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淋巴6
- 格式:ppt
- 大小:4.70 MB
- 文档页数:4
胸内淋巴结分区目前国际上通用的用于肺癌分期的胸内淋巴结分区首先由日本学者Naruke(1978)提出,1983年美国胸科协会(ATS)在Naruke分区基础上进行了部分修订。
1996年UICC将两者统一,于1997年颁布了新的淋巴结分布图,把纵隔、肺门和肺内淋巴结划分为14区。
具体分区如下:1.最上纵隔组(1B/L组):位于纵隔内经过左无名静脉横行段作水平线以上沿气管排列的淋巴结。
2.上气管旁组(2B/L组):位于1组下限至主动脉弓上缘之间沿气管排列淋巴结。
3.血管前气管后组(3A/P组):位于主动脉弓上三个分支前方和气管后方的淋巴结。
4.下气管旁组(4R/L组):在主动脉弓上缘至左、右上叶支气管开口之间沿气管和主支气管排列的淋巴结,还可以奇静脉弓上缘为界,再进一步分为上/下(4Rs/i)亚组5.主动脉下(主肺动脉窗)组(5组):位于动脉韧带外侧或主动脉弓左侧或左肺动脉至其第一分支之间的淋巴结。
6.主动脉旁(升主动脉或膈神经)组(6组):位于主动脉弓上缘以下沿升主动脉前方和外侧或无名动脉根部排列的淋巴结。
7.隆突下组(7组):位于气管分叉下3cm以内的淋巴结。
8.食管旁组(8R/L组):隆突下3cm以外邻近食管壁两侧的淋巴结。
9.肺韧带组(9R/L组):位于两侧肺韧带附近,包括两侧下肺静脉后壁和下部的淋巴结。
10.肺门组(10R/L组):位于纵隔胸膜外,邻近肺叶支气管近端的淋巴结,包括右侧中间支气管旁淋巴结。
11.叶间组(11R/L组):位于相邻肺叶支气管之间的淋巴结12.叶内组(12R/L组):位于肺叶支气管周围的淋巴结。
13.段内组(13R/L组):位于肺段支气管周围的淋巴结。
14.亚段组(14R/L组):位于亚段支气管起远端周围的淋巴结。
在14个区中,1~4区为上纵隔淋巴结,5、6区为主动脉淋巴结,7~9区为下纵隔淋巴结,它们均位于纵隔内,上述9区为纵隔淋巴结。
10-14区淋巴结都位于纵隔胸膜反摺外,10区为肺门淋巴结,11-14区为肺内淋巴结。
关于纵隔淋巴结分区你了解多少我想大家都知道,淋巴是我们身体之中一个对于我们来说非常重要的一个部位。
而且,如今,淋巴癌的发病率是非常高的,因此,我们应当关注这一部分的健康状况,同时了解以及学习一些必要知识,这要才可以做到有备无患。
接下来,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关于纵膈淋巴结分区你了解多少?纵隔淋巴结分区的方法有哪些?纵隔淋巴结分区的方法很多,目前采用美国胸科协会提出的淋巴结分区法(修改),以便与手术、病理结果对照:1最上纵隔淋巴结(1区,位于头臂静脉上缘以上层面);2右上气管旁淋巴结(2R区,头臂静脉下缘以上);3左上气管旁淋巴结(2L区);4血管前3A)及气管后(3P)淋巴结;5右下气管旁淋巴结(4R区,包括奇静脉淋巴结);6左下气管旁淋巴结(4L区);7主动脉一肺动脉窗淋巴结(5区);8主动脉旁淋巴结6区,位于主动脉弓上缘以下,升主动脉、主动脉、无名动脉外方的淋巴结);9隆突淋巴结(7区,隆突角下淋巴结,但与下叶支气管或动脉无关);10食管旁淋巴结(8区);11肺韧带淋巴结(9区,包括下肺静脉后壁及下方淋巴结);12右侧气管、气管淋巴结(:10R区);13左侧支气管旁淋巴结(10I。
区);a目肺内淋巴结(11R区、llL区);14膈上淋巴结(14区)。
纵隔的分区和各分区内所包含的组织结构是什么?纵隔是两侧纵隔胸膜之间、胸骨之后、胸部脊柱之间的器官、结构和结缔组织的总称。
上自胸廓人口,下为隔肌。
( l )纵隔最常用的四分法:以胸骨角至第4 胸椎下缘平面,将纵隔分为上纵隔和下纵隔两部。
下纵隔又以心包的前、后壁为界,分为前、中、后纵隔三部分。
心包前壁和胸骨体之间的部分为前纵隔;心包后壁和脊柱胸段之间的部分为后纵隔;心脏、心包和出人心脏的大血管根部所占区域为中纵隔。
纵膈的分区以及各个分区内的组织结构是怎样的;纵膈淋巴结分区的方法有哪些。
我所提供的关于纵膈淋巴结分区你了解多少的知识包含这两个方面,以上的这些知识从构造到方法的介绍都非常地详细。
医院
病理检查报告单
病理号:姓名:性别:X 年龄:岁收到日期:2018-11-07 10:07
病案号:送检医生:门诊号:
病区:六病区送检科室:送检医院:本院
肉眼所见:
冰冻送检9袋
1#冰冻送检(左肺上叶病灶):肺组织一块大小 4.5*2*2 ,切面可见一病灶大小1*1*0.5,紧邻肺膜。
2#另送剩余(左肺上叶)切除标本。
肺业大小16*2*1,切面未见特殊。
3#第4组淋巴结 4#第5组淋巴结
5#第6组淋巴结 6#第7组淋巴结
7#第9组淋巴结 8#第10组淋巴结
9#第11组淋巴结
光镜所见:
病理诊断:
(左肺上叶):浸润性肺腺良性肿瘤(贴壁40乳头40腺泡2)。
未见明确脉管内肿瘤栓,是
否有胸膜侵犯需做弹力纤维染色。
支气管断端未见肿瘤。
(肺门淋巴结)及第(4、5、6、7、9、10、11组淋巴结)未见肿瘤(0/7、0/1、0/2、0/3、0/1、0/1、0/4、0/1)
报告医生:审核医生:诊断日期:2019-11-12 16:06。
1,3A和6区的分界2,3P和7区的分界3,4R和10R的分界4,10L和5区的分界。
10组指叶近端部淋巴结,位于纵隔胸膜反褶外,右侧还包括临近中间段支气管的淋巴结。
第5组:主动脉弓下淋巴结(主肺动脉窗淋巴结),位于动脉韧带、主动脉和左肺动脉的外侧,左肺动脉第一分之的近端。
5,9和8的分界,第9组位于下肺韧带内,包括下肺静脉后壁和下部的淋巴结。
6,8区的下界。
位于隆突水平以下,食管两侧,邻近食管壁,部包括隆突下淋巴结7,位于气管正中线的淋巴结的分区8,胸内淋巴结肿大的标准9,10区为肺门淋巴结,11至14为肺内淋巴结,当胸片上见到肺门增大时可能为10和11区淋巴结共同增大的结果。
10组指叶近端部淋巴结,位于纵隔胸膜反褶外,右侧还包括临近中间段支气管的淋巴结。
10,除1/7/8/9区外,其它各区都要分为左(L)和右(R)侧。
位于中线上的不分侧别的淋巴结(如3区)则认为是与原发肿瘤同侧的淋巴结。
11,1至4区为上纵隔淋巴结,5/6区为主动脉淋巴结,7至9区为下纵隔淋巴结,它们均位于纵隔内,属于N2,。
12,当有对侧或锁骨上淋巴结时为N3淋巴结。
13,10至14区淋巴结都位于纵隔胸膜反褶外,属于N1。
14,第7组淋巴结位于隆突下,但和肺内的下叶支气管和动脉不相连。
15,第6组:主动脉弓旁淋巴结(升主动脉,膈神经)。
位于1线以下,升主动脉、主动脉弓、右无名动脉的前方或外侧。
16,第5组:主动脉弓下淋巴结(主肺动脉窗淋巴结),位于动脉韧带、主动脉和左肺动脉的外侧,左肺动脉第一分之的近端。
17,第4组:下气管旁淋巴结,右侧位于线2与线3(右上叶支气管上缘和右主支气管相交处水平线)之间,气管中线右侧。
左侧:位于线1和线3(左上叶支气管上缘和左主支气管相交处水平线),气管中线左侧。
Ⅰ区(Level Ⅰ):包括颏下及下颌下区的淋巴结群,又分为A(颏下)和B(下颌下)两区。
Ⅱ区(Level Ⅱ):前界为茎突舌骨肌,后界为胸锁乳突肌后缘上1/3,上界颅底,下界平舌骨下缘。
主要包括颈深淋巴结群上组。
以在该区中前上行向后下的副神经为界分为前下的A区和后上的B区。
Ⅲ区(Level Ⅲ):前界为胸骨舌骨肌外缘,后界为胸锁乳突肌后缘中1/3,下界为肩胛舌骨肌与颈内静脉交叉平面(环状软骨下缘水平),上接Ⅱ区,下接Ⅳ区。
主要包括肩胛舌骨肌上腹以上的颈深淋巴结群中组。
Ⅳ区(Level Ⅳ):为Ⅲ区向下的延续,下界为锁骨上缘,后界胸锁乳突肌后缘下1/3段。
主要包括颈深淋巴结群下组。
Ⅴ区(Level Ⅴ):即颈后三角区及锁骨上区。
前界邻接Ⅱ、Ⅲ、Ⅳ区后界,后界为斜方肌前缘。
以环状软骨下缘平面(即Ⅲ、Ⅳ区分界)分为上方的A区(颈后三角区)和下方的B区(锁骨上区)。
包括颈深淋巴结副神经链和锁骨上淋巴结群。
Ⅵ区(Level Ⅵ):带状肌覆盖区域,上界为舌骨下缘,下界为胸骨上缘,两侧颈总动脉为两边界,包括内脏旁淋巴结群。
VII区(Level VII):为胸骨上缘至主动脉弓上缘的上纵隔区。
Ⅰ区:包括颏下区及颌下区淋巴结。
ⅠA:颏下区,无临床重要性。
ⅠB:颌下区,为口腔肿瘤转移所在。
Ⅱ区:颈内静脉淋巴结上区,即二腹肌下,相当于颅底至舌骨水平,前界为胸骨舌骨肌侧缘,后界为胸锁乳突肌后缘。
ⅡA:颈内静脉淋巴结,为头颈肿瘤主要淋巴引流集中区域,是第1站前哨淋巴结。
ⅡB:位置在后上,被胸锁乳突肌覆盖,这部分淋巴结常常是鼻咽癌的转移处。
外科颈清扫术后复发也常在此处。
Ⅲ区:颈内静脉淋巴结中区。
从舌骨水平至肩胛舌骨肌与颈内静脉交叉处,前后界与Ⅱ区同。
Ⅳ区:颈内静脉淋巴结下区。
从肩胛舌骨肌到锁骨上,前后界与Ⅱ区同。
Ⅴ区:包括枕后三角区淋巴结(或称副神经淋巴链)及锁骨上淋巴结。
前界为胸锁乳突肌后缘,后界为斜方肌前缘,下界为锁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