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念奴娇·赤壁怀古》与《永 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这两首词 同中有异,异中有同,虽同为怀古 诗,但有着别样的情怀,可谓两枝 独秀,各有千秋。
在学习中,要用心涵咏品味, 仔细推敲琢磨,才能感受其独特的 艺术魅力,丰富自己的文化底蕴, 从而提高自己的语文素养。
借古讽今,警告当局。
5、这首词是如何运用借古讽今的手法的?请简要分析。
运用借古讽今的手法,将道理隐含在事件之中。
对孙权、刘裕的赞扬,就是对南宋统治者的指责;对刘 义隆的讽刺,就是对韩伉胄的警告;对“佛狸祠下”的 感叹,就是对统治者不思收复复中原的不满;最后川廉 顿白比则是内心的独白。
6、课后小结
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 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 可堪回首,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 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
宋文帝刘义隆(元嘉是其年号)草率 下令,命王玄谟率师北伐,为北魏太武帝 拓跋焘击败,魏趁机大举南侵,直抵扬州, 吓得宋文帝亲自登上建康幕府山向北观望 中原形势。借历史映射现实,提醒统治者 吸取教训,切勿好大喜功,仓促应战者必 败。
写作背景:
这首词写于宋宁宗开禧元年(1205),在这之前,辛弃疾在福 建安抚使任上,因政敌的弹劾而被罢官。直到嘉泰三年 (1203)又被朝廷召入京师,并派他出任镇江知府。这时韩侂 胄想用北伐做幌子来笼络人,以提高自己的威望,扩大自己的 权势。辛弃疾正是在这种背景下,以60多岁的高龄来到镇江 任职的。镇江是一个地势险要的军事重镇,他本以为到这里 能有所作为,但很快便发觉韩侂胄是为了邀功,只想草率出兵, 而朝廷则毫无北伐收复之意。于是他登上了北固亭,联想到 历史上这里的人和事,再回忆自己的经历,并对照自己的现实 处境,更加悲愤不平。于是抚今追昔,感慨万千,写下了这首 词。这首词写完后半年,辛弃疾就被诬陷,先是被降职,后是 奉诏归铅山养老。开禧三年(1207)伐金失败,为了满足金人 媾和之要求,南宋诛杀韩侂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