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师版六年级解决问题列3分数乘法)[1]
- 格式:ppt
- 大小:2.77 MB
- 文档页数:11
西师大版六年级数学上册《解决问题(1)—分数乘法》学案
——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学习目标】
掌握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的问题的方法,感受分数乘法在生活中的作用,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学习重点难点】
掌握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的问题的解题方法。
【知识链接】
【新知探索】
【自我检测】
4,用去了多少千克?
1、一桶油10千克,用去这桶油的
5
4,这个学校有女同学多2、育民小学有男同学840人,女同学人数是男同学的
7
少人?
2,剩下的由乙队修,乙3、修一条公路,长1000米,甲队已经修了这条路的
5
队修多少米?。
第一单元 分数乘法【例1】在学校举行的泥塑大赛中,六年级一班共制作泥塑作品36件,其中男生做了总数的。
六年级一班男生做了多少件泥塑作品?思路分析:由题意我们可以画出线段图,来帮助我们解决问题,如下:男生做了总数的,是把“六年级一班一共制作的泥塑作品36件”看做单位“1”,平均分成9份,男生做的占其中的5份,求一班男生做了多少件,就是求36的是多少,用乘法计算,列式为×36。
解答:×36=20(件)答:六年级一班男生做了20件泥塑作品。
【例2】甲乙两地相距480千米,A 、B 两列火车同时从两地相对开出,经过3时,A 车行了全程的,B 车行了全程的。
哪列火车离终点近一些?思路分析:由题意可知,甲乙两地相距480千米,有AB 两列火车从两地相对开出,经过3小时,两列火车都行驶了一段距离,问题是让我们判断哪列火车离终点更近一些。
我们可以现求出这两列火车分别离终点还有多远,再进行比较。
A 车距离终点:480-480×=180(千米)B 车距离终点:480-480×=192(千米) 180<192 所以A 车离终点近一些。
要点提示:线段图直观形象易懂,画线段图帮助我们弄清各个量之间的关系。
要点提示:也可以比较AB 两列火车分别行驶的距离,行驶距离越远的离终点更近一些。
解答:A 车距离终点:480-480×=180(千米)B 车距离终点:480-480×=192(千米) 180<192 所以A 车离终点近一些。
【例3】看图列式计算。
(1) (2)思路分析:(1)看图可知,一台彩电原件2400元,把原价分成6份,现价占其中的5份,要求现价是多少元,是把原价当作单位“1”,用乘法计算,列式为2400×=2000(元)。
(2)看图可知,鸡有480只,把鸡分成6份,鸭占其中的5份,鹅占其中的2份,要求鹅有多少只,是把鸡的只数当作单位“1”,用乘法计算,列式为480×=160(只)。
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一单元分数乘法(一)西师大版我今天要为大家带来的是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的第一部分,也是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分数乘法。
一、教学内容我们使用的教材是西师大版,今天要教授的章节是第一单元的分数乘法。
具体内容包括:分数的乘法运算规则,如何计算两个分数的乘积,以及如何在实际问题中应用分数乘法。
二、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希望学生们能够掌握分数乘法的运算规则,并且能够运用这个规则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是分数乘法的运算规则,难点则是如何在实际问题中灵活运用这个规则。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我已经准备好了PPT和一些实际问题的案例,以及学生们需要用的练习本。
五、教学过程我会用一个实践情景引入,比如说,假设我们有2个苹果,每个苹果的重量是1/4千克,那么2个苹果的总重量是多少?学生们可以通过思考和计算得出答案。
六、板书设计我会设计一些简洁明了的板书,将分数乘法的运算规则和例子呈现出来,让学生们能够一目了然。
七、作业设计答案:1. 1/6,1/4,4/15。
2. 例子:假设一本书有120页,已经看了1/4,还剩下多少页没有看?解题过程:120乘以3/4等于90,所以还剩下90页没有看。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通过本节课的教学,我觉得学生们对分数乘法的运算规则掌握得还不错,但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还需要加强。
下一步,我会通过更多的案例和练习,让学生们能够在实际问题中更加灵活地运用分数乘法。
我还会引导学生将分数乘法与其他数学知识相结合,比如代数和几何,让学生们能够在一个更高的层次上理解和运用分数乘法。
重点和难点解析一、实践情景引入在教学过程中,我选择了一个实践情景来引入分数乘法的概念。
这个情景是关于苹果重量的计算。
通过这个具体的例子,学生们能够直观地理解分数乘法的实际应用。
这是非常重要的,因为只有当学生们意识到所学的知识能够在现实生活中得到应用时,他们才会更加积极地参与到学习中。
二、分数乘法的运算规则在讲解分数乘法时,我不仅口头叙述了运算规则,还通过动画和图示的方式进行了展示。
西南师大版六年级数学上册一分数乘法《问题解决---购物策略》一等奖创新教案购物策略教学内容:西师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问题解决例3教学目标:1.引导学生根据生活实际需要,对商店中常见的优惠策略加以分析比较,会选择合理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2.通过计算、比较、分析等方法,学会从不同的角度全面的分析和解决问题。
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积累恰当解决问题的策略和方法。
3.经历假设、类推、总结的数学思考过程,体验数学的探究、合作学习的乐趣。
教学重点、难点:重点:正确解决购物中的实际问题。
难点: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师:昨天布置大家去超市调查,你们在超市里都见过哪些促销活动?生:打八折、买一赠一……生:返券。
师:看来你们对这方面的内容了解真不少,同学们我们作为消费者面对形形色色、多种多样的促销手段,怎样能用较低的价格买到自己喜欢的商品呢?就让我们一边购物一边了解其中的学问吧!板书购物二、自主探究、合作交流(一)促销活动中的购物策略。
师:我们学月考试结束了,学校要准备一些奖品,其中需要单价2元的笔记本35本。
去哪儿买合算呢?一些超市为了更多的营利,对这种笔记本举行了很多的优惠活动,我们一起去看看。
出示图片:例3 书上三种情境的促销活动师:大家看,这三家超市的优惠措施分别是什么?生:文海商场:买6本送1本。
文具超市:按原价的出售。
百货商店:购满50元优惠。
师:说得真清楚!这三种优惠措施分别是什么意思?哪位同学愿意帮大家解释一下?生1:文海商场:买6本送1,是说花6元的钱可以买到7本笔记本.生:文具超市:按原价的出售的意思是,不管买多少这种笔记本都只要花购买总价的的价格就可以得到商品。
生:百货商店:购满50元优惠,意思是满50元就可以减少总价的,按“购买总价的(1-)的价格付款得到商品,如果不到30元就按原价付钱。
师:大家同意他们的观点吗?刚才大家分析得有理有据,真的很了不起。
好了同学们,看了这三家超市的优惠措施,如果我想买这些笔记本你觉得应该到哪家超市去买更合算?请同学们仔细地想一想,然后和伙伴们一起交流一下你们的想法,开始吧。
西师版数学六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教案第一单元:分数乘法【教材分析】本单元主要内容包括:单元主题图、分数乘法的计算、解决问题三部分。
编排思路是,单元主题图呈现生活中应用分数乘法来解决的问题情境,激发学习兴趣,为单元教学启动学习动力;分数乘法包括计算法则的推导、归纳、总结,在计算过程中要会运用约分的技巧。
解决问题部分,主要安排了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的问题。
在问题设计和安排上跳出了以往单一性指向的问题呈现方式,用多角度、辐射式问题指向给学生呈现现实生活问题,锻炼和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分数乘法包含了分数乘整数和分数乘分数。
与传统教科书相比,相对淡化了分数乘法的意义,分数乘整数和整数乘分数的意义要结合具体问题情境去理解,一般不作单独的区分。
分数乘整数或整数乘分数的意义和计算法则较易理解,而分数乘分数的意义和计算方法推导过程比较复杂,学生较难理解。
因此,分数乘分数的计算法则既是本单元的重点,又是难点。
教科书先安排了教学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法则,再教学分数乘分数的计算法则。
用知识过渡的方法分散难点。
解决问题的内容,主要是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的问题,它是第三单元解决“已知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求这个数”的问题以及进一步解决较复杂的分数问题的基础。
教科书在编排时,注意联系生活实际,选用主题图中汽车行驶的画面,呈现“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的问题。
直接给出标准量(单位“1”的量),要学生通过分析题目的数量关系,明确分率所对应的量是什么,再联系分数乘法中“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用乘法计算”的策略解决。
这样既可以使学生掌握分数乘法问题的分析方法和解答方法,又能加深学生对分数乘法意义的理解。
在课堂活动和练习中,选编了大量生活实际问题,使学生感受到分数乘法与生活的联系。
涉及社会生产、生活、经济以及地理、生理方面的知识,拓宽了学生的视野,强化了知识的综合性和跨学科的应用性。
【学情分析】分数乘法是学生在学习了整数乘法、小数乘法、分数的意义和基本性质,以及分数加、减法计算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
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1.2.1分数乘法——问题解决(2)-西师大版教学内容本节教学内容为分数乘法的问题解决,主要围绕学生如何在实际问题中运用分数乘法法则,包括理解分数乘整数的意义、掌握分数乘分数的计算方法以及运用分数乘法解决实际问题。
课程将结合生活实例,让学生通过探索和实践,熟练掌握分数乘法的运算技巧。
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理解分数乘整数的意义,掌握分数乘分数的计算法则,并能正确熟练地进行计算。
2. 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运用分数乘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
3. 情感态度价值观: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合作交流、自主探究的学习习惯。
教学难点1. 理解分数乘整数的意义:引导学生理解分数乘整数不仅仅是数的运算,而是表示多个相同分数单位的累加。
2. 分数乘分数的计算法则:学生需掌握分子相乘的分子、分母相乘的分母这一计算规则,并能灵活运用。
3. 实际问题中的应用:如何将实际问题转化为分数乘法问题,并正确应用分数乘法解决实际问题。
教具学具准备1. 教具:PPT课件、黑板、粉笔2. 学具:练习本、铅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PPT展示一些与分数乘法相关的实际问题,引发学生思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新授:- 讲解分数乘整数的意义,通过实物展示和例题分析,帮助学生建立直观认识。
- 引导学生发现分数乘分数的计算规律,通过例题示范和小组讨论,让学生理解并掌握计算方法。
3. 实践应用:让学生分组完成练习题,教师巡回指导,帮助学生解决实际问题。
4. 总结提升:对学生的练习情况进行总结,强调重点难点,解答学生疑问。
板书设计板书将分数乘法的定义、计算法则和典型例题清晰地展现出来,同时预留部分空间供学生上黑板演练。
作业设计设计不同难度的练习题,包括基础计算和应用题,要求学生在课后独立完成,以巩固课堂所学。
课后反思课后,教师应反思教学过程中的有效性和学生的接受情况,针对学生的理解难点进行教学策略的调整,确保教学目标的实现。
西师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分数乘法》教案精选10篇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分数乘法》教案 1教学目标:1、使学生掌握分数乘法应用题的数量关系,学会应用一个数乘以分数的意义解答分数乘法的两步应用题。
2、发展学生思维,侧重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理解数量关系。
教学难点:根据多几分之几或少几分之几找出所求量的对应分率。
教学过程:一、复习1、口答:把什么看作单位“1”的量,谁是几分之几相对应的量?(1)一块布做衣服用去。
(2)用去一部分钱后,还剩下。
(3)一条路,已修了。
(4)水结成冰,体积膨胀。
(5)甲数比乙数少。
2、口头列式:(1)32的是多少?(2)120页的是多少?(3)绿化造林对可降低噪音,原来80分贝的汽笛噪音,经绿化隔离带后,降低了,降低了多少分贝?(4)绿化造林对可降低噪音,原来80分贝的.汽笛噪音,经绿化隔离带后只剩下原来的,人现在听到的声音是多少分贝?3、你能把口头列式计算中的第(3)(4)题合并成一道题吗?4、根据学生回答,出示例4,并指出: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稍复杂的分数乘法应用题”。
二、新授1、教学例2(1)运用线段图帮助学生分析题意,寻找解题方法。
(2)让学生说出图中各部分表示什么?哪些是已知的,哪些是要求的,哪一个是表示单位“1”的量?让后把线段图表示完整。
降低?分贝现在?分贝80分贝(1)四人小组讨论,根据线段图提出解决办法,并列式计算。
解法一:80-80×=80-10=70(分贝)现在?分贝80分贝?(4)鼓励学生根据题意、结合线段图,想出第二种解答方法。
解法二:80×(1-)=80×=70(分贝)(5)学生讨论两种解法的不同:两种方法都是从整体与部分的关系入手。
第一种思路是从总量里减去一个部分量;第二种方法是求出部分量与总量的比较关系,再运用求一个数的几份之几是多少的方法求出这个部分量。
2、巩固练习:P20“做一做”3、教学例3(1)读题理解题意后,提出“婴儿每分钟心跳的次数比青少年多”表示什么意思?(组织学生讨论,说说自己的理解)(2)引导学生将句子转化为“婴儿每分钟比青少年多跳的次数是青少年每分钟心跳次数的”。
分数的乘法-西南师大版六年级数学上册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道分数的乘法是将两个分数的分子相乘,分母相乘得到结果;2.能够灵活运用分数的乘法计算实际问题。
二、教学重难点1.理解分数的乘法原理;2.掌握分数的乘法运算方法。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引导学生回忆分数的概念和分数的基本运算。
2. 讲解分数的乘法1.分数的乘法是将两个分数的分子相乘,分母相乘得到结果。
2.用具体例子说明分数的乘法原理。
3. 分组探究乘法1.让学生自行分组,组内成员讨论乘法的结果,并归纳出规律。
2.教师带领学生进行总结,引导学生理解乘法的意义。
4. 拓展实际应用1.给出实际问题,如“小明有1/2个苹果,小红有1/3个苹果,他们一共有多少个苹果?”2.让学生通过分组或其它方法,灵活运用分数的乘法解决问题。
5. 练习巩固1.让学生完成相关练习。
2.教师在课堂上给出答案,并讲解题目的解题方法。
6. 总结归纳1.教师带领学生进行总结。
2.让学生口头复述本堂课的主要内容和方法。
四、教学建议1.通过举例、实物等多种方法,让学生感受到分数的乘法原理的实际应用;2.培养学生的自主解题能力;3.将分数的乘法与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联系起来,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提高数学思维和逻辑思维能力。
五、教学反思本堂课采取了理论讲解和实际操作相结合的教学方法,使学生在理解分数的乘法原理的同时也掌握了运用分数的乘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但课堂中出现了少数学生理解能力较弱的情况,希望在后续教学中采取更多的交互式教学方法,真正激发学生的兴趣,让学生更深入地理解和掌握知识。
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三单元问题解决第3课时分数乘除混合运算应用题_西师大版教学内容:教科书第42页例3,分数乘除混合运算应用题。
教学提示:本课时的教学内容是在学生差不多熟悉分数乘、除法的意义,初步把握分数乘除混合运算以及列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利用对“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以及其他相关数量关系的已有认识,解答一些稍复杂的与分数有关的实际问题。
这些问题差不多上“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的实际问题的进展,需要学生用分数乘除法或列方程加以解决。
教材中只安排了一个例题——例3,这是用分数乘法和分数除法解决问题的综合应用。
教材只出现了一种解题思路:抓两个小孩对话框中“小明存钱(88元)的43=小红存钱(x 元)的56 ”的等量关系,用方程解。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会有条理分析信息,弄清数量之间的内在联系;学会列方程解决较复杂的分数乘、除法混合的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经历解决问题的过程,学会从不同的角度去分析解决生活中的现实问题,摸索解决问题的不同策略和方案。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会分析解答分数复合应用题,进展学生的分析推理能力,同意勤俭节约的适应教育。
重点难点:教学重点:列方程解决较复杂的分数乘、除法混合的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能列方程解决较复杂的分数乘、除法混合的实际问题。
教学预备:教具预备:多媒体课件学具预备:米尺、练习本等 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先请学生谈谈自己每月有多少零花钱。
然后请学生说一说自己零花钱的使用情形,谈谈对零花钱支配的看法。
教师结合课前对本班学生零花钱使用情形的了解,对学生进行勤俭节约的养成教育。
(颂扬一些同学把剩余的零花钱都存起来,在学校开展向贫困地区小孩献爱心的活动中,用自己存的零用钱积极捐款或买学习用具给贫困地区小孩,有的还主动关心小区里的孤残家庭,期望如此的精神在班上连续得到发扬)勤俭节约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在其他小学,也有许多同学把自己的零花钱存起来。
《分数乘法》解决问题教学设计一、教学内容:西师版小学六年级数学上册第一单元《分数乘法》问题解决第一课时例1。
二、教学目标:1.从熟悉的生活情境中,掌握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的分数解决问题的解题方法,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2.借助线段图分析,进一步渗透数型结合思想。
3.了解分数乘法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体会数学的应用价值,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教学重点、难点:重点:掌握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的分数解决问题的解题方法。
难点:找准单位“1”。
四、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五、教学过程:(一)温故而知新,复习引入。
(1)列式计算:①20的45是多少? 20×45=16②35的57是多少?35×57=37③15的23是多少? 15×23=10追问:为什么用乘法计算?(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用乘法计算)。
(2)找出下列语句中的单位“1”。
男生是女生的23一本书看了27今年的产量相当于去年的13(如何准确找准单位“1”)在生活中有很多问题都与我们的分数乘法有关,今天我们就一起来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板书课题:分数乘法—解决问题)(二)探索新知。
(1)教学例1,学生观察主题图,说说从题目中观察到了哪些信息?并把这些信息完整地表达出来。
①教师提问:你怎样理解“行了全程的23”?是把谁看作单位“1”?你能用线段图表示这道题的信息吗?(学生独立画线段图,教师巡视指导。
)展示学生所画线段图,并让他说一说为什么这样画?(画一条线段表示全程,把它平均分成3份,已经行了的路程占其中的2份,就是23)。
②结合线段图分析,同桌同学合作分析讨论,对合作学习提出明确的要求,分工合作,汽车已经行了多少千米实际上就是求什么?(求全程的23是多少千米,也就是求84的23是多少千米。
)应该选择用什么方法计算 84×23=56(km),为什么这样计算?(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用乘法计算)汇报展示,小组分工合作展示,1人主讲,1人展示等分工合作,让小组中所有孩子们都能参与其中。
公开课教案:《解决问题》(一)上课时间:2014年9月12日。
行课班级:6.1班。
参加人员:学校领导和全校所有的教师。
授课教师:冯江。
单位:安岳县姚市镇岳溪小学。
教学内容:西师版小学六年级数学上册分数乘法《解决问题》第一课时,教科书第七页例一以及练习二的1、2、3、4小题。
教学目标:1、能根据一个数乘分数的意义,理解“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这样问题的数量关系。
2、学会用线段图分析分数乘法一步应用题的数量关系。
3、经历课堂活动,提高学生的分析能力与解决问题的能力。
4、渗透情感教育,让生活中的爱得到传递和继承。
教学重点:经历“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这样问题的数量关系分析过程。
教学难点:掌握“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这样问题的解答方法。
教法和学法:复习、引导和比较。
教学准备:收集有关生活素材。
教学过程:【课前组织:同学们,今天学校领导和全校的老师在百忙之中抽出一定的时间来到我们班,来关心你们的学习和指导冯老师的工作,让我们以热烈的掌声表示对他们的欢迎和感谢!那同学们,你们这节课会有比平时更优秀的表现吗?——有!嗯,老师相信你们。
孩子们,加油!】一、数学课堂常规。
(每堂数学课前都有口算能力的训练)【同学们,你们可要注意了,(老师的表情、动作和语气都要足以引起孩子们的注意就非常好了。
)这时老师口头给你们准备了一组4道题的口算题目,请同学们抢答,看哪些孩子答得又对又快,声音也洪亮。
注意听:】8 + 0.2 = 8 - 0.2 = 8 × 0.2 =【好棒哟,同学们回答这么快也正确,参与的积极性也高。
那谁能告诉老师:你已经想到第4道口算题目是什么了吗?——我能!我想到了!xxx同学的手儿举得真高,看得出你非常有自信,那就你来说说你的想法吧!】生:8÷0.2 =师:那你的计算结果呢?生:40!【xxx同学的表现可真好:他(她)不仅注意了听,还做到了想、去发现,同学们应该向他(她)学习,我们一起给他(她)两个赞吧!xxx、xxx、你真棒!(三拍)】二、铺垫、导入新课。
西师大版六年级上册教案4:分数乘分数
一、教学目标
1.能够掌握分数乘法的基本概念和方法。
2.能够灵活运用分数乘法解决实际问题。
3.能够在小组合作中彼此交流、互相帮助,促进团队意识的培养。
二、教学重点
1.分数乘法的概念和方法。
2.分数乘法的简单应用。
三、教学难点
1.复杂问题的解决。
2.针对具体数学概念建立数学模型。
四、教学方法
1.以讲授、课堂练习为主。
2.采用小组活动和合作学习的方式,引导学生思考和发现问题。
五、教学过程
1.引入
1.引入本节课的主题,提出分数乘法在日常生活和学习中的重要性。
2.回顾学生以前所学的知识。
2.知识讲解
1.讲解分数乘法的基本概念和方法。
2.给学生提供一些例子来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分数乘法。
3.训练与解题
1.带领学生完成教材上的练习题,巩固分数乘法知识。
2.针对分数乘法的简单应用,提供解题方法,并让学生独立完成相关习题。
4.小组合作
1.将学生分组,让学生合作完成一系列分数乘法的运算题。
2.在活动过程中,引导学生主动交流、相互帮助。
5.探究拓展
1.引导学生自主设计符合分数乘法规律的小组活动。
2.在活动中,充分发挥学生独立思考、创新思维和团队协作能力。
六、教学评价
1.根据课堂表现对学生进行平时评价。
2.针对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对课堂教学进行自我反思和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