剖宫产切口方式及缝合方式对再次分娩的影响
- 格式:pdf
- 大小:179.56 KB
- 文档页数:2
剖宫产手术方式对二次妇产科手术的影响分析【摘要】目的研究首次剖宫产术式选择对二次妇产科手术的影响。
方法选取我院近年收治的有剖宫产术史的再次妇产科手术患者126例,根据首次剖宫产术式分为传统组42例(传统子宫下段剖宫产术)、新式组40例(新式剖宫产术)及改良组44例(改良新式剖宫产术),比较二次妇产科手术时3组围术期手术时间、切口并发症及盆腹腔粘连情况。
结果改良组在手术时间、切口并发症上均明显低于传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但在盆腹腔粘连和严重粘连上,改良组均显著低于传统组和新式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比较研究意义,见表1。
1.2 手术方法1.2.1 首次剖宫产术 3组均进行连续硬膜外麻醉,患者呈仰卧位,传统组行传统子宫下段剖宫产术,新式组行新式剖宫产术,取患者双侧髂前上棘连线下2.5 cm处做一长约12 cm的横行切口,然后按照尚涛等人研究进行手术操作[1]。
改良组在新式剖宫产术基础上进行改良:取joel-cohen切口[2],切开表皮及皮下脂肪层,剪开筋膜层,然后锐性或钝性分离筋膜与腹直肌的粘着,钝性分离腹直肌,剪开腹膜(纵向)、膀胱子宫反折腹膜,沿下方向推离膀胱。
其后子宫操作步骤与传统组一致。
手术结束后用可吸收缝合线按宽距离缝合术腔,筋膜层则要连续缝合,皮肤及皮下脂肪部分缝合4针左右。
1.2.2 二次妇产科手术再次剖宫产术不严格要求与首次术式一致,异位妊娠、卵巢肿瘤、子宫肌瘤均选用腹腔镜下术式。
1.3 观察治疗进行二次妇产科手术时,围术期内密切观察手术时长、粘连发生情况、术后切口愈合及切口并发症情况等,其中以盆腔、腹腔、腹壁广泛粘连或致密,术中进入宫腔或腹腔比较困难为严重粘连。
1.4 统计学方法数据资料采用spss17.0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采用卡方检验,p0.05),:在手术时间、切口并发症上,改良组均明显低于传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在盆腹腔粘连和严重粘连上,改良组均显著低于传统组和新式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
不同剖宫产术式对再次剖宫产的影响分析[摘要]目的:讨论两种剖宫产手术方式对再次剖宫产的影响分析。
方法:运用回顾性分析的手段来对140例产妇所采用的传统纵切剖宫与改良横切剖宫产的剖宫手术方式进行观察和比较。
结果:改良横切剖宫产的手术方式,无论是在初次剖宫后的恢复状况,还是二次剖宫盆腔粘连状况,都很明显的比传统纵切剖宫产术情况更为良好,但是改良横切剖宫产术和传统纵切剖宫产术两者在产后感染率方面无较大差异。
结论:改良横切剖宫产具有术后粘连少、术中出血量少、并发症少、手术时间短以及缝合简单等一系列的优点。
[关键词]剖宫产术式;传统纵切剖宫术;改良横切剖宫术;临床分析1前言近几年来,我国采用剖宫产的比例越来越高,剖宫产手术的方式随着医疗界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也变得越来越多样化,剖宫产的技术水平也越来越好,更多的女性倾向于剖宫产的分娩方式。
现代新形的剖宫产手术方式具有手术后恢复快、手术操作简单、手术时间短等优点,但是这种剖宫产方式对女性的再次剖宫产的影响,尤其是盆腔粘连等问题成为了孕妇所关注的重点。
本文通过对改良横切剖宫产与传统纵切剖宫产的临床分析及比较,深入的探讨了不同的剖宫产手术方式对产妇再次剖宫的影响。
2资料与方法2.1一般资料2004年1月至2005年1月在我院采取剖宫产的孕妇共140例,将孕妇随机分成a、b两组,对a、b两组孕妇分别运用不同方式的剖宫产手术,其中a组的80例孕妇采用改良横切的剖宫产方式,a 组孕妇的年龄在23到40岁之间,其平均年龄为28岁;b组的60例孕妇采取传统纵切的剖宫产手术方式,b组孕妇年龄在22到39岁之间,平均年龄为27岁。
对a、b两组孕妇进行观察和比较,并分析两组的盆腔粘连的情况,其中a组再次剖宫产的孕妇共40例,而b组再次剖宫产的孕妇30例,两组的剖宫产孕妇在孕周、平均年龄以及平均孕产次等方面均无统计学差别,两组具有可比性。
2.2手术方法(1)a、b两组都运用联合腰部麻醉或者硬膜外麻醉的麻醉方法;(2)a组运用改良横切的剖宫产手术方式,沿着pfannenstiel皱纹上两厘米,以腹中线作为中心横向切开皮肤,全层长大约11厘米;(3)在切口的正中位置切开大约两厘米的脂肪层至筋膜层部位;(4)在正中位置切开筋膜大约两厘米,使用手术剪刀沿着已经分离开的脂肪层的下端横向将筋膜切开,切开的两端分别比皮肤长约两厘米;(5)由于改良之后的切口比原来的切口位置较高,因此没有必要钝性分离筋膜黏着部位与肌脞部位;(6)使用血管钳将两侧腹直肌部位分离2到3厘米,用手指撕拉腹直肌,将其与耻骨所连接部位剪开;(7)使用血管钳将腹膜处脂肪分离,避开膀胱,上部穿透并分开一个小口,钝性的撕拉,使其不影响手术的视野。
不同腹壁切口对再次剖宫产的影响摘要】目的通过对200例二次剖宫产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探讨第一次剖宫产时不同腹壁切口对再次剖宫产的影响。
方法选择我院2005-2010年二次剖宫产的的病例200例,其中第一次剖宫产为腹壁横切口的100例(A组),第一次剖宫产为腹壁纵切口的100例(B组),对两组孕妇手术开始到胎儿娩出时间、手术总时间、腹腔粘连情况进行比较。
结果 A组手术开始到胎儿娩出时间(12.5±3.4)min、手术总时间(58.2±8.4)min明显多于B组患者的(6.1±2.5)min及(46.8±8.2)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粘连率94%,重度粘连率为39%明显高于B组的粘连率72%,重度粘连率为1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术中出血量及腹壁切口愈合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腹壁横切口术后切口瘢痕纤细美观的优点,但粘连严重,加大再次手术的困难,如有再次生育要求的妇女,选择腹壁纵切口不失为一种明智的选择。
【关键词】腹壁横切口腹壁纵切口腹腔粘连二次剖宫产剖宫产作为产科领域的常见手术,是解决难产和其他产科并发症,抢救母婴生命的有效手段,其发生率逐年上升[1]。
随着剖宫产率的上升,再次剖宫产率也随之升高。
本文通过对200例二次剖宫产病例进行分析,以帮助不同需求的孕妇选择适合自己的手术方式。
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随机抽取我院2005-2010二次剖宫产病例,其中第一次剖宫产为腹壁横切口及腹壁纵切口各100例,年龄20-40岁,平均28.5岁,孕周37-41周,前次剖宫产距此次剖宫产之间间隔1.5-12年,平均6.3年。
两组年龄、孕周、两次剖宫产间隔时间相近,有可比性。
1.2 观察指标1.2.1 结合术中情况确定粘连程度,分为4类[2],1类:完全无粘连,2类:轻度粘连(腹壁与腹膜粘连、腹膜与子宫粘连、部分网膜与子宫粘连、腹膜与部分网膜粘连),3-4类为,重度粘连(包括膀胱与子宫粘连或腹膜与子宫体广泛粘连,膀胱与子宫严重粘连,且肠管与子宫粘连)。
CHINA MODERN MEDICINE Vol.28No.2January 2021剖宫产是临床分娩的重要方式之一,是解决难产和产科严重合并症的重要方式,且在近年来,我国剖宫产率不断上升[1-2]。
随着剖宫产率的升高,瘢痕子宫再次妊娠的产妇不断增多,再次妊娠分娩成为临床产不同子宫下段缝合方式对再次妊娠孕妇子宫下段瘢痕厚度及并发症的影响于晓川大连市妇幼保健院妇产科,辽宁大连116033[摘要]目的探讨不同子宫下段缝合方式对再次妊娠孕妇子宫下段瘢痕厚度及并发症的影响。
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5月~2019年5月于大连市妇幼保健院剖宫产后再次妊娠的86例产妇的临床资料,所有产妇均为初次分娩时行子宫下段剖宫产术,并根据剖宫产时缝合方式的不同分为A 组(66例,采用子宫双层缝合)与B 组(20例,采用子宫单层缝合)。
比较两组产妇的临床指标、盆腔粘连程度与并发症发生情况。
结果A 组产妇的首次剖宫产时手术时间短于B 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
两组产妇的首次剖宫产时术中出血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
A 组产妇再次妊娠时子宫下段瘢痕厚度大于B 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
A 组产妇的二次剖宫产时盆腔粘连程度低于B 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
A 组产妇的二次剖宫产时并发症总发生率低于B 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
结论与子宫单层缝合比较,子宫双层缝合产妇的时间较短,出血量相当,再次妊娠时子宫下段瘢痕厚度较厚,盆腔粘连程度较低,并发症总发生率较低。
[关键词]再次妊娠;子宫下段缝合;子宫下段瘢痕厚度;并发症[中图分类号]R714.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4721(2021)1(b)-0094-04Influence of different suture methods of the lower uterus on the scar thickness and complications of the lower uterus in re-pregnant womenYU Xiao-chuan Department of Obstetrics and Gynecology,Dalian Maternal and Child Health Hospital,Liaoning Province,Dalian 116033,China[Abstract]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effects of different suture methods of the lower uterus on the scar thickness and complications of the lower uterus in re-pregnant women.Methods The clinical data of 86pregnant women who were pregnant again after cesarean section in Dalian Maternal and Child Health Hospital from May 2017to May 2019were retrospectively analyzed.All women underwent cesarean section at the first time of delivery and were divided into group A (66cases,double uterine suture)and group B (20cases,single uterine suture)according to different suturemethods during cesarean section.The clinical indicators,pelvic adhesion degree and complications of the two groups were compared.Results The operation time of the first cesarean section in group A was shorter than that in group B,and 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 <0.05).There was no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difference in blood loss of the first cesarean section in group A and group B (P >0.05).The scar thickness of the lower uterine in group A wasgreater than that in group B during the re-pregnancy,and 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 <0.05).The de⁃gree of pelvic adhesion during the second cesarean section in group A was lower than that in group B,and 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 <0.05).The total incidence of complications during the second cesarean section in group A was lower than that in group B,and 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 <0.05).Conclusion To com⁃pare with the single uterine suture,the operation time of the double uterine suture is shorter,the blood loss is similar,the scar thickness of the lower uterine is thicker,the degree of pelvic adhesion is lower,and the total incidence of com⁃plications is lower.[Key words]Re-pregnancy;Suture of lower uterus;Scar thickness of the lower uterine;Complications[作者简介]于晓川(1988-),女,辽宁锦州人,硕士,主治医师,研究方向:妇科肿瘤94科常关注的问题[3-4]。
再次剖宫产采用两种剖宫产术式的效果对比引言随着现代医学技术的发展,剖宫产术已成为一种非常常见的分娩方式。
对于一些特殊情况下需要再次剖宫产的产妇来说,选择适合的手术方式对于母婴的安全和健康至关重要。
目前,常见的剖宫产手术方式包括经疤痕下剖宫产和低横切剖宫产。
本文将对这两种剖宫产术式的效果进行对比分析,为临床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
经疤痕下剖宫产经疤痕下剖宫产(Classical Cesarean Section,CS)是指在子宫上段疤痕处作切口,其优点是操作技术相对简单,手术时间短,适用于急诊剖宫产。
经疤痕下剖宫产术式同时也存在一定的缺点,即易发生术后子宫破裂,术后瘢痕子宫破裂的发生率远高于低横切剖宫产。
低横切剖宫产低横切剖宫产(Lower Segment Cesarean Section,LSCS)是指在子宫下段作切口,相对于经疤痕下剖宫产,低横切剖宫产具有明显的优势。
低横切切口位于子宫下段,术后子宫破裂的风险较小;由于子宫下段的柔软组织较多,术后伤口愈合速度较快,恢复也相对较快;LSCS术式适用范围广泛,适合于一般的常规剖宫产。
效果对比在再次剖宫产的选择过程中,经疤痕下剖宫产和低横切剖宫产的选择成为了产妇和医生们需要考虑的问题。
就手术效果而言,两种手术方式各有其优势和劣势。
经疤痕下剖宫产的操作简单,手术时间短,适用于急诊剖宫产,但易发生术后子宫破裂的缺点是不可忽视的。
而低横切剖宫产术式的术后疼痛轻、术后伤口愈合速度快、术后子宫破裂的风险低等优点,使得它成为一种更为安全、可靠的手术方式。
综合评价通过对经疤痕下剖宫产和低横切剖宫产的效果进行对比,我们可以得出结论:在选择再次剖宫产手术方式时,由于经疤痕下剖宫产易发生术后子宫破裂等并发症,因此更多地应该考虑低横切剖宫产这一手术方式。
具体手术方案还应根据产妇的具体情况、医生的经验以及医院条件等因素来综合考虑。
结语再次剖宫产的手术方式对于产妇和婴儿的健康和安全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
产的高风险,从心理接受阴道试产,可明显的提高阴道试产的成功率;②产程中有丈夫参与及产妇自己选择的助产医生全程导乐陪伴,进一步消除产妇的紧张情绪及过分担忧,缓解精神因素导致的疼痛,增加阴道分娩的信心;③产程中除行胎心监护外,适时应用超声监测子宫下段瘢痕处厚度及连续性、宫颈口扩张情况,胎心音及胎儿脐带血流S/D值,及时向产妇及其家属反馈当前胎儿宫内安危状况、子宫下段瘢痕状态,一方面消除产妇的紧张担忧、增加其试产的信心;另一方面以便及时发现异常情况,及时正确处理,进一步提高了阴道试产的成功率,同时也避免子宫破裂及胎死宫内等意外发生。
④产程中间苯三酚的应用使宫颈软化、消除水肿,有利于宫口扩张加速产程进展,同时能解除子宫平滑肌的痉挛性收缩、缓解宫缩痛,降低因产程长、宫缩过强所致的胎窘及先兆子宫破裂及子宫破裂的发生,从而提高阴道试产成功率。
⑤适当地利用助产技术-在第2产程适当增加胎头吸引器的应用,禁止加腹压,尽量缩短产程,预防宫缩乏力、胎窘等因素所致的中转剖宫产率。
产后常规肌注益母草注射液1mL,日三次,促子宫收缩,减少产后出血;并注意观察尿液色泽、阴道流血情况,警惕子宫瘢痕裂开,必要时行超声检查,了解子宫下段的完整性,排除子宫破裂。
总之,对瘢痕子宫再次足月妊娠符合阴道试产条件者,联合使用①+②+③+④方法干预,必要时再采取方法⑤(阴道助产技术),大大的提高了阴道试产的成功率(占85%)。
使瘢痕子宫因素导致的剖宫产率降到20%~30%。
该方法简便易行,效果可靠,具有安全性、科学性及创新性,值得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1] 黄磊.剖宫产术后再次妊娠208例分娩方式临床分析[J].医学临床研究,2008,25(3):551~552.[2] 庚正惠,马楠.剖宫产术后再次妊娠分娩方式的选择[J].中华实用妇科与产科杂志,2000,16(5):275~276. [3] 刘淳,邹吟,朱钟治,等.剖宫产术后再次妊娠阴道试产成功因素的分析[J].上海医学,2000,23(12):753~755. [4] 丁平.瘢痕子宫再次妊娠的分娩结果探讨[J].四川医学,2013,34(7):1017~1019.文章编号:1006-6233(2015)03-0472-03首次剖宫产腹壁纵横切口对再次剖宫产术的影响∗李立红1, 韩利红2, 乔爱琴3(1.河北省赤城县妇幼保健院, 河北 赤城 0755002.河北省赤城县计划生育技术服务站, 河北 赤城 0755003.河北省赤城县人民医院, 河北 赤城 075500)摘 要院目的:探讨首次剖宫产术腹壁纵切口、横切口对再次剖宫产术的影响。
剖宫产不同子宫缝合方法对再次妊娠晚期子宫下段切口厚度及分娩结局的影响胡莉;明艳;柯晓琼;张祖艳;夏小文【摘要】目的探讨剖宫产后不同子宫缝合方法对再次妊娠晚期子宫下段切口厚度及分娩结局的影响.方法 2013年1月~2015年8月于我院初次分娩行剖宫产的产妇随机分为单层缝合组和双层缝合组,分别于剖宫产后行子宫单层和双层缝合.将上述产妇中于2013年7月~2016年12月期间因再次妊娠来我院就诊、分娩的孕妇973例(其中单层缝合组448例,双层缝合组525例)纳入研究.于再次妊娠34+0~38+6周期间采用超声检测子宫下段切口处厚度(LUST),并收集两组产妇分娩结局相关资料.两组产妇年龄、孕前BMI、生育间隔、首次妊娠分娩期间合并症、巨大胎儿出生率无统计学差异;对比分析两组产妇一般临床资料、再次妊娠晚期LUST值及再次妊娠分娩母儿结局,并采用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LUST小于2.0mm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两组产妇首次妊娠分娩手术出血量以及再次妊娠分娩时新生儿5min Apgar评分<7分、新生儿败血症、新生儿缺血缺氧脑病及围产儿死亡发生率间无统计学差异(均P>0.05);双层缝合组初次分娩剖宫产手术时间较单层缝合组长,但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较单层缝合组低,且再次妊娠分娩时VABC成功率较单层缝合组高,子宫破裂或瘢痕裂开、失血大于1500mL、输血、产后发热及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发生率较单层缝合组低(均P<0.05).剖宫产后再次妊娠晚期,单层缝合组LUST大小为(3.1±1.5)mm,LUST<2.0mm比率为13.2%,而双层缝合组LUST大小为(3.6±1.1)mm,LUST<2.0mm比率为8.6%,双层缝合组LUST大于单层缝合组且LUST<2.0mm比率小于单层缝合组(均P<0.05).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双层缝合为LUST小于2.0mm(OR=0.62;95%CI为0.31~0.98)的风险降低的保护因素.而单层缝合(OR=1.62;95%CI为1.03~3.16)、生育间隔<18个月(OR=2.87;95%CI为1.62~4.95)、孕前BMI≥25kg/m2(OR=1.22;95%CI为0.84~1.77)以及新生儿出生体重≥4kg(OR=1.37;95%CI为0.74~1.83)均与LUST小于2.0mm风险增加的危险因素.结论与单层缝合产妇相比,剖宫产后子宫双层缝合产妇再次妊娠晚期时子宫切口厚度较高,且再次分娩子宫瘢痕缺损以及新生儿并发症的风险更低.【期刊名称】《中国医药科学》【年(卷),期】2018(008)020【总页数】5页(P93-97)【关键词】单层缝合;双层缝合;宫产术后阴道试产;剖宫产后阴道分娩;重复性剖宫产;子宫下段切口厚度【作者】胡莉;明艳;柯晓琼;张祖艳;夏小文【作者单位】湖北省阳新县妇幼保健院,湖北阳新 435200;湖北省阳新县妇幼保健院,湖北阳新 435200;湖北省阳新县妇幼保健院,湖北阳新 435200;湖北省阳新县妇幼保健院,湖北阳新 435200;湖北省阳新县妇幼保健院,湖北阳新 4352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719.8剖宫产术是产科重要分娩辅助手术之一,是解决难产和产科严重合并症的重要治疗方式。
再次剖宫产采用两种剖宫产术式的效果对比剖宫产是一种手术方式,用于处理妇女分娩时面临的一些困难或高风险情况。
传统的剖宫产术式是经腹正中切口,也称为经腹正中剖宫产术(TAM),而现代的剖宫产术则有一种新的方式,称为经皮脐剖宫产术(SPOC)。
这两种术式在术中的操作方式和治疗效果上有所不同。
经腹正中剖宫产术是常见的剖宫产方式,它通过在腹部正中位置进行切口,然后切开子宫,将婴儿取出。
这种方式操作简单,可以在较短时间内完成手术,适用于大多数的剖宫产情况。
这种方式对母亲身体创伤较大,恢复时间较长,容易引起腹膜炎或术后并发症。
术中出血量较多,术后也容易留有腹部疤痕。
经皮脐剖宫产术是一种较新的剖宫产方式,通过在患者脐部留下一个小口,再通过该口进行剖宫产手术。
相较于经腹正中剖宫产术,经皮脐剖宫产术的创伤更小,出血量较小,减少了患者的术后疼痛感,恢复时间也较短。
由于手术切口较小,对于之后可能进行的子宫切除手术也更为方便。
尽管经皮脐剖宫产术的操作难度较大,需要经验丰富的外科医生进行操作,但它在避免常规手术中的一些并发症方面具有优势。
尽管经皮脐剖宫产术在一些方面的表现较好,但它并非适用于所有妇女。
由于操作难度较高,在一些紧急情况下,无法提供足够的时间完成手术。
以及一些特殊情况下,如严重的子宫疾病或合并其他重大疾病的妇女,可能无法使用这种手术方式进行剖宫产。
经腹正中剖宫产术和经皮脐剖宫产术是两种不同的剖宫产方式,在手术方式、创伤大小、手术时间和术后恢复等方面有所不同。
对于大多数正常情况下的剖宫产妇女来说,经腹正中剖宫产术是一种可行的选择。
而在一些特殊情况下,如对手术切口和术后恢复时间要求较高的妇女,经皮脐剖宫产术则是一种更好的选择。
最终的决定应由医生根据妇女具体情况来做出,以确保剖宫产手术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新式剖宫产与传统式剖宫产术对再次剖宫产手术的影响研究【摘要】目的:研究新式剖宫产与传统式剖宫产术对再次剖宫产手术的影响。
方法:对笔者所在医院2011年1月-2012年6月行再次剖宫产手术孕妇92例的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初次剖宫产手术为传统式剖宫产术的41例孕妇为传统组,初次剖宫产手术为新式剖宫产术式的51例孕妇为观察组,观察两组剖宫产术基本情况及新生儿结局。
结果:观察组平均手术时间较传统组长,平均出血量较传统组多,新生儿apgar评分明显低于传统组,传统组各指标均优于观察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手术方式术前进行常规准备,所有患者均采用持续硬膜外麻醉。
由首次剖宫产切口进入(发现盆腔腹膜有粘连的地方予以钝、锐性分离),推开腹膜外脂肪,在筋膜内沿腹膜反折线下1 cm游离膀胱后壁并向对侧延伸,至不影响胎儿娩出为止,然后切开子宫取出胎儿及附属物,在术中根据患者情况决定是否切除旧瘢痕,关腹时均逐层关闭子宫膀胱腹膜反折、壁层腹膜及肌肉。
1.3 观察指标1.3.1 平均手术时间手术开始至结束时间,计算平均数。
1.3.2 平均术中出血量术后采用容积法和称重法计算出血量,计算平均数。
1.3.3 新生儿结局采用apgar评分,对新生儿窒息情况进行评价,8~10分为正常;4~7分为中度窒息;0~3分为轻度窒息。
1.3.4 腹盆腔粘连情况 0度:子宫切口与周围组织完全无粘连;轻度:子宫切口与腹膜、大网膜少许粘连,分离时无出血;中度:子宫切口与腹壁、膀胱、肠管等组织有两处粘连,分离时有出血,面积<40%;重度:子宫切口与腹壁、膀胱、肠管等组织广泛粘连,分离困难,面积在40%~70%;极重度:子宫切口与腹壁、膀胱、肠管等组织紧密粘连,难以进腹者,面积超过70%以上。
1.4 统计学方法数据采用spss 13.0统计学处理,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 ±s)表示,组间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字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