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说式传记与纪实性传记比较论
- 格式:pdf
- 大小:387.53 KB
- 文档页数:5
列传体小说与古代传记文学的联系与区别古代传记文学和列传体小说是中国古代文学中两种重要的文学形式。
虽然它们都以记录人物生平为主题,但在写作风格、叙事手法和文学价值等方面存在着一些联系和区别。
首先,古代传记文学是一种纪实性的文学形式,它主要通过对人物生平、事迹和性格等方面的描写,来展现人物的伟大和价值。
古代传记文学注重对历史事实的准确记录,力求真实客观。
例如《史记》中的《司马迁传》就是一部典型的古代传记文学作品,它详细地记录了司马迁的一生,以及他在历史上的重要地位和贡献。
而列传体小说则是一种虚构性的文学形式,它以历史人物为原型,通过对人物形象的刻画和故事情节的构建,来展现人物的性格和命运。
列传体小说注重对人物内心世界的揭示,通过情节的发展和人物的对话,来展示人物的复杂性和多面性。
例如《红楼梦》中的贾宝玉、林黛玉等人物就是列传体小说中的典型形象,他们的命运和情感纠葛成为小说的核心。
古代传记文学和列传体小说在叙事手法上也存在一些不同。
古代传记文学通常采用纪实的叙述方式,注重时间和事件的顺序,以及事实的真实性。
例如《史记》中的《孔子世家》就是按照孔子的生平顺序进行叙述的,以确保叙述的准确性和连贯性。
而列传体小说则更加注重情节的铺陈和人物形象的描写,常常采用回溯的叙述方式,以增强故事的悬念和吸引力。
例如《水浒传》中的各个英雄人物的列传就是以回溯的方式进行叙述的,通过对他们的过去和成长经历的揭示,来展现他们的性格和命运。
此外,古代传记文学和列传体小说在文学价值上也有所不同。
古代传记文学注重历史的真实性和人物的伟大性,它通过对历史人物的记录和评价,来传承和弘扬历史文化。
古代传记文学具有较高的历史和文化研究价值,可以为后人提供重要的历史资料和文化遗产。
而列传体小说则更加注重艺术的表现和情感的传达,它通过对人物形象的刻画和故事情节的构建,来展示人性的复杂性和社会的多样性。
列传体小说具有较高的艺术和文学欣赏价值,可以为读者提供精神享受和思想启迪。
杂传:
主要指单独成书的类传。
1).古代史籍纪传之一种。
因名目众多,且时杂虚妄之说,故别为一类,以区别于正史之纪传。
还有史部起居注和杂传类。
2).纪传体正史中列传一小类。
一般传记VS评传:
一般传记,不论是自传还是他传,以客观的传人记事为主,以评为辅,对所传对象可以不评或少评;而评传则既重写传主的生平事迹,又重对其事迹经历、言行思想、是非功过作分析和评价。
小传VS长篇传记:
小传又称传略,内容上一般只选取所传对象的某一阶段、某一时期、某些片断,或较为概括地记述传主的生平,篇幅较小,多为数百字到数千字的短章。
长篇传记是较全面、详细地记述传主的生平始末或某一较长的阶段,篇幅较长,多是几万至几十万言的巨制。
单传VS合传:
单传较为普遍,作品中只传一人的传记。
合传指一件作品中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传主。
其中传主可以是平等、并列的关系,也可以是以一人为中心的。
创作传记与人物纪实的技巧与方法在文学创作中,传记与人物纪实是一种重要的文体,通过真实的事实和细腻的描写,展现了人物的生活经历、内心世界和价值观。
本文将介绍一些创作传记与人物纪实的技巧与方法,帮助写作者更好地刻画人物形象,塑造生动的故事。
一、深入调查研究在创作传记与人物纪实之前,深入的调查研究是必不可少的一步。
作者应该收集尽可能多的资料,包括人物的个人档案、历史记录、日记、信件等等。
通过对这些资料的细致阅读和分析,了解人物的背景、性格特点、生活经历以及与其他人物的关系等重要信息。
此外,也可以进行实地考察,走访相关地点,亲身感受人物的生活环境,增加写作的真实感。
二、突出人物的独特性创作传记与人物纪实的重点在于通过文字描写展现人物的独特性。
作者应该着重捕捉人物身上的独特特质,如特殊的语言习惯、行为举止、思想深度等。
可以通过描写人物与他人的对话、记录他们的言行举止来展现这些特点。
同时,也要注意塑造人物的情感世界,展现他们的欢乐、悲伤、迷茫等情感变化。
三、运用多种叙事手法为了使传记与人物纪实更有趣味和吸引力,可以运用多种叙事手法。
例如,可以运用对比手法,将人物与其他人物进行对比,突出其独特性和引人注目之处。
还可以采用倒叙、正反叙、跳跃叙述等技巧,使情节更加跌宕起伏,增加读者的阅读体验。
此外,适当运用插叙、夹叙等手法,展示人物的思想变化和内心的挣扎。
四、注意叙述角度的选择在创作传记与人物纪实时,作者需要合理选择叙述角度。
可以选择第一人称叙述,以人物自身的视角来展现其内心世界和生活经历。
也可以选择第三人称叙述,以客观的视角来呈现人物的行为和情感。
另外,也可以尝试使用众多人物的视角,通过反复切换叙述者,展现人物多面性和复杂性。
五、把握节奏和结构为了确保传记与人物纪实的整体连贯性和吸引力,作者需要合理把握节奏和结构。
可以通过变换章节长度、分配篇幅比例、合理安排事件发展顺序等方式来控制故事的节奏。
同时,也要注意使用适当的过渡语句和段落,使故事的结构更加紧凑和连贯。
1、关于传记传记是一种常见的文学形式,主要记述人物(也就是传主)的生平事迹,依据各种书面的、口述的回忆、调查等相关资料,加以选择性的编排、描写与说明而成。
传记和历史关系密切,某些写作年代久远的传记常被人们当史料看待。
如司马迁的《史记》就有人物纪传的形式,人们可以通过这些人物形象和他们的阅历来了解历史。
传记作者在记述传主事迹过程中,可能会渗透自己的某些情感、想象或推测,但和小说不同,传记一般不虚构,纪实性是传记的基本要求。
传记的类型很多,包括一般的传记、自传、评传、人物小传、人物特写、回忆录、年谱、小说化的传记,等等。
2、关于回忆录回忆主要记录个人所经历的生活或所熟悉的历史事件,也有主要记述自己所交往过的他人的事迹的。
《回忆鲁迅先生》属于后一种,主要记述作者与鲁迅的交往,以及对于鲁迅的印象。
顾名思义回忆录主要就是回忆的整理初记录,和一般传记相比,不见得很连贯和完整,但作者常常带着某种感情来,对某些事件或者生活细节的呈现可能更加生动、亲切。
3、关于自传自传是由作者自述生平的一种传记形式。
多采用第一人称形式,回忆和梳理自己的生平经历,特别是那些对其一生命运有重要影响,或者印象最深刻、最值得回顾的经历、事件或交往。
传主在追述往事过程中往往融入自己的感情和对人生的思考,因而往往具有特别的真实感与亲切感。
(例如《从文自传》)有的自传也称回忆录。
还有一类是应用性的自传,要求在较短的篇幅中清晰地介绍自己以往的生活与工作履历必须真实简明,不宜感情融入,一般不作艺术加工。
4、年谱和年表年谱和年表是用编年的方式记载某个人生平事迹的一种传记体裁,有的采用表格形式,有的则直接用文字按时间顺序分段表述。
年谱和年表的文字表达都必须简明扼要,不作抒情、议论或艺术发挥。
《鲁迅年谱》节选1899年十九岁正月,改入江南陆师学堂附设路矿学堂,对于功课并不温习,而每逢考试辄列前茅。
课余辄读译本新书,尤好小说,时或外出骑马。
1901年二十一岁十二月,路矿学堂毕业。
创作传记与纪实文学的要点传记和纪实文学是两种不同的文学形式,它们通过不同的手法展现并记录着人们的生活和经历。
本文将分析创作传记与纪实文学的要点,探讨它们在写作过程中的差异和相似之处。
一、传记的要点传记是一种详细记录和描述某个人生平的文学形式。
以下是创作传记时需要注意的要点:1.准确性:传记应该基于真实的事实和可靠的证据,作者应尽量避免夸大或虚构。
传记的目的是为读者提供可靠的信息,因此事实的准确性至关重要。
2.客观性:传记应该客观地呈现被描述者的生活经历,不应带有个人偏见或评论。
作者应尽量避免在传记中加入过多主观色彩,而要以一个客观的旁观者的角度来记录和描述。
3.时间和空间背景:传记的写作需要考虑到被描述者所处的时间和空间背景,包括历史背景、社会环境等。
这有助于读者更好地理解被描述者的生活背景和经历。
4.生平经历:传记应该详细地记录被描述者的生平经历,包括成长经历、教育背景、职业生涯、家庭情况等。
这有助于读者更全面地了解被描述者的人生轨迹。
5.人物形象塑造:传记应对被描述者的性格特点、价值观、思想情感等进行描绘和塑造。
通过对人物形象的塑造可以使读者更好地理解被描述者的内心世界。
二、纪实文学的要点纪实文学是以真实事件为基础进行创作的文学形式。
以下是创作纪实文学时需要注意的要点:1.真实性:纪实文学的首要要求是真实性,作者应基于真实的事件和事实进行创作。
纪实文学的目的是呈现真实生活,因此严禁虚构或夸大。
2.人物塑造:纪实文学需要对参与事件的人物进行真实、客观的描写和塑造。
通过塑造人物形象可以使读者更好地了解事件的参与者和他们的动机、心理等。
3.事件细节:纪实文学应详细记录事件的过程和细节,包括时间顺序、环境描写、人物对话等。
通过呈现细节可以使读者更加身临其境地感受到事件的真实性。
4.背景分析:纪实文学应对事件发生的社会、历史背景进行分析和描述。
这有助于读者更好地理解事件的发生原因和影响。
5.观点表达:纪实文学对于事件的观点表达应该客观中立,避免个人偏见和主观评价。
有关传记的分类和特点传记是以描述人物生平和事迹为主要内容的一种文学体裁,通常以第三人称叙述,也可以用第一人称或混合叙述方式。
传记作品的分类和特点多种多样,在不同的维度上可以有不同的划分。
下面将从人物类型、叙述方式和传记特点三个方面来进行分类和特点的探讨。
一、人物类型1.历史名人传记:以描述历史上的重要人物、政治家、战争将领、鼎盛王朝君主等为主要内容。
如《乔治·华盛顿传》、《拿破仑传》等。
2.文化名人传记:以描述文化界人士,如作家、诗人、学者、思想家等为主要内容。
如《达芬奇传》、《海明威传》等。
3.艺术家传记:以描述艺术家、音乐家、雕塑家、画家、舞蹈家等为主要内容。
如《米开朗基罗传》、《贝多芬传》等。
4.科学家传记:以描述科学家、发明家、医生等为主要内容。
如《爱因斯坦传》、《居里夫人传》等。
5.商业人物传记:以描述企业家、商人、金融家等为主要内容。
如《乔布斯传》、《希尔顿传》等。
二、叙述方式1.第一人称叙述:传记作者以第一人称身份来叙述被描写人物的生平和事迹。
这种方式更加亲近和直观,读者更容易进入被描写人物的内心世界。
如《麦肯齐第一人传》、《周恩来传》等。
三、传记的特点1.真实性:传记作品注重真实性,要基于充分的调研和资料,力求准确地描述被描写人物的生平和事迹。
传记作家通常会进行大量的研究和采访工作,以确保作品的真实性。
2.客观性和立体性:传记作品旨在客观地描写被描写人物的生平和事迹,不夸大也不缩小,力求还原被描写人物的真实形象。
传记作家会从多个角度和多个维度来刻画被描写人物,努力使人物形象更加立体。
4.历史感和时代感:传记作品承载着对历史和时代的记忆和感知。
通过对被描写人物的生平和事迹的叙述,可以了解到不同历史时期的社会背景、风俗习惯、文化氛围等,从而给读者带来历史感和时代感。
总之,传记作为一种文学体裁,以描述人物生平和事迹为主要内容,可以根据人物类型、叙述方式和传记特点进行分类和特点的归纳。
1 传记复习方法指导一、实用类文本阅读1. 了解传记、新闻、报告、科普文章等实用类文体基本特征和主要表现手法。
2.准确解读文本,筛选、整合信息。
3.分析思想内容、构成要素和语言特色。
4.评价文本产生的社会功用,探讨文本反映的人生价值和时代精神。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和“实用类文本阅读”侧重点(1)小说阅读考查:小说侧重于人物、主题、情节和环境、结构、题目。
(2)传记侧重于人物成才的轨迹、事业、品质特点和影响。
答题要会提炼、整合。
(3)这两个大题,二选一,小说要加以关注,要加强小说答题训练,实用类文体也要强化方法指导,寻找答题规律。
三、回顾高考——新课标卷2011 年:《下笔不觉师造化》(画家黄宾虹)2012 年:《谢希德的诚与真》 -------------------------------- (物理学家谢希德)2013年:(卷I )《飞虎将军”陈纳德》) ------------------- (军事家陈纳德)2013年:(卷H)《一个不能忘记的人》 --------------------- (实业家卢作孚)2014年:(卷I)《科学巨人玻尔》--------------------------- (物理学家玻尔)-- 2014年:(卷H)《爱国科学家邓叔群》----------------------------------------- (科学家邓叔群)2015 年:(卷I )《朱东润自传》 --------------------------- (文学家朱东润)-- 2015年:(卷n)《将军赋采薇》(军事家戴安澜)四、考点考查方向① 对传记中的重要词语与句子含义的理解考查;② 对传记中一些重要信息的筛选能力的考查;③ 对传记中作者所表现出的创作意图、文章结构基本特征和写作技巧的考查;④ 对作者作传的观点态度的把握;⑤ 对传记中的疑点和难点,文本的深层意蕴及其所反映的人生价值和时代精神的探究。
传记一、传记:文体名。
亦单称传。
是一种常见的文学形式。
主要记述人物的生平事迹,根据各种书面的、口述的回忆、调查等相关材料,加以选择性的编排、描写与说明而成。
传记和历史关系密切,某些写作年代久远的传记常被人们当史料看待。
一般由他人记述,亦有自述生平者,称"自传"。
传记大体分两大类:一类是以记述翔实史事为主的史传或一般纪传文字;另一类属文学范围,传记作者在记述传主事迹过程中,可能会渗透自己的某些情感、想象或者推断,但和小说不同,传记一般不虚构,纪实性是传记的基本要求。
二、传记的类型:包括一般的传记、自传、评传、人物小传、人物特写、回忆录、年谱、小说化的传记,等等。
(一)、自传体传记。
这是某一个人物自己写的记载自己的生活经历的文章。
记载自己前半生或大半生的生活经历的一般称为自传,如《马克·吐温自传》,爱新觉罗·溥仪的《我的前半生》等。
有些是以记载自己生活中的某些片断或某一方面的经历为主,这一般称为自述,如《彭德怀自述》。
(二)、回忆体传记。
这类传记的作者往往是被立传者的亲属、朋友、同事或部属,他们主要是通过自己的回忆记载被立传者的生平与事迹。
(三)、采访体传记。
这类传记的撰写人,一般与被立传者原来并无交往,或者是与被立传者相隔几代的后人,他们主要靠采访被立传者的亲友,搜集被立传者的各类资料,然后经过作者取舍、创造,形成传记。
如罗曼·罗兰的《名人传》、魏巍的《邓中夏传》等。
(四)、自传体传记和采访体传记融汇在一起的传记。
如闻名于世的瑞典电影明星英格丽·褒曼和美国作家阿伦·吉伯斯合作写成的《英格丽·褒曼传》。
(五)、在传统的散文体传记外,还有一些特殊体例的传记。
比如80后诗人、学者风来满袖所著的《被隐喻的四月——徐志摩诗传》就是我国中国文学史上第一部诗体传记。
传记文学的基本特征是以历史上或现实生活中的人物为描写对象,所写的主要人物和事件必须符合史实,不允许虚构。
在局部细节和次要人物上则可以运用想象或夸张作一定的艺术加工,但这种加工也必须符合人物性格和生活的特定逻辑。
在这一点上它有别于以虚构为主的小说,所写的人物生平必须具有相当的完整性。
同时它必须写出较鲜明的人物形象,较生动的情节和语言,具有一定的艺术感染力。
传记文学一般采用散文的形式和手法,有的和小说很接近。
因此传记文学如果按传记对象分可分为自传和他传;按时间可分为古代传记文学和现代传记文学;按文学创作的形式则分为文学性传记、评论性传记、考据性传记、回忆录、日记等。
作为历史与文学结合的产物,传记文学作品一般兼具历史的纪实性和文学的艺术性两种特点。
传记文学作品要得到《著作权法》保护就必须具备两个前提条件。
首先,传记文学作品的创作者必须是独立创作;其次,必须借助一定的具体形式,无论是手稿、口述,还是通过电脑进行文字处理等方式,都是把自己的创作表现出来形成作品。
但是,一般人物传记作品与自传体作品的著作权归属不尽相同。
由于人物传记作品是以他人的事迹或人生经历为描写对象而创作完成的作品,在通常情况下,被传记人与创作人不是同一人。
由于该作品是创作人依据第一手资料写成的或依据研究编写而成的,创作人对此作品付出了直接创造性的劳动,因此,此类人物传记作为《著作权法》一般意义上的文学作品,著作权人即为创作人本人,其权益应当受到《著作权法》的保护。
传记文学不是报告文学,也不是新闻稿。
是该以“正确的舆论导向为主”还是该以“历史现实为主”,这个也是目前文学批评界争议较多的话题之一。
悄然勃兴的传记文学郑伯农最近,中国传记文学学会举办了第二届优秀传记文学作品评选活动,从近五年出版的数万部长篇传记文学中选出十二部作品获奖。
不少关心文学创作的同志认为,传记文学收获丰富,有新的开拓,是文学门类中很有成绩的一个品种。
这次获奖的十二部作品大体反映了近几年传记文学的前进步伐。
访忆35复旦大学的陆士清教授,如今已过耄耋之年。
他在2020年9月出版的《品世纪精彩·跋》中,说自己是一个“认真生活的普通人”,而我却认为,他是我所认识的“认真生活”却并不普通的人。
从他知天命之年到鲐背之年,我认识他算来至今已30余年了。
从辈分上来说,他是台港文学及世界华文文学界公认的拓荒者和老前辈之一;我并非他的授业弟子,但他一直是我的良师益友。
多年来,凡是由他主办、主持的台港文学及海外华文文学会议或研讨活动,他都会亲自打电一位“认真生活”却并不普通的人——记复旦大学陆士清教授■ 钱 虹话邀请我出席或发言。
出版了新著,他题名相赠;做东请客,他也会来电相邀共聚。
如今,虽年届九旬,他仍是我们上海的世界华文文学研究领域的主心骨。
初见,引我入华文领域第一次与陆士清教授见面,纯属偶然。
那是在1988年初。
寒假中某天,突然接到导师钱谷融先生的电话,说他收到复旦大学台港文学研究室召开关于研讨台湾作家白先勇的作品座谈会的邀请,但他想让我代表他去出席。
我本科毕业后留校工作,后考上钱谷融先生的研究生攻读中国现代文学专业。
1986年研究生毕业后,我调入中文系现代文学教研室任讲师。
教研室主任汤逸中老师交给我一项教学新任务:尽快开设一门台港文学研修课,以供当时全校不同专业的大学生选修。
钱先生推荐我去参会,以扩充这一领域的知识积累与人脉资源。
2月9日上午,我到了复旦大学会议地点。
接待我的正是陆士清教授,他那时才50多岁,意气风发。
之前,我读过他20世纪70年代末主编的三卷本《中国当代文学史》。
我向他转述了钱谷融先生要我代他出席座谈会,他便热情地安排我在会场里坐下。
座谈会开始,陆老师首先代表台港文学研究室致辞。
他说:著名作家白先勇的小说《游园惊梦》1982年被改编为舞台剧在台湾连演十场,场场爆满,但也众说纷纭,评论两极分化。
1987年春白先勇离开大陆38年后首度重返上海,在复旦大学讲学时相赠根据其小说改编的此剧录影带。
历史性传记
1. 从创作方法分
传记文学
自传
2. 从立传人物分
他传、评传
大传
3. 从篇幅长短分
小传
1.真实性
客观而真实地反映传主的人格魅力或功过得失。
(概括,常用形容词或动宾短语)
2.文学性
(1)选材(取舍)——通过(概括事实)真实而典型地反映传主……
(细节)——通过(概括事实)真实而细腻地描摹传主……
(传主原话)——通过(概括事实)直接展示传主……
(2)环境描写描摹了……环境气氛(氛围),烘托了传主……
作者直接评价
(3)评价引用他人评语全面客观、真实可信,从侧面塑造了
传主……形象
(注:专业文档是经验性极强的领域,无法思考和涵盖全面,素材和资料部分
来自网络,供参考。
可复制、编制,期待你的好评与关注)。
传记简介传记,文体名。
亦单称传。
是一种常见的文学形式。
主要记述人物的生平事迹,根据各种书面的、口述的回忆、调查等相关材料,加以选择性的编排、描写与说明而成。
传记和历史关系密切,某些写作年代久远的传记常被人们当史料看待。
一般由他人记述,亦有自述生平者,称"自传"。
传记大体分两大类:一类是以记述翔实史事为主的史传或一般纪传文字;另一类属文学范围,传记作者在记述传主事迹过程中,可能会渗透自己的某些情感、想象或者推断,但和小说不同,传记一般不虚构,纪实性是传记的基本要求。
基本解释1 记录某人生平事迹的文字2 一般传记性著作,尤指作为一种类型的这类著作详细解释1. 经书的注释。
《汉书·元后传》:“‘五经’传记,师所诵说。
”南朝梁刘勰《文心雕龙·总术》:“经典则言而非笔,传记则笔而非言。
”章炳麟《国故论衡·明解故下》:“传记有古今文,今文流别有数家,一家之中,又自为参错;古文准是。
”2. 泛指记载的文字。
《汉书·东方朔传》:“因留第中,教书计相马御射,颇读传记。
”唐韩愈《南海神庙碑》:“考於传记,而南海神次最贵。
”宋张淏《云谷杂记》卷四:“ 秦汉以前,箭矢已通称,魏晋以下,见於传记,不可具纪。
”3. 文体名。
亦单称传。
记载人物事迹的文字。
一般由他人记述,亦有自述生平者,称“自传”。
传记大体分两大类:一类是以记述翔实史事为主的史传或一般纪传文字;另一类属文学范围,以史实为根据,但不排斥某些想象性的描述。
明郎瑛《七修类稿·诗文·济颠化缘疏》:“﹝济颠﹞至今相传之事甚众,有传记一本流于世。
”清·田兰芳《蓬莱(袁可立别业)纪胜杂体小引》:“岂非以传记留传,昭然可据,遂谓古或异于今,故如是耳。
”姚华《论文后编·目录上》:“析言纪传,记志,总曰传记之属。
”赵树理《实干家潘永福》:“我对他生平的事迹听得很多,早就想给他写一篇传记。
传记与其他类型的书籍有何不同?传记是一种以描述一个人的生平经历为主题的书籍,以其独特的叙述方式与其他类型的书籍有着明显的区别。
本文将从不同的角度来介绍传记与其他类型的书籍的区别。
一、主题关注点不同1. 个人经历的真实还原:传记以具体的人物为中心,通过详细的叙述和深入的研究,力求还原一个人的真实经历,包括生活、事业、情感和思想等方面。
而其他类型的书籍则更注重以某个话题为核心,例如科学、历史、文学等,不同于传记的详实故事情节,其重点是知识的传授与探索。
2. 个人与大时代的关系:传记通常以个体为研究对象,将个人的生活经历与所处时代背景紧密结合,探讨个人与大时代的相互关系。
这种关注点是其他类型的书籍所不能比拟的,因为传记能够从一个人的角度,深入挖掘与推理,分析个人与大时代互动的因果关系,为读者提供了独特的思考切入点。
二、叙述风格与结构不同1. 叙述方式的多样性:传记可以采用各种各样的叙述方式,既可以是第一人称叙述,也可以是第三人称的客观叙述。
除了基本的事实叙述外,还可以加入回忆、描写、对话等元素,以丰富故事的层次感。
其他类型的书籍大多采用第三人称客观叙述方式,以更为冷静客观的态度呈现事实。
2. 结构的开放性与灵活性:传记在结构上也相对灵活多变,可以按照时间、主题、经历等不同的区分方式来组织内容。
这样的结构使得传记的叙述更加开放自由,能够更好地展现一个人生活的层面。
而其他类型的书籍通常具有固定的结构形式,严格按照主题或章节划分,给读者提供更为系统和条理化的知识结构。
三、读者体验的独特性1. 引发共鸣与情感共鸣:传记作为以具体人物为中心的故事,往往能够触动读者的心灵,引发读者的情感共鸣。
通过读者对主人公的生活经历的感同身受,读者将与主人公产生情感上的共鸣,也会因此被传记所感染、所启迪。
2. 深刻的思考与启发:传记往往以人的经历为中心,引发人们对自身、对生命、对人生意义的深刻思考。
在阅读传记的过程中,读者会思考人生的意义、价值观的形成、行为的选择等问题,从而获得一些个人成长和规划未来的启发。
传记中的小说化心理分析———陀思妥耶夫斯基与利顿·斯特拉奇*唐岫敏内容提要英国传记作家利顿·斯特拉奇的《维多利亚时代名人传》中的心理分析受到陀思妥耶夫斯基小说的影响,具体体现在三个方面:“双重人”概念、忏悔行为和幽默视角。
斯特拉奇注重吸取陀思妥耶夫斯基小说心理分析的理念,其传记既栩栩如生,又不逾自身的文类界限。
关键词斯特拉奇陀思妥耶夫斯基传记心理分析利顿·斯特拉奇(Lytton Strachey )的传记写作强调全面展示传主的个性,还原历史真相。
斯特拉奇提倡运用“揭露法”排除其他因素的干扰,既写传主的亮点,也写传主的暗处。
在传记艺术手法上他主张兼收并蓄,包括小说化描写、戏剧性冲突、绘画式光影设计、科学定量(如强调缩短篇幅)等等,其作品被伍尔夫称作“新传记”,①至今仍有一定影响。
讨论利顿·斯特拉奇的传记写作,心理分析是一个不容忽视的话题。
但是对于他的传记中使用的具体心理分析方法,多数评家尤其是那些从宏观语境进行研究的学者倾向于认为他是受了弗洛伊德精神分析的影响。
②但也有学者特别指出,斯特拉奇的《维多利亚时代名人·761·*①②本文为国家社科基金项目《英国传记文学史》阶段性成果,项目批准号:07BWW013。
Virginia Woolf ,“The New Biography ,”in Leonard Woolf ,ed.,Collected Essays ,Vol.IV (London :Chatto &Windus ,1967).例如下列文献:John A.Garraty ,The Nature of Biography (1957;New York :Vintage Books ,1964)122;Reed Whittemore ,“Biography and Literature ,”in Sewanee Review 100.3(1992)383;Paula R.Backscheider ,Reflections on Biography (Oxford :OUP ,1999)127。
五大类实用类文本知识概要一、传记(一)传记得含义传记就就是记录人得生活历程与生命轨迹得文体。
根据不同得分类标准,传记可分为不同得类别。
从叙述人称瞧,传记可分为自传与她传,前者就就是作者自己撰写得,后者就就是她人撰写得。
根据篇幅得长短,传记可分为大传与小传。
从创作方法瞧,传记可分为史学性传记与文学性传记。
从表达方式瞧,一般得传记以记叙为主,还有一类传记则记叙与评论各半,叫评传。
评传就就是人物传记夹杂着作者评述得一种带有文学评论色彩得体裁。
它由传主、本事、作者得思考与评析三要素构成。
“传中有评,评中有传,评传结合”就就是其特点。
“传要真实,评要中得”就就是评传写作得基本要求。
(二)传记得特征胡适对传记得写作原则与要求:一就就是应该做到“纪实传真”。
二就就是要有“写生传神得手笔”。
1、真实性传记就就是用来记叙人物生平事迹得文章,真实性就就是传记得第一特征。
我们所说得传记,叙写得就就是历史或现实中存在得活生生得人,有真名实姓、居住地点、活动范围等。
写传记不允许任意虚构。
2、生动性传记又不同于一般得枯燥得历史记录,除了真实记录外,还必须有感人得力量。
传记就就是写人得,有人得生命、经历、情感在内;而一旦通过作者得选择、剪辑、组接,就倾注了爱憎得情感,需要用艺术得色彩加以表现,以达到传神得目得。
根据课标得要求,阅读传记,要理清作品陈述得基本事实,区分出作者评论得成分,分析作者评论与基本事实之间得关系,能对作者所持得观点提出自己得瞧法。
(三)传记得表现手法1、选材得处理——详略得当传记得选材就就是与主题密切相关得。
对中心有用得,与主题特别密切得材料,就就是主要内容,则需浓墨重彩地渲染,要详细写;与主题关系不很密切得材料,就就是次要内容,则轻描淡写,甚至一笔带过。
即详写读者陌生得符合主题、突出人物性格得,略写读者熟悉得不符合主题得内容。
2、人物描写方法传记就就是记载人物生平或事迹得一类记叙文体,它得表现手法比较接近于小说。
传记写作要求传记除了自传之外还有哪些类型呢?(他传、小传、评传、别传、外传等等)对了,人物传记除了自传之外还有他传等类型,顾名思义他专就是为他人作传。
自传一般要写出自己的姓名、生平、机关、家庭、爱好和主要精力,还可以写自己的理想,对人生的和社会的见解。
他传除了记述其主要经历外,还可以有简要的评论;也有侧重记人一生中几件典型事情的。
要求内容真实准确,语言可以简明平实,也可以生动活泼,富于文学色彩。
那传记的基本特点是什么呢?三个基本特点:纪实性、文学性、史料性好,现在我们一起来学习第二单元——传记文体单元,让我们更深一层了解传记文体的特点。
一、传记文体的特点:大家觉得传记最重要的特点是什么啊?(真实)提示:我们知道新闻的特征是客观、真实、权威,那传记呢?如果从新闻这三个特点中选一个,大家认为是哪个呢?对了,真实性。
人物传记有二个特点:其首要特征是真实,另一个显著特征是生动。
真实性:是人物传记的生命。
传记必须真实可靠,符合历史事实。
对人物的记述也必须坚持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一是一,二是二,功是功,过是过,不虚构渲染,不褒不贬,据事“直书”,做到人真、事真、言真、情真、形象真,以真取信,以真实感动人。
只有做到“情真而不诡”,“事信而不诞”,才能有益于人,传之久远。
怎样保证人物传记的真实性呢?1、广集资料,反复考证。
(要使传记真实可信,首先必须全面搜集、占有丰富翔实的资料,使传记所反映的人物生平事迹准确无误,完整无缺。
这些资料一般包括五个基本方面的内容:(1)人物的姓名、性别、籍贯、民族。
(2)人物的生卒年月。
(3)人物的学历、简历、党派、职务。
(4)人物的贡献功绩、科技成果、著作。
(5)能反映人物思想风貌本质特征的典型事件。
对于收集的大量资料,又要细心鉴别,严格选材,作一番“弃粗取精”,“去伪存真”的分析、研究、考证工作,严格坚持史实的可靠性、准确性。
)2、抓住人物本质,从环境中说明人。
撰写人物传记,应把所写的人物放到他所处的社会关系中去,从表面现象深入到人物和各种社会关系的内在联系,抓住人物的本质进行记述。
一、图书类别:人物传记类图书传记类图书主要指一般人物传记性著作的图书.记述人物的生平事迹,根据各种书面的、口述的回忆、调查等相关材料,加以选择性的编排、描写与说明而成。
传记和历史关系密切,某些写作年代久远的传记常被人们当史料看待。
一般由他人记述,亦有自述生平者,称"自传"。
传记大体分两大类:一类是以记述翔实史事为主的史传或一般纪传文字;另一类属文学范围,传记作者在记述传主事迹过程中,可能会渗透自己的某些情感、想象或者推断,但和小说不同,传记一般不虚构,纪实性是传记的基本要求。
作为图书市场较为重要的图书类别——人物传记类图书,虽然历年在整个图书零售市场的占有率并非十分突出,但在当今精英辈出、名人效应迅速膨胀的大势之下,传记人物们的传奇人生和成功经验不断鼓舞着众多后来者的热烈追捧,甚至是仿效,从而制造了一大批好读好销的畅销书,为整个图书市场的拉动贡献了力量.根据《开卷2012上半年图书零售市场分析报告》,2012年上半年全国图书零售市场增长速度仅为0。
27%,而传记类图书上半年实现了24。
9%的增长速度,相比之下,该类图书增长率无疑是最可观的,因此人物传记类成为最引人关注的出版领域.根据相关资料显示,从2010年、2011年和2012年传记类出版总品种达7566个,涵盖44家出版社,其中2010年共出版2574个品种,2011年出版2442个品种,2012年已经出版传记类图书2550种,在这3年中出版规模保持稳定。
二、人物传记类图书结构和出书方向人物传记类图书的细分类别并不十分明确,如果按传主分类,主要有1、政治类:领袖、政治家、政治人物、革命家;2、文艺类:文学家、艺术家、哲学家、教育家;3、科技类:科学家、院士、专家、工程师;4、军旅类:将军、军官、英雄、烈士;5、演艺类:明星、艺人;6、财经类:创始人、企业家、领军人物;7、社会类:社会活动家、慈善家;8、民间类:侠义之士、奇人异士、模范、孝子.但是纵观图书市场上,传记类图书并没有如此细致地划分。
创作传记与纪实文学的技巧与要点传记和纪实文学是两种以真实人物和事件为基础的文学形式,它们通过详实的叙述和描绘,向读者传递真实的历史信息和思想感受。
本文将讨论创作传记与纪实文学的技巧与要点,以帮助写作者更好地展现人物形象和事件发展,为读者创造出真实而引人入胜的阅读体验。
一、研究与资料收集在进行传记或纪实文学创作之前,深入研究和资料收集是至关重要的。
作者应该全面了解自己所写的人物背景,包括他们的生平、成就、经历、性格等。
同时,也要广泛搜集相关历史资料、采访相关人士、寻找真实案例等,以确保创作的真实性和准确性。
二、建立生动的人物形象一个成功的传记或纪实文学作品需要有生动且立体的人物形象。
为了实现这一点,作者应该注意以下几个方面:1.详细描述外貌与特征:精确描述人物的外貌特征,如身高、体型、相貌等,以及突出人物的个性特征,如笑容、眼神等,这可以帮助读者更好地想象和感受人物的形象。
2.揭示内心世界与情感变化:刻画人物的内心世界和情感变化是塑造其形象的关键。
通过描写人物的想法、感受、矛盾和成长过程等,让读者更能理解和共鸣人物的思考与情感,增加作品的吸引力。
3.刻画人物的语言与行为: 通过真实、准确地描写人物的言谈举止,表现他们的独特性格、态度和价值观,使读者更容易与其产生共鸣,进而被故事所吸引。
三、准确叙述事件的发展在创作传记与纪实文学时,准确叙述历史事件的发展是相当重要的。
以下是一些注意事项:1.确保时间线的一致性:按照事件发展的时间顺序进行叙述,避免时间线混乱或前后不一致的情况发生。
清晰的时间线有助于读者更好地理解事件的发展过程。
2.言简意赅地叙述:在描述事件时,作者要尽量言简意赅,避免冗长的叙述。
重要的细节和情节可以选择突出,以保持读者的关注度和阅读愉悦感。
3.突出事件的转折点:对于重要的事件转折点,作者应该有意识地进行突出描写,以增强故事的张力和吸引力。
四、风格与语言的运用在创作传记与纪实文学时,风格和语言的运用对于整个作品的效果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传记知识点总结•相关推荐传记知识点总结总结是对某一特定时间段内的学习和工作生活等表现情况加以回顾和分析的一种书面材料,通过它可以正确认识以往学习和工作中的优缺点,为此我们要做好回顾,写好总结。
你所见过的总结应该是什么样的?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传记知识点总结,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传记知识点总结 1(一)传记的定义和分类传记是遵循真实性原则,用形象化的方法记述人物的生活经历、精神风貌以及其历史背景的一种叙事性文体。
(1)从叙述人称看,传记可分自传和他传。
前者是作者自己撰写的,如:鲁迅写的《鲁迅自传》,沈从文的《沈从文自传》。
后者是他人撰写的,如:《华罗庚》、《“布衣总统”孙中山》、《我的父亲》等。
(2)从表达方式看,一般的传记以记叙为主,还有的传记,一面记述人物的经历,一面加以评论,记叙与评论各半,这种传记则被称为“评传”。
如:卞毓方的《留取丹心照汗青》,朱志敏的《铁肩担道义》。
(3)从篇幅的长短来说,它可以分为大传和小传。
历史性传记:以记叙翔实的史实为主,用语比较平实。
(4)从创作方法分传记文学:多用形象化手法,描述人物的生活经历、精神风貌及其活动的历史背景等,以史实为依据,但又不排斥某些联想性的文学描写。
(二)传记的文体特点传记的文体特点是真实性和文学性。
其中,真实性是传记的第一特征,因为传记叙写的是历史或现实中存在的活生生的人,有真名实姓、居住地点、活动范围等,写作时不允许任意虚构。
但传记不同于一般的枯燥的历史记录,它具有文学性。
它是写人的,有人的生命、情感在内;它通过作者的选择、剪辑、组接,倾注了爱憎的情感;它需要用艺术的手法加以表现,以达到传神的目的。
(三)传记的阅读要求根据传记的文体特点和新课标,传记的阅读要求是:1.理清作品陈述的.基本事实,把握传主的人生经历;2.分析传主的性格、情感,把握传主的性格、情感与基本事实之间的关系;3.理解作者的评论、思想,分析作者的评论、思想与基本事实之间的关系;4.通过分析作品的选材、表现手法、修辞技巧、语言特色等艺术形式,了解作者这样处理的意图;5.探讨文本反映的人生价值和时代精神,能对作者所持的观点和艺术处理提出自己的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