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五
- 格式:doc
- 大小:1.62 MB
- 文档页数:6
实验五缓冲溶液的配制和性质实验名称:缓冲溶液的配制和性质实验目的:1. 学习如何配制缓冲溶液;2. 研究缓冲溶液的性质和作用。
实验原理:缓冲溶液是一种能够稳定溶液酸碱度的溶液,通过加入一定比例的酸和碱,可以控制溶液的pH值。
通常,缓冲溶液会在酸性和碱性条件下保持相对稳定的pH值。
实验材料:1. 硼酸(H3BO3);2. 硼氢化钠(NaBH4);3. 盐酸(HCl)和氢氧化钠(NaOH)。
实验步骤:1. 首先,准备一定量的硼酸(H3BO3),并加入一定量的水中,搅拌溶解。
2. 按照所需的pH值,逐步加入盐酸(HCl)或氢氧化钠(NaOH)来调整溶液的酸碱度,直至达到目标pH值。
3. 同样地,准备一定量的硼氢化钠(NaBH4),并加入一定量的水中,搅拌溶解。
4. 按照所需的pH值,逐步加入盐酸(HCl)或氢氧化钠(NaOH)来调整溶液的酸碱度,直至达到目标pH值。
5. 将配制好的缓冲溶液分别使用pH计进行测量,确认所得到的pH值与目标值相符。
6. 研究所配制的缓冲溶液的稳定性,观察其在酸碱条件下能否维持目标pH值。
实验结果与分析:在实验中,通过逐步添加酸和碱来调整溶液的pH值,制备了两种不同pH值的缓冲溶液。
测量所得的pH值与目标值相符,说明所配制的缓冲溶液可稳定维持所需的pH值。
通过观察所配制的缓冲溶液在酸碱条件下的行为,可以发现缓冲溶液具有一定的酸碱平衡能力。
在实验中,添加酸或碱后,溶液的pH值变化较小,这表明缓冲溶液能够抵抗外界酸碱化作用,保持相对稳定的pH值。
结论:本实验通过配制缓冲溶液,并研究了缓冲溶液的性质和作用。
实验结果表明,所配制的缓冲溶液可以稳定维持所需的pH值,并具有一定的酸碱平衡能力。
缓冲溶液在化学和生物实验中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可以有效控制和维持溶液的酸碱度。
实验五 单臂电桥法测量电阻一、实验目的1. 理解并掌握单臂电桥测电阻的原理。
2. 学习用箱式单臂电桥测中值电阻。
二、实验器材稳压电源、电阻箱一个、QJ23a 型箱式惠斯登电桥(直流单臂电桥)、待测电阻4只,导线等。
三、实验原理我们知道的用伏-安法测电阻、用万用表(欧姆表)测电阻都只是一种粗略测量电阻阻值的方法,其相对误差一般都在百分之几以上。
原因是在上述这些测量中电表本身的非理想化,给测量带来附加的误差。
为了减小这种由于电表非理想化所带来的测量误差,我们学习一种用惠斯登电桥测量电阻的方法。
在这个电路中,只要想办法使电流表(检流计)两端电势相等,则通过电表的电流就可以为零。
这种情况就称为“电桥平衡”。
根据电桥平衡所需满足的关系,我们就可精确地测量电阻了。
其测量原理如下:图1是惠斯登电桥的原理图,图中由可调标准电阻R 1、R 2、R 0和被测电阻R x 组成一个四边形ABCD ,每一边称为电桥的一个臂。
通常称R 1、R 2为比例臂电阻,它们成为一个比例系数C ;R 0称为调节电阻,用来调节电桥平衡。
一般在对角线两端接上检流计G ,在另一对角线两端接电源E 。
电桥接通后,一般在桥路上有电流通过,则检流计G 的指针会发生偏转。
如果能适当调节R 1、R 2和R 0,使桥的B 、D 两端电势相等,则检流计上无电流通过,指针应指在零位,这时电桥达到平衡。
电桥平衡时,有0=g I ,则有:x I I I I ==201, 各桥臂电阻上的电压降之间有关系式:x x R I R I R I R I ==002211,将此两式相除,则有:其中,C 称为比例臂的倍率,实验中C 应取合适的倍率(一是取10的整数次幂,二是要保证测量结果至少有四位有效数字)。
由于在式中R 1、R 2和R 0是已知电阻,所以只要提高R 1、R 2和R 0的准确度,就可以提高待测电阻R x 的测量准确度。
四 、实验步骤(1)实验前认真读QJ23a 型直流电桥的使用说明书。
实验5循环结构理解课程内容、完成实验任务、写好实验报告实验五循环结构一、实验目的1.理解循环结构的含义和作用。
2.掌握ForNe某t、DoWhile----Loop结构的用法。
3.能够使用循环结构编写程序。
二、实验内容1.实验准备在练习文件夹中建立vb5-1、vb5-2、vb5-3、vb5-4、vb5-5、vb5-6、vb5-7、vb5-8文件夹。
2.DoWhile—Loop选择结构例1:给内部变量赋值(1)创建工程。
(2)建立用户界面,如右图所示。
(3)双击按钮控件,切换到代码设计窗口,添加程序代码如下:EndSub(4)调试运行程序。
(5)保存结果到练习文件夹中的vb5-1文件夹。
该程序通过在循环结构中添加K=K+1语句,使得K的值分别为2,3,4,,10。
(1)创建工程。
(2)建立用户界面,如上图所示。
(3)双击按钮控件,切换到代码设计窗口,添加程序代码如下:理解课程内容、完成实验任务、写好实验报告EndSub(4)调试运行程序。
(5)保存结果到练习文件夹中的vb5-2文件夹。
3.For—Ne某t选择结构程序代码如下:EndSub(4)调试运行程序。
(5)保存结果到练习文件夹中的vb5-3文件夹。
三、思考题1.设计一个程序,要求在窗体上显示20个100~200之间的随机整数。
保存结果到练习文件夹中的vb5-4文件夹。
2.设计一个程序,要求用对话框输入n值,在窗体上显示=1某2+2某3+3某4++n某(n+1)的值。
保存结果到练习文件夹中的vb5-5文件夹。
设计提示:(1)使用变量保存和值。
n的计算结果为14。
(2)使用DoWhile----Loop结构判断的大小,当>1000时结束循环。
保存结果到练习文件夹中的vb5-6文件夹。
2理解课程内容、完成实验任务、写好实验报告(3)使用For/Ne某t结构,结合E某itFor语句判断>1000时结束循环。
保存结果到练习文件夹中的vb5-7文件夹。
实验五空气中SO的测定2(一)(甲醛缓冲溶液吸收-盐酸副玫瑰苯胺分光光度法)(简称甲醛法)一.实验目的1.掌握大气采样器的构造及工作原理。
2.掌握甲醛缓冲溶液吸收-盐酸副玫瑰苯胺分光光度法测定空气中SO2浓度的分析原理及操作技术。
二.实验原理空气中SO2被甲醛缓冲溶液吸收后,生成稳定的羟基甲磺酸加成化合物。
在样品溶液中加入氢氧化钠使加成化合物分解,释放出的SO2与盐酸副玫瑰苯胺、甲醛作用,生成紫红色化合物,根据其颜色深浅,用分光光度计在波长为577nm处进行比色测定。
三.实验仪器、设备1.大气采样器(流量0~1L/min)。
2.多孔玻板吸收管。
3.具塞比色管。
4.恒温水浴器。
5.分光光度计。
四.实验试剂1.氢氧化钠溶液C(NaOH)=1.50 mol/L:称取6.00g NaOH溶于100mL水中,用聚乙烯瓶保存。
2.环己二胺四乙酸二钠溶液C(CDTA-2Na)=0.050mol/L:称取1.82g反式-1,2-环己二胺四乙酸[(trans-1,2-Cyclohexylenedinitrilo) tetraacetic acid,简称CDTA],加入1.50 mol/L的氢氧化钠溶液6.5mL,溶解后用水稀释至100mL。
3.甲醛缓冲吸收液贮备液:吸取36%~38%甲醛溶液5.5mL;0.050mol/L 工CDTA-2Na 溶液20.0mL;称取2.04g邻苯二甲酸氢钾,溶解于少量水中;将三种溶液合并,用水稀释至100mL,贮存于冰箱,可保存10个月。
4.甲醛缓冲吸收液:用水将甲醛缓冲吸收液贮备液稀释100倍而成,此吸收液每毫升含0.2mg 甲醛,临用现配。
5.0.60%(m/V)氨磺酸钠溶液:称取0.60g氨磺酸(H2NSO3H)于烧杯中,加入1.50 mol/L 的氢氧化钠溶液4.0mL,搅拌至完全溶解后稀释至100mL,摇匀。
此溶液密封保存可使用10天。
6.碘贮备液C(1/2I2)=0.10mol/L:称取12.7g碘于烧杯中,加入40g碘化钾和25mL水,搅拌至全部溶解后,用水稀释至1000mL,贮于棕色试剂瓶中。
实验五三人表决器实验报告一、实验目的本次实验的主要目的是设计并实现一个三人表决器,通过逻辑门电路来判断三个输入信号的多数情况,从而输出相应的表决结果。
通过这个实验,我们将深入理解数字逻辑电路的基本原理和设计方法,提高我们的电路分析和设计能力。
二、实验原理三人表决器的功能是当有两个或三个输入为“1”时,输出为“1”;否则,输出为“0”。
我们可以使用逻辑门电路来实现这个功能。
首先,我们可以使用与门和或门来构建这个电路。
将三个输入信号分别标记为 A、B、C。
我们先将 A、B 进行与运算,得到结果 D;再将 B、C 进行与运算,得到结果 E;然后将 A、C 进行与运算,得到结果 F。
接着,将 D、E、F 进行或运算,得到结果 G。
最后,将 G 再进行一次非运算,就得到了最终的表决结果 Y。
其逻辑表达式为:Y =((A ∧ B)∨(B ∧ C)∨(A ∧ C))。
三、实验器材1、数字电路实验箱2、 74LS00 四 2 输入与非门芯片3、 74LS08 四 2 输入与门芯片4、 74LS32 四 2 输入或门芯片5、导线若干四、实验步骤1、按照实验原理,在数字电路实验箱上连接电路。
将 74LS00、74LS08 和 74LS32 芯片插入相应的插槽中,并使用导线将各个芯片的引脚连接起来,形成完整的三人表决器电路。
2、连接输入信号。
将三个开关分别连接到 A、B、C 输入端口,用于模拟三个表决人的表决情况。
3、观察输出结果。
打开实验箱电源,通过拨动三个开关的状态(“0”表示反对,“1”表示赞成),观察输出端口的指示灯状态,以确定表决结果。
4、记录实验数据。
分别记录不同输入组合情况下的输出结果,并填写在实验表格中。
五、实验数据及结果分析|输入 A |输入 B |输入 C |输出 Y ||||||| 0 | 0 | 0 | 0 || 0 | 0 | 1 | 0 || 0 | 1 | 0 | 0 || 1 | 0 | 0 | 0 || 0 | 1 | 1 | 1 || 1 | 0 | 1 | 1 || 1 | 1 | 0 | 1 || 1 | 1 | 1 | 1 |通过对实验数据的分析,我们可以发现,当输入为000、001、010、100 时,输出为 0;当输入为 011、101、110、111 时,输出为 1,这与我们预期的三人表决器的功能完全一致。
实验五:7.3阻抗变换器设计
一、设计要求
己设计一个同轴线阶梯阻抗变换器,使特性阻抗分别为Z01=50Ω、Z02=100Ω的两段轴线匹配连接。
要求:变换器N=2,工作频率:f0=5GHz。
已知同轴线的介质为:RT/Duriod5880(εr=2.16),外导体直径D0=7 mm。
按以下设计方法实现:
方法1:最平坦通带特性变换器(二项式)。
方法2:等波纹特性变换器(切比雪夫式),允许的最大波纹为0.05。
确定阻抗变换器的结构尺寸,完成电路图。
仿真分析S11与频率的关系特性,调节电路使其达到指标要求。
比较不同阻抗变换器的性能特点。
二、实验仪器
硬件:PC
软件:AWR软件
三、设计步骤
1、初始值计算。
2、仿真分析。
3、手动调节。
四、数据记录及分析
1、初始值计算。
(1)阻抗计算
参数阻值/Ω电长度/deg L/um D i/um Z0150 30 3399.72 2654.88 Z159.4603 90 10199.01 1629.57 Z284.0896 90 10199.01 890.947 Z02100 30 3399.72 603.22
2、仿真分析。
3、手动调节。
优化后的Schematic2:。
1、归纳对人瘦素(leptin)的核酸序列分析的结果,列出主要的分析结果。
2、总结核酸序列分析的基本步骤,相互对比结果,指出应注意的事项。
答:序列比对的数学模型大体可以分为两类,一类从全长序列出发,考虑序列的整体相似性,即整体比对;第二类考虑序列部分区域的相似性,即局部比对。
局部相似性比对的生物学基础是蛋白质功能位点往往是由较短的序列片段组成的,这些部位的序列具有相当大的保
守性,尽管在序列的其它部位可能有插入、删除或突变。
此时,局部相似性比对往往比整体比对具有更高的灵敏度,其结果更具生物学意义。
区分这两类相似性和这两种不同的比对方法,对于正确选择比对方法是十分重要的。
应该指出,在实际应用中,用整体比对方法企图找出只有局部相似性的两个序列之间的关系,显然是徒劳的;而用局部比对得到的结果也不能说明这两个序列的三维结构或折叠方式一定相同。
BLAST和FastA等常用的数据库搜索程序均采用局部相似性比对的方法,具有较快的运行速度,而基于整体相似性比对的数据库搜索程序则需要超级计算机或专用计算机才能实现。
5实验平行光管的调整和使用实验一:调整平行光管光路目的:了解平行光管的工作原理,掌握调整平行光管光路的方法。
材料:平行光管、调节螺丝、光源步骤:1.将光源放在适当的位置,以保证光线直接射向平行光管。
2.打开平行光管,将其放在光源前面,调节平行光管上的调节螺丝,使其与光源的光线平行。
3.在屏幕上观察到一条直线的投影后,调整平行光管的位置和角度,使其投影尽可能直线并与其他光源的投影平行。
4.通过观察投影结果和调整螺丝,逐步调整光管光路。
5.重复上述步骤,直到投影线条直线且平行,并能避免产生明显的光晕或光斑。
结果:成功调整平行光管光路,确保其投影直线且平行。
实验二:使用平行光管进行实验目的:利用平行光管进行实验,观察其在不同条件下的变化。
材料:平行光管、凸透镜、平凸透镜、平透镜、凹透镜、屏幕。
实验一:平行光经凸透镜的折射步骤:1.将平行光管放在适当位置,并调整光路以保证光线平行。
2.放置凸透镜,并调整凸透镜的位置,使光线通过凸透镜后能够形成对焦的投影在屏幕上。
3.记录屏幕上的投影结果。
实验二:平行光经平凸透镜的折射步骤:1.将平行光管放在适当位置,并调整光路以保证光线平行。
2.放置平凸透镜,并调整平凸透镜的位置,使光线通过平凸透镜后能够形成对焦的投影在屏幕上。
3.记录屏幕上的投影结果。
实验三:平行光经平透镜和凹透镜的折射步骤:1.将平行光管放在适当位置,并调整光路以保证光线平行。
2.放置平透镜,并调整平透镜的位置,使光线通过平透镜后能够形成对焦的投影在屏幕上。
3.记录屏幕上的投影结果。
4.更换为凹透镜,重复步骤2和步骤3,记录屏幕上的投影结果。
结果:根据实验记录,可以观察到平行光经不同透镜的折射现象,进而探究光通过透镜后的特性和变化。
实验四:平行光管的投影测距目的:利用平行光管进行投影测距实验,掌握其测距原理和方法。
材料:平行光管、测距仪、屏幕。
步骤:1.将光源和测距仪放置在适当的位置。
2.调整平行光管的位置和光路,使其与测距仪的尺度线平行。
实验五传热综合实验一、实验目的1、通过实验掌握传热膜系数α的测定方法,并分析影响α的因素;2、掌握确定传热膜系数准数关联式中的系数C和指数m、n的方法;3、通过实验提高对α关联式的理解,了解工程上强化传热的措施;二、基本原理对流传热的核心问题是求算传热膜系数α,当流体无相变化时对流传热准数关联式一般形式为:Nu = C Rem Prn Grp对强制湍流,Gr准数可以忽略。
Nu = C Rem Prn本实验中,可用图解法和最小二乘法两种方法计算准数关联式中的指数m、n 和系数C。
用图解法对多变量方程进行关联时,要对不同变量Re和Pr分别回归。
为了便于掌握这类方程的关联方法,可取n = 0.4(实验中流体被加热)。
这样就简化成单变量方程。
两边取对数,得到直线方程:在双对数坐标系中作图,找出直线斜率,即为方程的指数m。
在直线上任取一点的函数值代入方程中得到系数C,即用图解法,根据实验点确定直线位置,有一定的人为性。
而用最小二乘法回归,可以得到最佳关联结果。
应用计算机对多变量方程进行一次回归,就能同时得到C、m、n。
可以看出对方程的关联,首先要有Nu、Re、Pr的数据组。
雷诺准数努塞尔特准数普兰特准数d —换热器内管内径(m)α1—空气传热膜系数(W/m2·℃)ρ—空气密度(kg/m3)λ—空气的导热系数(W/m·℃)p—空气定压比热(J/kg·℃)实验中改变空气的流量以改变准数Re之值。
根据定性温度计算对应的Pr准数值。
同时由牛顿冷却定律,求出不同流速下的传热膜系数α值。
进而算得Nu准数值。
因为空气传热膜系数α1远大于蒸汽传热膜系数α2,所以传热管内的对流传热系数α1约等于冷热流体间的总传热系数K 。
则有牛顿冷却定律:Q =α1AΔtmA—传热面积(m2)(内管内表面积)Δtm—管内外流体的平均温差(℃)其中:Δt1= T-t1 , Δt2= T-t2T—蒸汽侧的温度,可近似用传热管的外壁面平均温度Tw(℃)表示Tw= 8.5+21.26×EE—热电偶测得的热电势(mv)传热量Q可由下式求得: Q= wp(t2-t1)/3600 =Vρp(t2-t1)/3600w —空气质量流量(kg/h)V—空气体积流量(m3/h)t1,t2—空气进出口温度(℃)实验条件下的空气流量V(m3/h)需按下式计算:—空气入口温度下的体积流量(m3/h)—空气进出口平均温度(℃)其中可按下式计算ΔP—孔板两端压差(KPa)—进口温度下的空气密度(kg/m3)强化传热被学术界称为第二代传热技术,它能减小初设计的传热面积,以减小换热器的体积和重量;提高现有换热器的换热能力;使换热器能在较低温差下工作;并且能够减少换热器的阻力以减少换热器的动力消耗,更有效的利用能源和资金。
实验五盐酸标准溶液的配制和标定一、实验目的1. 掌握减量法准确称取基准物的方法。
2. 掌握滴定操作并学会正确判断滴定终点的方法。
3. 学会配制和标定盐酸标准溶液的方法。
二、实验原理由于浓盐酸容易挥发,不能用它们来直接配制具有准确浓度的标准溶液,因此,配制HCl标准溶液时,只能先配制成近似浓度的溶液,然后用基准物质标定它们的准确浓度,或者用另一已知准确浓度的标准溶液滴定该溶液,再根据它们的体积比计算该溶液的准确浓度。
标定HCl溶液的基准物质常用的是无水Na2CO3,其反应式如下:Na2CO3 +2HCl=2NaCl+CO2 +H2O滴定至反应完全时,溶液pH为3.89,通常选用溴甲酚绿-甲基红混合液或甲基橙作指示剂。
三、仪器及试剂仪器:25ml酸式滴定管、烧杯、锥形瓶、玻璃棒、250ml容量瓶试剂:浓盐酸(密度1.19)、无水Na2CO3、甲基橙或者溴甲酚绿-甲基红混合液指示剂:量取30mL溴甲酚绿乙醇溶液(2g/L),加入20mL甲基红乙醇溶液(1g/L),混匀。
四、实验内容(一)0.1mol·L-1盐酸标准溶液的配制:量取2.2ml浓盐酸,注入250 mL水中,摇匀。
装入试剂瓶中,贴上标签。
(二)盐酸标准溶液的标定:准确称取0.19~0.21克于270—300℃灼烧至质量恒定的基准无水碳酸钠,称准至0.0002 g,(至少二份)。
溶于50mL水中,加2~3滴甲基橙作指示剂,用配制好的盐酸溶液滴定至溶液由黄色变为橙色,记下盐酸溶液所消耗的体积。
同时作空白试验。
(空白试验即不加无水碳酸钠的情况下重复上述操作。
)五、数据记录与处理1.数据记录2. 盐酸标准溶液的浓度计算式:1000106)()(2)(032⨯⋅-=V V CO Na m HCl c l HC 式中:c (HCl )——盐酸标准溶液之物质的量浓度,mol/L ;m ——无水碳酸钠之质量,gV ——盐酸溶液之用量,mLV 0——空白试验盐酸溶液之用量,mL106——无水碳酸钠的摩尔质量,g/ mol 。
实验五罗拉法测定棉纤维长度纺织纤维的长度是纤维的形态尺寸指标,与纺织加工及纱布质量有密切关系。
棉、毛、麻等天然纤维的长度一般在25-250 mm;化学短纤维则根据需要切成各种长度。
由于各种纤维的长度差异很大,纺纱加工的机台规格和采用的工艺参数也需随之变化。
因此,在商业贸易或工业生产中,纤维长度都是一项必测的品质指标。
长度对产品质量的关系密切,当其他条件不变时,纤维越长,成纱中纤维之间接触面积越大,抱合力越好,纱的强度越高。
特别当纤维的长度长而且长度整齐时,纱的强度、均匀度较好,纱的外表光洁,毛羽少。
长度对纺纱加工的关系也很密切,纤维越长,开松、梳理时纤维越易缠节而产生棉毛粒等疵点。
因此对长纤维必须采用比较缓和的工艺,在后纺加工中,则长纤维纱条强度不高,不易断头,捻系数可相应取得较低,细纱产量高,不易断头,捻系数可相应取得较低,细纱产量高。
纤维短则在前纺加工中成网困难,断头率高,细纱必须采用较高的捻系数,因而细纱机的产量较低。
表示纤维长度的指标很多,按测试仪器和方法而异。
常用的有表示长度集中性的指标如平均长度、主体长度、有效长度和品质长度等。
还有某些长度特性指标如跨越长度等。
平均长度是纤维长度的平均值。
根据测试方法不同,而又可分为根数平均长度、重量加权平均长度以及截面加权平均长度等。
根数平均长度是各根纤维词典之和的平均数。
重量加权平均长度是各组词典的重量加权平均数。
截面积加权平均长度是各组长度的截面积加权平均数。
一般用电容式长度仪测定。
主体长度是纤维试样中数量最多的一部分纤维的长度。
更根据测试方法的不同,又可分为根数主体长度和重量主体长度两类。
根数主体长度指试样中根数最多的一部分纤维的长度。
重量主体长度指试样用分组称重法测定时,得到的重量最重的一组纤维的长度。
品质长度是确定纺纱工艺参数时作为依据的长度。
棉纤维的品质长度一般表示在某一界限以下的纤维重量〔或根数〕占总重量〔或根数〕的百分率。
数值越大,表示质量越差。
实验五火焰传播速度测定实验一、实验目的1. 理解火焰传播速度的概念,掌握静压法(管子法)测量火焰传播速度的原理和方法。
2. 测定液化石油气的层流火焰传播速度。
3. 掌握不同的气/燃比对火焰传播速度的影响,测定出不同燃料百分数下火焰传播速度的变化曲线。
二、实验原理层流火焰传播速度是燃料燃烧的基本参数。
正常法向火焰传播速度定义为在垂直于层流火焰前沿面方向上,火焰前沿面相对于未燃混合气的运动速度。
在一定的气流量、浓度、温度、压力和管壁散热情况下,当点燃一部分燃气-空气混合物时,在着火处形成一层极薄的燃烧火焰面。
这层高温燃烧火焰面加热相邻的燃气-空气混合物,使其温度升高,当达到着火温度时,就开始着火形成新的焰面。
这样,焰面就不断向未燃气体方向移动,使每层气体都相继经历加热、着火和燃烧过程,即燃烧火焰锋面与新的可燃混合气及燃烧产物之间进行着热量交换和质量交换。
层流火焰传播速度的大小由可燃混合物的物理化学特性所决定,所以它是一个物理化学常数。
测量火焰传播速度的方法很多,如静压法(管子法)、本生灯法、定容球法、肥皂泡法和粒子示踪法等。
本试验装置是用静压法(管子法)进行测定。
二、实验设备图1 静压法(管子法)测定火焰传播速度装置图图2 实验设备零件四、实验步骤根据步骤操作:11.打开主开关(1)。
打开气体供应源。
12.打开空气控制阀(2),确保空气流进燃烧混合元件(18)。
13.把脚放置在开关板上,打开气体控制阀(3)。
14.使用手动点火器(19),在燃烧器内点燃混合物。
注意:当操作者把脚从脚踏开关移开,燃气电磁阀会自动关闭,一者可以起到安全的作用,二者可以立即关闭气体进行火焰传播速度的测量。
15.当火焰产生后,调节控制元件来得到想要的空气/燃料比。
气体的流速可以通过流速计(5)或(6)测量。
16.当设置好比例后,等待5秒左右直到火焰稳定,然后完全关闭空气和气体控制阀,从脚踏开关移开脚。
同时按下点火按钮(在远程点火箱上)。
实验五物质密度的测定要想测量物体的密度ρ,只需称量该物体的质量m 和体积V ,再根据ρ=m /V 进行计算得到。
物体的质量m 可用天平称量,对于外形规整而又便于测量外形尺寸的物体,可通过测外形尺寸来计算体积,对于一般外形不规整的固体,则必须采用其它方法求其体积。
本实验介绍了常用的测量不规则固体与液体密度的方法。
【实验目的】1.学会正确使用物理天平称量物体的质量。
2.掌握用流体静力称衡法和比重瓶法测量固体和液体的密度。
【实验原理】一、流体静力称衡法用流体静力称衡法测固体密度时,先设物体在空气中的重量为W 1,悬在水中的视重W 2,则物体所受水的浮力F 的大小等于F =W 1-W 2根据阿基米得原理,物体在水中所受的浮力的大小等于它所排开水的重量,即F =ρ0Vg其中,ρ0为水的密度,V 为物体的体积,g 为重力加速度,得W 1-W 2=ρ0Vg即V =g W W 021ρ-(5-1)又设物体在空气中称衡时天平的砝码值为m 1,如图5-1所示,将物体挂在天平横梁左侧吊耳的挂钩上,并使其悬在盛水的烧杯中称衡时天平的砝码值为m 2,则W 1=m 1g ,W 2=m 2g ,将此代入(5-1)式中得到V =gm m 021ρ-(5-2) 测出水的温度,从附表中查出ρ0值,就可从(5-2)式求出物体的体积,而物体的密度ρ就等于2110m m m -=ρρ(5-3) 二、比重瓶法比重瓶的形状如图5-1所示,它在一定的温度下有一定的容积。
当将液体注满比重瓶并塞好塞子后,多余的液体将从塞子的毛细管流出,使瓶中液体的体积保持一定。
图5-1比重瓶图5-2铝块的称衡1.测量液体密度 测量液体的密度时,先称出比重瓶的质量m 1,然后将温度相同的待测液体和蒸馏水分别注满比重瓶,并分别称出二者与比重瓶的质量m 2和m 3。
则体积相同的待测液体和蒸馏水的质量分别为m 2-m 1和m 3-m 1,即ρ'-=12m m V 和013ρm m V -= 其中ρ0和ρ'分别为水和液体的密度。
实验五出纳管理一、实验准备已经完成了实验四的操作。
可以引人 F: \ My Documents \ 888账套备份\ "(2- 2) 总账日常业务处理 " 的账套备份数据。
将系统日期修改为 "2012 年 1 月 31 日", 注册进入总账系统。
二、实验要求1. 查询日记账2. 查询资金日报表3. 支票登记簿4. 银行对账5. 账套备份三、实验资料1. 转账支票 1月 22 日, 以转账支票 (NO .9988)500 元支付销售部办公费。
2. 银行对账期初数据。
企业日记账期初余额为了474000元,银行对账单期初余额为了454000元,有企业已收而银行未收的期初未达账项 (2011年 12 月 18 日 )20000 元。
1、查询现金日记账操作步骤:(1) 单击 " 出纳 "|" 现金日记账 " 菜单 , 打开 " 现金日记账查询条件 " 对话框。
(2) 单击 " 确认 " 按钮 , 打开 " 现金日记账 " 窗口。
如图 2-3-2 所示。
(3) 单击 " 退出 " 按钮退出。
提示:* 只有在 " 会计科目 " 功能中使用 " 指定科目 " 功能指定 " 现金总账科目 " 及“银行总账科目”才能查询 " 现金日记账 " 及 " 银行存款日记账 " 。
* 在现金及银行存款日记账的功能中 , 既可以按日查询 , 也可以按月查询现金及银行存款日记账。
* 查询日记账时还可以查询包含未记账凭证的日记账。
* 在己打开的日记账窗口中还可以通过单击 " 过滤 " 按钮 , 通过输入过滤条件快速查询日记账的具体内容。
* 在已打开的日记账窗口中还可以通过单击 " 凭证 " 按钮 , 查询该条账务资料所对应的记账凭证。
2、查询 1 月 8 日的资金日报表操作步骤:(1) 单击 " 出纳 "|" 资金日报 " 菜单 , 打开 " 资金日报表查询条件 " 对话框。
(2) 选择日期 "2012.01.08"。
(3) 单击 " 确认 " 按钮 , 打开 " 资金日报表 " 窗口。
(4) 单击 " 退出 " 按钮退出。
提示:* 资金日报功能可以查询现金、银行存款科目某日的发生额及余额情况。
* 查询资金日报表时可以查询包含未记账凭证的资金日报表。
* 如果在 " 资金日报表查询条件 " 窗口中选中 " 有余额无发生额也显示 ", 则即使现金或银行科目在查询日没有发生业务 , 只有余额也显示。
3. 登记支票登记簿操作步骤:(l) 单击 " 出纳 "|" 支票登记簿 " 菜单 , 打开 " 银行科目选择 " 对话框。
(2) 单击 " 确定 " 按钮 , 打开 " 支票登记簿 " 窗口。
(3) 单击 " 增加 " 按钮 , 录人或选择领用日期 "2012.1.22", 领用部门 " 销售部门 ", 支票号 "9988", 预计金额 "500" 及用途 " 办公费 " 。
如图 2-3-6 所示。
(4) 单击 " 保存 " 按钮。
单击 " 退出 " 按钮。
提示:* 只有在总账系统的初始设置 " 选项 " 中已选择 " 支票控制 ", 并在结算方式设置中已设置 " 票据结算 " 标志 , 并且在 " 会计科目 " 中已指定银行账的科目才能使用支票登记簿。
* 针对不同的银行账户分别登记支票登记簿。
* 支票登记簿中报销日期为空时 , 表示该支票未报销 , 否则系统认为该支票已报销。
* 当支票支出后 , 在填制凭证时输入该支票的结算方式和结算号 , 系统则会自动在支票登记簿中将该号支票写上报销日期 , 该支票即为己报销。
* 单击 " 批删 " 按钮 , 输入需要删除已报销支票的起止日期 , 即可删除此期间的已报销支票。
* 单击 " 过滤 " 按钮后 , 即可对支票按领用人或者部门进行各种统计。
4. 录入银行对账期初数据操作步骤:(1)以出纳“004李丹”身份注册进入总账系统,执行“出纳/银行对账/银行对账期初录入”命令,打开 " 银行科目选择 " 窗口。
(2)选择“工行存款100201”,单击 " 确定 " 按钮 , 打开 " 银行对账期初 " 窗口。
(3)在单位日记账的“调整前余额”栏录入 "1474000";在银行对账单的调整前余额栏录入 "1454000"。
(4)单击右侧的" 日记账期初未达项 " 按钮 , 打开 " 企业方期初 " 对话框。
(5)单击 " 增加 " 按钮 , 录人或选择凭证日期 "2011.12.18", 在借方金额栏录入 "20000" 。
(6)单击 " 保存 " 按钮 , 单击 " 退出 " 按钮 , 返回 " 银行对账期初 " 窗口。
如图 2-3-10 所示。
(7)单击 " 退出 " 按钮。
提示:* 在第一次使用银行对账功能时 , 应录入日记账及银行对账单的期初数据 , 包括期初余额及期初未达账项。
* 系统默认银行对账单余额方向为借方。
即银行对账单中借方发生额为银行存款增加 , 贷方发生额为银行存款减少。
按 " 方向 " 按钮可以调整银行对账单余额方向 , 如果把余额方向调整为贷方 , 则银行对账单中借方发生额为银行存款减少 , 而贷方发生额为银行存款的增加。
* 系统会根据调整前余额及期初未达项自动计算出银行对账单与单位日记账的调整后余额。
5、录入银行对账单操作步骤:(1) 单击 " 出纳/银行对账/银行对账单 " 命令 , 打开 " 银行科目选择 " 窗口。
(2) 单击 " 确定 " 按钮 , 打开 " 银行对账单 " 窗口。
(3) 单击 " 增加 " 按钮。
(4) 录入或选择日期 "2012.01.04", 选择结算方式 " 2", 录入票号“43210”,录入贷方金额“140400”, 回车 ,继续输入其他实验数据。
(5) 单击 " 保存 " 按钮 , 单击 " 退出 " 按钮。
提示:* 企业如果在多家银行开户 , 对账单应与其对应账号所对应的银行存款下的末级科目一致。
* 录入银行对账单时 , 其余额由系统根据银行对账期初自动计算生成。
6、银行对账操作步骤:(1) 执行"出纳/银行对账"菜单, 打开 "银行科目选择"窗口。
(2) 在“银行科目选择”下拉框中,选择:工行存款(100201),月份:2012.01—2012.01.默认系统选项:显示已达账;单击 " 确定 " 按钮 , 打开 " 银行对账 " 窗口。
如图2-3-14 所示。
取消选择中“日期相差12天之内,结算方式相同,结算票号相同”复选择框,取消这三个对账条件的限制。
(3) 在 " 自动对账 " 条件选择窗口中 , 单击 " 确定 " 按钮。
(4) 单击 " 对账 " 按钮 , 出现对账结果。
(5) 单击 " 退出 " 按钮退出。
提示:* 如果在银行对账期初中默认银行对账单方向为借方 , 则对账条件为方向相同、金额相同的日记账与对账单进行勾对。
如果在银行对账期初中将银行对账单的余额方向修改成了贷方 , 则对账条件为方向相反、金额相同的日记账与对账单进行勾对。
* 银行对账包括自动对账和手工对账两种形式。
自动对账是系统根据对账依据自动进行核对、勾销 , 自动对账两清的标志为 " ○ " 。
手工对账是对自动对账的一种补充 , 手工对账两清的标志为 "Y" 。
* 系统默认的自动对账的对账条件为 " 日期相差 12 天 " 、 " 结算方式相同 " 、 " 结算票号相同 ", 单击每一项对账条件前的复选框可以取消相应的对账条件 , 即在对账时不考虑相应的对账条件。
* 在自动对账后如果发现一些应勾对而未勾对上的账项 , 可以分别双击 " 两清 "栏 , 直接进行手工调整。
* 如果在对账单中有两笔以上记录同日记账对应 , 则所有对应的对账单都应标上两清标记。
* 如果想取消对账可以采用自动取消和手工取消两种方式。
单击取消按钮可以自动取消所有的两清标记 , 如果手工取消 , 则可以双击要取消对账标志业务的 " 两清 " 栏 , 取消两清标志。
7、输出余额调节表操作步骤:(1) 单击 " 出纳/银行对账/余额调节表查询 " 菜单 , 打开 " 银行存款余额调节表" 窗口。
(2) 指定科目“工行存款(100201)”,单击 " 查看 " 按钮 , 打开 " 银行存款余额调节表 " 窗口。
(3) 单击 " 详细 " 按钮 , 打开 " 余额调节表 ( 详细 )" 窗口。
如图 2-3-18 所示。
(4) 单击 " 退出 " 按钮。
提示:* 银行存款余额调节表应显示账面余额平衡 , 如果不平衡应分别查看银行对账期初、银行对账单及银行对账是否正确。
* 在银行对账之后可以查询对账勾对情况,如果确认银行对账结果是正确的,可以使用“核销银行账”功能核销已达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