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血管造影术术后体会
- 格式:pdf
- 大小:157.79 KB
- 文档页数:1
40例数字减影全脑血管造影术的术后护理体会目的:探讨经股动脉插管数字减影全脑血管造影(DSA)术后患者的观察与护理。
方法:选择2005年1月~2009年10月数字减影全脑血管造影术患者40例,其中6例发生并发症,护理及时发现、及时处理。
结果:40例患者中6例并发症患者均未留下后遗症。
结论:及时观察、发现、并及早处理并发症是术后护理的重要内容。
标签:数字减影;脑血管;造影术;术后护理数字减影全脑血管造影是一种利用电子计算机辅助成像的技术,查血管的方法,它是脑血管疾病诊断的金标准,也是神经介入的基础治疗[1]。
但此过程中会造成创伤,并可能存在相应的临床并发症,重者甚至可危及生命。
如不及时抢救,后果极为严重。
现将经股动脉插管数字减影全脑血管造影术后患者的观察与护理要点总结如下:1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收集2003年5月~2008年10月来我院行数字减影全脑血管造影术的40例患者,男23例,女17例,年龄53~72岁,平均64.2岁。
6例发生术后并发症,其中穿刺部位血肿4例,发生血管迷走神经反射2例。
1.2 方法为动态观察患者各血管的起始情况、走行、变异,对所有患者均行股动脉穿刺, 插入导丝、鞘管,选择性将导管在电视监护下插至颈总动脉或椎动脉,并注射碘海醇,用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法成像。
观察大脑前、中、后动脉及椎动脉的各级分支有无狭窄、畸形、肿瘤、出血等异常情况,侧支代偿情况、Willis 环的完整情况等。
1.3 术后护理1.3.1一般护理术后患者需伸直制动术侧肢体12 h,并卧床24 h。
每30分钟记录一次患者足背动脉搏动情况,持续24 h,对穿刺动脉远端肢体的肤色、温度进行密切观察。
24 h 心电监护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感觉、运动、语言的变化,给予抗生素抗感染。
为使造影剂更快更完全地排出,鼓励患者每日饮水2 000 ml以上。
适时更换患者体位,以保证患者舒适,睡眠时约束带约束术肢于床档上,免除患者对睡眠时患肢不自主运动的担心[2]。
全脑血管造影术的护理体会发表时间:2013-01-31T10:39:40.467Z 来源:《中外健康文摘》2012年第44期供稿作者:高丽何雄英[导读] 探讨全脑血管造影术(DSA)的术前、术中、术后的护理,总结护理经验,提高护理质量。
高丽何雄英(广西医科大学第八附属医院神经外二科广西贵港 537100)【摘要】目的探讨全脑血管造影术(DSA)的术前、术中、术后的护理,总结护理经验,提高护理质量。
方法对50例行全脑血管造影术的脑血管病患者进行术前心理疏导,做好各项术前准备,加强术后监测和护理,及时处理各种并发症。
结果 1例出现穿刺点局部渗血和皮下血肿,其余均获手术成功。
结论术前充分准备,术中密切监护,术后加强护理对手术成功意义重大。
【关键词】脑血管造影术护理脑血管疾病是常见病、多发病,其死亡率及致残率仅次于恶性肿瘤亦达到70%以上。
近年来,全脑血管造影术开始应用于诊治脑血管疾病,由于准确率高,是目前评价脑血管病的唯一金标准[1],但其作为一种有创检查术,存在许多风险及并发症。
因此,护士适应新技术的发展,熟悉检查的过程,做好患者术前、术中、术后的护理,显得尤为重要。
我科2011年1月—2012年5月对50例患者成功进行了脑血管造影,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1.资料和方法1.1 一般资料 2011年1月~2012年5月DSA术患者50例,男34例,女16例,年龄35~70岁,平均年龄49岁。
1.2 手术方式患者平卧位,在局麻下采用Seldinger技术行股动脉穿刺,置入血管鞘,在DSA监视下行全脑血管造影。
2.结果术后发生并发症穿刺部位渗血和皮下血肿1例,其余病人均手术顺利,脑血管造影术成功率为100%。
3.护理3.1术前护理3.1.1病情观察:术前要严密观察患者的病情变化,监测体温、呼吸、心率、血压等生命体征变化。
若是动脉瘤破裂出血,要每小时测量生命体征、意识状态、瞳孔变化,观察四肢肌力及脑疝早期征兆,肢体活动障碍有无进行性加重等,发现异常,及时报告医生并进行及时处理。
颅内动脉瘤脑血管造影及颅内动脉瘤栓塞术后的护理体会【摘要】目的探究颅内动脉瘤脑血管造影及颅内动脉瘤栓塞术后有何护理体会。
方法挑取2018年6月至2020年2月40例颅内动脉瘤脑血管造影及颅内动脉瘤栓塞术患者的临床资料,对其护理方法及效果予以总结。
结果 40例颅内动脉瘤患者,38例治愈出院,较于往常的开颅手术临床效果明显提高,患者恢复快,预后效果好。
结论颅内动脉瘤脑血管造影及颅内动脉瘤栓塞术是治疗颅内动脉瘤有效方式,通过一系列护理,患者术后并发症有效降低,具有重要临床价值意义。
【关键词】颅内动脉瘤;栓塞术;造影;护理;颅内动脉瘤主要因局部血管异常改变产生的脑血管瘤样突起,常见于神经外科[1]。
主要在动脉环的动脉分支或是分叉部,此处常有先天性基层缺陷,好发于30~60岁。
该病具有较高的病死率,患者主要表现为意识障碍、头痛、呕吐、脑膜刺激征等,脑血管痉挛是颅内动脉破瘤破裂后造成出缺血的重要原因。
患者可伴有不同神经功能障碍,如:失明、失语、偏瘫、净胜症状等。
在以往中主要行开颅动脉瘤蒂夹闭术,但手术夹闭存在较大的创伤,且手术难度高,以及致残率高[2]。
现阶段,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发展,介入栓塞的出现被广泛应用于临床当中,其具有安全、方便、损伤性小、快捷等优点。
因颅内动脉瘤病死率、死亡率较高,且再出血与并发症也较高,对此,术后需给予有效的护理极为重要。
本文现对颅内动脉瘤应用脑血管造影与栓塞术后对其护理有何体会做以下报道。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挑取2018年6月至2020年2月40例颅内动脉瘤患者,男、女比例分别为22、18,年龄34~74岁,平均年龄(54.58±1.69)岁,其中左侧颞叶出血9例,脉瘤合并破裂出血17例,合并蛛网膜下腔出14例。
所有患者均在介入室下全麻插管下行栓塞治疗。
1.1.方法嘱患者仰卧位,对皮肤进行消毒铺治疗巾后,在局麻或全麻下进行股动脉穿刺,置入动脉导管鞘,随后沿动脉鞘将单弯动脉导管至双侧颈内动脉椎动脉行多角度造影,明确位置后置入导引管,沿导管送入微导丝,微导管致动脉瘤内,撤出导丝,将血管内栓塞线圈填入动脉瘤内,见动脉瘤不显影,拔出微导丝、微导管,完成后返回病房,次日拔出脉鞘。
·护理园地·全脑血管造影术护理体会姚玮(陕西省汉中市中航工业3201医院神经外科,陕西汉中723000)摘要目的:为了更好的护理患者,分享护理经验,共同探讨全脑血管造影术护理。
方法:分析2009-07 2012-08做全脑血管造影术348例患者的临床资料。
结果:通过分析病例资料,总结经验。
结论:通过对348例患者术前术后的护理干预,有效地减少并消除并发症的发生,除2例尿潴留,1例假性动脉瘤,1例血管痉挛以外,全脑血管造影术成功率100%。
关键词脑血管;造影术;并发症;护理中图分类号:R473.6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2095-1434.2012.12.056脑血管疾病是常见,多发,其死亡率及致残率仅次于恶性肿瘤,已达到70%以上,近年来全脑血管造影术应用于诊治脑血管疾病,全脑血管造影术(DSA)全称数字减影全脑血管造影术,是一种利用电子计算机辅助成像技术的血管检查方法,2009-07 2012-08我科对348例患者进行了全脑血管造影术,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从2009-07 2012-08共有348例患者行全脑血管造影术,其中男性患者206例,女性患者142例,年龄25 58岁,平均41岁,其中脑供血不足329例,动,静脉畸形10位,脑梗塞7例,颈动脉体瘤2例。
1.2手术方法在局麻下经皮肤穿刺股动脉后,通过插入导丝,将一根特制的导管插入股动脉腔内,在电视监测下选择性移至颈内动脉或椎动脉[1],通过注射造影剂,使血管显影,根据血管显影的形态和部位来诊断脑血管疾病的方法,也可根据血管位置的变化,判断有无占位。
2观察与护理2.1术前护理2.1.1心理护理经过医生的术前谈话,告知手术风险后,患者都会出现焦虑,紧张,甚至是紧张情绪,所以责任护士要在做术前常规宣教后,与其交谈沟通,详细讲解整个手术过程及方法,使患者减轻顾虑,减轻思想负担,使其能够积极主动配合手术,缓解紧张恐惧心理,并指导患者在床上使用便器,肢体制动翻身练习。
全脑血管造影患者的护理体会全脑血管造影(DSA)已广泛应用于神经系统的出血性和缺血性血管病的临床诊断及治疗。
2013年我院对收治的30例手术前后的病人实施了护理干预,有效减少及预防了并发症的发生,提高了手术的成功率及患者的生活质量。
标签:全脑血管造影;护理全脑血管造影(DSA)在脑血管性疾病及某些脑肿瘤的诊断上具有重要价值,是临床一种崭新的X线检查新技术。
先选一条入径动脉,经皮肤穿刺股动脉或颈动脉后放入动脉鞘,在导丝引导下进入动脉腔内,通过电子计算机的辅助成像来确定病变的部位、范围及性质,协助诊断疾病及治疗策略。
全脑血管造影具有创伤小、准确性高的特点,所以近年来被广泛应用于临床。
结合2013年我科对30例病人的护理,对术前、术后的护理总结现报告如下。
1 术前护理1.1 一般护理做好手术相关知识的宣教工作,使患者了解手术的相关知识及手术方法,做好术前准备、术后肢体制度并锻炼在床上解大小便。
1.2 心理护理全脑血管造影患者术前难免产生顾虑及恐惧心理,脑血管病病程长,恢复慢,所以绝大多数病人在度过危险期后又产生新的心理问题,担心留下后遗症影响今后的工作及生活,担心经济负担等,表现出焦虑,悲观等心理问题[1]。
护理人员术前应与患者建立良好的沟通,使患者保持良好的心态,为手术的成功提供必要的保障。
详细了解患者的病情,以热情、耐心、细致的态度向患者家属说明手术的目的、必要性和手术过程,术前术后注意事项等,进行心理疏导,取得患者及家属的积极配合[2]。
1.3 术前准备工作行全脑血管造影前,护理人员应仔细询问患者的药物过敏史,做碘过敏实验,观察患者有无过敏症状。
积极配合医生完善各项必要检查,如血常规、胸片、大小便常规、肝肾功能、心电图、血糖、凝血功能等,以了解患者的全身情况。
手术穿刺区备皮,备皮范围包括:股动脉穿刺部位备皮范围在双侧大腿上1/3至脐,两侧至腋中线及会阴部。
切勿损伤皮肤,以防感染。
术前4~6小时禁食、禁水,术前30分钟排空大小便,遵医嘱术前1小时注射0.1g苯巴比妥钠及10mg阿托品肌肉注射[3]。
脑血管造影术后130例的护理体会发表时间:2016-10-21T16:02:14.843Z 来源:《健康世界》2016年第18期作者:许平[导读] 脑血管造影是一种新型的X线检查技术,在临床上被广泛应用,现阶段,已经成为脑血管疾病诊断的重要方法。
东南大学医学院附属江阴人民医院江苏江阴 214400摘要:目的总结脑血管造影术后患者的护理方法,探讨护理效果。
方法选取本院2015年1月至2016年6月收治的130例行脑血管造影术患者,并对术后患者实施基础护理以及并发症预防与护理等措施。
并对术后患者经过护理后的护理效果进行分析。
结果全部患者经过脑血管造影术后,动脉瘤术后采用脑血管造影术复查25例,脑血管造影术后并发症4例,其中血肿2例,深静脉心栓2例。
通过热敷50%硫酸镁等针对性的护理,症状显著消失,其满意度100 %。
结论对脑血管造影术后患者实施针对性的护理,对手术的成功具有促进作用。
关键词:脑血管造影术;护理;方法脑血管造影是一种新型的X线检查技术,在临床上被广泛应用,现阶段,已经成为脑血管疾病诊断的重要方法。
把造影剂注入脑血管,使其充分显影,除了可以将颈内动脉、颅内大血管等血管图像清晰的显示以外,还能够对动脉的血流量进行测定,所以,能够对病变的准确部位与严重程度充分反应,为手术提供有利条件[1]。
脑血管造影成像对人体具有较小的创伤性,术后患者的恢复时间较短,造影剂的用量较少,对身体造成的不良反应较低,但因为此检查手段具备一定的创伤性,术后很容易出现并发症,严重的患者可能对其生命造成威胁。
所以,加强对脑血管造影术后的护理干预,对确保手术成功与并发症的降低具有促进作用[2]。
为了探究脑血管造影术后的护理方法,研究选取130例脑血管造影术患者,并对其实施基础护理以及并发症护理等措施,取得了显著效果,现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取的130例行脑血管造影术患者,均来自于本院2015年1月至2016年6月,其中有男性患者57例,女性患者73例,最小年龄17岁,最大年龄78岁,平均年龄50岁。
浅谈DSA全脑血管造影术护理体会摘要】经股动脉全脑血管造影术是神经介入放射最基本的要求, 是颅脑血管疾病的诊断以及治疗的基础。
结合本院神经内科204例患者的护理经验, 总结围手术期的护理要点及并发症的观察、处理、护理措施,认真做好术前的心理护理, 术后密切观察血管源性神经系统改变, 以及并发症观察的必要性等, 可取得良好的护理效果。
【关键词】全脑血管造影术护理数字减影脑血管造影仪(DSA)是一种新型的诊断治疗仪,是应用数字计算机程序选择性的全脑血管造影,由于其成像清晰、造影剂用量少,方便临床诊断和治疗,可确定动脉瘤及其部位、脑血管是否有畸形以及脑血管梗死的病因及程度判断等。
为手术提供较可靠的客观依据,对诊断及治疗有重要价值。
而全脑血管造影又是临床应用较多的一项,它是从病人人院、术前诊断、术前护理(身体及心理护理)、术前准备、术中过程、操作过程的护理、术后观察、术后护理、术后治疗等各个方面的全方位护理过程。
近年来我院神经内科和介入科行全脑血管造影术已成为一项常规性工作,自2009年2月~2012年8月共开展204例经股动脉全脑血管造影术,为了保证术中,术后的安全、顺利进行,护理环节是一项基础、重要的工作,经过精心治疗、护理,效果满意。
现将护理体会报道如下。
1.临床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我院采用经右侧股动脉穿刺途径行全脑血管造影术204例,其中男性121例,女性83例,平均年龄 54.2岁。
其中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43例,脑梗死28例,脑出血34例,蛛网膜下腔出血15例,脑血管栓塞14例,脑血管畸形8例,脑动脉瘤18例,脑血管狭窄26 例,垂体瘤5例,未发现异常11例。
1.2 方法患者平卧,用2%利多卡因做局部麻醉,腹股沟区动脉搏动最明显区域,用穿刺针穿刺股动脉,插入血管鞘、导丝、导管,然后用5F的造影管先后进入左右两侧颈总动脉、颈内动脉、椎动脉。
在DSA监视下行全脑血管造影。
2. 护理要点2.1 术前护理2.1.1 心理护理脑血管造影术是一种创伤性检查,术前患者由于对手术不了解,患者普遍存在焦虑、恐惧和抑郁的心理反应, 因此,术前向患者及家属说明手术的必要性,简单介绍全脑血管造影的进程,以及可能出现的异常感觉、注意事项和手术中的配合要点;练习床上排尿的必要性,另外护士在护理时制定全脑血管造影术临床护理程序,让患者了解自己的护理计划,主动参与护理过程,使其对手术有所了解,增强患者的自我护理意识和能力,提高患者对手术的适应性,并列举成功的病例,增强患者对手术过程的信心,以赢得患者的最佳配合,保证手术的顺利进行。
30例脑血管造影术的护理体会近年来,随着脑血管疾患者数上升, 成为威胁人类健康的首发疾病,对于脑血管病变的诊治日益得到重视,经股动脉全脑血管造影术是目前诊断脑血管疾病的金标准[1 ]。
2008年1月至2010年7月期间入住我科行脑血管造影的30 例患者,现就护理情况总结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本组30例,男20例,女10例;年龄30~69岁。
有高血压病8例,糖尿病5例。
术前诊断为短暂性脑缺血发作14例,脑梗死8例,脑出血7例,脑动脉瘤1例,检查时患者均无意识障碍,病情平稳。
12 方法全部采用seldinger 法股动脉穿刺插管途径行全脑血管造影术。
患者平卧,术区消毒后用利多卡因局麻腹股沟区动脉搏动最明显区域,用穿刺针刺入右侧股动脉,置入动脉鞘导丝,然后用5F 造影管,先后进入左右颈总动脉或颈内动脉、颈外动脉和椎动脉,在DSA 监视下行全脑血管造影术。
13 结果30例全部在局麻下行经皮股动脉穿刺,插管行DSA,造影成功率100% ,明确诊断为脑血管狭窄13例,脑血管畸形8例,脑动脉瘤1例,8例无明显异常病变,本文30例患者通过精心护理,患者有2例发生并发症,1例穿刺部位血肿,1例造影剂慢性过敏反应,但由于严密观察、及时果断处理,未留下后遗症。
2 护理21 术前护理211 心理护理向患者及家属说明造影的目的、注意事项以及造影中可能出现的某些不适,如注射造影剂时身体有一过性灼热感、眼前黑蒙等。
212 术前准备①术前安排患者进行全面的体检;②嘱患者术前1 d洗澡、术前4 h禁食;③备皮;④碘过敏试验;⑤向患者讲解造影时的体位,手术采取平卧位,造影时患者必须保持体位不动,否则会影响成像的清晰度;⑥术前取下金属饰品、义齿等,以免影响X线检查;⑦术前做好DSA室器材、药品等准备工作。
213 体位训练造影时患者必须保持平卧位,术后术侧肢体制动12 h,护士应向患者讲清平卧位的重要性。
22 术中护埋221 一般护理①按照手术通知单做好查对。
全脑血管造影术术前术后的护理心得发表时间:2012-08-22T15:19:57.733Z 来源:《心理医生》2011年11月总第203期供稿作者:许燕[导读] DSA室电话通知科室护士接回手术病人,科室护士应与DSA室交接病人的情况后护送病人回病房。
许燕(江苏省扬州市第一人民医院东区神经内科江苏扬州225000)【摘要】目的:研究全脑血管造影术术前术后的正确护理。
方法::对多例DSA术后患者,根据其临床表现及并发症,制定相应的观察项目和护理措施。
结果:多名患者经过精心护理康复出院。
结论:护士配合医生认真做好术前、术后护理可收到良好的治疗效果。
【关键词】全脑血管造影术;术前;术后;护理【中图分类号】R472.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8231(2011)11-1949-01全脑血管造影术(DSA)是颅内血管性疾病诊断和治疗的基础,它起始于20世纪60年代,临床应用因其图像清晰,造影剂用量少,因此极为方便临床诊断和治疗。
它是通过右股动脉穿刺后放置一动脉鞘,通过该动脉鞘选择不同的导管,在导丝引导下,选择所选动脉注入含碘造影剂,造影剂所经过的血管轨迹连续摄片,通过电子计算机辅助成像形成。
我科从2007年开始进行这项检查,现将术前术后护理总结如下:1术前护理1.1心理护理DSA是一项创伤性的检查,病人难免会出现焦虑紧张的心理,所以我们护士应该比较详细的向病人讲解其目的及注意事项,介绍之前成功的病例,消除其恐惧心理。
术前如病人无法入睡,在没有用药禁忌的情况下可给予舒乐安定一片口服,以保证手术的顺利进行。
1.2术前准备1.2.1首先应该配合医生进行术前常规辅助检查,如血常规,生化检查,心电图,血传,凝血功能等;1.2.2局部皮肤准备,备皮范围:双侧大腿上1/3平脐,两侧至腋中线及会阴部,切勿损伤皮肤,以防感染;1.2.3术前禁食六小时,禁水四小时,练习术后床上使用便盆解小便,术侧肢体平躺伸直制动;1.2.4术前三十分钟肌肉注射鲁米那0.1克,并在手术对侧肢体建立静脉通道(一般是左侧);1.2.5带好病例术中用药、CT片护送其到DSA室。
经股动脉全脑血管造影术的护理体会摘要】目的随着脑血管疾病发病率、病死率及致残率的增高,通过对经股动脉全脑血管造影术患者进行充分细致的术前、术中、术后护理,有效预防各种并发症的发生,提高脑血管疾病的护理效果。
【关键词】股动脉全脑血管造影术护理体会【中图分类号】R473.6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1752(2014)05-0256-01全脑血管造影术(DSA)全称数字减影全脑血管造影术,是一种利用电子计算机辅助成像技术的血管检查方法 [1]。
在脑血管性疾病及某些脑肿瘤的诊断上具有重要价值[2]。
此技术是经股动脉插管注入造影剂,观察全脑血管的走形、有无移位、闭塞或形态异常等情况,仅耗时1个多小时,可用于血管狭窄、扩张、畸形、痉挛、梗塞、出血,不仅省时、经济、还给病人和医师带来安全,还全面、不遗漏所有病变血管,恢复其功能,缩短了住院疗程。
1 临床资料1.1对象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九二医院脑科中心2013年5月至2013年11月经股动脉行全脑血管造影术18例,其中男11例,女7例,年龄31~62岁,平均年龄46.5岁。
其中脑供血不足5例,静脉窦血栓1例,脑梗塞8例,脑血管畸形2例,蛛网膜下腔出血2例。
1.2方法将患者取正确的体位,应用局部麻醉法,在DSA监视下采用Seldinger法股动脉穿刺插管途径行全脑血管造影术[3]。
2 护理措施2.1术前护理手术前一日做好备皮工作,剃去会阴部及双侧腹股沟区的体毛,以备穿刺失败后行另侧穿刺,做好会阴部及备皮周围的皮肤清洁工作;交代患者禁食禁水6小时,防止术中呕吐造成误吸,如有活动假牙应取下;术日晨给予留置导尿术,直至术后肢体制动完全解除,方可给予拔除导尿管;测量生命体征,如有异常及时报告医生决定是否推迟手术日期;向患者交代术前、术中、术后的注意事项及手术的目的,做好心理护理及健康教育,消除患者的紧张、恐惧心理,以及手术期间配合医护人员;根据医嘱术前30min给予镇静药物。
经皮穿刺全脑血管造影术的护理体会发布时间:2023-03-01T03:15:25.064Z 来源:《中国医学人文》2022年33期作者:李凤彩[导读] 观察全脑血管造影术患者综合护理效果李凤彩英德市人民医院广东清远英德 513000【摘要】目的:观察全脑血管造影术患者综合护理效果。
方法:对全脑血管造影术患者70例是我院2021.01~2021.12月手术的脑血管疾病的患者,进行心理护理及做好各项术前准备,加强术中、术后监测和护理,及时处理各种并发症。
结果:70例患者全部采用经股动脉插管途径进行全脑血管造影均获手术成功。
结论:心理护理及术前充分准备,缓解心理压力,术中密切监护,术后加强护理,对手术成功意义重大。
【关键词】全脑血管造影术;股动脉穿刺;护理脑血管造影术主要是在医学影像的监督指导下,进行股动脉穿刺置管,通过选择血管内是指将导管经外周动脉选择性插入颈内、颈外动脉或椎动脉内造影介入技术,起到对脑血管疾病的诊断。
由于该操作技术属于侵入性操作,在进行手术时存在较大的风险,且在手术也极易发生并发症,在加上患者对介入治疗的不了解,会给患者造成较大的心理压力,从而降低了诊断效果。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2021年1月~2021年12月,选取70例全脑血管造影术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男性患者27例,女性患者43例,年龄30-86岁,平均年龄为57.04岁。
1.2 方法(1)术前护理:术前,病房护士送到病人,与病房护士认真做好交接,核对患者的相关手术资料,在候诊区注重对患者的心理指导和健康宣教,积极评估患者的心理动态,注重和患者进行沟通和交流,安抚患者恐惧、不安等心理负担,根据患者的健康教育状况,采取宣教方法告知患者疾病的特征、手术流程以及相关注意事项等,让患者对手术有正确认知,有一定的心理准备,能够积极配合治疗。
(2)术中护理:a.患者进入手术室后,再次仔细核对患者的手术资料,根据手术操作要求,协助患者仰卧于导管床上,其双臂分别放于身体两边,嘱其如有不适及时告知,不得随意移动双手,建立静脉通道、吸氧、上心电监护;进行手术治疗时,严格按照无菌操作要求进行,最大程度降低感染风险;术中需时刻注意观察患者表情、意识、面色及生命体征变化,随时询问患者情况及感受,及时给予鼓励与支持,还需要密切观察患者双足的感觉运动情况及血运变化,发现异常及时报告手术医生。
脑血管造影术及介入治疗的护理体会发表时间:2012-03-01T09:04:29.617Z 来源:《心理医生》2011年10月总第202期供稿作者:刘桂英魏玉红[导读] 近年来,护理方面比较注重以人为本的个性化护理。
刘桂英魏玉红(齐鲁医院桓台分院介入科山东淄博 256400)【中图分类号】R473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8231(2011)10-1525-01 介入方法经股动脉插管进行全脑血管造影是比较常用的检查脑血管病变,如脑动脉瘤、脑出血、椎动脉狭窄等疾病的一种微创介入手术,这种介入手术具有创伤小、准确性高的特点,所以近年来被广泛应用于临床[1]。
一个完整的脑血管造影对发现病变后采取进一步治疗提供了有力的依据,为了确保造影的顺利进行,除了医生精湛的技术外,护士的紧密配合是不容忽视的。
以下是我对这类介入手术患者的一些护理体会,现报导如下。
1临床资料我院自1998~2011年,对临床预诊有脑血管病变的患者进行介入全脑血管造影,共206例,年龄12~75岁。
其中,发现脑动脉瘤并进行介入栓塞治疗的有26例,发现椎动脉狭窄进行支架植入的有5例。
方法是在DSA引导下,局麻后经股动脉穿刺,然后导入5F鞘组,分别用猪尾导管行主动脉弓造影,用单弯椎动脉导管行颈总动脉、颈内动脉、颈外动脉及双侧椎动脉造影,采用正侧位投照.必要时进行斜位投照及旋转投照。
根据造影检查结果确定病变部位、范围和性质,以协助诊断脑血管及相关病,确定治疗方法和手术方法。
2 护理2.1 常规护理首先要了解患者有无以下禁忌证:严重出血倾向,严重动脉硬化及高血压患者,严重心肺、肝、肾功能障碍,穿刺部位有感染,对造影剂或麻醉剂过敏,生命体征不稳定,休克,濒死状态等。
对患者完善各种常规检查,如血常规,肝肾功能,心电图,胸片等。
双侧腹股沟区备皮,清洁皮肤,更换清洁的患者衣裤,做好碘过敏试验。
如为女性患者还需了解月经情况,以避开经期。
护士在造影术前观察并记录患者的神志情况,瞳孔大小及生命体征的变化,记录患者肢体活动及足背动脉搏动情况,以便作为术后观察对照的依据,能够及时发现是否有股动脉血栓。
76例脑血管病的造影术后护理心得发表时间:2018-06-13T10:13:22.213Z 来源:《中国误诊学杂志》2018年第10期作者:刘云王雅文岳红梅[导读] 分析脑血管造影术患者的病情观察和护理方法。
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2月-2017年9月做脑血管造影术的患者76例刘云王雅文岳红梅武警黑龙江省总队医院黑龙江哈尔滨 150076摘要:目的:分析脑血管造影术患者的病情观察和护理方法。
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2月-2017年9月做脑血管造影术的患者76例,给予病情观察和全程护理。
包括术前、术中、术后的严密护理和观察。
记录并发症的发生率。
结果:DSA成功率100%,术后出现并发症的患者有6例,发生率为7.9%。
其中2例为穿刺部位出血、皮下血肿;1例为支架塌陷;2例为脑血管痉挛;1例为脑出血。
经术后治疗与护理后未出现死亡病例。
结论:脑血管造影术是检查脑血管病的最有效方法之一,通过全脑血管造影,脑血管疾病可得到有效准确的诊断和及时的介入治疗,但作为有创性检查,脑血管造影术后可能会出现并发症,需要护理人员密切观察、精心护理。
关键词:脑血管造影;术后观察;术后护理Abstract:Objective:To analyze the condition of patients with cerebrovascular angiography and nursing methods.Methods:Totally 76 patients undergoing cerebral angiography from February 2016 to September 2017 in our hospital were selected for observation of the disease and full-time care.Including preoperative,intraoperative and postoperative strict care and observation.Record the incidence of complications.Results:The success rate of DSA was 100%.There were 6 cases of postoperative complications,the incidence was 7.9%.Two of them were puncture site hemorrhage and subcutaneous hematoma;one was stent collapsed;two were cerebral vasospasm;and one was intracerebral hemorrhage.After the treatment and care did not appear to death.Conclusions:Cerebral angiography is one of the most effective methods to detect cerebrovascular disease.Cerebral vascular angiography can be used to diagnose and treat cerebrovascular diseases effectively and accurately.However,as an invasive method,cerebrovascular angiography After the complications may occur,need nurses close observation,meticulous care.Key words:observation of postoperative nursing after cerebral angiography脑血管疾病是死亡率仅次于癌症的常见疾病之一,中老年人群发病率高且仍逐渐上升,严重危害人们的正常生活。
1例全脑血管造影术后迷走神经反射的护理体会 One case of cerebral angiography after vagal reflex NursingLiu Tian-Tian Tan Chunxiao Wang Chen Jing Connaught (Communications) Qingdao Municipal Hospital【Key words】Full cerebral angiography; Vagal reflex数字减影全脑血管造影(DSA)目前仍被视为诊断脑血管疾病的“金标准”[1],因其属有创性检查,有一定的并发症发生率。
已有回顾性研究分析显示,脑血管造影并发症的发生率为2.63%[2]。
血管迷走神经反射亦称血管抑制性晕厥或单纯性晕厥,其主要机制是各种刺激因素(如疼痛)或由于对腹股沟区进行压迫止血刺激了阴部神经导致迷走神经张力过高,也与患者心理过分紧张、空腔脏器压力突然改变、血容量不足、牵拉血管及压迫过重等密切相关[3];表现为突然出现血压下降、心率减慢、出冷汗,突感胸闷、心悸,严重者出现心脏骤停,危及患者的生命。
1.病例介绍患者男性,68岁,因“发作性头晕半月”入院。
患者半月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头晕,为非旋转性,每天约发作一次,每次持续约1~2小时,伴恶心,无呕吐,时有胸痛,无耳鸣,无听力下降,症状呈非持续性,卧床休息可缓解,为进一步诊治收入我院。
既往有“高血压、脑梗死、糖尿病、心肌梗塞、反复发作性头晕”等病史。
入院查体:Bp120/80mmHg,生命体征平稳。
双肺呼吸音清晰,未闻及病理性杂音。
心界不大,心率61次/min,律齐,心音正常,各瓣膜听诊区未闻及病理性杂音。
腹部平软,无压痛及反跳痛。
肝脾肋下未及。
双下肢无水肿。
神经专科查体:神志清楚,高级中枢功能检查正常。
颅神经检查未见明显异常。
四肢肌力5 级,肌张力正常。
四肢腱反射对称(++)。
全身深浅感觉未见明显异常。
全脑血管造影术的护理体会随着影像技术的不断提高及介入放射技术的发展,行全脑造影术已在临床应用。
我院神经外科行全脑血管造影术已成为一项常规性工作。
脑血管造影术对CT及MRI能起到补充作用,是可以显现出颅内病变的位置及血液供应情况。
而且对诊断动脉的狭窄或闭塞、先天性血管缺失、动脉瘤与动脉畸形来说,被认为是“金标志”,同时也是介入治疗最终术前评价标志。
脑血管造影是经皮肤穿刺股动脉后,通过插入导丝,将一根特制的导管插入股动脉腔内,在电视监护下,选择性的插至颅内动脉或椎动脉,注射造影剂后拍片,来确定病变的部位、范围及性质,以协助诊断疾病,确定治疗方案和手术方法。
全脑血管造影是一种利用电子计算机辅助码成像技术的血管检查方法。
护士参与全程护理,取得良好的效果,现将护理总结如下。
1 临床资料2009年7月至2010年5月,我院共为10例患者施行全脑血管造影术,其中男1例,女9例,年龄最大58岁,最小50岁。
检查时患者均无意识障碍,病情平稳。
10例患者全部在局麻下经皮行股动脉穿刺置管,行数字减影造影检查,均取得较好效果。
脑血管造影成功率达100%。
2 护理2.1 术前护理2.1.1 心理护理由于多数患者对介入手术了解不多,术前由责任护士向患者及家属作详尽交代造影及介入治疗目的、过程,并与成功患者交谈消除其恐惧心理,取得患者的配合及理解。
尽力消除患者的思想顾虑和紧张情绪,更好地配合手术。
2.1.2 常规护理术前要测试患者体温、脉搏、呼吸、血压等生命体征和体重,协助患者做好肝、肾、凝血功能的检查,三大常规、胸透、心电图等其他检查。
患者离开病房后整理床单元,备好心电监护、氧气、吸痰器于床旁,等待患者回病房。
2.1.3 用药护理了解患者病情及用药情况,有无严重出血倾向、肝、肾、心、肺疾病。
了解患者对造影剂过敏史做好记录。
女患者了解月经情况。
2.1.4 患者准备①术前2 d应训练患者在床上大小便,要耐心向患者解释排尿训练的重要性,防止术后因不习惯床上排便引起尿潴留;②术前行大腿部及会阴备皮,而后可洗澡或擦洗,使皮肤清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