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市新人教版语文2012届高三单元测试46:《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第一单元检测)
- 格式:doc
- 大小:51.00 KB
- 文档页数:4
第一单元测评(满分:120分时间:120分钟)阅读题(共40分)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第1~3题。
①《诗经》原来是诗,不是“经”,这在咱们今日是很明确的。
但在封建社会里,诗三百却被尊为“经”,统治阶级拿它来作封建教化的工具。
②从西周初期到春秋中叶,诗三百篇是一种配乐演唱的乐歌。
这些乐歌一方面用于祭祀、宴会和各种典礼,当作仪式的一部分或消遣宾主的节目。
另一方面则用于政治、外交及其他社会生活,当作表情达意的工具,其作用和平常的语言差不多,当然它更加曲折动人。
例如周代有一种“献诗陈志”的做法,当一些人看到国君或者同僚做了什么好事或坏事,就作一首诗献给他们,达到颂美或者讽谏的目的。
还有人由于个人患病冤屈或不幸,也往往通过诗来发泄和申诉。
应当说明,“献诗陈志”是要通过乐工的演唱来献给君上或同僚的,所以卿士“献诗”总和“瞽献曲”或“瞍赋”“矇诵”并提。
③在人民群众的生活里,诗歌也常用于表情达意,例如《诗经·邶风·新台》和《诗经·秦风·黄鸟》等,都是针对具体的现实问题而发的。
古代史传中还有一些不在三百篇之内的“徒歌”,例如《左传·宣公二年》记载宋国将军华元被郑国人捉了去,后来逃回来,人民讥笑这位败军之将,做了一个歌儿对他唱,这样的歌,从性质上说和“献诗陈志”没有什么分别。
不过士大夫献诗,是特地作了给乐工唱的;庶人的作品则先是在社会上流传,给采访诗歌的人收集去了,才配上乐曲,达到统治阶级的耳中。
④在外交宴会等场合,宾主各方往往通过“赋诗”来表达愿望和态度。
“赋诗”时点毁灭成的诗篇,叫乐工们演唱,通过诗歌的问答,了解彼此的立场,这就叫“赋诗言志”。
这种“赋诗”往往不管原作本身的内容和意义,仅仅是把赋诗者的观点和愿望寄予在诗中某几句之上,来作比方或示意,所以是一种典型的断章取义。
(《左传·襄公二十六年》)记晋侯为了卫国一个叛臣的缘由,把卫侯羁押起来,齐侯和郑伯到晋国去说情,郑国的子展就赋《诗经·郑风·将仲子》一诗。
《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第1-4单元综合测试卷一、基础知识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全对的一组是()A.玉簟.(diàn)神妪.(yù)阡.陌(xiān)霰.雪(xiàn)B.栖.隐(qī)地坼.(chì)羁.旅(jī)渔樵.(jiāo)C.国殇.(shāng)剽.掠(piāo)子嗣.(sì)怙.恶(gǔ)D.桎梏.(gù)佝偻.(lóu)垣.墙(yuán)修葺.(qì)2.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全对的一组是()A.乾.坤(qián)商榷.(què)扁.舟(biǎn)渌.水(lǜ)B.垆.边(lú)箜.篌(kōng)垓.下(gāi)鼎铛.(chēng)C.暴.霜露(bào)伶.官(líng)千乘.(chéng)皓.腕(hào)D.戎.马(róng)霁.寒宵(qí)缦.立(màn)欢谑.(nüè)3.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全对的一组是()A.伶俜.(pīng)锱铢.(zhū)悄.(qiǎo)然殚.(dàn)精竭虑B.荫.(yīn)庇俳.优(pái)顷.(qǐng)刻动辄得咎.(jiù)C.葳蕤.(ruí)肇.(zhào)事愆.(yán)期命运多蹇.(jiǎn)D.渐.(jiān)染霓.(ní)裳日晷.(g uǐ)惘.(wǎng)然若失4.下面名句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A.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巾。
B.鸿雁长飞光不度,鱼龙潜跃水成文。
C.戌卒叫,函谷举,楚人一炬,可怜焦土!D.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估名学霸王。
5.下列名句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A.未老莫还乡,还乡需断肠。
B.心非木石岂无感?吞声踯躇不敢言。
C.熊咆龙吟殷岩泉,粟深林兮惊层颠。
模块综合检测本试卷分第Ⅰ卷(阅读题)和第Ⅱ卷(表达题)两部分。
满分150分。
考试用时150分钟。
第Ⅰ卷阅读题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中国古代文学数千年的历史不仅产生了经典,而且产生了丰富的经典类型,各经典类型之间并不都处于平行并列的层次,有的还互有交叉。
作为研究者,重要的是努力还原这种类型形态上的固有丰富性。
“六艺”本身虽然主要并不被作为文学经典来看待,但在正统的文学观念看来,所有的文学作品却都要在“道文合一”的意义上回溯于它并以它为评价的标准。
因此,从文学经典的类型这个角度看,“六艺”具有确定无疑的“大经典”地位,其他与之相比只能是“小经典”。
就文学经典来说,以秦汉文和《过秦论》为例,秦汉文是大经典,《过秦论》则是秦汉文中的小经典。
不同的时代审美风尚不同,对文学作品的接受也有差异,所以每一个朝代人们心目中的经典也都会发生一些变化或调整。
先秦人虽然未必有像我们现在这样明确的文学经典,但对《诗经》等典籍显然极为熟悉,其成为教育和训练外交辞令的一项重要内容。
如“赋诗言志”“断章取义”等,如果在外交场合运用得当可收“不战而屈人之兵”之效。
汉代人的文学经典是诗骚赋,司马相如的赋尤被推崇。
六朝人的文学经典除诗赋外,更开始了一个骈体文的繁盛时代。
到了宋代,随着承续韩柳的欧苏王曾等的古文影响日益扩大,一些古文经典的地位也逐渐得到确认和凸显。
隋唐以后,随着科举制度的确立,围绕着科举考试科目也产生了策论、经义等供举子临摹、学习的经典范文。
有的经典能够远远超出断代的范围,经得起更长时间段的检验,如徐庾的某些骈体文、韩柳欧苏的古文,一直到今天都是脍炙人口的经典。
反之,也有不少经典及身而亡,如随着八股取士制度的废除,原先八股文的经典很快被人遗忘。
时代经典换一个角度看也就是文体经典。
文体是中国古代文学的关注重点之一,每一代都产生了各自有代表性的文体经典,秦汉文、汉赋、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等,所谓“一代有一代之文学”。
单元检测试卷(一)(时间:120分钟满分:120分)一、语言基础知识(9分,每小题3分)1•对下列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可怜光彩生门户可怜: 可爱,可羡B.与佳期兮夕张佳期: 好的日期C.举杯断绝歌路难断绝:停止D.三顾频烦天下计频烦: 犹"频繁”,多次★答案★ B解析佳:佳人,指湘夫人。
期:约会。
2.下列各项中,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上陈事神之敬,下见己之冤结,托之以讽谏。
”这是东汉王逸认为屈原创作《九歌》的原因。
B.刘熙载《艺概•诗概》中的"慷慨任气,磊落使才,在当时不可无一,不能有二” 一句评价的是李白的诗。
C.“辜负胸中十万兵,百无聊赖以诗鸣。
谁怜爱国千行泪,说到胡尘意不平。
”这是近人梁启超对陆游的评价。
D.陆游的《书愤》一诗反映出陆游慷慨悲壮的诗风,而《临安春雨初霁》一诗则反映岀他淸淡、婉丽的诗风。
★答案★ B解析"李白”应为“鲍照”。
3.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叙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白居易的诗通俗易懂,《新乐府》《长恨歌》等诗都是具有感伤色彩的叙事诗。
B.《楚辞》描写楚地的风土人情,具有浓厚的地方色彩。
后世称这种诗体为“楚辞体”或“骚体”。
C.“明远《行路难》,壮丽豪放”中“明远”是称鲍照的"字”;而“集中什九从军乐,亘古男儿一放翁”中"放翁”所指的是陆游的号。
D.“一剪梅”是词牌需,《行路难》是乐府杂曲。
★答案★ A解析 A项“都是具有感伤色彩的叙事诗”错,《新乐府》是讽喻诗。
二、名篇名句默写(8分,每空1分)4•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 《长恨歌》中用夸张的手法写杨贵妃,嫣然一笑,百般娇媚,六宫妃嫔皆黯然失色的句子 是" __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_____ ” O(2)《湘夫人》中借秋风木叶之景来渲染和深化这相约未见的愁情的诗句是“ ______________ ,(3) 《蜀相》中作者将对诸葛亮的崇敬、仰慕和叹惋之情跟自己壮志难酬的苦痛熔铸成的千古 需句是“ ___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___ ” O(4)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书愤》中用诸葛亮的典故来表明志向的诗句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 "。
《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第二单元检测(时间:90分钟分值:100分)一、写出下列加点字的意义(24分,每小题2分)水澹澹..兮生烟___________________ 栗.深林兮惊层巅___________________凭轩.涕泗流_____________________ 失向来..之烟霞____________________ 吴楚东南坼._____________________ 游人只合.江南好____________________风景旧曾谙.____________________ 月照花林皆似霰.____________________汀.上白沙看不见_________________ 滟滟..随波千万里____________________ 愿逐.月华流照君_________________ 迷花倚石忽已暝.____________________二、填空(10分,每小格1分)1、词是在________时期产生,从中唐后流行起来的一种新诗歌体。
词是________的简称,就是歌词的意思。
2、韦庄是“”中的代表作家。
虽然他与温庭筠同为花间词派代表作家,词中常常注入平生漂泊、思乡怀旧之感,感情真挚,笔调清新,能运密入疏,寓浓于淡,多用白描手法,形成、明白晓畅的风格。
3、李白的诗歌具有____________________的创作风格,奇特的想像,大胆的夸张,瑰丽的意境,形成了的诗人风。
4、意境是诗人的主观情思与相交融而创造出来的的艺术境界。
5、第一单元我们主要学习用“,知人论世”的方法来分析诗歌的内容和主旨,第二单元则是怎样以“置身诗境,”的方法来把握诗歌的意象,体会和品味诗歌特有的意境美。
三、默写(32分)1、春江潮水连海平,____________________。
(张若虚《春江花月夜》)2、江畔何人初见月?____________________?(张若虚《春江花月夜》)3、____________________,江月年年望相似。
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模块综合检测一、基础与运用(15分,每小题3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读音都不.相同的一组是()A.公仆./前仆.后继折.腾/百折.不挠着.重/不着.边际B.揪.心/啾.唧纰.漏/脱坯.奴颜婢.膝/刚愎.自用C.碣.石/竭.诚地壳./甲壳.间.不容发/黑白相间.D.沤.肥/呕.心沥血拮.据/佶.屈聱牙框.架/匡.国济民解析:选D。
A.pú/pū,zhē/zhé,zhuó;B jiū,pī,bì;C.jié,qiào,jiān/jiàn;D.òu/ǒu,jié/jí,kuànɡ/kuānɡ。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A.切磋思辩蕴涵佶屈聱牙B.凝冻联袂鄙夷大相径庭C.融和蹉跎参与杉杉有礼D.糟塌揣测犷悍水泄不通解析:选B。
A.辩—辨;C.杉杉—彬彬;D.塌—蹋。
3.下列各句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A.香烟中究竟添加了什么成分,这些成分凭什么要添加,添加了有什么作用?这些问题近来成为了控烟人士质疑的焦点。
B.农业部新闻发言人表示,应大力推进转基因生物技术研究应用,这是我国科教兴农的重要战略举措;他同时表示,中国在转基因管理方面“是非常严格的”。
C.与其他养殖业相比,养蜂业具有独特优势:无需占用耕地,无需大量劳动力,无需灌溉及消耗饲料,因此深受群众欢迎。
D.近日,来自海内外的“辛词”专家学者参加了在带湖山庄举办的《辛弃疾诗词研讨会》,大家高谈宏论,山庄内外洋溢着浓郁的学术气息。
解析:选B。
A.属于连续问,前两个逗号都应改为问号。
C.最后一个逗号改为句号。
因为“因此深受群众欢迎”不属于冒号后解释的内容。
D.书名号改为双引号,因为这是研讨会而不是作品。
4.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A.时下不少店名乱用外来词,只求时髦,哗众取宠,而不考虑国情民意和实际效果。
单元质量检测(六)(A 卷 学业水平达标)(时间:150分钟,满分:150分)一、基础巩固(30分,选择题每小题3分)1.下列各句中加点的字,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吾与.点也 :赞成 B .吾妻来归.:回娘家 C .莫不族.布而罗生焉 :众 D .夫天地者万物之逆.旅也 :迎解析:选B B 项,归,女子出嫁。
2.下列各句中加点字不是通假字的一项是( )A .字而.幼孩 B .莫.春者,春服既成 C .序.天伦之乐事 D .偃仰啸歌,冥.然兀坐 解析:选D A 项,“而”通“尔”;B 项,“莫”通“暮”;C 项,“序”通“叙”。
3.下列各句中加点字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 橐驼非能使木寿且.孳也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 B.⎩⎪⎨⎪⎧ 何.以战徐公何.能及君也C.⎩⎪⎨⎪⎧ 夫子喟然叹曰:“吾与.点也。
”唯求则非邦也与.D.⎩⎪⎨⎪⎧ 官命促尔.耕如或知尔.,则何以哉解析:选D A 项“且”,连词,而且/副词,将近。
B 项“何”,疑问代词,什么/疑问副词,怎么。
C 项“与”,动词,赞成/语气词,吗。
D 项“尔”,均为第二人称代词,你们。
4.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古今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A .不抑耗其实..而已 B .为国以礼,其言不让..C .光阴..者百代之过客也 D .室仅方丈..解析:选C A 项“其实”,古义:它的果实;今义:副词,承接上文转折,表示所说的是实际情况。
B项“不让”,古义:不谦让;今义:不允许。
D项“方丈”,古义:一丈见方;今义:寺院的住持或佛寺、道观中住持住的房间。
5.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词类活用情况分类正确的一项是( )①吾妻死之年所手.植也②使不上.漏③风.乎舞雩④鼓.瑟希⑤驼业.种树⑥爪.其肤以验其生枯⑦前.辟四窗⑧乳.二世⑨东犬西.吠⑩雨泽下.注A.①②⑦⑨/③④⑧/⑤⑥⑩B.①②⑦⑨⑩/③④⑤⑥⑧C.①②⑦⑨⑩/③④⑤⑥/⑧D.①③④⑤⑥/②⑦⑨⑩/⑧解析:选B ①②⑦⑨⑩为名词作状语,③④⑤⑥⑧为名词用作动词。
2016—2017学年人教版高二语文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第1单元第1板块达标训练1. 下列加点字的注音正确的一项是( )A. 深闺.(ɡuī) 回眸.(móu) 玉扃.(jiōnɡ) 马嵬.(wéi)B. 霓.裳(ní) 骊.宫(lí) 鼙.鼓(bí) 仙袂.(mèi)C. 云鬓.(bìn) 花钿.(tiàn) 萦纡.(yū) 龙驭.(yù)D. 衾.寒(qīn) 临邛.(gónɡ) 钗擘.(bò) 霓裳.(chánɡ)解析:B项,“鼙”读pí;C项,“钿”读diàn;D项,“邛”读qiónɡ。
答案:A2. 填在下列句中横线处的词语正确的一项是( )(1)三千年来,诗坛________出众多杰出的诗人和优美感人的作品,诗歌创作的优良传统一直不断,成为我们今天得以自豪的精神财富。
(2)《诗经》对后世最大的影响在于后来汉儒借《诗经》所阐发的“诗言志”“美刺”“比兴”以及“温柔敦厚”的诗教观,一直被历代诗人奉为创作________。
A.呈现圭臬B.涌现规范C.涌现圭臬D呈现规范解析:呈现:现出、露出;涌现:(人或事物)大量出现。
圭臬:比喻准则或法度,用于书面语中。
规范:约定俗成或明文规定的标准。
答案:C3. 下列各项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A. 杨玉环的花容月貌非常张扬地一闪,顷刻之间,皇宫里所有的宫娥嫔妃都黯然失色!诗人用非常夸张的手法,反衬出杨玉环的倾城倾国....之貌。
B. 楼下那一棵海棠花已经完全凋谢,成全了她那婉转绝美的败落,春风桃李....的美艳,竟是如此短暂!C. 蓝色是凡高晚期作品的主要色调,这种颜色上的转变正是他虚无缥缈....的精神世界的真实表现,与他早期以黄色为基调的作品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D. 这对夫妻因战乱而相互分离,本指望着比翼连枝....、白首偕老,谁料想竟是殊途阻隔,老境凄凉。
《中国古代诗歌散文赏识》第三单元检测(时间: 90 分钟分值:100分)一、选择题 ( 每题 3 分,共 15 分)1.下边加点字的读音没错误的一项为哪一项( B )A.沏茶(q ì)栏杆玉砌(qì)..博闻强识 (zh ì)持之以恒(qiè)..B.撙节(z ǔn)折冲樽俎(zūn)..时来运转 (p ǐ)夙兴夜寐(sù)..C.淬火(cu ì)荟萃(cuì)..犄角(j ǐ)掎角之势(jī)..D.蛟龙(jiāo)装腔作势(jiǎo)..孺子(r ǔ)相濡以沫(rú)..2.以下词语书写所有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B )A.宵衣旰食侯门似海事必恭亲装潢B.钟鼓馔玉繁文缛节天资聪颖眼花C.虚与委蛇云销雨霁势如水火蛾眉D.骨骾在喉渡过难关彬彬有理蚊蚋3.以下各句中加点的字解说正确的选项是( D )A.径须沽取对君酌径:径自.B.首身离兮心不惩.惩:处罚C.吴丝蜀桐张.高秋张:拉开弓D.石破天惊逗.秋雨逗:招引4.以下各句中加点词语运用不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 D )A.近来这些年,像张承志、史铁生这样一些作家,从前都写过现实主义和现代主义小说,玩起来算是驾轻就熟,但忽然都金盆洗手,改辕易辙,转向写散文。
....B.金碧世纪花园年关横空出生。
....C.“冰后”关颖珊只差临门一脚,今日有望戴冬奥运桂冠。
....D.世界有名管理大王卡耐基有一个有名遐迩的看法——世界上99%的烦忧都不会发生,....由于今日正是你所担忧的昨天。
5.以下对诗歌的评析表述不够适合的一项为哪一项( A )A.李白的《将进酒》一诗开始恰似只波及人生感触,政治色彩极浓,其实全篇饱含一种深广的忧愤和对自我的信念,故而诗情悲而不伤,悲而能壮。
B.杜甫《阁夜》中“五更鼓角声悲壮,三峡银河影摇动”一联,诗人在对三峡美景的赏识中深蕴着悲壮深邃的感情,为后代所称道。
天津市高三语文46第一单元检测新人教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天津市高三语文46第一单元检测新人教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时间:90分钟分值:10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15分)1.下列加点的字读音有误的一项是(C )A.凝脂.(zhī)闲暇.(xiá)绰.约(chuò)马嵬.(wéi)B.修葺.(qì)联袂.(mèi)踯.躅(zhí)祠.堂(cí)C.千载.(zǎi) 鹧.鸪(zhè)绸缪.(móu)玉簟.(tán)D.寤寐.(mèi) 歧.路(qí)江渚.(zhǔ) 庑.门(wǔ)2.下列词语中字形完全正确的一项是(B )A.城阙萧索娥嵋连理B.修葺芳馨逍遥装饰C.慷概黄鹂频繁链接D.瓜州时事阮籍变换3.下列词语在句中的意思不恰当的一项是(B )A.可怜..光彩生门户可怜:可爱,可羡B.与佳期..兮夕张佳期:好的日期C.举杯断绝..歌路难断绝:停止D.三顾频烦..天下计频烦:多次4.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B )A.“上陈事神之敬,下见己之冤结,托之以讽谏.〞这是屈原创作《九歌》的原因。
B.刘熙载《艺概·诗概》中的“慷慨任气,磊落使才,在当时不可无一,不能有二〞一句评价的是李白的诗.C.“辜负胸中十万兵,百无聊赖以诗鸣.谁怜爱国千行泪,说到胡尘意不平.〞是近人梁启超对陆游的评价。
D.陆游的《书愤》一诗反映出陆游慷慨悲壮的诗风,而《临安春雨初霁》一诗则反映出清淡、婉丽的诗风。
5.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叙述,不恰当的一项是(A )A.白居易的诗通俗易懂,《新乐府》《长恨歌》等诗都是具有感伤色彩的叙事诗.B.《楚辞》描写楚地风土人情,具有浓厚的地方色彩。
后世称这种诗体为“楚辞体〞或“骚体〞。
C.“明远《行路难》,壮丽豪放〞中“明远〞是称鲍照的“字〞;而“集中什九从军乐,亘古男儿一放翁〞中“放翁〞所指的是陆游的号。
单元质量检测三(时间:150分钟满分:15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15分)1.下列各项中,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沏.茶(qì)雕栏玉砌.(qì)博闻强识.(zhì)锲.而不舍(qiè)B.撙.节(zǔn) 折冲樽.俎(zūn)否.极泰来(pǐ) 夙.兴夜寐(sù)C.淬.火(cuì) 荟萃.(cuì)犄.角(jǐ) 掎.角之势(jī)D.蛟.龙(jiāo) 矫.揉造作(jiǎo)孺.子(rǔ) 相濡.以沫(rú)解析:A项,“沏”读qī。
C项,“犄”读jī,“掎”读jǐ。
D项,“孺”读rú。
答案:B2.下列词语,书写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宵衣旰食侯门似海事必恭亲装潢B.钟鼓馔玉繁文缛节天资聪慧目眩C.虚与委蛇云销雨霁誓不两立蛾眉D.骨骾在喉渡过难关彬彬有理蚊蚋解析:A项,恭-躬。
C项,誓-势。
D项,骾-鲠,理-礼。
答案:B3.下列各句中,加点字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A.径.须沽取对君酌径:径自B.首身离兮心不惩.惩:惩罚C.吴丝蜀桐张.高秋张:拉开弓D.石破天惊逗.秋雨逗:招引解析:A项,即,就。
B项,悔恨。
C项,弹奏。
答案:D4.下列对诗歌的评析,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李白的《将进酒》一诗开始看似只涉及人生感慨,政治色彩极浓,其实全篇饱含一种深广的忧愤和对自我的信念,故而诗情悲而不伤,悲而能壮。
B.杜甫《阁夜》中“五更鼓角声悲壮,三峡星河影动摇”一联,诗人在对三峡美景的欣赏中深蕴着悲壮深沉的感情,为后人所称道。
C.《李凭箜篌引》充满浪漫主义色彩,诗人仅对乐器及其效果进行描摹,并未直观评价,但全篇又处处表现出诗人的情思。
D.周邦彦的《苏幕遮》,写乡思之情,亦写荷之情态,情景交融,自然清新。
解析:结合主旨领会。
答案:A5.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正确的一组是( )我们考察一个民族的文化,要看渗透在大多数民众心中的价值观、道德观、审美观,以及这些观念怎样转化为这个民族的生活方式、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并形成或推动或阻碍历史前进的实际力量。
《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第1-3单元测试题【试卷共150分。
考试时间150分钟。
】一、现代文阅读(一)论述类文本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唐代城市流动人口与户籍管理宁欣人口向大城市主要是都城的流动与集中,是由唐到宋城市发展变化的主要特征。
据估测,长安城城内人口数量约为百万,是当时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城市。
唐初,长安等大城市在发展过程中,有两类需求日益增长:一是方兴未艾的建筑业所需劳动力,二是日益繁盛的商业、手工业、服务业、娱乐业所需从业人员。
从而吸纳了一批批外来劳动力的到来。
唐中期,随着均田制的崩溃和两税法的推行,大量人口溢出户籍,流寓异乡。
这些人口就有相当一部分涌入可以提供更多生存空间的城市中,且主要是以京城长安和洛阳为主的大城市。
虽然史书上对与建筑业有关的流动人口和外来人口没有具体的记载,但我们仍然可以看到一些蛛丝马迹。
如《太平广记》中记载的大商人窦乂,从事了多种经营,所雇佣的人中有长安坊市内的少年、“日佣人”等,遗憾的是建筑工人的来源没有记载。
显然,应该有专门的建筑行业的工匠和民夫才能营造颇有规模的“窦家店”。
京城不仅给他们提供了更多的生存机会,所得回报也比从事农业生产更高。
唐后期,随着城市人口的增加和商业的繁荣,长安城的餐饮业、旅店业、小商品销售业、雇佣服务业、运输业、租赁业等日益繁盛。
这些行业起点低,技术含量低,市场需求大,容易生存,大量外来人口充溢着这些行业。
还有很多流动的艺人和民间表演团体活跃在京城的开阔场地。
这些流动人口和外来人口,承担了都城建设的重要任务,活跃了长安的市场,也在很大程度上满足了城市居民对商业和服务业的需求,解决了随着城市发展居民日益增长和拓展的日常需求,方便了城市居民的出行、饮食、人力、公共卫生、基础建设等方面的需求。
这一时期,为城市日常生活所需求的行业不仅从业人员不断增加,还逐渐向规模经营、专业化方向发展。
据《唐国史补》记载,长安城东西两市的餐饮业就很发达,三五百人的礼席,“立待可办”;唐朝前期很大程度上是一种被动流入,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及城市生活的需要,官府对农民和工匠居住地和户口限制的松弛,长安外来人口的涌入更多是出于主动行为。
语文:第一单元 单元测试(人教新课标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一、(15分,每小题3分)1.下列注音有误的一组词语是( )A .颠沛.流离(pèi) 踯躅..(chí chú) 巫觋.(xí) 萦纡.(yū) 迤逦..(yǐ lǐ) B .弹劾.(hé) 风驰电掣.(chè) 会稽..(kuài jī) 鹧鸪..(zhè ɡū) 凝睇.(dì) C .回眸.(móu) 肤如凝脂.(zhī) 鼙.鼓(pí) 玉扃.(jiōn ɡ) 云栈.(zhàn) D .眇眇..(miǎo) 袅袅..(niǎo) 修葺.(qì) 潺湲..(chán yuán) 薜荔..(bì lì) 解析: A .踯躅—zhí zhú。
答案: A2.下列加点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 青冥..浩荡不见底(天空)目眇眇..(向远看的样子) B.⎩⎪⎨⎪⎧ 不许稍绸缪..(修缮房子)两朝开济..(开创,扶助) C.⎩⎪⎨⎪⎧ 鸟何萃.兮中(聚集)御宇..多年求不得(统治天下) D.⎩⎪⎨⎪⎧天生丽质难自弃...(很难自我放弃)玉容寂寞..泪阑干(黯淡失神的样子) 解析: B .绸缪:这里是形容缠绵不断的离别之情。
答案: B3.下列诗句中没有采用即景起兴手法的一句是( )A .鸟何萃兮中?罾何为兮木上?……麋何食兮庭中?蛟何为兮水裔?B .缓歌慢舞凝丝竹,尽日君王看不足。
渔阳鼙鼓动地来,惊破《霓裳羽衣曲》。
C .燕草如碧丝,秦桑低绿枝。
当君怀归日,是妾断肠时。
D .沅有芷兮澧有兰,思公子兮未敢言。
答案: B4.下列文学常识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 .陶渊明,东晋诗人。
因“不为五斗米折腰”,弃官不做,归隐山水之间,是山水田园诗的开创者。
专业.专注⑤它横亘于广袤无垠的瀚海之上,恰如三根直插云天的桅杆⑥它给予莫高窟的创建者以最初的灵感A.⑤⑥②①④③B.⑤⑥③④①②C.⑥⑤②④①③D.⑥⑤③①④②16.请在下面横线处填上恰当的敬语。
(5分)近日,有网友总结了一系列快要失传的中华礼仪用语,引发众多网友的热烈讨论。
如初次见面用______________,很久不见用_____________;请人批评说指教,求人原谅用____________;赞人见解用_____________,自身意见用拙见;读人文章用拜读,请人改文用______________,等等。
17.下图是沙洲中学首届“校园体育艺术节”的会徽设计图,请结合学校名称及活动主题,对此创意予以解说。
不超过80字。
(6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四、写作(60 分)18.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自己的感悟和联想,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有人在飞机上发现这样一个现象:同样是30岁到45岁年纪的旅客,头等舱的旅客往往是在看书,公务舱的旅客大多看杂志或用笔记本电脑办公,经济舱的旅客则看报纸、看电影、玩游戏和聊天的比较多。
在机场,贵宾厅里面的人们大多在阅读,而普通舱候机区的人全在玩手机。
他想,到底是人的位置影响了行为,还是行为影响了位置?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专业.专注专业.专注专业.专注。
自主赏析湘夫人拟行路难(其四)蜀相书愤一、语基落实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北渚.(zhě)眇.眇(miǎo)骋.望(chěng) 停杯投箸.(zhù)B.水裔.(yì) 偕.逝(xié)修葺.(qì) 玉盘珍馐.(xiū)C.骤.得(zhòu) 薜.荔(pì)千载.(zǎi) 塞.上长城(sài)D.柏.树(bǎi) 寤寐.(mèi)潺湲.(yuán) 两朝开济.(jǐ)项,“渚”应读“zhǔ”。
C项,“薜”应读“bì”。
D项,“济”应读“jì”。
2下列加点词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A.将以遗.兮远者遗:赠送。
与佳期..兮夕张佳期:美好的时光。
B.搴.汀洲兮杜若搴:采摘。
聊逍遥兮容与..容与:从容自在的样子。
C.玉盘珍馐直.万钱直:只。
举杯断绝..歌路难断绝:停止。
D.三顾.频烦天下计顾:顾念,顾惜。
千载谁堪伯仲..间伯仲:衡量人物差等之意。
项,佳期:佳,佳人;期,约会。
C项,直:通“值”。
D项,顾:拜访。
3下列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麋何.食兮庭中丞相祠堂何.处寻B.安.能行叹复坐愁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C.酌酒以.自宽云无心以.出岫D.镜中衰鬓已.先斑学不可以已.项,安:副词,表示反问,怎么。
A项,何:代词,为什么/代词,哪里。
C项,以:连词,表目的,来/连词,不译。
D项,已:副词,已经/动词,停止。
4下列诗句和“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两句诗在艺术手法上不同的一项是()A.桃李春风一杯酒,江湖夜雨十年灯B.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C.夕阳古道无人语,禾黍秋风听马嘶D.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两句纯用名词短语连缀,不用动词、虚词联结。
A、B、D三项都具有这一特点。
C项中用了动词。
5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的上句或下句。
(1)时不可兮骤得,。
人教版高二语文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第一单元第三板块达标训练1. 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A.薄帷.(wéi) 衣襟.(jīn) 悲号.(hào) 忧.思(yōu)B.徘徊..(pái huái) 孤.影(hú) 悽.怆(qī) 沦.落(lún)C. 梦寐.(mèi) 鹧鸪..(zhéɡū) 飞翔.(xiánɡ) 绸缪.(móu)D. 玉簟.(diàn) 锦.书(jǐn) 鸿.雁(hónɡ) 罗裳.(chánɡ)解析:A.“号”读háo,B.“孤”读ɡū,C.“鹧”读zhè。
答案:D2. 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 凋谢漂零红藕泄露B. 世外桃园须臾离愁万钧C. 销除绕指柔书藉流逝D. 慷慨酌情倾泻借鉴解析:A.漂—飘,B.园—源,C.销—消,藉—籍。
答案:D3. 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①为做好国有企业工资总量的宏观调控,国家将加大对工资收入过高的行业工资分配________的力度。
②在全国范围内开展的________酒后驾驶交通违法行为专项行动成果显著,极大地改善了道路交通环境。
③在温哥华冬奥会上,中国女子短道速滑队队长王濛连夺三枚金牌,________为中国女子短道速滑队的核心。
A.调节整顿不愧B.调剂整顿无愧C.调节整治不愧D.调剂整治无愧解析:调节:从数量上或程度上调整,使适合要求。
调剂:把多和少、忙和闲等加以适当的调整。
整顿:使紊乱的变为整齐;使不健全的健全起来(多指组织、纪律、作风等)。
整治:整顿;治理。
不愧:当之无愧;当得起(多跟“为”或“是”连用)。
无愧:没有什么可以惭愧的地方。
4. 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A. 中、日、韩三国参加这次围棋比赛的运动员,水平都在伯仲之间....,谁能胜出,就要看谁具有更好的竞技状态和心理素质了。
《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第一单元检测
(时间:90分钟分值:100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15分)
1.下列加点的字读音有误的一项是(C)
A.凝脂.(zhī)闲暇.(xiá)绰.约(chuò)马嵬.(wéi)
B.修葺.(qì) 联袂.(mèi) 踯.躅(zhí) 祠.堂(cí)
C.千载.(zǎi)鹧.鸪(zhè) 绸缪.(móu) 玉簟.(tán)
D.寤寐.(mèi) 歧.路(qí) 江渚.(zhǔ)庑.门(wǔ)
2.下列词语中字形完全正确的一项是(B)
A.城阙萧索娥嵋连理
B.修葺芳馨逍遥装饰
C.慷概黄鹂频繁链接
D.瓜州时事阮籍变换
3.下列词语在句中的意思不恰当的一项是(B)
A.可怜
..光彩生门户可怜:可爱,可羡
B.与佳期
..兮夕张佳期:好的日期
C.举杯断绝
..歌路难断绝:停止
D.三顾频烦
..天下计频烦:多次
4.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B)
A.“上陈事神之敬,下见己之冤结,托之以讽谏。
”这是屈原创作《九歌》的原因。
B.刘熙载《艺概·诗概》中的“慷慨任气,磊落使才,在当时不可无一,不能有二”一句评价的是李白的诗。
C.“辜负胸中十万兵,百无聊赖以诗鸣。
谁怜爱国千行泪,说到胡尘意不平。
”是近人梁启超对陆游的评价。
D.陆游的《书愤》一诗反映出陆游慷慨悲壮的诗风,而《临安春雨初霁》一诗则反映出清淡、婉丽的诗风。
5.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叙述,不恰当的一项是(A)
A.白居易的诗通俗易懂,《新乐府》《长恨歌》等诗都是具有感伤色彩的叙事诗。
B.《楚辞》描写楚地风土人情,具有浓厚的地方色彩。
后世称这种诗体为“楚辞体”或“骚体”。
C.“明远《行路难》,壮丽豪放”中“明远”是称鲍照的“字”;而“集中什九从军乐,亘古男儿一放翁”中“放翁”所指的是陆游的号。
D.“一剪梅”是词牌名。
《行路难》是乐府杂曲。
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12分)
6.写出下列名句的上句或下句。
(1)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
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
(2)搴汀洲兮杜若,将以遗兮远者。
时不可兮骤得,聊逍遥兮容与。
(3)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4) 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
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5) 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
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
(6)小楼一夜听春雨,深巷明朝卖杏花。
(7)一种相思,两处闲愁。
此情无计可消除,
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三、阅读题(共20分)
阅读下面两首宋词,完成7~8题。
(8分)
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
辛弃疾
郁孤台下清江水,中间多少行人泪。
西北望长安,可怜无数山。
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
江晚正愁余,山深闻鹧鸪①。
鹊桥仙·夜闻杜鹃
陆游
茅檐人静,蓬窗灯暗,春晚连江风雨。
林莺巢燕总无声,但月夜常啼杜宇②。
催成清泪,惊残孤梦,又拣深枝飞去。
故山犹自不堪听,况半世飘然羁旅。
注①据说鹧鸪“生不辞巢不别群”,其鸣叫声近似人言“行不得也哥哥”。
②杜宇,即杜鹃,又名子规。
相传它的叫声近似人语“不如归去”,又有“杜鹃啼血”的典故。
7.这两首词都写了夜闻鸟鸣,请结合词人所处的时代,简析其中寄寓的思想感情。
辛弃疾和陆游都生活在南宋时期,山河沦陷、百姓涂炭、朝廷腐败、奸臣横行,国家处于风雨飘摇之中,词中写鹧鸪与杜鹃啼鸣,巧妙地借用鸟鸣的谐音,传达出天下百姓热切盼望收复中原、统一国家的呼声,表达了作者国耻未雪、壮志未酬的忧愤和有家难归的飘零之感。
8.这两首词在对“夜闻鸟鸣”的具体表现上又各有特点。
你更喜欢哪一首的写法?请简述理由。
辛词写“山深闻鹧鸪”背景辽阔;“愁”在先而闻鹧鸪在后,愁上加愁。
陆词写“常啼杜宇”与“林莺巢燕总无声”对比;闻杜宇在先而“愁”在后,牵惹愁思。
阅读下面一首宋词,完成第9题。
(8分)
诉衷情
陆游
当年万里觅封侯,匹马戍梁州。
关河梦断何处,尘暗旧貂裘。
胡未灭,鬓先秋,泪空流。
此生谁料,心在天山,身老沧州①。
注①沧州,水边,古时隐者所居。
陆游晚年住在绍兴镜湖边的三山。
9.古人评论这首词的下阕,说第一句有三个词用得好,你认为是哪三个词?它们好在哪里?请结合全词简要赏析。
这三个词分别为:“未”、“先”、“空”。
这三个词概括力强,含意丰厚,流露出词人壮志未酬,报国无门的沉痛心情。
“未”字表达放眼西北,神州陆沉,妖氛未扫的遗恨;“先”字表达了回首人生,流年暗度,两鬓已秋的感慨;尤其一个“空”字,写出了内心的痛苦和失望,也隐含对南宋小朝廷的不满和愤慨。
阅读下列两首词,然后回答问题。
(8分)
破阵子
李煜
四十年来家国,三千里地山河。
凤阁龙楼连霄汉,玉树琼枝作烟萝。
几曾识干戈?一旦归为臣虏,沈腰潘鬓①消磨。
最是仓皇辞庙日,教坊犹奏别离歌。
垂泪对宫娥!
破阵子
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辛弃疾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
八百里②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
沙场秋点兵。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
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
可怜白发生!
注①沈腰潘鬓:《南史·沈约传》载“约与徐勉素善……(约)言己老病,‘百日数旬,革带常应移孔’”。
后人以“沈腰”作腰肢消瘦的代称。
潘岳《秋兴赋》载“斑鬓发以承弁(帽)兮”,后人以“潘鬓”作鬓发斑白的代称。
②八百里:牛名,晋王恺有名牛八百里,王恺与王济比射落败,王济遂命杀牛做炙。
10.两首词在整体构思上都运用了对比手法,请作简要说明。
答案李词将亡国前太平景象,家国一统,山河广阔,花草艳美的追忆与当前沦为囚徒的现实进行对比,表现了对故国的眷恋及亡国之痛。
辛词则借梦中飞赴前线,沙场点兵的盛况与而今英雄垂暮,无所作为的现实对比,表现收复中原的豪情及报国无门的悲愤。
11.辛词自许为壮词,其“壮”体现在哪些方面?试作赏析。
①申大志,即醉里梦里不忘收复河山的雄心壮志。
②抒悲情,全词感情基调雄壮高昂,而结句又悲凉低沉,显得悲壮。
③写大景,场景描写很有气势。
想像中的沙场点兵与战场杀敌两个场景描写得雄伟壮阔,显得雄壮。
四、语言运用(共13分)
12.请以“微笑”开头,再写一组句子。
要求句式和修辞手法基本相同,感情色彩一致。
(4分)
微笑是一阵雨仿写:
一阵温润的雨
它会在我们心中
展开杨柳依依
微笑是一缕风/一缕柔和的风/它会在我们面前/幻出蓓蕾朵朵
13.读下面歌颂青春的名言,把它们改写成以“青春”领头的一个连贯的排比句(可作适当删选)。
(5分)
①青年者,人生之王,人生之春,人生之华也。
——李大钊
②青春是不耐久藏的珍宝。
——莎士比亚
③春天是一年的青春,青春是生命的春天。
——雨果
④一个时代的精神,是青年代表的精神;一个时代的性格,是青年代表的性格。
——马克思
⑤啊!青春!或许你美好的全部奥秘不在能够做出一切,而在希望做出一切。
——屠格涅夫
(1)青春,是人生的花朵;青春,是生命的春天;青春,是时代的精神;青春,是不耐久藏的珍宝;青春,是创造一切的希望。
(2)青春是珍贵的,她是人生最美的花朵,是不耐久藏的珍宝,是转瞬即逝的春光;青春是饱满的,她代表着时代的精神,展示着时代的性格,孕育着时代的希望。
(3)青春的价值在于它是不耐久藏的珍宝,是稍纵即逝的瞬间;青春的意义在于它是一个时代的精神,是一个时代的性格;青春的奥秘在于它总是希望做出一切,总是不断勇往直前。
14.阅读下面一段文字,调整画线部分的语序,并做到各短语格式协调一致,匀整对称。
(字数不得增减)(4分)
成年累月的战事,每况愈下的社会治安,经济的不断衰退,动荡不安的政局,生存环境的日益恶化,使世界上越来越多的人的正常生活受到威胁,甚至连生命财产都没有保障。
修改为:成年累月的战事,动荡不安的政局,不断衰退的经济,每况愈下的社会治安,日益恶化的生存环境。
五、作文(共40分)
15.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明代学者杨慎评杜牧《江南春》(“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千里莺啼,谁人听得?千里绿映红,谁人见得?若作十里,则莺啼绿红之景,村郭、楼台、僧寺、酒旗皆在其中矣。
”因此他认为杜牧原诗应为“十里莺啼绿映红”,所谓“千里”乃传抄之误。
你怎样看待这个问题,请结合已学过的诗歌知识,谈谈你的看法。
要求:①题目自拟;②不少于8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