菜根谭讲解PPT新选
- 格式:doc
- 大小:30.00 KB
- 文档页数:8
《菜根谭》讲解(一)1、君子之心事,天青日白;不可使人不知;君子之才华,玉韫珠藏,不可使人易知。
【大意】君子的心地像青天白日般光明磊落,对别人不须有任何隐瞒;君子的才学像珍珠美玉般珍藏,绝对不轻易让人知道,以免招来不必要的麻烦。
2、耳中常闻逆耳之言,心中常有拂心之事,才是进修德行的砥石。
若言言悦耳,事事快心,便把此生埋在鸩毒中矣。
【大意】耳朵假若能常听些不中听的话,心里经常想些不如意的事,这才是敦品励德的磨刀石。
若每句话都好听,每件事都很称心,那就等于把自己的一生葬送在剧毒之中了。
3、疾风怒雨,禽鸟戚戚;霁日光风,草木欣欣。
可见天地不可一日无和气,人心不可一日无喜神。
【大意】在狂风暴雨的天气中,连飞禽都感到哀伤忧虑;在晴空万里的日子里,连草木也呈现出欣欣向荣。
由此可见,天地之间不可以一天没有祥和安宁之气,而人也不可以一天没有愉快喜悦的心情。
4、醲肥辛甘非真味,真味只是淡;神奇卓异非至人,至人只是常。
【大意】美酒佳肴、辛辣甜美都不是真正的美味,其实真正的美味只是那些粗茶淡饭;标奇立异,超凡绝俗的人,都不算人间真正的伟人,其实真正的伟人只是那些平凡无奇的人。
5、夜深人静独坐观心,始觉妄穷而真独露,每于此中得大机趣;既觉真现而妄难逃,又于此中得大惭愧。
【大意】在夜深人静时,一个人独自静静坐着观察内心,才会发现自己的妄心全消而真心流露,当此真心流露之际,觉得精神十分舒畅,应用自在之机油然而生;若这种真心能常有该多好,可希望之心偏偏难以全消,于是心灵会感觉惭愧不安,到最后才幡然悔悟而有改过向善的意念出现。
6、恩里由来生害,故快意时须早回首;败后或反成功,故拂心处莫便放手。
【大意】被当政者垂恩重用往往会招来祸患,所以一个人从政时不可过分贪恋权位,应抱有“见好就收”、“急流勇退”的态度;不过有时遭受小小的挫折,反而使人走上成功之路,因此遭受不如意的事打击时,千万不可罢休,不再继续奋斗。
7、蔾口苋肠者,多冰清玉洁;衮衣玉食者,甘婢膝奴颜。
《菜根谭》全文及讲解名句译文赏析【1.念过不念功忘怨不忘恩】我有功于人不可念,而过则不可不念;人有恩于我不可忘,而怨则不可不忘。
【大意】我对别人有过帮助或恩惠,不要常常念叨或记在心里,而对不起别人的地方却应当常常反省;别人对我的帮助或恩惠,应永远不能忘记,而别人有什么对不起我的地方,却应立即忘掉,不要放在心上。
【感悟】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难免会遇到帮助别人或被别人帮助的时候~得到了别人帮助而心怀感激之情,这是很常见的事情。
但是如果帮助了别人,自己心中又会怎样想呢?有些人认为,得到回报是理所当然之事,因此心中常常念叨别人应该回报自己。
还有些人做了对不起别人的事情,却常常找各种理由为自己开脱责任但是,如果别人不小心在某些地方得罪了自己,则会得理不让人,找机会报复别人。
这些在我们日常生活中常犯的错误,应该得到及时纠正,否则就会影响正常的人际关系,引发各种不必要的矛盾和冲突。
施恩于人,不图回报;受恩于人,不忘恩情。
我们应该积极倡导这种体现人性真善美的高尚情操。
【2.冷清者凉薄热心者泽长】天地之气,暖则生,寒则杀;故性气冷清者,受享亦凉薄;惟气和暖心之人,其福亦厚,其泽亦长。
【大意】大自然四季交替,气候变化多端。
春夏和暖季节.万物则生机勃勃,欣欣向荣,而秋冬寒冷季节,万物则丧失生机,一派萧条。
做人的道理也和大自然的变化一样,性情高傲冷漠的人,就像寒冷的天气一样让人无法接受,因此,他们所能得到的福分自然也就淡薄;只有那些和蔼可亲、性情温和的人,获得的福分和官位,不仅丰厚而且长久。
【感悟】人生如同大自然的四季变化,有起有伏,有冷有热。
有些人生来性情高傲、待人冷漠,就像寒冷的秋冬季节,使人不易接近。
有些人则装腔作势,自认清高,平时总摆出一副高傲冷冰的面孔,不愿与别人接近。
这些人缺乏与别人合作的基础,缺乏朋友同事的友爱与温情。
不仅自己活得很累,而且时常给别人带来不愉快:所以,我们通常所说的福分,自然也就远离这些人。
菜根谭全文及讲解《菜根谭》是明朝还初道人洪应明收集编著的一部论述修养、人生、处世、出世的语录集,为旷古稀世的奇珍宝训。
对于人的正心修身、养性育德,有不可思议的潜移默化的力量。
其文字简炼明隽,兼采雅俗。
似语录,而有语录所没有的趣味;似随笔,而有随笔所不易及的整饬;似训诫,而有训诫所缺乏的亲切醒豁;且有雨余山色,夜静钟声,点染其间,其所言清霏有味,风月无边。
1.弄权一时,凄凉万古栖守道德者,寂寞一时;依阿权势者,凄凉万古。
达人观物外之物,思身后之身,守受一时之寂寞,毋取万古之凄凉。
【大意】一个坚守道德规范的人,虽然有时会遭受短暂的冷落;可那些依附权势的人,却会遭受永久的凄凉。
大凡一个胸襟开阔的聪明人,能重视物质以外的精神价值,并且又能顾及到死后的名誉问题。
所以他们宁愿承受一时的冷落,也不愿遭受永久的凄凉。
2.抱朴守拙,涉世之道涉世浅,点染亦浅;历事深,机械亦深。
故君子与其练达,不若朴鲁;与其曲谨,不若疏狂。
【大意】一个刚踏入社会的青年人阅历虽然很短浅,但是所受各种社会不良习惯的感染也比较少;一个饱经事故而阅历很广的人,各种恶习也随着增加。
所以一个有修养的君子,与其讲究做事的圆滑,倒不如保持朴实的个性;与其事事小心谨慎委曲求全,倒不如豁达一点才不会丧失纯真的本性。
3.心事宜明,才华须韫君子之心事,天青日白;不可使人不知;君子之才华,玉韫珠藏,不可使人易知。
【大意】一个有高深修养的君子,他的心地像青天白日一般光明,没有一点不可告人之事;一个有高深修养的君子,他的才学像珍珠美玉一般珍藏,绝对不轻易让人知道。
4.出污泥而不染,明机巧而不用势力纷华,不近者为洁,近之而不染者尤洁;智械机巧,不知者为高,知而不用者为尤高。
【大意】权利和财势,以不接近这些的人为清白,接近而不受污染就更为清白;权谋术数,以不知道才算高明,知道而不使用就更为高明了。
5.良药苦口,忠言逆耳耳中常闻逆耳之言,心中常有拂心之事,才是进修德行的砥石。
图文:《菜根谭》全文及讲解嚼得菜根、则百事可做!《菜根谭》是明代还初道人洪应明收集编著的一部论述修养、人生、处世、出世的语录世集。
具有三教真理的结晶,和万古不易的教人传世之道,为旷古稀世的奇珍宝训。
对于人的正心修身,养性育德,有不可思议的潜移默化的力量。
其文字简炼明隽,兼采雅俗。
似语录,而有语录所没有的趣味;似随笔,而有随笔所不易及的整饬;似训诫,而有训诫所缺乏的亲切醒豁;且有雨余山色,夜静钟声,点染其间,其所言清霏有味,风月无边。
《菜根谭》简介:《菜根谭》是以处世思想为主的格言式小品文集,采用语录体,揉合了儒家的中庸思想,道家的无为思想和释家的出世思想的人生处世哲学的表白。
《菜根谭》文辞优美,对仗工整,含义深邃,耐人寻味。
是一部有益于人们陶冶情操、磨炼意志、奋发向上的通俗读物。
作者以“菜根”为本书命名,意谓“人的才智和修养只有经过艰苦磨炼才能获得”。
正所谓”咬得菜根,百事可做”。
谭即是谈、书名的来由是曾古人云“咬得菜根,则百事可做”,俗语亦云“布衣暖,菜根香,读书滋味长”,表现古代文人对于清贫的淡然态度,关于生活的理想境界是:布衣蔬食、闭户读书、优哉游哉。
看来,洪应明是以菜根之清苦历练来喻自己历经人世沧桑后所获得的一种超逸、通达之品格。
宋代汪信民的话:“人常嚼得菜根,百事可矣。
”另一位是伟人毛泽东说的:“安贫者能成事,嚼得菜根百事可做。
”一古一今,都讲到了“嚼菜根”。
“嚼菜根”之说,就是说“少时吃得苦中苦,长大方能成大器”这么一个简单的意义。
《菜根谭》全文及讲解:1、弄权一时,凄凉万古栖守道德者,寂寞一时;依阿权势者,凄凉万古。
达人观物外之物,思身后之身,守受一时之寂寞,毋取万古之凄凉。
【讲解】一个坚守道德规范的人,虽然有时会遭受短暂的冷落;可那些依附权势的人,却会遭受永久的凄凉。
大凡一个胸襟开阔的聪明人,能重视物质以外的精神价值,并且又能顾及到死后的名誉问题。
所以他们宁愿承受一时的冷落,也不愿遭受永久的凄凉。
菜根谭全文及讲解《菜根谭》是明朝还初道人洪应明收集编著的一部论述修养、人生、处世、出世的语录集,为旷古稀世的奇珍宝训。
对于人的正心修身、养性育德,有不可思议的潜移默化的力量。
现存有大体两种不同版本:清刻版与明刻版,两者性质类似,所要传达的思想没有本质差别,但两者内容不同。
•菜根谭全文及讲解(明刻版):上卷• 1.栖守道德,毋依权贵• 2.与其练达,不若朴鲁• 3.心事宜明,才华须韫• 4.污泥不染,机巧不用• 5.闻逆耳言,怀拂心事• 6.和气喜神,天人一理•7.真味是淡,至人如常•8.闲时吃紧,忙时悠闲•9.静坐观心,真妄毕现•10.得意早回头,拂心莫停手•11.志从淡泊来,节在肥甘丧•12.田地放宽,恩泽流长•13.路留一步,味减3分•14.脱俗成名,减欲入圣•15.侠心交友,素心做人•16.利毋居前,德毋落后•17.忍让为高,利人利己•18.矜则无功,悔可减过•19.美名不独享,责任不推脱•20.功名不求盈满,做人恰到好处•21.诚心和气,胜于观心•22.云止水中,动寂适宜•23.责恶勿太严,教善勿太高•24.洁常自污出,明每从暗生•25.伸张正气,再现真心•26.事悟痴除,性定动正•27.志在林泉,胸怀廊庙•28.无过是功,无怨是德•29.忧勤勿过,待人勿枯•30.原其初心,观其末路•31.富宜宽厚,智宜敛藏•32.登高思危,言勿躁•33.放得功名,即可脱俗•34.偏见害人,聪明障道•35.知退一步,加让3分•36.不恶小人,有礼君子•37.正气清白,留于乾坤•38.降魔先降心,驭横先驭气•39.教育子弟,要严交游•40.欲路勿染,理路勿退•41.不可浓艳,不可枯寂•42.超越天地,不入名利•43.高一步立身,退一步处世•44.修德忘名,读书深心•45.一念之差,失之千里•46.有木石心,具云水趣•47.善人和气,凶人杀气•48.君子无祸,勿罪冥冥•49.多心为祸,少事为福•50.当方则方,当圆则圆•51.忘功念过,忘怨念恩•52.施之不求,求之无功•53.相观对治,方便法门•54.心地干净,方可学古•55.祟俭养廉,守拙全真•56.学以致用,立业种德•57.扫除外物,直觅本来•58.苦中有乐,得意生悲•59.富贵名誉,来自道德•60.花铺好色,人行好事•61.兢业的心思,潇洒的趣味•62.立名者贪,用术者拙•63.宁虚勿溢,宁缺勿全•64.拔去名根,融化客气•65.心体光明,暗室青天•66.无名无位,无忧无虑•67.阴恶恶大,显善善小•68.居安思危,天亦无用•69.偏激之人,难建功业•70.愉快求福,去怨避祸•71.宁默毋躁,宁拙毋巧•72.热心之人,其福亦厚•73.天理路广,人欲路窄•74.磨练福久,参勘知真•75.虚心明理,实心却欲•76.宽宏大量,胸能容物•77.多病未羞,无病是忧•78.一念贪私,坏了一生•79.心中亮堂,不受诱惑•80.保已成业,防将来非•81.培养气度,不偏不颇•82.风不留声,雁不留影•83.君子懿德,中庸之道•84.穷当益工,不失风雅•85.未雨绸缪,有备无患•86.念头起处,切莫放过•87.静闲淡泊,观心证道•88.动中真静,苦中真乐•89.舍己勿疑,施恩勿报•91.天机最神,智巧何益•92.人生态度,晚节更重•93.种德施惠,无位公相•94.积累念难,倾覆思易•95.君子诈善,无异小人•96.春风解冻,和气消冰•97.看得圆满,放得宽平•98.坚守操履,不露锋芒•99.逆境砺志,顺境杀人•100.富贵如火,必将自焚•101.精诚所至,金石为开•102.文章恰好,人品本然•103.能看得破,才认得真•104.美味快意,享用五分•105.忠恕待人,养德远害•106.持身勿轻,用心勿重•107.人生百年,不可虚度•108.德怨两忘,恩仇俱泯•109.持盈履满,君子兢兢•110.扶公却私,种德修身•111.公论不犯,权门不沾•112.人畏不忌,不惧人毁•113.从容处变,剀切规友•114.大处着眼,小处着手•115.爱重为仇,薄极成喜•116.藏巧于拙,以屈为伸•117.盛极必衰,居安虑患•118.奇人乏识,独行无恒•119.放下屠刀,立地成佛•120.毋形人短,毋忌人能•121.己所不欲,勿施于人•122.阴者勿交,傲者勿言•123.调节情绪,一张一弛•124.君子之心,毫无障塞•125.智慧识魔,意志斩妖•126.宽而容人,不动声色•127.英雄豪杰,经受锤炼•128.天地父母,万物敦睦•129.戒疏于虑,警伤于察•130.明辨是非,大局为重•131.亲善杜谗,除恶防祸•132.培养节操,磨炼本领•133.父慈子孝,伦常天性•134.不夸妍洁,谁能丑污•135.富多炎凉,亲多妒忌•136.功过要清,恩仇勿明•137.位盛危至,德高谤兴•138.阴恶祸深,阳善功小•139.以备御才,恃才败德•140.穷寇勿追,投鼠忌器•141.有过归己,有功让人•142.警言救人,功德无量•143.趋炎附热,人之通病•144.冷眼观物,轻动刚肠•145.德量共进,识见更高•146.人心惟危,道心惟微•147.反省从善,尤人成恶•148.功名一时,气切万古•149.机里藏机,变外生变•150.诚恳为人,灵活处世•151.去混心清,去苦乐存•152.一言一行,切戒犯忌•153.欲拎故纵,宽之自明•154.不能养德,终归末技•155.急流勇退,与世无争•156.细处着眼,施不求报•157.清心去俗,趣味高雅•158.修身种德,事业之基•159.心善子盛,根固叶荣•160.勿昧所有,勿夸所有•161.道德学问,人皆可修•162.信人己诚,疑人己诈•163.春风催生,寒风残杀•164.善根暗长,恶损潜消•165.愈隐愈显,愈淡愈浓•166.君子立德,小人图利•167.意气用事,难有作为•168.律己宜严,待人宜宽•169.为奇不异,求清不激•170.恩宜后浓,威宜先严•171.心虚性现,意净心清•172.物自为物,我自为我•173.慈悲心肠,繁衍生机•174.心体天体,人心天心•175.无事寂寂,有事惺惺•176.议事论事,明晓利害•177.操履严明,亦毋偏激•178.浑然和气,居家之珍•179.诚心和气,激励陶冶•180.一念慈祥,寸心洁白•181.异行奇能,涉世祸胎•182.忍得耐得,自在之境•183.心体莹然,本来不失•184.一张一弛,事先安排•185.为民请命,造福子孙•186.为官公廉,居家恕俭•187.富贵知贫,少壮念老•188.气量宽厚,兼容并包•189.勿仇小人,勿媚君子•190.疾病易医,魔障难除•191.百炼成金,轻发无功•192.戒小人媚,愿君子责•193.好利害浅,好名害深•194.忘恩报怨,刻薄之极•195.不畏谗言,却惧蜜语•196.清高偏急,君子重戒•197.虚圆建功,执拗偾事•198.处世之道,不同不异•199.烈士暮年,壮心不已•200.聪明不露,才华不逞•201.过俭者吝,过谦者卑•202.喜忧安危,勿介于心•203.声华名利,非君子行•204.乐极生悲,苦尽甜来•205.过满则溢,过刚即折•206.冷眼观人,冷心思理•207.心宽福厚,量小福薄•208.闻恶防谗,闻善防奸•209.躁急无成,平和得福•210.用人不刻,交友不滥•211.立定脚根,著得眼高•212.和衷少争,谦德少妒•213.居官有节,居乡有情•214.事上警谨,待下宽仁•215.逆境消怨,怠荒思奋•216.轻诺惹祸,倦怠无成•217.心领神会,全神贯注•218.勿以长欺短,勿以富凌贫•219.中才之人,高低难成•220.守口应密,防意应严•221.责人宜宽,责己宜严•222.幼时定基,少时勤学•223.君子忧乐,亦怜茕独•224.浓夭淡久,大器晚成•225.静中真境,淡现本然菜根谭全文及讲解(明刻版):下卷• 1.乐者不言,言者不乐• 2.省事为适,无能全真• 3.艳为虚幻,枯为胜境• 4.天地之闲,因人而异• 5.盆池竹屋,意境高远• 6.静夜梦醒,月现本性•7.天地万物,皆是实相•8.知无形物,悟无尽趣•9.淡欲有书,神仙之境•10.盛宴散后,兴味索然•11.得个中趣,破眼前机•12.非上上智,无了了心•13.人生苦短,宇宙无限•14.极端空寂,过犹不及•15.休无休时,了无了时•16.从冷视热,从冗入闲•十7.轻视富贵,不溺酒中•18.不嫌人醉,不夸己醒•19.心闲日长,意广天宽•20.栽花种竹,去欲忘忧•21.知足则仙,善用则生•22.附势遭祸,守逸味长•23.松涧望闲云,竹夜见风月•24.欲时思病,利来思死•25.退后一步,清淡一分•26.忙不乱性,死不动心•27.隐无荣辱,道无炎凉•28.心静自然凉,乐观无穷愁•29.进时思退,得手思放•30.贪者常贫,知足常富•31.隐者多趣,省事心闲•32.自得之士,逍遥自适•33.孤云出岫,朗镜悬空•34.浓处味短,淡中趣真•35.高寓于平,难出于易•36.喧中见寂,有入于无•37.心无系恋,乐境仙都•38.静躁稍分,昏明顿异•39.卧雪眠云,绝俗超尘•40.浓不胜淡,俗不如雅•41.出世涉世,了心尽心•42.身放闲处,心安静中•43.云中世界,静里乾坤•44.不忧利禄,不畏仕祸•45.山泉去凡心,书画消俗气•46.秋日清爽,神骨俱清•47.得诗真趣,悟禅玄机•48.好用心机,杯弓蛇影•49.身心自如,融通自在•50.皆鸣天机,皆畅生意•51.盛衰始终,自然之理•52.无欲则寂,虚心则凉•53.贫则无虑,贱则常安•54.晓窗读易,午案谈经•55.花失生机,鸟减天趣•56.诸多烦恼,因我而起•57.少时思老,荣时思枯•58.人情世态,倏忽万端•59.热中取静,冷处热心•60.寻常人家,最为安乐•61.乾坤自在,物我两忘•62.生死成败,任其自然•63.水流境静,花落意闲•64.自然乐曲,乾坤文章•65.溪壑易填,人心难满•66.心无风涛,性有化育•67.贵贱高低,自适其性•68.鱼得水游,鸟乖风飞•69.盛衰无常,强弱安在•70.宠辱不惊,去留无意•71.高天可翔,万物可饮•72.求心内佛,却心外法•73.冷情当事,如汤消雪•74.物欲可哀,性真可乐•75.胸无物欲,眼自空明•76.林岫江畔,诗兴自涌•77.伏久飞高,开先谢早•78.花叶成梦,玉帛成空•79.真空不空,在世出世•80.欲有尊卑,贪无2致•81.覆雨翻云,总慵开眼•82.前念后念,随缘打发•83.偶会佳境,自然真机•84.性天澄澈,何必谈禅•85.人有真境,即可自愉•86.真不离幻,雅不离俗•87.俗眼观异,道眼观常•88.布被神酣,藜羹味足•89.了心悟性,俗即是僧•90.万虑都捐,一真自得•91.天性未枯,机神触事•92.把柄在手,收放自如•93.造化人心,混合无间•94.文以拙进,道以拙成•95.以我转物,大地逍遥•96.形影皆去,心境皆空•97.任其自然,总是自适•98.思及生死,万念灰冷•99.福祸生死,须有卓见•100.妍丑胜负,今又安在•101.风花竹石,静闲得之•102.天全欲淡,人生至境•103.观心增障,齐物剖同•104.悬崖撒手,苦海离身•105.修行绝尘,悟道涉俗•106.人我一视,动静两忘•107.山居清洒,入尘即俗•108.野鸟作伴,白云无语•109.念头稍异,境界顿殊•110.水滴石穿,瓜熟蒂落•111.机息有风月,心达无喧嚣•112.生生之意,天地之心•113.雨后山清,静中钟扬•114.雪夜读书,神清气爽•115.万钟一发,存乎一心•116.以我转物,驾驭欲念•117.就身了身,以物付物•118.抱身心忧,耽风月起•119.一念不生,处处真境•120.顺逆一视,欣戚两忘•121.空谷巨响,过而不留•122.世亦不尘,海亦不苦•123.履盈满者,宜慎思之•124.任其自然,不受点染•125.观物自得,不在物华•126.隐于不义,生不若死•127.着眼要高,不落圈套•128.根蒂在手,不受提掇•129.无事为福,雄心冰融•130.清洁之门,矛盾之窟•131.身在事中,心超事外•132.不减求增,桎梏此生•133.满腔和气,随地春风•134.超越欲望,只求真趣•135.万事随缘,随遇而安。
儒释道兼修经典——菜根谭全文及讲解2011-04-27 14:35:42菜根谭全文及讲解菜根谭名片:《菜根谭》是明代还初道人洪应明收集编著的一部论述修养、人生、处世、出世的语录世集。
具有三教真理的结晶,和万古不易的教人传世之道,为旷古稀世的奇珍宝训。
对于人的正心修身,养性育德,有不可思议的潜移默化的力量。
其文字简炼明隽,兼采雅俗。
似语录,而有语录所没有的趣味;似随笔,而有随笔所不易及的整饬;似训诫,而有训诫所缺乏的亲切醒豁;且有雨余山色,夜静钟声,点染其间,其所言清霏有味,风月无边。
菜根谭简介:《菜根谭》是以处世思想为主的格言式小品文集,采用语录体,揉合了儒家的中庸思想,道家的无为思想和释家的出世思想的人生处世哲学的表白。
《菜根谭》文辞优美,对仗工整,含义深邃,耐人寻味。
是一部有益于人们陶冶情操、磨炼意志、奋发向上的通俗读物。
作者以“菜根”为本书命名,意谓“人的才智和修养只有经过艰苦磨炼才能获得”。
正所谓”咬得菜根,百事可做”。
菜根谭全文及讲解:1.弄权一时,凄凉万古栖守道德者,寂寞一时;依阿权势者,凄凉万古。
达人观物外之物,思身后之身,守受一时之寂寞,毋取万古之凄凉。
【大意】一个坚守道德规范的人,虽然有时会遭受短暂的冷落;可那些依附权势的人,却会遭受永久的凄凉。
大凡一个胸襟开阔的聪明人,能重视物质以外的精神价值,并且又能顾及到死后的名誉问题。
所以他们宁愿承受一时的冷落,也不愿遭受永久的凄凉。
2.抱朴守拙,涉世之道涉世浅,点染亦浅;历事深,机械亦深。
故君子与其练达,不若朴鲁;与其曲谨,不若疏狂。
【大意】一个刚踏入社会的青年人阅历虽然很短浅,但是所受各种社会不良习惯的感染也比较少;一个饱经事故而阅历很广的人,各种恶习也随着增加。
所以一个有修养的君子,与其讲究做事的圆滑,倒不如保持朴实的个性;与其事事小心谨慎委曲求全,倒不如豁达一点才不会丧失纯真的本性。
3.心事宜明,才华须韫君子之心事,天青日白;不可使人不知;君子之才华,玉韫珠藏,不可使人易知。
《菜根谭》(一)国学片段势利纷华,不近者为洁,近之而不染者为尤洁;智械机巧,不知者为高,知之而不用者为尤高。
耳中常闻逆耳之言,心中常有拂心之事,才是进德修行的砥石。
若言言悦耳,事事快心,便把此生埋在鸩毒中矣。
我是小助手势利:指权势和利欲,纷华:指繁华的景色。
不近:不去接近。
洁:品格高尚。
不染:不受感染。
智械机巧:运用心计权谋。
高:品格高尚。
逆耳:刺耳,使人听了不高兴的话。
拂心:不顺心。
砥石:指磨刀石。
鸩毒:鸩,是一种有毒的鸟,其羽毛有剧毒,泡入酒中可制成毒药,成为古时候所谓的鸩酒。
我是小翻译面对世间众多追逐名利的恶行,不去接近是品格高尚的,然而接近了却不为之所动的人,品格更为高尚;面对权谋诡计,不知道它奸滑手段的人固然是高尚的,而懂得了却不去用这种手段者,则无疑更加高尚可贵。
耳中能够经常听到一些不中听的话,心中常想到一些不顺心的事,这样才是修身养性提高道行的磨砺方法;如果听到的句句话都是顺耳的,遇到的件件事都顺心,那就等于把自己的一生葬送在毒酒中了。
考考你的智慧1.从“势利纷华,不近者为洁,近之而不染者为尤洁”一句中,你可以想到的花是。
2.我们可以把“耳中常闻逆耳之言,心中常有拂心之事,才是进德修行的砥石。
”一句总结为。
3.“言言悦耳,事事快心;把此生埋在鸩毒中矣。
”用关联词把两句连成一句。
4.请你对“耳中常闻逆耳之言,心中常有拂心之事,才是进德修行的砥石。
”进行反驳,辩证的理解这一句。
弘扬传统文化品行高洁——屈原春秋时期,强大的秦国一直想着把楚国和别的诸侯国消灭了,统治中国。
作为楚国三闾大夫的屈原非常热爱他的祖国,热爱楚国的百姓,他就给楚怀王献计献策,如怎样抵抗秦国,保卫自己国家的安全。
屈原还提拔了一些有本事的人来管理国家的一些事情,为国家出力,楚国的国力在逐渐上升。
而楚国的一些士大夫,看到屈原如此受宠,侵犯了他们的利益,就特别恨屈原,经常在怀王的面前说屈原的坏话。
楚怀王来就糊里糊涂,不分好坏,这么一来,就罢黜了屈原。
《中庸》里则描述为:“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发而皆中也谓之和。
”喜怒哀乐的情感尚未激发出来的时候,心是平静而无所偏倚的,称之为“中”;如果感情激发出来后都能合乎节度,没有过与不及则称之为“和”。
朱熹则说:“中庸者,不偏不倚,无过不及,”。
儒家的中庸是指不偏不倚折中调和的态度。
即适度原则。
中庸的真谛就是和谐、适度与圆融。
“原文:念头浓时,自待厚,待人亦厚,处处皆浓;念头淡者,自待薄,待人亦薄,事实皆淡。
故君子居常嗜好,不可太浓艳,亦不宜太枯寂。
注释:
念头浓:想法多,此处指热情
念头淡:冷漠
浓艳:此处指奢侈
枯寂:寂寞到极点,此处指吝啬
翻译:一个对任何事物都很热情的人,往往能够善待自己,同时也能善待别人,于是处处都充满了生机;一个对任何事物都很冷淡的人,不仅对自己刻薄,对别人也薄情寡义,于是事事都显得毫无生气。
所以作为一个真正有修养的人,日常生活和喜好既不可以过于奢侈,也不可以过于节俭。
另:清能有容,仁能善断,明不伤察,直不过矫,是谓蜜饯不甜,海味不咸,才是懿德。
清廉而有包容一切的雅量,仁义而有敏锐的判断力,洞察一切而不苛求于人呢,正直而不矫枉过正,就像蜜饯虽由蜜糖制成却不太甜,海水虽然含盐但不太咸一样,是一种高尚的品德。
中
庸之道的具体内容主要包括五达道、三达德、九经等。
五达道主要是运用中庸之道处理、调节君臣、父子、夫妻、兄弟以及朋友这五种天下通行的人际关系。
要处理好这些人际关系需要靠人们内心的品德和智慧,因而就有了三达德,即智、仁、勇。
智、仁、勇是天下通行的品德,是用来调节那五种人际关系的。
而智、仁、勇这三者的培养基础是诚实、善良的品德意识。
首先,就是人们在自我修养的过程中,坚持自我教育、自我监督、自我约束。
尤其君子慎独,尤其在一个人独处时候,更应该谨慎地进行自我反省、自我约束。
在别人听不到自己讲话的地方也十分谨慎,不说违背道德的话;不要在背后随便议论别人,即使在别人看不见自己的地方,也要时刻烙守中庸之道。
其次,要求人们在与人交往中要有一颗忠恕宽容的心。
这就要求人们要将心比心、互相谅解、互相关心、互不损害、忠恕宽容
最后,要求人们要至诚尽性。
这是施行中庸之道的重要原则。
《中庸》育文“唯天下至诚,为能尽其性;能尽其性,则能尽人之性;能尽人之陛,则能尽物之性;能尽物之性,则可以赞天地之化育;可以赞天地之化育,则可以与天地参矣。
”这就是坚持至诚尽性原则所达到的理想境界,达到了这一理想境界也就找到了自己在宇宙间的真正位置。
能诚恳就能够将心比心、善解人意、能急人之急、苦人之苦。
中庸之道是极其高明的道德智慧,它秉承的是一种中庸精神,是一种适度、恰当地处理好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之间等关系的融通意识和能力。
中庸的实践是要求人们遵循仁德即仁、义、礼、智、信来寻求和选择中道,使言行不倚不偏,符合仁德之规约;要求人们在道德情感、道德意志、道德行为中避免过度与不及,把握好分寸。
中庸的真谛就是和谐、适度与圆融。
现实生活中,我们要正确理解“中庸”的思想,择善而从、冷静客观、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慎独自修,忠恕宽容,至诚尽性。
“
无为指经过有为的思考,以时势、趋势的判断做出顺势而为的行为,即顺应自然的变化规律,不是什么都不作,而是不经过深思熟虑,无目的的行为。
"无为"的态度即可用于政治的政策方针,政府无为,百姓自治;也可以用于修身养性。
原文:钓水,逸事也,尚持生杀之柄;弈棋,清戏也,且动战争之心。
可见喜事不如省事之为适,多能不若无能之全真。
清戏:轻松的游戏
喜事:多事
省事;少事情
翻译:钓鱼本来是一件悠闲的事,却左右着鱼儿的生死,下棋本来是一种娱乐活动,其中却充斥着争强好胜的心理,从中可以看出,多一事不如少一事更令人闲适,多才还不如平凡更能保全自己的本性。
"无为"的态度即可用于政治的政策方针,政府无为,百姓自治;也可以用于修身养性。
如汉初实行的是道家的“无为而治”的思想。
是由于当时秦末农民战争和楚汉相争,社会经济残破,百废待兴,汉统治者吸取秦亡的教训,轻徭薄赋,无为而治,渔民休息,从而形成文景之治。
说明无为也是一种有所为,需要根据当时的实际情况而选择的恰当的作为。
同理,洪应明归隐山林,不在朝堂有所为,也是由于当时神宗皇帝治国无道,宦官专权,朝纲废弛,便只能归隐山林,诉诸笔墨,从而以此表明自己不同流合污的志向,从某种意义上说,也是一种有所为,是明智的选择。
楚庄王的“不鸣则已一鸣惊人”,也是因为其在养精蓄锐,等待机会,最后才能一鸣惊人。
释家出世思想以世间之苦为理论起点,以出离世间之苦获得
之真实安乐为理论归宿,那么,与世间正相反对的便是生死
之因的除灭而达到的涅梁境界,出世就是超过和胜过一般世间的意思,佛教的处世生活不是要我们离开人间,不问世事,真正的处世是思想上的出世,
原文:真空不空,执相非真,破相亦非真,问世尊如何发付?在世出世,寻欲是苦,绝欲亦是苦,听吾侪善自修持。
保留一份纯真并非就能排除所有杂念,执着于外在并非就能看清事物的本质,破除外在也不能看清事物的本质,请问佛陀如何解释这种事,身处素食要能超脱于俗事之外,追求私欲是一种痛苦,断绝一切私欲也是一种痛苦,这就要靠我们自己好好修持。
是佛教的空观,又如讲佛教的“明心见性”,“心虚则性现,不息心而求见性,如拨波觅月;意净则心清,不了意而求明心,如索镜增尘”(前集,第my,佛教尤其是禅宗的观念,在书中多有出现,甚至有人认
为这本书在根本上就是“说禅劝世”
涅槃,佛教用语,意义是指清凉寂静,恼烦不现,众苦永寂;具有不生不灭、不垢不净、不增不减,远离一异、生灭、常断、俱不俱等等的中道体性意义;也即成佛。
是圆满而寂静的状态。
释家相信业力轮回,因果报应,主张积德行善,修行养性,广积善缘,以求功德圆满。
涅槃是诸佛圣者所同证的圣果,是由历劫辛苦,积行一切功德所换来的代价。
所以佛教一方面鼓励人民修身治性,明心见性。
也鼓励人民做善事,与人为善。
儒家的入世精神、佛道的出世与无为,在《菜根谭》的格
言中相济并生,对于现实生活中的个体
而言,既要履行社会责任,同时还要有超脱的情趣,“居轩冕
之中,不可无山林的气味;处林泉之卜,须要怀廊庙的经论”
“出世之道,即在涉世中,不必绝人以逃世;了心之功即在尽心内,不必绝欲以灰心。
”(后集,第41)。
另外,就个人修养而言,读圣贤书与放浪形骸于天地自然之中,热爱世问俗世生活与天理具有同等重要的意义,“无风月花柳,不成造化,无情欲嗜好,不成心体。
只以我转物,不以物役我,则嗜欲莫非天机,尘情即是理境矣”(后集,第116)。
在《菜根谭》看来,人生意趣就寄托在此之中,儒释道一体,出世入世交织,人生只有兼顾进退、进退自如才是智慧的人生。
审时夺度的态度:在处世的过程中,要了解时局,明白自己的所处的恶环境,随机应变作出正确的选择,同时,在人际交往中审时夺度,即对自己的的朋友圈有所判断,有所取舍,和哪些人交朋友,怎样交朋友,都需要自己权衡。
钱钟书夫妇在文革期间能够保全自己,也是因为其审时夺度的处世智慧
进退自如:这体现了儒释道三家的思想的融合。
既有儒家的在高处和
低处的适度平衡的体现,也有释家的高低转换之间的洒脱和超然。
以儒家中庸和释家出世思想指导自己的处世,才能进退自如,保全自己。
释氏随缘,吾儒素位,四字是度海的服囊。
盖世路茫茫,一念求全,则万绪纷起,随遇而安,则无入不得矣
翻译:佛教讲求顺应因缘,而我们儒家讲究谨守本分,“随缘素位”这四个字是度过人生苦海的宝船,大概是因为人生之路茫茫无边,一产生追求完美的想法,各种事情就会随之而来,不过,只要能够安然的面对所遇到的事情,那么无论在哪里,都可以依然自得。
修身养性:在人际交往中,修身是前提,是基础,先做好自己才能和他人相处好。
即立身要高,处世要低。
处世要高,指要以高标准严格要求自己,但对待别人,要宽容,要退让,要低调。
“人情反复,世路崎岖。
行不去处,须知退一步之法;行得去处,务加让三分之功”。
“退一步,海阔天空”。
懂得给别人一个退路,给别人有一个机会,实际上也在别人面前给自己一个展示的机会,这样内外间兼修,才能使自己内外和谐。
最新文件仅供参考已改成word文本。
方便更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