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年血常规质控图
- 格式:xls
- 大小:866.50 KB
- 文档页数:5
血常规检验的质量控制流程1目标使血常规检验的受到全程质量控制,确保检测结果准确性。
2质量控制血常规检验质量控制分为:分析前、分析中和分析后3个方面。
2.1血常规检验分析前的质量控制2.1.1检验单的申请:检验申请单中应包含足够的信息 ,如患者的、年龄、性别、住院科室、床号、疾病的诊断 ,可能干扰实验结果的服药史、特殊的病理变化 ,与血常规检验有关的既往史等患者信息 ,以便检验人员查对。
申请的检验项目应准确无误 ,如需特殊检验应注明。
2.1.2患者的准备:许多生理因素可引起血细胞数的改变 ,如剧烈运动、饱餐、饥饿、紧等 ,常使白细胞数增加 ,所以在采血前应尽量避免这些生理因素的影响。
在采血前患者应把自己的生理状态、病理状态告知医生 ,以便确定最佳的采血时间。
2.1.3标本的制备:高质量的标本是保证检验结果准确、可靠的前提 ,其最基本的要保证血液标本中各项细胞形态的完整。
2.1.4标本的采集2.1.4.1详见《检验科标本采集手册》2.1.4.2抗凝剂:血常规标本必须经抗凝剂抗凝处理。
2.1.4.3标本采集后,立即将抗凝标本轻轻180度混匀8-10次。
最后再次核对病人和。
2.1.5标本的运输和储存:采血完成后应尽快检测,,尽量减少运输和储存的时间。
因为标本储存过程中 ,血细胞的代活动、蒸发作用和升华作用、化学反应、微生物降解等因素会直接影响标本的质量。
如不能及时送检的标本,应在4-8℃低温保存,但不要超过4小时。
3血常规检验分析中的质量控制3.1测定时间对标本的影响3.1.1标本取好后 ,放置的时间长短会对标本的质量产生影响。
有研究表明 ,用 EDTA 抗凝的静脉血标本 ,在标本收集后的 8h (室温)检测 ,可以得到最佳的检测结果。
白细胞分类可稳定 6~8h ,但 2h 后粒细胞形态即有变化 ,故做镜检分类者应及早分血片。
如果不需要血小板和白细胞分类的准确数据 ,则标本可以在 2~8 ℃的条件下保存24h。
SOP_09-10 血常规检验室内质控的标准操作规程【目的】血常规检验室内质量控制。
【SOP文件的更改】该标准操作程序的更改,可由任一使用本程序的操作人员提出并报请专业主管及科主任签字后生效。
【操作步骤】1.室内质控品的选择要求质控品质量可靠、稳定性好、瓶间变异小,原则上一旦选定,除非特殊情况,一般不要轻易更换。
多数血常规项目2-8℃稳定60天。
2.质控品的正确使用与保存严格按质控品说明书操作和保存,不使用超过保质期的质控品;使用时应轻轻摇匀,使内容物完全混匀,切忌剧烈振摇,防止泡沫产生,质控品要在与患者标本同样测定条件下进行测定;至少使用两个浓度以上质控品。
(如何体现中值、高值)3.室内质控图的绘制3.1.均值和质控限的确定在开始室内质控时,首先要确定质控图的均值和质控限,将质控品应与常规标本一起测定。
根据20次质控结果(每天开一瓶,一天测一次),对数据进行离群值检验(剔除超过3s 外的数据),计算出平均数和标准差,作为暂定均值和暂定标准差。
以此暂定均值和标准差作为下一个月室内质控图的均值和标准差进行室内质控;一个月结束后,将该月的在控结果与前20个质控测定结果汇集在一起,计算累积平均数和累积标准差(第一个月),以此累积平均数和标准差作为下一个月质控图的均值和标准差。
重复上述操作过程,连续三至五个月。
以最初20个数据和三至五个月在控数据汇集的所有数据计算的累积平均数和标准差作为质控品有效期内的常规均值和标准差,并以此作为以后室内质控图的均值和标准差。
如果发现离群值,需重新计算余下数据的平均数和标准差。
以此均值作为质控图的均值。
至于标准差,可采用以前变异系数(CV)来估计新的标准差。
以前的标淮差是几个月数据的简单平均或甚至是累积的标准差。
这就考虑了检测过程中更多的变异。
标准差等于平均数乘以以前变异系数(CV%)。
3.2.绘制质控图及质控方法(规则)的应用根据质控品的靶值和质控限绘制质控图,并将原始质控结果记录在质控图表上,保留打印的原始质控记录。
SOP_09-10 血常规检验室内质控的标准操作规程【目的】血常规检验室内质量控制。
【SOP文件的更改】该标准操作程序的更改,可由任一使用本程序的操作人员提出并报请专业主管及科主任签字后生效。
【操作步骤】1.室内质控品的选择要求质控品质量可靠、稳定性好、瓶间变异小,原则上一旦选定,除非特殊情况,一般不要轻易更换。
多数血常规项目2-8℃稳定60天。
2.质控品的正确使用与保存严格按质控品说明书操作和保存,不使用超过保质期的质控品;使用时应轻轻摇匀,使内容物完全混匀,切忌剧烈振摇,防止泡沫产生,质控品要在与患者标本同样测定条件下进行测定;至少使用两个浓度以上质控品。
(如何体现中值、高值)3.室内质控图的绘制3.1.均值和质控限的确定在开始室内质控时,首先要确定质控图的均值和质控限,将质控品应与常规标本一起测定。
根据20次质控结果(每天开一瓶,一天测一次),对数据进行离群值检验(剔除超过3s 外的数据),计算出平均数和标准差,作为暂定均值和暂定标准差。
以此暂定均值和标准差作为下一个月室内质控图的均值和标准差进行室内质控;一个月结束后,将该月的在控结果与前20个质控测定结果汇集在一起,计算累积平均数和累积标准差(第一个月),以此累积平均数和标准差作为下一个月质控图的均值和标准差。
重复上述操作过程,连续三至五个月。
以最初20个数据和三至五个月在控数据汇集的所有数据计算的累积平均数和标准差作为质控品有效期内的常规均值和标准差,并以此作为以后室内质控图的均值和标准差。
如果发现离群值,需重新计算余下数据的平均数和标准差。
以此均值作为质控图的均值。
至于标准差,可采用以前变异系数(CV)来估计新的标准差。
以前的标淮差是几个月数据的简单平均或甚至是累积的标准差。
这就考虑了检测过程中更多的变异。
标准差等于平均数乘以以前变异系数(CV%)。
3.2.绘制质控图及质控方法(规则)的应用根据质控品的靶值和质控限绘制质控图,并将原始质控结果记录在质控图表上,保留打印的原始质控记录。
血常规质控质量控制血常规质控质量控制是指对血常规检验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进行监控和评估,以确保实验室的分析结果符合质量标准和临床需求。
下面将详细介绍血常规质控质量控制的相关内容。
一、背景介绍血常规是临床常用的一项检验项目,用于评估患者的血液状况和健康状况。
血常规包括血红蛋白、红细胞计数、白细胞计数、血小板计数等指标。
准确的血常规结果对于临床诊断和治疗具有重要意义,因此,质量控制是确保血常规结果准确可靠的关键环节。
二、质控方法1. 内部质控内部质控是实验室自身对血常规检验结果进行监控和评估的方法。
通过使用已知浓度的质控品,比较实验室的检验结果与预期结果之间的差异,评估实验室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内部质控应该每天进行,以确保每批样本的准确性。
2. 外部质控外部质控是通过与其他实验室进行比对,评估实验室的血常规结果与其他实验室的一致性和准确性。
外部质控通常由专业机构或者质控组织组织,实验室可以定期参预外部质控活动,比较自己的结果与其他实验室的结果,发现和纠正潜在的问题。
三、质控指标1. 精密度精密度是指在一定条件下,同一样本在不同时偶尔不同实验室中进行检测,结果的一致性和可重复性。
通过重复检测同一样本,计算结果的变异系数(CV),CV越小表示精密度越高。
2. 准确度准确度是指检测结果与真实值之间的接近程度。
通过与参考方法或者参考材料进行比对,计算结果的偏差(bias),偏差越小表示准确度越高。
3. 稳定性稳定性是指检测结果在一定时间内的变化情况。
通过在不同时间点进行重复检测,计算结果的变异程度,以评估结果的稳定性。
四、质控记录与分析实验室应建立完善的质控记录系统,记录每天的质控结果和分析数据。
对于超出质控范围的结果,应及时进行分析和处理,找出问题的原因,并采取相应的纠正措施。
质控数据的分析可以使用统计学方法,如西格玛规则、西格玛质控图等,匡助实验室发现和解决问题。
五、质控文件与培训实验室应编制相关的质量控制文件,包括质控操作规程、质控记录表、质控分析报告等。
起止日期:质控品批号:
正康医院检验科:栗亚君
质控品有效期:
仪器型号:2011-07-01至2011-07-31
医院检验科全血细胞计数室内质控图与质控分析
质控物有效期:质控物最佳值:
质控物有效期:质控物最佳值:
2011年7月份WBC计数质控图及质控分析
质控物批号:X:
CV%:
2011年7月份RBC计数质控图及质控分析
SD:
CV%:
质控分析:
质控物批号:X:
SD:
质控物有效期:质控物最佳值:
质控物有效期:质控物最佳值:
质控分析:
2011年7月份HCT质控图及质控分析
质控物批号:X:
SD:
CV%:
X:
SD:
CV%:
2011年7月份HGB质控图及质控分析
质控分析:
质控物批号:
质控物有效期:质控物最佳值:
质控分析:
2010年1月份PLT质控图及质控分析
质控物批号:X:
SD:
CV%:。
做好血常规的室内质控应注意下列几点:1、质控品在冰箱中应直立放置。
2、每天自冰箱拿出后,室温放置10分钟左右,再缓慢地颠倒混匀,不要立即混匀。
3、检测完毕后,要用柔软的布或者纸擦拭试管口与盖子上残留的液体,否则影响质控品的质量。
4、血常规质控品更换频繁,每批都要统计均值(不要使用厂家提供的均值);SD沿用历史统计的数值即可,但应小于1/3同意总误差。
血常规不像生化实验受试剂批号、试剂质量、定标等影响,IQC 经常出控,血常规IQC出控大致有:1、偶然误差:重复一次检测即在控了。
2、某一项指标(如WBC)出现系统误差时,要考虑该指标系统出现问题,如注射器松动、检测部问题等。
3、假如全部指标偏低或者偏高,多数情况是质控品的质量出现问题。
校正系数是不能盲目更换的,只有用校准品或者具有溯源性的新鲜全血校准时才能更换。
盲目更换是不负责任的做法。
总之,血常规的IQC即非常“难”做,也非常“容易”做!血常规检验的质量操纵血细胞分析技术的全面质量管理是指从临床医生开单开始至实验完成检验,包含登记与发出检验报告单全过程中一系列实验质量的方法与措施。
包含分析前质量管理、分析中质量管理与分析后质量管理。
(一)分析前质量管理1.操作人员上岗培训:认真阅读仪器说明书,对仪器原理、操作规程、使用注意事项、细胞直方图分析、特殊报警含义、引起实验误差因素及仪器保护有充分熟悉。
2.仪器的安装与校正:仪器安放于远离电磁干扰源、热源的位置,实验台稳固,工作环境清洁,注意通风、防潮、防止日光直射。
安装完成后或者每次维修后,对仪器的技术性能进行测试、评价,及时做好仪器的校正与管理工作。
3.标本的采集与贮存:通常要求抗凝静脉血,尽可能不用末梢血。
推荐用EDTA-K2抗凝。
抗凝血标本室温下WBC、RBC、PLT可稳固24h,白细胞分类可稳固6~8h,血红蛋白可稳固数日,但2h后粒细胞形态即有变化,应及早推片镜检。
4.注意受检者生理状态对实验结果的影响:运动、吸烟等对Hb、WBC与PLT均有一定影响,每日不一致时间白细胞计数也有一定差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