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西兰强震何以“零死亡”?
- 格式:pdf
- 大小:82.44 KB
- 文档页数:1
防震减灾手抄报:新西兰大地震为何0死亡防震减灾手抄报:新西兰大地震为何0死亡防震减灾手抄报:新西兰大地震为何0死亡新西兰南岛遭遇7.1级强震后,南岛最大城市克赖斯特彻奇建筑物、道路、桥梁和车辆受损严重,大部分地区电力、天然气和自来水供应中断,余震不断。
克赖斯特彻奇警方宣布全市4日晚实施宵禁,以防居民外出时遭受已受损建筑物砸伤。
专家分析,这次强震的低伤亡得益于新西兰在房屋建筑方面加强立法,严把质量关。
灾情基础设施受损严重克赖斯特彻奇市长鲍勃帕克说,强震致使市内多处地区电力、天然气和供水中断,道路布满瓦砾和碎玻璃,受损状况令人惊悸。
帕克说,地震造成的破坏比预想的严重,几乎每个家庭都遭受损失。
新西兰民防事务部长约翰卡特告诉美联社记者,克赖斯特彻奇及周边地区主要基础设施严重受损,供水和下水处理系统几近瘫痪,至少6座桥梁受损严重。
我家满地是碎玻璃和散落的食物,当地居民马克奥康奈尔说,抽屉、电视机和电脑一片狼藉。
由于市中心一些建筑受损严重、随时有倒塌危险,警方在一些商业区设置了路障。
克赖斯特彻奇及周边地区震后进入紧急状态。
帕克说,80名警察正从奥克兰赶赴克赖斯特彻奇增援,军队随时待命,必要时将协助警方维持秩序、投入灾后重建。
克赖斯特彻奇民防部门发言人穆雷辛克莱尔说,救援人员在市郊的学校内建起临时安置点,接纳数以百计灾民。
奇迹40万居民仅两人重伤克赖斯特彻奇市约有40万人口。
新西兰皇家地质与核科学研究所4日说,地震发生后14个小时内监测到余震29次,震级从里氏3.7级至5.4级不等。
我们都感到害怕,刚刚经历了数次震感较强的余震,克赖斯特彻奇市长帕克告诉新西兰电视一台,今晚,我们是直面自然灾害、互帮互助的一群人克赖斯特彻奇市警方宣布4日19时至5日7时实施宵禁,以防持续余震引发受损建筑物瓦砾滑落,砸伤居民。
美联社以克赖斯特彻奇医院为消息源报道,两名50多岁的男子在地震中严重受伤、多人轻伤。
医院发言人米歇尔海德尔介绍,两名重伤者中一人被坠落的烟囱砸伤,另一人则被掉落的碎玻璃严重划伤。
新西兰----世外桃源哒哒哒(这篇不算正式的作品,我就随便说两句)大家都看了新闻,北京时间3月15日,新西兰爆发了严重的枪击案。
到我写这篇文章的时候,已经有49人遇难,20人重伤。
枪击案在这个世界上并不稀奇,但是新西兰爆发这么严重的枪击案,还是让人吃惊。
因为在人们的印象里面,新西兰是一个与世无争的世外桃源。
我对新西兰的印象就是这么一个喂喂羊驼,挤挤牛奶,剪剪羊毛的地方。
结果一看新闻,自动步枪上街哒哒哒。
惊讶之余我查了一下,发现新西兰居然是一个枪支泛滥比美国还要严重的国家。
据调查显示,在2016到2017年两年间,新西兰就有12%的警察遭受过持枪威胁,这表明8个警察中就有1人被人持枪威胁过。
新西兰对枪支的管理宽松到什么程度呢?在新西兰,持枪者是不需要注册他们的枪支的。
也就是说只要你有资格买枪,那么随便买,不需要报备。
怎么样才有资格呢?年满16岁,通过警方背景调查即可。
这意思就是满16岁,没什么犯罪记录,就可以买买买了。
还能网购,还不限制自动武器。
据统计新西兰有四分之一的人口持枪。
如果我们刨掉老弱病残的人口,成年人,尤其是成年男性持枪的比例非常惊人。
那么除了美国,世界上还有哪几个我们比较熟悉的国家是不禁枪的呢我随便举几个例子巴西,25周岁以上可以买枪,枪支要登记,而且枪支不能带到室外。
规则看起来是比较严格,不过考虑到巴西政府实际上的执政能力,这些规则就有点呵呵哒了。
实际上巴西死于枪击的人数仅次于美国,排名全球第二。
捷克,年满21岁,只要通过一份枪械知识的试卷,并且没有犯罪记录,就可以买买买了。
非常宽松德国,年满十八岁,需要持枪证。
意大利,允许在家里收藏手枪,想带出门就得申请持枪证了墨西哥,出人意料的是,墨西哥对枪支的管理颇为严格。
合法持枪需要通过很多手续。
不过考虑到墨西哥政府的执政能力,也是呵呵哒。
毕竟是一个毒贩可以大摇大摆持枪封路的国度。
挪威:买枪不需要登记瑞士:瑞士就比较厉害了,所有20至34岁健康男士都被要求在家中备有全自动枪械。
木屋的防震抗震奇迹
新西兰强震零逝世其不乏有木屋构造的功劳。
其间新西兰建筑法系统对投资者、规划师以及规划图都作出具体规则,建筑师和规划师都有监督施工的职责与义务。
关于建筑工程的检查,“建筑法”要求图纸规划后要送交专业部门审阅,建筑物出现问题要追查建筑商、规划师、政府检查人员的职责,从源头上严把质量关。
其次木屋构造抗震。
多年来,新西兰非常重视针对全民的防灾减灾教育,对各种自然灾祸实施归纳办理,专门建立政府民防部,从中央政府到区域、地方三级政府均设有防灾减灾组织。
一旦发作全国性严重自然灾祸,国家进入紧急状态,国家民防总指挥部就会当即发动,区域和地方的民防指挥中心也当即投入作业。
一起运用世界领先的抗震技能,在一些重要建筑物及桥梁上均选用构造抗震减震装置。
政府大力推广木屋构造建筑。
实践证明,地震发作时能最大程度防止生命和产业遭受巨大损失。
当然一起新西兰地震保险制度被誉为全球运作最成功的灾祸保险制度之一,其主要特点是国家以法令方法建立多渠道巨灾风险分散系统,以政府与商场相结合的方法来尽可能发散巨灾风险,分为政府、商业组织和社会组织三块,其间但凡运用木屋构造的房屋受损会获有些补偿,由此加大了城市的木屋构造防震。
2021年9月4日凌晨,新西兰发生里氏7.1级强烈地震,地震造成两人受伤、部分建筑物和道路损坏。
但是迄今为止,没有传出任何人员死亡的消息。
听闻这个消息,我陷入了深思。
我记起90年代中期,我曾先后去过两次新西兰出差,主要是和友人一起考察那里的房地产事业。
经过一周的观察,我心中一直有一个疑惑:新西兰人居住的房子,怎么普遍都是纯木结构的?甚至包括外立面!他们搞环保吗?我当时在澳大利亚也居住了近10年,习惯了砖木结构的房子,对于新西兰的木头构造感到惊讶不已。
我摇着头和友人商量:“这种房子估计不牢固啊,房产的升值潜力少了。
”一位新西兰朋友得知了我的想法,笑着说:“我们新西兰人造房子不只是为了升值考虑哦,我们想的更多的是防患于未然!”“此话何解?”“我们新西兰处于地震的高发地带,就像中国的云南一样,超过7级的地震根本不稀奇,没过几年就会有这么一场大地震,所以一般居民住的房子,我们都造木结构。
因为木头房子通常就只会剧烈摇晃,即使不幸压下来,也绝对没有被砖瓦压在身下那么绝望。
”“那么高楼大厦怎么办?这种房子总是钢筋水泥的吧?”我问道。
“我们高楼房屋的防震能力都做过严格特别的测试,保证能抗至少8级地震。
所以一般也不会出事。
”我还记得,当时这位新西兰朋友说这番话时自豪的表情。
的确,岛国新西兰所在之处正是环太平洋地震带,地质活动频繁,地震活动活跃。
据统计,1900年以来,新西兰平均每两三年就会发生一次7级以上地震;1980年以来,发生5级以上地震平均每年约有35次。
尽管新西兰人口仅为437万,且居住分散,但多发的地震仍会造成惨重损失。
所以新西兰在防震减灾的道路上,真的是花了很多心思,不断反思、摸索,积累了极其实用的经验和做法。
我想,或许正是新西兰制定的特殊建筑标准,才是使新西兰强震中“零死亡”奇迹发生的重要原因。
在新西兰,每一栋商业或住宅建筑,必须经当地地方议会批准且严格按国家建筑规范执行。
而新西兰国家建筑规范中,对投资者、设计师以及设计图都有明细的规定:图纸要送交专业部门审核;施工时建筑师和设计师可在场监督。
2016-11-13新西兰8.0级地震地面运动破坏力分析11月13日地震发生后,我们课题组根据收集到的数据,对新西兰“11.13” 8.0级地震的破坏力进行了初步分析。
发现在距离震中200km左右观察到一些强震记录,而在震中附近的地面运动强度却不大。
11月14日国内外相关单位陆续提供了很多新的资料,可以进一步深入分析本次地震的地面运动规律和破坏能力大小。
中国地震局陈运泰院士团队发布了他们分析的新西兰8.0级地震破裂过程反演结果,“此次地震破裂长度,破裂从震中(破裂初始点)向东北扩展约250多公里,主要能量释放区在南岛东北角陆海交接处,主要在海里,海底有强烈变形,距离基督城近200公里,距惠灵顿不到100公里。
该地区主要是山地,没有居民区。
这解释了三个问题:1 整体灾害不大;2 基督城基本无灾害,惠灵顿反应强烈;3 震中在陆地但发生了局地海啸。
”图1 陈运泰院士团队发布的新西兰8.0级地震破裂过程反演结果该反演结果也很好地解释了本次地震观察到的地面运动强度分布规律。
新西兰昨天夜里又发布了一批近场强震记录(图2),最大PGA达到了1.2g(WDFS台站)和0.74g(SEDS台站),在距离震中133公里左右(图2、图3)观测到了PGA超过1.2g的强烈地面运动记录,和陈院士反演的能量释放中心位置相接近。
图2 新西兰地震最新观测强震记录统计结果本次新西兰8.0级地震观测到的最强地震动记录为WDFS台站,距离震中大概133公里(图3)。
其地面运动记录如图4所示。
其反应谱和我国近年来汶川、芦山、鲁甸地震反应谱对比如图5所示。
其强度还是比较厉害的(远高于我国8度罕遇地震水平)。
图3 测到最强PGA (1.2g)的WDFS台站位置图4 WDFS台站地面运动记录图5 新西兰地震WDFS台站记录和我国近年来震中附近强震记录对比此外,在新西兰惠灵顿市,也测到了大致相当于我国7度罕遇的强烈地面运动(图6),其反应谱如图7、图8所示。
新西兰强烈地震已致65人死亡搜救行动紧急展开暂无华人遇难新西兰留学海外编译撰文,转载请注明出处:《新西兰强烈地震已致65人死亡搜救行动紧急展开暂无华人遇难》02月22日报道。
视频:新西兰南岛6.3级地震多建筑坍塌有人伤亡来源:中央电视台新西兰当地时间22日中午12时51分,新西兰第二大城市克莱斯特彻奇发生里氏6.3级强烈地震,震源深度距离地表仅有4公里。
目击者称,地震发生时,部分建筑物倒塌,道路也发生扭曲,目前已接到人员受伤和财产损失的报告。
中新网2月22日电法新社消息称,新西兰总理约翰·基表示,当地时间22日中午发生在该国第二大城市克莱斯特彻奇的强烈地震已造成至少65人死亡。
报道指出,由于此次地震震级大、震源深度较浅,因此造成的破坏相当严重。
当地警方称,地震已经造成了“多人死亡”,市民则反映有多人被困在倒塌的建筑下。
整个城市的空气中弥漫着煤气的味道,克莱斯特彻奇大教堂也部分被毁。
目前,相关部门正加紧搜救幸存者,邻国澳大利亚也已派出搜救队支援新西兰抗震救灾。
预计灾害死亡人数还有可能进一步上升。
当地时间22日中午12时51分,新西兰第二大城市克莱斯特彻奇发生里氏6.3级强烈地震,震源深度距离地表仅有4公里。
目击者称,地震发生时,部分建筑物倒塌,道路也发生扭曲,目前已接到人员受伤和财产损失的报告。
当地时间22日中午12时51分,新西兰第二大城市克莱斯特彻奇发生里氏6.3级强烈地震,震源深度距离地表仅有4公里。
目击者称,地震发生时,部分建筑物倒塌,道路也发生扭曲,目前已接到人员受伤和财产损失的报告。
中新社悉尼2月22日电新西兰克赖斯特彻奇当地时间22日12时51分发生里氏6.3级地震,造成人员伤亡,城市建筑遭受破坏。
中国驻新西兰大使徐建国说,目前暂无华侨华人在地震中伤亡的报告。
据新西兰皇家地质与核科学研究所说,地震发生在距克赖斯特彻奇东南10公里的利特尔顿,震源深度为5公里。
目击者说,地震使克赖斯特彻奇市的一些建筑倒塌,教堂受到破坏,有居民被困在房屋内。
MPA案例:新西兰强震零死亡并非很巧
新西兰强震零死亡并非很巧
新西兰的这次强震,带有明显的“走运”成分。
但我们理应苏醒看到,这种“走运”,绝非单纯的“听天命”,而有着甚为重要的“尽人事”的巨大功效。
4日凌晨,新西兰克赖斯特彻奇市产生7.1级浅源强震,建筑物、路途、
桥梁和车辆受到损害严重。
然而,堪称奇迹的是,在这场产生于人们睡眠之
中又如此靠近市区的强震中,竟然只有两人受重伤,没有成员死亡报导。
之所以叫做“奇迹”,是基于数值对比——今年1月,海地产生7.3级地震,共造成近30万人死亡;去年4月,意大利中部地区产生6.3级地震,造成两百
多人死亡,逾千人受伤……
同样是超出6级的强震,何以新西兰能创建无人死亡、仅2人重伤的奇迹?专家分析,理由有四:其一,不属于直下型地震,伤亡往往比较低;其二,克市
虽然是新西兰第二大城市,但人口密度相对比较低;其三,房屋抗震性能高,
新西兰通过立法一定根本设施建设质量,针对民居抗震质量创立了完善的监
管制度;其四,严重地区地属商业区,由于地震产生时间是星期六凌晨,该区。
新西兰6.3级地震震害初步分析(中国地震局工程力学研究所)一、基本情况当地时间22日中午12时51分在新西兰克莱斯特彻市附近发生里氏6.3级地震;震中位于距离克赖斯特彻奇东南10公里的利特尔顿,离市中心较近;震源:距地表深度约为5公里。
截止到2010年3月3日,已确认地震造成160人死亡,预计死亡总人数可达240人。
震区地表破裂、变形严重、液化现象突出,大量建筑倒塌,基础设施破坏严重。
图1 2011年2月22日新西兰6.3级地震位置图新西兰6.3级地震发生在澳大利亚板块和太平洋板块交汇的消减带上(图1),澳大利亚板块和太平洋板块每年平均积压速率48-39mm/y。
图2 新西兰6.3级地震附近的板块构造(引自GEOTECHNICAL RECONNAISSANCE OF THE2010 DARFIELD (NEW ZEALAND)EARTHQUAKE)新西兰位于环太平洋地震带上,该区的地质活动频繁,新西兰每年有1000多个地震报告。
7级以上地震频发:1900 年以来,新西兰平均每两三年发生7级以上地震1次。
2010当地时间9月4日凌晨4时35分,新西兰遭遇7.1级强震,地震造成广泛破坏。
图3 新西兰大地震分布图4 10年新西兰浅层地震分布图5 地震活动性(1990至今)二、地震烈度与地震动参数分布(1)新西兰地震台网在地震发生后迅速公布了地震裂度图,如图6所示。
图6 新西兰地震台网震中分布图图7 新西兰台网给出的地震烈度分布(2)美国联邦地质调查局(USGS)应用Shakemap方法给出了该地震的烈度(MMI)分布和地震动参数分布。
USGS估计本次地震的最大烈度为Ⅷ度。
图8 USGS烈度图图9 USGS地震动图(3)在地震发生后,中国国家强震动台网中心迅速收集了新西兰公布的强震动数据,整理如下,表1 强震动记录,最大水平加速度峰值约1000 gal,最大竖向加速度峰值1596 gal。
表1搜集的部分台站强震动记录(单位gal)根据格林代尔断层的展布特点,根据震级与断层长度经验关系,log(L)=-2.42 + 0.58 * M,计算了考虑断层的地震动场分布。
新西兰第二大城市克赖斯特彻奇发生7级强震,无人丧生,总理约翰·基形容这是个“奇迹”;专家则认为当局实施的严格建筑管制条规造就了这一奇迹。
他也说,政府的灾难保险基金有足够的资金赔偿地震损失。
据初步估计,灾区的重建工作需要20亿新西兰元(约19亿多万新元)。
据报道,连续不断的强烈余震,加上来临暴风雨可能造成一些危楼倒塌。
据了解,震后24小时已发生30多次余震,预料还将持续几个星期。
昨天,克赖斯特彻奇市区依然封锁,但多数电源、水供和阴沟系统已恢复运作。
侦察队沿街检查楼房损坏情况以决定是否需要疏散。
当地市政委员会估计,遭地震破坏的建筑物大约有500座,其中有90多座位于市中心。
民防部门发表声明说,一些沿海与河畔郊区灾情较为严重,有鉴于公共卫生问题,当局可能强迫居民疏散。
目前已有200多个灾民迁入当地的福利中心暂时寄宿,另外还有数百人则逃到朋友的家避难。
救世军表示,他们正在为大约1000个灾民提供粮食,并且已经发出救援诉求来帮助受影响的灾民。
克赖斯特彻奇市许多建筑物的外墙、窗户损坏,火车轨道扭曲,但伤亡情况却是非常轻微。
其他地区一旦发生类似强度的地震,伤亡情况可是非常惊人。
以今年发生地震的国家来说,在1月间遭遇7级强震的海地,死亡人数至少22万、4月中国西北部的6.9级地震,夺走逾2000人的性命、2月袭击智利的8.8级大地震,导致500多人丧命。
除了建筑加强防震外,克赖斯特彻奇市未有重大伤亡的另一个原因是,地震发生在星期六黎明前,市民大多还在睡梦中,在家中比较安全。
要是地震迟几个小时发生,许多人趁周末早上上街购物,可能会被倒下的断壁残垣压死压伤。
虽说克赖斯特彻奇的市民是幸运的,但震央就在这个34万人口城市附近,到目前为止,据所知只有两人受重伤,也确实不可思议。
约翰·基总理在巡视灾区后说:“市内一些地方仿佛是放进了干衣机滚筒,经过一番激烈翻滚,没人丧命只能说是奇迹。
”1931年地震两百多人丧命新西兰地处世界两大板块之间,该地区地震频繁。
放轻松,来一趟新西兰“地震游”?11月14日凌晨12时02分,新西兰南岛发生7.5级地震,震中位于新西兰南岛Hanmer Springs东南20公里处,基督城、惠灵顿等新西兰大部分地区有明显震感。
我和大部分奥克兰的朋友一样,都是从朋友圈里得知新西兰地震的消息。
很多朋友不是被地震震醒,而是被国内亲友的微信消息震醒的。
这画面真是太温馨了TvT~~~!2011年发生在南岛的6.3级地震曾夺去了超过百人的生命,新西兰总理John Key称之为“新西兰历史上最黑暗的一天”。
如今废墟已成景点。
地震很可怕吧?非也。
每年辣么多地震发生,岛上居民早就很淡定啦!不仅仅是本地人淡定,连狗也淡定。
看看年初地震时,南岛游客的感受分享:额,这么轻松快乐,地震老先生会不会不开心?一点儿威严都木有了!新西兰民宅主要以砖木为主、楼层少,可减轻由于地震所产生的破坏力;很多地区地广人稀,地震不会产生多少伤亡;人口最密集的奥克兰,则远离地震带;而且,多震的新西兰在结构抗震领域处于世界领先水平哦。
所以,放心来玩耍吧!说实话,高级别的地震还不是你想遇就能遇到的呢。
有朋友表示,在基督城住了两年,都未曾邂逅有体感的地震,深表遗憾。
看来,要体验地震,还是要考验RP的哦!新西兰与环太平洋地震带相接,小震是常有的事,每年新西兰地震超过20000次,但是毁灭性地震并不多。
如果想要和地震偶遇,往哪里走最合适呢?大家可以看到新西兰各个区域的地震发生概率是酱婶儿的:总之,颜色愈深,中奖概率愈大哦!对了,据说这次地震还和“超级月亮”有关,因为月亮离地球越近,所产生的拉力也就越大嘛!还等啥,赶紧查查下一次超级月亮出现的时间吧。
时间、地点都有了,下一步,也许该是买份保险?我们可以为您提供的服务内容有:•新西兰自助游咨询•中小学生游学•私人导游陪同•民宿安排/机场接送。
前言新西兰位于印度洋板块(包括澳洲)与太平洋板块交界处,是地壳板块碰撞挤压的断裂地带。
天然的地理条件使其成为了一个地震频繁、大震多发的国家。
全国地图呈狭长形,分为南岛和北岛。
新西兰的结构设计标准中,定义了“地震风险因子”这一参数,来反映全国各地的抗震设防分类。
例如,从北至南,4个主要城市奥克兰、惠灵顿、基督城和皇后镇的地震风险因子分别为0.13、0.40、0.30和0.32。
根据地震风险因子的变化趋势,新西兰全国各地区可划分为4个“BRANZ地震分布带”。
1931年,新西兰历史上最严重的大地震袭击了霍克斯湾,超过250人死亡,伤者不计其数。
进入20世纪以来,新西兰已发生了多次震级较大、破坏性极强的地震:2010年9月坎特伯雷发生震级为7.1级的大地震;2011年2月,基督城发生震级为6.3级的浅源地震,给基督城造成巨大的破环;2016年11月,凯库拉发生震级为7.8级的大地震。
这些大地震也引起了新西兰建筑结构体系的巨大变化。
由于新西兰的抗震设防措施较为有力,所以在基督城2011年大地震中倒塌的房屋很少。
然而,虽然没有倒塌,但大量严重破坏的建筑并没有修复价值,导致整个基督城中央商务区(CBD)有70%的建筑必须拆除重建(见图1)。
基督城最高的51栋建筑,虽然无一倒塌,但其中有多达37栋在震后被迫拆除。
基督城地震充分体现出结构抗震“韧性”(Resilience )的重要价值,震后可恢复性从此成为工程界研究的焦点[1]。
基督城地震之前,基督城CBD和阿丁顿(Addington )地区几乎所有建筑都采用钢筋混凝土(RC )框架或剪力墙作为其结构体系。
但在自2011年开始的基督城重建过程中,结构水平抗侧力体系中采用钢结构、RC结构和木结构的建筑数量的大致比例为10∶10∶1。
大地震前随处可见的RC抗弯框架水平抗侧力体系,在重建的CBD中基本上不再采用,重建的混凝土结构几乎全都是采用剪力墙结构体系。
各类钢结构建筑中使用频次最多的体系依次为:防屈曲支撑(BRB )框架、传统抗弯框架(MRF )、新西兰预制混凝土结构项目应用状况考察及思考李伟兴 冯 莹 徐伟栋图 1 基督城地震后大量建筑受损严重带有梁截面削弱(R BS狗骨式)的抗弯框架、带有可替换耗能梁段的偏心支撑框架(EBFs)、中心支撑框架(CBFs)、传统偏心支撑框架、摇摆钢框架体系等。
2011年新西兰M6. 3地震液化及岩土震害述评w陈龙伟,袁晓铭,孙锐( 中国地震局工程力学研究所中国地震局地震工程和工程振动重点实验室,黑龙江哈尔滨,150080)摘要: 2010 -2011 年间新西兰南岛Ch r i s t c hu r c h地区发生了一系列破坏性地震,造成了Ch r i s t c hu r c h地区大面积的砂土液化,其中以2011 年2 月22 日Ch r i s t c hu r c h M w6. 3 地震场地液化和侧移最为严重,导致了约15000 栋居民住宅、1000 栋商业用房及桥梁、堤坝、地下生命线设施的严重破坏。
该次地震是有液化调查历史以来的大地震中第一个以液化为震害主因的一次地震,且场地出现了大量的10 ~20m 深层土液化。
场地液化引起的建筑物破坏,主要包括建筑物震陷及不均匀震陷。
液化侧移主要发生在近河流区域,分为分布式和滑移块式。
新西兰地震中场地液化对建筑物的破坏突显了规范中抗液化设计及抗液化措施研究的不足,对于可液化场地设计反应谱及建筑物抗震技术的研究亟需进行深入探讨。
关键词: 新西兰地震; 场地液化; 地震灾害; Ch r i s t c hu r c h地震中图分类号: TU392.1;P315. 97 文献标志码: ARe v i e w of li qu e fa c t i o n phenomena and geo t ec hn i c a l dama ge6. 3 e a r t hqua k ein the 2011 New Z e a l and MwCHEN L o n gwe i,Y U A N X i ao m i n g,S UN Ru i( Key Laboratory of Earthquake E n g i nee ri n g and E n g i nee ri n g Vi b r at i o n,I n s t i tute o f E n g i nee ri n g Mechan i c s,Ch i na Earthqua ke A dm i n i s t r at i o n,H a r b i n150080,Ch i na)A b s t r a c t: I n 2010 -2011,a se r i es of strong earthquake s u ccess i v e l y hit the Ch r i s t c hu r c h r eg i o n in the southern I s- l a n d,N ew Z ea l a n d and caused e xt e n s i v e li q u efac t i o n in the r eg i o n.S i t e li q u efac t i o n and li q u efac t i o n-i n d u ced l a t e r-6. 3 earthq uake espec i a ll y caused severe damage to abo ut a l sp r ead i n g in the F eb. 22,2011,Ch r i s t c hu r c h Mw15000 r es i de nt i a l b u il d i n gs,1000 co mm e r c i a l b u il d i n gs,b r i dges,da m s,a n d underground li fe li n es fac ili t i es. Th e Ch r i s t c hu r c h earthquake i s the f i r s t earthq uake in w h i c h s i t e li q u efac t i o n i s the m a i n cause to se i s m i c l oss s i n ce pu t- t i n g of li q u efac t i o n i nv es t i ga t i o n i nt o p r ac t i ce.I n the event,d eep so il li q u efac t i o n of 10 -20m was w i de l y i de nt i- f i ed.S i t e li q u efac t i o n r es u l t ed in se tt l e m e nt and d i ffe r e nt i a l se tt l e m e nt to b u il d i n gs.L i q u efac t i o n-i n d u ced l a t e r a l sp r ead i n g ty p i ca ll y happened c l ose l y to r i v e r s in the forms of d i s t r i b ut ed pattern and s li d i n g b l oc k pa tt e r n.Th e effects of li q u efac t i o n on b u il d i n g m a l f un c t i o n i n d i ca t e that the a nt i-li q u efac t i o n des i g n and li q u efac t i o n m i t i ga t i o n measurements in the current se i s m i c des i g n codes are not perfect and it i s necessary to further e x p l o r e the se i s m i c des i g n spectra and a nt i-li q u efac t i o n t ec hn i q u es for structures on li q u ef i ab l e s i t es.K e y w o r d s: New Z ea l a n d ea r th q u a k es; s i t e li q u efac t i o n; earthquake da m age; Ch r i s t c hu r c h ea r th q u a k e收稿日期: 2013-05 -13; 修订日期: 2013-06 -21基金项目: 国家科技部地震行业专项( 201308015) ; 中国地震局工程力学研究所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 2013B03)作者简介: 陈龙伟( 1983 -) ,男,博士,主要从事岩土地震工程、土动力学、工程地震方面研究. E-ma i l: chen l o n g we i83@126.c o m世界地震工程第29 卷2引言以往历次破坏性地震中,均有场地液化及岩土震害的报道,较为知名的有新泻地震(1964) 、Loma P r i e t a地震( 1989) 、北岭地震( 1994 ) 、阪神地震( 1995 ) 、台湾集集地震( 1999 ) 、土耳其I z m i t 地震( 1999 ) 、Ch r i s t- church 地震( 2011) ,以及我国的唐山地震( 1976) 、海城地震( 1975) 、汶川地震( 2008) 等等,这些地震震害调查及现场勘查数据对液化研究及岩土抗震技术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从现场实例中获得的经验教训对岩土工程科学研究与工程实践都有极为重要的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