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和浩特市第一医院急诊外科患者知情同意、告知制度
- 格式:doc
- 大小:23.50 KB
- 文档页数:1
医院患者知情同意告知制度一、总则1.1 为了保障患者权益,确保医疗行为的合法性、合规性,提高医疗服务质量,制定本制度。
1.2 本制度适用于医院所有临床科室及医务人员在诊疗过程中对患者进行的知情同意告知工作。
1.3 医院应贯彻“患者至上、尊重人权、全面告知、确保理解”的知情同意告知原则。
二、知情同意告知内容2.1 医务人员在诊疗过程中,应对患者进行全面的病情告知、治疗方案告知、风险和可能的后果告知。
2.2 告知内容应包括但不限于:诊断结果、治疗方案、手术风险、药物副作用、检查和治疗费用等。
三、知情同意告知程序3.1 医务人员在实施诊疗前,应主动向患者提供所需的信息,并确保患者充分理解。
3.2 医务人员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采用易于理解的语言和方式进行告知。
3.3 患者有权询问和了解诊疗过程中的相关问题,医务人员应耐心解答。
四、特殊情况下的知情同意告知4.1 对于意识不清、无法表达意愿的患者,医务人员应向患者的法定代理人或近亲属进行知情同意告知。
4.2 对于未成年人或不能完全辨认自己行为的成年人,医务人员应向其法定代理人进行知情同意告知。
五、知情同意文件的记录与保存5.1 医务人员应将患者的知情同意过程进行详细记录,并保存相关文件。
5.2 知情同意文件应包括患者或法定代理人的签名、日期等,并进行归档保存。
六、违反知情同意告知制度的处理6.1 医务人员违反本制度,未进行充分告知或未取得患者同意进行诊疗的,一经查实,将按照医院相关规定进行处理。
6.2 情节严重的,将依法依规追究相应法律责任。
七、附则7.1 本制度自发布之日起实施。
7.2 本制度的解释权归医院医务部门。
7.3 医院可根据实际情况对本制度进行修订和补充。
医院患者知情同意告知制度1、患者知情同意即是患者对病情、诊疗(手术)方案、风险益处、费用开支、临床试验等真实情况有了解与被告知的权利,患者在知情的情况下有选择、接受与拒绝的权利。
2、履行患者知情同意可根据操作难易程度、可能发生并发症的风险与后果等情况,决定是口头告知或是同时履行书面同意手续。
3、由患者本人或其监护人、委托代理人行使知情同意权,对不能完全具备自主行为能力的患者,应由符合相关法律规定的人代为行使知情同意权。
4、告知内容由主管医师用以患者易懂的方式和语言充分告知患者,并履行签字同意手续。
5、对急诊、危重患者,需实施抢救性手术、有创诊疗、输血、血液制品、麻醉时,在患者无法履行知情同意手续又无法与家属联系或无法在短时间内到达,病情可能危及患者生命安全时,应紧急请示报告科主任、医务部,院总值班批准。
6、临床医师在对病人初步诊断后要向病人进行告知疾病特点及检查、治疗方法、治疗的后果、大概出现的不良反应等,关于特殊检查、特殊治疗应在取得病人的理解赞成后,方可施行。
特殊检查、特殊治疗指具有一定创伤和风险的检查、治疗,如各种内镜检查、各种造影检查、各种穿刺(胸穿、腰穿、骨穿、肾脏穿刺、甲状腺穿刺、深静脉穿刺、淋巴结穿刺、上颌窦穿刺等等)、有创性的治疗、淋巴结活检、治疗方案的更改、椎间盘吸切、各种封闭、关节腔内注射、切开引流、静脉切开等。
7、如果病人对检查、治疗有疑虑,拒绝接受医嘱或处理,主管医师应在病程录中作详细记录,向病人做出进一步的解释,病人仍拒绝接受处理等情况,也应在病程记录中说明,并向上级医师或科主任报告。
8、如果病人执意不赞成接受应该施行的检查或治疗,则不可实行,但应告知大概产生的后果,由病人或委托人在知情赞成书上签字。
9、手术、麻醉前必须签署手术、麻醉知情同意书。
主管医师应告知病人拟施手术、麻醉的相关情况,由病人或家属签署同意手术、麻醉的意见。
10、进行临床试验、药品试验、医疗器械试验、输血以及其他特殊检查或治疗前必须签署特殊检查、特殊治疗知情赞成书。
患者知情同意告知制度一、目的为了保护患者的合法权益,尊重患者对自身疾病的认知和意愿,确保医疗行为的合规性,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侵权责任法》、《医疗机构管理条例》等相关法律法规,结合本医疗机构实际情况,制定本知情同意告知制度。
二、适用范围本制度适用于本医疗机构对患者的诊疗、检查、治疗、手术、放射、药物等医疗行为。
三、患者知情同意的内容1. 病情告知:医生应当向患者告知其病情的诊断、病程、可能的预后及治疗方案等。
2. 诊疗方案告知:医生应当向患者告知诊疗方案、治疗方法、手术方式、药物使用等。
3. 风险及可能的后果告知:医生应当向患者告知诊疗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风险及后果。
4. 替代方案告知:医生应当向患者告知替代诊疗方案及其可能产生的后果。
5. 费用告知:医生应当向患者告知诊疗过程中可能产生的费用。
四、患者知情同意的程序1. 医生在实施医疗行为前,应当向患者充分解释病情、诊疗方案、风险及可能的后果等,确保患者理解。
2. 医生在实施医疗行为前,应当征求患者的意见,尊重患者的选择。
3. 医生在实施医疗行为前,应当获得患者的书面同意。
4. 患者不具备完全民事行为能力的,医生应当向患者的法定代理人或者近亲属充分解释病情、诊疗方案、风险及可能的后果等,确保患者法定代理人或者近亲属理解。
5. 患者法定代理人或者近亲属在了解病情、诊疗方案、风险及可能的后果等后,应当书面同意。
五、 exceptions在紧急情况下,为了保护患者的生命健康,医生可以不征求患者及其法定代理人或者近亲属的意见,立即实施必要的医疗措施。
但是,医生应当在后续的诊疗过程中及时向患者及其法定代理人或者近亲属说明情况,并取得书面同意。
六、违反本制度的法律责任违反本制度的,由本医疗机构依法依规予以处理,造成患者损害的,依法承担赔偿责任。
七、附则本制度自发布之日起实施,解释权归本医疗机构所有。
(医疗机构名称)(年月日)。
医院患者知情同意告知制度一、背景介绍为了保障患者的知情权和自主权,提高医疗服务的透明度和质量,我公司制定了医院患者知情同意告知制度。
本制度的目的是确保医生和医院向患者充分、准确、清楚地告知医疗服务所涉及的风险、利益、可选择方案等相关信息,让患者能够理解并自主决策是否接受医疗服务。
二、适用范围本制度适用于我公司所有就诊患者,在医院进行诊疗、手术、治疗或参与其他医疗服务的过程中。
三、管理标准1.医生知情告知责任–医生在与患者进行初诊、诊断、治疗计划制定等环节,应当及时进行知情告知。
告知内容应包括但不限于:•疾病的性质、诊断结果、治疗方案、可能的风险和不良反应等;•非手术治疗方案的利弊、效果、费用等;•手术治疗方案的手术目的、手术方法、手术风险、手术后康复等。
–医生应尊重患者的意愿和决策,对于患者拒绝某种治疗方案的,医生应给予充分尊重和回应。
2.医院知情告知责任–医院应当建立健全以患者为中心的知情告知制度,明确知情告知的流程和责任主体。
–医院应当加强对医生的培训,提高其知情告知的能力和水平。
–医院应当建立知情告知的记录制度,记录患者签署的知情同意书、告知书以及医生与患者的知情告知对话内容。
3.患者知情同意责任–患者有责任主动向医生提出问题,增加自己对医疗服务的了解。
–医生就诊过程中的知情告知应当以书面形式向患者进行,患者应仔细阅读并确保其理解其内容后签署同意书,确保知情同意的真实性和完整性。
4.知情告知的时机–对于预约就诊的患者,医生应当提前告知患者所需准备的相关信息。
–在医疗服务过程中,医生应当在关键环节向患者进行知情告知,确保患者能够及时了解相关信息。
四、考核标准1.医生知情告知考核–医院将定期对医生的知情告知能力进行考核,包括考察其对重要的疾病、手术的风险和利益的知晓程度,是否能够准确、清楚地向患者进行告知。
–医生应当取得相应的知情告知资质,否则将影响其绩效考核等方面。
2.医院知情告知考核–医院将定期对医院的知情告知制度进行考核,包括考察其制度的完备性、流程的规范性、执法的有效性等方面。
患者告知与知情同意制度第一章总则第一条患者告知与知情同意制度的目的是规范医疗机构与患者之间的沟通和沟通,加强患者的知情权,促进医患关系的良好发展。
第二条医疗机构应当依法履行患者告知与知情同意的义务,确保患者充分了解医疗服务内容、可能的风险和不确定性,并取得患者的知情同意,保障患者的人身权益。
第三条医疗机构应当建立健全患者告知与知情同意制度,明确工作流程和责任分工,确保患者告知与知情同意的有效实施。
第二章患者告知与知情同意的内容和方式第四条患者告知的内容应当包含但不限于以下内容:1.医疗服务的名称、性质、目的、预期效果等基本信息;2.医疗服务的可能风险、并发症、不良反应等相关信息;3.医疗服务的操作方法、注意事项、特殊要求等具体细节;4.医疗服务可能导致的身体或心理损害、生活质量的转变等后果;5.其他与医疗服务相关的紧要信息。
第五条患者告知的方式可敏捷运用以下途径:1.口头告知:医务人员通过面对面、电话、视频等方式向患者进行认真解释和说明;2.书面告知:医务人员向患者供应书面料子,包含医疗服务的相关信息和知情同意书;3.多媒体告知:利用医疗机构内部的电子屏幕、电视、宣传册等呈现患者告知内容。
第六条患者知情同意的方式应当采取书面形式,明确标注患者的个人信息、医疗服务的内容、可能风险、责任分工等紧要事项。
患者应当亲笔签字确认,并由医务人员签字、盖章确认。
第三章患者告知与知情同意的程序和责任第七条医疗机构应当建立健全患者告知与知情同意的工作程序,明确工作流程和责任分工。
第八条患者告知与知情同意的程序一般应当包含以下几个环节:1.接诊环节:医务人员在接诊时应当向患者供应相应的告知料子,对医疗服务进行简要介绍;2.认真告知环节:医务人员在认真解释时应当依据患者的具体情况供应认真的告知内容;3.知情同意环节:医务人员应当向患者供应书面知情同意书,并解答患者的相关疑问;4.签字确认环节:患者应当亲自签字确认,并由医务人员签字、盖章确认。
患者知情同意告知制度1、惠者知情同意是惠者对病情、诊疗(手术丿案、风险盜处、费用开支、临床实验等真实情况有了鮮与彼告知的权利,患者疫知情的情况下有选择、接受与拒绝的权利。
医院全体医务人员应充分尊重惠者的知情同意权,自觉履行医疗告知义务。
2、知情同意告知的基本要求2・1告知式有门诊告知、入院告知、各类知情同意书、病程记录、口头告知等形式,具体采用种形式依告知的具体情况而定。
2.2进行医疗告知的人员为具有我院执业资格的医护人员及有关职能部门人员。
2・3告知对象2・3」当患者本人为完全氏事行为能力人肘,告知的对象青先是患者本人^ O2・3・2当患者本人为不满10岁的未成年人(无民事行为能力人丿或年满10岁且精神正常的未成年人时,16岁以上不满18岁以自匕的势动收入为主要生活来源的人(限制氏事行为能力人丿除外,应告知惠者的法定监护人,具体顺序为:父母,祖父母,外祖父母,成年兄、姐,其他近亲属。
2・3・3当患者为不能辨认自匕行为或后果的精神患者(包括疡呆惠者丿时,应告知患者的出定监护人,具体顺序为:配偶,父母,成年子女,其他近亲属。
2・3・4疫医疗活动中,部分患者由于疾病导致无法行使知情选择权(患者年满18岁,处于昏迷.、休克、麻醉等意识丧夬状态丿或是因实施保护性医疗措施不•宜向患者说朗情况的,其知情同意权由具有完全民事行为能力的近亲属代为行使。
2・4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因各种原因授权他人行使其知情同意权时,患者必须签署《院授权委托书》。
彼授权人只能在授权权限囲签署意见,非彼授权人不得區相关医疗知情同意书上签署有关意见。
2.5告知应体现在诊治和护理的冬个环节,其中包括诊断、治疗、麻醉、发药与服药、注射、膳食、交往、休息与涪动,乃至出院复查及医矚等。
2・6对与治疗及护理有重要意义的事项,应向惠者或患者家属反复多次告知。
3,知情同意告知的时机和彖3・1患者入院前告知3.1.1M诊箧师应告知患者的病情、初步的诊斯、住院的必要性,预计的住院时间、可能的医疗费用,病房廉住情况等。
患者知情同意告知制度 Company number:【WTUT-WT88Y-W8BBGB-BWYTT-19998】患者知情同意告知制度l、患者知情同意是患者对病情、诊疗(手术)方案、风险益处、费用开支、临床实验等真实情况有了解与被告知的权利,患者在知情的情况下有选择、接受与拒绝的权利。
医院全体医务人员应充分尊重患者的知情同意权,自觉履行医疗告知义务。
2、知情同意告知的基本要求告知方式有门诊告知、入院告知、各类知情同意书、病程记录、口头告知等形式,具体采用何种形式依告知的具体情况而定。
进行医疗告知的人员为具有我院执业资格的医护人员及有关职能部门人员。
告知对象权由具有完全民事行为能力的近亲属代为行使。
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因各种原因授权他人行使其知情同意权时,患者必须签署《院授权委托书》。
被授权人只能在授权权限范围内签署意见,非被授权人不得在相关医疗知情同意书上签署有关意见。
告知应体现在诊治和护理的各个环节,其中包括诊断、治疗、麻醉、发药与服药、注射、膳食、交往、休息与活动,乃至出院复查及医嘱等。
对与治疗及护理有重要意义的事项,应向患者或患者家属反复多次告知。
3、知情同意告知的时机和内容患者入院前告知患者入院时告知治疗过程中的告知a以患者或患者家属陈述的病情及医师的初步检查为依据,告知患者所患疾病的发展概况及现时所处的进程;b应当立即采取的诊断措施和方法,这些诊断措施和方法可能发生的意外;c患者所患疾病的诊断或暂不能确定的诊断,及确定某种诊断或暂不能做出诊断的根据:d拟采取的治疗措施(包括药物治疗、手术治疗及其他治疗)的近期和远期后果。
包括可能出现的理想效果、某种程度的好转、可能出现的副作用及并发症,以及能够预测的后果、目的、方法及手术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并发症和意外;如存在有多种可能的治疗措施时,应同时向患者说明几种不同措施的不同效果;e如遇本院难以诊断、治疗的情况,应及时向患者或家属说明,并提供转院诊治或邀请外院医师来院会诊、治疗的建议。
患者知情同意告知制度一、病人在医院就诊、检查、治疗享有知情同意权。
医务人员应尊重病人的合法权益,执行本制度。
二、在接诊后应口头向病人进行病情的一般告知,内容有:需要进行的检查、诊断、治疗方案、治疗中可能的不良反应、疾病的转归等。
一般告知应征得病人或其亲属同意,但不需要履行书面知情同意手续。
三、对于病人需要手术、特殊检查、特殊治疗、较大费用开支等情况应严格履行书面告知程序,在取得病人的知情同意并履行签字手续后,方可实施。
四、如果病人对检查、治疗有疑虑,主治医师应当向病人解释,并向上级医师或科主任报告,做出进一步解释。
如果病人执意不同意接受应该施行的检查或治疗,则不可实行,但应由病人、监护人或委托代理人在知情同意书上签字表达意见。
五、在实施各类手术、有创诊疗前,操作者必须亲自与患者或其亲属详细交待病情、检查治疗的目的、可能发生的并发症等情况,经患者本人或其亲属知情同意的情况下,医患双方应当履行知情同意签字手续,方可实施操作。
六、实施麻醉前,麻醉医师必须亲自与患者或其亲属详细交待麻醉的方式,可能发生的麻醉并发症及意外情况等,医患双方知情同意并履行签字手续后,方可实施麻醉。
七、使用血液及血液制品前,经治医师必须对患者或其亲属详细交待使用血液及血液制品可能发生血源传播性疾病、输血反应等情况,经医患双方知情同意并履行签字手续后,方可安排使用血液及血液制品。
八、在开展临床实验性治疗时,治疗负责人要如实向患者或其亲属告知所进行的治疗属于临床实验性治疗。
在患者或其亲属知情的情况下,履行相关书面知情同意签字手续,方可进行。
九、所有死亡患者(尤其对死因有异议的)均应由医务人员向患方提出尸检建议,尸检应当在48小时内进行。
尸检须经死者近亲属同意并签字。
拒绝或者拖延尸检、超过规定时间,影响对死因判定的,由拒绝或拖延的一方承担责任。
拒绝尸检的应由患方在病历上签署意见;拒绝尸检又不签字者,经办医师应将谈话内容、时间、地点及参加人员记录在病历上。
病人病情告知与知情同意制度1. 前言本制度旨在规范医院在病人就医过程中病情告知与知情同意的管理,确保病人在明确知情的基础上参加医疗决策,保障病人的权益与利益。
2. 适用范围本制度适用于我院全部病人就医过程中的病情告知和知情同意行为。
3. 病情告知原则3.1 全面真实原则医务人员应向病人及其家属全面、真实地告知病情,包含病情的性质、严重程度、治疗方案、风险等相关信息,以便病人能够做出理性的医疗决策。
3.2 及时沟通原则医务人员应在了解病情后及时与病人及其家属沟通,并供应充分的时间让其充分了解和考虑。
3.3 私密保密原则医务人员应保护病人个人隐私,遵守医疗秘密,除非得到病人本人或其法定代理人的同意,不得向他人披露病情信息。
4. 知情同意原则4.1 自由意愿原则病人及其家属有权自主决议是否接受特定治疗或手术,医务人员应敬重病人的自由意愿,不得强制施行治疗或手术。
4.2 充分知情原则医务人员应向病人及其家属供应充分的治疗方案、预期效果、风险、可能的并发症等信息,以供其作出知情同意决策。
4.3 替代方案说明原则医务人员应告知病人及其家属当前诊断和治疗方案的替代选择,以便病人能够作出理性决策。
4.4 特殊情况知情同意原则对于未成年人、精神疾病患者、无意识的患者等特殊情况,医务人员应与相关法定代理人协商并取得知情同意。
5. 知情同意流程5.1 病情告知与解释医务人员应当与病人及其家属进行面对面的病情告知与解释,以确保信息转达的准确性和有效性。
5.2 书面知情同意对于需要病人供应书面知情同意的重点手术或治疗行为,医务人员应当供应相应的知情同意书,并征患病人或其法定代理人的签字。
5.3 征集第三方看法在特殊情况下,如病情多而杂、治疗方案争议较大等,医务人员应当征求其他专家的看法,以确保治疗方案的公正性和合理性。
5.4 记录与归档医务人员应当认真记录病人的病情告知过程、知情同意过程及相关签字等信息,并及时将其归档保管。
最新、最全面患者知情同意告知制度患者知情同意是指患者有权了解病情、诊疗(手术)方案、风险益处、费用开支、临床实验等真实情况并被告知,同时在知情的情况下有选择、接受与拒绝的权利。
医院全体医务人员应该尊重患者的知情同意权并履行医疗告知义务。
一、知情同意告知的基本要求一)告知方式包括门诊告示、入院须知、各类知情同意书、病程记录、口头告知等形式,具体采用何种形式应根据告知的具体情况而定。
二)进行医疗告知的人员应该是具有执业资格的医护人员及有关职能部门人员。
三)告知对象:1.当患者本人为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时,告知的对象首先是患者本人。
2.当患者本人为不满10周岁的未成年人(无民事行为能力人)或年满10周岁且精神正常的未成年人时,应告知患者的法定监护人,具体顺序为:父母,祖父母,外祖父母,成年兄、姐,其他近亲属。
3.当患者为不能辨认自己行为或后果的精神患者(包括痴呆患者)时,应告知患者的法定监护人,具体顺序为:配偶、父母、成年子女,其他近亲属。
4.在医疗活动中,部分患者由于疾病导致无法行使知情选择权或是因实施保护性医疗措施不宜向患者说明情况的,其知情同意权由具有完全民事行为能力的近亲属代为行使。
四)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因各种原因授权他人行使其知情同意权时,患者必须签署《患者授权委托书》。
被授权人只能在授权权限范围内签署意见,非被授权人不得在相关医疗知情同意书上签署有关意见。
五)告知应体现在诊治和护理的各个环节,包括诊断、治疗、麻醉、发药与服药、注射、膳食、交往、休息与活动,乃至出院复查及医嘱等。
六)对与治疗及护理有重要意义的事项,应向患者或患者家属反复多次告知。
二、知情同意告知的时机和内容一)患者入院前告知:1.接诊医师应告知患者的病情、初步的诊断、住院的必要性,预计的住院时间、可能的医疗费用,病房床位情况等;2.分诊护士应告知办理住院的流程、病房的位置等。
二)患者入院时告知:1.患者办理住院手续时,住院部应向患者提供“住院须知”;2.患者入院后,由值班护士接待患者,向患者介绍该病区的环境、人员及医疗组情况;3.主管医师及时向患者作自我介绍并详细询问病情,记录在案。
患者知情同意告知制度一、患者知情同意是患者对病情、诊疗(手术)方案、风险益处、费用开支、临床实验等真实情况有了解与被告知的权利,患者在知情的情况下有选择、接受与拒绝的权利。
医院全体医务人员应充分尊重患者的知情同意权,自觉履行医疗告知义务。
二、知情同意告知的基本要求(一)告知方式有门诊告示、入院须知、各类知情同意书、病程记录、口头告知等形式,具体采用何种形式依告知的具体情况而定。
(二)进行医疗告知的人员为具有我院执业资格的医护人员及有关职能部门人员。
(三)告知对象1.当患者本人为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时,告知的对象首先是患者本人。
2.当患者本人为不满10周岁的未成年人(无民事行为能力人)或年满10周岁且精神正常的未成年人时,16周岁以上不满18周岁以自己的劳动收入为主要生活来源的人(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除外,应告知患者的法定监护人,具体顺序为:父母,祖父母,外祖父母,成年兄、姐,其他近亲属。
3.当患者为不能辨认自己行为或后果的精神患者(包括痴呆患者)时,应告知患者的法定监护人,具体顺序为:配偶,父母,成年子女,其他近亲属。
4.在医疗活动中,部分患者由于疾病导致无法行使知情选择权(患者年满18周岁,处于昏迷、休克、麻醉等意识丧失状态)或是因实施保护性医疗措施不宜向患者说明情况的,其知情同意权由具有完全民事行为能力的近亲属代为行使。
(四)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因各种原因授权他人行使其知情同意权时,患者必须签署《患者授权委托书》。
被授权人只能在授权权限范围内签署意见,非被授权人不得在相关医疗知情同意书上签署有关意见。
(五)告知应体现在诊治和护理的各个环节,其中包括诊断、治疗、麻醉、发药与服药、注射、膳食、交往、休息与活动,乃至出院复查及医嘱等。
(六)对与治疗及护理有重要意义的事项,应向患者或患者家属反复多次告知。
三、知情同意告知的时机和内容(一)患者入院前告知1.接诊医师应告知患者的病情、初步的诊断、住院的必要性,预计的住院时间、可能的医疗费用,病房床位情况等;2.分诊护士应告知办理住院的流程、病房的位置等。
医院患者知情同意告知制度
1.患者知情同意包括患者知情和同意两方面的内容,知情的内容包括患者对病情、医疗措施、风险益处、治疗方案、费用开支等真实情况的了解、被告知的权利;同意的内容包括患者在知情的情况下有选择、接受或拒绝的权利。
2.以下情况必须履行书面知情同意签字手续:
(1)进行有创操作检查治疗时、开展新业务及新技术时。
(2)入院谈话,包括患者病情、治疗方案、并发症、风险等相关情况。
(3)患者病危/病重或病情发生明显变化时。
(4)使用高值材料或金额较大的一次性耗材。
(5)部门规定的须给予知情同意的其他情况。
3.书面知情同意在患者病情稳定的情况下也应定期告知,有病情变化时随时告知。
应告知患者/家属信息如下:
(1)疾病诊断、可能的病因、具体病情及发展情况、需采取何种治疗措施以及相应的后果、拒绝治疗的可能后果等。
(2)康复过程中可能发生的问题。
(3)预计需要支付的费用。
4.对患方履行知情同意人员的要求:
(1)由患者本人或其监护人、委托代理人行使患者知情权。
(2)患者具有完全民事行为能力的,在不违反保护性医疗制度
的前提下,应将告知内容直接告知其本人,必须履行书面签字手续的由其本人签字。
(3)对于不能完全行使民事行为能力的昏迷、痴呆、残疾、精神病等患者,由符合相关法律规定的人员代为行使知情同意权。
(4)患者以授权的方式委托代理人,并由双方(患者和委托代理人)按护理院规定在授权委托书上签字,该委托代理人代表患者行使其在护理院治疗期间的知情同意权,签署各项医疗活动同意书。
患者知情告知同意工作制度为进一步改善医疗服务质量,提升医疗服务水平,使医务人员尽快地转变观念,充分尊重和保障病人的知情权、选择权,使患者理解、支持、配合医院和医务人员,促进建立相互尊重、理解、信任、平等的新型医患关系,减少医疗纠纷,根据相关法律法规,结合我院实际,制定本制度。
一、知情告知制度1.知情告知的范围和内容(1)患者的病情及预后,已经和将要采取的医疗措施、患方应注意或配合的行为及可能出现的医疗风险。
(2)各种创伤性操作、各种特殊检查、特殊治疗、各类手术及实验性临床医疗。
(3)自理费用较大的药品和医疗措施;单价在 200 元以上的材料,同时对所选用的植入性材料必须注明型号和厂家或产地及价格。
放化疗、大剂量或疗程大于 5 天的激素治疗、血液制品。
(4)卫生行政部门要求进行知情告知的其他内容。
2.知情告知的形式(1)入院 72 小时知情告知:主管医师在非手术患者入院 72 小时内必须与患者进行正式沟通并有书面记录。
手术患者若入院 3 天内未进行手术即未行术前谈话的,必须有《72小时内诊疗知情告知同意谈话》记录。
(2)手术知情告知:术前谈话:各类手术(包括门诊手术)前,必须同患方进行一次详细谈话,并有《手术知情同意书》记录;术中谈话:各类手术进行中,如发现术中诊断与术前诊断不符,需改变术式或扩大手术范围等术前谈话未涉及的内容,主刀医生或第一助手必须同患方进行一次详细谈话,并有书面记录留存于病历;术后谈话:各类手术结束,患者返回病房,主刀医师或第一助手应在完成手术记录时同患方进行沟通,告知患方术中所见、手术过程、目前病情及将要采取的医疗措施,术后须注意的问题,再次强调术后可能发生的各种意外和并发症,并记录于病历中。
(3)麻醉知情告知:麻醉前麻醉科医师须向患者或其授权委托人告知施行麻醉的必要性,并就术前注意事项、麻醉方式、麻醉相关的有创操作和可能发生的意外与并发症、术后镇痛的风险与益处和其他可供选择的方案,向患者或其授权委托人作详细交待。
医院患者知情同意和医师履行告知义务制度一、医务人员应当履行告知义务按照法律法规指定的范围,向患者提供与其疾病有关的医疗信息和资料,以保障患者的知情同意权和其他合法权益的实现;患者有权知道并了解自己的病情、治疗方案以及可以预见的后果,并有权作出选择;在医务服务过程中,医务人员应当保护患者隐私。
二、知情同意范围(一)实施手术、麻醉、输血及特殊治疗、检查、操作(包括侵入性诊治项目)前,医师应分别填写《手术同意书》、《麻醉同意书》、《输血同意书》、《有创伤性诊断、治疗操作同意书》、《特殊检查、特殊治疗、自费项目/药品同意书》、《化疗知情同意书》、《放疗知情同意书》等,告知患者病情、治疗方案以及可以预见的后果,并应取得患者本人和/或患者法定代理人的亲笔签名。
(二)高危或特殊状态的知情同意:病情危重或突发变化时,医师应及时向患者家属(患者的法定代理人)告知,并发出《病危通知书》,由家属(法定代理人)签收。
《病危通知书》的“医院保存联”粘贴在病历体温单背面。
病人或家属提出放弃抢救治疗(包括不使用贵重药物或高新设备治疗)时,应在《拒绝治疗同意书》上签名。
告知时应注意避免对患者产生不利后果。
医院各种知情同意书适用于住院各环节的病情告知和保护性医疗的告知。
(三)费用的知情同意:病情需要高新或贵重仪器检查(费用>200元);病情需要使用贵重(费用>200元)或不属保险(公费)报销范围内的药物,均应征得患者或家属同意(社保患者还需按社保审批程序操作),在《特殊检查、特殊治疗、自费项目/药品同意书》上应有医师告知的内容、医师签名和患者或其法定代理人的签名。
(四)需要患者参与的临床试验性检查和治疗项目,应填写《临床试验性检查和治疗知情同意书》,告知患者并取得患者签名。
科室将其纳入医疗技术项目准入管理,并报医务科。
(五)患者的授权委托人需要了解病情,医师应在病程记录上记录沟通要点,患方授权委托人签名确认。
(六)门急诊患者具备入院指征而患者不同意入院时,医师应履行告知义务,在门急诊病历作好相应记录,由患者签名确认。
呼和浩特市第一医院
急诊外科患者知情同意、告知制度
1. 患者知情同意即是患者对病情、诊疗(手术)方案、风险处置、特殊用药、费用开支、临床试验等真实情况有了解与被告知的权利,患者在知情的情况下有选择、接受与拒绝的权利。
2. 履行患者知情同意可根据操作难易程度、可能发生并发症的风险与后果等情况,决定是口头告知或是同时履行书面同意手续。
3. 由患者本人或其监护人、委托代理人行使知情同意权,对不能完全具备自主行为能力的患者,应由符合相关法律规定的人代为行使知情同意权。
4. 按照医院对患者执行书面“知情同意”的目录,并对住院医师进行相关培训,由主管医师用以患者易懂的方式和语言充分告知患者,履行签字同意手续。
5. 对急诊、危重患者疾病变化时需实施抢救性手术、有创诊疗、输血、血液制品、麻醉时,在患者无法履行知情同意手续又无法与家属联系或无法在短时间内到达,病情可能危及患者生命安全时,应紧急请示报告科主任、院总值班、医务科批准。
6. 临床医师在对病人初步诊断后要向病人进行告知疾病特点及检查、治疗方法、治疗的后果、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等,对于特殊检查、特殊治疗应在取得病人的理解同意后,方可实施。
7. 如果病人对检查、治疗有疑虑,拒绝接受检查或治疗,主管医师应向病人做出进一步的解释,告知可能产生的后果,如果病人执意不同意接受应该施行的检查或治疗,则不可实行,由病人或委托人在知情同意书上签字,在病程录中作详细记录。
并向上级医师或科主任报告。
8. 手术、麻醉前必须签署手术、麻醉知情同意书。
主管医师应告知病人拟施手术、麻醉的相关情况,由病人或家属签署同意手术、麻醉的意见。
9. 进行输血以及其他特殊检查或治疗前必须签署特殊检查、特殊治疗知情同意书。
主管医师应向病人及家属告知特殊检查、特殊治疗的相关情况,由病人及家属签署同意检查、治疗的意见。
10. 医保、新农合等患者采用医保、新农合以外的诊疗项目或药品前,应向病人或其监护人、委托代理人告知并履行书面同意手续。
11. 死亡病人进行尸体解剖病理检查前,必须有病人直系亲属的签字同意,如不同意尸体解剖也需签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