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东莞市科学技术奖拟奖清单
- 格式:xls
- 大小:59.00 KB
- 文档页数:10
国家奖励办登记备案的社会力量设立科学技术奖项清单
更新时间:2013年5月
为贯彻《国家科学技术奖励条例》,鼓励社会力量支持发展我国科学技术事业,加强对社会力量设立科学技术奖项的规范管理,根据《社会力量设立科学技术奖管理办法》,经严格审定,准予下列社会力量设立科学技术奖项登记备案,特此公告。
注:根据2013年5月15日国务院《关于取消和下放一批行政审批项目等事项的决定》,取消社会力量设立的面向全国、跨国境和跨省区域的科学技术奖登记。
高校获2013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通用项目统计表
来源:教育部科技发展中心发布时间:
访问次数:893
2014-01-10
【字体:大中小】
注:1、此表中数据仅统计通用项目,按获奖项目总数排序;2、自然科学奖、技术发明奖仅统计了第一完成人所在单位,科技进步奖统计了所有完成单位。
高校获2013年度国家自然科学奖项目
来源:教育部科技发展中心发布时间:
2014-01-10
二等奖36项
高校获2013年度国家技术发明奖项目(通用项目)
来源:教育部科技发展中心发布时间:
访问次数:764
2014-01-10
【字体:大中小】
一等奖1项
二等奖37项
高校获2013年度国家科技进步奖项目(通用项目)
来源:教育部科技发展中心发布时间:
2014-01-10 访问次数:
599
【
字体:大中小】特等奖1项
一等奖9项
创新团队1个
二等奖83项。
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情况简介2000年度获奖人吴文俊(1919.05~) 男,数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数学与系统科学研究院研究员。
袁隆平(1930.09~) 男,杂交水稻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湖南省农业科学院研究员。
2001年度获奖人黄昆(1919.09~2005.07) 男,物理学家,生前为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半导体研究所研究员。
王选(1937.02~2006.02) 男,计算机应用专家,生前为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院士,北京大学教授。
2002年度获奖人金怡濂(1929.09~) 男,计算机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国家并行计算机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研究员。
2003年度获奖人刘东生(1917.11~2008.03) 男,地球环境科学专家,生前为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研究员。
王永志(1932.11~) 男,航天技术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人民解放军总装备部研究员。
2004年度获奖人空缺2005年度获奖人叶笃正(1916.02~) 男,气象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研究员。
吴孟超(1922.08~) 男,肝胆外科专家,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二军医大学教授。
2006年度获奖人李振声(1931.02~) 男,小麦遗传育种专家,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研究员。
2007年度获奖人闵恩泽(1924.02~) 男,石油化工专家,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石油化工科学研究院教授级高工。
吴征镒(1916.06~) 男,植物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研究员。
2008年度获奖人王忠诚(1925.12~2012.09) 男,神经外科专家,生前为中国工程院院士,北京市神经外科研究所、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教授。
徐光宪(1920.11~) 男,化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北京大学教授。
东莞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东莞市科学技术奖励办法实施细则》的通知【法规类别】科技成果鉴定奖励【发文字号】东府办[2008]65号【发布部门】东莞市政府【发布日期】2008.06.23【实施日期】2008.07.15【时效性】现行有效【效力级别】地方规范性文件东莞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东莞市科学技术奖励办法实施细则》的通知(东府办〔2008〕65号)各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市府直属各单位:《东莞市科学技术奖励办法实施细则》业经市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东莞市人民政府办公室二○○八年六月二十三日东莞市科学技术奖励办法实施细则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规范东莞市科学技术奖评审程序,保证评审工作顺利进行,特制定本实施细则。
第二条东莞市科学技术奖(以下简称市科学技术奖)的申报、评审、授予及对获得国家、省科学技术奖的再奖励,适用本实施细则。
第二章申请条件、程序与评审标准第三条申报市科学技术奖的组织,应当是在本市注册或登记的企事业单位。
申报市科学技术奖的公民,应当是在前款规定的企事业单位工作或与前款规定的企事业单位有合作、协作关系的人员。
第四条申报市科学技术奖的项目,应当具备下列条件:(一)必须是在本市研究开发、应用推广的科学技术成果,或者以本办法第三条规定的组织或公民为第一完成单位或完成人与国内外合作研究开发的成果;(二)权属合法取得,并没有争议或者异议;(三)具有一定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科技成果,其中应用类科技成果应当在本单位以外的2个以上企事业单位中实施应用。
第五条直接关系公共安全、公共利益或者人身健康的项目,未依法获得行政许可的,不得申报市科学技术奖。
第六条同一项目已经获得国家、省、市科学技术奖的,不得再申报市科学技术奖。
已申报国家、省、市科学技术奖而未获奖的项目,未取得实质性进展的,不得再申报市科学技术奖。
第七条申报技术成果类市长奖的项目应当具备下列条件:(一)符合市科技进步奖一等奖的条件和标准;(二)在理论基础或应用基础研究方面取得系列或重大发现,丰富和拓展了学科理论,引起该学科或相关学科领域的突破性发展,其结论为国内外同行所公认,对科学技术发展和社会进步作出特别重大贡献;或者在科学技术进步活动中,特别在高新技术领域取得了系列或者特别重大的技术发明,推动了该技术领域或者相关技术领域的跨越式发展,并且对科学技术进步和社会发展作出了特别重大的贡献的;或者该项重大技术发明成果实现了商品化、产业化,促进了产业结构的优化,创造了巨大的经济效益或者社会效益,并且对科学技术进步和社会发展作出了特别重大的贡献的。
东莞市人民政府关于表彰第五届东莞市优秀科技工作
者的通报
文章属性
•【制定机关】东莞市人民政府
•【公布日期】2013.05.10
•【字号】东府[2013]59号
•【施行日期】2013.05.10
•【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
•【时效性】现行有效
•【主题分类】机关工作
正文
东莞市人民政府关于表彰第五届东莞市优秀科技工作者的通
报
(东府〔2013〕59号)
各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市府直属各单位:
两年来,我市广大科技工作者在科技创新、科技管理、技术转化、科学普及、科技教育、公共卫生等工作中,发扬创新、求实、协作、奉献的精神,立足本职、辛勤工作、拼搏进取,为我市产业转型升级和全民科学素质提升作出了重大贡献,涌现了一大批优秀科技工作者。
为表彰先进、树立典型,弘扬“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良好风尚,调动和激发广大科技工作者的工作积极性和创造热情,市政府决定授予王永等20位同志“第五届东莞市优秀科技工作者”荣誉称号。
希望受表彰的科技工作者珍惜荣誉、戒骄戒躁、再接再厉,在今后的工作中争取更大的成绩。
希望广大科技工作者以他们为榜样,求真务实、团结协作、不畏艰难、勇攀高峰,积极投身于科技创新与科学普及的伟大事业中,为加快转型升级,
建设幸福东莞,实现高水平崛起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附件:第五届东莞市优秀科技工作者名单
东莞市人民政府
2013年5月10日附件:
第五届东莞市优秀科技工作者名单。
东莞市人民政府关于颁发2012年东莞市科学技术奖的
通知
文章属性
•【制定机关】东莞市人民政府
•【公布日期】2012.09.06
•【字号】东府[2012]134号
•【施行日期】2012.09.06
•【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
•【时效性】现行有效
•【主题分类】科学技术综合规定
正文
东莞市人民政府关于颁发2012年东莞市科学技术奖的通知
(东府〔2012〕134号)
各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市府直属各单位:
为奖励在科学技术进步活动中做出重要贡献的个人和单位,调动广大科技工作者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促进我市科技事业快速健康发展,经研究,现决定授予舒伟平等5人东莞市科学技术奖荣誉类市长奖,授予“GaN基LED大功率芯片”等22项科技成果东莞市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授予“东莞市环境质量自动监控管理系统开发集成应用”等33项科技成果东莞市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授予“‘乐民’电子政务与电子金融综合服务平台”等38项科技成果东莞市科学技术进步奖三等奖,授予东莞市依时利科技有限公司东莞市科学技术奖创新企业奖。
希望全市科技工作者向获奖者学习,发扬求真务实、开拓进取、团结拼搏的精神,为提高我市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幸福东莞,实现高水平崛起做出积极贡献。
附件:2012年东莞市科学技术奖授奖项目名单
东莞市人民政府
二○一二年九月六日
附件:。
2013年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1. 介绍2013年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是我国政府为了鼓励和奖励在科学技术领域取得重大成果的单位和个人而设立的奖项。
该奖项的设立旨在推动科技创新,提高国家的科学技术水平,促进科技与经济社会发展的紧密结合。
2013年获得该奖项的单位和个人在各自领域取得了突出的科技成果,为国家的科技进步做出了重要贡献。
2. 获奖单位和个人2013年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共有若干个获奖项目,涉及多个科学技术领域,获奖单位和个人涵盖了科研院所、高校、企业和科技工作者等各个方面。
这些获奖项目在科技创新、技术攻关、科技成果转化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果,得到了业界和社会的广泛认可。
3. 获奖项目简介(1)某项目该项目在……方面取得了重大突破,解决了……难题,为……领域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2)某项目该项目在……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果,推动了……技术的发展,带动了相关产业的快速增长。
(3)某项目该项目在……方面开展了深入研究,取得了一系列重要的科技成果,为国家的……事业做出了重要贡献。
4. 获奖项目的意义和影响2013年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的获奖项目具有重要的实际意义和深远的影响。
这些项目的成果不仅推动了相关领域的科技进步,还为国家的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和民生改善作出了重要贡献。
这些成果还为国家的创新体系建设、科技人才培养和科技成果转化提供了有力支撑,为国家的科技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5. 展望2013年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的颁发标志着我国科技事业取得了重大成就,展示了我国在科技创新和科技发展方面的雄厚实力和巨大潜力。
展望未来,我们有理由相信,以此为契机,我国的科技事业一定会迎来更加辉煌的发展,为人类的文明进步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作出更大的贡献。
6. 结语2013年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的获得者们凭借卓越的科研成就和不懈的科技创新精神,为我国科技事业作出了突出贡献,展现了中华民族科学家的风采和担当。
他们的成功经验也为我国科技创新和科技发展提供了宝贵的借鉴和启示,为我们在科技创新的征程上指明了前行的方向。
2013年度广东省科学技术奖获奖名单发布各地级以上市人民政府,各县(市、区)人民政府,省政府各部门、各直属机构:
根据《广东省科学技术奖励办法》规定,经省科学技术奖评审委员会评审、省科技厅审核,省政府批准授予中山大学计亮年院士广东省科学技术突出贡献奖;授予“交直流并联大电网关键技术研究及工程实践”、“深圳市南山区科技服务体系建设及运行模式的创新与实践”两项科学技术成果为广东省科学技术奖特等奖;授予“微纳结构与光子器件基础研究”等30项科学技术成果为广东省科学技术奖一等奖;授予“动物源病原菌的喹诺酮类药物耐药机制研究”等78项科学技术成果为广东省科学技术奖二等奖;授予“高品质核苷产品链产业化关键技术集成”等151项科学技术成果为广东省科学技术奖三等奖。
希望全省广大科技工作者向获奖者学习,以奋发有为的精神和求真务实的作风,解放思想,锐意创新,攻坚克难,争创更多科研成果,促进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为推进科技强省和创新型广东建设,实现我省“三个定位、两个率先”总目标作出更大贡献。
附件:2013年度广东省科学技术奖获奖名单
广东省人民政府
2014年4月22日2013年度广东省科学技术奖获奖名单第3页(共23页)
附件:
2013年度广东省科学技术奖获奖名单
一、突出贡献奖
计亮年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山大学教授推荐单位:省教育厅
二、获奖项目
- 5 -
- 9 -
- 11 -
- 13 -
- 15 -
- 17 -
- 19 -
- 21 -
- 23 -
- 25 -。
2013年度国家科技奖获奖名单
一、【2013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奖人】:中科院院士、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张存浩;中科院院士、中国人民解放军总装备部程开甲。
二、【2013年度国家自然科学奖获奖项目】
二等奖No.53
Z-110-2-02 功能材料与结构的多场效应与破坏理论
西安交通大学万铁军、申胜平、匡震邦、邵珠山、马连生
三、【2013年度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获奖项目】:袁隆平、石明松等人完成的两系法杂交水稻技术研究与应用获奖。
二等奖
21 J-206-2-04 中国石油科技创新体系建设工程
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
32 J-212-2-01 功能吸附纤维的制备及其在工业有机废水处置中的关键技术
苏州大学等肖长发、路健美、李华、徐乃库、蒋军、封严、王丽华
四、【2013年度国家技术发明奖获奖项目(通用项目)】:张建民、张噶等人完成的大型结构与土体接触面力学实验系统研制及应用获奖。
二等奖
12 F-303-2-01 碳酸盐岩油气藏转向酸压技术与工业化应用中石油
中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周福建、刘玉章、张祥福、张贵才(石油大学)
15 F-304-2-01 厌氧-微藻联合资源化处理高浓度有机废水新工艺
同济大学张亚雷、赵建夫、席北斗、周雪飞、郑平
16 F-304-2-02 工业钒铬废渣与含重金属氨氮废液资源化关键技术和应用
中科院过程工程研究所曹宏斌、李鑫钢、林晓、张懿、宁朋歌、刘晨明
26 F-306-2-05 含空间位阻的大分子硫化物脱除关键技术及相关催化剂材料创制
中石化抚顺研究院郭蓉、方向晨、彭绍忠、刘继华、杨成敏、陈勇。
广东省人民政府关于颁发2013年度广东省科学技术奖的通报
【法规类别】科技综合规定与体改
【发文字号】粤府[2014]18号
【发布部门】广东省政府
【发布日期】2014.04.22
【实施日期】2014.04.22
【时效性】现行有效
【效力级别】XP10
广东省人民政府关于颁发2013年度广东省科学技术奖的通报
(粤府〔2014〕18号)
各地级以上市人民政府,各县(市、区)人民政府,省政府各部门、各直属机构:根据《广东省科学技术奖励办法》规定,经省科学技术奖评审委员会评审、省科技厅审核,省政府批准授予中山大学计亮年院士广东省科学技术突出贡献奖;授予“交直流并联大电网关键技术研究及工程实践”、“深圳市南山区科技服务体系建设及运行模式的创新与实践”两项科学技术成果为广东省科学技术奖特等奖;授予“微纳结构与光子器件基础研究”等30项科学技术成果为广东省科学技术奖一等奖;授予“动物源病原菌的喹诺酮类药物耐药机制研究”等78项科学技术成果为广东省科学技术奖二等奖;授予“高品质核苷产品链产业化关键技术集成”等151项科学技术成果为广东省科学技术
奖三等奖。
希望全省广大科技工作者向获奖者学习,以奋发有为的精神和求真务实的作风,解放思想,锐意创新,攻坚克难,争创更多科研成果,促进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为推进科技强省和创新型广东建设,实现我省“三个定位、两个率先”总目标作出更大贡献。
附件:2013年度广东省科学技术奖获奖名单
广东省人民政府
2014年4月22日附件:
2013年度广东省科学技术奖获奖名单
一、突出贡献奖
计亮年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山大学教授推荐单位:省教育厅
二、获奖项目。
附件1袁华强同志主要情况简介姓名袁华强性别男出生年月1966.12党派民盟专业技术职称教授学位博士参加工作时间1990.3专业与专长计算机软件学历研究生工作单位及职务东莞理工学院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院长简历何年何月至何年何月在何单位任何职1990.03至1993.09湘潭大学计算机科学系讲师1996.09至1999.11Oracle 中国有限公司广州办事处技术工程师1999.11至2002.12广东省计算机有限公司总工程师2002.12至今东莞理工学院计算机学院院长主要专业工作经历袁华强,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东莞理工学院计算机学院院长,广东高校网络与信息安全工程技术开发中心主任,广东省无线传感器网络系统及应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任。
一、所获荣誉2010年被评选为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2012年被评选为第七批“千百十工程”国家级培养对象、广东省第九批重点学科带头人;2010年被评为东莞市第八批专业技术拔尖人才、东莞市科技领军人才,东莞市“网络与信息安全”科技创新团队带头人;2013年被授予“东莞市劳动模范”称号;2015年获得东莞市荣誉市长奖(事业单位类技术领军人物)。
二、科研获奖情况基于曲线族的指纹识别技术及在流动人员管理中的应用,2009年广东省科学技术奖三等奖(第一完成人);网络安全检测与监控审计系统,2012年广东省科学技术奖二等奖(第一完成人);安全信息检索系统研究与应用,2007年东莞市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第一完成人);电子政务中安全信息资源集中式管理系统的研究与实现,2008年东莞市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第一完成人);基于指纹识别的网络授权系统,2009年东莞市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第一完成人);网络安全检测与监控审计系统,2010年东莞市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第一完成人);基于无线传感器网络的环境数据感知与监测系统,2013年东莞市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第二完成人)。
三、科研项目及论文情况主持863项目1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1项、面上项目4项,中央财政支持地方高校发展专项资金项目1项,广东省科技计划项目、省部产学研项目10余项,广东省高等学校高层次人才项目、广东省高校工程技术开发中心、广东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项目各1项,东莞市各类科技计划项目10余项,项目总经费超过1500万元;发表SCI/EI检索论文40余篇。
东莞市人民政府关于颁布《东莞市科学技术奖励办法》和《东莞市科学技术奖励实施细则》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东莞市人民政府•【公布日期】2003.12.29•【字号】东府[2003]134号•【施行日期】2003.12.29•【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科技奖励正文东莞市人民政府关于颁布《东莞市科学技术奖励办法》和《东莞市科学技术奖励实施细则》的通知(东府[2003]134号)各镇人民政府(区办事处),市府直属各单位:现将《东莞市科学技术奖励办法》和《东莞市科学技术奖励实施细则》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东府〔1989〕68号文同时废止。
东莞市人民政府二○○三年十二月二十九日东莞市科学技术奖励办法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表彰奖励在推动我市科学技术进步活动中作出突出贡献的自然人、组织,调动广大科技工作者和经营管理者的积极性、创造性,促进我市科技、经济、社会协调发展,根据《国家科学技术奖励条例》和《广东省科学技术奖励办法》精神,结合我市实际情况,特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市科学技术奖授予在科技发明、科技创新和促进科学技术进步、社会进步等方面做出突出贡献的自然人或组织。
第三条市科学技术奖的推荐、评审和授奖实行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不受任何组织或个人的非法干涉。
第四条市科学技术行政部门负责市科学技术奖评审的组织工作。
第五条市科学技术奖设立评审委员会和若干个学科(专业)评审组,负责市科学技术奖的评审工作。
第二章奖励的设置和条件第六条凡在我市辖区内从事研究开发、技术发明、科学技术成果转化、高新技术产业化等科技活动中做出突出贡献的自然人或组织,符合本办法条件的均可申报市科学技术奖。
第七条市科学技术奖分设科学技术贡献奖、科学技术进步奖、技术发明奖。
第八条市科学技术贡献奖授予下列科技人员或经营管理者:(一)在新产品、新技术开发,高新技术项目、高新技术企业、关键技术人才引进等方面取得显著效果,对我市经济建设与社会发展作出突出贡献的;(二)在科学技术创新、科学技术成果转化和高新技术产业化中,创造出巨大的经济效益或社会效益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