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四品上册教案6隔海相望第二课时
- 格式:doc
- 大小:26.00 KB
- 文档页数:2
6、隔海相望教学目标:1、使学生了解台湾省在我国版图上所处的地理位置,认识到台湾岛是我国美丽、富饶的宝岛。
台湾海峡是重要的海上交通枢纽。
2、通过对台湾历史与现状的了解,使学生知道台湾自古以来就是我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祖国的领土神圣不可侵犯。
3、使学生知道海峡两岸的人民同根同源,都是中国人,两岸人民之间的血脉感情非常浓厚,早日完成祖国的统一大业是两岸人民共同的企盼,也是大势所趋。
教学重点:认识到台湾岛是我国美丽、富饶的宝岛。
使学生知道台湾自古以来就是我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祖国的领土神圣不可侵犯。
教学难点:体会两岸人民之间的血脉感情非常浓厚。
教学时间:3课时教学设计:第1课时教学目标:1、知道台湾省及台湾岛的区别及其地理位置。
2、知道台湾是我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这一事实。
3、初步了解台湾的美丽、富饶。
教学过程:一、台湾及台湾岛。
1、视线穿越台湾海峡,在地图上找出台湾省。
2、结合课文第一段,说一说台湾岛与台湾省的区别。
3、台湾省地处西太平洋的航道中心,是我国与太平洋各国海上联系的重要交通枢纽。
4、你能从台湾省的图中找出台湾海峡、澎湖列岛、钓鱼岛和赤尾屿吗?二、台湾岛的形成。
1、阅读《台湾岛的形成》。
2、复述:台湾岛形成的原理。
三、台湾海峡。
1、阅读《台湾海峡》2、根据已有知识并联系地图,说一说,为什么说是国际上的交通要道?四、美丽的宝岛。
1、阅读《阿里山之行》。
2、从地图上找一找阿里山,说一说看了这篇文章后的感受。
3、欣赏日月潭、玉山、台湾东岸等图片。
4、台湾的地形:山地和丘陵占全岛的2/3,西部为平原。
台湾山脉纵贯全岛。
5、你还知道哪些台湾的风景名胜?五、富饶的宝岛。
1、阅读教材。
2、为什么台湾有“亚洲天然植物园”及“水果之乡”的美誉?3、小结:为什么人们把台湾称为美丽富饶的宝岛?六、课外作业:1、收看CCTV—4《海峡两岸》等介绍台湾的电视栏目。
2、通过各种途径收集资料,了解台湾。
第2课时教学目标:1、了解台湾的沧桑历史及台湾问题的由来。
如东县小学六年级品德上册备课用纸课题第6课隔海相望课时第二课时教学目标1.帮助学生了解到不仅海峡两岸人民之间有着深厚的亲情,全中华儿女都有着血浓于水的亲情。
引导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胸怀祖国,将理想转化为动力,怀着为了祖国更加繁荣昌盛的远大理想而发愤读书。
2.让每一位学生都知道台湾是我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这一事实。
在教学互动中,增进学生对台湾的了解,同时培养学生对资料收集、整理、归纳的能力,加强学生的参与意识和团结协作的精神。
教学重难点帮助学生了解到不仅海峡两岸人民之间有着深厚的亲情,全中华儿女都有着血浓于水的亲情。
教学准备1.教师制作课件2.学生收集关于民族英雄郑成功的资料。
教学过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课件运用说明一、回顾导入1.同学们,上堂课,我们一起走近台湾,了解台湾,也爱上了台湾。
那么,你能用一句话来概括台湾给你留下的印象吗?(台湾是祖国美丽富饶的宝岛。
)2.今天我们继续学习第6课。
(板书课题:第6课隔海相望)1.学生回顾上节课所学。
课件第1页:点击出示“台湾是祖国美丽富饶的宝岛。
”,在上方点击课题(淡入)(1)师:今天的台湾美丽富饶,英姿勃发。
可是,你们知道吗?它曾二、教学互动一经有过多少曲折艰辛、沧桑磨难的历史。
今天的课上,我们一起来翻开台湾辛酸的历史,目睹它曾经的磨难。
(2)请学生默读课文《宝岛沧桑》,然后认真观看视频,说说视频中出示的事件。
(3)请学生谈感受。
1.学生默读课文《宝岛沧桑》,说说视频中出示的事件。
2.学生交流。
课件第2页:出示相关视频。
三、教学互动二教学互动二(1)[多媒体视频] 播放录象《郑成功》,说说郑成功的最大贡献在哪里?(2)请学生阅读课前收集的关于民族英雄郑成功的资料,进一步了解郑成功的史迹,谈谈自己对郑成功的看法。
(3)郑成功这些人为祖国统一大业作出了贡献,让我们永远记住并缅怀他们吧。
1.学生交流。
课件第3页:出示《郑成功》视频。
四、教学互动三(1)师:那么今天的台湾又是怎么分裂出祖国怀抱的呢?台湾问题是怎么来的呢?(2)学生自由阅读课文《台湾问题的由来》,然后同桌间交流各自读后的想法。
榆阳区中学政史地课时计划科目品德与社会年级六设计者课题第一课隔海相望课时共2 第2检查记录课型新授初备年月日复备年月日年月日年月日年月日教学目标1.帮助学生了解到不仅海峡两岸人民之间有着深厚的亲情,全中华儿女都有着血浓于水的亲情。
引导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胸怀祖国,将理想转化为动力,怀着为了祖国更加繁荣昌盛的远大理想而发愤读书。
2.让每一位学生都知道台湾是我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这一事实。
在教学互动中,增进学生对台湾的了解,同时培养学生对资料收集、整理、归纳的能力,加强学生的参与意识和团结协作的精神。
重点难点帮助学生了解到不仅海峡两岸人民之间有着深厚的亲情,全中华儿女都有着血浓于水的亲情。
引导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胸怀祖国,将理想转化为动力,怀着为了祖国更加繁荣昌盛的远大理想而发愤读书。
教学准备收集两岸人民文化、商业等方面交流、合作等活动的资料。
板书设计榆阳区中学政史地活页教案第1页教学流程加工与补充一.课程导入台湾啊,你历尽沧桑,饱受磨难,你是祖国妈妈游离在外的儿子,祖国妈妈时刻盼望你早日归来。
二.教学互动一(1)诗歌朗诵《乡愁》。
从余光中教授的诗里,你又感受到了什么?(2)朗诵台湾诗人于大佑的诗歌《望大陆》。
谈谈自己的感受。
(设计意图:用两岸著名诗人的诗来佐证两岸人民日切盼望回归的情,并借此诱发学生的情。
)三.教学互动二(1)师:台湾一日未归,两岸人民这乡愁和国殇就一日不消。
那么祖国大陆为统一台湾曾出台过哪些具体政策呢?新中国成立后,中央政府明确提出要求“解放台湾”。
二十世纪五十年代中期,中央政府开始争取用和平方式解放台湾。
改革开放后,党和政府确立“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对台基本方针。
江泽民提出对台八项主张。
指名读一读,拓宽知识面。
四.教学互动三(1)师:整整58年啊,两岸人民隔海相望,望酸了脖子望酸了眼,多少回梦里回故里。
(2)小品表演《一位台湾老兵的故事》(3)看完小品你产生了什么感受?(4)[多媒体出示] 补充资料《台湾寻根热》,再让学生谈谈感受。
《隔海相望》(第二课时)教学设计与评析
沈丽萍
【期刊名称】《江苏教育研究》
【年(卷),期】2015(000)010
【摘要】设计意图:本课教学充分体现了"实践体验"教学方式的特点,即根据小学品德学科特点,遵循小学生认知规律,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与能动性,在教师精心创设的活动情境中开展实践活动,使学生获得情感上的触动,从而外化为行动。
在教学中实现了知行的有机统一、角色的有效转型和课程的有机整合。
以课前实践初步感知;课堂教学的联中激趣→实践探究→体验交流→多元评价;
【总页数】3页(P10-12)
【作者】沈丽萍
【作者单位】苏州市吴江区教育局教研室,215200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G424
【相关文献】
1.课程整合,走大语文之路——《郑成功》与《隔海相望》整合 [J], 庄洁
2.课程整合,走大语文之路——《郑成功》与《隔海相望》整合 [J], 庄洁;
3.情到深处自然浓r——《隔海相望》一课情感教育探究 [J], 李勤芳
4.《隔海相望》教学设计 [J], 卢金燕
5.海岛上的浪漫——一对隔海相望的消防情侣的婚礼 [J], 杨培军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民族英雄保卫台湾的故事。
2、台下同学注意聆听,听的同时,把故事中提到的人物的名字和主要事迹记下来。
3、结合郑成功等保卫台湾的民族英雄的故事,说一说,你认为他们身上具有哪些共性呢?教学互动四:1、阅读课文第50页《台湾问题的由来》2、在理解的基础上,同座位的同学互相复述台湾问题的由来。
3、交流读后的想法。
教学互动五:1、集体朗读课文第51页《两岸人民同根源》。
2、根据你在课前收集到两岸人民同根源的例子,向全班同学展示你收集的例子和你研究的例子,以及进行分析的思维过程。
3、记录下同学们所举的例子,作为依据,并将这些例子进行归纳,得出分论点,试拟一篇以两岸人民同根源为论点的小论文的提纲。
教学互动六:1、教师在黑板的左端板书“我”字,在黑板报右边板书“台湾”二字。
2、游戏:连连看,教师讲解游戏方法,用线将“我”和“台湾”连在一起,每画一条线,心须注明“我”和“台湾”之间联系的纽带是什么,例如,“我”在电视上看到了对“台湾”的介绍,就可以在“我”与“台湾”之间连一条线,线的上方写“电视”二字,“我”喜欢听“台湾”的流行歌曲,就在“我”与“台湾”之间再连一条线,线的上方写“流行歌曲”……3、学生以组为单位进行游戏,教师负责计时,在规定时间内,比一比,哪组连出的线最多。
4、游戏结束后,每组派一名同学在黑板上连线。
结束过程:1、师:我们看到黑板上这么多条“我”和“台湾”之间联系的纽带,台湾和我们之间的联系原来是如此密切。
2、布置学生课后进行小调查,你身边有来自台湾的同胞吗?(如:班上有来自台湾的同学吗,你自己有亲戚在台湾吗?你家附近有台湾来大陆经商的人员吗?)如果有,你曾经和他们交流过么?你有哪些印象?。
6、隔海相望教学目标:1、使学生了解台湾省在我国版图上所处的地理位置,认识到台湾岛是我国美丽、富饶的宝岛,台湾海峡师重要的海上交通枢纽。
2、让学生知道台湾是我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祖国的神圣领土不可侵犯。
通过对台湾多方面的了解,拉近海峡两岸的距离,培养学生对包括台湾在内的我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深化爱国主义情感。
第一课时课前准备:1、请学生收集台湾风景名胜、台湾自然资源的相关资料。
2、教师准备余光中《乡愁》、音像资料。
教学过程活动一:听音乐赏诗引出台湾师:在30多年前,有一位诗人就在这在千里之外写下了这样一首诗:①出示课件:《乡愁》②读读这首诗, 知道这位诗人是谁吗?③了解余光中吗?(2~3名学生)教师简介:(慢语速字字清晰)同学们,余光中就是是台湾中山大学文学院院长,新中国解放前夕,随父母到香港,次年迁居到了台湾, 20年后余先生一心想回家乡南京看一看,然而却不能,于是写下了这首诗:⑤诵读《乡愁》⑥(沉浸其中)你知道余光中先生在哪头吗?板书:台湾活动二:了解台湾的地理位置1、知道台湾在那儿吗?说说看2、那咱我们一起来看看中国的版图吧!台湾在那儿?谁来指一下3、同学们还记得怎么看地图吗?(师:上北生:下南师:左西生:右东)那么台湾在?可重复提示:(师:上北生:下南师:左西生:右东)那么台湾在祖国的东南位置,如果说咱们祖国的版图像一只雄鸡的话,那么台湾就像这只雄鸡的?4、鼠标一点:你觉得台湾的形状像什么?你怎么好记怎么记。
生自由说小结:也有人说它有点像一块红薯,一个芭蕉叶。
让我们在心中为这个形状保留一点位置吧!活动三:了解台湾海峡点出课题“隔海相望”①余光中先生说说:“我在这头,大陆在那头”,这两头之间隔着什么?②出示地图:台湾海峡有谁了解台湾海峡吗?说说看③那么我们一起来看看47页有关小资料。
④谁来说说?⑤教师简介:自古以来,我国的对外贸易主要靠海上航运,海洋运输的方式到目前为止仍然占到了90%以上,台湾海峡就是这样一条海上的咽喉要道,不管是到欧洲去,到美国去,我们经过太平洋,要出海,那么我们必须要经过这个咽喉要道,如果这个咽喉要道被堵塞,中国的远洋航运将受到重大影响,甚至瘫痪!所以自古以来,这里就是兵家必争之地,“海上走廊”之称也因此得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