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传统文化概论》教案.docx
- 格式:docx
- 大小:36.92 KB
- 文档页数:19
中国文化概论教案(详细版)第一章:中国文化的起源与演变1.1 中华文明的起源1.2 中国古代文化的发展与演变1.3 中国文化的地域性与民族性1.4 中国文化的特点与影响第二章:中国传统哲学思想2.1 儒家思想2.2 道家思想2.3 佛家思想2.4 墨家思想与名家思想第三章:中国文学艺术3.1 中国古代文学概览3.2 诗词、散文、小说、戏曲等文学形式的特点与代表作品3.3 中国艺术的种类与特点3.4 中国传统文化艺术的代表作品与影响力第四章:中国传统宗教信仰与哲学思想4.1 儒教的信仰与哲学思想4.2 道教的信仰与哲学思想4.3 佛教的信仰与哲学思想4.4 中国民间信仰与宗教习俗第五章:中国传统社会与文化生活中的礼仪、习俗与节日5.1 中国传统礼仪的起源与演变5.2 传统习俗在日常生活中的体现5.3 中国传统节日的起源与庆祝方式5.4 中国传统生活中的其他重要习俗与活动第六章:中国传统政治制度与历史变迁6.1 中国古代的政治制度6.2 中国封建社会的政治结构6.3 近现代中国的政治变革6.4 中国政治制度的历史影响与现实意义第七章:中国传统经济制度与商业发展7.1 中国古代的经济制度7.2 中国封建社会的商业发展7.3 近现代中国的经济发展7.4 中国经济制度的转型与挑战第八章:中国传统科技与教育8.1 中国古代科技成就8.2 中国古代的教育制度8.3 近现代中国的科技与教育改革8.4 当代中国的科技教育现状与挑战第九章:中国传统艺术与文化成就9.1 中国绘画艺术9.2 中国书法艺术9.3 中国音乐与舞蹈艺术9.4 中国建筑艺术与园林艺术9.5 中国文化的世界影响与传承第十章:当代中国文化的发展与挑战10.1 改革开放以来的中国文化变迁10.2 中国文化的全球化与对外交流10.3 当代中国文化面临的挑战与争议10.4 未来中国文化发展的前景与展望重点和难点解析一、中国文化的起源与演变:重点关注中国文化的地域性与民族性,以及中国文化的特点与影响。
中国文化概论教案(详细版)第一篇:中国文化概论教案(详细版)中国文化概论教案一、课程性质:授课对象为各专业本科生,人文学院、外语系各专业必修课、学校其他专业公共选修课。
二、教学目的:讲授中国传统文化知识是高等院校对学生实施文化素质教育的基本环节。
开设本课程的目的,在于使学生比较系统地了解中国文化的发展概况,更好地弘扬民族传统文化和民族精神,继承优秀文化,创造有中国特色的新文化。
通过学习,研究中国文化,使学生更加准确而深刻地认识我们民族自身,使学生以理性态度和务实精神去继承传统、创造更加美好的新文化。
开设本课程的最终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的民族责任感、理想、追求、价值取向、审美情趣、培养学生做人的基本素质,提高学生的人文素质,使他们成为全面发展的人。
三、教学要求本课程是一门知识性、理论性、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因此要力求在教学中达到以下要求:1.课堂讲授与直观教学相结合。
除课堂口头讲授以外,要充分运用现代化的音像手段,努力做到直观、形象、深刻。
有条件时,学校应为本课程配备投影仪、幻灯机、音响、电视机、录像机、影碟机及有关的教学资料。
2.历史梳理与逻辑分析相结合。
中国文化历经数千年演化,内容异常丰富。
我们既要对它的来龙脉有一个明晰的了解,又要避免被无法穷尽的枝节材料所淹没,因此要将历史梳理与逻辑分析结合起来。
3.典籍研习与社会考察相结合,研读具有经典意义的文献,对于学生把握中国文化的精髓无疑是非常重要的。
要为学生开出有关书目,必要时在课堂上加以导读。
此外,中国文化的众多要素,是以非文本的形式存留于生活之中的,所以,很有必要带领学生参观博物馆、名胜古迹、文化遗址。
4.批判继承与开拓创新相结合。
以历史唯物主义的科学观点和方法,批判地继承前贤已经取得的成就,同时根据时代的要求,不断开拓创新。
教学中,要在文化素质“内化”上下功夫,要在如何创造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新文化上进行大胆探索,在弘扬民族传统文化和民族精神的前提下使大学生的文化素质具有时代性和创新性。
中国传统文化教学大纲一、课程性质与教学目的《中国文化概论》是江西师范大学通识教育人文与社会科学系列的课程。
本课程以学习和研究中华民族数千年所创造的灿烂文化为目的,使学生了解祖国的历史文化,提高人文素质,增强民族自信心、自尊心和自豪感,培养高尚的爱国主义情操,从而创造中华民族的美好未来。
二、与相关课程的衔接和联系该课程内容十分丰富,涉及中国历史、地理、经济、政治、语言、文学、艺术、科技、教育、宗教、哲学等诸多领域,因为“文化”的内涵包罗了人类社会历史的方方面面。
因此本课程是对中国文学、社会学、历史学、经济学、语言学等课程的概括与总结,尤其注重中国文化的特点的分析与总结。
三、教学基本要求本课程的教学,主要应培养学生运用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历史地和科学地分析中国传统文化的特点,准确而深刻地认识中华民族、认识中国的国情,以理性态度和务实精神去继承传统,创造新的先进文化。
四、课程的教学媒体构成与主要内容1、文字教材:《中国文化概论》,国家教委推荐教材,张岱年、方克立主编,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
2、音像教材:与本课程相关的录音带或录像带,如“中国文学”、“中国古代史”等课程的录音、录像,经典作品录像等。
3、辅助教材:文、史、哲各类相关著作。
五、教学内容的重点与难点及教法建议1、教学重点(*)与难点(△)“文化”的内涵,△中国文化植根的经济基础和社会政治结构,*中国文化的类型和特点,△中国文化的基本精神,△中国传统文化的价值系统,*中国传统文化向近代的转变。
2、教学法建议由于本课程的内容博大精深,要求学生的知识面宽,所以必须强调要大量阅读文史哲等方面的书籍;在教学时尽量采用讨论,分析与总结的方法,采取理论与实际密切结合的方法,将典型事例与理论紧密结合起来,将典籍研习与社会考察结合起来。
六、教学中要注意的问题1、由于课时有限而课程的内容较多(包括绪论近二十章),一定要掌握和突出重点。
2、注意与已学过的课程相联系,如哲学、历史、文学等方面的课程,力求达到融会贯通。
**学院《中国传统文化概论》课程教学大纲一、课程编码及课程名称课程编码:3281103612课程名称:中国传统文化概论(General Introduction to Chinese traditional Culture)二、学时及学分总学时数:36 学分:2三、适用专业及开设学期适用专业:思想政治教育开设学期:第5学期四、课程的性质、目标和任务中国传统文化概论是思想政治专业的素质拓展课。
通过本课程的教学,要达到以下目标:使学生比较全面地了解中国悠久而丰富的文化内容,扩展知识,理清脉络,进一步认识中国文化的基本特征;在了解、认识中国文化的基础上,引发学生思考中国文化的继承和创新问题;提高学生的人文素质,增强学生的民族自信心、自尊心、自豪感,培养高尚的爱国主义情操。
本课程的任务是使大学生对中华民族数千年的灿烂文化成就有一个宏观的、明确的把握,从而引发他们关心和思考对中国文化的继承、创新和发展问题以及中华民族的前途和命运问题。
五、课程的基本要求在知识方面,要求学生比较系统地了解中华先民创造出的历史悠久、成就灿烂的文化,以补充学生知识链条的缺失,使学生形成合理的知识结构;正确理解和分析传统文化与现代化文明的渊源,提高自身文化创新的信心和本领;掌握中国传统文化发展的大势,领悟中国文化主体精神。
在能力方面,要求学生能够掌握中国文化的发展历史,认识中国文化发展的趋势和规律,具备从文化角度分析问题和批判继承中国传统文化的能力;学生能够对中国文化和世界文化进行比较,具备全人类文化的眼光来看待各种文化现象的能力。
六、课程教学内容导言(共2学时)(一)本章教学目的和要求通过本章教学,使学生理解文化的涵义和特征,掌握中国文化的概念、涉及范围、功能作用,以及学习的目的、意义和方法,充分认识学习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性,从而端正学习的态度,为以后该课程内容的学习奠定坚实的基础。
(二)教学内容1. 文化的涵义2. 文化的分类3. 文化的特征4. 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特点5. 学习中国文化概论的目的、意义和方法(三)重点与难点重点:1. 文化的基本概念2. 文化的基本特征难点:1. 大学生对待中国文化的态度第一章中国文化依赖的经济基础与社会政治结构(共4学时)(一)本章教学目的和要求通过本章学习,使学生树立一种文化与环境交互影响的观念,使其了解地理环境与文化的辨证关系。
《中国传统⽂化概论》课程教学⼤纲《中国传统⽂化概论》课程教学⼤纲课程代码:000002312课程英⽂名称:Chinese traditional culture课程总学时:24 讲课:24 实验:0 上机:0适⽤专业:全校所有专业⼤纲编写(修订)时间:2017.12⼀、⼤纲使⽤说明(⼀)课程的地位及教学⽬标本门课程是普通⾼校的⼈⽂类选修课程之⼀,开设本课程的⽬的,是为了加强学⽣的⼈⽂素质教育,在全⾯准确了解传统⽂化的基础,培养起他们的现代⼈⽂精神,弘扬中华⽂化。
这门课的中⼼任务,是通过学习中国传统⽂化的基本内容,完善学⽣的知识结构,对学⽣进⾏民族⽂化优秀传统、爱国主义教育,提⾼⼤学⽣的⽂化素质与综合素质。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应达到以下要求:1.注意对有关⽂化基础知识和相关历史知识的介绍,开拓学⽣的视野,拓宽学⽣的知识⾯,使其对中国传统⽂化的基本⾯貌基本特征有初步的了解。
2.教学过程中紧密围绕中国传统⽂化强⼤的凝聚⼒、延续⼒、影响⼒和富于包容性,以⼈为本,重⼈伦、重道德,强调⼈格,主张为国尽忠、⾃强不息这条主线展开讲述,增进学⽣对本民族⽂化的认知和认同,汲取传统⽂化的精华,努⼒提升⾃⼰,做⼀个品格⾼尚、勇于进取、为国贡献的⼈。
3.注意与西⽅⽂明进⾏⽐较,在相互⽐较中突显我国传统⽂化的特点,从⽽有助于青年学⽣更好地理解和掌握中国传统⽂化之精要。
通过学习这门课程,要求学⽣⽐较系统的掌握中国传统⽂化的基本内容与精神,从总体上把握中国传统⽂化的本质、特性及其与现代化的关系,更深刻的了解民族⽂化的历史与现状,认识我国的国情。
(⼆)知识、能⼒及技能⽅⾯的基本要求《中国传统⽂化概论》将系统讲授中国⽂化的基本内容,将中国传统⽂化划分为若⼲知识块,并与相应的西⽅⽂化进⾏对⽐,希望通过⼀学期的学习,能对中国传统⽂化有⼤致了解,从⽽喜欢中国⽂化,并有能⼒从⽂化的⾓度分析问题。
了解⽂化差异,可以对社会流⾏的各种⽂化现象有起码的鉴赏能⼒,从⽽全⾯提升学习的⽂化素质。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案第一章:中国传统文化概述1.1 教学目标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概念和特点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性和传承意义1.2 教学内容介绍中国传统文化的定义和特点讲解中国传统文化的来源和发展历程强调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性和传承意义1.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中国传统文化的定义和特点问答法:回答学生关于中国传统文化的问题案例分析法:分析中国传统文化的具体案例1.4 教学评估课堂问答:学生能够回答关于中国传统文化的问题小组讨论:学生能够参与小组讨论并分享自己的观点第二章:中国古代文学2.1 教学目标了解中国古代文学的基本概念和特点熟悉中国古代文学作品和作家2.2 教学内容介绍中国古代文学的定义和特点讲解中国古代文学作品和作家的背景和影响分析中国古代文学的重要作品和经典语句2.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中国古代文学的定义和特点阅读法:学生阅读中国古代文学作品并进行分析讨论法:学生讨论中国古代文学作品的意义和影响2.4 教学评估课堂问答:学生能够回答关于中国古代文学的问题阅读分析:学生能够分析中国古代文学作品并表达自己的观点第三章:中国传统艺术3.1 教学目标了解中国传统艺术的基本概念和特点熟悉中国传统艺术的形式和代表作品3.2 教学内容介绍中国传统艺术的定义和特点讲解中国传统艺术的形式和代表作品的背景和影响分析中国传统艺术的美学思想和创作方法3.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中国传统艺术的基本概念和特点展示法:展示中国传统艺术的代表作品并进行分析实践法:学生进行中国传统艺术的创作或欣赏活动3.4 教学评估课堂问答:学生能够回答关于中国传统艺术的问题创作展示:学生能够展示自己的中国传统艺术创作成果第四章:中国传统哲学4.1 教学目标了解中国传统哲学的基本概念和特点熟悉中国传统哲学的主要流派和思想家4.2 教学内容介绍中国传统哲学的定义和特点讲解中国传统哲学的主要流派和思想家的思想和影响分析中国传统哲学对后世的影响和价值4.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中国传统哲学的基本概念和特点阅读法:学生阅读中国传统哲学的经典著作并进行分析讨论法:学生讨论中国传统哲学的思想和影响4.4 教学评估课堂问答:学生能够回答关于中国传统哲学的问题阅读分析:学生能够分析中国传统哲学的经典著作并表达自己的观点第五章:中国传统节日5.1 教学目标了解中国传统节日的基本概念和特点熟悉中国传统节日的来源和习俗5.2 教学内容介绍中国传统节日的定义和特点讲解中国传统节日的来源和习俗的背景和意义分析中国传统节日对人们生活的影响和意义5.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中国传统节日的基本概念和特点案例分析法:分析中国传统节日的具体案例和习俗实践活动法:学生参与中国传统节日的习俗活动5.4 教学评估课堂问答:学生能够回答关于中国传统节日的问题第六章:中国传统民俗6.1 教学目标了解中国传统民俗的基本概念和特点熟悉中国传统民俗的形式和代表项目6.2 教学内容介绍中国传统民俗的定义和特点讲解中国传统民俗的形式和代表项目的背景和影响分析中国传统民俗的文化价值和现代意义6.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中国传统民俗的基本概念和特点展示法:展示中国传统民俗的代表项目并进行分析实践法:学生参与中国传统民俗的实际体验活动6.4 教学评估课堂问答:学生能够回答关于中国传统民俗的问题第七章:中国传统建筑7.1 教学目标了解中国传统建筑的基本概念和特点熟悉中国传统建筑的风格和代表作品7.2 教学内容介绍中国传统建筑的定义和特点讲解中国传统建筑的风格和代表作品的背景和影响分析中国传统建筑的文化意义和艺术价值7.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中国传统建筑的基本概念和特点展示法:展示中国传统建筑的代表作品并进行分析实地考察法:学生参观中国传统建筑并进行观察和记录7.4 教学评估课堂问答:学生能够回答关于中国传统建筑的问题第八章:中国传统思想8.1 教学目标了解中国传统思想的基本概念和特点熟悉中国传统思想的主要流派和代表人物8.2 教学内容介绍中国传统思想的定义和特点讲解中国传统思想的主要流派和代表人物的思想和影响分析中国传统思想对后世的影响和价值8.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中国传统思想的基本概念和特点阅读法:学生阅读中国传统思想的代表著作并进行分析讨论法:学生讨论中国传统思想的主要流派和代表人物的思想和影响8.4 教学评估课堂问答:学生能够回答关于中国传统思想的问题阅读分析:学生能够分析中国传统思想的代表著作并表达自己的观点第九章:中国传统艺术(续)9.1 教学目标了解中国传统艺术的其它形式和代表作品深入理解中国传统艺术的美学思想和创作方法9.2 教学内容介绍中国传统艺术的其它形式如音乐、舞蹈、戏剧等讲解中国传统艺术代表作品的背景、艺术特色和影响分析中国传统艺术的美学思想和创作方法在代表作品中的体现9.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中国传统艺术的其他形式和代表作品展示法:展示中国传统艺术的视频资料或实物并进行分析实践法:学生进行中国传统艺术的欣赏或创作活动9.4 教学评估课堂问答:学生能够回答关于中国传统艺术的问题创作展示:学生能够展示自己的中国传统艺术创作成果第十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创新10.1 教学目标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意义探讨在现代社会中如何创新重点解析本教案《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案》共分为十个章节,涵盖了中国传统文化的概述、文学、艺术、哲学、节日、民俗、建筑、思想等方面。
中国传统文化概论教案一、教学目标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应该能够:1. 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概念和内涵;2. 掌握中国传统文化的发展历程和重要代表性内容;3. 了解中国传统文化对现代社会的影响和意义;4. 培养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兴趣和热爱,增强文化自信心。
二、教学内容1. 中国传统文化的定义和内涵- 中国传统文化的概念和特点- 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价值观2. 中国传统文化的发展历程- 先秦时期的文化思想- 儒家文化的兴起和影响- 道家、墨家、法家等其他学派的贡献- 唐宋文化的繁荣与辉煌- 明清时期的文化变革和传承3. 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代表性内容- 中国古代经典著作的介绍(如《论语》、《道德经》等)- 中国传统绘画、音乐、戏曲、舞蹈等艺术形式的特点和发展- 中国传统礼仪、道德、家庭观念等社会价值观的介绍4. 中国传统文化对现代社会的影响和意义- 传统文化对中国现代社会的塑造和影响- 传统文化在国际交流中的地位和作用- 传统文化对个人修养和道德建设的重要性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通过课堂讲解,向学生介绍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概念、发展历程和重要内容。
2. 讨论法: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探讨中国传统文化在现代社会中的影响和意义。
3. 多媒体辅助教学法:运用多媒体技术,展示中国传统文化的经典作品、艺术形式和相关影像资料,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理解能力。
4. 实地考察法:组织学生参观传统文化遗址、博物馆等相关场所,深入了解传统文化的实际应用和传承情况。
四、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中国传统文化的经典艺术作品或视频片段,引发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兴趣和好奇心。
2. 知识讲解:讲解中国传统文化的定义、内涵和核心价值观,帮助学生建立对传统文化的基本认识。
3. 发展历程介绍:以时间顺序为线索,介绍中国传统文化的发展历程,重点讲解各个历史时期的文化思想和代表性人物。
4. 重要代表性内容介绍:通过讲解中国古代经典著作、艺术形式和社会价值观,使学生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多样性和独特性。
中国传统文化概论教案合并本第一章:中国传统文化的起源与演变1.1 介绍中国传统文化的起源:中国古代文明的诞生、古代神话与传说、儒家思想的形成1.2 讲解中国古代文化的重要时期:夏商周、春秋战国、秦汉、魏晋南北朝、唐宋、元明清1.3 分析各个时期的文化特点及其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第二章:中国传统哲学思想2.1 介绍中国古代哲学的代表人物:孔子、孟子、老子、庄子、墨子、荀子等2.2 讲解儒家、道家、墨家、法家等主要哲学流派及其主要思想观念2.3 分析中国传统哲学对中国社会历史发展的影响第三章:中国传统宗教信仰3.1 介绍中国古代的宗教信仰:道教、佛教、儒教、伊斯兰教、基督教等3.2 讲解各种宗教在中国的发展历程、主要教义及其对中国文化的贡献3.3 分析宗教信仰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地位与影响第四章:中国传统文学艺术4.1 介绍中国古代文学的种类:诗词、散文、小说、戏曲等4.2 讲解中国古代文学的重要作品及作家:诗经、楚辞、四大名著、唐宋八大家等4.3 分析中国传统文学艺术的特点及其在中国文化中的价值第五章:中国传统社会风俗与伦理道德5.1 介绍中国古代的社会制度:封建制度、宗法制度、科举制度等5.2 讲解中国传统节日的起源与习俗:春节、中秋节、端午节、清明节等5.3 分析中国传统伦理道德观念的特点及其在中国社会历史发展中的作用第六章:中国传统建筑艺术6.1 介绍中国古代建筑的类型:宫殿、寺庙、园林、民居等6.2 讲解中国古代建筑的特点:木结构体系、建筑布局、装饰艺术等6.3 分析中国古代建筑艺术对中国文化的影响及其在现代社会的传承与发展第七章:中国传统工艺美术7.1 介绍中国古代工艺美术的种类:陶瓷、漆器、玉器、金银器等7.2 讲解中国古代工艺美术的特点:制作技艺、造型艺术、装饰风格等7.3 分析中国古代工艺美术对中国文化的影响及其在现代社会的传承与发展第八章:中国传统音乐舞蹈戏剧8.1 介绍中国古代音乐舞蹈戏剧的起源与发展:琴、棋、书、画、歌舞、戏曲等8.2 讲解中国古代音乐舞蹈戏剧的特点:音乐、舞蹈、戏剧表演、舞台设计等8.3 分析中国古代音乐舞蹈戏剧对中国文化的影响及其在现代社会的传承与发展第九章:中国传统哲学思想对现代社会的启示9.1 分析中国传统哲学在现代社会的价值:仁爱、忠诚、孝道、道德修养等9.2 讨论如何将中国传统哲学思想融入现代生活:家庭、职场、社会交往等9.3 探讨中国传统哲学对现代社会发展的启示与影响第十章:中国传统文化的保护与传承10.1 分析中国传统文化在现代社会面临的挑战:文化冲击、传统技艺失传等10.2 探讨中国传统文化保护与传承的措施:政策支持、教育普及、文化产业发展等10.3 总结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性,强调每个人都应该承担起传承文化的责任重点和难点解析重点环节一:中国传统文化的起源与演变难点解析:理解不同历史时期的文化特点及其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需要学生具备较强的历史背景知识。
中国传统文化概论教案合并本第一章:中国传统文化的概述教学目标:1. 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概念和特征。
2. 掌握中国传统文化的发展历程和主要内容。
3. 理解中国传统文化对现代社会的影响和价值。
教学内容:1. 中国传统文化的定义和特征2. 中国传统文化的发展历程3. 中国传统文化的内容和分类4. 中国传统文化对现代社会的影响和价值教学活动:1. 引导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概念进行思考和讨论。
2. 通过时间线的方式展示中国传统文化的发展历程。
3. 组织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不同内容进行分组研究和展示。
4. 引导学生思考中国传统文化在现代社会中的作用和价值。
作业与评估:1. 要求学生写一篇关于中国传统文化概念的理解论文。
2. 评估学生在讨论中的表现和小组研究的成果。
第二章:中国传统的哲学思想教学目标:1. 了解中国古代哲学的基本思想和主要流派。
2. 掌握中国古代哲学的重要代表人物和著作。
3. 理解中国古代哲学对现代社会的启示和影响。
教学内容:1. 中国古代哲学的基本思想和主要流派2. 中国古代哲学的重要代表人物和著作3. 中国古代哲学对现代社会的启示和影响教学活动:1. 引导学生对中国古代哲学的基本思想进行思考和讨论。
2. 通过介绍重要代表人物和著作,让学生了解中国古代哲学的发展过程。
3. 引导学生思考中国古代哲学对现代社会的启示和影响。
作业与评估:1. 要求学生写一篇关于中国古代哲学重要代表人物的介绍论文。
2. 评估学生在讨论中的表现和对古代哲学思想的理解。
第三章:中国传统的文学艺术教学目标:1. 了解中国古代文学艺术的基本形式和特点。
2. 掌握中国古代文学艺术的重要代表作品和作者。
3. 理解中国古代文学艺术对现代社会的价值和影响。
教学内容:1. 中国古代文学艺术的基本形式和特点2. 中国古代文学艺术的重要代表作品和作者3. 中国古代文学艺术对现代社会的价值和影响教学活动:1. 引导学生对中国古代文学艺术的基本形式进行思考和讨论。
中国传统文化概论课程教学大纲.《中国传统文化概论》课程教学大纲2004年制订,2005年修订一、课程简介:本课程主要介绍中国古代人文科学----哲学、文学、史学、艺术、宗教及其伦理道德等方面的文化传统和知识,为学生提供一个了解祖国悠久、丰厚的文化遗产,把握中华人文精神的基本内容。
二、教学对象:本课程主要针对三年制专科政治专业学生。
三、教学目的:使学生了解什么是传统、什么是文化,认识中国文化的源流、特点、精神,增强热爱祖国的情感,以及建设社会主义新文化的决心。
四、教学要求本课程采用面授辅导与学生自学相结合的教学方式,在面授教学中,要将系统教授与重点、难点教授相结合,力求通过形象化的教学使学生对所学内容加深理解。
五、教学的基本内容及学时要求本课程学时:72学分:4学时分配:导论文化和传统文化教学要求;1、了解传统、文化、传统文化的基本含义。
2、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精神。
教学内容:一、传统和文化释义二、传统文化的要义及其中国传统文化的精神第一章中国传统文化的源流、特征教学要求:1、了解中国传统文化形成的环境和基本发展历程。
2、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主要特征及其现代意义教学内容:第一节中国传统文化的源流一、中国传统文化形成的环境二、中国传统文化的发展历程第二节中国传统文化的特征一、中国传统文化的主要特征二、中国传统文化的现代意义第二章中国古代的哲学和宗教传统教学要求:1、了解中国古代哲学的发展历程。
2、了解中国古代哲学的思想来源及其特征2、了解中国古代主要宗教及其文化意义教学内容:第一节中国古代哲学的发展与特征一、中国古代哲学的发展阶段二、中国古代哲学的思想资源三、中国古代哲学的整体特征第二节中国古代宗教的发展及文化意义一、中国古代宗教发展历程二、中国古代宗教的主要特点三、儒教的基本精神特质和文化作用四、道教的基本信仰、教规、特征及文化影响五、拂教的基本信仰、特征及社会作用第三章中国古代的伦理道德传统教学要求:1、了解中国古代伦理文化的发展历程、基本内容和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