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拆模板工程在现浇板施工中应用
- 格式:doc
- 大小:24.50 KB
- 文档页数:5
高层建筑早拆模板施工技术研究【摘要】随着中国经济的飞速发展和社会的快速进步,房地产遍布了中国的各个角落,在日后的几年里,高层建筑一道道的插进了中国的土地里。
建筑早拆模板施工是高层建筑施工的重点和难点,在高层建筑进行现浇钢筋棍凝土过程当中,模板是一种广泛运用的施工工具,不管是耗时的长短还是花费的费用在建筑施工时都占有了很大的比重。
因此,在进行高层建筑早拆模板施工时,一定要根据工程的具体特点、高层建筑的整体施工结构,以及施工方的设计方案,并且严格按照施工方设计的方案进行现场施工,加快施工的完成速度、提高工作效率、降低工程的成本。
本文主要介绍早拆模板施工技术,并探讨高层建筑早拆模板施工技术在我国的发展现状、出现的问题,以及未来的应用前景。
【关键词】模板早拆;施工;应用建筑上的早拆模板施工技术出现在20世纪70年代,并在上世纪80年代开始进行这项技术的学习和应用。
建筑水平结构模板早拆施工技术与其他相似技术相比具有非常明显的优点,能提高工作效率,施工时早拆模板和主次楞的投入相对于传统的施工方法减少投入一半左右,能为施工节省很大的开支,经济效益性价比高。
因此,我国引进此项技术后就一直将此项技术作为建筑上重点推广的新技术项目。
1、早拆模板施工技术总述1947年,国家建筑部门将模板早拆体系作为一种新的技术推广到建筑施工中,因其投资资金少、模板周期短,节约了大量的材料和必要的支撑部件,缩短了施工周期,提高了施工的工作效率等优点,收到了建筑业的广泛欢迎,尤其是在高层建筑当中早拆模板施工技术的运用十分的广泛。
此项技术的使用方法是:当拆模强度为混凝土设计强度的一半时,现浇结构的跨度大小为小于等于2米;当现浇结构跨度大于2米不超过8米时,拆模强度为混凝土设计强度的75%;当现浇跨度超过8米时,拆模强度应为混凝土设计强度的100%。
因此,为了缩短施工的周期,节约资金,加快模板的周转,应当选用现浇结构跨度小于等于2米,拆模强度为混凝土设计的50%即可拆除模板。
混凝土结构拆模时间及早拆模集团公司文件内部编码:(TTT-UUTT-MMYB-URTTY-ITTLTY-现浇钢筋混凝土结构拆模时间及早拆模问题的讨论【提要】针对现浇钢筋混凝土结构的拆模时间问题根据《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做了进一步明确并对常见的两种早拆模方案的优缺点进行了分析,提出了应根据工程具体情况尽量利用施工流水段之间的时间差来解决模板周转使用的问题。
【关键词】拆模时间早拆模体系的优缺点施工流水段模板周转模板工程是现浇钢筋混凝土结构的一项重要的分项工程,模板是现浇混凝土成型用的模型,要求它必须保证结构和构件的形状、尺寸的准确;所以它必须要有足够的强度、刚度和稳定性;能够拆装方便,以便多次周转使用;还要保证接缝严密不漏浆。
模板系统包括模板,支撑和紧固件。
如果要施工一栋大楼,模板的用量是相当大的。
为了节约材料和资金,施工企业往往希望模板能够尽快地多次周转使用,这就带来了拆模时间这个问题。
我们去工地进行质量验收时能够经常看到因为拆模时间过早带来的种种质量问题,监理单位和施工企业技术人员对拆模时间的把握上还存在一些误区,下面笔者依据《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4-2002)和大家一起讨论一下混凝土结构的拆模时间问题。
现浇混凝土结构的模板有底模和侧模。
因为侧模在混凝土成形后不受力,拆除侧模时的混凝土强度能够保证其表面及棱角不受损伤即可,所以我们现在所讨论的拆模时间是指底模的拆模时间。
《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以下简称验收规范)指出底模及其支架拆除时的混凝土强度应符合设计要求;当设计无具体要求时,混凝土强度应符合下表的规定。
验收规范给我们提供了依据,我们应该严格遵守,但是在实际情况中存在模板周转与混凝土强度达不到拆模规定的要求这一矛盾,于是就有了下面两种早拆模的解决方案。
方案一:举例说明,有一座建筑每层大部分梁板跨度都小于8米,只有少数几跨是大于8米的,根据业主要求及施工进度需要早拆模,那么要求试块立方体抗压强度要≥75%,跨度大于8米的梁立方体抗压强度要达到100%,也就是自然养护条件下要28天才可以拆,这样就影响了整个工程的进度。
现浇钢筋混凝土结构拆模时间及早拆模问题的讨论【提要】针对现浇钢筋混凝土结构的拆模时间问题根据《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做了进一步明确并对常见的两种早拆模方案的优缺点进行了分析,提出了应根据工程具体情况尽量利用施工流水段之间的时间差来解决模板周转使用的问题。
【关键词】拆模时间早拆模体系的优缺点施工流水段模板周转模板工程是现浇钢筋混凝土结构的一项重要的分项工程,模板是现浇混凝土成型用的模型,要求它必须保证结构和构件的形状、尺寸的准确;所以它必须要有足够的强度、刚度和稳定性;能够拆装方便,以便多次周转使用;还要保证接缝严密不漏浆。
模板系统包括模板,支撑和紧固件。
如果要施工一栋大楼,模板的用量是相当大的。
为了节约材料和资金,施工企业往往希望模板能够尽快地多次周转使用,这就带来了拆模时间这个问题。
我们去工地进行质量验收时能够经常看到因为拆模时间过早带来的种种质量问题,监理单位和施工企业技术人员对拆模时间的把握上还存在一些误区,下面笔者依据《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4-2002)和大家一起讨论一下混凝土结构的拆模时间问题。
现浇混凝土结构的模板有底模和侧模。
因为侧模在混凝土成形后不受力,拆除侧模时的混凝土强度能够保证其表面及棱角不受损伤即可,所以我们现在所讨论的拆模时间是指底模的拆模时间。
《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以下简称验收规范)指出底模及其支架拆除时的混凝土强度应符合设计要求;当设计无具体要求时,混凝土强度应符合下表的规定。
验收规范给我们提供了依据,我们应该严格遵守,但是在实际情况中存在模板周转与混凝土强度达不到拆模规定的要求这一矛盾,于是就有了下面两种早拆模的解决方案。
方案一:举例说明,有一座建筑每层大部分梁板跨度都小于8米,只有少数几跨是大于8米的,根据业主要求及施工进度需要早拆模,那么要求试块立方体抗压强度要≥75%,跨度大于8米的梁立方体抗压强度要达到100%,也就是自然养护条件下要28天才可以拆,这样就影响了整个工程的进度。
模板早拆技术在建筑工程中的应用中图分类号: tu755.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一、早拆技术选择确定北京星河早拆技术体系是利用碗扣式脚手架支撑体系,其提供节点构造形式只能早拆楼板模板,梁侧模板。
由于引进碗扣式脚手架的造价比较高,所以利用现有扣件式脚手架,绑扎满堂红脚手架作为支撑体系,构件或材料作主梁、固定件、次梁及支柱,在支柱的顶部安装顶托,根据所浇注混凝土板、梁的高度,调节支柱及其上顶托的高度,然后根据模板高度及次梁高度或直径,用固定件将主梁固定安装到支柱上,再在主梁上放置次梁,最后在顶托之间的次梁上放置模板,达到了早拆梁底木楞及钢模板。
二、模板早拆设计原理国家标准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204-2002》规定,现浇结构的楼板及其支架拆除时的混凝土强度等级应符合设计要求;设计无要求时,应符合下列规定:底模,模板跨度≤2.0m 时,混凝土强度达到设计强度的50%时方可拆模;跨度在2.0~8.0m 时,混凝土强度达到设计强度的75%时方可拆模:对于梁,拱壳跨度≤8.0m时,混凝土强度达到设计强度的75%、跨度大于8.0m时,混凝土强度达到设计强度的100%时方可拆模。
这就说明,结构梁、板的跨度大小,对结构梁、板的内力大小有直接的影响。
为此,如果将梁、板和拱的跨度减小,其结构内应力亦相应减小,则拆模时混凝土强度可以降低,再根据混凝土早期强度增长快的规律,拆模时间可以提前。
模板早拆施工技术的基本原理就是在施工阶段把结构跨度认为的划小,降低其内力,使模板能够早拆,而结构的安全度又不受影响,已达到模板早拆应有的经济效益及社会效益。
三、主要施工方法(一)施工方法1、支撑体系布置支撑采用φ48×3.5mm扣件式满堂红脚手架。
支撑间距1050×1000mm,延梁底方向1050mm,柱子位置加设井架,特殊部位可适当加密。
施工支撑布置图由技术员画出,施工时由测量放线人员定位支撑布置。
浅议建筑施工中的模板技术应用摘要: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我国建筑业发展较为迅猛。
现代建筑结构对抗震性能、整体性能、防火性能的要求,催生了模板技术。
本文对模板技术在建筑施工中的应用进行简单的分析。
关键词:建筑施工;模板技术;应用中图分类号:tu7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模板即壳子板,是根据混凝土构件和结构的设计标准,制作成几何尺寸、规定位置的模型板。
主要应用于钢筋混凝土的结构施工,模板是面广、量大的施工工具,在工程质量、施工费用、占用时间等所占比例较重。
在通常情况下,模板费用占30%左右的混凝土结构费用,模板用工占45%左右的混凝土结构用工。
所以,建筑施工模板技术的发展,需减少支拆模板用工量、增加周转模板的使用次数,以降低结构工程费用、提高工程质量。
本文结合模板体系在建筑施工中的应用,对近年来我国模板技术的发展进行分析。
1、模板技术在建筑施工的应用发展1.1模板工程的要求在混凝土结构施工中,为确保混凝土结构的施工安全和工程质量,提升工程进度,降低成本,对于施工模板提出了四个基本的要求:其一,需确保混凝土构件、结构各部分准确位置和尺寸。
主要包括平面标高、位置、截面尺寸及形状满足设计图纸的标准;其二,具有足够刚度、稳定性和强度。
模板能承受新浇筑的混凝土侧压力、质量及施工所产生的载荷。
可以说,模板工程能在正常使用、施工时间内承受各种载荷。
在混凝土浇筑、振捣、养护的过程中,不会出现以下极限状态:整个构件、结构失去部分平衡;由于材料强度不足,结构连接、构件遭破损。
或由于塑性变形过多,不能继续承受载荷;结构向机动体系转变,构件、结构失去稳定性;其三,构造需简单且方便灵活装拆。
满足钢筋安装、绑扎,混凝土浇筑、养护等技术要求。
装拆灵活、简便,有利于提高工作效率、降低劳动强度、提升施工进度;其四,模板需严密接缝。
若接缝达不到要求,必须采取可靠的方法进行及时处理,如薄铁片、塑料布、钉油毡等,以确保不发生漏浆。
1.2我国建筑施工模板体系我国模板体系主要有三大体系:永久式、工具式和组合式。
后浇带早拆模板体系设计及参数分析在现浇混凝土结构施工中, 由于工期长、工程量大、工序繁多等原因, 工程施工中各区段不能同时进行施工, 相邻区段之间由于施工时间不同, 易导致新老混凝土之间下挠过大,产生裂缝,因此,在结构施工中,后浇带的设置是不可避免的。
经过调研发现, 在后浇带施工中, 模板支架的支设做法对结构的质量和安全有较大影响。
本文围绕这一问题开展了如下工作:1. 总结了传统后浇带模板支架的三种做法,通过现场实测、相关理论分析、有限元模拟, 发现这三种做法都存在问题:当后浇带处混凝土浇筑前, 拆除其下部模板支架会使结构变为悬挑体系, 梁板容易下挠较大,产生裂缝;如果模板支架全部不拆除,会给施工带来不便,增加成本;2. 为此本文研究提出了一种新型后浇带早拆模板体系, 该体系实现了后浇带处模板自成一体的工艺,从根本上解决了后浇带模板施工占用模板时间长的问题, 提高了结构的可靠性。
针对该体系的研究, 本文做了以下工作:(1) 结合传统后浇带模板支架拆除工艺问题的分析研究, 基于让后浇带模板支架自成体系的思路, 提出了新型后浇带早拆模板体系的原理;(2) 结合具体的工程实例, 对不同的工况进行有限元模拟研究,分析得出了后浇带早拆模板体系的基本参数: 模板支架的保留层数、模板支架拆除时间、支架间距、支架排数、不同跨度下该模板早拆体系的应用;(3) 通过对后浇带早拆模板体系理论的研究及相关参数的确定, 本文提出了一套结构简单、经济适用的后浇带模板支撑体系。
该体系采用了可伸缩立杆, 通过内外套管实现立杆的高度伸缩,伸缩范围为2.7m~4.2m;同时设计了更为经济适用的新型早拆托架,利用该早拆托架实现模板升降。
另外本文还给出了后浇带早拆模板支架的其它设计构造;(4) 通过有限元模, 验证了该拟分析及相关计算, 对形成的后浇带早拆模板体系稳定性进行了验算模板体系的合理性。
模板早拆体系在施工中的应用和发展高旭摘要:我国的模板早拆体系目前在我国的应用较为广泛,发展的也较为成熟。
有不少的建筑公司在建筑施工中使用这种方式,但这种方式在具体实施方面还存在着不少的问题,工程技术水平还有待提升,在这些方面拥有着巨大的发展前景,关键词:模板早拆、体系、施工、应用、发展在我国模板早拆体系在施工中的的应用虽然已经发展了一些时间,积累了一些经验,但是仍然存在着许多的不足需要不断地完善。
目前我国的建筑业处在快速的发展的时期中,正是发展模板早拆体系的大好时机,应该抓住机遇,发展已有的优点,改善目前存在的不足,研究新的技术,并且发展理论体系,努力提高模板早拆体系在施工中的应用水平。
一、模板早拆体系在企业中的应用模板早拆体系应用对建筑施工企业而言,最需要做的就是在提高工程结构的施工质量的同时尽量降低工程成本,而要做到这些就需要重视模板工程,尤其是水平面模板的施工。
在建筑工程中最易出现的问题就是在加工水平面模板的时候,材料投入量大但实际应用少,浪费材料,从而导致经济效益差,同时、导致施工现场更乱。
而在建筑施工的时候应用模板早拆技术能有效的解决这些题。
故而很多企业都使用模板早拆技术。
在建筑工程中使用模板早拆体系具有许多特有的优点。
模板早拆体系更适用于如今的建筑,而且在单层面积较大的工程中也可以使用模板早拆体系进行施工,这些优点为企业节省了更多的资源早拆体系在施工中具有诸多优点,施工企业应该大力在施工中应用水平模板的早拆体系。
我国在早拆模板技术方面的研究效果日渐著已经开发了大量模板早拆体系所适用的早拆柱头、使得企业的成本降低并促进了模板早拆体系在企业中的发展。
模板早拆技术就是指在建筑施工的时候,将混凝土浇筑后、楼盖强度还未达到拆模强度的时候,可以提前把一小部分模板及这部分模扳的支承梁拆卸下来,以便于缩短模板的使用周期,从而为企业节约成本。
而在建筑工程中采用模板早拆技术的根据就是:工程施工时,在浇筑混凝土楼板之后,等待三天后,这个时候的混凝土强度就可以达到混凝土设计强度的一半,在这个时候就可以利用模板早拆体系中的早拆柱头提前拆除模板,只留下早拆柱头以及它下面的立柱支撑,然后等到混凝土强度可以支撑自身的重量以及施工时候的荷载后,再拆除模板早拆体系中的早拆柱头以及它下面的立柱支撑。
老旧小区改造屋面板拆除新做压型钢板现浇混凝土施工工法一、前言近年来,随着城市改造的不断推进,老旧小区的改造也成为了一项重要任务。
其中,屋顶改造是不可忽视的部分之一。
在屋顶改造中,拆除旧有屋面板并新做压型钢板现浇混凝土,已成为一种新型的施工工法。
二、工法特点该工法的特点是将旧有屋面板逐一拆除,然后重新铺设压型钢板,在其上浇注混凝土,并将原有檐口等细节抠细加固,以增加建筑的承重能力和耐久性。
三、适应范围该工法适用于老旧小区的屋面改造,尤其是在屋面结构有明显问题,需要增加承重能力或修改排水系统等情况下的优先选择。
四、工艺原理该工法的基本原理是将屋面原有的旧有屋面板逐一拆除,然后重新铺设压型钢板,并在其上浇注混凝土,以增加建筑的承重能力和耐久性。
在施工过程中,要根据实际情况采取不同的技术措施进行调整和优化,以获得最佳的施工效果。
五、施工工艺该工法的施工工艺主要包括如下几个阶段:1.准备工作:包括场地清理、机具设备进场、物资进场等。
2.屋面拆除:对原有屋面进行逐一拆除,根据实际情况采取不同的方法,如锯木、拆砖等。
3.钢板铺设:将铺设好的压型钢板逐一安装在原屋面的位置上,注意铺设的平整度和安装精度。
4.混凝土浇筑:在铺设好的压型钢板上进行混凝土的浇筑,保证混凝土的质量和密实度。
5.檐口固化:对原有檐口等细节进行抠细加固,增加承重能力和耐久性。
6.收尾工作:包括喷涂防水涂料、搭建围挡、清理工地等。
六、劳动组织该工法的施工需要满足一定的组织协调能力,包括施工队伍的管理、施工进度的安排和协调、工地安全等方面的细节处理。
七、机具设备在该工法中,需要的设备主要包括锯木机、电钻、压型钢板成型机、混凝土搅拌车等。
八、质量控制该工法施工中的质量控制方法主要包括对原有屋面的清理评估、压型钢板成型质量的检测、混凝土的配合比和浇筑质量等方面的控制。
九、安全措施在该工法施工中,必须要按照安全要求采取一定的措施,包括施工现场的细节安排、工地的隔离和警示等。
有关建筑施工之中模板早拆技术的应用分析摘要:模板早拆技术在建筑施工中的应用越来越普遍。
本文概述了模板早拆技术的应用现状,简述了模板早拆过程中的注意事项以及使用的优点,探究了现在施工过程中应用的tlc以及wyl两种模板早拆技术体系,希望能够为模板早拆技术在建筑施工过程中的应用前景提供一定的指导作用。
关键字:模板;早拆技术;建筑;应用分析中图分类号: tu755.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1、引言随着现代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以及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我国建筑施工工程项目的发展越来越快,在项目进行中采用模板早拆技术能够极大地节约工程施工成本以及提高工程施工效率。
但是,在模板早拆技术的应用过程中,也会出现一些对施工影响不利问题。
基于此,本文对于建筑施工过程中模板早拆技术的探究不仅具有一定的理论指导作用也具有一定的实践意义。
2、模板早拆技术知识概述2.1模板早拆技术应用现状以及注意事项模板早拆技术指的是在混凝土浇筑后,在楼盖的强度还没有达到拆模强度时,提前一段时间拆除一部分模板或者模板的支撑梁,从而能够缩短模板的使用周转周期,能够减少整体项目成本费用的支出,大大的提高了企业的经济效益。
在使用模板早拆技术时的依据是:在进行混凝土楼板的浇筑过程中,浇筑三天后,此时混凝土的强度只有设计的一半,这时候使用早拆柱头拆除模板,保留立柱支顶以及早拆柱头,等到混凝土的强度能够满足施工要求时,拆除立柱支顶以及早拆柱头。
在运用模板早拆技术进行建筑施工过程中,一般情况下有以下几点注意事项:(1)在进行模板整体布置时,应该按照施工建筑的结构特点以及尺寸进行设计配模,选择合理的支撑模板的位置。
必须要严格的检验选用模板的强度、稳定性以及刚度等参数,检验审核结果由施工队进行复核,确保整体施工到位。
(2)在不同的楼层使用相同的早拆模板时,可以使用弯扣式脚手架横撑方式进行布置支撑件,这也可以减少模板以及支撑件的使用数量。
(3)在进行安装模板之前,必须认真仔细检查所有相关联的部件比如横杆、柱头以及立杆等,确保所有使用部件质量都满足要求。
刍议模板早拆技术特点及其运用摘要:立足于现状,本文从模板早拆的定义和特点出发,阐述了早拆模板的两种体系,并提出早拆模板的注意事项,分析其技术优点。
关键词:模板早拆体系注意事项1模板早拆技术应用现状所谓模板早拆技术是指在混凝土浇注后,虽然楼盖的强度尚未达到拆模强度,但是提前把一部分模板以及模扳的支承梁拆除,以缩短模板的使用周转,减少项目成本支出,提高经济效益。
采用模板早拆技术上的根据是:在浇筑混凝土楼板时,浇筑混凝土3天以后,混凝土的强度就能达到设计强度的一半,这是可以利用早拆柱头提前拆除模板,只留下早拆柱头和它下面的立柱支顶,等到混凝土的强度足以在全跨条件下支撑自身的重量以及施工荷载后,再拆除早拆柱头和它下面的立柱。
模板早拆技术起源于20世纪70年代。
英国的sgb脚手架公司和德国peri模板公司公布了早拆模板相关的专利技术资料。
我国广东省最早引进了英国sgb公司的sp一70早拆模板支撑体系,并在建设广州国贸大厦的时候开始应用,其早拆柱头为敲击式插板,模板梁则是钢析架梁,四个正交方向的梅花扣是支推连接件。
不久以后,我国又引进了德国peri公司的早拆柱头、sgb的碗扣脚手架以及箱形模板梁。
对外国技术的引进,大大促进了我国模板早拆技术的发展和应用。
2tlc插卡型早拆模板体系tlc插卡型早拆模板体系由北京市泰利城建筑技术发展中心研制开发,通过在北京建工集团、北京住总集团等企业的建筑施工过程中的应用,收到了良好的经济效益。
(一)插卡型早拆模板体系的构造插卡型模板体系由下列部件组成:多功能脚手架,包括整体式的插头、插座等;可调型组装式的早拆模板柱头,该柱头由不同功能的铸件焊接装配而成;模板以及钢楞,可以根据工程的需要以及施工现场情况选用;早拆模板体系,包括立杆、横杆等,立杆为基本受力单位,横杆拉结组成支架。
(二)插卡型早拆模板体系的特点建筑工程中应用插卡型早拆模板体系有以下特点:材料使用量少,与传统的支模方式相比,模板和钢楞的使用可由3层减为l层;施工方式安全,保证了工程质量,早拆模板的运用降低了搭设时的随意性,避免结构不稳定现象的出现,施工过程中的结构楼板处于一种最佳的受力状态;支拆方便,工作效率高,插卡型模板的支架构造非常简单,操作十分灵活,与传统的支扣件式脚手架相比,工作效率可以提高3倍;功能多,适应性强,该早拆模板支架可以和配合使用不同规格系列的模板,适应性非常好,适合我国的国情;操作简单,很容易掌握施工工艺,对施工工人的技术要求比较低。
现浇混凝土结构的铝合金模板早拆体系施工技术摘要:目前施工企业多局限于高劳动力、高耗能、高投入的建筑施工方式,如何提高建筑施工标准化程度是建筑业发展的重要方向,该文介绍了在主体结构施工阶段施工标准化高的铝合金模板早拆体系,以及实际实施过程中的重难点技术、应对措施等,同时介绍了该实施要点以及未来的发展前景。
关键词:现浇钢筋混凝土;铝合金模板;施工导言在建筑工程施工的过程中,模板施工是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模板本身的强度和耐久性以及周转的效率会对工程自身的造价和工程的运行质量产生非常明显的影响,在传统的施工中,通常会采用胶合板当做是工程建设的模板,施工之后还会对环境产生十分不利的影响,此外应用价值也不是很高,为了更好的改善这种现象,人们也研发出了铝合金模板,所以结构的整体性能都得到了十分显著的提升。
1工程概况某工程总施工面积为32876mZ,地上25层,地下1层。
工程结构为框架剪力墙结构。
工程标准层使用铝合金模板进行施工,模板总面积为101233m2。
边梁的截面积为200mmx700mm,次梁的截面积为700mmx300mm,主梁的截面积为700mmx400mm。
2铝合金模板的施工原理铝合金模板主要由以下几个部分组成,一个是附件系统,一个是模板系统,一个是支撑系统,一个是紧固系统。
在这些子系统当中,模板系统是非常关键的一个部分,它主要由两个部分构成,一个是铝板,一个是双方钢背楞,在系统组建的过程中要用销子对不同的模板进行连接和拼装处理,这样也就构成了一个非常好的整体。
在混凝土结构中,支撑系统通常是保证结构整体稳定性的一个十分关键的因素。
铝合金模板在施工的过程中主要是借助有早拆头的模板从而使得早拆的效果得到了非常好的保障。
在浇筑施工的时候,通过紧固系统能够使得模板结构不会出现非常严重的变形现象,因为铝合金模板自身的刚度和强度存在着比较明显的优势,所以在进行混凝土浇筑施工的过程中一般不会出现比较严重的变形现象,混凝土浇筑的质量和效果也会在这一过程中得到很好的保障。
早拆模板工程在现浇板施工中的应用
摘要:结合楼板结构施工过程中的特点和传统模板工程的缺陷,分析了早拆模板体系的原理、施工工艺、存在的问题及不足,提出了相应的改进建议,以提高早拆模体系的实用性。
关键词:现浇板早拆模板施工工艺建议
中图分类号:tu755.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
号:1674-098x(2011)12(b)-0117-02
建设部建筑业推广应用十项新技术中第五项就是新型模板技术。
楼板模板早拆施工技术是一种加快模板周转、降低施工成本的先进施工方法。
早拆模板施工技术是将跨度较大的现浇钢筋混凝土梁板等水平构件通过竖向支撑变为短跨受力状态,来达到早拆模板的目的。
1 浇板结构常规模板的缺陷
模板工程量大,材料和劳动力消耗多,正确选择其材料、形式和合理组织施工,对加速钢筋混凝土工程施工和降低造价有显著效果。
传统模板工程无法实现快拆,根据施工规范要求需上下连续支撑至少3层,以相互协同受力,承受其上荷载。
当混凝土强度达到规范要求的100%时才能拆除最底层的模板及支撑,但仍需保留上部2层模板及支撑。
在现浇混凝土结构工程中,模板(包括支架)工程一般占混凝土结构工程造价的20%~30%,能够降低这部分成本的费用,是降低工程成本的关键[1]。
这样不仅影响施工工期、增加工程造价,而且还会给施工过程造成许多不便。
2 早拆模板体系的技术原理
拆模板体系由模板块、托梁.升降头、支撑系统等组成,如图1、图2.
早拆模板支撑技术主要根据是:在浇筑混凝土楼板时,当灌浇混凝土3天以上,混凝土强度达到设计强度50%时,利用早拆柱头可以提前拆除模板,仅剩下早拆柱头及其下的立柱支顶,直到混凝土强度达到足以在全跨条件下支持自身重量及施工荷载后,再拆除早拆柱头及其下的立柱。
这样先拆模板后拆立柱支撑的做法改变了传统的先拆支撑后拆模板的操作,可以加快模板的周转,缩短其使用周期,大大降低了模板费用,加快施工进度,缩短工期,实现文明施工。
依据《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204—92)规定,当板结构跨度≤2m时,在混凝土强度达到设计强度的50%时即可拆除模板;当板结构跨度为2-8m和>8m时,在混凝土强度相应达到设计强度的75%和100%时方可拆模[2]。
但是在实际施工过程中,对于跨度≤2m的现浇梁板,在混凝土强度达到设计强度的50%时就可拆模。
早拆工艺原理,实际上就是长跨改短跨以后,所需的拆模强度降至混凝土设计强度的50%,从而加快模板的周转速度。
3 施工工艺流程[3]
3.1 早拆模板安装
根据早拆模板各部件的安装顺序,可分为综合支模法与流水支模法。
(1)综合支模法
综合支模法先将两根挂有托梁的支柱就位,并作临时固定;再同
样立两根支柱,加横撑与斜撑,形成一个构架;接着就安装模板块,
完成该节间支模工作。
然后,依次逐个构架完成全部支模任务。
这种支模方法可尽快为后续工序提供工作面,但支模误差调整较难。
(2)流水支模法
流水支模法是模板块待第一流水段或每层支撑系统全部安装后,再逐块进行安装。
这种支模方法便于调整,精度较高。
3.2 早拆模板拆除
模板拆除时,只需用铁锤敲击升降头上的滑动斜面板或支撑销板,则模板块和托梁将随同梁托下落1巧mm。
此时应注意使相邻四根支柱的梁托同时落下。
模扳拆除后,随后即可拆除横撑与斜撑,仅保留支拄,根据楼板及施工荷载大小,如支撑有富裕,也可拆去一部分。
3.3 施工循环
早拆模板典型的七天循环是:第一天开始安装模板,第二天模板
安装完毕,绑扎钢筋;第三天钢筋绑扎完毕,浇筑混凝土;第四、五、六天养护混凝土;第七天拆除模板,准备下一循环。
模板与支撑系统经过合理安排,也可进行小流水段循环作业,以
加快模扳与支撑周转。
4 存在的缺陷与不足
(1)早拆头是实现快拆的关键部件。
几乎所有早拆体系,都依赖于早拆头这种部件。
早拆头的构造比较复杂,造价也较高,在早拆体系各部件中,它的租金最高。
每一根维持后期养护需要的立杆,都配有
一个早拆头,因而是一笔不小的费用。
(2)扣件式脚手架立杆间距虽可灵活布置,但因相互连接关系复杂、扣件拆卸麻烦,不适合作快拆支撑。
而箱形梁钢框竹胶板体系、碗扣式脚手架加早拆头、插卡式脚手架加早拆头三种体系,虽便于拆装但由于横杆为固定长度,板缝宽度须固定,在与结构尺寸发生
矛盾时,架体的设置不容易设计为全对称的稳定结构[4]。
(3)当第一批的模板支撑模架拆除以后,仅存的立杆对结构形成
的支撑为单点支撑;由于立杆之间的横向支撑已经解除,使得立杆
计算长度增加40%左右,立杆的侧向变形在所难免,如果楼板挠度变化小于立杆变形,结构承担的实际荷载会大于计算值。
可以推断,一次拆模后,解除了立杆的侧向支撑,对结构会产生一定影响。
5 改进建议
(1)采用硬架支模工艺,解决墙体根部受荷问题墙体是模板一次
拆除以后的起始支座。
一般在这个位置要安放一排立杆,待楼板混凝土强度达到50%后,即行拆除。
然而,上部在施层在拆除了支撑立杆的位置,仍在向楼板传递着荷载。
因此,时楼板强度仅达到设计强度的50%。
用墙体施工的穿墙螺栓孔,应用硬架支模技术,即将方木穿孔,借助混凝土墙体施工时留下的穿墙螺栓孔,贴墙固定,作为模板主、次楞的支座。
楼板达到早拆强度后,将其与第一次拆模的主、次楞和模板一起拆除。
就彻底解决了在施层向50%强度楼板根部传递荷载的问题。
(2)少使用早拆头以节约租赁费用。
早拆头在早拆体系各部件中
租金最高。
所有后拆的立杆均需配置一个。
若用两套支撑系统,就可以用调节螺栓u形托代替早拆头。
可大大节约支撑系统的租赁费用。
参考文献
[1] 王京勇.楼板结构早拆模板体系应用研究[j].施工技
术,2008,(37):359~361.
[2] 丁红岩,刘会勋,侯川.最不利条件下楼板模板早拆施工技术分析[j].自然灾害学报,2009,18(4):49~54.
[3] 陈勇敏.早拆模施工技术的质量隐患及预防措施[j].铁道建筑,2002,4:30~31.
[4] 建筑施工手册[m].第4版.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3.
[5] 芦文江.早拆模板工艺的改进与建议[j].建筑技
术,2010,40(8):704~7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