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课《诗词五首》
- 格式:doc
- 大小:25.00 KB
- 文档页数:2
25课诗词五首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杜甫】译文八月深秋狂风怒号,卷走我屋顶上好几层茅草。
茅草吹过江,洒在江边,高的挂在长林树梢,低的飘沉池塘、洼地。
南村的一群儿童欺负我年老没力气,狠心地当着我的面作盗贼。
公开地抱着茅草跑入竹林,口唇干燥也不能呼喊,只好回来拄着拐杖独自叹息。
不一会儿风停了黑云四起,灰蒙蒙的天渐渐黑暗。
多年的布被像铁一样冰冷,孩子睡相不好,把被里蹬破了。
屋顶漏雨,床头没有干地方,密集的雨点像麻杆一样没有间断。
从战乱以来,睡眠的时间就很少,长夜漫漫,湿淋淋的如何挨到天亮?怎样才能有高楼大厦千万间?让天下的寒士们皆大欢喜;风吹不动,雨淋不进,安如泰山!唉!什么时候眼前耸现这样的房屋?唯独我的茅屋破烂,我冻死了也心甘情愿!译词三:不定数,表示多。
挂罥:挂住,缠绕。
塘坳:池塘和洼地。
忍:狠心。
公然:公开地。
俄顷:不久。
漠漠:灰蒙蒙的。
布衾:布被。
恶卧:睡相不好。
屋漏:房子的西北角。
古人设床在屋的丧乱:战乱(安史之乱)。
北窗旁,因西北角上开有天窗,日光由此照射入室,故称屋漏。
这用两个方位词借指整个屋子。
雨脚:雨点。
何由彻:如何挨到天亮。
安得:如何能。
庇:遮蔽,保护。
突兀:高耸的样子。
见:同“现”出现。
全诗可分为几段?每段主要写了什么内容?1.八…塘:写茅屋被秋风所破的情景。
2.…息:写茅草被顽童抱去和诗人的叹息。
3.…彻:写大雨中长夜沾湿的苦痛。
4.…足:写诗人推己及人的博大胸怀和他的美好理想。
找出第一段中富有表现力的词语,它们在诗歌中具有什么样的作用?第一段运用“号”“卷”“飞”“洒”“挂罥”“飘转”“沉”等富有表现力的动词,准确形象地写出了秋风之大,茅屋受害之重,刻画出作者愁苦、无奈的神情。
2.赏析第二段“公然抱茅入竹去,唇焦口燥呼不得,归来倚仗自叹息”。
顽童顽皮之状跃然纸上,诗人无可奈何之态也形象生动。
一老一少构成画面。
说明诗人生活的穷困。
3.赏析第三段中“俄顷风定云墨色,秋天漠漠向昏黑”。
25.诗词曲五首教学目标1.培养学生对我国古代文化的兴趣。
2.体会诗歌所描绘的意境。
3.体会诗歌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4.了解我国古代诗歌在体裁上形式上的特点。
教学重难点1.体会诗歌所描绘的意境。
2.体会诗歌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3.了解我国古代诗歌在体裁上的特点。
教学准备1.布置学生探究古代诗歌的分类常识,诗、词、曲的特点。
2.了解各位诗人的生平。
设计思路本课教学,以诵读为主。
这五首诗词曲,都是中国文学史上著名的作品,也是《语文课程标准》要求学生背诵的篇目。
因此,教学本课,首先应在熟读的基础上,落实背诵的要求。
在读、背的过程中,让学生完成默写的练习。
通过默写,使学生更熟练地识记这五首诗词曲。
基本上是按照“读——品——背”的顺序进行,精讲多读,以读带品。
品读时,要求读出作品的节奏韵味,把握作品的感情基调,读出诗人所表达的内在感情。
如《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中的无限辛酸、愤懑不平以及坚定信念和乐观精神,《赤壁》中流露出的抑郁不平之气,《过零丁洋》中的忧国之痛和愿死国难的满怀豪情,《水调歌头》中的缠绵悱恻与乐观旷达,《山坡羊潼关怀古》中对国计民生的忧虑等。
教学过程第二课时一、检查作业全班集体或指名背诵前三首诗。
二、研读作品(一)《水调歌头》1.学生试读,老师示读,学生再朗读,注意重点字的读音及词义。
宫阙(que4) 绮户(qi3) 婵娟(chan2)2.解题。
先看《水调歌头》四字,它是词牌名,它的作用是规定了一首词的每句的字数平仄等。
接着读序言,问:它有哪句话告诉了我们这首诗的题旨和信息?——对,“中秋”“兼怀子由”告诉了做词的时间和目的。
那么农历中秋大家吃什么有什么寓意呀?——团圆。
要点提示:当时子由被贬谪到离苏轼约数百公里的山东济南,兄弟七年没有见面了。
3.师生共同品读这首词。
(1)阅读讲析词上片。
词人以拿酒问月开端:明月什么时候就有了? 天上的宫殿今晚是何年何月?(体现苏轼屡受打击后在“出世”与“入世”之间徘徊的困惑心态。
25古代诗歌五首《饮酒》陶渊明一、思想感情:作者通过田园生活中自然景色的描写,表现了诗人悠然自得的心境及决心归隐自洁,超脱世俗的人生追求。
二、翻译:.建造房舍在喧嚣扰攘的尘世,却听不到车马的喧闹。
请问您如何才能这样?心灵远离尘俗,住的地方自然觉得偏僻了。
在东篱下采摘菊花,不经意间那远处的南山映入眼帘。
山间的云气在傍晚时更加美丽,飞鸟成群结伴归巢。
这里有人生的真意,想要分辨清楚,却不知怎样表达。
三、句子赏析:1.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车马喧”指“达官贵人的高车骏马,也就代表着官场繁琐的应酬和功利性极强的交往”。
“而无车马喧”意指作者疏远了奔逐于俗世的车马客,看淡了权力、地位、财富等。
这句概括写出世人生活的环境。
诗人身居闹市,却能不受世俗事务的干扰,为下文解释原因做铺垫。
2.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设问。
揭示了诗人能远离俗世,不受世俗事务干扰的原因:只要精神超凡脱俗,即使自己身居闹市,也能保持心灵宁静。
“心远”说的是远离官场,更进一步说,是远离尘俗,超凡脱俗。
3.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炼字角度:“悠然”形象地写出了诗人远离世俗后心灵的自得、闲适、恬淡。
“见”写出了诗人看到南山美景时的悠闲与自然,体现了作者心灵的自由和惬意,表现诗人恬淡的心境。
“采菊”不是一般的动作,包含着诗人超脱尘世、热爱自然的情趣。
“见”能否换成“望”?:不能。
“见”字的妙处在于无心,无意间偶见,才能与作者悠然自得的心情相融合,与全诗营造的闲远散淡的氛围是吻合的;而“望”将比于“见”字,更有目的性,更像是有意为之,破坏了诗歌自然而然、浑然天成的意境。
4.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1)景物描写。
通过描写飞鸟飞返山林,含蓄寄托了人与山林为伍的情谊。
表达了诗人摆脱官场束缚,悠然自得,恬淡的心情。
(2)描绘画面:太阳下山了,南山笼罩在渐渐升腾的云气中,显得非常美丽;外出觅食的鸟儿,呼朋引伴,成群结队的飞回巢穴。
5.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五册25课诗词五首第一课:《登鹳雀楼》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这是王之涣创作的《登鹳雀楼》。
诗中描述了作者在登上鹳雀楼后所感受到的壮美景色。
通过描绘山河的壮丽和远景的宽广,表达了人们追求进取和不断超越的精神追求。
第二课:《静夜思》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这是李白创作的《静夜思》。
诗中描绘了一个思乡之人在夜晚凝视明亮的月光,引发了他对故乡的思念。
通过简洁的语言和对情感的深入描绘,诗人表达了对家园的眷恋和思念之情。
第三课:《登高》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这是杜甫创作的《登高》。
诗中描绘了诗人在登高时听到风声和猿啼,看到江水奔流和鸟儿翱翔的景象。
通过对大自然中景色的描绘,诗人表达了人生无常和短暂的感慨。
第四课:《送友人》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
此地一为别,孤蓬万里征。
这是王维创作的《送友人》。
诗中表达了作者对离别的思念和朋友出行的祝福。
通过描绘山川和水流的景象,诗人表达了自己虽然孤单寂寥,但依然憧憬着友谊和归乡的希望。
第五课:《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这是李白创作的《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诗中描绘了诗人对友人的离别之情。
通过表达友人离去的景象和长江的宽广,诗人表达了友情的珍贵和离别的痛苦。
以上是五册25课中的五首诗词。
这些诗作通过对自然景色和人情世故的描绘,表达了诗人的情感和思考。
它们不仅是中国古代文学的瑰宝,也是深刻而富有启发性的艺术作品。
语文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25课《诗五首》课文全解内容预览:25.诗五首【基础知识及相关背景】一、字音及词义:鬓毛衰:耳边的头发疏落。
城阙:城墙和宫殿,这里指当时的都城长安。
五津:指岷江上的五个大渡口,这里指杜少府即将赴任的地方。
津,渡口。
宦游人:远离家乡,出外做官的人。
天涯:天边,这里比喻极远的地方。
比邻:近邻。
酬:酬答,这里指因别人赠诗而作诗应答。
弃置:这里指被贬谪。
翻似:倒好像。
侧畔:旁边。
万木春:意思是万木逢春,生机勃勃。
寄北:寄给北方的友人。
何当:何时,什么时候。
杨花:指柳絮。
离亭:驿亭。
古人往往在驿亭送别,所以称“离亭”。
二、相关背景:1、关于作者⑴贺知章(约659~约744)唐代诗人。
字季真。
越州永兴(今浙江萧山)人。
武后证圣初(695)进士及第。
授国子四门博士。
开元中,累迁至太子宾客、秘书监。
天宝初,上疏请度为道士,求还乡里,玄宗制诗赠行,诏赐镜湖剡川一曲。
不久去世。
贺知章少时即以文词知名,性旷达,善谈说。
晚年尤放诞,不拘礼度,尝邀嬉里巷,自号“四明狂客”、“秘书外监”。
经常醉后属词,文不加点,动成卷轴。
又擅长草隶,人共传宝。
在长安时,与李白一见而为忘形之交,称白为“谪仙人”。
七言绝句清新婉曲,颇饶韵致。
如《咏柳》、《回乡偶书》,均为人所传诵。
《全唐诗》编存其诗1卷。
事迹见《旧唐书·文苑传》、《新唐书·隐逸传》。
⑵李商隐(813~858),字义山,号玉谿生,怀州河内(今河南沁阳县人)。
唐代后期,统制集团内部党派斗争激烈,而李商隐与当时刘党、李党都有关系,他年轻时受牛党令狐楚赏识而中进士,后来又被李党王茂元招为女婿,因此牛党认为他背恩负德。
牛党掌权后,他一直在政治上受到压抑,郁郁不得志,成了牛、李党争的牺牲品。
46岁时死在荥阳。
李商隐的诗歌,有的抒发自己政治失意的痛苦心情,有的反映晚唐的政治生活,有的是托古讽今的咏史之作,还有一类描写爱情生活的无题诗,最为后代读者所喜爱。
语文版七年级下册25课诗词五首自学目标1、了解诗歌的朗读技巧,能背诵、默写这五首诗。
2、理解诗词的内容,体会作品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3、品味诗歌的意境美、韵律美。
知识链接:陶渊明,又名潜,字元亮,世称靖节先生,因宅边曾有五棵柳树,又自号“五柳先生”,著名诗人、辞赋家、散文家。
29岁时出任江州祭酒不久就辞官归隐,后来又出任彭泽令,郡里派督邮到县里来,县吏叫他束带迎接,他说:“吾不愿为五斗米向乡里小儿折腰。
”就离职回乡。
《饮酒》诗都是陶渊明在酒后写的,共20首。
课文选的是其中的第五首。
这首诗大约写作者归田后12年。
王湾,唐代诗人。
这首诗写冬末春初,旅行江中,即景生情,而起乡愁。
陈子昂:字伯玉,唐代文学家,初唐诗文革新代表人物之一,被后人誉为“诗骨”。
因曾任右拾遗,后人称其为陈拾遗。
后被武三思所害,冤死狱中。
存诗100多首,其中最有代表性的是《感遇》诗38首,《蓟丘览古赠卢居士藏用》7首和《登幽州台歌》,风格质朴而明朗,格调苍凉而激越,标志着初唐诗风的转变。
李贺,字长吉,福昌(今河南宜阳人),有“诗鬼”之称。
他少有诗名,曾受到韩愈的赏识,27岁因病逝世,今存诗240首,在诗坛上独树一帜,对后世诗歌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马致远,字千里,号东篱,大都(北京)人。
他与关汉卿、郑光祖、白朴并称“元曲四大家”,是我国元代戏曲家、散曲家。
一、预习积累:1、请写出每首诗词的作者、朝代、体裁、出处。
2、边自学边解释下列画线词词义悠然见南山海日生残夜绝胜烟柳满皇都甲光向日金鳞开5、默写句子①采菊东篱下,。
②,欲辨已忘言。
③,归雁洛阳边。
④,小桥流水人家。
⑤黑云压城城欲摧,。
3、翻译句子。
⑴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⑵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
4、《饮酒》的作者是,______(朝)文学家。
字____,名潜,古代田园诗代表人物。
王湾,代诗人,他写的,描绘了他客游他乡的羁旅心情,体现了诗人的博大胸襟。
《登幽州台歌》作者是唐代文学家;李贺,唐代诗人号称,《雁门太守行》是一首典型的诗。
身处逆境乐观积极
刘禹锡参与王叔文集团的政治改革,失败后被贬到外地做官二十三年。
期间回洛阳,途经扬州与白居易相逢。
白居易在筵席上写了《醉赠刘二十八使君》相赠,刘禹锡便回赠了此诗。
★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在外面怀念旧友,诗人只能徒然地吟唱《思旧赋》;回到故乡,恍若隔世,正像传说中的烂柯人。
这一联运用典故,抒发了自己长期被贬的心境。
典故“闻笛赋”的作用是:悼念王叔文等被迫害的故人;典故“烂柯人”的作用是:抒发对岁月流逝、人事全非的感叹、怅惘。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这一联展示了这样一幅画面:大江之上,沉舟之侧仍有千帆竞发;大自然之中,虽有病树但万木仍旧争春。
诗人以“沉舟”“病树”比喻自己,抒发自己的身世之感,但其中也蕴含着深刻的哲理:个人的沉沦算不了什么,社会总要向前发展,未来肯定会比现在好。
第25课《诗词五首》
一、文学常识填空
⒈《茅屋为秋风所破歌》选自《杜工部集》,作者杜甫,是唐代著名诗人,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因他曾做过“工部员外郎”,所以又称为“杜工部”。
其诗真实地反映了唐朝由盛变衰的历史,因而被称为“诗史”。
⒉《过故人庄》作者孟浩然,是唐代著名的田园诗派诗人。
他与王维齐名,并称“王孟”,《过故人庄》是律诗中的五律。
题目中“过”的意思是访,探望。
“故人”的意思是老朋友。
⒊《游山西村》的作者是南宋(朝代)著名爱国诗人陆游,字务观,号放翁。
⒋《渔家傲》的作者是范仲淹,北宋(朝代)著名政治家、文学家,字希文。
⒌《浣溪沙》的作者是宋代(朝代)著名文学苏轼,号东坡居士。
从体裁上来说,和《渔家傲》都是词。
作者擅长行书、楷书,用笔丰腴,有天真烂漫之趣,与蔡襄、黄庭坚、米芾并称“宋四家”。
二、注音或写字
挂罥(juàn)塘坳(ào)布衾(qīn)俄顷(qīnɡ)大庇(bì)突兀(w ù)鸡黍(shú)开轩(xuān)面场圃(pǔ)鸡豚(tún)羌(qiānɡ)管未勒(lè)蕲(qí)水浣(huàn)溪沙人不寐(mèi)
千嶂(zhànɡ)里丧(sānɡ)乱三重(chónɡ)茅广厦(shà)恶(è)卧花冠(ɡuān)
三、指出下列句子所运用的修辞手法
⒈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对偶、对比)
⒉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南能西。
(反问)
⒊布衾多年冷似铁,娇儿恶卧踏里裂。
(比喻)
四、给下列作者和作品连线
孟浩然《春望》《闻官军收河南河北》“三吏”、“三别”
陆游《岳阳楼记》
杜甫《关山月》《示儿》《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范仲淹《送王昌龄之岭南》
五、根据提示填空
⒈《茅屋为秋风所破歌》诗中“自经丧乱少睡眠”指的是安史之乱(历史事件),表明作者急切实现愿望并非为了一己私利(诗人为理想而献身)的句子是: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表现诗人关怀民生疾苦的宽广胸怀(忧国忧民的博大胸襟和美好理想)的句子是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
⒉《过故人庄》诗中表现田园风光的句子是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描绘诗人与主人开怀畅饮,热情交谈的句子是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
⒊《游山西村》诗中表现村民热情好客的两句诗是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
描写农村习俗的句子是萧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
《桃花源记》中有一个成语“豁然开朗”。
在《游山西村》一诗中有其境相似又能反映人生哲理的句子是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⒋《渔家傲》词中形容边塞苍凉壮阔景色的句子是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使用关于东汉大将军窦宪的典故(建功立业)的句子是燕然未勒归无计。
描写边塞特有的声音的句子是四面边声连角起,写将军和征夫矛盾而复杂的情绪(将士壮志难酬,思乡忧国之情)的句子是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这句话也提示了全词的主旨。
除了这首词,作者的散文《岳阳搂记》
千古流传,其中最有名的句子是“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读到这两句我们会很自然的想到杜甫的《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的句子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
⒌《浣溪沙》白居易《醉歌》有“黄鸡催晓丑时鸡”,“镜里朱颜看知己”这样的句子,而这首词却反其意而用之“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
休将白发唱黄鸡”的句子。
六、主题
⒈《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描写了屋破雨漏,诗人彻夜不眠的苦况,存有忧国忧民的情思,抒发了诗人欲使“天下寒士”都居“广厦”,都能安居乐业的思想感情。
⒉《过故人庄》叙述作者到农家做客受到热情款待的经过,描绘了恬静的田园风光,表达了老朋友的真挚友谊及作者对田园生活的向往。
⒊《游山西村》表现了农家的殷勤好客和风俗古朴的特点,表达了作家对田园生活的热爱和向往。
⒋《渔家傲》表现了守边将士的英雄气概和思乡之情,也反映了边塞生活的艰苦。
⒌《浣溪沙》通过描写暮春三日兰溪雨后的景色,抒发了作者老当益壮,奋发进取的思想感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