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2019年度新北师大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下册不懂就问教学设计
- 格式:doc
- 大小:47.00 KB
- 文档页数:3
《妈妈的爱》是《妈妈的爱》。
板书课题:妈妈的爱二、品味文本,感悟体验1、教师配乐范读,提示学生听清字音。
2、学生自由读文,提出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画出自己不理解的字,用已学过的方法独立认字。
3、指名学生分小节展示读,大屏幕出示,其他孩子边听、边看图、边想象。
4、学习第一小节(1)给“我”记忆最深的是一个怎样的夜晚?出示“热”,指名读、识记、组词、齐读。
(2)不过我却没有觉得很热,安然入睡,为什么?出示实物扇子,出示生字“扇”,正音、翘舌音、识记、组词、指导书写。
教师做扇风动作,引出另一个读音shān,齐读(3)轻轻地扇风,我们会觉得怎样?学习“凉”,出示“凉”,识记、组词,你还知道哪些“冫”旁的生字?它们和什么相关?(表示液体凝结、冻结)(4)半夜,我突然醒来。
出示“醒”:开火车读、组词。
(5)我醒来后,发现了什么?(汗水浸湿了她的衣裳)学习“汗”:出示“汗”,开火车读、组词。
和“旱”“汉”实行区别。
出示“干旱”“汉字”齐读。
学习“浸湿”:动作演示,把毛巾放到水杯中,引导学生观察,毛巾怎样了?出示“浸湿”,指名读,“湿”,整读音节、翘舌音,交流识记方法,组词,齐读。
(6)引导了解:“氵”旁汉字的构字规律。
(7)学习“裳”:出示“衣裳”,开火车读,强调“裳”的轻声。
(8)生字回文:生字宝宝回家了,还记得它们吗?齐读第一节。
(9)朗读指导:妈妈忍受着炎热的煎熬不停地给我扇风,这种爱多么无私呀,你能读一读这个小节吗?指名朗读第一节。
5、学习第二小节(1)给我印象最深的不但是一个很热很热的晚上,还有一个很凉很凉的雨天,走在很凉的雨中,你是什么感受?(2)我没有被水淋湿,为什么?学习“遮”:指名读,做动作理解,组词、齐读。
(3)指导朗读:冰凉的雨水打在妈妈身上,她难受极了。
不过在她的心中只有她的女儿,而完全没有她自己。
多么无私的妈妈呀!我们的妈妈不也是这样吗?你能读出对妈妈的爱吗?指名读。
6、学习第三小节(1)做猜词游戏,引出“熄灭”学习“熄灭”:打火机演示,学生猜出后,出示“熄灭”,指名读,交流识记方法,为“熄”“灭”组词,齐读。
列宁不懂就问
伟大的革命导师列宁,小时候是个学习成绩优秀的孩子中,除了其他原因外,不懂就问的学习习惯是一个重要的因素。
有一次,他和几个小朋友挖到了一个屎克螂的窝,里面有很多圆圆的粪球。
有个同学问:“屎克螂为什么要把粪球滚到窝里去呢?”大家都答不上来,他把列宁给问住了,他答应第三天把答案告诉大家。
他回家后,先是向哥请教,又找来好多书籍查找。
第二天,他带来了答案:原来是屎克螂把狼卵产在屎球上,幼虫孵出来后,即把屎球当食物。
同学们都满意地笑了。
1。
北师大版二年级语文下册教案《不懂就问》教学设计之二第1课时一、教学目标:1、初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2、运用已掌握的识字方法认字17个。
3、指导学生书写生字“孙、私”。
4、继续培养学生搜集资料的习惯,树立主动学习的意识。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1、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2、认字17个。
难点:1、引导学生运用识字方法自主识字。
2、写字“孙、私”。
三、教学准备:的资料、生字卡片、挂图。
学生课前预习课文。
四、教学过程:(一)导入。
这节课老师和同学们一起学习一篇课文,讲的是先生小时候的故事,课文的题目是:“不懂就问”。
指名读课题(2人)。
全班一起读课题。
(二)初步学习课文。
1、谁预习这篇课文了?你是怎么预习的?(3人说)2、这篇课文同学们都预习过了,现在请大家放开声音读一遍课文,读完之后,想一想有没有不懂的问题。
3、不懂的问题提出来。
主要板书和解决以下几个问题:(1)“照例”是什么意思?(2)是个名人吗?(3)“先生”是谁?(4)“戒尺”是什么?(5)什么是“私塾”?(6)为什么问问题要壮着胆子?(7)为什么问问题其他同学都吓呆了?)同学们有这么多问题,下面我们一起来学习这篇课文,争取把这些问题都弄明白。
4、这篇课文共有几个自然段?(7个自然段)5、这个小故事说的是小时候的事,谁在课前查找资料了,能给大家讲一讲。
(学生自由介绍资料,以小组形式介绍、自己向全班介绍。
)老师补充介绍资料。
附:资料生平简介先生幼名帝象,学名文,字德明,号日新,后改号逸仙,旅居时曾化名中山樵,“中山”因而得名。
1866年11月12日出生于翠亨村一个普通的农民家庭,10岁入村塾读书,12岁到檀香山读书,17岁时回国。
1894年创立兴中会。
19元旦,在南京就任临时大总统,创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共和政体。
1925年3月12日,因肝癌不治,逝世于北京。
图片在小的时候是没有学校的,想上学就要到私塾,私塾是那个时候由教师自己设立的教学处所,一般只有一个教师,采用个别教学,没有教材,也没有学习的年限。
《不懂就问》教学设计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认读本课生字,会写本课生字。
2、自由读课文,学会质疑。
善于提问,在提问中了解课文内容。
(二)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由拼读、书写掌握新字新词。
2、通过读、问、议了解课文主要内容。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学习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不懂就问。
教学重点:让学生通过学习养成“不懂就问”的好习惯。
教学准备:字词卡片、孙中山的资料或图片。
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过程:一、激发兴趣,引出课题1、师:老师让大家搜集孙中山的资料或图片,谁来介绍?师生共同交流搜集到的资料或图片。
2、师:同学们已经知道了有关孙中山的那么多故事,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看看孙中山小时侯是怎样学习的?板书课题:不懂就问。
二、初读课文,自主识字1、自己试读课文,自学课后字条里的字,不认识的字用喜欢的方式解决。
2、小组内读生字,交流识字方法。
(小组内成员互相帮助,互相激励,看哪个小组合作得最好)3、读词语比赛。
(看谁能读正确,声音响亮)(1)小组比赛。
(2)男女生比赛。
(3)小老师领读。
4、认读字卡。
(看谁交得生字朋友最多)多种方式让学生认读,个别字进行组词,形近字比较。
5、小结:同学们真聪明,这么快就认识了十几个生字朋友。
老师相信大家再来读课文一定会读得更流利。
三、熟读感悟1、默读课文,标出自然段的序号。
2、指名分自然段读课文。
3、自由读课文,把不明白的问题用喜欢的符号标下来。
4、全班交流学生提出的问题。
问题:孙中山为什么要壮着胆子问?同学们为什么吓呆了?(1)结合看图,小组讨论。
(2)班内汇报。
5、引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体会当时的紧张的气氛。
(1)试读。
(2)指名读。
(3)学生评价朗读。
6、分角色朗读或表演。
四、拓展延伸学习时遇到不懂的问题,你是怎样做的?(1)小组讨论。
(2)全班交流。
五、指导书写1、出示要求写的字,小组讨论哪些字难记,怎么记。
2、全班交流。
3、指导书写。
(可以利用给基本字加偏旁、换偏旁、形近字比较等方法)4、学生练习书写。
北师大版二年级语文下册教案《不懂就问》第一课时教学设计之一
1. 认识本课17个生字,会写9个汉字,用扑克忆喜欢的方法识字。
在阅读中独立认字。
2.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培养学生爱问、敢问、进而培养学生会问。
3. 将学习与学生的生活实际联系起来,使学生感悟到不懂就问的益处,养成不懂就问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点:
培养学生好问的习惯,把不懂就问化为学习的自觉行为和重要的学习方式。
教学难点:
培养学生好问的习惯,把不懂就问化为学习的自觉行为和重要的学习方式。
教学流程:
一、谈话导入
同学们,在你们平日的学习生活中,有没遇到过不了解或者不知道的情况?你是怎么样做的呢?这节课我们通过学习来认识一个人物,他就有着不懂就问的学习习惯。
我们一起到书上了解一下吧!
二、自学自主读文,提示学生学字方法,鼓励学生自主阅读识字。
三、识字分类识字,注重实效。
四、交流,整体感知
1、自读思考:读文后的感受
2、自主合作:以小组为单位,自读课文。
如齐读、分角色读、分自然段、表演读文等。
五、诵读小组汇报读文,共同感知课文。
六、写字
1、自主学习较简单的生字。
2、交流学习较难的生字。
《不懂就问》教学目标:1.学习本课的生字。
2.让学生能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3.能理解文中糊里糊涂、私塾、摇头晃脑的意思。
4.通过学习这篇课文让学生养成不懂就问的好习惯。
教学重点:抓住课文的第二自然段让学生学习。
教学难点:让学生懂得不懂就问是一种良好的学习习惯。
教学课时:两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认读生字(媒体出示生字)1.让学生借助拼音认读生字。
2.说说在生活中哪里见到过这个字。
3.给认读生字组词。
二、读文解意1.让学生自己试着读课文,遇到不认识的字圈起来。
2.说说你读懂了什么内容。
3.教师点评。
三、教学生字1.出示生字卡片。
2.让学生说说在生活中哪里见到过这个字。
3.让学生口头组词。
4.分析生字的写法。
四、指导书写板书设计:不懂就问懂意思教室尺理养良惯第二课时一、精读课文,了解内容1.让学生自由朗读课文,说说你懂得了什么。
2.找出你喜欢的部分,有感情地朗读。
3.找出自己不懂的地方。
二、再读课文,解决问题1.学生针对自己不懂的问题进行讨论。
2.对学生不能解决的问题教师给以指导。
3.指导学生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4.让学生理解“讲解、糊里糊涂、摇头晃脑“意思。
三、拓展活动,延伸主题1.说说孙中山不懂就问的好习惯对你有什么影响?2.你平时在学习、生活中遇到不懂的问题是怎么做的?四、小结课文说说你学习了不懂就问这篇课文之后有什么收获板书设计:不懂就问不懂的事情就主动地问养成了良好的习惯。
不懂就问教案教学设计(北师大版二年级下册)一、教学目标:1、朗读课文,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2、巩固识字17个。
积累词语。
3、指导学生书写“诵、思”等7个生字。
4、继续培养学生不懂就问的好习惯。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1、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2、写字7个。
难点:1、书写习惯的培养。
2、积累词语。
三、教学准备:生字卡片、书、本、词典。
四、教学过程:(一)导入。
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不懂就问”这篇课文。
板书课题。
全班一起读课题。
(二)朗读课文。
1、谁愿意读这篇课文?(请7个同学每人读一个自然段。
)其他同学认真听他们读的怎么样?一会儿来评一评。
2、读完之后评议。
先说一说谁读的好,什么地方读的好?再提出自己的意见。
3、出示:“先生讲得很仔细,大家听得很认真。
从此,孙中山一有不懂的事情,就主动地问,养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
”谁来说说你从这段话中读懂了什么?孙中山养成了什么好习惯?你在学习时遇到不懂的问题时是怎样做的?学生思考、讨论、回答。
4、你对这篇课文哪几个自然段比较喜欢或者有感想就读这几个自然段?学生自由读课文。
小组合作读课文。
5、课文中有一个词“一字不错”照这个样子也写几个“一()不()”的词。
允许学生查词典。
(三)巩固生字、写生字。
1、出示生字卡片认字组词。
2、这节课要求同学们会写的生字有……,老师一边摆生字卡片大家一边读。
3、让学生分析字的结构,怎样写好看。
认真观察田字格,每个字的部件应从哪起笔,到哪收笔。
4、练习写字。
5、反馈写的情况,再写一个。
6、小结。
作业:1、朗读课文。
2、读认字表,组词。
3、写生字。
1 不懂就问【备课资料包】【教学目标】1.会写“意、思”等8个生字;会认“例、段”等13个生字;能正确读写“糊里糊涂、鸦雀无声”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初步了解孙中山是一个怎样的人,培养不懂就问的好习惯。
3.初步认识逗号和句号的作用,并练习使用。
【教学重点】1.会写“意、思”等8个生字;会认“例、段”等13个生字;能正确读写“糊里糊涂、鸦雀无声”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初步了解孙中山是一个怎样的人,培养不懂就问的好习惯。
【教学难点】初步认识逗号和句号的作用,并练习使用。
【教学准备】生字卡片,课文磁带。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1、出示孙中山先生画像,提问:画像上的人物是谁?你知道有关他的什么知识吗?2、结合学生回答,简要介绍:孙中山先生是我国民主主义革命的先驱、一位伟大的革命家,他创立同盟会,推翻了统治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受到人们的尊敬和怀念,他的家乡也因他改名为“中山市”。
今天我们要学习的第一篇课文讲的就是孙中山先生小时候在家乡上学时发生的故事——《不懂就问》。
(板书课题、指读课题)二、初读课文1、布置自读课文,提示方法:自己独立或与同桌合作完成识字,练习读通课文边读边思考: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2、听课文录音,指名回答思考题。
三、巩固生字1、听老师读课文,在课文里把生字词用横线划下来,同桌互相认读,检查自学情况。
出示词语:背诵意思照例段落糊涂摇头晃脑鸦雀无声拿着厉声既然养成良好流利2、学生自读,然后指名开火车读,教师相机正音。
齐读词语两遍。
3、谁能说说“摇头晃脑”、“鸦雀无声”、“厉声”这三个词语的意思?或者用动作表示?4、抽读生字卡,并用所读生字组词。
四、再读课文1、指名分段读课文,逐段提问解析:(1)孙中山为什么要向先生提问?为什么孙中山提问的举动把同学都吓呆了?(2)先生听到孙中山的问题后,是怎么说怎么做的呢?先生讲的“学问学问,不懂就问”是什么意思?你怎么理解这句话?2、分组讨论:学习时遇到不懂的问题,你是怎么做的?学习中不懂就问有什么好处?3、小组汇报,各抒己见4、指导朗读课文最后一段,注意逗号和句号的停顿。
《不懂就问》教学设计之一教学目的:1、让学生能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2、掌握本课的生字。
3、让学生理解糊里糊涂、私塾、摇头晃脑的意思。
4、通过学习这篇课文让学生养成不懂就问的好习惯。
教学重点:抓住课文的第二自然段让学生学习。
教学难点:让学生懂的不懂就问是一种良好的学习习惯。
教学方法:朗读法、调查法学法指导:指导学生自读自晤,遇到不懂的地方就问。
教学课时:两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学习认读生字1、让学生借助拼音读认读生字。
2、说说在生活中哪里见到过这个字。
3、给认读生字组词。
二、初读课文,了解大意。
1、让学生自己试着读课文,遇到不认识的字圈起来。
2、说说你读懂了什么内容。
3、教师点评。
三、教学生字1、出示生字卡片。
2、让学生说说在生活中哪里见到过这个字。
3、让学生口头组词。
4、分析生字的写法。
四、指导书写。
板书设计:不懂就问sún sòng sī lì gāng mā Yā Yǎng liáng孙诵私利刚吗鸦养良第二课时一、精读课文,了解意思1、让学生自由朗读课文,说说你懂得了什么。
2、找出你喜欢的部分,有感情的朗读。
3、找出自己不懂的地方。
二、再读课文,解决问题1、学生针对自己不懂的问题进行讨论。
2、对学生不能解决的问题教师给以指导。
3、指导学生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4、让学生理解“讲解、糊里糊涂、摇头晃脑的意思。
三、扩展活动1、说说孙中山不懂就问的好习惯对你有什么影响?2、你平时在学习、生活中遇到不懂的问题是怎么做的?四、小结课文说说你学习了不懂就问这篇课文之后有什么收获板书设计:不懂就问不懂的事情就主动的问养成了良好的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