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点:绝对湿度与相对湿度PPT.
- 格式:ppt
- 大小:239.50 KB
- 文档页数:2
湿度的基本概念空气中含有一定量的水蒸气,来自江河湖海和土壤水分的不断蒸发。
空气中的水蒸气含量越多,就越潮湿,反之就越干燥。
空气中的干燥和潮湿程度,就叫空气的湿度。
空气的湿度通常有以下几个概念:1.绝对湿度(absolute humidity) 单位体积内的空气中,实际所含的水蒸气量,称为空气的绝对湿度。
用密度单位“g/m3”表示。
如lm3的空气中含有10.8g水蒸气,绝对湿度就是10.8g/m3。
某温度下的绝对湿度,也可以用水汽压强单位毫米高水银柱( mmHg)近似地表示。
如水汽压强是8mmHg,绝对湿度可近似地表示为8g/m3。
湿度与温度和水的蒸发强度有直接的关系,一般温度高,蒸发到空气中的水汽就多,绝对湿度就大,反之就小。
绝对湿度与温度成正比。
设空气的水汽密度为ρv,与之相对应的水蒸气分压为Pv,则根据理想气体状态方程有如下关系ρv=PvM/RT (1) 式中,M为水汽的摩尔气体质量;R为摩尔气体常数;T为绝对温度。
2.饱和湿度(saturated humidity)在一定温度下,空气中水蒸气的最大含量,称为饱和湿度。
饱和湿度的单位以g/m3表示。
在一定的温度下,空气中的水蒸气含量不会无限制地增多。
当空气中的水蒸气含量达到最大限度时,空气中的水蒸气量就达到饱和。
大气是由干空气和水蒸气组成的混合气体,大气具有一定的压强,就是通常所说的大气压。
水蒸气也具有一定的压强,称为水蒸气分压力。
大气压等于空气的分压力与水蒸气分压力之和。
饱和湿度不是固定不变的,饱和湿度随温度的上升而增大,温度越高,单位体积中所能容纳的水蒸气含量就越多,水汽压就越大,直到达到饱和,此时饱和水汽压也增大到该温度下的最大值,多余的水蒸气就会出现凝结现象。
例如:20℃时饱和水汽压为17.12g/m3,30℃时增大到30.04g/m3。
饱和湿度与温度成正比。
3.相对湿度(relative humidity)在一定温度下,空气中实际含有的水汽量与同温度下的空气最大水汽量之比的百分数,称为相对湿度。
【湿度】表示大气干燥程度的物理量。
在一定的温度下在一定体积的空气里含有的水汽越少,则空气越干燥;水汽越多,则空气越潮湿。
空气的干湿程度叫做“湿度”。
在此意义下,常用绝对湿度、相对湿度、比较湿度、混合比、饱和差以及露点等物理量来表示;若表示在湿蒸汽中液态水分的重量占蒸汽总重量的百分比,则称之为蒸汽的湿度。
【绝对湿度】单位体积空气中所含水蒸汽的质量,叫做空气的“绝对湿度”。
它是大气干湿程度的物理量的一种表示方式。
通常以1立方米空气内所含有的水蒸汽的克数来表示。
水蒸汽的压强是随着水蒸汽的密度的增加而增加的,所以,空气里的绝对湿度的大小也可以通过水汽的压强来表示。
由于水蒸汽密度的数值与以毫米高水银柱表示的同温度饱和水蒸汽压强的数值很接近,故也常以水蒸汽的毫米高水银柱的数值来计算空气的干湿程度。
【相对湿度】空气中实际所含水蒸汽密度和同温度下饱和水蒸汽密度的百分比值,叫做空气的“相对湿度”。
空气的干湿程度和空气中所含有的水汽量接近饱和的程度有关,而和空气中含有水汽的绝对量却无直接关系。
例如,空气中所含有的水汽的压强同样等于1606.24Pa(12.79毫米汞柱)时,在炎热的夏天中午,气温约35℃,人们并不感到潮湿,因此时离水汽饱和气压还很远,物体中的水分还能够继续蒸发。
而在较冷的秋天,大约15℃左右,人们却会感到潮湿,因这时的水汽压已经达到过饱和,水分不但不能蒸发,而且还要凝结成水,所以我们把空气中实际所含有的水汽的密度ρ1与同温度时饱和水汽密度ρ2的百分比ρ1/ρ2×100%叫做相对湿度。
也可以用水汽压强的比来表示:例如,空气中含有水汽的压强为1606.24Pa(12.79毫米汞柱),在35℃时,饱和蒸汽压为5938.52Pa(44.55毫米汞柱),空气的相对湿度为1606.24/5938.52=27%。
而在15℃时,饱和蒸汽压是1606.24Pa(12.79毫米汞柱),相对湿度是100%。
绝对湿度与相对湿度这两个物理量之间并无函数关系。
简述绝对湿度、饱和湿度和相对湿度的区别和联系。
简述绝对湿度、饱和湿度和相对湿度的区别和联系随着气候变化和经济发展,对于湿度的关注与日俱增。
而在研究湿度时,需要理解几个关键的概念:绝对湿度、饱和湿度和相对湿度。
这些概念的掌握对于了解大气的形成和物理学的基本知识具有重要的意义。
1. 什么是绝对湿度?绝对湿度是指单位体积内气体中水蒸气的质量。
它通常以克/立方米为单位表示。
绝对湿度的计算方式是:为稳定气体的湿度测定结果,再除以每个单位体积的最高水蒸气含量(又称饱和湿度)。
绝对湿度与该空气质量、温度和压力有关,对于评估室内空气质量、空气污染、气候变化等方面具有重要的作用。
2. 什么是饱和湿度?饱和湿度是指在特定温度和压力下,空气中最大水蒸气含量。
当空气中的水分达到最大值时,空气就达到饱和状态。
饱和湿度通常以克/立方米为单位表示。
在确定相对湿度时,饱和湿度是一个关键因素。
3. 什么是相对湿度?相对湿度是大气中水蒸气的含量与空气所能容纳的最大水蒸气含量之比。
它是通过将绝对湿度除以饱和湿度计算而得。
相对湿度以百分数的形式表示。
相对湿度越高,感觉到的空气越潮湿,居住或工作环境中可能会滋生霉菌和细菌。
4. 绝对湿度、饱和湿度和相对湿度之间的联系绝对湿度、饱和湿度和相对湿度之间互有关系。
绝对湿度和饱和湿度都是用来衡量空气中的水分含量。
相对湿度是用来衡量空气中的水分含量与水分最大容量之间的比率。
通过了解这些概念之间的关系,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空气中的水分含量,以及在不同环境中如何控制湿度。
总之,绝对湿度、饱和湿度和相对湿度都是重要的概念,对于研究空气质量、环境监测和生命健康具有重要意义。
了解这些概念的合理使用和掌握,可以让我们更好地理解大气环境,掌握湿度和温度变化对健康、环境和气候的影响。
湿度湿度,表示大气干燥程度的物理量。
在一定的温度下在一定体积的空气里含有的水汽越少,则空气越干燥;水汽越多,则空气越潮湿。
空气的干湿程度叫做“湿度”。
在此意义下,常用绝对湿度、相对湿度、比较湿度、混合比、饱和差以及露点等物理量来表示;若表示在湿蒸汽中液态水分的重量占蒸汽总重量的百分比,则称之为蒸汽的湿度。
综述空气的温度越高,它容纳水蒸气的能力就越高。
虽然水蒸气可以与空气中的部分成分(比如悬浮的灰尘中的盐)进行化学反应,或者被多孔的粒子吸收,但这些过程或反应所占的比例非常小,相反的大多数水蒸气可以溶解在空气中。
干空气一般可以看作一种理想气体,但随着其中水汽成分的增高它的理想性越来越低。
这时只有使用范德华方程才能描写它的性能。
理论上“空气中的水蒸气饱和”这个说法是不正确的,因为空气中的水蒸气的饱和度与空气的成分本身无关,而只与水蒸气的温度有关。
在同一温度下真空中的水蒸气的饱和度与空气中的水蒸气的饱和度实际上是一样高的。
但出于简化一般人们(甚至在科学界)使用“空气中溶解的水蒸气”或“空气中的水蒸气饱和”这样的词句。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也使用这些常用的词句。
假如饱和的空气的温度降低到露点以下和空气中有凝结核(比如雾剂)的话(在自然界一般总有凝结核存在),空气中的水就会凝结。
云、窗户玻璃和其它冷的表面上的凝结水、露和雾、人在冷空气中哈出的汽等等许多现象就是这样形成的。
偶尔(或在实验室中人工造成的)水蒸气可以在露点以下也不凝结。
这个现象叫做过饱和。
空气中水蒸气的溶解量随温度不同而变化。
一立方米空气可以在10℃下溶解9.41克水,在30℃下溶解30.38克水。
空气湿度是指空气潮湿的程度,可用相对湿度(RH)表示。
相对湿度是指空气实际所含水蒸气密度和同温下饱和水蒸气密度的百分比值。
人体在室内感觉舒适的最佳相对湿度是,49%~5l%,相对湿度过低或过高,对人体都不适甚至有害。
在冬天,我国北方采用火炉或暖气取暖,室内空气被加热会导致室内相对湿度降低。
.
绝对湿度、相对湿度和温度三者的关系
(一)当温度不变时,绝对温度与相对湿度的关系
当温度不变时,绝对湿度越大,相对湿度就越大;反之,绝对湿度越小,相对湿度就越小,它们呈正比关系。
因为温度不变意味着空气含有水蒸气的饱和量不变,如果绝对湿度增大,说明它越接近饱和量,同时也说明它占饱和量的百分比越大,所以它的相对温度也必然越大。
如果绝对湿度小,那么它距离饱和量就远,占饱和量的百分比也就小,同时也说明它的相对湿度也越小。
(二)当绝对湿度不变时,温度与相对湿度的关系
当绝对湿度不变时,温度上升相对湿度必然下降,而温度下降相对
湿度必然上升,它们呈反比关系。
因为绝对湿度不变,即空气含有水蒸气的量不变,温度上升意味着空气含水蒸气的饱和量加大了,而实际含水蒸气的量并没有发生变化,这样实际含水蒸气的量占饱和量的比例就缩小了,所以相对湿度就下降了。
相反,如果温度下降意味着空气含有水蒸气的饱和量变小了,而实际含水蒸气的量没有变化,这样实际含水蒸气的量占饱和量的比例就加大了,因此,相对湿度就上升了。
(三)当相对湿度不变时,温度与绝对湿度的关系
当相对湿度不变时,温度升高必然绝对湿度加大,温度降低必然绝对湿度减小,它们呈正比关系。
因为相对湿度不变,也就是空气中所含水蒸气的量占它饱和量的百分比不变,如果温度升高意味着它的饱和量增大,那么它的绝对湿度也必然大。
反之,相对湿度不变时,温度低意味着它的饱和量小,绝对湿度也必然小。
如有侵权请联系告知删除,感谢你们的配合!
精品。
相对湿度与绝对湿度的关系
相对湿度与绝对湿度是描述空气中水分含量的两个指标,它们之间存在着密切的关系。
相对湿度是指在一定温度下空气所含水蒸气的实际含量与该温度下空气所能容纳的最大水蒸气含量的比值,通常以百分比表示。
绝对湿度则是指在单位体积的空气中所含的水蒸气的质量,通常以克每立方米(g/m³)表示。
在一定的温度下,相对湿度和绝对湿度之间存在着确定的关系。
根据热力学原理,空气中所能容纳的水蒸气含量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增大,而在一定的温度下,相对湿度越高,则空气中所含水蒸气的质量越接近该温度下空气所能容纳的最大水蒸气含量,因此绝对湿度也相应增大。
反之,当相对湿度下降时,空气中所含水蒸气的质量也随之减少,绝对湿度也会减小。
相对湿度和绝对湿度的关系在气象、环境监测、工业生产等领域都有着广泛的应用。
在气象学中,相对湿度和绝对湿度是描述大气中水分含量的重要指标,可以用于预测天气和气候变化。
在环境监测中,相对湿度和绝对湿度可以用来评估空气质量,以及对室内外环境的监测和调节。
在工业生产中,相对湿度和绝对湿度可以用来控制加工环境,保证产品质量。
简述绝对湿度和相对湿度绝对湿度与相对湿度是描述空气湿度最重要的两个参数,在不同的场景中都会被广泛使用。
空气湿度是指空气中的水分含量,在空气传输的过程中,水分的浓度和含量会发生变化,因此,测量空气湿度的时候,要使用不同的参数来描述它。
绝对湿度是指空气中质量单位是水分的比例,也就是每立方米空气中含有多少质量的水分,单位一般为克/立方米。
它是由两个因素综合决定的:一是空气中温度,二是空气中湿度。
当温度和湿度都相同时,两个地方的绝对湿度也就相同。
相对湿度是指空气中水分的含量与空气饱和时的分子比例的比率,单位为百分比。
当湿度越高,表示空气中水分的含量也就越高,反之亦然。
它是由一个因素决定的:空气中湿度。
当温度不同时,相对湿度会有所不同。
例如,如果温度为20摄氏度,湿度90%,那么30摄氏度时,同样的湿度只能表示59%的水分含量。
绝对湿度和相对湿度的区别到这里就可以明确了,绝对湿度是由温度和湿度综合决定的,它代表空气中每立方米水分数量的质量;而相对湿度是由湿度决定的,它代表的是空气中的含水量百分比,且与温度有关。
使用绝对湿度和相对湿度来衡量空气湿度,有不同的优点。
如果只使用绝对湿度,由于温度的变化会改变水汽密度,引发绝对湿度的变化,容易造成检测误差。
相对湿度没有这个缺点,所以,一般在农业、气象学等领域,都会使用相对湿度来衡量空气湿度。
但是,相对湿度也有其局限性。
它只能衡量当前的湿度情况,无法反映出季节的变化和一年的特征,而绝对湿度则可以。
绝对湿度的变化方式反映了不同季节之间的水分变化,便于把近几年的气候变化做出相应的总结与分析,从而可以研究出不同的气候年份特征。
最后,要说明的是,绝对湿度和相对湿度是衡量空气湿度最重要的两个参数,它们有着独特的不同点,也有着彼此独特的优点。
在使用它们进行空气湿度检测时,应注意各自的优势,以及彼此之间的结合,以期取得最准确的检测结果。
简述绝对湿度和相对湿度
绝对湿度和相对湿度是气象学中两个重要的概念,它们之间有着密切的关系。
绝对湿度是指某一定体积的大气中的水汽的质量,它用毫克水汽每立方米的大气中表示;相对湿度表示当前大气中水汽质量与大气所能容纳的最大水汽质量之比,它用百分比表示。
由于大气中温度不断变化,所以湿度也会发生变化。
当温度升高时,大气中的水汽容量也会变大,此时绝对湿度可能不变,但相对湿度就会减少;反之,如果温度降低,大气中的水汽容量就会变小,此时绝对湿度可能不发生变化,但相对湿度就会增加。
绝对湿度的变化很小,只有在大气中使用了湿度计时,才能准确地测量出绝对湿度,因此,我们往往只能通过相对湿度来评估大气中水汽的质量。
当相对湿度超过80%时,表明大气中水汽质量较为充足,大气空气湿润,人们感觉特别闷热;当相对湿度小于40%时,表明大气中的水汽质量很少,大气空气干燥,容易引发流感等疾病。
此外,绝对湿度和相对湿度也会受到植被和地形等环境因素的影响,如水平面上的植被,可以吸收来自大气中的水汽,从而降低空气中的绝对湿度和相对湿度;而位于山谷或者河谷的地形,由于有降低大气空气温度的冷却作用,可以使大气中的绝对湿度和相对湿度升高。
因此,当我们进行气候变化研究时,就必须要充分考虑到绝对湿度和相对湿度的变化。
了解大气中的水汽的分布特征及其变化规律,对促进人们对气象环境的认知和改善环境都有重要的意义。
- 1 -。
相对湿度计算绝对湿度相对湿度=实际绝对湿度/饱和绝对湿度湿度是指空气中存在的水蒸气的浓度。
水蒸气,即水的气态,通常是肉眼看不见的。
湿度表示存在降水、露水或雾的可能性。
湿度取决于所感兴趣的系统的温度和压力。
相同量的水蒸气在冷空气中的相对湿度高于暖空气。
一个相关的参数是露点。
达到饱和所需的水蒸气量随着温度的增加而增加。
随着一团空气温度的降低,它最终会达到饱和点,而不会增加或失去水的质量。
一团空气中含有的水蒸气量可能会有很大的变化。
例如,在30°C(86°F)时,一团接近饱和的空气每立方米空气中可能含有28克水,而在8°C(46°F)时,每立方米空气中只含有8克水。
湿度的三种主要测量方法被广泛应用:绝对的、相对的和具体的。
绝对湿度表示为每体积潮湿空气的水蒸气质量(每立方米克)或每质量干空气的水蒸气质量(通常为每千克克)。
相对湿度,通常以百分比表示,表示在相同温度下,相对于最大湿度的绝对湿度的当前状态。
比湿度是水蒸气质量与总潮湿空气包质量之比。
湿度对地表生命起着重要的作用。
对于依赖于排汗(出汗)来调节体内体温的动物生活来说,高湿度通过降低皮肤表面的水分蒸发速率来损害热交换效率。
这种效应可以用热指数表来计算,也称为湿度。
空气“保持”水蒸气或被它“饱和”的概念经常被提到与相对湿度的概念有关。
然而,这是一种误导——在给定的温度下,进入(或可以进入)给定空间的水蒸气的量几乎与空气的量(氮、氧等)无关。
这是存在的。
事实上,真空容纳水蒸气的平衡容量与充满空气的相同体积大致相同;两者都是由给定温度下水的平衡蒸气压给出的。
在下面的“增强因子”下描述了一个非常小的差异,这在许多计算中可以忽略,除非需要高精度。
绝对湿度绝对湿度是指在给定体积或质量的空气中存在的水蒸气的总质量。
它不考虑温度。
当空气以30°C(86°F)饱和时,大气中的绝对湿度从接近0到每立方米大约30克(1.1盎司)不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