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汉语教学大纲
- 格式:doc
- 大小:45.50 KB
- 文档页数:7
现代汉语教学大纲一、课程性质与教学目的《现代汉语》是高等学校汉语言文学专业、新闻专业基础课程之一。
本课程的教学任务是: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指导,以国家的语言文字政策为依据,贯彻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系统地讲授现代汉语的基础理论和基本知识,同时加强基本技能的训练,提高学生对现代汉语的理论水平和实际运用能力,为他们学习其他课程以及将来从事语言文字工作、语文教学工作和现代汉语的研究工作打好基础。
二、课时安排周四课程,一学年。
三、教学与考核方法教学方式:以课堂讲授为主,同时组织一些实践活动,如普通话比赛,社会语言文字使用状况调查,语言使用问题讨论等。
考核方式:闭卷考试,或采用开卷考试、口试等形式。
四、教材与参考书目以本学院人员参加编写的黄伯荣、廖序东主编《现代汉语》(增订二版)为教材。
主要参考书目:(各章参考书目见下)1.胡裕树主编《现代汉语》2.钱乃荣主编《现代汉语》3.北京大学中文系现代汉语教研室编《现代汉语》五、分章大纲第一章绪论一、教学目的要求使学生了解现代汉语的基本情况与基本特点,现代汉语共同语的标准与形成,现代汉语方言概况,现阶段语言文字工作的方针和任务,明确语言规范化的意义;提高对祖国语言的自豪感,提高进行语言规范的理论水平和行动的自觉性.二、课时安排10课时。
三、各节讲授重点第一节现代汉语概述1.语言的概念、性质与构成(1)什么是语言(2)语言的交际工具性质(3)语言的构成要素(4)口语和书面语2.现代汉语的含义(1)广义:相对于古代汉语而言(2)狭义:仅指共同语3.共同语和方言(1)什么是共同语(2)什么是方言(3)共同语和方言的关系4.现代汉语共同语的形成(1)历史上的方言(2)历史上的共同语(3)北方方言的影响与白话文的流传(4)白话文运动与国语运动(5)共同语的最终形成5.普通话的定义与标准(1)什么是普通话(2)普通话的语音标准(3)普通话的词汇基础(4)普通话的语法标准6.现代汉语方言的分区(1)方言形成的一般因素(2)现代汉语各方言区的分布(3)现代汉语方言之间的差异7.现代汉语的特点(1)现代汉语的语音特点(2)现代汉语的词汇特点(3)现代汉语的语法特点8.汉语的历史地位(1)汉语的悠久历史(2)汉语在历史上对其他语言的影响9.现代汉语的使用(1)现代汉语在国内的使用(2)现代汉语在国外的作用A.国外华人的使用B.联合国工作语言C.作为外语在国外的使用第二节新时期语言文字工作的方针和任务1.新时期语言文字工作的方针和任务(1)新时期语言文字工作的方针和任务的内容(2)新时期语言文字工作的方针和任务的意义2.现代汉语规范化的意义和内容(1)规范化的意义(2)规范化的内容3.推广普通话(1)推广普通话的意义(2)推广普通话的工作第三节现代汉语的性质、内容和任务1.学习现代汉语的意义2.学习现代汉语注意的问题四、本章参考书目1.李荣《中国的语言和方言》(《方言》1989年第3期)2.詹伯慧《现代汉语方言》3.语文出版社编《语言文字规范手册》第二章语音一、教学目的要求使学生明确语音的基本性质与基本概念,掌握普通话语音的发音原理,掌握普通话语音系统和音位系统,以及语流音变;提高学生的普通话发音水平和理论水平;具有初步的审音、记音能力;提高语音规范化的意识.二、课时安排24课时。
《现代汉语》教学大纲课程编号:12307017学时:45学分:2-5课程类别:限制性选修课开课对象:小学教育专业本科生三年级课程英文译名:Modern Chinese一、课程的任务和目的任务:本课程是高等院校初等教育专业的一门基础课。
它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指导,以国家的语言文字政策为依据,系统地讲述现代汉民族共同语普通话的基础理论和基本知识,训练基本语言技能。
目的:培养和提高学生理解、分析和运用现代汉民族共同语的能力,为他们将来从事语言文字工作包括教学和科学研究工作打好基础。
二、课程教学内容和要求(一)绪论1.现代汉语的定义。
2.现代汉民族共同语: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以北方话为基础方言,以以典范的现代白话文著作为语法规范的普通话。
现代汉民族共同语的形成。
3.现代汉语的方言:北方方言,吴方言,湘方言,赣方言,客家方言,闽方言,粤方言。
4.现代汉语的特点:语音特点,词汇特点,语法特点。
5.新时期语言文字工作的方针、任务。
现代汉语规范化。
教学重点:现代汉民族共同语的定义;现代汉民族共同语的形成;现代汉语的特点。
教学难点:现代汉民族共同语的形成;现代汉语的语法特点。
教学要求:通过本章教学,使学生初步了解现代汉语及其课程的基本性质和任务。
(二)语音(本章教学内容大部分在“普通话与教师口语课”里完成)1.语音基本概念(1)语音的性质:物理性质,生理性质,社会性质。
(2)语音的基本概念:音节和音素、音位、辅音和元音,声母、韵母、声调,辅音与声母的关系,元音与韵母的关系。
(3)标音符号:汉语拼音方案、国际音标。
2.声母(1)发音部位及其分类:双唇音,唇齿音,舌尖前音,舌尖中音,舌尖后音,舌面音,(2)发音方法及其分类:塞音,擦音、鼻音、边音;清音,浊音;送气音,不送气音。
(3)声母辨正。
3.韵母(1)韵母:单元音韵母,复元音韵母,鼻韵尾韵母。
(2)四呼。
(3)押韵和韵辙。
(4)韵母辨正。
4.声调(1)调值和调类。
《现代汉语》教学大纲邹玉华编写汉语言文学专业课程教学大纲44 目录前言 (50)一、本课程性质、编写目的、课程简介 (50)二、本课程的教学目的和基本要求 (50)三、本课程的主要内容及学时分配 (50)第一章绪论 (51)第一节语言和语言学 (51)一、语言 (51)二、语言学 (51)第二节汉语的分期和汉语的世界意义 (51)一、汉语的分期 (51)二、汉语的世界意义 (52)第三节现代汉民族共同语和方言 (52)一、现代汉民族共同语 (52)二、现代汉语方言 (52)第四节现代汉语的特点 (53)一、语音方面 (53)二、词汇方面 (53)三、语法方面 (53)第五节新时期的语言文字工作 (53)一、新时期语言文字工作的方针和任务 (53)二、大力推广普通话 (54)三、促进汉语规范化 (54)相关教学环节 (54)复习与思考题 (54)拓展阅读书目 (54)第二章语音 (55)第一节语音概说 (55)一、语音的性质 (55)二、语音单位 (56)三、记音符号 (56)第二节声母 (57)一、概说 (57)二、普通话声母与其他方言和语言相比有如下特点 (57)三、声母发音描写 (57)四、声母辨正 (58)第三节韵母 (58)一、元音的舌位 (58)二、韵母 (59)三、韵母结构分析 (60)四、韵母的再分类 (60)现代汉语45五、韵母辨正 (61)第四节 声 调 (61)一、声调 (61)二、调值和调类 (61)三、普通话的声调 (61)四、古今调类比较 (61)五、声调辨正 (62)第五节 音 节 (62)一、音节的结构 (62)二、普通话声韵的配合 (62)三、拼音方法 (63)四、音节的拼写 (63)第六节 音 变 (63)一、 语流音变 (63)二、语流音变的类型 (63)第七节 音 位 (66)一、音位和音位学(phoneme and phonemics ) (66)二、对立和互补 (66)三、音位的归纳 (67)四、音位变体(同位变体llophone ) (67)五、音质音位和非音质音位 (67)相关教学环节 (68)复习与思考题 (68)拓展阅读书目 (68)第三章 文 字 (69)第一节 文字概说 (69)一、汉字的特点 (69)二、汉字的产生与作用 (69)三、汉字与汉语 (69)第二节 汉字的形体 (70)一、汉字形体的演变 (70)二、现代汉字的形体 (70)第三节 汉字的结构 (71)一、结构系统 (71)二、构造方法 (71)第四节 汉字的规范 (72)一、汉字的整理 (72)二、汉字的标准化 (72)三、汉字的信息处理 (73)第五节 使用规范汉字 (73)一、掌握规范汉字 (73)二、纠正错别字 (73)相关教学环节 (73)汉语言文学专业课程教学大纲46 复习与思考题 (73)拓展阅读书目 (74)第四章词汇 (75)第一节词汇、词汇单位和词的结构 (75)一、词汇 (75)二、词汇单位 (75)三、构词类型 (75)四、简称和数词缩略语 (76)第二节词义的性质和构成 (76)一、词义的性质 (76)二、词义的构成 (76)三、词义的理解与词的运用 (77)第三节词义的分解 (77)一、义项 (77)二、义素 (77)第四节词义的聚合——语义场 (77)一、语义场 (77)二、同义义场和同义词 (78)三、反义义场和反义词 (78)第五节词义和语境的关系 (79)一、语境对理解词义的作用 (79)二、语境对词义的影响 (79)第六节现代汉语词汇的组成 (79)一、基本词汇和一般词汇 (79)二、古语词、方言词和外来词 (79)三、行业语、隐语 (80)第七节熟语 (80)一、成语 (80)二、惯用语 (80)三、歇后语 (80)第八节词汇的发展变化和词汇的规范化 (81)一、词汇的发展变化 (81)二、词汇的规范化 (81)复习与思考题 (81)拓展阅读书目 (81)第五章语法 (82)第一节语法概说 (82)一、语法和语法体系 (82)二、语法的性质 (82)三、语法单位和句法成分 (82)第二节词类(上) (83)一、词类的划分 (83)二、实词 (83)现代汉语三、实词的运用 (84)第三节词类(下) (84)一、虚词 (84)二、虚词的运用 (85)第四节短语 (85)一、短语及其分类 (85)二、短语的结构类 (85)三、短语的功能类 (85)四、多义短语 (86)五、短语小结 (86)第五节句法成分 (86)一、主语和谓语 (86)二、动语和宾语 (86)三、定语 (86)四、状语 (87)五、补语 (87)六、中心语 (87)七、独立语 (87)八、句法成分小结 (88)第六节句子的分类 (88)一、句子分类概说 (88)二、句类 (88)三、句型 (88)四、几种动词谓语句 (88)五、变式句和省略句 (89)六、句子的变换 (89)七、句子分析例解 (89)第七节常见的句法失误 (89)一、搭配不当 (89)二、残缺和多余 (89)三、语序不当 (90)四、句式杂糅 (90)第八节复句 (90)一、概说 (90)二、复句的类型 (91)三、多重复句 (91)四、紧缩复句 (91)五、复句运用中常见的错误 (91)第九节句群 (91)一、句群及类型 (91)二、多重句群 (92)三、句群与复句、段落的关系 (92)四、句群运用的常见错误 (92)47汉语言文学专业课程教学大纲48 第十节标点符号 (92)一、标点符号的作用和种类 (92)二、标点符号的用法 (92)三、标点符号的活用 (93)四、标点符号的位置 (93)复习与思考题 (93)拓展阅读书目 (93)第六章修辞 (94)第一节修辞概说 (94)一、修辞的内涵及其他 (94)二、修辞与语境 (94)第二节词语的锤炼 (94)一、选择和使用词语的一般要求 (94)二、选择词语的进一步要求 (94)第三节句式的选择 (95)一、句子成分易位 (95)二、主动句和被动句 (95)三、肯定句和否定句 (95)四、长句和短句 (95)五、整句和散句 (95)六、紧句和松句 (95)七、口语句式和书面语句式 (95)第四节辞格 (96)一、比喻 (96)二、借代 (96)三、比拟 (96)四、夸张 (96)五、反语 (97)六、双关 (97)七、婉曲 (97)八、排比、层递、反复 (97)九、对比、映衬、对偶 (97)十、拈连、通感、仿词 (98)十一、设问和反问 (98)十二、顶真和回环 (98)十三、警策 (98)第五节辞格的综合运用 (98)一、辞格的连用 (98)二、辞格的套用 (98)三、辞格的兼用 (99)四、以上三种情况的同时出现 (99)第六节修辞中常出现的问题 (99)一、韵律配合不协调 (99)现代汉语二、词语选用不精当 (99)三、句子表意不畅达 (99)四、辞格运用不恰当 (99)第七节语体 (100)一、语体及其划分 (100)二、公文语体 (100)三、科技语体 (100)四、政论语体 (100)五、文艺语体 (101)六、语体风格互相渗透 (101)复习与思考题 (101)拓展阅读书目 (101)49汉语言文学专业课程教学大纲50前言一、本课程性质、编写目的、课程简介课程性质:本课程是中文专业必修课。
《现代汉语》教学大纲绪论【教学目的】理解“现代汉语”的科学含义和“现代汉语规范化”的重要意义,了解现代汉语的历史来源及其地域变体和社会变体,认识现代汉语的国际地位。
了解“现代汉语课程”的性质和基本内容,明确学习现代汉语课程的意义。
【重点难点】“现代汉语”的科学含义;现代汉语方言;现代汉语规范化。
第一节现代汉语概述一、现代汉语的性质二、现代汉语的变体三、现代汉语规范化问题第二节现代汉语课程一、现代汉语学科的性质二、现代汉语课程的定位三、学习现代汉语的意义【思考题】1、谈谈你对“国家推广普通话、推行规范汉字”的体会。
2、学习现代汉语课程的意义是什么?3、根据已经掌握的语言知识,运用比较法(古代汉语和现代汉语、汉语和外国语、普通话和方言)对语言现象做初步的比较。
第一章语音【教学目的】理解语音学基本概念,了解汉语普通话语音系统,掌握语音分析和方音辨析的基本方法,具备运用普通话朗读、交际的能力。
【重点难点】普通话语音系统(声母、韵母、声调、音节);普通话语流音变;普通话音位系统。
第一节语音概述一、语音的定义和性质二、语音单位三、记音符号第二节声母一、声母的发音二、声母辨正第三节韵母一、韵母的发音二、押韵和韵辙三、韵母辨正第四节声调一、调值和调类二、普通话的声调三、古今声调比较四、声调辨正第五节音节一、音节的结构二、拼音三、音节的拼写规则第六节语流音变一、变调二、轻声三、儿化四、语气词“啊”的音变第七节音位一、音位简说二、普通话音位第八节朗读和语调一、朗读二、语调第九节语音规范化一、确立正音标准二、推广标准音【思考题】1、国际音标的优点是什么?2、谈谈辅音跟声母的区别、元音跟韵母的区别。
3、你家乡话的声母、韵母同普通话有哪些差异?请找出它们的对应关系,并举出例字。
4、谈谈古代汉语的入声字跟现代汉语声调的对应关系。
5、普通话的音节结构有哪些特点?6、应该怎样归纳音位?试举例加以说明。
7、有人认为“轻声”“儿化”现象是北京话里特有的,学习普通话不一定要学习这些音变,你觉得这种说法对吗?8、现代汉语的节律系统里所有起作用的语音形式有哪些?它们之间的关系如何?9、如何正确认识“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是否一切都应该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阅读书目】1、罗常培、王均编著,《普通语音学纲要》,商务印书馆,1981年。
《现代汉语》课程教学大纲课程名称:现代汉语 Modern Chinese课程编号:0111001课程学时:96适用专业:汉语言文学、新闻学、广告学建议教材:黄伯荣、廖序东主编《现代汉语》(增订五版),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年版开课单位:皖江学院中文系一、课程性质与任务课程性质:现代汉语是汉语言文学教育专业的专业基础课程,在专业课程结构体系中处于主干地位和核心地位.课程任务:本课程是进一步学习古代汉语、语言学理论及学习本专业其他相关课程的基础课程。
以国家关于语言文字的方针、政策为依据,系统地讲授现代汉语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包括绪论、文字、词汇、语法、修辞等五部分内容.通过教学,培养和提高学生分析、运用现代汉语的能力,提高口头表达和书面表达水平,为将来从事企事业单位文秘类工作、中学语文教学工作或进一步从事语言研究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课程的基本内容及要求第一章绪论课程教学内容:第一节现代汉语概述一、现代汉语的定义二、现代汉民族共同语的形成:雅言、通语、白话、官话、国语、普通话。
三、现代汉语方言:北方方言,吴方言,湘方言,赣方言,客家方言,闽方言,粤方言四、现代汉语的特点:语音特点,词汇特点,语法特点五、汉语的地位:国内地位,国际地位第二节汉语规范化和推广普通话一、汉语规范化和推广普通话的意义二、现代汉语规范化三、推广普通话课程的重点、难点:现代汉语的内涵,现代汉语的特点,民族共同语与方言的关系,现代汉语规范化的具体内容和要求。
课程教学要求:要求学生了解现代汉语的特点和方言概况;了解现代汉语课的性质、内容和任务;掌握现代汉语规范化的具体内容和方法。
思考题:1.学习现代汉语课程的意义是什么?2.汉语在世界语言中有何地位和影响?3.谈谈你对“国家推广普通话、推行规范汉字”的体会.4.为什么要促进现代汉语规范化?5.有人说,不学“现代汉语”,文章照样写得通.谈谈你的认识。
6.试述与英语比较,现代汉语有哪些主要特点?第二章文字课程教学内容:第一节汉字概述一、文字的性质:文字与语言,文明的标志二、汉字的产生:众说纷纭三、汉字的性质特点:表意体系的文字,超方言功能四、汉字的作用:国内、国际第二节汉字的形体一、现行汉字的前身:甲骨文、金文、篆书、隶书、楷书、行书二、现行汉字的形体:楷书和行书、印刷体和手写体1.楷书和行书2.印刷体和手写体第三节汉字的结构一、结构单位1.笔画:“永"字八法——点、横、竖、撇、捺、提、折、钩“札”字五法——横、竖、撇、点、折2.部件独体字只有一个部件;合体字有两个或两个以上部件,其组合方式有多种。
现代汉语课程教学大纲Modern Chinese Language课程性质:学科基础课适用专业:汉语言文学前修课程:语言学概论后续课程:古代汉语教学目的与要求:本课程是汉语言文学专业本科生的专业基础课,系统地讲授现代汉民族共同语——普通话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以及国家有关语言文字法规,训练基本技能,培养和提高学生理解、分析和运用现代汉民族共同语的能力,并为他们将来从事语言教学与研究工作,打好基础。
全面系统地学习有关现代汉语的基本知识,把原有的对现代汉语的感性认识理性化、系统化,增强运用语言的自觉性。
在学习掌握具体的有关现代汉语的知识的技能的过程中,逐步熟悉分析语言现象的方法。
运用所学得的知识、技能和方法,提高解释常见语言现象的能力和纠正语言运用中的错误的能力。
面授学时安排第一章绪论一、现代汉语和现代汉民族共同语二、现代汉语的方言三、汉语的规范化和推广普通话第二章语音第一节语音概说一、语音的性质二、语音单位三、语音符号第二节声母一、辅音声母的发音二、声母辨正第三节韵母一、元音的发音二、韵母的发音三、韵母的结构第四节声调一、调值和调类二、普通话的声调第五节音节一、音节的结构二、拼音第六节音变一、变调二、轻声三、儿化四、语气词“啊”的音变第七节音位一、音位简说二、普通话音位第八节语音规范化一、确立正音标准二、推广标准音本章重点:普通话的声母、韵母、声调,现代汉语音节结构的构成,普通话常见的音变。
本章难点:普通话声母、韵母的发音,音节结构分析。
教学要求:掌握第二章文字第一节汉字概说一、文字的性质二、汉字的产生三、汉字的特点和作用第二节汉字的形体一、汉字形体的演变二、现代汉字的形体第三节汉字的结构一、汉字的结构单位二、汉字的笔顺三、汉字的造字法第四节汉字的整理和标准化一、汉字改革问题二、汉字的整理三、汉字的标准化本章重点:现行汉字的笔画、笔顺、偏旁及其组合方式,正确书写汉字,形声字的形旁、声旁及其组合方式,声旁的表音作用,形旁的表意作用,汉字简化的方法,汉字标准化的内容。
现代汉语课程大纲一、课程简介现代汉语课程旨在帮助学习者掌握和运用现代汉语的基本语言知识和技能。
本课程将涵盖听、说、读、写四个技能的培养,并重点注重学习者的口语表达和写作能力的提高。
二、课程目标1. 培养学习者的听力技能,能听懂简单的日常对话和文章,理解语音语调的基本规律。
2. 培养学习者的口语表达能力,能进行简单的日常交流,包括自我介绍、购物、问路等常见场景。
3. 培养学习者的阅读理解能力,能够阅读简单的篇章、新闻报道等,理解基本的语义和结构。
4. 培养学习者的写作能力,能够书写简单的句子、段落,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想法。
三、教学内容1. 听力训练(1) 基本日常用语的听力练习(2) 日常对话的听力理解(3) 短文、新闻等语言材料的听力训练2. 口语表达(1) 基本日常用语和常见句型的口语练习(2) 日常交际场景的口语训练(3) 小组讨论和角色扮演活动,培养学习者的口语表达能力3. 阅读理解(1) 简单课文和短篇故事的阅读理解训练(2) 新闻报道等实际语言材料的阅读训练(3) 阅读策略和技巧的讲解和实践4. 写作能力(1) 日常生活、旅行、工作等主题的写作练习(2) 书写汉字的练习(3) 段落写作和篇章结构的训练四、评估方式1. 课堂表现评估:包括学习者对于听力、口语、阅读、写作训练的积极参与度和表现。
2. 书面作业评估:包括听力理解题目、口语练习记录、阅读理解题目和写作练习等书面作业的评估。
3. 考试评估:定期进行口语和书面形式的考试,以评估学习者的综合语言能力。
五、教学资源本课程将提供以下教学资源:1. 教材:精选编写的现代汉语教材,包括听力材料和练习题。
2. 音频资料:包括日常对话和语言材料的录音资料,以提供学习者听力训练的素材。
3. 视频资料:包括真实场景的视频资料,以提供学习者口语表达和视觉理解的训练。
4. 词典和参考书籍:教师将推荐一些常用的词典和参考书籍,供学习者查阅和拓展知识。
六、教学方法本课程将采用以下教学方法:1. 互动式教学:教师和学习者之间积极互动,学习者之间的小组讨论和合作。
《现代汉语》课程教学大纲一、课程基本信息1.课程名称:现代汉语/Modern Chinese2.课程性质:专业基础课3.周学时/学分:3,34.授课对象:对外汉语专业5.使用教材:由黄伯荣、廖序东主编的《现代汉语》(增订三版)》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年7月二、课程简介现代汉语课是高等学校对外汉语本科专业的一门基础课。
本课程的教学任务是: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指导,以国家的语言文字政策为依据,贯彻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系统地讲授现代汉语的基础理论和基本知识,加强基本技能的训练,培养和提高学生理解、分析、运用现代汉语的能力,为他们将来从事对外汉语教学工作、语言文字工作和现代汉语的研究工作打好基础。
本课程包括绪论、语音、文字、词汇、语法、修辞共六部分。
绪论部分:简要地讲述现代汉语概况,新时期语言文字工作的方针和任务,以及“现代汉语”课的性质、内容和任务。
语音部分:以《汉语拼音方案》为基础,运用语音学的原理,系统地讲述有关普通话的语音知识;使学生对普通话语音系统有完整的了解,具有推行《汉语拼音方案》和使用、推广普通话的能力。
文字部分:讲述汉字的性质和作用能关,汉字的结构和形体,汉字的整理和汉字规范化问题,以及国家关于文字的方针政策,使学生正确地使用汉字。
词汇部分:讲述现代汉语语素、词和构词法,词义(词义的性质和构成、义素的分析和运用、语义场、语境和词义),词汇的构成,词汇的变化和词汇规范化等问题,使学生掌握一定的词汇学知识,能够正确地辨析和解释词义,丰富自己的语汇,提高用词的能力。
语法部分:讲述现代汉语组词造句的规则和有关的基础理论知识,如各类词的用法,短语和句子的结构与类型,以及标点符号的用法等等,使学生具有辨识词性、分析句子和辨别句子正误的能力,正确地、规范地使用汉语。
修辞部分:讲述词语和句式的选用,常用的修辞方式,使学生注意选词炼句,恰当地运用修辞手法,提高汉语表达能力,改进文风,逐步达到准确、鲜明、精炼、生动的要求。
现代汉语教学大纲(一)说明一、本课程性质:专业必修课二、本课程定义:本课程是高等院校对外汉语专业的一门基础课。
它以马克思理论为指导,以国家语言文字政策为依据,系统的讲授现代汉民族共同语——普通话的基础理论和基本知识,训练基本技能,培养和提高学生理解、分析和运用现代汉语的能力,为他们将来从事语言文字工作包括对外汉语教学和科研工作打好基础。
三、本课程的教学目的和教学基本要求:本课程的教学任务是讲授现代汉语语音、文字、词汇、语法、标点符号、修辞六个部分理论知识和相关的普通语言理论的基础知识,组织必要的训练,使学生掌握相关的知识、理论,并能熟练的从事相关的语言教学工作或为进一步深造奠定基础。
四、教学内容简介:本课程的教学包括绪论、语音、文字、词汇、语法、修辞六个部分,教授包括现代汉语的理论知识和相关的普通语言理论的基础知识。
相关的普通语言理论的基础知识,是分析、讲解和理解、学习现代汉语理论知识的指导理论,现代汉语理论知识是本课程教学内容的本体。
本课程的教学内容,可适当的吸收近年来从现代汉语实际基础上归纳抽象出来的一些新的理论成果,尤其是对外汉语领域的有实际应用价值的研究成果,可适当删去那些脱离汉语实际从理论上推演出来的空洞的理论。
五、教学方法:本课程应采用理论和实际相结合的原则进行教学,注重启发教学式,着重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能力。
结合对外汉语教学实践多加以训练,以便理解掌握知识。
要重视直观教学,尽量采用一些能提高教学效果的现代化教学手段。
六、学时分配:本课程各部分学时分配比例大约为:绪论、语音20%,文字10%,词汇20%,语法35%,修辞15%。
讲授和课内练习的时间比例为3:1。
总学时112节。
七、教材及参考书:教材:黄伯荣廖序东主编《现代汉语》(高等教育出版社)参考书胡裕树主编《现代汉语》(上海教育出版社)邢福义主编《现代汉语》(高等教育出版社)邵敬敏主编《现代汉语通论》(上海教育出版社)(二)各章教学内容及教学要求:绪论现代汉语概念及现代汉语的形成、特点、地位。
《现代汉语》教学大纲(供四年制本科英语、英语教育等专业使用)I 前言现代汉语是我校英语专业、英教专业及商务英语专业的一门专业选修课,它以马列主义语言学理论和国家的语言文字工作的方针政策为指导,系统地讲授现代汉语的基础理论和基本知识,进行基本技能的训练,从而培养和提高学生理解、运用汉语的能力。
本课程以语言学基础理论为指导,坚持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的原则,根据高校教育注重培养人才的特点和需要,突出实用性,重点讲授基本理论和基础知识,着重进行语言实践能力的训练,提高学生运用语言的水平。
本大纲适用于四年制本科英语、英语教育、商务英语专业学生使用。
现将大纲使用中有关问题说明如下:一为了使教师和学生更好地掌握教材,大纲每一章节均由教学目的、教学要求和教学内容三部分组成。
教学目的注明教学目标,教学要求分掌握、熟悉和了解三个级别, 教学内容与教学要求级别对应,并统一标示(核心内容即知识点以下划实线,重点内容以下划虚线,一般内容不标示)便于学生重点学习。
二教师在保证大纲核心内容的前提下,可根据不同教学手段,讲授重点内容和介绍一般内容,有的内容可留给学生自学。
三总教学参考学时为34学时。
四教材:《现代汉语通论精编》,上海教育出版社,邵敬敏,1版,2012年。
II 正文导论现代汉语概述一教学目的使学生对现代汉语有一个全面而深刻的理解二教学要求(一)了解现代汉语的性质(二)了解现代汉语的历史传统和在世界上的地位三教学内容(一)现代汉语的基本上属性(二)普通话的定义及其检测标准(三)书面语和口语形成的历史进程(四)现代汉语的历史地位和国际地位(五)现代汉语的三大变体:地域变体、社会变体和功能变体第一章语音一教学目的让学生对传统的语音学和音位学有一定的了解。
提高学生的听辨和构音能力;语言特征的分析和描写能力;各类语音单位结构的分析能力;语言的比较分析能力。
语言能力跟其他一些技能,它在获得过程中存在很明显的个体差异,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这个特征。
现代汉语学时数:124 学分:8一、课程的性质和教学目标现代汉语是汉语言文学专业的一门专业核心课,本课程通过系统知识的传授,培养学生观察和分析现代汉语的能力,从而正确使用汉语。
这门课的教学目的就是通过讲授现代汉民族共同语的语音、文字、词汇、语法、修辞各方面的系统知识,使学生全面掌握这些知识,以提高学生正确理解、分析和运用汉语的能力,并为进一步学好其它课程如语言学概论、写作等专业课程打好基础。
通过这门课程的学习,在语音方面要求学生能全面理解现代汉语语音的构成,具有分析现代汉语语音的能力,能熟练地掌握汉语拼音方案,能说标准普通话;在文字方面要求学生能理解汉字的特点、发展概况及其在现阶段的应用情况;在词汇方面要求学生能理解现代汉语词汇系统及语义系统,掌握用词和分析词义的正确方法;在语法方面要求学生能掌握各类词的语法功能、短语的结构类型,能熟练运用层次分析法分析复杂短语,具有分析语法现象及纠正语法错误的能力;在修辞方面要求学生能理解现代汉语修辞的基本规律,能分析现代汉语中的修辞现象,能纠正修辞上的病例,提高运用语言和鉴赏语言的能力。
二、课程教学内容及基本要求1。
绪论通过本部分内容的学习,学生应了解现代汉语在国内外的地位、民族共同语和方言的关系;理解新时期语言文字工作的方针、任务;掌握汉语在语音、词汇、语法方面的主要特点。
2。
语音通过理论学习和实际练习,使学生了解语音的性质;理解并掌握音素、音位、音节、声母、韵母、调值、调类、音变、音位等基本概念;掌握现代汉语语音的基本知识,能够辨别各种元音、辅音,初步具备语音分析的能力,能够将语音知识运用到写作中去;能够讲比较流利的普通话。
3.文字通过本部分内容的学习,学生应了解文字、笔顺、笔画、基本概念,弄清汉字的特色和历史演变的趋势;正确理解汉字的整理和标准化的意义;掌握现行汉字的结构系统和形体特点。
4.词汇通过本部分内容的学习,学生应了解词汇的体系及特点,认识现代汉语词汇丰富多彩的由来,并且懂得怎样掌握词汇规范化的原则来促进其发展;理解怎样正确运用现代汉语中的词语;掌握现代汉语词汇的基本知识和理论,并能将这种知识和理论应用于对汉语具体词汇现象的分析和解释之中。
《现代汉语》教学大纲说明一、课程的性质、教学目的和任务“现代汉语”是汉语言文学专业的一门基础课,它以马列主义语言学理论和国家语言文字工作的方针政策为指导,系统地讲授现代汉语的基础理论和基本知识,进行基本技能的训练,从而培养和提高学生理解、运用汉语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本课程包括绪论、语音、文字、语法、语用等六个部分,每个部分根据教学内容又分若干节,循序渐进。
每节后均附有思考与练习,习题内容包括巩固性的、综合性的、启发性的,它是教材的组成部分。
三、教学媒体的使用(一)文字教材的使用本课程的文字教材以邵敬敏主编《现代汉语通论》为主、黄伯荣、廖序东主编《现代汉语》为辅,配合使用《现代汉语学习指导书》。
前者为编制音像教材、组织教学和复习考试的主要依据;后者对《现代汉语通论》的重点、难点作了阐述,并根据教学要求适当增补了一些内容。
另外还有与主教材相配套的《普通话教程》,指导学生进行语音发音、正音、辨音实践,消化教学内容。
(二)音像教材的使用本课程音像教材的使用主要是在语音部分,以播放录音为主要方式,辅以录音练习,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语音发音、正音、辨音技巧。
四、教学建议(一)本课程是一门知识性和实践性都很强的课程,在讲清知识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将知识转化为技能。
讲解知识时,多联系语言运用的实际,分析实例时多联系学到的知识,将理论学习与实践应用结合。
(二)现代汉语讲的是语言的断代的知识,有些内容的讲授不可避免地涉及到历史发展,如声调、文字结构、词义,补充讲授应适当。
(三)启发学生多观察语言现象,发现语言事实,自觉地掌握语言规律。
(四)重点在分析客观存在的语言事实,不在术语上纠缠。
对一些有争论的问题,应以教材说法为准,切忌将个人观点或其它教材观点强加于学生,以免影响教学。
教学内容绪论教学目的要求:了解语言的社会本质及其作用,掌握有关现代汉语的基本概念,了解汉语的特点和现代汉语规范化的意义。
对现代汉语课程的性质、内容、学习方法有明确的了解。
《现代汉语》教学大纲内容第一章绪论【本章教学目的、要求】一、掌握现代汉语的基本含义二、了解现代汉语的形成过程三、了解汉语方言概况四、正确认识现代汉语的现状和地位【本章教学重点、难点】一、现代汉语的基本含义二、现代汉语的特点【本章节主要教学要点】1.现代汉语(1-3共2课时)1.1 定义(广义.狭义)1.2 形成过程2.汉语方言概况3.现代汉语的地位【本章节阅读书目】《新编现代汉语》,张斌主编,复旦大学出版社2002年7月版《现代汉语》,邢福义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1991年5月版《北京方言词典》,陈刚编,商务印书馆,1985年9月版《大话方言》,易中天著,上海文化出版社,2006年7月版《西北风东南雨》,易中天著,上海文化出版社,2002年9月版【本章节作业、练习、思考题】1. P9 第一、二、六题2. P12第四、五题第二章语音【本章教学目的、要求】一、掌握有关现代汉语语音的基本知识二、了解普通话的语音系统,掌握普通话的语音结构规律三、熟练掌握汉语拼音四、能说基本标准.流利的普通话【本章教学重点、难点】一、语音的基本单位二、声母.韵母的类别三、音节的拼写规则四、音变现象【本章节主要教学要点】1.语音的基本性质(1课时) 1.1 物理属性1.1.1音高1.1.2音强1.1.3音长1.1.4音色1.2 生理属性1.3 社会属性(语音的本质属性)2.语音单位(2-3共3课时)2.1 音节2.2 音素:元音和辅音2.3 声母、韵母和声调3.记音符号3.1直音和读若、反切、注音字母 3.2国际音标3.3汉语拼音方案4.声母(4-6共6课时)4.1 声母的发音4.1.1 声母的发音部位4.1.2 声母的发音方法4.2 声母辨正5.韵母5.1 根据结构分类5.1.1单元音韵母:元音舌位图5.1.2复元音韵母:发音过程和发音特点 5.1.3带鼻音韵母5.2根据韵头(介音)分类:四呼5.3押韵和韵辙5.4韵母辨正6.声调6.1调值和调类五度标制法6.2古今调类比较7.音节(3课时)7.1 音节的结构及特点7.2 声韵拼合的规律7.3 音节的拼写规则二、隔音符号的使用三、省写四、标调法五、连写和大写8.音变(3课时)8.1 变调8.1.1上声的变调8.1.2去声的变调8.1.3形容词重叠式的变调 8.2 轻声8.2.1轻声的性质8.2.2轻声的变调规律8.3 儿化8.3.1儿化的基本8.4 语气词“啊”的变读9.音位(2课时)9.1 确定音位的标准9.2 音位变体9.3 音段音位和超音段音位10.朗读和语调(2课时)10.1基本要求10.2基本技巧10.2.1停延10.2.2重音10.2.3语调【本章节阅读书目】《新编现代汉语》,张斌主编,复旦大学出版社2002年7 《现代汉语》,邢福义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1991年5月版《普通话水平测试教程》,段晓平主编,浙江大学出版社2002年5月版《北京儿化词研究》,彭宗平著,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05年8月版《普通话语音与发音》,林鸿编著,浙大出版社2005年9月版【本章节作业、练习、思考题】1. P29第六题2. P42第三题3.P62第六、七题4. P81第三、四题第三章文字【本章教学目的、要求】一、了解汉字产生.演变的过程二、掌握汉字的基本结构类型三、正确运用汉字【本章教学重点、难点】一、汉字的结构二、规范用字【本章节主要教学要点】1.汉字的产生(1-2共3课时)1.1 文字的产生1.1.1 文字和语言的关系1.1.2 实物记事和图画记事1.1.3 图画演变为文字的基本条件 1.2 汉字的产生1.2.1 仓颉造字说1.2.2 汉字的性质1.2.3 汉字的特点2.汉字形体的演变2.1 演变的原因一、主观上:简化、美化、统一化二、写工具和承载材料的变化2.2 演变的过程:古文字时代——象形兼表意,今文字时代——表意兼表音 2.2.1 甲骨文2.2.2 金文2.2.3 篆书一、大篆:广义、狭义二、小篆:历史上第一次规范化的字体2.2.4 隶书一、秦隶(古隶)、汉隶(今隶)二、主要特点:隶变2.2.5 楷书2.2.6 草书.行书2.3 汉字形体演变的趋势3.汉字的结构(3课时)3.1 古汉字的结构:“六书”理论3.1.1 象形3.1.2 指事3.1.3 会意3.1.4 形声一、构成二、形旁和声旁的作用与局限3.1.5 转注3.1.6 假借3.2 现行汉字的结构3.2.1 构造单位3.2.2 笔顺4.汉字的整理和标准化(4-5共2课时) 4.1 汉字的改革4.2 汉字的整理4.2.1 简化笔画4.2.2 精简字数4.3 汉字的标准化4.3.1 定量:常用字数量4.3.2 定形4.3.3 定音:异读词审定4.3.4 定序:检字法5.正确使用汉字【本章节阅读书目】《新编现代汉语》,张斌主编,复旦大学出版社2002年7《现代汉语》,邢福义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1991年5月版《汉字学纲要》,班吉庆著,江苏古籍出版社2001年12月版《汉字的故事》,吴东平著,新世界出版社2006年9月版《典型错别字辨析手册》,刘配书著,新华出版社2001年11月版《现代汉语通用字笔顺规范》,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编,语文出版社1997年8月版【本章节作业、练习、思考题】1. P137第三、五题2. P155第四、九、十、十一题3.P166第一、七题4. P211第九、十一题第四章词汇【本章教学目的、要求】一、掌握有关现代汉语词汇的基本知识;、二、能够辨析常用词语的意义和用法,并在写作中熟练运用;三、能够熟练地检查一般的字典.词典。
现代汉语教学大纲一、课程性质与任务现代汉语是普通高校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必修基础课。
本课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指导,以国家的语言文字政策为依据,贯彻理论联系实际的教学原则,通过现代汉语教学,使学生系统掌握现代汉语的语音、词汇、语法、修辞、文字等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加强基本技能的训练,培养和提高学生理解、分析和运用现代汉语的能力,为他们将来从事语言文字工作、语文教学工作和现代汉语的研究工作打好基础。
二、教学方法及教学建议1.坚持知识基础性和学术前沿性的统一,处理好经典和现代的关系。
在讲授基础知识的同时,适当引入反映学术前沿的内容。
2.增强创新意识,培养创新能力。
运用启发式、参与式、讨论式、调研式等方法,引导学生注意观察语言的新现象,运用语言研究新方法,掌握语言研究新理论。
3.强调理论与实践的结合。
强调学生正确地理解和掌握现代汉语理论基础,同时注重理论基础的实际应用价值,也注重实际能力的培养。
4.处理好掌握知识与培养思维能力的关系。
注重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如多向思维、逆向思维、联想思维等,使学生具有良好的思维能力。
5.注重作业的数量与质量。
采用课内作业和课外作业相结合的方法,设计和采用实践性和思考性比较强的习题。
学生习题的成绩可作为平时成绩计入总成绩之中。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概说:现代汉语的特点语音:声母、韵母、声调、音位词汇:词的构成语法:词类、短语、句子成分、句型、复句语用:语用理论、辞格四、学时安排总学时:72五、教学内容(一)现代汉语概说1.现代汉语包括现代汉民族的共同语和方言。
本课程主要讲共同语。
2.现代汉民族共同语是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以北方话为基础方言,以典范的现代白话文著作为语法规范的普通话。
现代汉民族共同语的形成。
3.现代汉语的方言:北方方言,吴方言,湘方言,赣方言,客家方言,闽方言,粤方言。
4.现代汉语的特点:语音特点,词汇特点,语法特点。
5.现代汉语的国内地位。
现代汉语的国际地位。
6.新时期语言文字工作的方针、任务。
现代汉语规范化。
7.现代汉语课程的性质和任务。
现代汉语课程的内容:概说,书写符号,语音,词汇,语法,语用。
(二)文字1.汉字的性质和作用。
汉字的产生、特点和作用。
2.汉字的形体演变:甲骨文、金文、篆书(大篆和小篆)、隶书(秦隶和汉隶)、楷书、草书和行书。
汉字形体演变的简化趋势。
现行汉字的形体:楷书和行书,印刷体和手写体。
3.汉字的形体和构造:笔画、偏旁。
汉字的书写顺序。
汉字的构造方式:象形、指事、会意、形声。
汉字构造的音化趋势。
4.汉字的改革和整理。
笔画的简化。
字数的精简。
5.汉字的运用与规范。
汉字标准化:定量、定形、定音、定序。
掌握规范汉字。
纠正错别字。
6. 汉字的书写。
(三)现代汉语语音1.语音概说:语音的性质;语音的属性:物理性质,生理性质,社会性质。
2.语音的基本概念:音节和音素、音位,辅音和元音,声母、韵母、声调,辅音与声母的关系,元音与韵母的关系。
3.标音符号:汉语拼音方案,国际音标。
4.声母。
依发音方法分类:塞音、擦音、塞擦音,鼻音,边音;清音,浊音;送气音,不送气音。
依发音部位分类:双唇音,唇齿音,舌尖前音,舌尖中音,舌尖后音,舌面音,舌根音。
5.韵母。
单元音韵母,复元音韵母,鼻音尾韵母。
四呼。
押韵和韵辙。
6.声调。
调值和调类。
普通话的声调。
古今调类比较。
7,音节的结构。
声母、韵母的配合。
拼音。
音节的拼写。
8.音变。
变调:上声的变调,去声的变调,“一、七、八、不”的变调。
轻声的性质和作用,轻读的规律。
儿化的性质和作用,儿化音变的主要规律。
语气词“啊”的音变。
9.音位。
普通话元音音位,辅音音位,声调音位。
10.语音的节律及其技巧。
语调:停顿,重音,句调。
朗读的作用和要求。
11.语音规范化问题。
确立正音标准,推广标准音。
12. 辽宁方音辨正:声母辨正,韵母辨正,声调辨正。
(四)词汇1. 词汇概说。
词汇的含义。
现代汉语词汇的组成:基本词汇,一般词汇。
古语词,外来词,方言词,行业词语,隐语。
基本词汇的特点:稳固性,能产性,全民常用性。
熟语:成语,惯用语,歇后语。
成语的特点。
成语的来源和构造。
成语的作用和运用。
成语和惯用语的区别。
歇后语:喻意的,谐音的。
歇后语的运用。
2. 词汇单位:语素、词、固定短语。
3. 词义。
词义的性质:概括性、模糊性、民族性。
词义的类型:基本义、引申义。
词义的分解:义项;单义词和多义词。
义素和义素分析。
4. 词义的聚合。
语义场;语义场的种类:类属义场、顺序义场、关系义场、同义义场、反义义场等。
类义词。
同义义场的类别:同义词各词之间差别的主要方面。
辨析同义词的方法。
同义词的作用。
反义义场的类别:互补反义义场、极性反义义场。
反义词的不平衡现象。
反义词的作用。
5. 词的结构。
构词的材料:语素。
语素是语言中最小的音义结合体。
确定语素的方法——替代法。
语素的分类:自由语素,半自由语素,不自由语素。
词和词的构成。
词是最小的能够独立运用的语言单位。
单纯词和合成词。
合成词有复合式、附加式、重叠式三种类型。
词语的缩略。
6. 词汇的发展和规范化。
词汇的发展:新词的产生,旧词的逐渐消失和变化,词的语音形式的变化。
词义的发展变化及其原因。
词义变化的途径:扩大,缩小,转移。
词汇的规范化:词汇规范化的原则;词汇规范化工作:方言词的规范,外来词的规范,古语词的规范,新词的规范。
(五)语法1.语法概说。
语法的含义。
语法和语法体系。
语法的性质:抽象性、稳固性、民族性、生成性、系统性。
语法单位:语素,词,短语,句子。
2.词法。
词类划分的依据:词类是词的语法分类,分类的根据主要是词的语法功能,即词与词的结合能力,充当句子成分的能力。
形态特征(包括词形变化)可起次要作用。
实词是成分词:名词、动词、形容词、区别词、数词、量词、副词、代词、拟声词。
虚词是非成分词:介词、连词、助词、语气词。
实词:(1)名词的语法性质。
方位词。
(2)动词的语法性质。
判断动词、能愿动词、趋向动词。
(3)形容词的语法性质。
形容词和动词合称谓词。
动词、形容词的异同。
(4)区别词,又叫非谓形容词。
(5)数词的语法性质。
基数、序数、概数、倍数。
(6)量词的语法性质。
物量词、动量词。
(7)副词的语法性质。
副词和形容词、时间名词的区别。
(8)代词指有代替、指示作用的词。
人称代词、疑问代词、指示代词的语法特征。
(9)拟声词的语法性质虚词:(1)介词的语法性质。
介词短语。
介词和动词的区别。
(2)连词的语法性质。
“和、跟、同、与”的连词、介词用法。
(3)助词的语法性质。
结构助词“的、地、得”。
“的”字短语。
动态助同:着、了、过。
比况助词:似的、一样。
其他助词:所、被、给、连。
(4)语气词的语法性质。
陈述语气,疑问语气,祈使语气,感叹语气。
语气词连用。
语气同“的”和结构助词“的”的区分。
词性的判别与词的兼类。
3.句法(一)。
短语的含义。
短语的结构类型:主谓短语,动宾短语,偏正短语,中补短语,联合短语,同位短语,连谓短语,兼语短语,量词短语,方位短语,介词短语,助词短语。
短语的功能类型:名词性短语(或体词短语),动词性短语和形容同性短语(后两者可合称谓词短语)。
复杂短语内部结构的分析。
短语的扩展和紧缩。
多义短语的分析。
消除多义的方法。
4.句法(二)句子成分:主语、谓语的构成。
主语、谓语的意义类型。
动语、宾语的构成。
宾语的意义类型。
定语的构成。
限制性定语和修饰性定语。
定语和助词“的”。
多层定语。
状语的构成。
状语和助词“地”。
多层状语。
补语的构成。
补语的类型。
补语和宾语的顺序以及两者的辨别。
中心语:定语、状语后面的中心语,补语前面的中心语。
独立语:插入语,称呼语,感叹语,拟声语。
句子成分小结。
句类和句型:句类:陈述句,疑问句,祈使句,感叹句。
疑问句:是非问,特指问,选择问,正反问。
句型:主谓句,非主谓句。
主谓句:名词谓语句、动词谓语句、形容词谓语句、主谓谓语句。
非主谓句:动词性非主谓句,形容词性非主谓句,名词性非主谓句。
几种动词谓语句:“把”字句、“被”字句,双宾句,连谓句,兼语句,存现句、连字句。
单句成分的分析。
变式句。
省略句。
句式变换。
5.句法(三)单句和复句的区分。
各分句间关系的表示法。
复句中分句主语的隐现。
复句的分类:联合复句包括并列,顺承,解说,选择,递进。
偏正复句包括转折,条件,假设,因果,目的。
复句的紧缩与扩展:多重复句;紧缩复句。
6.句群。
句群及其特点。
句群同复句、段落的区别。
句群的结构类型。
多重句群。
7. 语法规范化普通话语法规范的标准。
词法中常见的失误现象:实词误用,虚词误用。
句法中常见的失误现象:句子成分搭配不当,残缺或多余,语序不当,句式杂读,歧义,分句间在意义上缺乏联系,结构混乱,层次不清,关联词语应用错误。
(六)语用1. 语用概说语用和语用学。
语用研究的主要内容:依赖语境确定某些指示性词语;交际双方共识的语用预设;言语行为的意义及其类型;语用含义;会话结构和原则。
指示和预设。
指示:人称指示;时间指示;空间指示。
预设。
言语行为。
言语行为的类型:言内行为;言外行为。
言外行为的类型:表述性言外行为;指令性言外行为;承诺性言外行为;表情性言行行为;宣告性言外行为。
间接言语行为:规约性间接言语行为;非规约性间接言语行为。
语用含义。
语用含义的种类:一般语用含义;特殊语用含义。
语用含义的特点:可取消性;不可分离性;可推导性;非规约性;不确定性。
会话结构和会话原则。
会话结构:准备阶段;进行阶段;结束阶段。
会话原则:合作原则(关系准则、运量准则、质量准则);礼貌原则(利人准则、褒贬准则、一致准则)语用环境。
语用与语境:制约;补衬;解释;判定。
2. 语音形式的运用声音的配合;音节整齐;平仄相间;韵脚和谐;同音联绵。
语音修辞格式:谐音;拟声;摹状;飞白。
3. 词语材料的运用词语的推敲:意义的推敲:准确;新巧;简洁;色彩的斟酌:感情色彩鲜明;语体色彩鲜明;形象色彩鲜明;词语活用:词类活用;词义活用;词形活用;词语修辞格式(1)、比喻比拟借代移就(2)、拈连使词析词通感(3)、反语双关婉曲夸张4. 结构规则的运用句式的配置:(1)、语序的常与变:单句的变式;复句的变式。
(2)、形体的长和短:长句;短句。
(3)、结构的整与散:整句;散句。
(4)、成分的全与略:会话省;前后文省。
(5)、语态的施与受:强调、突出被动者;无从说出主动者。
(6)、语气的肯定与否定。
语句修辞格式(1)、对偶排比层递(2)、反复顶真四环(3)、设门反问对比映衬5. 修辞格式的运用辞格及其特征:什么是辞格;辞格的特征;辞格的研究。
辞格的辨识:(1)、比喻和比拟:产生的心理基础不同;隐现形式不同;侧重点不同。
(2)、借喻和借代:构成的客观基础不同;转换方式不同;作用不同。
(3)、比拟和移就:用法上;形式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