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民基本权利 (2)
- 格式:doc
- 大小:212.00 KB
- 文档页数:3
八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公民基本权利知识点汇总1、我国宪法规定的公民基本权利有哪些?(1)政治权利和自由。
包括:选举权和被选举权、政治自由和监督权等。
(2)人身自由。
包括:人身自由不受侵犯,人格尊严不受侵犯,住宅不受侵犯,通信自由和通信秘密受法律保护。
(3)社会经济与文化教育权利。
包括:财产权、劳动权、物质帮助权、受教育权、文化权利。
(4)其他权利。
包括:平等权,宗教信仰自由,妇女、儿童和残疾人等特定人群的权利受到宪法和法律的特殊保障。
2、我国公民享有哪些政治权利和自由?(1)选举权和被选举权。
①条件:我国年满十八周岁的公民,不分民族、种族、性别、职业、家庭出身、宗教信仰、教育程度、财产状况、居住期限,都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但是依照法律被剥夺政治权利的人除外。
②重要性:选举权和被选举权是公民的一项基本政治权利,行使这项权利是公民参与管理国家和管理社会的基础。
(2)政治自由。
①内容:我国公民有言论、出版、集会、结社、游行、示威的自由。
②重要性:公民享有政治自由,有助于公民参与国家政治生活,充分表达自己的意愿。
(3)监督权。
①内容:我国公民对于任何国家机关和国家工作人员,有提出批评和建议的权利;对于任何国家机关和国家工作人员的违法失职行为,有向有关国家机关提出申诉、控告或者检举的权利,但是不得捏造或者歪曲事实进行诬告陷害。
②重要性:有助于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依法行使权力,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补充笔记】公民行使监督权的途径有哪些?①通过人大代表或直接向全国人大常委会和地方人大常委会反映;②采用书信、电子邮件、电话、走访等形式,向有关部门举报或反映;③通过电视、广播、报纸、网络等媒体进行舆论监督。
④参加听证会、论证会。
3、公民依法行使政治权利和自由有什么意义?我国公民依法行使政治权利和自由,参与国家政治生活,通过各种途径和形式管理国家事务,管理经济文化事业,管理社会事务,这是人民行使当家作主权利的重要体现。
简答我国公民的基本权利我国公民的基本权利是指在法律规定下,每个中国公民都享有的基本权利。
这些权利是保障公民合法权益和人格尊严的基石,也是确保社会公平和正义的重要保障。
以下是我国公民的基本权利的相关参考内容。
一、人身权利1. 生命权:公民有权享有自己的生命权,任何机关、个人不得非法侵犯、剥夺公民的生命权。
2. 健康权:公民有权得到医疗卫生服务的保障和保健条件的改善。
3. 自由权:公民有权自由出行、自由迁徙、自由选择职业、自由结婚等。
二、财产权利1. 私有财产权:公民有权享有私有财产和合法财产所产生的利益,任何单位、个人不得非法侵犯、占有公民的财产。
2. 经营权:公民有权从事合法的经济活动和创造财富的自由。
三、人格权利1.姓名权:公民有权决定自己的姓名,并以此姓名行使权力、履行义务。
2. 名誉权:公民享有名誉权,任何单位、个人不得非法侵犯公民的名誉。
3. 隐私权:公民有权拒绝受到无理的干扰和监视,任何单位、个人不得非法侵犯公民的隐私权。
四、言论权利1. 言论自由:公民有权自由表达自己的意见和信仰,任何机关、个人不得干涉、压制公民的言论自由。
2. 新闻出版自由:公民有权自由获取和传播信息,任何机关、个人不得非法干涉、限制公民的新闻出版自由。
五、政治权利1.选举权:公民有权在法定时期和范围内,通过选举行使国家权力。
2. 选举被选举权:公民有权被选举为国家机关的代表。
六、社会权利1.教育权:公民有权接受教育,国家提供的义务教育是公民的基本权利。
2. 就业权:公民有权选择适合自己条件的合理就业,国家提供就业机会和职业培训。
3. 社会保障权:公民有权享受国家提供的社会保障和社会福利,包括养老保险、医疗保险等福利。
总而言之,我国公民的基本权利包括人身权利、财产权利、人格权利、言论权利、政治权利和社会权利等方面。
这些权利的保障是我国法律体系中的重要内容,旨在确保公民的平等、自由和尊严。
只有在有效保障公民的基本权利的前提下,社会才能实现公平、正义和稳定的发展。
政治法律:法治社会中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概述在一个法治社会中,公民拥有一系列基本权利和义务。
这些权利和义务是确保公民享受自由、平等、正义以及个人尊严的重要保障。
本文将介绍政治法律领域中与公民相关的基本权利和义务。
公民的基本权利1.言论自由:公民有言论自由的权利,可以自由表达个人意见、观点和批评政府。
2.宗教信仰自由:每个公民都享有选择宗教信仰以及宗教实践的自由。
3.隐私权:公民享有隐私保护,包括居住地、通讯内容和个人信息等方面。
4.人身安全:每个公民都享有不受非法侵害和暴力威胁的权利。
5.平等权利:所有公民在政府机构、就业、教育以及其他领域都应该受到平等对待,无论其种族、性别、宗教或其他特征。
6.公正审判:每个公民都有接受公正司法程序并按照规定程序进行裁决的权利。
公民的基本义务1.遵守法律:作为社会成员,公民有义务遵守法律并尊重规则,以维护社会秩序和公共安全。
2.尊重他人权利:公民应该尊重他人的权利、自由和尊严,并避免歧视和侵犯他人的权益。
3.积极参与公共事务:公民有责任积极参与社会和政治活动,包括投票选举、参与志愿者工作和关注社会问题等。
4.纳税义务:每个公民都有纳税的义务,以支持政府提供基本公共服务和维护社会发展。
5.守信诚实:公民应该诚实守信,遵守契约和合同,并履行个人承诺。
结论在法治社会中,公民享有一系列基本权利和承担相应的义务。
这些权利和义务相辅相成,在确保个人自由与平等的同时,也促进了社会稳定、正义和进步。
通过理解并履行这些基本权利和义务,我们可以建设一个更加文明、公正以及富有活力的社会。
公民三大基本政治权利:1、选举权和被选举权;2、政治自由,主要是言论、出版、集会、结社、游行、示威的自由;3、监督权。
公民三大基本政治权利选举权和被选举权①行使选举权和被选举权,是人民行使国家权力,管理国家事务的基础,是公民基本的政治权利,是公民极为庄严的政治权利,是人民当家作主的表现。
②我们应该选举那些政治素质、文化素质、健康条件和议政能力比较好的公民当人大代表,才能真正代表人民的意志和利益行使国家权力。
因此,我们必须十分珍惜,认真对待,依法行使选举权和被选举权。
2.言论、出版、结社、集会、游行、示威等政治自由①政治自由是民主政治的基础。
让人民充分表达自己的意愿,参加国家政治生活,是人民行使当家作主权利的重要方式,是社会主义民主的具体表现。
②自由和法律的关系:我国公民享有合法的政治自由必须在我国法律范围内进行。
法律是自由的体现和保障,法律和自由统一的,脱离法律的绝对自由是不存在的。
3.监督权①监督权包括批评和建议、申诉、控告、检举等形式。
②公民依法行使监督权,有利于克服官僚主义和不正之风,改进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的工作,有利于维护国家利益和公民的合法利益。
公民基本权利公民权中基本的、主要的部分。
通常由宪法加以明确规定。
我国宪法对公民基本权利的规定,体现了广泛性、平等性、真实性以及权利和义务的一致性。
一国宪法确认的公民在政治、经济、文化、人身等方面所享有的基本权利。
资产阶级国家称为人权、公民权。
公民权中基本的、主要的部分。
通常由宪法加以明确规定。
我国宪法对公民基本权利的规定,体现了广泛性、平等性、真实性以及权利和义务的一致性。
公民基本权利知识清单公民基本权利是现代社会的重要保障,是个人自由和尊严的基石。
了解公民基本权利对于每个人都至关重要,因为只有有效地行使自己的权利,才能在社会中实现自我价值和发展。
本文将为您提供一份公民基本权利知识清单,帮助您更好地了解和保障自己的权益。
第一条:人的平等人的平等是现代社会的基本原则之一,也是公民基本权利的基础。
不论任何个人的种族、性别、年龄、国籍、宗教信仰等身份特征,每个人都享有平等的权利和机会。
这意味着无论是在政治、经济还是社会的各个领域,都不应存在种族歧视、性别歧视等不平等对待的现象。
第二条:言论自由言论自由是公民基本权利中最重要的一项。
每个人都有权利自由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意见,无论是通过口头的方式还是通过书面形式。
然而,言论自由并不允许人们散布谣言、诽谤他人或者煽动暴力等,因为这可能侵犯到他人的权利和社会的稳定。
第三条:宗教自由宗教自由是每个人的基本权利,每个人都有选择自己的宗教信仰或者不信仰的自由。
无论是基督教、伊斯兰教、佛教还是其他宗教,每个人都有权利按照自己的信仰进行宗教活动,并且不应该受到歧视或者迫害。
第四条:私人财产权私人财产权是公民基本权利中的核心内容之一。
每个人都有权利拥有、使用和处置自己的财产,包括房屋、车辆、存款等。
同时,这也包括对自己财产的合法保护,如拥有合法的财产证书、能够寻求法律保护等。
第五条:公平司法公平司法是公民基本权利的保障之一。
每个人都有权利在司法程序中公正和公平地受到对待。
这意味着每个人都有权利接受法律程序中的平等对待,包括公正的审判、被告知指控的权利、辩护的权利等。
同时,每个人都有权利申诉和上诉,以确保司法程序的公平性。
第六条:合法权益保护合法权益保护是公民基本权利的核心内容之一。
每个人都有权利在法律保护下享有人身和财产的安全。
这意味着每个人都应该受到法律法规的保护,如保证个人生命安全、禁止私自搜查或扣押、保护合法收入等。
第七条:参与政治权利参与政治权利是公民基本权利的重要组成部分。
公民的基本权利教案一、引言在一个民主和法治社会中,公民的基本权利是保障他们生活和发展的关键。
了解和尊重这些权利对于培养学生的公民意识以及推动社会进步至关重要。
本教案将介绍公民的基本权利,并提供一些教学活动和资源来帮助学生加深对这些权利的理解。
二、公民的基本权利1. 言论自由- 解释:公民有权表达个人的意见和观点,以言论、媒体等方式自由地传播信息。
- 目标:让学生理解言论自由对于维护公民权利的重要性。
- 活动建议:请学生分组讨论一种情景,比如新闻报道中涉及到争议性话题。
要求他们讨论该新闻报道中是否存在对言论自由的威胁,并展示他们的观点。
2. 宗教自由- 解释:公民有权信仰任何宗教或选择不信仰宗教。
- 目标:引导学生理解并尊重不同宗教信仰。
- 活动建议:请学生以小组形式研究不同的宗教信仰,并展示他们对于宗教自由的理解。
3. 平等权利- 解释:每个公民在法律面前享有平等的权利和机会。
- 目标:强调每个公民都应该受到公平对待,不论其种族、性别、宗教或其他身份。
- 活动建议:组织一个角色扮演活动,让学生体验在不受平等对待的情况下的不公正和不平等感受。
4. 人身自由- 解释:公民有权自由出入、居住和移动,且不受非法拘留或监禁。
- 目标:使学生明白人身自由对于个人的重要性以及保障法律和政府的责任。
- 活动建议:请学生展开小组讨论,探讨何种情况下可能侵犯个人的人身自由,以及如何保护这一权利。
5. 教育权利- 解释:公民有权接受平等、免费和基础教育。
- 目标:传达教育的重要性,并强调每个人都应该享有平等接受教育的权利。
- 活动建议:请学生写一篇短文,介绍他们理解的教育权利,并与同学分享。
三、评估为了检测学生对公民的基本权利的理解程度,以下是几个评估方法的建议:- 学生完成一份问卷,回答关于公民权利的基本问题。
- 学生以小组形式进行辩论,讨论特定情况下是否有人的权利受到了侵犯。
- 学生写一篇短文,表达他们对于公民权利的理解和看法。
公民的基本权利1. 平等权凡具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籍的人都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
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
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
2. 政治权利和自由(1)选举权与被选举权。
中华人民共和国年满18周岁的公民,不分民族、种族、性别、职业、家庭出身、宗教信仰、教育程度、财产状况、居住期限,都享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但是依照法律被剥夺政治权利的人除外。
(2)监督权与获得赔偿权。
(3)政治自由。
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有言论、出版、集会、结社、游行、示威的自由。
3. 宗教信仰自由4. 人身自由5. 社会经济、文化教育方面的权利(1)财产权;(2)劳动权;(3)劳动者休息的权利;(4)获得物质帮助的权利;(5)受教育的权利。
6. 特定人的权利(1)保障妇女的权利;(2)保障退休人员和军烈属的权利;(3)保护婚姻、家庭、母亲和老人;(4)保护未成年人;(5)保护华侨、归侨和侨眷的正当权利。
公民的基本义务1. 维护国家统一和各民族团结。
2. 遵守宪法和法律,保守国家秘密,爱护公共财产,遵守劳动纪律,遵守公共秩序,尊重社会公德。
3. 维护祖国的安全、荣誉和利益。
4. 保卫祖国,依法服兵役和参加民兵组织。
5. 依照法律纳税。
6. 其他义务,如夫妻双方有实行计划生育的义务,父母有抚养教育未成年子女的义务等。
2010年贵州公务员考试《行政职业能力测验》常识判断法律常识核心考点——选举制度、全国人大及其常委、民族自治地方和特别行政区。
1、选举制度选举形式——直接选举与间接选举并用。
1. 乡级、县级人大代表由选区的选民直接选举产生;2. 地市级、省级人大代表由下一级的人大间接选举;3. 全国人大代表由省、自治区、直辖市人大、特别行政区中国公民和人民解放军选举产生。
2、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全国人民代表大会1. 全国人大是国家最高权力机关,在整个国家机构体系中处于核心地位;全国人大由省、自治区、直辖市、香港特别行政区、澳门特别行政区和军队选出的代表组成。
第五章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第一节基本权利和义务的概述一、宪法与其本权利(一)基本权利的内涵1.权利:(1)权力指的是在一定的法律关系中,法律关系的一方对另一方所享有的可以规定作出一定的作为或不作为,并未法规范所认可的一种资格。
(2)权力的重要特性:第一,权利反映了主体之间的一种对等的法律关系。
第二,权力是由法规范所认可的。
第三,权力是一种法律上的资格。
2.基本权利:许多人把基本权利称为人权。
德国称其为基本法。
3.我国宪法中的人权和基本权利2023年修宪之前,一直使用的是基本权利,认为人权是资产阶级的专利品。
80年代之后,理论上逐渐对人权的理念发生了转变。
1998年10月签署了《公民权利和政治权利国际公约》2023年《经济、社会和文化权利国际公约》2023年《国家人权行动计划》这是中国政府第一个国家人权行动。
由此看来,对基本权利的确认和保障,构成了整个宪法价值体系的一个重要核心。
(二)基本权利的基本性质1.固有性与法定性(1)固有性:自然法学法定性:实证法学(2)没有宪法的规定,就没有基本权利(专制)------法律实证主义(3)天赋人权----自然法思想。
(4)无论是自然法思想和法律实证主义的观点都是错误的。
(5)一方面要认可法律的固有性,再分析法律的法定性的对的与否。
(6)固有性和宪法规定性是互相统一的。
2.不受侵犯性(固有性)和受制约性(法定性)3.普通性和特殊性(三)基本权利的享有主体1.基本权利享有主体的分类2.各种主体(1)一般主体。
公民为我国宪法所拟定的基本权利的一般性的主体。
根据我国现行宪法第33条第1款的规定,凡是具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籍的人都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
(2)特殊主体。
即法人与外国人。
法人与外国人是享有基本权利的特殊主体。
(3)特定主体。
(4)关于“集体权利”(四)基本义务的宪法含义指的是根据法律规范的规定,一定的主体必须做出某种作为或不作出某种作为的责任。
其中,前者成为作为义务,后者成为不作为义务。
简述我国公民的基本权利
我国公民的基本权利包括五个方面:
1. 政治权利:包括选举权和被选举权、言论、出版、结社、游行、示威的自由等。
公民有权参与国家政治,表达自己的观点和诉求。
2. 经济权利:包括私有财产权、经商自由和劳动权益等。
公民有权拥有个人财产,自由经商和从事合法职业,享受合理的劳动条件和报酬。
3. 教育权利:公民享有接受教育的权利,包括义务教育权、继续教育权和选择教育的自由。
公民有权选择适合自己的教育方式和机构,接受公平的教育机会。
4. 社会权利:包括社会保障权、医疗卫生权、住房权和环境权等。
公民有权享受社会保障、医疗卫生服务,居住在良好的环境中。
5. 人身权利:包括生命权、身体权、健康权、人格权等。
公民有权保护自己的人身安全和尊严,享有健康和发展的权利。
这些基本权利是我国公民的合法权益,对于保障公民的人权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编辑丨笑语盈盈一、公民的基本权利公民的基本权利是由一国的宪法规定的公民享有的,主要的、必不可少的权利,故有些国家又把公民的基本权利称为宪法权。
(一)平等权宪法第三十三条第二款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
”这既是我国社会主义法治的一项重要原则,也是我国公民的一项基本权利。
其含义有以下几点:第一,我国公民不分民族、种族、性别、职业、家庭出身、宗教信仰、教育程度、财产状况、居住期限、一律平等地享有宪法和法律规定的权利并平等地承担相应的义务;第二,国家机关对公民平等权利的保护,对公民履行义务平等的约束,平等的要求;第三,所有公民在适用法律上一律平等。
不允许任何组织和个人有超越宪法和法律之上的特权;第四,法律面前一律平等还包括民族平等和男女平等。
(二)政治权利和自由1.选举权与被选举权宪法第三十四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年满十八周岁的公民,不分民族、种族、性别、职业、家庭出身、宗教信仰、教育程度、财产状况、居住期限,都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但是依照法律被剥夺政治权利的人除外。
”选举权与被选举权包含以下内容:(1)公民有权按照自己的意愿选举人民代表;(2)公民有被选举为人民代表的权利;(3)公民有依照法定程序罢免那些不称职的人民代表的权利。
选举权和被选举权是公民参加国家管理的一项最基本的政治权利,也是最能体现人民群众当家作主的一项权利。
2.言论、出版、集会、结社、游行、示威的自由宪法第三十五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有言论、出版、集会、结社、游行、示威的自由。
”(1)言论自由就是宪法规定公民通过口头或书面形式表达自己的意见的自由。
(2)出版自由是公民以出版物形式表达其思想和见解的自由。
(3)集会自由是指公民享有宪法赋予的聚集在一定场所商讨问题或表达意愿的自由。
(4)结社自由是公民为一定宗旨,依照法定程序组织或参加具有连续性的社会团体的自由。
(5)游行自由是指公民采取列队行进的方式来表达意愿的自由。
公民的基本权利1. 平等权凡具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籍的人都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
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
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
2. 政治权利和自由(1)选举权与被选举权。
中华人民共和国年满18周岁的公民,不分民族、种族、性别、职业、家庭出身、宗教信仰、教育程度、财产状况、居住期限,都享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但是依照法律被剥夺政治权利的人除外。
(2)监督权与获得赔偿权。
(3)政治自由。
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有言论、出版、集会、结社、游行、示威的自由。
3. 宗教信仰自由4. 人身自由5. 社会经济、文化教育方面的权利(1)财产权;(2)劳动权;(3)劳动者休息的权利;(4)获得物质帮助的权利;(5)受教育的权利。
6. 特定人的权利(1)保障妇女的权利;(2)保障退休人员和军烈属的权利;(3)保护婚姻、家庭、母亲和老人;(4)保护未成年人;(5)保护华侨、归侨和侨眷的正当权利。
公民的基本义务1. 维护国家统一和各民族团结。
2. 遵守宪法和法律,保守国家秘密,爱护公共财产,遵守劳动纪律,遵守公共秩序,尊重社会公德。
3. 维护祖国的安全、荣誉和利益。
4. 保卫祖国,依法服兵役和参加民兵组织。
5. 依照法律纳税。
6. 其他义务,如夫妻双方有实行计划生育的义务,父母有抚养教育未成年子女的义务等。
1、选举制度选举形式——直接选举与间接选举并用。
1. 乡级、县级人大代表由选区的选民直接选举产生;2. 地市级、省级人大代表由下一级的人大间接选举;3. 全国人大代表由省、自治区、直辖市人大、特别行政区中国公民和人民解放军选举产生。
2、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全国人民代表大会1. 全国人大是国家最高权力机关,在整个国家机构体系中处于核心地位;全国人大由省、自治区、直辖市、香港特别行政区、澳门特别行政区和军队选出的代表组成。
全国人大每届任期5年。
2.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主要职权(1)修改宪法和监督宪法实施的权力。
宪法修改由全国人大常委会或者1/5以上的全国人大代表提议,并由全国人大以全体代表的2/3以上的多数通过。
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知识点
》
一、公民的基本权利
公民的基本权利是指公民享有的宪法保障的自由权利,是指公民享有的宪法保障的各种自由、权利和利益,其主要有以下几种:
1、人身安全权
所谓人身安全权,是指公民享有的自由权利,它包括言论自由、出入自由、宗教信仰自由、安全保护权等。
2、财产权
所谓财产权,是指公民拥有的土地、财物、房屋等物权的保护。
3、社会保障权
所谓社会保障权,是指公民有权获得社会保障,包括社会保险、抚恤金、安全饮食及其他社会福利。
4、学习、就业等权利
所谓学习、就业等权利,是指公民有权和自由选择学习、就业,社会提供各种支持。
二、公民的基本义务
公民的基本义务是指公民应尽的基本法律义务,公民应尊重宪法和法律,遵守国家制定的法律和其他法规,这是公民最基本的义务。
具体包括:
1、尊重宪法
公民应遵守宪法有关的法规,维护宪法尊严,尊重宪法,保护宪
法。
2、遵守法律
公民应完全遵守国家制定的法律和其他法规,承担公民义务,不得违反国家法律规定的基本秩序。
3、热爱祖国
公民要热爱祖国,尊重祖国的历史和文化,热爱祖国的土地和人民,爱护祖国的财富,保护祖国的环境。
4、诚实守信
公民应尊重诚信,拒绝欺骗和谎言,遵守条约和政策,拒绝利用欺诈手段来损害其他公民的权益。
5、安全文明
公民应维护社会的安全,尊重社会文明秩序,以及抵制社会淫秽色情和暴力行为。
6、尊重公民权利
公民应尊重公民的权利,不得侵犯公民的正当权益,保障他们的基本权利,不得歧视他人,维护社会公平正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