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设计】2013-2014学年高中地理必修三第三单元 第二节 课时1鲁尔区发展的背景和发展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 格式:ppt
- 大小:2.04 MB
- 文档页数:32
3.2资源开发与区域可持续发展【学习目标】:以德国鲁尔区、美国五大湖工业区、我国山西省为例,学会分析资源丰富区发展工业的区位条件、发展阶段、主要问题及治理措施。
学习活动一:以鲁尔区为例,分析区域能源和矿产资源的合理开发与区域可持续发展的关系。
1.读课本P57-58文字和图3-2-2,分析德国鲁尔区发展的优势区位条件有哪些?2. 阅读材料和课本58页文字,分析鲁尔区在发展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探究世界传统产业衰落的原因。
材料一:鲁尔区五大工业部门之间的联系材料二:随着科技的进步,许多新能源被开发利用,出现在世界市场,这使煤炭的能源地位下降,(1尔区五大工业部门之间的联系。
(23.读课本P59文字和图,分析德国鲁尔区可持续发展的主要策略。
学习活动二:以美国五大湖工业区为例,比较不同发展阶段区域地理环境对人类生产和生活方式的影响。
1.读课本P16-20文字,分析德国鲁尔区和美国五大湖工业区发展都经历了哪几个阶段?人地关系如何变化的?2.成长阶段后期,区域发展出现了严重的问题,具体表现在哪些方面?读课本P18-19文字和图1-3-4,分别分析美国20世纪70年代至80年代人口迁移的主要方向,并分析五大湖人口外迁的原因。
学习活动三:分析我国山西能源基地资源开发与区域可持续发展。
材料一:山西省矿产资源极为丰富,现已发现的矿种达120种,其中煤炭资源储量极其丰富,煤层厚,埋藏浅,开采条件好,故而有“中国煤乡”之称。
山西地处我国中部地区,临近主要津京唐、沪宁杭等能源消费市场。
目前已经建成多条晋煤外运铁路,但铁路运力仍严重不足。
材料二:山西煤炭业是全省经济的支柱产业,但随着我国“西气东输”“西电东送”工程的建成,山西煤炭的市场竞争能力下降。
露天煤矿的开发以及矿区的修路严重破坏了生态环境,使当地的水土流失加重。
煤炭工业的发展还加剧了当地的水资源短缺状况。
同时,单一的以重化工为主的工业结构也造成了严重的大气和水体污染。
近些年来,建坑口电站,延长产业链,加强对煤炭的综合利用,这些都成为缓解山西煤炭外运的重要举措。
《资源开发与区域可持续发展--德国鲁尔区为例》学案
1、鲁尔区发展的区位优势条件
分析下面的背景材料,分别体现了鲁尔区发展的哪种优势条件? 鲁尔区位置图
鲁尔区及周边地区资源分布图
鲁尔区交通图
利
鲁尔
莱
多
易
威
欧洲十字路口
2、分析下列材料,探究鲁尔区衰落的原因
世界钢铁产量变化趋势
2468101937年2002年
3、鲁尔区可持续发展的措施
2 4 0
6
40160
80
4、学以致用:
读图及资料回答下面的问题:
辽中南工业基地,是我国最重要的经济区,也是我国最大的重工业基地。
区内丰富的煤、铁、石油,便利的交通和良好的工业基础为发展重工业提供了有利的条件。
其中鞍山、本溪的钢铁工业、沈阳、抚顺的机械工业、大连的造船工业和抚顺石油加工工业等一批工业企业,都是国家重工业的骨干。
辽中南工业基地重工业较全面,但结构老化,管理落后,大企业一般历史长,负担重,不适合市场经济的发展。
该地区资源丰富,也面临能源资源面临枯竭,空气质量差,工业耗水量大,淡水资源严重不足等问题。
1、分析区域工业发展的区位优势?
2、近年来区域发展遇到哪些问题?
3、结合德国鲁尔区的综合整治,请你为我国改造辽中南工业基地献计献策。
新课标教材高中《地理》(鲁教版·必修3)第三章第二节(第一课时)资源开发与区域可持续发展----以德国鲁尔区为例教学设计【课程标准】以某区域为例,分析该区域资源的合理开发与区域可持续发展的关系。
【学习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鲁尔区发展的区位优势,分析鲁尔区经济衰退的主要原因。
2.过程与方法:结合鲁尔区的背景资料,分析资源型工业区发展的区位优势;运用资料分析资源型工业区出现衰退的原因。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鲁尔区资源开发等案例的分析,树立正确的资源观。
【教学重点】1. 德国鲁尔区发展的区位优势。
2.德国鲁尔区经济衰退原因的分析。
【教学难点】德国鲁尔区经济衰退原因的分析。
【教学方法】案例教学法、探究教学法【教学工具】教材、多媒体【课型】新授课【课时】1课时【教学过程】新课标教材高中《地理》(鲁教版·必修3)第三章第二节(第一课时)资源开发与区域可持续发展----以德国鲁尔区为例学情分析1、已有知识储备:在必修二中,学生已经学习了分析区域发展条件的基本方法和工业生产活动对地理环境的影响,这些知识都离不开具体的实例,而本节课刚好为学生提供了一个巩固和应用已学知识的很好机会。
2、兴趣和动机:振兴老东北工业基地是目前国家采取的一项重大建设措施,所以是我国讨论的重要话题之一。
因此通过关于东北和鲁尔区矿产资源分布图的对比,激发学生探究和思考如何振兴老工业基地可持续发展的欲望。
3、可能存在问题:学生对初中德国地理知识没有熟练掌握;学生读图、分析地图的能力较差;一些学生逻辑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较差。
新课标教材高中《地理》(鲁教版·必修3)第三章第二节(第一课时)资源开发与区域可持续发展----以德国鲁尔区为例效果分析【资料】20世纪60年代以来,由于地理环境的变化,特别是石油、天然气和核电的广泛使用,导致对煤炭的需求不断所减少;随着高新技术产业的出现,对钢铁需求量减少.鲁尔工业区从以煤炭和钢铁工业为中心的资源型生产基地,转变为以高新技术产业为龙头,多种行业协调发展、环境优美的新型经济区.(1)20世纪50年代以前鲁尔区发展煤炭和钢铁工业所依托的地理环境是什么?(试从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两方面分析)(2)从表现出的70年代后鲁尔区产业结构变化的趋势分析其变化的原因.【参考答案】(10分)(1)2分自然环境:鲁尔区煤炭资源丰富;社会环境:世界对钢铁需求量大(每条1分)(2)5分趋势:产业结构改变的趋势是第二产业比重逐渐降低,(1分)第三产业的比重逐渐上升.(1分)原因:新能源的开发和使用,煤炭开采成本的升高,世界对煤炭和钢铁的需求量减少,环境污染严重、政策的支持等.(答出其中3点即可得3分).新课标教材高中《地理》(鲁教版·必修3)第三章第二节(第一课时)资源开发与区域可持续发展----以德国鲁尔区为例教材分析本节的教材结构是:一、鲁尔区发展的背景---初级阶段二、鲁尔区发展中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成长阶段三、鲁尔区可持续发展的主要策略---转型阶段和再生阶段本节的内容是从矿产资源开发与区域可持续发展方面来继续深化同学们对于本章区域可持续发展的理解与运用,从知识的深浅度来说,属于中高等程度。
第 2 课时鲁尔区可连续发展的主要策略学习目标明目标、知要点掌握鲁尔区为了实现可连续发展所采纳的措施。
学会针对不同地区经济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地区可连续发展的策略。
1.改造传统家产,鼎力扶助新兴家产,促进家产构造多元化(1)改造传统家产:对煤炭、钢铁等传统工业公司推行集中化、合理化的改造和整改。
①规模化:将采煤业集中到盈利多、机械化水平高的大矿井。
②调整构造:调整公司的产品构造,提高产品技术含量。
(2)促进经济构造多元化:改良投资环境,鼓舞新兴家产迁入。
(3)重视第三家产的发展:重视旅行业、商业、金融业和保险业等第三家产的发展。
(4)收效:在政策、资本和技术等的扶助下,鲁尔区的经济构造获得调整、充分和提高。
鲁尔区已渐渐成为一个以传统工业为基础,以新兴家产为增添点的综合工业区。
2.治理环境污染,增强环境管理,创造绿色空间(1)整改河流,成立完好的供水系统和污水净化系统,解决水污染问题。
(2)控制大气污染,成立烟囱自动报警系统,有效控制大气污染。
(3)增强环境管理,特别重视完美环境保护的法律法例。
(4)为美化环境,提高生活质量,创造绿色空间,鲁尔区进行了大规模的植树造林。
“先污染、后治理”的道路,付出了巨大的环境代价和社会代价。
我们应当以史为鉴,倡议传统工业实行洁净生产和循环经济,走可连续发展之路,获得更好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
一、判断题1.发展高新技术家产是资源枯竭型城市转型升级的独一选择。
()2.鲁尔区经过调整家产构造,从根本上解决了生态环境问题。
()3.家产构造过于单调简单惹起全区的经济衰败。
()4.成立污水净化系统和烟囱自动报警系统是鲁尔区解决环境污染问题的根本措施。
()5.提高植被覆盖率是治理水土流失的根本措施之一。
()答案:1.× 2.√ 3.√ 4.× 5.√二、综合题6.下边为某校地理研究性学习小组收集的德国鲁尔工业区不同年月的两幅地图。
联合所学知识,达成以下问题。
鲁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三第三单元第2节《资源开发与区域可持续发展以德国鲁尔区为例》教学设计通过鲁尔区为例,让学生分析该区域能源和矿产的合理开发与可持续发展的关系,培养学生可持续发展观念。
通过借鉴国外的经验教训,为我国资源型地区寻找出路,增加学生的爱国热情。
【教学重点】1.鲁尔区可持续发展的策略2.构建资源型区域可持续发展的一般思路【教学难点】1.鲁尔区的区位条件2.鲁尔区衰落的原因【教学方法】多媒体辅助教学、自主学习法、对比分析法、合作学习法【教学工具】多媒体课件图片【教学过程】导入新课视频导入:播放视频德国鲁尔区的形成、发展、衰败。
师:从视频当中,我们看到了什么内容?生:德国鲁尔区的形成、发展、衰败。
师:鲁尔区是典型的资源型工业区,而且在不同的发展阶段出现的问题也比较典型;我国的许多工业区与鲁尔区类似,如:徐州老工业基地,在发展过程中也不同程度地出现了一系列问题。
设计意图利用视频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求知的欲望,引入本节鲁尔区教学。
第一模块:鲁尔区的“兴”自主学习学生阅读教材P57—58,讨论:1.鲁尔区发展的区位条件?2.鲁尔区发展了哪些工业部门,各个工业部门之间具有怎有联系?合作探究师生交流展示图片:高大的建筑物,如火如荼的工业生产,发达的交通。
过度鲁尔区的繁荣是在怎样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呢?一、鲁尔区发展的区位条件德国鲁尔区煤矿与城市的分布展示图片1.找一找上图反映了鲁尔工业区发展的有利条件有哪些?(丰富的煤炭资源,水陆交通便利,水源充足。
)2.读一读除了上图反映的有利条件外,书本上还介绍了鲁尔工业区哪些有利条件?(地处欧洲十字路口,位置优越,市场广阔。
)设计意图通过阅读图片,从视觉上认识鲁尔区,看到鲁尔区丰富的煤炭资源,加深鲁尔区的了解,也为鲁尔区的发展条件分析提供部分资料,以此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从图片中获取信息的能力。
过度鲁尔区的资源丰富,在其资源条件下,可以发展哪些与之相关的工业部门呢?(钢铁工业,煤炭工业,化学工业,电力工业,机械工业等。
说课稿资源开发与区域可持续开展—以德国鲁尔区为例一、说教材1.教材的地位与作用本节内容主要讲了区域工业区位条件背景分析、资源不合理开发导致的区域环境恶化和产业开展衰落及如何进展可持续开展的问题。
是对本书区域可持续开展思想和树立正确的人地关系思想,形成文明的生活与消费方式的详细表达,也为后面区域综合开发与可持续开展的学习做好铺垫。
2.教学目的〔1〕知识与技能①学生能分析出鲁尔区的工业区位特征②讨论鲁尔区开展中存在的问题及成因③根据问题原因,推断鲁尔区可持续开展的策略〔2〕过程与方法①通过讨论比拟鲁尔区与我国东北的辽中南重工业基地开展的异同(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①通过以鲁尔区为例的工业区域可持续开展分析,树立正确的可持续开展观和人地关系思想。
②通过借鉴国外的经历教训,为我国资源型地区寻找出路,增强学生的爱国热情。
3.说重点、难点确实立〔1〕根据课程标准要求及学生前面学过的影响工业区位因素分析,确定如下重点:鲁尔区的工业区位特征;鲁尔区可持续开展的策略。
老师引导学生根据书本和地图册提供的相关资料,从工业区位影响因素分析鲁尔区工业区位特征,并通过创设情境、换位考虑归纳总结鲁尔区可持续开展的策略。
培养学生获取、分析地理信息的才能,并如何将所学应用到生活中去。
〔2〕重点:鲁尔区开展中存在的问题及成因对学生来说学习有一定难度,综合性强,且远离实际生活,所以确定为本节重点。
老师可以借助多媒体教学和构造式板书,结合课本内容,来分析鲁尔区开展中存在的问题及成因,更直观地进展教学,多媒体教学还方便拓展课外知识,弥补学生经历缺乏的问题。
二、说教法本着提供应学生对生活有用、对终身开展有用的地理知识,以学生已有知识为根底,以教学内容为根底,以培养学生才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为目的,选择了讲授法、小组讨论法、读书指导法、比拟法、假设法、综合分析法进展教学。
并在多媒体教学辅助下,展示污染后与治理后的图片,更深入地理解鲁尔区的开展状况,增加学习的兴趣性。
第二节资源开发与区域可持续发展第1课时年级: ________ 班级: ________ 姓名: ________ 完成时间: ________ 教师审阅:________ 【学习目标】1.学生能分析出鲁尔区的工业区位特征2.探讨鲁尔区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成因3.根据问题原因,推断鲁尔区可持续发展的策略4.通过讨论比较鲁尔区与我国东北的辽中南重工业基地发展的异同【自主学习】一、主干知识链接(一)影响工业布局的区位因素1.自然条件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社会经济条件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环境因素的影响:1)对大气有污染的工业应布局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或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如:水泥厂、发电厂、化工厂、炼油厂等2)对水源有污染的应布局在______________________或排污口远离水源,如:印染厂、造纸厂、电镀厂、皮革厂、化工厂、炼油厂等3)固体废弃物污染的企业应远离居民区4)高新技术产业应布局在技术水平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地区(二)、煤炭与鲁尔区的繁荣1.鲁尔区的位置:德国____。
2.矿产资源:丰富的____资源。
3.工业部门:以____、钢铁、_____、机械制造等为核心。
4.工业城市:____、_________、杜伊斯堡等。
(三)、煤炭与鲁尔区的衰落1.20世纪60年代后,鲁尔区的、工业开始走向衰弱,和利用带来的的变化,及其煤炭资源的枯竭、开挖深度的和的提高,使在能源中的地位大大削弱2.由于____的发展,钢铁、汽车、造船业需要的减少,工人面临着严重的失业。
钢铁生产向________________转移→钢铁产量下降→煤炭工业和钢铁工业衰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