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念中国汽车工业改革开放30年”系列活动全面展开
- 格式:pdf
- 大小:81.58 KB
- 文档页数:1
改革开放30年中国汽车进展史第二期:邓小平为轿车合伙开绿灯来源:新浪汽车网友评论条进入论坛 2020-12-18 16:091978年,中国终于开始清算文化大革命的历史灾难。
那时,轿车生产仍然被抑制,全国轿车加上越野车年产量只是5000辆,不足国外一家大公司一天的产量。
改革开放之初,百废待兴。
汽车工业的进展慢慢提上日程。
随着对文革时期极左思潮和“四人帮”倒行逆施的批判而显现的思想解放运动,随着闭关锁国向慢慢开放的转变启步,闭门造车连年的中国汽车业,开始了“请进来”或“走出去”的对外交往,吃惊地发觉了与全世界汽车业在观念、治理、技术、产品方面的庞大差距。
中国汽车业在中国30年的改革开放大潮中一直走在前面,不管对外开放仍是体制改革有颇多“开辟先河”之举。
1978年,一汽在有关部门的支持下,组织工厂治理的一套人马,用半年时刻对日本11个汽车厂一一进行对口学习考察,第一次引进了丰田生产方式,回国后在全厂和全行业进行推行。
1978年10月,美国通用汽车公司董事长亲自率领代表团来华。
访问了在十堰的二汽。
在两边探讨重型卡车技术引进项目时,他用了“joint venture”那个词,建议中国最好采纳“中外合伙”的形式来经营。
邓小平在简报中建议弄合伙经营的内容旁,批上了“合伙经营能够办”。
这确实是中国“合伙企业”的由来。
那个指示,一下子冲开那时禁锢着中国人的思想禁区。
中国汽车业30年改革开放由此掀开了第一页。
同年,上海方面提出:“引进一条轿车装配线,改造上海轿车厂,年产15万辆,大部份出口赚汇。
”可是在与全世界汽车厂商进行普遍接触,期望合作后,都受到谢绝。
只有公共情愿尝试。
尤其在哈恩博士担任公共董事长后,合伙谈判有了踊跃推动。
1978-2008改革开放30年中国汽车工业大事记1978年邓小平批准中外汽车企业合资经营。
1979年3月21日,德国大众汽车公司与我国合资经营,率先在汽车工业领域与我国办成了第一家合资经营企业——上海大众汽车公司。
1982年5月7日,中国汽车工业公司在北京正式成立,饶斌任董事长。
为解决中国汽车“缺重少轻,轿车是空白”的畸形结构,中汽公司在启动重型车、轻型车、发动机的大布局之后,轿车生产的尝试提上了日程。
1983年2月26日,一汽隆重举行生产汽车百万辆庆祝大会。
1983年4月,国家计委、国家经委正式批准微型汽车定点方案。
1983年4月11日,第一辆上海桑塔纳牌轿车在上海汽车厂组装成功。
国家规定汽车生产企业有一定比例的汽车产品自销权。
1983年7月,中国科学技术协会批准成立中国汽车工程学会。
1984年1月15日,由北京汽车制造厂与美国汽车公司(AMC)合资经营的北京吉普汽车有限公司举行开业仪式。
1984年8月,中央财经领导小组在北戴河召开扩大会议,研究汽车工业发展问题,提出“我国汽车工业要有大的发展”。
1984年10月5日,二汽襄樊基地举行奠基典礼。
1985年3月21日,中国与德国合营的上海大众汽车有限公司正式成立,董事长仇克,总经理张昌谋。
9月,该公司正式开业。
1985年3月,南京汽车工业联营公司同意大利依维柯公司在南京签署了引进意大利菲亚特集团依维柯公司S系列轻型汽车许可证转让和技术援助合同。
国家批准广州汽车厂、中国国际信托投资公司与法国标致汽车公司、巴黎银行、国际金融公司建立合营企业,于1985年3月15日签署合同。
1985年5月25日,中汽公司直属科研单位———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动工兴建。
1985年9月,中国汽车工业公司组成新领导班子,李刚任董事长,陈祖涛任总经理、党组书记。
1986年4月,六届人大四次会议通过“七五”计划提出:“把汽车制造业作为重要的支柱产业。
”1986年7月15日,一汽试生产解放卡车的换型———CA1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