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的人_六年级语文_语文_小学教育_教育专区.ppt.ppt
- 格式:ppt
- 大小:963.51 KB
- 文档页数:22
有的人知识与技能:1、能有感情地朗诵诗歌,培养鲜明的爱憎感情。
2、理解诗歌哲理性的深刻的内涵,学习鲁迅的伟大精神。
3、了解本文运用的对比手法,体会这种手法运用的好处过程与方法:学会按要求自读自悟,小组合作,朗读。
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鲜明的爱憎感情。
学习鲁迅的伟大精神。
教学重点:能有感情地朗诵诗歌,培养鲜明的爱憎感情。
教学难点:理解诗歌哲理性的深刻的内涵,学习鲁迅的伟大精神。
教学准备:课件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1、通过本组的学习,你对鲁迅有怎样的印象呢?你能用简短的语句评价他吗?(学生评价)鲁迅图片:/i?ct=503316480&z=&tn=baiduimagedetail&word=%C2%B3%D1%B8&in=13064&cl= 2&lm=-1&st=&pn=0&rn=1&di=46082234010&ln=1988&fr=&fm=&fmq=1329916407862_R&ic=&s=&se=&sme=0&t ab=&width=&height=&face=&is=&istype=#pn0&-1&di46082234010&objURLhttp%3A%2F%2Fa1.att.hudong. com%2F87%2F05%2F01300000362797124037055918665.jpg&fromURLhttp%3A%2F%%2Fs %2F%25E9%2598%25B4%25E5%259F%258E%25E9%2583%25A1%2B%25E5%2590%258D%25E4%25BA%25BA%2Fxgtupia n%2F22%2F7&W230&H306&T7174&S36&TPjpg2、这样一个伟大的人,已经离我们而去了,但他们的精神仍留在我们的心中。
六年级课文《有的人》的笔记如下:
一、背景介绍
《有的人》是一首现代诗,写于1946年。
这首诗是作者鲁迅逝世三周年之后,为纪念鲁迅逝世三周年而写的。
二、内容概括
这首诗通过鲜明的对比,歌颂了鲁迅先生为人民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高贵品质,表达了作者对鲁迅先生崇高的敬意。
三、主题思想
这首诗的主题思想是歌颂鲁迅先生为人民服务的高尚品质,同时表达了作者对鲁迅先生的崇敬之情。
四、写作特点
1. 对比手法:这首诗运用了对比手法,将两种不同的人进行对比,突出了鲁迅先生为人民服务的高尚品质。
2. 排比句式:这首诗运用了排比句式,增强了诗歌的气势和节奏感。
3. 形象描写:这首诗通过形象描写,生动地表现了鲁迅先生为人民服务的高尚品质。
五、个人感悟
通过学习《有的人》,我深刻认识到为人民服务是一种高尚的品质。
我们应该学习鲁迅先生的精神,时刻为人民服务,为社会做出贡献。
同时,我们也应该珍惜生命,珍惜时间,努力学习,为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而努力奋斗。
六年级上册语文《有的人》课文笔记《有的人》是六年级上册语文教材中的一篇课文,作者是臧克家。
这篇课文通过对比手法,描述了两种截然不同的人生态度和价值观,以达到颂扬某些人高尚品质和批判某些人丑恶行为的目的。
以下是《有的人》的课文笔记:1. 主题思想:这篇课文通过对比手法的运用,颂扬了为人民服务的人的崇高精神境界,批判了利己主义者的丑恶嘴脸。
主题思想是倡导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赞美无私奉献的精神。
2. 内容结构:课文分为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是引子,通过对比两种人对待人民的不同态度来引出主题。
第二部分是主体,通过具体的事例来展现为人民服务的人的崇高精神境界,包括革命家、科学家、教育工作者等。
第三部分是结论,通过与前文的对比,强调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的重要性。
3. 写作手法:这篇课文采用了对比手法、叙述和议论相结合的手法。
通过对比两种人对待人民的不同态度和行为,突出了主题思想。
同时,运用叙述和议论相结合的手法,使文章更加生动有力。
4. 重点难点:重点是理解对比手法的运用和主题思想的内涵。
难点是理解文章中抽象的概念和深奥的思想,需要学生深入思考和领悟。
5. 学习方法:建议采用朗读、讨论、归纳总结等方法学习这篇课文。
首先,朗读课文,了解文章的基本结构和内容;其次,通过小组讨论的形式,深入探讨文章的主题思想和写作手法;最后,归纳总结学习心得和体会,加深对文章的理解和领悟。
6. 学习价值:这篇课文具有很高的学习价值。
它不仅有助于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和写作技巧,更能够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通过学习这篇课文,学生可以深刻认识到人生态度和价值观的重要性,从而在日常生活中积极向上、乐于奉献,为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和社会的繁荣发展做出贡献。
六上语文《有的人》课堂笔记
创作背景
1949年10月19日,是鲁迅先生逝世十三周年纪念日。
当时,全国人民第一次公开隆重地开展纪念活动,臧克家亲自参加了首都人民的纪念活动,瞻仰了鲁迅故居。
“对着这遗迹,想念鲁迅先生的一生,心里感慨很深。
”于十一月一日写了此诗。
此诗自发表以来,深受读者喜爱,广为流传。
主题
这首诗在怀念鲁迅先生的同时,还描写了和鲁迅先生截然相反的“有的人”,通过对比,批判了那些“骑在人民头上”的统治者和压迫者,热情歌颂了鲁迅先生为人民无私奉献的可贵精神,号召人们向鲁迅先生学习,做真正有价值的人。
段落划分
第一部分(1):伯父的追悼会上来了许多人,表明人民群众爱戴鲁迅先生。
第二部分(2—3):伯父谈《水浒传》,启发教育“我”认真读书。
第三部分(4—13):伯父在笑谈“碰壁”中抨击旧社会。
第四部分(14—16):伯父和爸爸除夕放爆竹和花筒。
第五部分(17—25):伯父和爸爸热情地救助黄包车车夫。
第六部分(26—27):伯父关心女佣阿三,点明他是一个为自己想得少、为别人想得多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