Fe(OH)3胶体FeCl3可用作净水剂答案A Br-~Br2,Br-被氧化,Mg2+~Mg,Mg2+被还原;乙烯等不饱和烃可与Br2发生加成反应,使溴的CCl4溶液褪色;Fe(OH)3胶体可吸附水中杂质,使其沉降,达到净水目的,故B、C、D三项中陈述Ⅰ和Ⅱ均正确,且具有因果关系,只有A项符合题意。
关联知识工业制粗硅反应原理:2C+SiO2Si+2CO↑。
3.(2022河北,1,3分)定窑是宋代五大名窑之一,其生产的白瓷闻名于世。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传统陶瓷是典型的绝缘材料B.陶瓷主要成分为SiO2和MgOC.陶瓷烧制的过程为物理变化D.白瓷的白色是因铁含量较高答案A传统陶瓷为绝缘体;陶瓷主要成分为硅酸盐;陶瓷烧制的过程中发生化学变化;Fe2+、Fe3+均会呈现一定的颜色,白瓷呈白色则铁含量较低,故选A。
4.(2022江苏,7,3分)我国古代就掌握了青铜(铜—锡合金)的冶炼、加工技术,制造出许多精美的青铜器;Pb、PbO2是铅蓄电池的电极材料,不同铅化合物一般具有不同颜色,历史上曾广泛用作颜料。
非金属实验选择题
1.下列各项中操作或现象能达到预期实验目的的是( )
e(SCN)3
2.下列实验不能达到预期实验目的的是( )
3.下图集气瓶中用滤纸折成的纸蝴蝶上喷洒了一种溶液,通入某种气体后,实验结果与预测的纸蝴蝶颜色变化不一致的是( )
4.
用4种溶液进行实验,下表中“试剂和操作”与“现象”对应关系正确的是( )
6.下列有关物质检验的实验结论正确的是( )
8)
饱和
溶液
溶液
3溶液
9.对下列实验产生的现象预测不正确...
的是
① ② ③ ④ A .实验①:试管中溶液颜色变为红色
B .实验②:同时加入H 2
C 2O 4 时b 试管中溶液先褪色 C .实验③:振荡后静置,上层溶液颜色保持不变
D .实验④:放置一段时间后,饱和CuSO 4溶液中出现蓝色晶体 10.用下图所示实验装置进行物质性质探究实验。
下列说法不合理...
的是
A .若品红溶液①褪色,则说明产物中含有SO 2
B .若溴水褪色,则说明SO 2具有还原性
C .若烧瓶中产生黄色浑浊和无色气泡,则说明Na 2S 2O 3只做氧化剂
D .若品红溶液②不褪色、Na 2SiO 3溶液出现白色浑浊,则说明亚硫酸比碳酸酸性强 11.根据下列实验现象,所得结论不正确的是
Br 2的
溶液
12.某无色溶液可能含有①Na + ②Ba 2 + ③Cl 一
④Br 一
⑤SO 32一
⑥SO 42一
中的若干种,依次进行下列实验,且每步所加试剂均过量,观察到的现象如下:】下列结论正确的是
C .肯定没有的离子是②⑥
D .不能确定的离子是①③⑤ 13.下述实验能达到预期目的的是
14.某混合物水溶液,可能含有以下离子中的若干种: K +
、NH 4+
、Cl -
、Ca 2+
、CO 32-
、 SO 42
-
,现每次取100 mL 溶液分别进行下列实验: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 c (K +)≥ 0.2 mol/L
B .一定不存在的离子: Ca 2+、K +、Cl -
C . c (K +) + c (NH 4+) = c (CO 32-) + c (SO 42-)
D .一定存在的离子:Cl -、NH 4+、CO 32-、SO 42- 15.下列说法不正确...
的是 A .图Ⅰ所示装置可制备氢氧化亚铁
B.图Ⅱ所示装置可电解制氯气和氢气
C.图Ⅲ所示装置可验证氨气在水中的溶解性
D.图Ⅳ所示装置和操作可从苯酚中分离出苯
图Ⅰ图Ⅱ图Ⅲ图Ⅳ
16.下列实验方案不能
..达到预期目的的是
17.孔雀石的主要成分为xCuCO3·yCu(OH)2·zH2O,为测定其中CuCO3的质量分数,称取a g样品进行实验。
下列实验方案可行的是
A. 充分加热样品,用碱石灰吸收逸出气体,增重b g
B. 加热至样品质量不再发生变化,称得其质量为b g
C. 向样品中加入足量的稀盐酸,用排水法收集逸出气体,得b mL气体
D. 向样品中加入足量的稀盐酸,充分反应,将生成的气体全部通入到足量Ba(OH)2溶
液中,过滤、洗涤、烘干,得b g固体
18.下列比较项与依据的化学反应事实不对应
...的是
19.向如下图所示的装置中缓慢地通入气体X ,若关闭活塞K ,则品红溶液无变化而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若打开活塞K ,则品红溶液褪色。
X 和Y 可能是
20.为证明稀硝酸与铜反应产物中气体为NO ,设计如图实验(实验过程中
活塞2为打开状态),下列说法中不正确...
的是 A .关闭活塞1,加入稀硝酸至液面a 处
B .在装置左侧稍加热可以加快稀硝酸与铜的反应速率
C .通过关闭或开启活塞1可以控制反应的进行
D .反应开始后,胶塞下方有无色气体生成,还不能证明该气体为NO
21.根据以下叙述制备氯化铜:先将浓盐酸用蒸气加热至80℃左右,慢慢加入含有FeO 杂质的CuO 粉,充分反应,使其溶解。
已知:FeS 不溶于水,但溶于酸;
在除去溶液中的Fe 2+时,可采用的方法是
A .可直接加碱,调整溶液的pH ≥9.6
B .加入纯铜粉,将Fe 2+还原为Fe
C .先将Fe 2+氧化成Fe 3+,再调整溶液pH 至3~4
D .通入H 2S 使Fe 2+直接沉淀
22.下列有关实验操作、现象和解释或结论都正确的是
23.根据下列图示的实验操作,不能够实现实验目的的是
O3溶液 1 mL Na
试剂:烧瓶中各充入等质量的NO2醋酸CO2
NaHCO3溶液苯酚钠溶液CO3溶液NaHCO
24.向四支试管中分别加入少量不同的无色溶液进行如下操作,结论正确的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