沁园春.逢生原文原文及译文
- 格式:docx
- 大小:12.08 KB
- 文档页数:1
沁园春原文沁园春原文沁园春·寒食郓州道中十五年来,逢寒食节,皆在天涯。
叹雨濡露润,还思宰柏,风柔日媚,羞看飞花。
麦饭纸钱,只鸡斗酒,几误林间噪喜鸦。
天笑道,此不由乎我,也不由他。
鼎中炼熟丹砂。
把紫府清都作一家。
想前人鹤驭,常游绛阙,浮生蝉蜕,岂恋黄沙。
帝命守坟,王令修墓,男子正当如是邪。
又何必,待过家上冢,书锦荣华。
翻译十五年来,每逢寒食节,都是远离家乡,漂泊在天涯。
在下雨的天气里,思念着坟墓上的柏树;在风和日丽的天气里,却又羞于见到飞花。
寒食节自己不能供奉麦饭、纸钱、鸡和酒祭扫祖茔,林间的喜鹊乌鸦也空等了!老天笑道:这不是因为我,也不是因为元军的入侵。
自己早已深思熟虑,胸有成竹,如同鼎中丹砂炼熟,随时可以升天,以紫府清都仙界为家了。
想以前仙人驾鹤常游于天上的绛阙;世俗之身如同蝉蜕壳一样被丢弃,岂能留恋于尘埃浊世?帝王命臣子守坟、修葺墓园,男子应当这样报效君王。
又何必等到回家上坟,如同白天衣锦还乡一样显示荣华!注释沁园春:词牌名,又名“东仙”“寿星明”“洞庭春色”等。
郓(yùn)州:北宋州名,治所须城,即今山东东平。
这里用北宋旧名,以示不忘故国。
宰柏:坟墓上的柏树,又称宰树、宰木。
飞花:切寒食节。
只鸡斗酒:均指祭品。
几误林间噪喜鸦:祭扫过后,林间的鸦鹊就可来啄食这些祭品,由于自己多年末能祭扫,故耽误了鸦鹊。
几,屡次。
紫府清都:道家称仙人居住之地为紫府;清都,指天帝所居的官。
绛阙:指神仙宫阙。
黄沙:意指尘埃浊世。
过家上家:回家乡上坟。
此处非泛说,而是特指奉皇帝之命回家祭告先祖,显示皇帝的恩宠。
书锦:意指富贵还乡。
创作背景该词是谢枋得当年过郓州时所作。
宋朝灭亡之后,元朝不断南征。
其间,作者一直隐居在闽中,直到至元二十六年(1289),元统治者强行逼迫词人北上,中途遇寒食节,遂作此词。
词人四月到了燕京,但最终绝食而死,年仅六十四岁。
赏析上片主要抒发了词人的思乡之情。
已经十五年没有回家过寒食节,说明词人在外漂泊已久,“皆在天洲”是夸张手法,说明词人思乡情浓,也暗含当时国破家亡,百姓饱受流离失所之苦。
古诗沁园春·我生不辰翻译赏析《沁园春·我生不辰》作者为宋朝诗人刘氏。
其古诗全文如下:我生不辰,逢此百罹,况乎乱离。
奈恶因缘到,不夫不主,被擒捉去,为妾为妻。
父母公姑,弟兄姊妹,流落不知东与西。
心中事,把家书写下,分付伊谁。
越人北向燕支,回首望、雁峰天一涯。
奈翠鬟云软,笠儿怎带?柳腰春细,马性难骑。
缺月疏桐,淡烟衰草,对此如何不泪垂。
君知否?我生于何处,死亦魂归。
【赏析】开头“我生不辰”三句,以直抒胸臆的手法,直陈了自己的不幸遭遇。
说我生的不是时候,逢到了各种灾难、忧患,更何况于乱离之世。
“我生不辰”引《诗经·大雅·桑柔》“我生不辰,逢天?(厚)怒”的原句,“逢此百罹”引《诗经·王风·免爰》“我生之后,逢此百罹”的原句,由此可见词人诗学源远。
“百罹”,多种忧患。
“奈恶因缘到”以下七句,是具体叙述自己的不幸:亡国丧夫,被敌擒掠,迫为人妾;父母、公婆、兄弟、姊妹均流落他乡,不知所往。
这平实无华的词语,如泣如诉为读者画出了一幅流亡图。
“奈”为一字领,统领以下七句。
“心中事”三句,直抒当时情怀,盼望写一封家书寄给亲人,然而亲人已“流落不知东与西”,这家信纵然写成,又能付给谁呢?这朴实之语,勾画了“羹饭一时熟,不知贻阿谁”(《十五从军征》)的凄凉境界。
“伊”语助词,如“惟”也,见《诗经·小雅·正月》“伊谁云憎”。
下阕主要写日后的遭遇与思乡爱国之情。
“越人北向燕支”三句,说自己被掠北方,而且想象将要发往遥远的燕支山下,那时回首南望,家乡的燕峰就在“天一涯”了。
“越人”词人自指,“越”是浙江的代称。
“燕支”即甘肃的燕支山,又称马支山。
此处泛指胡地。
“奈翠鬟云软”四句,以“奈”字统领,仍是想象日后生活。
奈何自己是个梳云鬟、风摆柳似的宋朝弱女子,怎么能向剽悍的胡人那样骑飞马、戴笠帽过放牧生活呢?“翠鬟云软”指女子美发。
“柳腰春细”即春柳细腰,形容女子腰细如柳,弱不禁风。
九年级语文上册《沁园春》原文及翻译原文: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
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
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
须晴日,看红装素裹,分外妖娆。
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
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
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
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译文:北方的风光,千万里冰封冻,千万里雪花飘。
望长城内外,只剩下无边无际白茫茫一片;宽广的黄河上下,顿时失去了滔滔水势。
山岭好像银白色的蟒蛇在飞舞,高原上的丘陵好像许多白象在奔跑,它们都想试一试与老天爷比比高。
要等到晴天的时候,看红艳艳的阳光和白皑皑的冰雪交相辉映,分外美好。
江山如此媚娇,引得无数英雄竞相倾倒。
只可惜秦始皇、汉武帝,略差文学才华;唐太宗、宋太祖,稍逊文治功劳。
称雄一世的人物成吉思汗,只知道拉弓射大雕。
这些人物全都过去了,数一数能建功立业的英雄人物,还要看今天的人们。
小练习原文填写:⑴《沁园春•雪》中虚写的句子是。
⑵《沁园春•雪》中过渡句是。
⑶《沁园春•雪》中的主旨句是。
按要求写出《沁园春•雪》中的句子:比喻句:拟人句:文学常识:一、词牌名“沁园春”是词牌名,它规定了词的格式,但与词的内容不一定有关;“雪”是词的题目,它才与词的内容密切相关。
我们今天学习的是毛泽东的另一首词《沁园春·雪》,它的格式和《沁园春·长沙》是一样的,但内容却并不相同。
它们的上阕都写了景,但一个是冬景,一个是秋景。
《沁园春·长沙》我们会在之后进行学习。
二、诗歌基本常识词又叫诗余;词的句子长短不齐,又叫长短句;词由词牌和题目构成,词牌规定了词的字数、结构、用韵、乐谱等形式,因此又叫倚声。
词的分类:按字的多少可分为小令中调长调;按段落多少可分为单调;双调、三叠、四叠;按风格可分为婉约词派和豪放词派。
九年级语文上册《沁园春》原文及翻译九年级语文上册《沁园春》原文及翻译原文: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
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
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
须晴日,看红装素裹,分外妖娆。
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
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
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
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译文:北方的风光,千万里冰封冻,千万里雪花飘。
望长城内外,只剩下无边无际白茫茫一片;宽广的黄河上下,顿时失去了滔滔水势。
山岭好像银白色的蟒蛇在飞舞,高原上的丘陵好像许多白象在奔跑,它们都想试一试与老天爷比比高。
要等到晴天的时候,看红艳艳的阳光和白皑皑的冰雪交相辉映,分外美好。
江山如此媚娇,引得无数英雄竞相倾倒。
只可惜秦始皇、汉武帝,略差文学才华;唐太宗、宋太祖,稍逊文治功劳。
称雄一世的人物成吉思汗,只知道拉弓射大雕。
这些人物全都过去了,数一数能建功立业的英雄人物,还要看今天的人们。
小练习原文填写:⑴《沁园春•雪》中虚写的句子是。
⑵《沁园春•雪》中过渡句是。
⑶《沁园春•雪》中的主旨句是。
按要求写出《沁园春•雪》中的句子:比喻句:拟人句:文学常识:一、词牌名“沁园春”是词牌名,它规定了词的格式,但与词的内容不一定有关;“雪”是词的题目,它才与词的内容密切相关。
我们今天学习的是毛泽东的另一首词《沁园春·雪》,它的格式和《沁园春·长沙》是一样的,但内容却并不相同。
它们的上阕都写了景,但一个是冬景,一个是秋景。
《沁园春·长沙》我们会在之后进行学习。
二、诗歌基本常识词又叫诗余;词的句子长短不齐,又叫长短句;词由词牌和题目构成,词牌规定了词的字数、结构、用韵、乐谱等形式,因此又叫倚声。
词的分类:按字的多少可分为小令中调长调;按段落多少可分为单调;双调、三叠、四叠;按风格可分为婉约词派和豪放词派。
三、作者简介毛泽东同志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缔造者和领导者,他的卓越的军事才能和指挥才能被世人所公认,他的文学才华也同样被世人所称道,尤其是他的诗词更是表现出了很高的文学修养。
沁园春原文及赏析(实用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教学教案、阅读试题、诗歌鉴赏、教学随笔、日记散文、语录句子、报告总结、故事大全、作文大全、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teaching lesson plans, reading questions, poetry appreciation, teaching essays, diary essays, quotations sentences, report summaries, stories, essays, other essays, etc. If you want to know the difference Please pay attention to the format and writing of the sample essay!沁园春原文及赏析沁园春原文及赏析原文:情若连环,恨如流水,甚时是休。
沁园春译文及赏析沁园春 - 译文及赏析沁园春 - 文本内地中国风景区,一公里百度自然。
蓝天,白云,翠绿植物,优美的湖泊,奇特的山峰,古朴的村庄。
波光粼粼的湖面上,荷花盛开,三叶莲闪耀阳光。
湖边的杨树,好像在和湖水亲密接触。
溪水缓慢流过,山涧清澈见底。
芳草如茵,野花五彩缤纷。
一座古老的木屋,低矮,却透露着岁月的历程。
炊烟裹挟着村民的智慧和勤劳,上升到空中。
鲜红的飘带高悬在房檐,传达着节日的喜悦。
孩子们在乡村小道上奔跑嬉戏,天真的笑容洋溢着无忧无虑的童年。
沈思的老人,静静坐在庭院,皱纹记录着他一生的经历。
一个老牛悠闲地在田间吃草,舌头咀嚼着鲜嫩的青草。
沁园春 - 译文春天来到我的心里,它是中国风景的绝佳代表。
在内地的一个风景区,每一英里都有百度的草地。
蓝天上散布着白云,青绿的植物为大地披上了华衣。
湖泊闪耀着优美的光芒,与山峰相映成趣,古朴的村庄增添了一抹乡土的味道。
湖面上波光粼粼,荷花盛开,三叶莲闪耀阳光。
湖边的杨树伸出亲密的枝条,彷佛与湖水相拥相融。
溪水悠悠流过,山涧清澈见底。
芳草如茵,野花五彩缤纷,真是大自然的瑰宝。
一座古老的木屋,虽然低矮,但见证了岁月的流转。
炊烟缭绕着村民的智慧和勤劳,飘升到苍穹之上。
鲜红的飘带高悬在房檐,传达着节日的欢乐。
孩子们在乡村小道上奔跑嬉戏,天真的笑容洋溢着无忧无虑的童年时光。
一位老人静静坐在庭院,脸上的皱纹记录着他一生的沧桑。
一头老牛悠闲地在田间吃草,舌头细嚼着鲜嫩的青草。
沁园春 - 赏析《沁园春》是一首描述中国农村田园风光的春天的诗歌。
诗中运用了大量的意象描写,如蓝天、白云、翠绿植物、湖泊、山峰、村庄等,给人们带来一种宜人的视觉体验。
诗歌以内地的中国风景区为背景,展现了大自然的美妙和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
通过描绘湖泊上开满荷花、杨树与湖水的亲密联系,诗人呈现了一幅宁静祥和的乡村画卷。
桃李芬芳,草木青翠,野花的五彩斑斓,营造出了一个色彩鲜艳、生机勃勃的春天。
诗人还运用了人物形象,如孩子们的天真笑容、沉思的老人以及悠闲吃草的老牛等,让读者感受到了农村的独特氛围和人们对家园的眷恋之情。
辛弃疾《沁园春》原文及翻译赏析
沁园春原文:
思之鄙人也。
期思属弋阳郡,此地旧属弋阳县。
虽古之弋阳、期思,见之图记者不同,然有弋阳则有期思也。
桥坏复成,父老请余赋,作沁园春以证之有美人兮,玉珮琼琚,吾梦见之。
问斜阳犹照,渔樵故里,长桥谁记,今古期思。
物化苍茫,神游仿佛,春与猿吟秋鹤飞。
还惊笑,向晴波忽见,千丈虹霓。
觉来西望崔嵬。
更上有青枫下有溪。
待空山自荐,寒泉秋菊,中流却送,桂棹兰旗。
万事长嗟,百年双鬓,吾非斯人谁与归。
凭阑久,正清愁未了,醉墨休题。
诗词作品:沁园春诗词作者:【宋代】辛弃疾诗词归类:【秋天】、【写景】、【悲秋】。
沁园春辛弃疾原文及翻译
沁园春·带湖新居将成
【作者】辛弃疾【朝代】宋
三径初成,鹤怨猿惊,稼轩未来。
甚云山自许,平生意气,衣冠人笑,抵死尘埃。
意倦须还,身闲
贵早,岂为莼羹鲈鲙哉。
秋江上,看惊弦雁避,骇浪船回。
东冈更葺茅斋。
好都把轩窗临水开。
要小舟行钓,先应种柳,疏篱护竹,莫碍观梅。
秋菊堪餐,春
兰可佩,留待先生手自栽。
沈吟久,怕君恩未许,此意徘徊。
译文注释
归隐的园圃刚刚开成,白鹤猿猴都在惊怪,主人没有归来,归隐山林本是我平生的志趣,为什么甘为士人所笑,总是混迹尘埃?厌倦了官场就该急流勇退,求清闲愈早愈好,岂止是为享受莼羹鲈脍?你看那秋江上,听到弓弦响,惊雁急忙躲闪,行船回头,是因为骇浪扑来。
东冈上盖起那茅屋书斋,最好是把门窗临湖开。
要划船垂钓,先种下柳树一排排;插上稀疏的篱笆保护翠竹,但不要妨碍赏梅。
秋菊可餐服,春兰能佩戴,两种花留给我归来亲手栽。
我反复思考,只怕圣上不让我离开,归隐之章仍在犹豫徘徊。
沁园春·长沙朝代:现代作者:毛泽东原文: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
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漫江碧透,百舸争流。
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
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携来百侣曾游,忆往昔峥嵘岁月稠。
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挥斥方遒。
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
曾记否,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译文在深秋一个秋高气爽的日子里,我独自伫立在橘子洲头,眺望着湘江碧水缓缓北流。
看万千山峰全都变成了红色,一层层树林好像染过颜色一样,江水清澈澄碧,一艘艘大船乘风破浪,争先恐后。
广阔的天空里鹰在矫健有力地飞,鱼在清澈的水里轻快地游着,万物都在秋光中争着过自由自在的生活。
面对着无边无际的宇宙,(千万种思绪一齐涌上心头)我要问:这苍茫大地的盛衰兴废,由谁决定主宰呢?回想过去,我和我的同学,经常携手结伴来到这里游玩。
在一起商讨国家大事,那无数不平凡的岁月至今还萦绕在我的心头。
同学们正值青春年少,风华正茂;大家踌躇满志,意气奔放,正强劲有力。
评论国家大事,写出这些激浊扬清的文章,把当时那些军阀官僚看得如同粪土。
可曾记得,当年我们在那浪花大得可以阻止飞奔而来的船舟的激流中一起游泳?沁园春·雪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
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
(余通:馀)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
(原驰原作:原驱)须晴日,看红装素裹,分外妖娆。
(红装一作:银装)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
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
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
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译文北方的风光,千万里冰封冻,千万里雪花飘。
望长城内外,只剩下无边无际白茫茫一片;宽广的黄河上下,顿时失去了滔滔水势。
山岭好像银白色的蟒蛇在飞舞,高原上的丘陵好像许多白象在奔跑,它们都想试一试与老天爷比比高。
要等到晴天的时候,看红艳艳的阳光和白皑皑的冰雪交相辉映,分外美好。
《沁园春》古诗原文及鉴赏沁园春刘将孙大桥名清江桥,在樟镇十里许,有无闻翁赋《沁园春》、《满庭芳》二阕,书避乱所见女子,末有“埋冤姐姐、衔恨婆婆”,语极俚。
后有螺川杨氏和二首,又自序杨嫁罗,丙子暮春,自涪翁亭下舟行,追骑迫,间逃入山,卒不免于驱掠。
行三日,经此桥,睹无闻二词,以为特未见其苦,乃和于壁。
复云“观者毋谓弄笔墨非好人家儿女”。
此词虽俚,谅当近情,而首及权奸误国。
又云“便归去,懒东涂西抹,学少年婆”,又云“错应谁铸”,皆追记往日之事,甚可哀也。
因念南北之交,若此何限,心常痛之。
适触于目,因其调为赋一词,悉叙其意,辞不足而情有余悲矣。
流水断桥,坏壁春风,一曲韦娘。
记宰相开元,弄权疮痏;全家骆谷,追骑仓皇。
彩凤随鸦,琼奴失意,可似人间白面郎。
知他是、燕南牧马,塞北驱羊?啼痕自诉哀肠,尚把笔低徊愧下堂。
叹国手无棋,危途何策;书窗如梦,世路方长。
青冢琵琶,穹庐笳拍,未比渠侬泪万行。
二十载,竟何时委玉,何地埋香。
鉴赏这是一首血泪哀词。
据作者自序称。
在樟树镇的清江桥上,有无闻翁与杨氏女子回首题壁词,记述了元兵南犯时掳掠妇女的行为。
其中杨氏所和《沁园春》乃自诉其悲惨遭遇,语尤沉痛。
作者遂隐括其事,为赋此词,以写其家国沦亡之恸。
在两宋词坛上,如此深刻、真实地反映下层人民的悲苦命运之作,实不多见。
首起三句点出留题的地点。
流水与断桥,坏壁与春风,这些意象背反的景物,被作者故意扭合到一起。
形成强烈的对此,使断壁颓垣的惨象更为突出,加重了凄苦的意味。
“韦娘”句活用刘禹锡“高髻云鬟宫样妆,春风一曲杜韦娘。
司空见惯浑闲事,断尽苏州刺史肠”诗意。
用以指代杨氏的题词(《杜韦娘》也是词曲名),并兼有怜其才艺、哀其命运的含义在内。
“记”下所领四句,笔颇曲折。
是用唐代的开元、天宝之际的典实来比喻宋末政局,并以之概述杨氏题词的内容。
“疮痏”,创伤,此比喻战乱带来的民生疾苦。
“骆谷”为通往巴蜀的要道。
安史乱作,人民仓皇避兵,杜甫《绝句》云:“二十一家同入蜀,唯残一人出骆谷。
沁园春原文、翻译及赏析宋代:王炎午又是年时,杏红欲脸,柳绿初芽。
奈寻春步远,马嘶湖曲,卖花声过,人唱窗纱。
暖日晴烟,轻衣罗扇,看遍王孙七宝车。
谁知道,十年魂梦,风雨天涯。
休休何必伤嗟。
谩赢得、青青两鬓华。
且不知门外,桃花何代,不知江左,燕子谁家。
世事无情,天公有意,岁岁东风岁岁花。
拚一笑,且醒来杯酒,醉后杯茶。
1王炎午王炎午(1252-1324)初名应梅,字鼎翁,别号梅边,江西安福舟湖(今洲湖)人。
炎午出身于书香世家,自幼刻苦读书,曾从事《春秋》研究。
咸淳甲戌(1274)年,补中大学上舍生。
临安陷,谒文天祥,竭家产助勤王军饷,文天祥留置幕府,以母病归。
文天祥被执,特作生祭文以励其死。
入元,杜门却扫,肆力诗文,更其名曰炎午,名其所著曰《吾汶稿》,以示不仕异代之意。
泰定元年卒,年七十三。
《南宋书》、《新元史》有传。
今存词一首,见《元草堂诗馀》卷下。
? 1篇诗文0猜您喜欢浪淘沙宋代:程垓老去懒寻花。
独自生涯。
几枝疏影浸窗纱。
昨夜月来人不睡,看尽横斜。
门外欲啼鸦。
香意凌霞。
从渠千树绕人家。
世上一枝元也足,不要随他。
1贺新郎(玩月)宋代:吴潜汲水驱炎热。
晚些儿、披衣露坐,侍他凉月。
俄顷银盘从海际,推上璇霄璧阙。
尽散作、满怀冰雪。
万里河潢收卷去,掩长庚、弧矢光都灭。
一大片,琉璃揭。
玉_捣药何时歇。
几千年、阴晴隐现,团圆亏缺。
月缺还圆人但老,重换朱颜无诀。
想旧日、嫦娥心别。
且吸琼浆斟北斗,尽今来、古往俱休说。
香茉莉,正清绝。
1朝中措宋代:赵长卿先生德行冠南丰。
锦绣作心胸。
暂屈徒劳州县,文章后进宗工。
督邮纲纪,才高幕府,雅望尤崇。
此去定膺光宠,且须满醉西东。
沁园春古诗全文毛泽东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
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
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
须晴日,看红装素裹,分外妖娆。
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
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
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
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毛泽东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
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漫江碧透,百舸争流。
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
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携来百侣曾游。
忆往昔峥嵘岁月稠。
恰少年时,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挥斥方遒。
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
曾记否,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1. 创作背景这首词写于1936年2月。
当时,毛泽东率领红军长征部队胜利到达陕北清涧县袁家沟,准备渡河东征,开赴抗日前线。
为了视察地形,毛泽东登上海拔千米白雪覆盖的塬上,当“千里冰封”的大好河山和这白雪皑皑的塬地展现在他眼前时,不禁感慨万千,诗兴大发,欣然提笔,写下了这一首豪放之词。
2. 词的上阕描绘北国雪景开篇“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总写北国雪景,意境开阔,气魄宏大。
“千里”“万里”互文见义,极言范围之广。
接着“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通过描写长城、黄河这些代表性的景物,进一步展现了雪景的壮观。
“望”字统领下文,“惟余莽莽”写出了长城内外一片白茫茫的景象,“顿失滔滔”则描绘出黄河结冰、水流静止的状态。
“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运用比喻和拟人手法,将群山比作银蛇舞动,高原比作白象奔驰,赋予山和原以生命和活力,表现出一种奋发的态势。
“须晴日,看红装素裹,分外妖娆”,想象雪后初晴,红日与白雪交相辉映的美丽景色,“红装素裹”把江山比作美丽的女子,形象地写出了雪后景色的艳丽多姿。
3. 词的下阕议论抒情,评点历史人物“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承上启下,由写景过渡到议论抒情。
“江山多娇”总结上阕的雪景描写,“引无数英雄竞折腰”引出对历史英雄人物的评价。
《沁园春》译文(精选2篇)《沁园春》译文篇1沁园春作者:刘过文本译文原文文本寄辛承旨。
时承旨招,不赴。
准备好大斗酒和猪蹄肩,冒着风雨横渡钱塘江,岂不是痛快哉?受到白香山居士,约好了林和靖,以及苏东坡老,一起拦驾强拉我返回。
东坡高兴地说:“西湖,正好象夫差的西子,浓郁的施抹,清淡的打扮对着镜台。
”白林二位都掉过头去不愿回顾,只管喝酒传杯。
斗酒彘肩,风雨渡江,岂不快哉?被香山居士,约林和靖,与坡仙老,驾勒吾回。
坡谓:“西湖,正如西子,浓抹淡妆临照台。
”二公者,皆掉头不顾,只管传杯。
不久居易说:“玩游天竺去去来来,景色如画,峥嵘突兀的楼阁处处张开。
最令人喜爱的是纵横交错的二条水涧,从东向西环绕,两个山峰雄踞南北,上上下下白云拥堆。
”林逋接着说:“不是,清幽的芳香到处飘动,不如先去访问孤山上的寒梅。
等待晴天才去,拜访辛稼轩为时不会太晚,如今暂且在此徘徊。
”白曰:“天竺去来,图画里峥嵘楼阁开。
爱纵横二涧,东西水绕,两峰南北,高下云堆。
”逋曰:“不然,暗香浮动,不若孤山先访梅。
须晴去,访稼轩未晚,且此徘徊。
”《沁园春》2003/01/01《沁园春》译文篇2一、 (教学目标)据《语文课程标准》的具体要求,结合教材,本着面向全体学生、使学生自主全面主动发展的原则,我确定了一下教学目标。
二、本课的教学重点是:本课的教学难点是:三、教学方法为了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完成教学目标,选择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是非常关键的。
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和本节课的特点,我主要采用了知识迁移法、分组讨论法、教师导学法、学生自学法,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
这样既可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还可以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和思维能力和创新意识。
教学流程(我所采用的是高效课堂的模式)情景导入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如果学生没有学习的愿望,我们所有的计划,所有的探索和理论统统都会落空。
”而思维永远是由问题开始的,设计适当的问题激发学生的探索欲望,牵引学生的思维处于活跃状态。
《沁园春》原文赏析《沁园春》原文赏析《沁园春》这首词表达了对亡妻的爱怜和深深的怀念。
下面小编为大家整理了《沁园春》原文赏析,希望能帮到大家!【作品介绍】《沁园春·丁巳重阳前三日》这首词作于康熙十六年(1677)九月,是以记梦的形式所写的悼亡之作,历来为人称赏。
其徘侧缠绵、声声血泪,全可与苏轼的《江城子》记梦词相媲美。
【原文】沁园春·丁巳重阳前三日丁巳重阳前三日①,梦亡妇淡妆素服,执手哽咽,语多不复能记。
但临别有云:“衔恨愿为天上月,年年犹得向郎圆。
”妇素未工诗,不知何以得此也,觉后感赋。
瞬息浮生,薄命如斯,低徊怎忘。
记绣榻闲时,并吹红雨②;雕阑曲处,同倚斜阳。
梦好难留,诗残莫续,赢得更深哭一场。
遗容在,只灵飙③一转,未许端详。
重寻碧落茫茫④。
料短发、朝来定有霜。
便人间天上,尘缘未断,春花秋叶,触绪还伤。
欲结绸缪⑤,翻惊摇落,减尽荀衣昨日香⑧。
真无奈,倩声声檐雨⑦,谱出回肠。
【注释】①丁巳重阳前三日:指康熙十六年(1677}农历九月初六日,即重阳节前三日。
此时亡妻已病逝三个多月。
②并吹红雨:唐虞世南《奉和咏风应魏王教》云:“动枝生乱影,吹花送远香。
”宋杨万里《九月四日生辰》有“重九吹花节,千龄梦日时”之句,故本谓风吹花动,而后演变为重阳节之意。
胡翼龙《满庭芳》:“吹花题叶事,如梦里,记得依然。
”是说重阳佳节曾有游赏吟咏之事。
纳兰此句是说曾与爱妻共度过美好时光,有所赏心乐事。
又,李贺《将进酒》有“桃花乱落如红雨”之句,故红雨指桃花,谓落花时节曾与爱妻共度。
③灵飙:灵风。
这里指梦中爱妻飘乎之身影。
④重寻句:语出白居易《长恨歌》:“上穷碧落下黄泉,两处茫茫皆不见。
”此谓梦醒之后,爱妻之音容俱逝,天地茫茫,无处可寻,不胜凄怆。
⑤绸缪:指夫妻之恩爱。
⑥减尽句:《太平御览》卷七○三引晋习凿齿《襄阳记》云:“刘季和曰:‘荀令君(荀彧)至人家,坐处三日香。
’"后以“荀衣”“荀香”“荀令衣香”等,或喻人之风流倜傥,或喻惆怅之情,或喻花卉异香。
沁园春原文翻译及赏析(通用13篇)沁园春原文翻译及赏析(通用13篇)沁园春,词牌名,又名“东仙”“寿星明”“洞庭春色”等。
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沁园春原文翻译及赏析,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沁园春原文翻译及赏析篇1沁园春·试望阴山试望阴山,黯然销魂,无言徘徊。
见青峰几簇,去天才尺;黄沙一片,匝地无埃。
碎叶城荒,拂云堆远,雕外寒烟惨不开。
踟蹰久,忽砯崖转石,万壑惊雷。
穷边自足秋怀。
又何必、平生多恨哉。
只凄凉绝塞,峨眉遗冢;梢沉腐草,骏骨空台。
北转河流,南横斗柄,略点微霜鬓早衰。
君不信,向西风回首,百事堪哀。
翻译遥望塞外的阴山,不禁让人无限伤怀,徘徊不语。
只见几座青峰高耸入云,仿佛离天只有几尺的距离,眼前黄沙遍地,不见一丝尘埃。
碎叶城早已荒芜,拂云堆也遥远得看不见,只看见飞翔云外的雕鹰和凝聚着寒冷的雾气。
我正在这里徘徊不前,忽然听到山崖上巨石撞击的声音,就像是万丈深壑里发出的隆隆雷声。
边塞的荒凉叫人看了愁苦满怀,更何况我平生的惆怅已经很多了。
想到王昭君凄凉出塞,美人已去,但青冢犹存,而那掩埋在荒漠野草中的,是燕昭王为迎接天下贤达而筑的黄金台的遗迹、河流依然向北流去,北斗斗柄仍是横斜向南,愁苦的人已经未老先衰,两鬓已生出星星白发在秋风中回首往事,愁苦满怀。
注释阴山:今河套以北、大漠以南诸山的统称。
簇:簇拥,聚集。
几簇:丛集的样子。
匝地:满地,遍地。
碎叶城:唐代古城,在今吉尔吉斯斯坦共和国的托克马克市附近。
拂云堆:古地名,在今内蒙古自治区境内,堆上有中受降城,并建有拂云祠。
雕:雕鹰。
惨不开:聚成一片愁惨、凄凉的景象。
踟蹰:徘徊不前。
绝塞:极远的边塞。
蛾眉遗冢:谓古代和亲女子之墓。
骏骨:骏马之骨。
斗柄:即构成北斗星斗柄的三颗星。
创作背景康熙二十一年(1682年)八月,纳兰容若随副都统郎坦、公彭春等人“觇梭龙”,即侦察东北雅克萨一代罗刹势力的入侵情况,途中思家心切,写下这首《沁园春》。
赏析上片描绘塞外风光惊心动魄的场面。
刘氏《沁园春-我生不辰》原文、注释、译文及赏析【原文】《沁园春-我生不辰》我生不辰,逢此百罹,况乎乱离。
①奈恶因缘到,不夫不主,被擒捉去,为妾为妻。
②父母公姑,弟兄姊妹,流落不知东与西。
心中事,把家书写下,分付伊谁?越人北向燕支,回首望、雁峰天一涯。
③奈翠鬟云软、笠儿怎戴;柳腰春细,马性难骑。
④缺月疏桐,淡烟衰草,对此如何不泪垂?⑤君知否,我生于何处,死亦魂归。
【注释】①罹(li,离):忧患,苦难。
②因缘:佛教语。
指产生结果的直接原因。
③越人:江浙一带古属越地,故称。
燕支:古代地名,在今甘肃省永昌县西。
因燕支山得名。
此处泛指西北塞外荒寒之地。
④翠鬟云软:指鬓发蓬松散乱。
⑤“缺月”句:语本苏轼《卜算子》:“缺月挂疏桐。
”【译文】我生不逢时,蒙受了那么多的苦难,何况正是荒乱离别的年月。
无可奈何,厄运到,没有了丈夫,没有了主人。
被捉拿而去,作为侍妾,作为妻子。
父母双亲,公公婆婆,兄弟姊妹,不知如今各在南北东西。
心中有无限事,把家书写好了,又托付给谁?越人朝北向着燕支行进,回首遥望,故乡雁峰已是天涯别离。
我头上发髻长又软,重重的斗笠怎能戴?憔悴消瘦,柳腰纤细,马儿也难以乘骑。
亏缺的月亮高挂在疏落的梧桐树上,淡淡的烟雾笼罩着枯萎的野草丛间。
对此情景,怎么不叫人垂泪啼泣?请君相信,我生在什么地方,死后魂魄也要回到那里。
【集评】宋·韦居安:“近丁丑(1277)岁,有过军挟一妇人,经从长兴和平酒库前,题一词,词名《沁园春》,后书双峰刘氏题。
语意凄惋,见者为之伤心,可与蒋氏词并传。
”(《梅涧诗话》卷下)【赏析】元兵入侵,南宋覆灭,有多少幕家破人亡、妻离子散的悲剧。
无兵所到之处,烧杀无辜,掳掠女子、财宝,惨绝人寰。
刘氏这首词记载了兵荒马乱年月里下层人民的惨痛经历。
作为一个无依无靠的弱女子,就更加凄惨不堪。
这是一位亡国奴所遭受的痛苦灾难,是一幅活生生的宋末离乱图。
具有相当的史料价值,可贵的是,刘氏并不任人摆布,她留恋故乡故土,至死不休,传达出强烈的民族情绪。
沁园春全文及赏析沁园春全文及赏析沁园春全文及赏析1[现代]毛泽东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
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漫江碧透,百舸争流。
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
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携来百侣曾游,忆往昔峥嵘岁月稠。
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挥斥方遒。
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
曾记否,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注释:【1】沁园春:词牌名,“沁园”为东汉明帝为女儿沁水公主修建的皇家园林,据《后汉书窦宪传》记载,沁水公主的舅舅窦宪倚仗其妹贵为皇后之势,竟强夺公主园林,后人感叹其事,多在诗中咏之,渐成“沁园春”这一词牌。
本词选自《毛泽东诗词集》(中央文献出版社1996年版)。
【2】寒秋:就是深秋、晚秋。
秋深已有寒意,所以说是寒秋。
【3】湘(xiāng)江:一名湘水,湖南省最大的河流,源出广西壮族自治区灵川县南的海洋山,长1752里,向东北流贯湖南省东部,经过长沙,北入洞庭湖。
所以说是湘江北去。
【4】橘子洲:地名,又名水陆洲,是长沙城西湘江中一个狭长小岛,西面靠近岳麓山。
南北长约11里,东西最宽处约一里。
毛泽东七律《答友人》中所谓长岛,指此。
自唐代以来,就是游览胜地。
【5】万山:指湘江西岸岳麓山和附近许多山峰。
【6】层林尽染:山上一层层的树林经霜打变红,像染过一样。
尽染:此处化用王实甫《西厢记》中“晓来谁染霜林醉”句意。
【7】漫江:满江。
漫:满,遍。
【8】舸(gě):大船。
这里泛指船只。
【9】争流:争着行驶。
【10】鹰击长空,鱼翔浅底:鹰在广阔的天空里飞,鱼在清澈的水里游。
击,搏击。
这里形容飞得矫健有力。
翔,本指鸟盘旋飞翔,这里形容鱼游得轻快自由。
【11】万类霜天竞自由:万物都在秋光中竞相自由地生活。
万类:指一切生物。
霜天:指秋天,即上文“寒秋”。
【12】怅寥廓(chàng liáo kuò):面对广阔的宇宙惆怅感慨。
怅:原意是失意,这里用来表达由深思而引发激昂慷慨的心绪。
陆游《沁园春》赏析:孤鹤归飞,再过辽天,换尽旧人陆游《沁园春》赏析:孤鹤归飞,再过辽天,换尽旧人沁园春陆游孤鹤归飞,再过辽天,换尽旧人。
念累累枯冢,茫茫梦境,王侯蝼蚁,毕竟成尘。
载酒园林,寻花巷陌,当日何曾轻负春。
流年改,叹围腰带剩,点鬓霜新。
交亲散落如云。
又岂料如今馀此身。
幸眼明身健,茶甘饭软,非惟我老,更有人贫。
躲尽危机,消残壮志,短艇湖中闲采莼。
吾何恨,有渔翁共醉,溪友为邻。
作者简介:陆游(1125年—1210年),字务观,号放翁,汉族,越州山阴(今绍兴)人,南宋文学家、史学家、爱国诗人。
陆游生逢北宋灭亡之际,少年时即深受家庭爱国思想的熏陶。
宋高宗时,参加礼部考试,因秦桧排斥而仕途不畅。
宋孝宗即位后,赐进士出身,历任福州宁德县主簿、敕令所删定官、隆兴府通判等职,因坚持抗金,屡遭主和派排斥。
乾道七年(1171年),应四川宣抚使王炎之邀,投身军旅,任职于南郑幕府。
次年,幕府解散,陆游奉诏入蜀,与范成大相知。
宋光宗继位后,升为礼部郎中兼实录院检讨官,不久即因“嘲咏风月”罢官归居故里。
嘉泰二年(1202年),宋宁宗诏陆游入京,主持编修孝宗、光宗《两朝实录》和《三朝史》,官至宝章阁待制。
书成后,陆游长期蛰居山阴,嘉定二年(1210年)与世长辞,留绝笔《示儿》。
陆游一生笔耕不辍,诗词文俱有很高成就,其诗语言平易晓畅、章法整饬谨严,兼具李白的雄奇奔放与杜甫的沉郁悲凉,尤以饱含爱国热情对后世影响深远。
陆游亦有史才,他的《南唐书》,“简核有法”,史评色彩鲜明,具有很高的史料价值。
赏析:词人在公元1178年秋天,他从四川回到了阔别了九年的故乡绍兴。
(陆游生于公元1125年)这时候的陆游已经五十三岁了。
九年间,对我们现代人来说,环境的变化会很大,人的变化相对说来不会太大。
但是对当时的陆游所处的时代来说,环境的变化相对要小些,而人事的变化会比较的大。
作者这首词当是返乡之后所作。
故土久别重回,使词人产生对故乡的陌生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