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凡的大口袋阅读答案课件
- 格式:pptx
- 大小:1.05 MB
- 文档页数:8
部编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期末现代文阅读拓展训练(二)(含答案)期末现代文阅读拓展训练(二)-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部编版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父亲的考题①儿子事业有成,但对金钱的追求程度真到了别无所求的地步。
一天,父亲给一向(甲)自己心算能力很强的儿子出了一道题:“一辆载着457名旅客的列车驶进车站,这时先下来98人,又上去103人。
”儿子紧张的情绪(乙)了下来。
②“再下一站下去73人,又上去132人。
”儿子的嘴角挂出了一丝微笑,开始把左腿压到了右腿上。
③“再下一站下去91人,上来63人。
”父亲拿着本子的手有些抖,念得速度也在加快。
④“再下一站下去84人,上来65人;再下一站下去114人,上来37人;再下一站下去52人,上来97人。
”父亲念得飞快并努力使每个发音都清楚。
⑤儿子有些心疼起老父亲,关怀地问:“完了吗?”“没有,你听仔细了!”父亲摇晃着那已经没有几根头发的脑袋接着说下去。
父亲的态度很认真,儿子却觉得该结束了。
⑥“再下一站下去101个,上来18个;再下一站是终点……”⑦还没等父亲说完,做儿子的就站起来:“你是想马上就知道车上一共下来多少个人吗?”儿子的口气中透露着一股得意。
⑧“不!”父亲微笑着说,“我只想知道这趟车究竟停靠了多少次站台?”儿子一下子蒙了。
⑨父亲的语气变得严肃而沉重:“人的一生不要只计算一辈子能攒多少钱,一辈子做金钱的奴隶,钱再多死的时候也带不走。
应该留意人生的每一个站台:哪个站台付出得少,哪个站台付出得多;哪儿有欢乐,哪儿有痛苦……认真地体会人生的每个细节,这样你才算拥有实实在在的生活,才不枉活一世。
”父亲拉着发呆的儿子的手说:“不要太计较金钱的得失,而忘了做人的真谛!”1.选出文中甲、乙两处应填入的最恰当的词语。
甲处:( ) ①炫耀②夸奖③标榜乙处:( ) ①松弛②松懈③懈怠2.第②自然段中,在刻画儿子时采用了哪些描写,在对的后面打“√”。
A.语言()B.动作()C.心理()D.神态()3.第⑦自然段中,儿子“得意”的原因是()。
泉州部编版2024小学4年级下册语文第二单元测验卷(有答案)考试时间:90分钟(总分:140)A卷考试人:_________题号一二三四五总分得分一、综合题(共计100题)1、下列哪个是宇宙的基本组成部分?A. 星星B. 鳥C. 植物D. 动物2、哪个洲的面积最大?A. 亚洲B. 非洲C. 北美洲D. 南美洲3、阅读理解填空题:小马在草原上奔跑,风吹动它的_______,它感到无比自由。
4、青山遮不住,_______水长流。
答案:毕5、我每天都在家里____(zuò)作业,做到最好。
答案:做6、每当夜晚来临,_______在星空中闪烁。
(答案:星星)7、拼音填字:我们要爱护(______)(dà) 自然,保护环境,才能有更美好的未来。
8、白马湖边草,_______自有幽香。
答案:湿9、宇宙的“黑暗时代”指的是什么?A. 早期宇宙的状态B. 星系形成的时期C. 恒星诞生的阶段D. 光线无法穿透的时期10、每年的春天,我都会去____(huā)园里看花,感受大自然的魅力。
答案:花11、造句:这个公园里有很多设施,__________游乐场,__________健身器材都有。
12、我们要保护____,让地球更美丽。
答案:环境13、月黑雁飞高,_______霜天晓角。
答案:单14、这个城市的风景_______,吸引了许多游客。
(答案:优美)15、在科学课上,我们探索了_______的奥秘,真是有趣!(答案:宇宙)16、小猫在阳光下____。
答案:打盹17、双阙霞光三十里,_______长安一片月。
答案:白18、我们的班级有____个同学。
答案:三十19、我们要爱护每一____动物。
答案:只20、太阳的表面主要由什么构成?A. 氧气B. 氢气和氦气C. 碳D. 铁21、什么是日食?A. 月亮挡住了太阳B. 太阳挡住了地球C. 地球挡住了月亮D. 星星消失了22、如果没有重力,地球上的物体会发生什么?A. 停止移动B. 飞向太空C. 增加速度D. 保持原位23、填空题:今天的天气真好,适合去_______。
三年级语文下册第七单元主题阅读答题技巧一、文章结构1、并列式:文章各部分的内容没有主次轻重之分。
2、总分式:先总述,再分说。
这种关系还可以演变为“分—总”或“总—分—总”的结构方式。
(三年级阶段常考的文章结构为:总—分,分—总,总—分—总)3、对照式:文中两部分内容或进行对比,或用这部分内容烘托另一部分内容。
4、递进式:文章几部分内容逐层深入。
二、写作顺序1、顺叙:按时间的先后的顺序记事.2、倒叙:是先写事情的结果,然后在按事情的先后顺序写.3、插叙:在记叙的过程中插入与事件有关的事,然后在接着记叙.三、文章叙述顺序有:1、事情发展的顺序(说明文里称为:逻辑顺序)2、时间顺序3、参观、游览顺序4、插序5、空间顺序6、倒序7、类型顺序三年级语文下册第七单元主题阅读训练——文章结构与顺序【主题阅读1】大自然畅想曲大自然像一首首美丽的小诗,像一篇篇五彩的童话。
“蓝天白云飘,太阳微微笑,野花点点头,景色多美好……”孩子们在练习唱《春光好》。
杨柳听了,得意地照了照“镜子”,梳理一下那动人的秀发,向小草、小花展示它婀娜多姿的身材“知了,知了……”蝉在枝头兴奋地展示着她那美丽的歌喉。
小蝌蚪找到了妈妈,同时,也被让妈妈流连忘返的地方迷住了——清澈见底的小河上漂浮着一朵朵荷花,在微风的吹拂下翩翩起舞,好像要告诉人们,它们是世界上最好的舞蹈家。
“沙沙沙,沙沙沙……”银杏树的叶子就像一把金黄的小扇子,扇走了夏天的炎热,带来了秋天的凉爽。
而隐居在树下的三位歌唱家——蟋蟀、蝈蝈和油葫芦,一声声、一阵阵,远“呜——呜——”随着呼啸的北风,一场瑞雪悄然而至。
清晨,遍地洁白,千树万树开满了“梨花”。
孩子们嘻嘻哈哈的在这天然的纯白地毯上嬉戏、打雪仗、滑雪……一群可爱的孩子,在一望无际的雪地里追逐着!他们是那么的自由,那么的欢快!我爱大自然,爱它的春光明媚,爱它的蝉声阵阵,爱它的麦浪滚滚,爱它的银装素裹……1.短文第二自然段中的“镜子”指的是_______,“秀发”指的是_______。
六年级语文下册第1-4单元阶段复习课外阅读拓展时间:40分钟满分:100分班级:姓名:成绩: .一、非连续性文本阅读。
材料一:漫画《你不要命了!》材料二:对280人使用微信情况的调查统计材料三:什么是低头族低头族,是指如今在地铁、公交车里那些作“低头看屏幕”状的人群。
他们看手机或平板电脑里的微信,上网玩游戏,看视频,想通过盯住屏幕的方式,把零碎的时间填满。
低着头是他们共同的特征,他们的视线和智能手机或平板电脑难分难解。
低头族主要出现在城市的地铁上、公交车上,甚至大街小巷,他们的行为存在极大的安全隐患和健康隐患。
1.上面三则材料都与一个话题有关,这个话题是__________________。
(2分)2.材料一的漫画告诉了人们什么?(2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从材料二的调查表中你了解到了什么?(3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你如何看待“低头族”的做法?(3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时间每天早上起来,就计划这一天该做些什么,到晚上躺在床上,好像什么也没有做。
记得幼年作文,总爱写“光阴似箭,日月如梭”,不知从哪里找来这些词句,似懂非懂地照抄。
箭也好,梭也好,在小小心灵里,今天就是昨天,今夜就是昨夜,只是同一个白昼,同一个夜晚,走马灯似的,来了又去了,去了又来了,直到鬓边有了白发,才蓦然惊觉光阴果真似箭如梭,去了永不再来。
2023-2024学年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主题阅读(含答案)(体会文章是怎样用具体事例说明观点的。
)类文阅读科学不怕挑战①挑战是针锋相对的竞争。
“物竞天择,适者生存”,没有竞争,生物不会进化,至今地球上就只有原始生物。
②科学发展史是不断接受挑战的历史。
③量子力学理论刚提出时,由于它的基本概念与传统观念完全不同,有些科学家一时难以接受。
爱因斯坦反对量子力学的概率解释,他还多次提出“理想实验”进行挑战。
玻尔是量子力学的创始人之一,他奋起应战,据理反驳。
爱因斯坦屡败屡战,____出一个特别刁钻的“理想实验”。
玻尔彻夜未眠,苦思不得其解,直到清晨才____,利用相对论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
但爱因斯坦仍然____,以至另一位科学家厄伦费斯特都忍不住说:“爱因斯坦,你真不像话!你简直在批判你自己的相对论了。
”爱因斯坦挑战量子力学,虽败犹荣,他提出的“理想实验”,促进了量子力学的发展,还对量子密码、量子计算机等新技术起到了催生作用。
④进化论从诞生之日起就被挑战,从未停止过。
创世说从信仰出发频频发难,甚至采用行政手段禁止进化论的传播。
结果怎样呢?进化论身经百战,越战越勇,而创世说却____,只好以百万元大奖向科学家求援。
⑤科学不怕挑战,怕挑战的不是科学。
⑥至今为止,仍不断有人为躲避挑战而打出“科学”旗号,把它当作挡箭牌。
其实,这些人趁早收旗为好,否则,等到发现挡箭牌其实是箭靶子时,悔之晚矣。
⑦大浪淘沙,沙不除金不现。
直面挑战,意在求真求是。
(有删改)1.联系上下文,根据下列释义,从方框中选择合适的词语,填入括号中和文中横线上。
A.固执己见B.苦思冥想C.破绽百出D.豁然开朗(1)绞尽脑汁,深入地思索。
()(2)心里突然悟出道理而感觉开阔明朗。
()(3)坚持自己的看法,不肯改变。
()(4)比喻说话做事漏洞或弊病非常多。
()2.梳理第③④段,概括作者运用了哪两个具体事例说明了怎样的观点,完成下列导图。
3.第⑤段中两个分句的顺序能否颠倒?为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第⑥段中“科学”一词为什么加上引号?下列分析正确的一项是()A.表示直接引用。
统编版三年级下册语文期末专题训练:现代文阅读阅读。
蜜蜂(节选)一天,我在我家草料棚的蜂窝里捉了一些蜜蜂,把它们放在纸袋里。
我叫小女儿在蜂窝旁等着,自己带着蜜蜂,走了四公里路,打开纸袋,在它们身上做了白色记号,然后放了出来。
二十只左右被闷了好久的蜜蜂向四面飞散,好像在寻找回家的方向。
这时候刮起了狂风,蜜蜂飞得很低,几乎要触到地面,大概这样可以减少阻力。
我想,它们飞得这么低,怎么能看到遥远的家呢?1.根据选文内容,给下面的实验过程排序。
(填序号)①放飞蜜蜂①在蜜蜂身上做了白色记号①叫小女儿在蜂窝旁等着①带着蜜蜂走了四公里路①捉蜜蜂,把它们放在纸袋里→ → → →2.下面说法有误的一项是()A.“走了四公里路”是为了了解蜜蜂是否认得回家的路,路远让实验更准确。
B.“在它们身上做了白色记号”是为了与其他蜜蜂区分开。
C.“捉了一些蜜蜂,把它们放在纸袋里”是为了让蜜蜂不明方向。
D.“我”通过实验证明了蜜蜂因飞得太低而看不到家。
3.文中加点词“大概”说明,体现了法布尔。
赵州桥(节选)赵州桥非常雄伟。
桥长五十多米,有九米多宽,中间行车马,两旁走人。
这么长的桥,全部用石头砌成,下面没有桥墩,只有一个拱形的大桥洞,横跨在三十七米多宽的河面上。
大桥洞顶上的左右两边,还各有两个拱形的小桥洞。
平时,河水从大桥洞流过,发大水的时候,河水还可以从四个小桥洞流过。
这种设计....,在建桥史上是一个创举,既减轻了流水对桥身的冲击力,使桥不容易被大水冲毁,又减轻了桥身的重量,节省了石料。
4.选段围绕关键句介绍了赵州桥()的特点。
A.美观B.雄伟C.历史悠久5.选段主要是从赵州桥的、、桥的设计以及这种设计的好处几个方面把赵州桥的特点写清楚的。
的好处有()(多选)A.让桥更美观B.减轻流水对桥身的冲击力C.减轻桥身的重量、节省石料7.赵州桥是我国宝贵的历史文化遗产,体现了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才干。
你还知道哪些“我国宝贵的历史文化遗产”?请列举两个。
专题09 非连续性文本阅读(解析版)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1.(2022·重庆万州·小升初真题)非连续性文本阅读。
从1990年亚运会的“盼盼”,到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福娃“晶晶”,再到2022年北京冬奥会的“冰墩墩”(上图),中国主办的这三大国际赛事吉祥物都使用了熊猫形象。
据冰墩墩的设计总执行刘平云介绍,“冰墩墩”的形象之所以能这么受欢迎,主要是因为它寓意着三种“温暖”;一是以冰糖葫芦的糖衣为原型的冰晶外壳象征着甜甜的温暖;二是彩色的冰丝带在视觉上打破了传统熊猫所呈现的较为单一的黑白效果,带来了色彩上的温暖;三是“冰墩墩”手掌心里的爱心寓意和平、希望,是中国向世界传递的充满和平希望的温暖。
1.“盼盼”“晶晶”“冰墩墩”三大国际赛事吉祥物的共同点是:2.冰墩墩寓意哪三种温暖?【答案】1.都使用了熊猫形象。
2.甜甜的温暖;色彩上的温暖;向世界传递充满和平和希望的温暖。
【解析】1.本题考查文章信息的提取。
由第一部分内容“中国主办的这三大国际赛事吉祥物都使用了熊猫形象”可知,这三大吉祥物的共同点就是都用了熊猫形象。
2.本题考查文章信息的提取。
由第二部分内容“一是以冰糖葫芦的糖衣为原型的冰晶外壳象征着甜甜的温暖;二是彩色的冰丝带在视觉上打破了传统熊猫所呈现的较为单一的黑白效果,带来了色彩上的温暖;三是“冰墩墩”手掌心里的爱心寓意和平、希望,是中国向世界传递的充满和平希望的温暖”可以简单概括冰墩墩的三种温暖是:甜甜的温暖;色彩上的温暖;向世界传递充满和平和希望的温暖。
2.(2021·重庆永川·小升初真题)读下面的非连续性文本,完成后面的练习。
举世震惊的大地震重创了北川旅游业。
重建后的北川县加大了旅游宣传的力度,但来北川旅游的人依然不多。
为改进旅游宣传工作,北川县对游客获取旅游信息的渠道进行了调查,统计数据如下:游客了解北川旅游信息的渠道统计表1.从统计表中反映出北川旅游宣传中存在的问题是:2.针对这一问题,请你对北川旅游发展的宣传工作提出一条建议:【答案】1.过于注重电视新闻和朋友的宣传,忽视了手机新闻、微信、微博等新媒体和旅行社的宣传。
部编三年级下册语文下册课外阅读训练含答案1.阅读课文片段,回答问题。
XXX非常雄伟。
桥长五十多米,有九米多宽,中间行车马,两旁走人。
这么长的桥,全部用石头砌成,下面没有桥墩,只有一个拱形的大桥洞,横跨在三十七米多宽的河面上。
大桥洞顶上的左右两边,还各有两个拱形的小桥洞。
平时,河水从大桥洞流过,发大水的时候,河水还可以从四个小桥洞流过。
这种设计,在建桥史上是一个创举,既减轻了流水对桥身的冲击力,使桥不容易被大水冲毁,又减轻了桥身的重量,节省了石料。
(1)本段中画线的句子是________句,起到了________的作用。
(2)“这种设计”是指: ________。
(3)这种设计的优点是: ________。
【答案】(1)中心;总领全文(2)大桥洞顶上的左右两边,还各有两个拱形的小桥洞。
(3)既减轻了流水对桥身的冲击力,使桥不容易被大水冲毁,又减轻了桥身的重量,节省了石料。
【剖析】【分析】(1)考查文段在文中的作用。
解答此类题,一般要结合着详细语境,从内容、布局等角度分析作答。
(2)这是考查指代性词语指代的内容。
感知文本内容,从文章中提炼和概括信息,结合语言环境,联系上下文,找出称代性词语指代的内容。
一般指的就是代词前面的那句话,找最近的一句话。
有时要注意可能不是整句话,而是其中的一部分。
(3)考查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能力。
解答时要带着问题细读课文整体感知文章内容,就能找到答案。
故答案为:(1)中心;总领全文;(2)大桥洞顶上的左右两边,还各有两个拱形的小桥洞。
(3)既减轻了流水对桥身的冲击力,使桥不容易被大水冲毁,又减轻了桥身的重量,节省了石料。
【点评】(1)本题考查文段在文中的作用。
(2)此题考查对指代性词语指代的内容的把握。
(3)此题考查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筛选相关信息的能力。
2.课内阅读。
(1)根据课文内容完成填空。
早在几千年前,我们的祖先把文字刻在________上,或者刻在________上;后来,人们又把文字刻在________上;再后来,就可以在________上写字;西汉时代,人们已经懂得了用________来造纸;到了东汉时代,________改进了造纸术,影响了全世。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文学性文本阅读专项突破卷班级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 时间:40分钟(一)暴风雨中海上逃生记[美]瓦尔特·法利朋友们都把小亚历山大·拉姆齐叫作亚利克。
他正乘船从印度回国。
这条轮船上有一匹高大的黑马,这匹马性情狂躁,身体结实,体形漂亮。
午夜,他忽然被惊醒,摸黑下了床。
一道雷声“轰隆”而下,接着一道闪电把船舱照得亮如白昼,也照亮了地面散落的碎玻璃。
这是他在海上第一次遇到暴风雨。
他飞快地穿上衣服,朝着门口走去,可他马上停住了脚,回到床前,钻进床下。
他在下面找出一条救生带,围在了自己的身上。
他打开门,想走上甲板,可是暴风雨把他赶了回来。
亚利克此时感到了恐惧,他还从未见过这样大的暴风雨!他闭上眼睛,祈祷着。
暴风雨沉寂了片刻,亚利克开始看到新的希望。
但随后,一个火球突然从天而降。
随着一声刺耳的劈裂声,船摇晃起来。
亚利克脸朝下扑倒在地,晕了过去。
过了一会儿,他慢慢地醒来,觉得脸上又热又黏,他用手一摸,发现自己满脸都是血。
他正躺在扶梯上,船没有前行——发动机已经熄火了。
他向周围望去,只见船已经被雷电击中,几乎断成了两截!船在下沉!奇怪的是,在此危急时刻,他反而镇定下来。
这时,亚利克想到了大黑马。
它的情况怎么样了?它还在自己的马厩里吗?亚利克来不及细想,离开了等待救生艇的队列,生生挤开一条路,向马厩走去。
如果大黑马还活着,他要把它放开,给它一个奋力逃生的机会。
亚利克走到马厩时,他听到大黑马穿透暴风雨的嘶鸣声。
他冲到马厩门口,打开了门。
他看到了大黑马,它高高地昂着头。
突然,大黑马向着亚利克靠近的栏杆直冲过来。
亚利克吓得挪不动步,他的手扶住栏杆。
在他手的旁边,栏杆已经断开,留下了一个豁口。
大黑马朝着豁口跑来,它没有直接冲向亚利克,而是稍稍侧向一边。
但是大黑马的肩膀碰到了亚利克,他们两个从船边飘落下去,亚利克感到海水淹没了自己的头顶。
他奋力浮上来,紧接着,他看到大黑马在不到十码远的地方游泳。
【寒假阅读提升】部编版四年级非连续性文本阅读(四)(有答案解析)【考点回顾】“非连续性文本”,多以文字材料和统计图表、图画等相结合的形式呈现,它的特点是直观、简明,概括性强,易于比较。
说明书、地图、列车时刻表、数据表格、目录、图解文字等,都属于非连续性文本。
【答题步骤】1.抓题目。
2.画重点。
3.理信息。
4.得结论。
【常考题型】★说明书、广告类【例题精析】例、阅读说明书,回答问题。
××洗衣液用量:机洗3公斤衣物(约10件)30克手洗1公斤衣物(约3件)10克适用范围:适用棉麻丝毛、合成纤维、混纺等各种质地的衣物,婴幼儿衣服、内衣同样适用。
主要成分:多种活性洁净成分、去污增效剂(不含磷等成分,安全环保)注意事项:请根据衣服的污浊程度酌情添减用量;请置于阴凉干燥及幼儿不易拿到的地方;如不慎入眼立即用大量清水冲洗。
★丝毛等易褪色衣物,请先在衣物隐蔽处试用。
生产批号及限期使用日期见瓶体1.这款洗衣液属于安全环保产品,主要原因是。
(6分)2.“食品有保质期,本洗衣液不是食品,没有保质期,可以永久使用。
”这句话正确吗?请谈谈理由。
(5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这种洗衣液适用于各种质地的衣物,但是,衣物不能直接使用。
(4分)【参考答案】:1.它不含磷等成分2.不正确,因为限期使用日期见瓶体,说明使用是有有效期的。
3.丝毛等易褪色【解析】1、在主要成分介绍中。
已经点明:多种活性洁净成分、去污增效剂(不含磷等成分,安全环保)2、说明中已经告诉了“生产批号及限期使用日期见瓶体”。
3、原文中特意加注了★:丝毛等易褪色衣物,请先在衣物隐蔽处试用。
第1-2单元阅读拓展训练2022-2023学年语文四年级下册班级:姓名:建议时间:30分钟.一、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疫情之下的科技力量科技与疫情赛跑,抗疫成了关乎全民的技术战。
生物科技、5G、大数据、AI(人工智能)、机器人等在防疫工作中扮演了不可或缺的角色。
疫情大考之下,科技是人们面对疫情的勇气和希望。
材料三:在线办公、在线教育企业微信、钉钉等一些平台给多数企业提供了在线办公的可能性,减少了人们面对面的交流,降低了疾病传染的可能性,提升了沟通协同效率。
各地教育局也与一些平台合作,开展在线教学活动,最大力度地保障学生学习进度不受影响,顺利完成学业。
1. 以上三则材料讲的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分)2. 下面哪项不是上述材料介绍的?()(2分)A. 5G云端智能机器人B. 在线办公、在线教育C. 无人超市D. 无人机3. 说一说疫情期间你们学校使用了什么平台,你在该平台上做了什么。
(3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 作为学生,看到祖国如此强大的科技力量,你有什么感想?(4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二、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神奇的机器人机器人是具有一定智能的机器,它能模仿人的眼、耳、口、鼻、手等,按照人的指令做各种各样的动作。
世界上第一台工业机器人是1959年研制成功的。
此后,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各种型号、各种功能的机器人在各地相继“出生”了。
在茫茫宇宙,机器人作为人类航天活动的先驱,第一个登上月球,揭开了月球神秘的面纱;继而又飞上火星,探测火星上是否有生命迹象存在。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现代文阅读(五)(有答案解析)部编版四年级语文现代文阅读(五)(有答案解析)【考点回顾】分析人物形象【常考题型】1、阅读全文,请概括某人的性格特点(特征)。
2、简要说说文中的母亲是一位什么样的母亲。
.【答题技巧】:从两个方面入手:一是通过分析典型事例来理解人物形象;二是通过对人物描写(外貌描写、动作描写、心理描写、语言描写、肖像描写等)方法的分析来把握人物的思想性格。
要分析直接描写、侧面描写、细节描写。
答案可以这样组成:由文中××(言或行)表现该人物××的精神(品质性格思想个性)。
【例题精析】例、阅读下面文章,按要求回答问题。
.勇敢的奥德赛“我马上就回来,亲爱的。
我不在你行吗?”脆弱的老太太问她丈夫。
她站在门口,喘着粗气。
“我会没事的。
”她丈夫坐在轮椅里回答。
他的声音听起来就跟他身体看起来一般虚弱。
他的身体消瘦,全身都是癌症。
“很抱歉,我不能和你在一起。
”老太太打开前门。
一阵冬季寒风将干枯的落叶吹到门廊里,让她感到心寒。
他们那小院子里的那单独的一棵树显得疲惫和骨瘦如柴。
她被寒风吹得直咳嗽,但她仍然往前走。
走下楼然后穿过门前行车道让她已经让她筋疲力尽。
她使劲拧开车门,“扑通”坐到凹背座椅上。
她呼吸急促,她想打电话叫救护车,不准备自行驾车去看医生。
但经过几分钟的休息,她感觉好多了。
她丈夫自己推着轮椅来到了窗前,关切地望着她。
一根鼻管给他那顽童面孔增光不少,老太太想,要是能够深深地吸上一口他的氧气,那该是多么奇妙。
她觉得好多了,能够继续前行了,所以就向她丈夫挥挥手。
他用手按在他那干枯的嘴唇上,给了她一个小小的飞吻,她就驾车离开了。
到医院的行程花了30分钟。
靠近入口处的停车位全都停满了坚固的SUV车和明亮的小轿车。
她能够找到的最近的停车位已经是在很远的位置了,她担心她的肺是否能够承受得了。
她像一位潜水员那样深深地吸了几口气,然后才穿过碎石路面。
她终于走到接诊处,气喘吁吁地挂号登记。
一年级(下)期末专项——课外现代文阅读二《小蚂蚁》一只(zhīzhǐ)蚂蚁偶然爬上了一幅地图。
一位男孩看见了,惊喜地欢呼:“哈!小蚂蚁登上了珠穆朗玛峰!”“哟!小蚂蚁越过太平洋啦!”小蚂蚁听了很(满意得意),心想:“啊!地球上最高的山和最大的洋都被我(征服打败)了,我多伟大!得(déděi)赶快回去,向伙伴们(荣耀炫耀)一番!”于是,他调(tiáodiào)头向大树下的巢里爬去。
不想,归途中他不知被什么挡住了去路,好不容易爬到一半,一阵风又吹得他腾空而起,piāoluò()在一片汪洋之中。
幸好,又被那位男孩看见了,那孩子一面伸过一根枯枝,带他tuōxiǎn(),一面叹息道:“唉,真kělián(),连这么个小土堆和小水洼都过不去!”小蚂蚁一面喘气,一面疑惑不解“什么?连小土堆和小水洼都过不去?我不是战胜过最高的山和最大的洋么?”面对赞颂,需要的不是陶醉,而是深思:自己是否名副其实?1.给带点的多音字选择正确的读音,打“√”。
2.读第2自然段,在括号里选择恰当的词语,打“√”。
3.读第3自然段的拼音,把词语写在括号里。
4.用波浪线画出小男孩说的话。
《花钟》夏天,天亮得很早,我起得也早。
大约五点钟,我去湖边跑步,做早操(cāo chāo)。
我看见牵牛花(己已)经开放了,每天都是一样。
我听见虫儿在草丛里鸣叫,露水很重。
不知为什么,我总喜欢把那牵牛花比作(采彩)色的小喇叭。
那些紫色的、蓝色的、粉红色的小喇叭,它们每天清晨,朝(z hāo cháo)着东方,举行着第一场音乐会。
我想,那绿色的蔓(màn)条儿,该是电线了。
当我绕湖一周,又爬上那(做座坐)小山坡。
大约六点钟,我看见蒲公英也展开了金黄的花冠(ɡuàn)。
远远望去,好像满山坡都是阳光在闪烁(shuò),每天都是这样。
我(题提)醒自己,该回家了;吃过早饭,就去上学。
小学非连续性文本阅读专项练习题四一.阅读材料,完成练习。
材料一:材料二:一千多年前古丝绸之路从长安出发,绵亘万里,延续千年,开启了一段辉煌的历史。
我们的先辈张骞策马西行,穿越草原沙漠,开辟出连接亚欧非的陆,上丝绸之路;我们的先辈郑和开拓远航,穿越惊涛骇浪,荡出连接西方的海上丝绸之路,缔造了一段久远的故事,留下一段让人感怀的沧桑岁月。
材料三:2013年9月,习近平主席走进瓜果飘香的中亚国家哈萨克斯坦,在纳扎尔巴耶夫大学做演讲时提出“丝绸之路经济带”构想;2014年9月,习近平主席出访椰树芃芃的东南亚时,又提出了“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倡议。
随着“一带一路”的发展,跨欧亚的铁路、公路已经逐步延伸,航运、航空、管道和空间综合信息网络等日益发达。
丝路文明走出历史,走下蓝图,走进日新月异的今天。
1.从示意图中可以看出,“一带一路”指的是和。
2.开辟陆上丝绸之路的是,开辟海上丝绸之路的是,提出“一带一路”构想和倡议的是。
3.“一带一路”的“路”包含、、、航空、管道和空间综合信息网络等。
二.阅读材料,完成练习。
材料一:某小学学生使用网络新词的调查统计表调查年级及人数经常使用偶尔使用从不使用一、二年级(100人)10人25人65人三、四年级(100人)65人19人16人五、六年级(100人89人11人0人材料二:由于时代的不同,人类的语言也日渐丰富,网络新词也快速席卷到校园,它正如一场新的文化大爆炸一般,在校园中“炸”开了,像“锦鲤”“官宣”“逆袭”等这些网络新词在许多学生口中时常说着,在作文里偶尔用着,俨然成为校园里的又一“时尚”。
1.阅读材料一,请用简洁的语言全面地描述一下你的发现:. .。
(2分)2.关于材料二中网络新词的运用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A.只要与勤奋相伴,每个人都能收获生活的锦鲤..。
B.《福建日报》官宣..了:“第十五届海峡两岸图书交易会开幕。
”B.夺冠呼声最高的足球队果然逆袭..成功,获得了冠军。
部编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期末现代文阅读拓展训练(二)-(含答案)期末现代文阅读拓展训练(二)-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部编版阅读课内片段,完成练习。
大约在一千九百年前的东汉时代,有个叫蔡伦的人,吸收了人们长期积累的经验,改进了造纸术。
他把树皮、麻头、稻草、破布等原料剪碎或切断,浸在水里捣烂成浆;再把浆捞出来晒干,就成了一种()轻便()好用的纸。
用这种方法造的纸,原料容易得到,可以大量制造,价格又便宜,能满足多数人的需要,所以这种造纸方法就传承下来了。
1.在选文的括号中填入恰当的关联词。
2.加点字“改进”能否换成“创造”?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能,“创造”指做出新的成绩或东西,换成“创造”之后句意不变B.不能,“改进”强调在原有基础上使之更好,“创造”强调从无到有,二者意思不同3.选文是围绕一个意思来写的,下面对选文的概括最准确的是()A.蔡伦造的纸原料容易得到B.蔡伦改进了造纸术C.蔡伦造出来的纸轻便、好用D.蔡伦的造纸方法传承下来了4.蔡伦是怎样造纸的?请你找出选文中表示动作的词语,把造纸流程图补充完整。
剪碎或切断→( )→( )→( )→晒5.为什么蔡伦改进的造纸术能传承下来?用“____”在选文中画出相关语句。
6.如果你能见到蔡伦,你会对他说些什么?______ _____阅读课内片段,完成练习。
这座桥不但坚固,而且美观。
桥面两侧有石栏,栏板上雕刻着精美的图案:有的刻着两条相互缠绕的龙,嘴里吐出美丽的水花;有的刻着两条飞龙,前爪(zhǎo zhuǎ)相互抵着,各自回首遥望;还有的刻着双龙戏珠。
所有的龙似(sìshì)乎都在游动,真像活了一样。
7.认真读选文,用“√”给加点的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8.“这座桥不但坚固,而且美观。
”这是什么句子?在课文中有什么作用?()A.总起句引出下文B.关键句画龙点睛C.过渡句承上启下D.中心句总结全文9.由第(2)题可知,这段话主要是围绕赵州桥________的特点来写的,为了写清楚这一特点,选文详细介绍了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