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观潮
- 格式:docx
- 大小:17.49 KB
- 文档页数:3
四年级上册语文第一课《观潮》课文原文观潮浙江海阳有个动人的地方——戴公浦,那里有个著名的游泳场。
海灯亮了,西瓜都卖完了,天渐渐黑了。
睡梦中,我听得掌声回荡在我耳边,像春雷似地轰鸣。
我赶紧坐了起来,把窗帘拉开。
虽然天空没有星星,可大地却更加明亮,夜鳃像天空一样,就像阳关照耀的辉煌,又像霹雳撕破黑夜的寂静。
那一片,无边无际的灯光,像一片已布满了,细细碎碎的星光和月光,映得城市如今变得更美丽。
城门全部打开,我听见一种声音,一种特别激动人心的声音。
于是我也跑过去,那里热闹得很。
在大队长的带领下,我们一步步走进游泳场。
只见到上百艘的渔船,正迎着龙游般得矫健的大浪潮催挤而来。
而那里头,好像已临死前的狩猎,发出了一种最后的嘶叫。
“杨戏歌”在我心口响起,然最后的一声,终于升得更高,到了最后。
我们都望着那些人,他们成了无比庄重庄严的景象。
然后,他们攥住了双拳,高高将他们举起,高高地向前一伸,向大海转过个身,来开发新的战场。
我确定,浙江的大地再一次震动起来,全军那边,英勇身姿一直向前直奔。
每个人都像黑暗中的黑熊他们从南方疾驰还在奔驰在东方;穿了一件樱红色的军装,脖颈上挂着络,没有波纹。
但脱下来,月光像黑鹰一样降落在他们身上的是返家那一刻。
在我眼前,我看到了那一个身姿挺拔的英雄时刻。
向前,向南方......「课后思考」1. 描述一下戏歌中人们的身姿和动作。
2. 你认为为什么说戏歌是最后一声?3. 作者应该经历了什么样的感受来描写戏歌的情景?4. 请分析一下这篇短文中的修辞手法。
以上是《观潮》的课文原文。
第一课《观潮》课文生字一、潮(cháo)1. 部首:氵。
2. 结构:左右结构。
3. 字义。
- 海水因为受了日月的引力而定时涨落的现象,如“潮水”“潮汐”。
- 像潮水那样汹涌起伏的,如“思潮”“热潮”。
- 湿,如“潮气”。
4. 组词:浪潮、涨潮、潮湿等。
二、称(chēng、chèn、chèng)1. 部首:禾。
2. 结构:左右结构。
3. 字义。
- 读“chēng”时。
- 量轻重,如“称量(liáng)”。
- 叫,叫做,如“自称”“称呼”。
- 名号,如“名称”“简称”。
- 说,如“称快”“称病”。
- 读“chèn”时,表示适合,如“匀称”“称职”。
- 读“chèng”时,同“秤”,是衡量轻重的器具。
4. 组词:称呼(chēng hu)、匀称(yún chèn)、秤杆(chèng gǎn,这里体现“称”的同“秤”的用法)等。
三、盐(yán)1. 部首:皿。
2. 结构:上下结构。
3. 字义:无机化合物,一种有咸味的无色或白色结晶体,成分是氯化钠,用来制造染料、玻璃、肥皂等,亦是重要的调味剂和防腐剂,如“食盐”“盐田”。
4. 组词:盐水、盐巴、盐碱地等。
四、笼(lón g、lǒng)1. 部首:竹。
2. 结构:上下结构。
3. 字义。
- 读“lóng”时。
- 用竹篾、木条编成的盛物器或罩物器,如“灯笼”“蒸笼”。
- 养鸟、虫的器具,如“鸡笼”“鸟笼”。
- 读“lǒng”时。
- 遮盖,罩住,如“笼罩”“笼络”。
- 较大的箱子,如“箱笼”。
4. 组词:笼子(lóng zi)、笼罩(lǒng zhào)等。
五、罩(zhào)1. 部首:罒。
2. 结构:上下结构。
3. 字义。
- 覆盖,覆盖物体的东西,如“笼罩”“灯罩”。
- 捕鱼或养鸡鸭等用的竹笼子,如“鸡罩”。
4. 组词:口罩、罩衣、罩住等。
《观潮》原文及赏析《观潮》原文及赏析《观潮》是南宋文人周密的经典作品,分享文言文《观潮》ppt课件,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观潮》ppt课件,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观潮》原文浙江之潮,天下之伟观也。
自既望以至十八日为盛。
方其远出海门,仅如银线;既而渐近,则玉城雪岭际天而来,大声如雷霆,震撼激射,吞天沃日,势极雄豪。
杨诚斋诗云“海涌银为郭,江横玉系腰”者是也。
每岁京尹出浙江亭教阅水军,艨艟数百,分列两岸;既而尽奔腾分合五阵之势,并有乘骑弄旗标枪舞刀于水面者,如履平地。
倏尔黄烟四起,人物略不相睹,水爆轰震,声如崩山。
烟消波静,则一舸无迹,仅有“敌船”为火所焚,随波而逝。
吴儿善泅者数百,皆披发文身,手持十幅大彩旗,争先鼓勇,溯迎而上,出没于鲸波万仞中,腾身百变,而旗尾略不沾湿,以此夸能.江干上下十余里间,珠翠罗绮溢目,车马塞途,饮食百物皆倍穹常时,而僦赁看幕,虽席地不容间也。
译文钱塘江的海潮是天下间最壮观的。
从每年的八月十六至八月十八,这期间海潮最盛大。
当海潮从远方海口出现的时候,只像一条白色的银线一般,过了一会儿慢慢逼近,白浪高耸就像白玉砌成的城堡、白雪堆成的山岭一般,波涛好像从天上堆压下来,发出很大的声音,就像震耳的雷声一般。
波涛汹涌澎湃,犹如吞没了蓝天、冲洗了太阳,非常雄壮豪迈。
杨诚斋曾在诗中说:“海水涌起来,成为银子堆砌的城市;钱塘江横着,潮水给系上一条白玉的腰带。
”就像这样一般。
每年临安府的长官到浙江亭外检阅水军,巨大的战舰数百艘分别排列于江的两岸,一会儿全部的战舰都往前疾驶,一会儿分开;一会儿聚合,形成五种阵势,并有人骑着马匹耍弄旗帜标枪,舞弄大刀于水面之上,就好像步行在平地一般。
忽然间黄色的烟雾四处窜起,人物一点点都看不见,水中的爆破声轰然震动,就像高山崩塌一般。
过一会儿烟雾消散,水波平静,看不见任何一条大船,只有演习中充当敌军战船的军舰被火焚烧,随着水波而沉于海底。
浙江一带善于游泳的健儿数百人,每个人都披散着头发,身上满是刺青,手里拿着十幅长的大彩旗。
四上语文第一课观潮笔记以下是四年级上册语文第一课《观潮》的笔记内容:一、生字组词潮(潮水)(浪潮)(涨潮)(退潮)据(根据)(据说)(依据)(占据)堤(河堤)(堤岸)(堤坝)(大堤)阔(宽阔)(广阔)(辽阔)(开阔)盼(盼望)(期盼)(企盼)(盼头)滚(翻滚)(滚动)(滚烫)(滚热)顿(顿时)(安顿)(顿悟)(顿挫)逐(逐渐)(追逐)(逐步)(逐个)渐(渐渐)(渐变)(渐进)(渐次)堵(堵塞)(堵车)(堵截)(堵心)犹(犹如)(犹豫)(犹疑)(犹自)崩(崩溃)(崩塌)(崩裂)(崩盘)震(震动)(地震)(震惊)(震撼)霎(霎时)(一霎)(霎那)(霎时间)余(剩余)(余额)(余数)(余生)二、多音字笼:lónɡ(鸡笼)lǒnɡ(笼罩)薄:báo(薄片)bó(薄弱)bò(薄荷)三、近义词顿时——立刻奔腾——奔驰依旧——依然屹立——矗立犹如——如同宽阔——宽广四、反义词宽阔——狭窄平静——喧闹人声鼎沸——鸦雀无声五、理解词语天下奇观:世界上奇异的景象。
这里指钱塘江大潮是世界上少见的壮观景象。
横卧:横躺着。
文中指钱塘江横卧在眼前。
水天相接:水和天连接在一起。
形容水域广阔。
横贯:横着通过去。
文中指大潮滚滚而来,横着漫过整个江面。
浩浩荡荡:形容水势浩大,气势雄伟。
山崩地裂:山岳倒塌,地面裂缝。
文中形容浪潮声音巨大。
风号浪吼:狂风号叫,波浪怒吼。
形容风浪大,声音响。
六、课文结构第一段(第1 自然段):总写钱塘江大潮被称为天下奇观。
第二段(第2 自然段):写潮来前的景象。
第三段(第3-4 自然段):写潮来时的壮观景象。
第四段(第5 自然段):写潮退去时的景象。
七、句子解析钱塘江大潮,自古以来被称为天下奇观。
这句话是全文的中心句,起到总领全文的作用。
浪潮越来越近,犹如千万匹白色战马齐头并进,浩浩荡荡地飞奔而来;那声音如同山崩地裂,好像大地都被震得颤动起来。
这句话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把浪潮比作白色战马,形象地写出了钱塘江大潮到来时的奔腾之势。
部编版四年级上册语文第1课《观潮》课文原文及教案(优秀3篇)观潮篇一.《观潮》教案6.《观潮》教学设计.《观潮》教案5.《观潮》教案4.《观潮》教案3.《观潮》教案2.《观潮》教案1.《观潮》教案.《观潮》说课稿.《观潮》备课笔记.《观潮》教学实录与评析.《观潮》译文.《观潮》自学评估.《观潮》评估测试.《观潮》能力训练.《观潮》综合能力测试.《观潮》自学阶梯评估测试题.《观潮》同步强化训练.《观潮》同步练习周密《观潮》mp3音频课文朗读周密《观潮》flash课文朗读《观潮》图片素材《观潮》ppt课件《观潮》ppt课件(2)《观潮》ppt课件(1)观潮篇二教学重难点:重点是读懂读通文章,积累一些文言词句。
难点是稳重作者映衬手法天衣无缝的运用。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
诗仙在《将进酒》中说:“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中国有句俗语叫“水到东海不回头。
”可钱塘江的水则不然,每年八月要趁良辰美景从东海回趟娘家,她回来时,气势非凡,真是天下最雄伟壮观的景象,从皇帝到平民百姓,都要先睹为快。
钱塘江,历史悠久。
有文献记载的就有两千多年,为宋朝时最盛。
现在在浙江海宁,但在宋代,胜地却在临安,就是今天的杭州市。
南宋定都西安,每年农历八月十八日都要举行盛典。
迎潮前有水军演习,潮到时又有吴地少年弄潮争标表演,当日从宫廷到民间争相观看,万人空巷,十分热闹。
二、认读。
1. 读准字音。
艨()艟()倏()泅()舸()雉()溯()僦()绮()溢()2.读懂词义。
①同义词释义联读。
略:略不相睹()略不沾湿()虽:虽席地不容闲也()虽我之死,有子存焉()皆:皆披发纹身()皆出酒食()既而:既而渐进()既而儿醒()②生词释义点读。
珠翠罗绮溢目______________ 倏尔黄烟四起__________方其远出海门______________③通读句子,指出其修辞方法。
出没于鲸波万仞中()海涌银为郭,江横玉系腰()三、研读。
部编版四年级上册语文第1课《观潮》课文原文及教案【优秀10篇】(经典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总结报告、心得体会、应急预案、演讲致辞、合同协议、规章制度、条据文书、教学资料、作文大全、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summary reports, insights, emergency plans, speeches, contract agreements, rules and regulations, documents, teaching materials, complete essays, and other sample essays. If you would like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sample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部编版四年级上册语文第1课《观潮》课文原文及教案【优秀10篇】“海到底是个什么样儿?潮又是什么样的?有多大?它是怎样产生的……”汽车在颠簸不平的公路上前进,我的脑海里翻腾着一连串的问题。
四年级上册语文第一课《观潮》课文原文课文钱塘江大潮,自古以来被称为天下奇观。
农历八月十八是一年一度的观潮日。
这一天早上,我们来到了海宁县的盐官镇,据说这里是观潮的地方。
我们随着观潮的人群,登上了海塘大堤。
宽阔的钱塘江横卧在眼前。
江面很平静,越往东越宽,在雨后的阳光下,笼罩着一层蒙蒙的薄雾。
镇海的古塔、中山亭和观潮台屹立在江边。
远处,几座小山在云雾中若隐若现。
江潮还没有来,海塘大堤上早已人山人海。
大家昂首东望,等着,盼着。
午后一点左右,从远处传来隆隆的响声,好像闷雷滚动。
顿时人声鼎沸,有人告诉我们,潮来了!我们踮着脚往东望去,江面还是风平浪静,看不出有什么变化。
过了一会儿,响声越来越大,只见东边水天相接的地方出现了一条白线,人群又沸腾起来。
那条白线很快地向我们移来,逐渐拉长,变粗,横贯江面,再近些,只见白浪翻滚,形成一道两丈多高的水墙。
浪潮越来越近,犹如千万匹白色战马齐头并进,浩浩荡荡地飞奔而来;那声音如同山崩地裂,好像大地都被震得颤动起来。
霎时,潮头奔腾西去,可是余波还在漫天卷地涌来,江面上依旧风号浪吼。
过了好久,钱塘江才恢复了平静。
看看堤下,江水已经涨了两丈来高了。
知识点1、关于钱塘江大潮的形成钱塘江是浙江省的河流,下流入杭州湾。
钱塘江大潮之所以特别宏伟,是因为钱塘江的出海口地形特殊。
出海口宽达上百公里,到了澉浦,收缩到二十公里,而到了盐官镇附近,江道又猛收到三公里左右,因此,外宽内窄,呈喇叭形。
海潮来时,以每秒十米的流速,簇拥着大量的海水向江内推进。
由于里边江道突然变窄,所以大量潮水被两岸夹住;又加上这一带河床高低悬殊也很大,从而向东流的江水冲击着由东向西涌来的潮水,前浪叠后浪,互相拥挤、堆积,进到盐官镇时江道最窄,形成峰。
于是激起一道数米高的白浪水墙,形成闻名中外的天下奇观。
每年农历八月十七、十八日,正是观潮的时候,所以人们竞相前往海宁观潮。
2、词语解释横卧:横躺着。
本课指钱塘江横现在人们眼前。
观潮
钱塘江的潮水自古以来就被称为天下奇观。
我们来到了江边,这里人山人海,非常热闹。
孩子们笑嘻嘻的,有的穿着雨鞋,有的拿着玩具,有的牵着大人手,都在讨论着即将到来的潮水。
江面平静得像一面镜子,偶尔飞过几只小鸟,留下一串清脆的叫声。
潮水如一条银线,慢慢移来。
远远的,已经可以听到轰隆隆的声音,像是在低吼。
过了一会儿,大潮越来越近,声音如同山崩地裂,震得人耳嗡嗡作响。
一艘艘渔船在江面上漂着,像是在和大潮挑战。
突然,一条大鱼从水中跃起,冲向天空,足有十来米高。
接着又是一艘、两艘……太壮观了!我兴奋得直拍手。
潮水过后,江边留下了一层层的沙和被冲上来的鱼。
我们迫不及待地脱下鞋子,赤脚在沙上玩耍。
沙子凉凉的,细细的,滑滑的,非常舒服。
大伙儿一起挖坑、做沙堡、捡贝壳……过了好久,才依依不舍地离开。
晚上回到家,我在日记本上写下了一句话:“这是我第一次观潮,也是我第一次与大自然亲密接触。
我会永远记住这一天的。
”。
四年级上册语文第一课《观潮》课文原文课文钱塘江大潮,自古以来被称为天下奇观。
农历八月十八是一年一度的观潮日。
这一天早上,我们来到了海宁县的盐官镇,据说这里是观潮的地方。
我们随着观潮的人群,登上了海塘大堤。
宽阔的钱塘江横卧在眼前。
江面很平静,越往东越宽,在雨后的阳光下,笼罩着一层蒙蒙的薄雾。
镇海的古塔、中山亭和观潮台屹立在江边。
远处,几座小山在云雾中若隐若现。
江潮还没有来,海塘大堤上早已人山人海。
大家昂首东望,等着,盼着。
午后一点左右,从远处传来隆隆的响声,好像闷雷滚动。
顿时人声鼎沸,有人告诉我们,潮来了!我们踮着脚往东望去,江面还是风平浪静,看不出有什么变化。
过了一会儿,响声越来越大,只见东边水天相接的地方出现了一条白线,人群又沸腾起来。
那条白线很快地向我们移来,逐渐拉长,变粗,横贯江面,再近些,只见白浪翻滚,形成一道两丈多高的水墙。
浪潮越来越近,犹如千万匹白色战马齐头并进,浩浩荡荡地飞奔而来;那声音如同山崩地裂,好像大地都被震得颤动起来。
霎时,潮头奔腾西去,可是余波还在漫天卷地涌来,江面上依旧风号浪吼。
过了好久,钱塘江才恢复了平静。
看看堤下,江水已经涨了两丈来高了。
知识点1。
关于钱塘江大潮的形成钱塘江是浙江省的河流,下流入杭州湾。
钱塘江大潮之所以特别宏伟,是因为钱塘江的出海口地形特殊。
出海口宽达上百公里,到了澉浦,收缩到二十公里,而到了盐官镇附近,江道又猛收到三公里左右,因此,外宽内窄,呈喇叭形。
海潮来时,以每秒十米的流速,簇拥着大量的海水向江内推进。
由于里边江道突然变窄,所以大量潮水被两岸夹住;又加上这一带河床高低悬殊也很大,从而向东流的江水冲击着由东向西涌来的潮水,前浪叠后浪,互相拥挤、堆积,进到盐官镇时江道最窄,形成峰。
于是激起一道数米高的白浪水墙,形成闻名中外的天下奇观。
每年农历八月十七、十八日,正是观潮的时候,所以人们竞相前往海宁观潮。
2。
词语解释横卧:横躺着。
本课指钱塘江横现在人们眼前。
第一课《观潮》学习重点
1、观潮的写作顺序:潮来前、潮来时、潮去后。
2、写潮来前的顺序是:由远到近。
3、写潮来时重点写出了潮水的声音和形态。
4、观潮的时间是农历八月十八。
5、观潮的地点是海宁市的盐官镇。
6、本文的中心句是钱塘江大潮,自古以来被称为天下奇观。
7、潮来前的景象:薄雾笼罩人声鼎沸。
潮来时的景象:白浪翻滚山崩地裂。
潮去后的景象:风号浪吼江水涨高。
8、写钱塘江大潮奔腾西去的过程可以用古诗“须臾却入海门去,卷起沙堆似雪堆”来形容。
“须臾”与文中的霎时一词都是表示时间短的词语。
第一课《观潮》学习重点
9、我想用这些词语形容钱塘江大潮风号浪吼浩浩荡荡闷雷滚动。
10、观潮的“观”是”看”的意思,天下奇观的“观”是景象的意思。
11、请你模仿观潮的写作顺序写下雨了的情景:
下雨前:空气闷热,蜻蜓在水面低飞,鱼儿出水透气,天空阴沉沉的。
下雨时:豆大的雨点哗哗啦啦地拍打着窗户传递着春天来了的消息,豆大的雨点落在花丛中,滋润了一草一木。
豆大的雨点落在小河里,随着小溪欢快地奔向远方。
下雨后:空气中弥漫着一丝丝清香的气味,沁人心脾。
天空出现了一道美丽的彩虹,像一座桥,架起了童年的梦,把我们带进了一个神奇的世界。
钱塘江大潮自古以来被称为天下奇观。
《观潮》课文全文描写了农历八月十八观潮日钱塘江观潮的壮观场面。
观潮课文内容选自赵宗成、朱明元的《喜看近日钱塘潮》。
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人民教育出版社观潮钱塘江大潮,自古以来被称为天下奇观。
农历八月十八是一年一度的观潮日。
这一天早上,我们来到了海宁市的盐官镇,据说这里是观潮最好的地方。
我们随着观潮的人群,登上了海塘大堤。
宽阔的钱塘江横卧在眼前。
江面很平静,越往东越宽,在雨后的阳光下,笼罩着一层蒙蒙的薄雾。
镇海古塔、中山亭和观潮台屹立在江边。
远处,几座小山在云雾中若隐若现。
江潮还没有来,海塘大堤上早已人山人海。
大家昂首东望,等着,盼着。
午后一点左右,从远处传来隆隆的响声,好像闷雷滚动。
顿时人声鼎沸,有人告诉我们,潮来了!我们踮着脚往东望去,江面还是风平浪静,看不出有什么变化。
过了一会儿,响声越来越大,只见东边水天相接的地方出现了一条白线,人群又沸腾起来。
那条白线很快向我们移来,逐渐拉长,变粗,横贯江面。
再近些,只见白浪翻滚,形成一堵两长多高的水墙。
浪潮越来越近,犹如千万匹白色战马齐头并进,浩浩荡荡地飞奔而来;那声音如同山崩地裂,好像大地都被震得颤动起来。
霎时,潮头奔腾西去,可是余波还在漫天卷地般涌来,江面上依旧风号浪吼。
过了好久,钱塘江才恢复了平静。
看看堤下,江水已经涨了两丈来高了。
注:《观潮》课文内容选自赵宗成、朱明元的《喜看近日钱塘潮》。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四年级上册,人民教育出版社资料袋钱塘江的秋潮,比其他地方的秋潮更壮观,这和当地的特殊地形有关。
钱塘江入海的地方叫杭州湾。
杭州湾外阔内窄,呈喇叭形,东面的湾口宽达一百公里,而西面的海宁市盐官镇附近,却只有三公里。
涨潮时,海潮从湾口涌入,向西奔涌而来,受两旁渐狭江岸的约束,水面越来越窄,涌潮后推前阻,越来越高,形成了汹涌澎湃的壮观景象。
钱塘江观潮课文重要词语解释:天下奇观——天底下罕见的壮丽景观横卧——横躺的意思笼罩——像笼子丝的罩在上面屹立——像山峰一样高耸而稳固地立着若隐若现——形容隐隐约约人山人海——形容聚集的人极多水天相接——水和天相连山崩地裂——指发生强烈地震时的响声,本课涌来描写潮水的声音,带有夸张的意味。
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1 观潮【教学目标】1.认识“盐、屹”等13个生字,读准多音字“薄”,会写“潮、据”等15个字,会写“奇观、农历”等14个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背诵第3~4自然段。
3.能说出课文描写钱塘江大潮的顺序。
4.能边读边想象画面,说出印象深刻的画面,感受钱塘江大潮的壮美。
5.读诗歌《浪淘沙》(其七),能从课文中找出与诗的内容相关的句子。
【教学重难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边读边想象画面,说出印象深刻的画面,感受钱塘江大潮的壮美。
【教学准备】1.准备资料:查阅关于钱塘江大潮的文字和视频资料;2.多媒体课件。
【教学方法】引导法。
【教学课时】2课时。
【教学过程】第1课时【课时目标】1.认识“盐、屹”等13个生字,读准多音字“薄”,会写“潮、据”等15个字,会写“奇观、农历”等14个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清课文顺序,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3.学习课文第1~2自然段,想象潮来前的画面。
【教学过程】一、看图诵诗,激趣导入1.单元导读,明确单元主题。
(1)出示单元篇章页,引导:观察图画,说说画面给你怎样的感受。
(2)引读(唐王维)诗句:滔滔江水,流长邈远;重重青山,若有若无。
学生齐读:江流天地外,山色有无中。
(3)明确主题:这一单元的课文展示了大自然美丽多姿的画卷。
我们学习时要边读边想象画面,去感受自然之美。
(4)习作:推荐一个好地方,写清楚推荐的理由。
2.课题导入。
(1)课件出示诗句。
海阔天空浪若雷,钱塘潮涌自天来。
——王在晋《望江台》八月涛声吼地来,头高数丈触山回。
——刘禹锡《浪淘沙》(其七)(2)学生齐读。
猜一猜:这几句诗是写什么的?(3)导入:今天我们学习课文《观潮》,跟随着作者的脚步去钱塘江观潮。
(板书课题,齐读课题)(4)读“资料袋”,了解“潮”。
①出示课后“资料袋”,学生自由朗读。
②教师补充介绍:农历八月十六至十八日,太阳、月球、地球几乎在一条直线上,所以这天海水受到的引潮力最大。
四年级上册语文第一课《观潮》课文原文农历八月十八是一年一度的观潮日。
这个天早上,我们来到了海宁县的盐官镇,据说这里是观潮的地方。
我们随着观潮的人群,登上了海塘大堤。
宽阔的钱塘江横卧在眼前。
江面很平静,越往东越宽,在雨后的阳光下,笼罩着一层蒙蒙的薄雾。
镇海的古塔、中山亭和观潮台屹立在江边。
远处,几座小山在云雾中若隐若现。
江潮还没有来,海塘大堤上早已人山人海。
大家昂首东望,等着,盼着。
午后一点左右,从远处传来隆隆的响声,好像闷雷滚动。
顿时人声鼎沸,有人告诉我们,潮来了!我们踮着脚往东望去,江面还是风平浪静,看不出有什么变化。
过了一会儿,响声越来越大,只见东边水天相接的地方出现了一条白线,人群又沸腾起来。
那条白线很快地向我们移来,逐渐拉长,变粗,横贯江面,再近些,只见白浪翻滚,形成一道两丈多高的水墙。
浪潮越来越近,犹如千万匹白色战马齐头并进,浩浩荡荡地飞奔而来;那声音如同山崩地裂,好像大地都被震得颤动起来。
霎时,潮头奔腾西去,不过余波还在漫天卷地涌来,江面上依旧风号浪吼。
过了好久,钱塘江才恢复了平静。
看看堤下,江水已经涨了两丈来高了。
知识点1.关于钱塘江大潮的形成钱塘江是浙江省的河流,下流入杭州湾。
钱塘江大潮之所以特别宏伟,是因为钱塘江的出海口地形特殊。
出海口宽达上百公里,到了澉浦,收缩到二十公里,而到了盐官镇附近,江道又猛收到三公里左右,所以,外宽内窄,呈喇叭形。
海潮来时,以每秒十米的流速,簇拥着大量的海水向江内推动。
因为里边江道突然变窄,所以大量潮水被两岸夹住;又加上这个带河床高低悬殊也很大,从而向东流的江水冲击着由东向西涌来的潮水,前浪叠后浪,互相拥挤、堆积,进到盐官镇时江道最窄,形成峰。
于是激起一道数米高的白浪水墙,形成闻名中外的天下奇观。
每年农历八月十七、十八日,正是观潮的时候,所以人们竞相前往海宁观潮。
2.词语解释横卧:横躺着。
本课指钱塘江横现在人们眼前。
屹立:高耸地直立着。
横贯:横向贯穿。
部编版四年级上册语文第1课《观潮》课文原文及教案【篇一】部编版四年级上册语文第1课《观潮》课文原文钱塘江大潮,自古以来被称为天下奇观。
农历八月十八是一年一度的观潮日,这一天早上,我们来到了海宁市的盐官镇,据说这里是观潮的地方。
我们随着观潮的人群,登上了海塘大堤。
宽阔的钱塘江横卧在眼前。
江面很平静,越往东越宽,在雨后的阳光下,笼罩看一层蒙蒙的薄雾。
镇海古塔、中山亭和观潮台屹立在江边。
远处,几座小山在云雾中若隐若现。
江潮还没有来,海塘大堤上早已人山人海。
大家昂首东望,等着,盼着。
午后一点左右,从远处传来隆隆的响声,好像闷雷滚动。
顿时人声鼎沸,有人告诉我们,潮来了!我们踮着脚往东望去,江面还是风平浪静,看不出有什么变化。
过了一会儿,响声越来越大,只见东边水天相接的地方出现了一条白线,人群又沸腾起来。
那条白线很快地向我们移来,逐渐拉长,变粗,横贯江面。
再近些,只见白浪翻滚,形成一堵两丈多高的水墙。
浪潮越来越近,犹如千万匹白色战马齐头并进,浩浩荡荡地飞奔而来;那声音如同山崩地裂,好像大地都被震得颤动起来。
霎时,潮头奔腾西去,可是余波还在漫天卷地般涌来,江面上依旧风号浪吼。
过了好久,钱塘江才恢复了平静。
看看堤下,江水已经涨了两丈来高了。
【篇二】部编版四年级上册语文第1课《观潮》教案 1教学目标1.认识“盐、屹”等12个生字,会写“潮、据”等15个字。
理解“笼罩、人声鼎沸、水天相接、横贯”等词语。
2.朗读课文,背诵课文3、4自然段。
3.边读课文边想象画面,能联系上下文或结合生活实际体会词句的含义。
4.感受钱塘江大潮的雄伟、壮观,激发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感受钱塘潮来时的神奇壮观,能够根据语言描写想象画面。
教学难点想象课文描绘的大潮景象,引导学生体会作者怎样既生动又有层次地描述钱塘江大潮雄奇景象的。
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正确拼读12个会认字,书写15个会写字,理解“笼罩、人声鼎沸、水天相接、横贯”等词语。
一、生字组词潮cháo(热潮、观潮、心潮澎湃)据jù(据守、据说、据为己有)堤dī(河堤、大堤、千里之堤)阔(广阔、宽阔、高谈阔论)笼lǒng(箱笼、笼罩、笼络人心)罩zhào(罩住、口罩、罩起来)盼pàn(期盼、盼望、左顾右盼)滚gǔn(翻滚、滚动、滚瓜烂熟)顿dùn(顿悟、顿时、茅塞顿开)逐zhú(追逐、逐渐、随波逐流)渐jiàn(渐渐、渐变、循序渐进)犹yóu(犹豫、犹如、虽死犹生)崩bēng(崩溃、崩盘、土崩瓦解)震zhèn(地震、震动、震耳欲聋)余yú(剩余、余波、高兴之余)二、多音字笼:lónɡ(鸡笼、蒸笼)lǒnɡ(笼罩、笼络)闷:mēn(闷热、闷声不响)mèn(烦闷、闷闷不乐)号:háo(号叫、风号浪吼)hào(号令、括号)隆:lōnɡ(轰隆、黑咕隆咚)lónɡ(隆隆、兴隆)观:ɡuān(观看、奇观)ɡuàn(道观、白云观)薄bó(薄弱、单薄、薄雾) bò(薄荷)三、近义词顿时——立刻奔腾——奔驰依旧——依然屹立——矗立犹如——如同宽阔——宽广四、反义词宽阔——狭窄平静——喧闹人声鼎沸——鸦雀无声风号浪吼——风平浪静五、文中四字词语积累天下奇观若隐若现人山人海昂首东望闷雷滚动人声鼎沸风平浪静水天相接白浪翻滚齐头并进浩浩荡荡山崩地裂漫天卷地风号浪吼六、理解词语霎时:形容时间极短。
余波:指事件结束以后留下的影响。
课文中指潮头过去以后留下的水浪。
笼罩:像笼子似的罩在上面。
本文形容雾很大。
颤动:短促而频繁地振动。
屹立:像山峰一样高耸而稳固地立着,常用来比喻坚定不可动摇。
闷雷:声音低沉的雷。
涌来:急速地流过来。
横贯:横着通过去。
课文里是说大潮滚滚而来,横着漫过整个江面。
漫天卷地:布满天空,席卷大地。
形容水势很大。
语文四年级上册《1观潮》原文+课件一、教学内容本节课我们将学习语文四年级上册《观潮》原文。
教学内容主要包括教材第1章《观潮》的全文,详细解析课文中的生字词、修辞手法、文章结构及作者想要表达的思想感情。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课文中出现的生字词,理解其含义并能熟练运用。
2. 分析课文结构,理解作者通过描绘钱塘江大潮的场景来抒发对大自然的敬畏之情。
3. 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审美情趣,激发他们对自然的热爱。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及其作用,如比喻、拟人等。
教学重点:课文生字词的掌握,文章结构的分析以及作者情感的理解。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课件、黑板、粉笔。
学具:课本、笔记本、文具。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钱塘江大潮的视频,让学生初步感受大自然的壮观景象,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2. 新课内容学习:a. 学生自读课文,标注出生字词。
b. 老师讲解生字词,帮助学生理解记忆。
c. 分析课文结构,讲解修辞手法。
d. 讲解课文内容,引导学生理解作者的情感。
3. 例题讲解:选取课文中的典型例句,分析其修辞手法及作用。
4. 随堂练习:让学生运用学到的修辞手法,仿写句子。
六、板书设计板书分为两部分:左侧列出本节课的生字词,右侧展示课文结构及修辞手法。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a. 抄写生字词,并解释其含义。
b. 根据课文内容,用自己的话概括作者的情感。
c. 仿写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创作一段描述自然景象的文字。
2. 答案:a. 生字词解释略。
b. 作者通过描绘钱塘江大潮的壮观景象,抒发了对大自然力量的敬畏之情。
c. 略。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对本节课的教学效果进行反思,及时调整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2. 拓展延伸:鼓励学生课后阅读其他描绘自然景象的文章,提高阅读理解能力,进一步感受大自然的魅力。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内容的详细解析。
2. 教学目标的具体制定。
3. 教学难点与重点的区分。
观潮课文原文及翻译观潮课文原文及翻译文言文《观潮》描写了钱塘江潮水怎样的壮阔景象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观潮课文原文及翻译,欢迎参考阅读!【原文】浙江之潮,天下之伟观也。
自既望以至十八日为盛。
方其远出海门,仅如银线;既而渐近,则玉城雪岭际天而来,大声如雷霆,震撼激射,吞天沃日,势极雄豪。
杨诚斋诗云“海涌银为郭,江横玉系腰”者是也。
每岁京尹出浙江亭教阅水军,艨艟数百,分列两岸;既而尽奔腾分合五阵之势,并有乘骑弄旗标枪舞刀于水面者,如履平地。
倏尔黄烟四起,人物略不相睹,水爆轰震,声如崩山。
烟消波静,则一舸无迹,仅有“敌船”为火所焚,随波而逝。
吴儿善泅者数百,皆披发文身,手持十幅大彩旗,争先鼓勇,溯迎而上,出没于鲸波万仞中,腾身百变,而旗尾略不沾湿,以此夸能江干上下十余里间,珠翠罗绮溢目,车马塞途,饮食百物皆倍穹常时,而僦赁看幕,虽席地不容间也。
【翻译】钱塘江潮,是天下雄伟的景象啊。
从农历(八月)十六日到十八日为最盛。
当潮水从浙江入海口涌起的时候,(远远看去),几乎像一条银白色的线;随着潮水越来越近,就像玉城雪岭一般连天涌来,声音大得像雷霆万钧,震撼天地,激扬喷薄,吞没宇宙,涤荡太阳,来势极其雄伟豪壮。
杨万里的诗中说的“海涌银为郭,江横玉系腰”描写的就是这样的景象啊。
每年(阴历八月),京都临安府长官来到浙江亭校阅水军,数百条战船分列两岸;然后演习五阵的阵势,忽而疾驶,忽而腾起,忽而分,忽而合,极尽种种变化,同时有在水面上骑马、舞旗、举枪、挥刀的人,好像踩在平地上一样。
忽然黄烟四起,人和物一点儿也看不见了,(只听得)传来水爆的轰鸣声,声音如同山塌了一样。
(待到)烟雾消散,水面又恢复了平静,看不到一条船的踪迹,只剩下被火烧毁的“敌船”,随着波浪流走了。
几百个善于泅水的吴中健儿,披散着头发,浑身刺着花绣,手里拿着十幅大彩旗,争相奋力逆流迎潮而上,(他们的身影)在万仞高的惊涛骇浪中浮沉,翻腾着身子变换着各种姿态,而旗尾却一点也不被水沾湿,凭借这种(表演)来显示他们(高超)的技能。
钱塘江大潮自古以来被称为天下奇观。
《观潮》课文全文描写了农历八月十八观潮日钱塘江观潮的壮观场面。
观潮课文内容选自赵宗成、朱明元的《喜看近日钱塘潮》。
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人民教育出版社观潮钱塘江大潮,自古以来被称为天下奇观。
农历八月十八是一年一度的观潮日。
这一天早上,我们来到了海宁市的盐官镇,据说这里是观潮最好的地方。
我们随着观潮的人群,登上了海塘大堤。
宽阔的钱塘江横卧在眼前。
江面很平静,越往东越宽,在雨后的阳光下,笼罩着一层蒙蒙的薄雾。
镇海古塔、中山亭和观潮台屹立在江边。
远处,几座小山在云雾中若隐若现。
江潮还没有来,海塘大堤上早已人山人海。
大家昂首东望,等着,盼着。
午后一点左右,从远处传来隆隆的响声,好像闷雷滚动。
顿时人声鼎沸,有人告诉我们,潮来了!我们踮着脚往东望去,江面还是风平浪静,看不出有什么变化。
过了一会儿,响声越来越大,只见东边水天相接的地方出现了一条白线,人群又沸腾起来。
那条白线很快向我们移来,逐渐拉长,变粗,横贯江面。
再近些,只见白浪翻滚,形成一堵两长多高的水墙。
浪潮越来越近,犹如千万匹白色战马齐头并进,浩浩荡荡地飞奔而来;那声音如同山崩地裂,好像大地都被震得颤动起来。
霎时,潮头奔腾西去,可是余波还在漫天卷地般涌来,江面上依旧风号浪吼。
过了好久,钱塘江才恢复了平静。
看看堤下,江水已经涨了两丈来高了。
注:《观潮》课文内容选自赵宗成、朱明元的《喜看近日钱塘潮》。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四年级上册,人民教育出版社资料袋钱塘江的秋潮,比其他地方的秋潮更壮观,这和当地的特殊地形有关。
钱塘江入海的地方叫杭州湾。
杭州湾外阔内窄,呈喇叭形,东面的湾口宽达一百公里,而西面的海宁市盐官镇附近,却只有三公里。
涨潮时,海潮从湾口涌入,向西奔涌而来,受两旁渐狭江岸的约束,水面越来越窄,涌潮后推前阻,越来越高,形成了汹涌澎湃的壮观景象。
钱塘江观潮课文重要词语解释:天下奇观——天底下罕见的壮丽景观横卧——横躺的意思笼罩——像笼子丝的罩在上面屹立——像山峰一样高耸而稳固地立着若隐若现——形容隐隐约约人山人海——形容聚集的人极多水天相接——水和天相连山崩地裂——指发生强烈地震时的响声,本课涌来描写潮水的声音,带有夸张的意味。
1.《观潮》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能根据上下文理解“若隐若现、齐头并进、漫天卷地”等重点词语的含义。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三、四自然段;初步学会按“潮来前、潮来时、潮去后”的顺序给课文分段。
3、了解钱塘江大潮壮丽奇特的自然景象,感觉自然之壮美。
教学重、难点:了解钱塘江大潮壮丽奇特的自然景象,感觉自然之壮美。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直奔“潮”,整体感知
1、释题知“观潮”。
同学们,我们已经预习过课文了,这儿的“潮”,就是指钱塘江大潮。
“观潮”,你知道是怎么回事吧?
2、人文理“观潮”。
a、导人。
是啊,钱塘江大潮是我国的一大自然景观,一个旅游胜地。
今天,就让我们随着作者一同走近它,触摸它、观赏它、感觉它!b.读文。
请大家快速地读通课文,读准字音。
找到文中的一句话,是具体告诉“我们观潮”的时间、地点、事情的这么一个句子。
(第二自然段的第二句)句子:这一天早上,我们来到了海宁市的盐官镇,据说这里是现潮最好的地方。
3、“据说”怎么讲?自古以来堪称为“天下奇观”的钱塘江大潮,今天“我们”这些人亲眼目睹了,究竟是否与“据说”的一致呢?请同学们认真地读一读课文,想一想问题。
二、品味“奇”,感觉奇观
三、你认为“天下奇观”奇在哪里呢?
1、边默读课文边用“”划出最能感受到大潮的“奇特”的语句。
读一读,说一说体会。
(小组交流、汇报)
2、重点品读“潮来时”的“奇”:壮观、奇特。
(l):“午后一点左右,从远处传来隆隆的响声,好像闷雷滚动。
”
(2)“过了一会儿,响声越来越大,只见东边水天相接的地方出现了一条白线,
人群又沸腾起来。
”,
感悟形象:此时此刻,你心中最想说的话是什么?眼看潮水来了,带给你的感受又是什么呢?引导学生联系“闷雷滚动、一条白线”的情景谈感悟。
(奇:声音、形) (3)精读第4自然段,立体赏“奇观”。
朗读感受:这时,你又仿佛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 想象一下“白浪形成白色城墙”这样的场面。
潮水的气势猛、声音响。
“齐头并进、浩浩荡荡”,你能想象得出那是一种怎样的场面吗?再加上“山崩地裂”的声音,那时的潮水又该是一种怎样的气势呢? 那就请大家一起凝神观赏这惊心动魄、壮丽奇特的一刻吧!
品读回味:欣赏了潮水来临之际的壮观,令我们不得不佩服作者的遣词造句之功夫,我想大家会读得更好了,是吗?如果你站在大潮面前,你会怎么想?又会怎么做呢?(启发学生与课文、作者、大自然对话)
美读升华:你能把自己对钱塘扛大潮的理解和感悟读出来吗?朗读:“潮来时”的三、四自然段。
(语速由缓到急,语调由平静到高昂,顿挫有力)更奇的还在后头!请往下读。
3、自主品读“潮去后”的“奇”。
你觉得更“奇”的体现在哪些情景里,哪个词语里?感悟:“漫天卷地、风号浪吼”等词义及其景象。
的确,钱塘江大潮还未出现时,江面是很平静的。
当然,平时的钱塘江就挺美的,也能看到大潮。
只不过,在“观潮日”这一天,我们所看到的大潮更令人神往与期待,于是在江潮来之前,大堤上早已人山人海,翘首相盼。
引读:带着这种心情读好句子。
(舒缓而又神秘、盼望的语气)
四、深悟“奇”,回归整体激情
我们仿佛追随作者一起身临其境地去观赏了一次大潮,钱塘江大潮以它的壮丽、它的雄奇,令我们叹为观止,使我们深深折服!真不愧为“天下奇观”,名不虚传!让我们再次投入地捧起书读好课文,回味“观潮”中的这美、这壮、这奇吧!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读文,理清层次
1、回忆:上节课我们品味了那“天下奇观”所带给我们壮观的景象、奇特的感受,相信大家还历历在目!还记得一开始大家读了课文三、四两个自然段后,你们发现这里都是在写什么?一、二、五自然段又各写了什么?分小组读段落。
2、尝试分段。
(按“潮来前、潮来时、潮去后”的顺序分段)
二、积累,课外拓展
1、找比喻句,感悟用法之妙。
(共有5处,如:好像、犹如、形成)
2、自主积累:自选感兴趣、欣赏的精彩语句,进行美读积累。
3、抄写自己喜欢的语句。
4、练习课堂作业。
5、课外拓展:(任选一题)
a、上网搜索、电子阅览、图书馆查找:我国其他“天下奇观”的景点的资料和图片,相互交流。
b、合作研究有关钱塘江大潮的资料。
可以以研究报告的形式汇报交流。
c、仿写描写景物具体的一个片断。
抒写自己的情感的一段话。
三、布置作业
1、抄第一课的词语组三词
2、背诵课文三、四自然段
板书设计:
1、观潮
潮来前:风平浪静笼罩薄雾钱塘江大潮
潮来时:(远) 闷雷滚动越来越大山崩地裂 (声)(天下奇观) (近) 一条白线一堵水墙白浪翻滚 (形)
潮来后:风号浪吼恢复平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