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2018学年山东省师大附中高一下学期第三次学分认定考试(期中)化学试题
- 格式:doc
- 大小:417.00 KB
- 文档页数:8
2017-2018学年山东省曲师大附中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 化学试题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 H:1 C:12 O:16 S:32 Zn:65第Ⅰ卷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4小题,每小题4分。
共56分。
请选出一个最符合题意的答案。
) 1. U 23592是重要的核工业原料,在自然界的含量很低,它的浓缩一直为国际社会所关注。
下面列出该原子核内中子数与核外电子数之差的数据正确的是( )A .51B .92C .143D .2352. 如果n 为第IIA 族中某元素的原子序数,则原子序数为(n+1)的元素可能位于( )A .IIIA 或IIIB B .IVAC .IBD .IA3. 已知某离子的结构示意图如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该元素位于第二周期IIA 族B .该元素位于第二周期VIIA 族C .该元素位于第三周期IIA 族D .该元素位于第二周期0族4. 下列反应中生成物的总能量高于反应物的总能量的是( )A. Zn 与稀硫酸反应放出氢气B.. Ba(OH)2·8H 2O 与NH 4Cl 反应C. 硫在空气中燃烧D. 酸碱中和反应5. 四种主族元素的离子a X m+、b Y n+、c Z n-和 d R m-,它们具有相同的电子层结构,若m >n ,则下列叙述的判断正确的是( )①a-b=n-m ②元素的原子序数a >b >c >d③元素非金属性Z >R ④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碱性X >Y .A .只有③B .①②③④C .①②③D .②③6.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化学键存在于分子内相邻原子或相邻离子之间B .乙烯能与酸性KMnO 4溶液反应,故可用酸性KMnO 4溶液除去乙烷中混有的乙烯C .NaHSO 4固体溶于水仅破坏离子键D .含有共价键的化合物一定是共价化合物7. 下表是元素周期表的一部分,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e的氢化物比d的氢化物稳定B.a、b、e三种元素的原子半径:e﹥b﹥aC.六种元素中,c元素单质的化学性质最活泼D.c、e、f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的酸性依次增强8. 关于化学能与其他能量相互转化的说法正确的是()A.图1所示的装置能将化学能转变为电能B.图2所示的反应为吸热反应C.中和反应中,反应物的总能量比生成物的总能量低D.化学反应中能量变化的主要原因是化学键的断裂与生成9.在一定温度中,将1molA 和2mol B放入容积为5L 的某密闭容器中发生反应:A(s) +2B(g)C(g)+2D(g)。
绝密 ★ 启用前 试卷类型A山东师大附中2017级第三次学分认定考试物 理 试 卷2018.4第Ⅰ卷(选择题,共56分)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共12小题;每小题3分,共36分。
每小题给出的四个答案中,只有一个是正确的,把正确答案选出来,用铅笔把答题纸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 1.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感应起电的实质是改变原来物质结构,产生新电荷B.点电荷是一种物理模型,质子直接作为点电荷处理C. 库仑测定了电子所带电量的值,为了纪念他,所以电量单位是库仑D.当两个点电荷之间的距离r→0时,库仑定律的公式就不适用了 2.关于电阻和电阻率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 .导体对电流的阻碍作用叫做导体的电阻,因此只有导体中有电流通过时才有电阻B .由R =U /I 可知导体的电阻与导体两端的电压成正比,跟导体中的电流成反比C .金属材料的电阻率一般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D .电阻率是材料本身的性质,与电压、电流、导体形状、温度都无关 3.下面是某同学对电场中的一些概念及公式的理解,其中正确的是( ) A .根据电场强度的定义式FE q=可知,电场中某点的电场强度与试探电荷所带的电荷量成反比 B .根据电容的定义式QC U=可知,电容器的电容与其所带电荷量成正比,与两极板间的电压成反比 C .根据真空中点电荷的电场强度公式2qE k r=可知,电场中某点的电场强度与场源电荷所带电荷量有关D .根据电势差的定义式AB AB WU q=可知,带电荷量为1C 的正电荷,从A 点移动到B 点克服电场力做功为1J ,则A 、B 两点间的电势差为U AB =1V4.A 、B 两个带同种电荷的绝缘金属小球,半径为r ,球心相距3r ,A 带电荷量Q 1,B 带电荷量Q 2,则A 、B 间相互作用力 ( ) A.无法确定 B.等于1223KQ Q r () C.大于122(3)kQ Q r D.小于1223kQ Q r ()5.将一电荷量为+Q 的小球放在不带电的金属球附近,所形成的电场线分布如图所示,金属球表面的电势处处相等,a 、b 为电场中的两点,则 ( )B .a 点的电场强度比b 点的小C .带负电的电荷q 在a 点的电势能比在b 点的小D .带正电的电荷q 从a 点移到b 点的过程中,电场力做负功6.如图所示,实线为不知方向的三条电场线,从电场中M 点以相同速度飞出a 、b 两个带电粒子,运动轨迹如图中虚线所示,则A .a b 一定带异种电荷B .a 的速度将减小,b 的速度将增加C .a 的加速度增大,b 的加速度减小D .两个粒子的电势能一个增加一个减小7U 时,通过导线中的电流强度为I ;若导线均匀拉长,使其半径变为原来的12,再给它两端加上电压U ,则通过导线的电流为( ) A ..I/8 C .I/4 D . I/168.在如图的电路中,当滑动变阻器的滑动头向下滑动时,A 、B 两灯亮度的变化情况为( )A.A 灯和B 灯都变亮B.A 灯、B 灯都变暗C.A 灯变亮,B 灯变暗D.A 灯变暗,B 灯变亮9.如图所示,A 、B 、C 是匀强电场中的三点,AB 垂直于BC ,AB =4cm ,BC =3cm .AC 与电场方向平行,A 、B 两点的电势分别为5V 和 1.8V .则电场强度大小和C 点的电势分别为A .100N/C 和0VB .80N/C 和4V C .100N/C 和10VD .80N/C 和1V10.如图所示,两个带等量正电荷的相同小球,固定在绝缘、粗糙的水平面上A 、B 两点,O 是AB 的中点.带正电的小滑块从C 点由静止释放,在电场力作用下向右点运动,则滑块从C 点运动到O 点的过程中A .电势能不断增大B .电场力做正功C .加速度先减小后增加D .速度先增大后减小11.如图所示,电路两端的电压U 保持不变,电阻R 1、R 2、R 3消耗的电功率一样大,则电阻之比R 1∶R 2∶R 3是( ) A .1∶4∶4 B .1∶2∶2 C .1∶1∶1 D .4∶1∶112.如图所示,一个电量为-Q 的点电荷甲,固定在绝缘水平面上的O 点.另一个电量为+q 及质量为m 的点电荷乙,从A 点以初速度v 0沿它们的连线向甲运动,到B 点时速度最小且为v .已知点电荷乙与水平面的动摩擦因数为μ、AB 间距离为L 0及静电力常量为k ,则 ( )A .点电荷乙越过B B .从A 到B 的过程中,电场力对点电荷乙做的功22002121mv mv mgL W -+=μC.在点电荷甲形成的电场中,AB间电势差qmvmvmgLUAB2202121-+=μD.OB间的距离为mgkQqμ二.多项选择题小题;每小题4分,共20分。
2017学年第一学期期中学分认定考试化学试题本试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II卷(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考生须用2B铅笔和黑色签字笔将所有题目的答案涂或写在答题纸上。
考试结束后,将答题纸交回。
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号、考试科目填涂写在答题纸规定的地方。
第I卷(共54分)相对原子质量:H 1 C 12 N 14 O 16 Mg 24 Cu 64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8小题每题3分,共54分。
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1.下列关于含Na元素、C1元素的物质的性质叙述正确的是A.Na单质在空气中缓慢氧化与燃烧的产物都是Na2O2B.Na2O与Na2O2都能与水反应,产物相同C.C12与H2混合光照爆炸,H2在C12也能平静的燃烧D.C12能与NaOH溶液反应,S单质与NaOH溶液加热也不反应2.下列关于含Fe、Cu元素的物质性质及制备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A.Fe、Cu的单质长期旋转都易生锈,铁锈、铜锈成分都是氧化物B.Fe、Cu的单质都能在氯气中燃烧,产物中Fe、Cu的化合价不同C.向FeC13溶液中加入过量铜粉,充分反应后,未有铁单质生成D.工业由矿石冶炼Fe、Cu单质用还原剂还原法,铜的精炼用电解法3.下列关于含Mg、C元素的物质性质、存在和制备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A.自然界不存在Mg单质,C元素至少存在石墨和金刚石两种单质B.CO可以还原氧化铜,Mg能还原CO2,反应类型均为置换反应C.电解熔融氯化镁可制备Mg单质和氯气,卤水可用于提取氯化镁D.煤与水蒸气高温反应生成水煤气,其主要成分是CO和H24.下列有关物质性质的应用正确的是A.液氨可用作制冷剂,碱石灰可用于干燥氨气B.二氧化硅用于生产光导纤维,石英器皿可用于盛放氢氟酸C.高温下用焦炭还原SiO2制取粗硅,粗硅可用于光伏和电脑产品D.氯化铝和氧化铝都是电解质,都可用于电解法制铝5.设N A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
2018级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化学试题注意事项:考试时间70分钟满分100分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 1C 12O 16Mg 24Cu 64Ag 108第I 卷(选择题,共60分)一、选择题(本题包括20小题,每题3分,共60分。
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1.在人类生产、生活对能量的需求日益增长的今天,研究化学反应及能量变化具有重要的意义。
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A.任何化学反应都伴随能量变化B.旧化学键断裂吸收的能量小于新化学键生成放出的能量,则该反应是放热反应C.伴有能量变化的物质变化都是化学变化D.化学反应释放能量的过程可看做“储存”在物质内部的能量(化学能)转化为热能、光能或电能等释放出来。
2.在众多科学家的努力下,我国研制的“人造太阳”成功地进行了放电。
所谓“人造太阳”是指受控核聚变。
从1升海水中提取出来的氘(H 21)发生受控核聚变变成氦(He 42)时产生的能量相当于300升汽油燃烧放出的能量。
因此这种技术对解决能源问题有着十分广阔的发展前景。
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A.氘(H 21)变成氦(He 42)的变化是一种化学变化B.符号H 21中的“2”与符号He 42中的“2”意义相同C.H 21和He 42互为同位素D.H 11和H 21在周期表中位于同一位置3.为了方便,人们经常用次序来表述事物,像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序号称原子序数。
已知元素的原子序数,可以推知该元素原子的①质量数②核电荷数③核外电子数④中子数⑤质子数A.①③⑤B.②③⑤C.①②③D.②③④4.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A.C、N、O 元素的单质与氢气化合越来越难B.Li、Na、K 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的碱性依次减弱C.Na、Mg、Al 的简单离子的氧化性依次增强D.P、S、Cl 元素的最高正价依次升高,其对应的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依次减弱5.下列反应既是氧化还原反应,又是吸热反应的是A.铝片与稀H 2SO 4反应B.Ba(OH)2·8H 2O 与NH 4Cl 反应C.灼热的炭与CO 2反应D.甲烷在O 2中的燃烧反应6.下列有关化学用语的表达不正确的是A.氮气的电子式:∶N∶∶∶N∶B.CO 2分子的结构式:O=C=O C.Na 的原子结构示意图:D.钙离子的电子式:Ca2+7.下列与化学反应速率有关的说法错误的是A.夏天温度高,食物容易变质B.带余烬的木条在氧气瓶中会复燃C.制备氧气时加入少量MnO 2可加速H 2O 2分解D.为加快H 2的氢气制备速率,可将稀硫酸换成浓硫酸。
山东省济宁市山东师范大学附属中学2017-2018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试题本试卷分第Ⅰ卷和第Ⅱ卷两部分,共6页,满分为100分,考试用时90分钟。
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考试科目填写在规定的位置上。
2.第Ⅰ卷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3.第Ⅱ卷必须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卡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的位置;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答案,不得使用涂改液,胶带纸、修正带和其他笔。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 C:12 O:16 Na:23 S:32 Cl:35.5 Fe:56 Br:80 Cu:64 Zn:65 Ag:108第Ⅰ卷(选择题48分)一、选择题(本题包括24小题,每小题2分,共48分,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1.书法离不开文房四宝(笔、墨、纸、砚),做笔用的狼毫、研墨用的墨条、宣纸(即白纸)和做砚台用的砚石的主要成分依次是()A.多糖、石墨、蛋白质、无机盐B.塑料、石墨、多糖、无机盐C.蛋白质、炭黑、多糖、无机盐D.蛋白质、煤炭、多糖、有机玻璃2. H2能在Cl2中燃烧生成HCl,HCl也能在一定条件下分解为H2和Cl2。
下图为H2、Cl2和HCl三者相互转化的微观过程示意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过程1放热B.过程2吸热C.过程3放热D.过程4放热3. 下列有关化学键的描述说法正确的是()①水分子间以共价键相结合成为冰②金属和非金属元素只能形成离子键③离子键是阳离子、阴离子的相互吸引④两个非金属原子间不可能形成离子键⑤所有物质中一定含有化学键A.①②⑤B.都不正确C.④D.②③④⑤4. 共价键、离子键是构成物质微粒间的不同作用力,下列给出的物质中,只含有上述一种作用力的是()A.NaOH B.Na2O2C.NH4Cl D.MgCl25. 下列各组原子序数所表示的两种元素,能形成AB3型共价化合物的是()A.1和6 B.8和16 C.11和16 D.12和76. 下列每组物质中含有的化学键类型相同的是()A.NaCl、HCl、H2O、NaOH B.Cl2、Na2S、HCl、SO2C.HBr、CO2、H2O、CS2D.O2、Cl2、O3、He7. 食盐(NaCl)是生活中常用的调味品,胃酸的主要成分是盐酸。
山东师大附中2016级第三次学分认定考试化学试题命题人:仝宪宝审核人:王迎喜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考试科目填写在规定的位置上。
2.第Ⅰ卷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3.第Ⅱ卷必须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卡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的位置;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答案,不得使用涂改液,胶带纸、修正带和其他笔。
相对原子质量:H 1 C 12 O 16 Na 23 Mg 24 Cl 35.5 Al 27第Ⅰ卷(共 54 分)一、选择题(共18小题,每小题3分,共54分。
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1.13C-NMR(核磁共振)、15N-NMR可用于测定蛋白质、核酸等生物大分子的空间结构,Kurt Wu thrich等人为此获得2002年诺贝尔化学奖。
下面有关13C、15N叙述正确的是()A . 13C与15N有相同的中子数B.13C与C60互为同素异形体C.15N与14N互为同位素D.15N的核外电子数与中子数相同2.下列有关性质的比较,不能用元素周期律解释的是()A.酸性:H2SO4>H3PO4B.非金属性:Cl>BrC.碱性:NaOH>Mg(OH)2D.热稳定性:Na2CO3>NaHCO33.下列关于周期表的描述正确的是( )A.元素周期表有7个主族,7个副族,1个0族,1个Ⅷ族,共16纵行B.除短周期外,其他周期均有18种元素C.同周期ⅡA族与ⅢA族元素原子序数之差可能是1、11、25D.ⅠA族的所有元素都为金属元素4.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A.离子化合物中一定含有金属阳离子和阴离子B.离子键是阴、阳离子通过静电作用形成的,NaCl熔化时破坏了离子键C.N2分子中含有的共价键很强,故N2分子比较稳定D.共价键既可存在于共价化合物中,也可存在于离子化合物或非金属单质中5.下列事实能说明金属元素甲的金属性一定比乙强的有( )①甲单质能与乙盐的溶液反应并置换出乙②甲、乙两元素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相同,且甲的原子半径小于乙③甲、乙两短周期元素原子的电子层数相同,且甲的原子序数小于乙④甲、乙两元素的最高价氧化物水化物的碱性甲大于乙⑤两单质分别与氯气反应生成的阳离子,甲离子的化合价比乙高A.全部可以B.仅②可以C.仅②⑤可以D.①③④可以6.短周期元素R、T、Q、W在元素周期表中的相对位置如图所示,其中T所处的周期序数与族序数相等。
山东省山东师范大学附属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期中(第三次学分认定)考试试题本试卷分第Ⅰ卷和第Ⅱ卷两部分,共7页,满分为100分,考试用时90分钟。
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用0。
5毫米黑色签字笔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考试科目填写在规定的位置上.2.第Ⅰ卷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3.第Ⅱ卷必须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卡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的位置;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答案,不得使用涂改液,胶带纸、修正带和其他笔。
第Ⅰ卷(选择题,共5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在每小题所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在新航路开辟过程中,有一位航海家坚信地圆说,他在西班牙王室的支持下,多次横渡大西洋向西航行,虽然没有到达他梦想中的亚洲,但开辟了从欧洲前往美洲的航路。
这位航海家是A.迪亚士 B.达·伽马 C.哥伦布 D.麦哲伦2。
《历史学习新知识新视野》中写道:“处于相对隔绝状态的各个地区走出闭塞,开始建立直接的联系,人类迈出了从分散发展到整体进步最为关键的一步。
”材料中的“最为关键的一步”是指A.资产阶级革命 B.新航路开辟 C.黑奴贸易 D.宗教改革3。
15世纪末,率先在东西两个半球进行殖民掠夺活动的国家是A.荷兰、英国 B.葡萄牙、西班牙 C.英国、法国 D.德国、法国4。
观察“三角贸易示意图”(见右图),能够推导出来的历史结论是①三角贸易推动了欧洲资本原始积累②美国是三角贸易中最大的奴隶贩子③贩卖黑奴给美洲带去廉价的劳动力④奴隶贸易给非洲带来巨大人口损失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5.亚当·斯密在《国富论》(1776)中曾这样描述大头针的生产:“一个人抽出金属丝,另一个人把它拉直,第三个人再把它切断。
山师附中2011级高三第三次模拟考试化 学 试 卷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 C-12 N-14 O-16 Na-23 S-32 Cl-35.5 Fe-56 Cu-64第I 卷(选择题,共60分)一、选择题(本题包括20小题,每小题3分,共60分。
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下列指定微粒的个数比为2:1的是 A.Na 2CO 3溶液中的阳离子和阴离子 B.21H 原子中的中子和质子 C.Be 2+离子中的质子和电子 D.Na 2O 2固体中的阴离子和阳离子2.设N A 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标准状况下,11.2LC12参加反应转移的电子数一定为N AB.以铅蓄电池电解NaC1溶液得到22.4LH 2(标况),理论上铅蓄电池中耗氢离子个数为4N AC.18gD 2O 中所含的质子数为10N AD.Na 2O 2与H 2O 反应生成11.2LO 2(标准状况),反应中转移的电子数为2N A 3.在下列给定条件的各溶液中,一定能大量共存的离子组是A.()()12/110c H c OH +-=⨯的溶液:Ca 2+、Na +、C1O -、NO 3-B.室温下,pH=1的溶液中:Na +、Fe 2+、NO 3-、SO 42-C.含有130.11mo L Fe -+⋅的溶液中:K +、Mg 2+、H +、NO 3-D.由水电离的()131101c OH mo L ---=⋅的溶液中:Ba 2+、Cu 2+、C1-、NO 3-4.短周期元素M 、W 、X 、Y 、Z 的原子序数依次增大,且M 、W 、X 、Y +、Z 2-的电子数与其电子层数的比值依次为1、3、4、5、6(不考虑零族元素)。
下列关于这些元素的叙述正确的是 A.X 分别和其它四种元素均可形成至少2种化合物 B.X 、Y 、Z 离子半径依次增大C.M 、X 、Z 三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含有离子键D.W 、X 、Z 对应气态氢化物稳定性依次增强 5.下列对事实的解释或结论正确的是6.下列表示对应化学反应的是 A.MnO 2与浓盐酸反应制222221:412112C MnO HC Mn C C H O +-+∆++↑+ B.明矾溶于水产生()323113A OH A H O ++胶体:=()313A OH H +↓+ C.Na 2O 2溶于水产生O 2:222Na O H O += 222Na OH O +-++↑D.()32Ca HCO 溶液与少量NaOH 溶液反应:23HCO Ca OH -+-++=32CaCO H O ↓+7.一定条件下,将H 2与I 2以体积比1:1置于体积不变的密闭容器中发生()()()222H g I g HI g +,能说明该反应达到平衡状态的是A.体系的压强保持不变B.H 2与I 2的体积比保持不变C.混合气体的颜色保持不变D.每消耗1molH 2的同时生成2molHI8.下列装置图及有关说法正确的是A.装置①中K 键闭合时,片刻后CuSO 4溶液中()c CI -增大B.装置①中K 键闭合时,片刻后可观察到滤纸a 点变红色C.装置②中铁腐蚀的速度由大到小的顺序是:只闭合1K >只闭合3K >只闭合3K >都断开D.装置③中当铁制品上析出1.6g 铜时,电源正极输出的电子数为0.05N A 9.对于反应()()()()20A g B s C g D g H ++∆<:,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A.升高体系温度,反应速率加快,平衡常数K 增大B.增加B 的量,平衡正向移动C.平衡常数表达式为[][]()[]2/K C D A B =D.改变压强,平衡不发生移动,反应放出的热量不变 10.下列事实不能..用平衡移动原理解释的是 A.实验室中常用排饱和食盐水的方法收集氯气 B.配制FeC13溶液时加入少量的盐酸C.实验室利用双氧水制备氧气时使用催化剂D.工业上生产硫酸的过程中使用过量的空气以提高二氧化硫的利用率 11.H 2A 为二元弱酸.在120.11mo L Na A -⋅溶液中,离子浓度关系正确的是A.()()2c Na c A+->>()()()c H c HA c OH +-->> B.()()()()222c Na c A c HA c H A +--=++ C.()()()()2c OH c H c HA c H A -+-=++D.()()()()()22c Na c H c A c OH c HA ++---+=++12.在33CH COOH CH COO H -++的离离平衡中,要使电离平衡右移,且pH 减小,应采取的措施A.增加NaOHB.加热C.加水D.加浓盐酸13.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A.用25mL 碱式滴定管量取18.0mL KMnO 4溶液B.在含有FeC12杂质的FeC13溶液中通入足量C12后,充分加热,即可得到纯净的FeC13溶液C.使用湿润的pH 试纸测定气体的酸碱性D.为减小中和滴定误差,锥形必须用待测液润洗后才能使用 14.下列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A.若根据反应“22121H C HC +=”设计成燃料电池,既可发电同时还可用于制备盐酸 B.氯气溶于水达到平衡后,若其他条件不变,加入少量水,水的电离平衡向正向移动C.25℃时,任何稀溶液中由水电离出的()()c H c OH +-和的乘体积都为14221101mo L --⨯⋅D.冰醋酸中逐滴加水,则溶液的导电性先增大后减小15.25℃时,10.11mo L -⋅的某一元酸HA 在水中有0.1%发生电离,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该溶液pH=4B.由HA 电离出的()c H +约为水电离出的()c H +的106倍C.此酸的电离平衡常数约为711101mo L --⨯⋅ D.升高温度,溶液的pH 增大16.下列有关金属腐蚀与防护的说法正确的是 A.钢铁在空气中的腐蚀主要是化学腐蚀B.当镀锡铁制品的镀层破损时,镀层仍能对铁制品起保护作用C.在海轮外壳连接锌块保护外壳不受腐蚀是采用了牺牲阳极的阴极保护法D.可将地下输油管与外加直流电源的正极相连以保护它不受腐蚀17.1230.11mo L K CO -⋅溶液中,若使()23c CO -更接近10.11mo L -⋅,可采取的措施是A.加入2COB.加KOH 固体C.加水D.加热18.25℃时,将4311mo NH NO 溶于水,向该溶液滴加bL 氨水后溶液呈中性,据此判断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32NH H O ⋅的电离平衡常数取512101b K mo L -=⨯⋅)A.滴加氨水的过程中,水的电离平衡将正向移动B.滴加bL 氨水后的溶液中,()()43220011n NH n NH H O mo +=⋅=C.所滴加氨水的浓度为0.005/b mol 1L -⋅D.滴加bL 氨水后的溶液中各离子浓度大小是:()()43c NH c NO +-=>()()c H c OH +-=19.25℃时,有体积相同的四种溶液:①33pH CH COOH =的溶液 ②pH=3的盐酸 ③pH=11的氨水④pH=11的NaOH 溶液。
山东省师范大学附属中学2017-2018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化学试题相对原子质量:H 1 O 16 C 12 S 32 Cl 35.5 Na 23 Fe 56 Cu 64 Zn 65 Ag 108第Ⅰ卷(选择题48分)一.选择题(本题包括24小题,每小题2分,共48分,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1. 在科学史上中国有许多重大的发明和发现,为世界现代物质文明奠定了基础。
以下属于化学史上中国对世界重大贡献的是()①造纸②发现元素周期律③提出原子—分子论学说④指南针⑤炼铜、炼铁、炼钢⑥提出化学元素的概念⑦人工合成牛胰岛素⑧火药A.①②③④B.②④⑦⑧C.①⑤⑦⑧D.③⑤⑥⑦2. 下列仪器中,具有能配制溶液、溶解固体、加热较多试剂三种用途的是()A. 容量瓶B. 烧杯C. 量筒D. 试管3. 研究物质性质的基本程序是一个系统化的过程,其主干可分为四个步骤:①观察物质的外观;②实验和观察;③解释和结论;④预测物质的性质。
排列顺序正确的是()A.②①④③B.①②③④C.①④②③D.④①②③4. 下列关于钠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A.钠在自然界中主要以游离态存在B.钠是一种银白色的固体C.钠可以保存在煤油中D.钠着火时可以用沙土扑灭5.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 摩尔是物质的量的单位B. 电子转移是氧化还原反应的本质C. 熔融状态下或水溶液中能导电的化合物称为电解质D. 得电子的物质被还原,是还原剂6. 胶体与溶液的根本区别在于()A. 分散系是否有颜色B. 分散质粒子是否带电荷C. 是否能发生丁达尔现象D. 分散质粒子的大小7. 有以下物质①NaCl溶液②熔融的MgCl2 ③CuSO4·5H2O固体④NaOH 固体⑤金属铜⑥蔗糖。
有关它们的说法正确的是()A . 属于非电解质的有①⑤⑥ B. 属于电解质有①②③④C. 不能导电的有③④⑥D. 属于混合物的有①②③⑥8. 配制0.2 mol·L-1的NaCl溶液,下列操作会导致所配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偏高的是()A.称量时,左盘高,右盘低B.定容时俯视读取刻度C.原容量瓶洗净后未干燥D.转移溶液时未洗涤烧杯2~3次9. 下列离子方程式的书写中,正确的是()A.H2SO4与Ba(OH)2溶液反应: Ba2++ OH-+ H+十SO42-= BaSO4↓ + H2OB.碳酸钙中加入盐酸CO32- + 2H+= CO2↑ + H2OC.将氢氧化铁放入盐酸中Fe(OH)3 + 3H+ = Fe3+ + 3H2OD.氧化铜与稀硫酸反应2H+ + O2—= H2O10.下列各组中的离子,能在溶液中大量共存,且溶液呈无色的是()A.Na+、Mg2+、NO3-、CO32-B.K+、MnO4-、Cl-、SO42-C.Ca2+、H+、ClO-、Cl-D.Na+、OH-、NO3-、Ba2+11.N A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判断正确的是()A.在48g氧气中含有3N A个氧原子B.标准状况下,22.4L水中含有N A个水分子C.1 molCl2参加反应转移电子数一定为2N AD.含N A个Na+的Na2O溶于1L水中,Na+的物质的量浓度为1mol/L12.下列有关铁及其化合物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为了防止氯化亚铁溶液久置变质,常在其溶液中加入少许铁钉B.将饱和FeCl3溶液滴入沸水中,能形成胶体C.新制的氢氧化亚铁沉淀露置在空气中最终会变为红褐色D.除去FeCl3溶液中的FeCl2杂质可以向溶液中加铁粉,然后过滤13.下列反应中必须加入还原剂才能进行的是()A.FeCl3→FeCl2B.Zn→ Zn2+C.H2O→O2D.CuO→CuCl214.下列操作中,不会发生明显颜色变化的是()A.氯化铜固体溶于水中B.硫酸铁溶液中滴加硫氰酸钾溶液C.氯化亚铁溶液中加入铜粉D.硫酸亚铁溶液中通入氯气15.根据反应:4NaI+O2+2H2SO4==2I2+2Na2SO4+2H2O,Na2S+I2==2NaI+S↓下列物质的氧化性强弱判断正确的是()A.O2>I2>S B.H2S>NaI>H2O C.S>I2>O2D.H2O>NaI>H2S16.下列各组物质中,分子数不相同的是()A.同温同压下2 L SO2和2 L CO2B.9g水和标准状况下11.2 L CO2C.标准状况下1mol氧气和22.4 L乙醇D.0.2mol氯气和7.3g氯化氢气体17.下列下列各种表述中,不正确的是()A. 碳酸、纯碱、石灰石、生石灰是按酸、碱、盐、氧化物分类顺序排列的B. 碱性氧化物都是金属氧化物,酸性氧化物不一定是非金属氧化物C.依照阿伏加德罗定律,同温同压下两种气体的摩尔质量之比等于密度之比D.漂白粉的有效成分是次氯酸钙18. 今有Na2O和Na2O2的混合物共7g,溶于水后刚好被100 mL 2 mol·L-1的盐酸中和,则混合物中Na2O和Na2O2的物质的量之比为()A.1﹕1 B.2﹕1 C.3﹕4 D.任意比19. 下列物质反应后一定有+3价铁生成的是()①Fe(过量)在Cl2燃烧;②Fe与过量稀H2SO4反应;③Fe(NO3)2溶液中加少量盐酸;④FeO和Fe2O3的混合物溶于盐酸中。
山东省师大附中2017-2018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第三次学分认定考试(期中)试题本试卷分第Ⅰ卷和第Ⅱ卷两部分,共7页,满分为100分,考试用时60分钟。
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用0。
5毫米黑色签字笔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考试科目填写在规定的位置上。
2.第Ⅰ卷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3.第Ⅱ卷必须用0。
5毫米黑色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卡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的位置;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答案,不得使用涂改液,胶带纸、修正带和其他笔。
第I卷(共6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每小题只有一项正确答案)1。
中国农业从远古洪荒走来,经历了“刀耕火种”、“牛耕铁犁”等阶段。
下列各项中属于“牛耕铁犁”阶段的生产工具有①石斧②耧车③骨镰④曲柄锄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2.《华阳国志》卷三《蜀志》记载:“灌溉三郡,开稻田,于是蜀沃野千里,号为陆海。
"这段文字描述的是A.白渠 B.漕渠 C.坎儿井 D.都江堰3。
秦汉时期“二十四节气”正式确立,成为指导农事的补充历法。
元代王祯在《农书》中强调农事应包括垦耕、耙劳、播种、锄治、粪壤、灌溉、收获等活动。
这反映了我国古代农业经济的特点是①注重农时②精耕细作③自给自足④男耕女织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4。
右面的资料卡片是对我国古代某一时期经济发展状况的描述,这一时期是A.秦汉时期 B.隋唐时期C.宋元时期 D.明清时期5.明朝政府下令:禁止建造远洋船只,禁止保留超过两根以上的桅杆帆船.从此,船员只得在内河的小船上当雇工,郑和的大船因搁置而烂掉。
以下对材料理解正确的是A.明朝鼓励民间贸易 B.明朝禁绝朝贡贸易C.明朝实行海禁政策 D.明朝造船技术落后6.历史学家黄宗智认为,直到康乾盛世,中国的小农经济历经千年发展,已到了辉煌的极致。
2018级高一年级阶段性测试化学试题注意事项:1.答题前,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试题卷和答题卡上。
2.选择题的作答: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3.非选择题的作答:用签字笔直接答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域。
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4.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上交。
相对原子质量C:12 O:16K:39第Ⅰ卷选择题(共50分)一、选择题(本题包括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1.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沙子、石英、水晶的主要成分都是SiO2B.制玻璃、水泥的原料都用到石灰石C.硅在常温下不与氧气、氯气、硝酸反应D.一定条件下SiO2可与碱和氢氟酸反应,故其属于两性氧化物。
2.材料与人类生活密切相关。
下列材料所属类别错误的是()A. 玻璃钢—金属材料B.光导纤维—无机非金属材料C. 广泛应用的芯片—半导体材料D.钢化玻璃—硅酸盐材料3.下列反应过程中能量变化的趋势与右图一致的是()A.C + CO22COB.CaCO3CaO + CO2↑C.2Al + Fe2O32Fe + Al2O3D.Ba(OH)2·8H2O + 2NH4Cl==BaCl2 + 2NH3↑+ 10H2O4.下列关于化学键的说法正确的是()A. 离子化合物中只存在离子键B. 共价化合物中只存在共价键C.物质中都含化学键D.只含非金属元素的物质一定不含离子键5.下列化合物的类别完全正确的是()A. H2SO4,酸,电解质B.Al2O3,金属氧化物,非电解质C. Na2CO3,碱,电解质D.CO2,酸性氧化物,电解质6.下列事实与胶体性质无关的是()A.明矾用作净水剂B.在豆浆里加入盐卤做豆腐C.清晨在密林中看到缕缕光束D.向三氯化铁溶液中加氢氧化钠溶液时产生红褐色沉淀7.下列实验操作错误的是()A.分液时,先从下口放出下层液体,再从上口倒出上层液体B.向试管中滴加液体时,胶头滴管紧贴试管内壁C.向容量瓶中转移液体时,用玻璃棒引流D.过滤时,漏斗下端紧贴烧杯内壁8.下列关于氮及其化合物的说法错误的是()A.N2化学性质稳定,是因为分子内氮氮键很强B.NO、NO2均为大气污染气体,在大气中可稳定存在C.可用浓盐酸检测输送NH3的管道是否发生泄漏D.HNO3具有强氧化性,可溶解铜、银等不活泼金属9.实验室配制500 mL 0.2 mol·L-1的Na2CO3溶液,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称量时,若将Na2CO3固体置于托盘天平右盘,将导致所配溶液浓度偏小B.将Na2CO3固体置于烧杯中溶解,冷却后转移到容量瓶中C.定容摇匀后发现液面低于刻度线,应再滴加蒸馏水至刻度线D.将配制好的Na 2CO 3溶液转移至带橡胶塞的试剂瓶中10.用锌粒与过量稀硫酸反应制取氢气,欲加快化学反应速率而不改变产生氢气的量,下列措施不可行的是( )A.升高温度B.滴加少量浓硫酸C.滴加少量浓硝酸溶液D.改用等质量的锌粉11.根据下列实验操作与现象得出的结论正确的是( )12.A 、B 、C 、D 、E 分别是Cu 、Ag 、Fe 、Al 、Mg 五种金属中的一种。
山东省山东师范大学附属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数学下学期期中(第三次学分认定)考试试题本试卷分第Ⅰ卷和第Ⅱ卷两部分,共6页,满分为150分,考试用时120分钟。
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考试科目填写在规定的位置上。
2.第Ⅰ卷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 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3.第Ⅱ卷必须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卡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的位置;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答案,不得使用涂改液,胶带纸、修正带和其他笔。
第I 卷一、选择题:本题共12小题,每小题5分,共6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下列角中与80o 终边相同的是( )A. 260oB. 460oC. 1160oD. 1280o2、如果sin 0α<且tan 0α<,则角α的终边可能位于( ) A. 第一象限 B. 第二象限 C. 第三象限 D. 第四象限3、若角α终边经过点(3,4)P -,则sin α=( )A. 45B. 45-C. 35D. 35-4、有一个扇形的圆心角为2rad ,面积为4,则该扇形的半径为( )A. 8B. 6C. 4D. 25、若角α是第四象限角,满足1sin cos 5αα+=-,则sin 2α=( )A.2425 B. 2425- C. 1225 D. 1225- 6、要得到函数sin(2)3y x π=+的图象,只需要把函数sin 2y x =的图象( )A. 向左平移3π个单位 B. 向右平移3π个单位 C. 向左平移6π个单位 D. 向右平移6π个单位7、若点(9,)a 在函数3log y x =的图象上,则tan6a π的值为 ( )A. 01 D. 8、下列结论中错误的是( )A. 终边经过点(,)(0)a a a ≠的角的集合是{,}4k k Z πααπ=+∈B. 将表的分针拨慢10分钟,则分针转过的角的弧度数是3πC. 若α是第三象限角,则2α是第二象限角,2α为第一或第二象限角D. {4590,},{9045,}M x x k k Z N y y k k Z ==+⋅∈==+⋅∈o o o o ,则M N ≠⊂9、若,αβ均为第二象限角,满足35sin ,cos 513αβ==-,则cos()αβ+=( )A. 3365-B. 1665-C. 6365D. 336510、设417cos ,sin,cos1264a b c πππ===,则 ( )A. a c b >>B. c b a >>C. c a b >>D. b c a >>11、当函数2cos 3sin y αα=-取得最大值时,tan α=( )A. 23B. 32C. 23-D. 32-12、已知角θ的顶点在坐标原点,始边与x 轴正半轴重合,终边在直线20x y -=上,则3sin()2cos(5)2sin()sin()2πθπθπθπθ++-=---( ) A. 3 B. 3- C. 0 D. 13第II 卷二、填空题: 本题共4小题,每小题5分,共20分. 13、若34tan =α,则3tan()4πα+= .14、若方程sin x x c =有实数解,则c 的取值范围是___________.15、已知函数()2sin()(0,)2f x x πωϕωϕ=+><的部分图象如图所示,则函数)(x f 的解析式为 .16、据监测,在海滨某城市附近的海面有一台风. 台风中心位于城市A 的东偏南60o 方向、距离城市的海面P 处,并以20/km h 的速度向西偏北30o 方向移动(如图示). 如果台风侵袭范围为圆形区域,半径120km ,台风移动的方向与速度不变,那么该城市受台风侵袭的时长为 .三、解答题:共70分.解答应写出文字说明、证明过程或演算步骤.17、(本小题满分10分)在ABC ∆中,3a b B π===.(1)求sin()6A π+;(2)求C .18、(本小题满分12分) 已知函数()2sin()(0,0)f x x ωϕωϕπ=+><<最小正周期为π,图象过点(4π.(1)求函数()f x 图象的对称中心;(2)求函数()f x 的单调递增区间.19、(本小题满分12分)(1)已知4A B π+=,化简求值:(1tan )(1tan )A B ++; (2)化简求值:4sin 40tan 40︒-o .20、(本小题满分12分) △ABC 的内角A ,B ,C 的对边分别为a ,b ,c ,已知sin 0A A +=,2a b ==. (1)求c ;(2)设D 为BC 边上一点,且AD AC ⊥,求△ABD 的面积.21、(本小题满分12分)设函数5()2cos()cos 2sin()cos 122f x x x x x ππ=++++.(1)设方程01)(=-x f 在),0(π内有两个零点21x x ,,求21x x +的值; (2)若把函数)(x f y =的图象向左平移6π个单位,再向下平移2个单位,得函数)(x g 图象,求函数)(x g 在[,]33ππ-上的最值.22、(本小题满分12分)已知函数()2sin(2)(0)6f x x πωω=+>,若函数)(x f 相邻两对称轴的距离大于等于2π.(1)求ω的取值范围;(2)在锐角三角形ABC ∆中,c b a ,,分别是角C B A ,,的对边,当ω最大时,1)(=A f ,且3=a ,求c b +的取值范围.2018级数学参考答案一、选择题二、填空题13、 14、 15、 16、 小时三、解答题17、解:(1)由正弦定理得,代入解得.由可知,于是.故.(2)在中,.于是.18、解:(1)由已知得,解得.将点代入解析式,,可知,由可知,于是.令,解得,于是函数图象的对称中心为.(2)令解得,于是函数的单调递增区间为.19、解:(1).(2)原式=cos 40°4sin 40°·cos 40°-cos 40°sin 40°=cos 40°2sin 80°-sin 40°=cos 40°2cos 10°-sin 40°=cos 40°2cos 10°-sin(30°+10°=cos 40°2sin 10°=cos 40°3(cos 30°cos 10°-sin 30°sin 10=cos 40°3cos 40°=.20、解:(1)由得,即,又,∴,得.由余弦定理.又∵代入并整理得,故. (2)∵,由余弦定理.∵,即为直角三角形,则,得.由勾股定理.又,则,.21、解:(1)由题设知,,,得或,.(2)图像向左平移个单位,得再向下平移2个单位得当时,,在的最大值为,最小值为.22、解析:(1)(2)当最大时,即,此时由正弦定理得,在锐角三角形中,即得的取值范围为w。
2013-2014学年第一学期期中学分认定考试(2011级)化学试题本试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II卷(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考生须用2B铅笔和黑色签字笔将所有题目的答案涂或写在答题纸上。
考试结束后,将答题纸交回。
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号、考试科目填涂写在答题纸规定的地方。
第I卷(共54分)相对原子质量:H 1 C 12 N 14 O 16 Mg 24 Cu 64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8小题每题3分,共54分。
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1.下列关于含Na元素、C1元素的物质的性质叙述正确的是A.Na单质在空气中缓慢氧化与燃烧的产物都是Na2O2B.Na2O与Na2O2都能与水反应,产物相同C.C12与H2混合光照爆炸,H2在C12也能平静的燃烧D.C12能与NaOH溶液反应,S单质与NaOH溶液加热也不反应2.下列关于含Fe、Cu元素的物质性质及制备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A.Fe、Cu的单质长期旋转都易生锈,铁锈、铜锈成分都是氧化物B.Fe、Cu的单质都能在氯气中燃烧,产物中Fe、Cu的化合价不同C.向FeC13溶液中加入过量铜粉,充分反应后,未有铁单质生成D.工业由矿石冶炼Fe、Cu单质用还原剂还原法,铜的精炼用电解法3.下列关于含Mg、C元素的物质性质、存在和制备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A.自然界不存在Mg单质,C元素至少存在石墨和金刚石两种单质B.CO可以还原氧化铜,Mg能还原CO2,反应类型均为置换反应C.电解熔融氯化镁可制备Mg单质和氯气,卤水可用于提取氯化镁D.煤与水蒸气高温反应生成水煤气,其主要成分是CO和H24.下列有关物质性质的应用正确的是A.液氨可用作制冷剂,碱石灰可用于干燥氨气B.二氧化硅用于生产光导纤维,石英器皿可用于盛放氢氟酸C.高温下用焦炭还原SiO2制取粗硅,粗硅可用于光伏和电脑产品D.氯化铝和氧化铝都是电解质,都可用于电解法制铝5.设N A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
2017-2018学年山东省师大附中高一下学期第三次学分认定考试(期中)化学试题本试卷分第Ⅰ卷和第Ⅱ卷两部分,共6页,满分为100分,考试用时90分钟。
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考试科目填写在规定的位置上。
2.第Ⅰ卷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3.第Ⅱ卷必须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卡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的位置;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答案,不得使用涂改液,胶带纸、修正带和其他笔。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 C:12 O:16 Na:23 S:32 Cl:35.5 Fe:56 Br:80 Cu:64 Zn:65 Ag:108第Ⅰ卷(选择题48分)一、选择题(本题包括24小题,每小题2分,共48分,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1.书法离不开文房四宝(笔、墨、纸、砚),做笔用的狼毫、研墨用的墨条、宣纸(即白纸)和做砚台用的砚石的主要成分依次是()A.多糖、石墨、蛋白质、无机盐B.塑料、石墨、多糖、无机盐C.蛋白质、炭黑、多糖、无机盐D.蛋白质、煤炭、多糖、有机玻璃2. H2能在Cl2中燃烧生成HCl,HCl也能在一定条件下分解为H2和Cl2。
下图为H2、Cl2和HCl 三者相互转化的微观过程示意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过程1放热B.过程2吸热C.过程3放热D.过程4放热3. 下列有关化学键的描述说法正确的是()①水分子间以共价键相结合成为冰②金属和非金属元素只能形成离子键③离子键是阳离子、阴离子的相互吸引④两个非金属原子间不可能形成离子键⑤所有物质中一定含有化学键A.①②⑤B.都不正确C.④D.②③④⑤4. 共价键、离子键是构成物质微粒间的不同作用力,下列给出的物质中,只含有上述一种作用力的是()A.NaOH B.Na2O2C.NH4Cl D.MgCl25. 下列各组原子序数所表示的两种元素,能形成AB3型共价化合物的是()A.1和6 B.8和16 C.11和16 D.12和76. 下列每组物质中含有的化学键类型相同的是()A.NaCl、HCl、H2O、NaOH B.Cl2、Na2S、HCl、SO2C.HBr、CO2、H2O、CS2D.O2、Cl2、O3、He7. 食盐(NaCl)是生活中常用的调味品,胃酸的主要成分是盐酸。
下列关于两种物质的说法正确的是()A.炒菜时放入食盐并不破坏NaCl中的化学键B.胃舒平(主要成分氢氧化铝)与胃酸反应生成的AlCl3属于离子化合物C.NaCl熔化时破坏共价键D.盐酸中的溶质HCl属于共价化合物8. 下列装置中,能构成原电池的是()A.只有(甲) B.只有(乙) C.只有(丙) D.除(乙)均可以9. 在盛有稀H2SO4的烧杯中放入用导线连接的锌片和铜片。
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A.铜片上有H2逸出B.电子通过导线由铜片流向锌片C.反应一段时间后,溶液的H+浓度降低D.负极附近的SO42-离子浓度逐渐增大10. 某小组为研究电化学原理,设计如图装置。
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A. a和b用导线连接时,铁片上发生的反应为Fe-3e-===Fe3+B.a和b用导线连接时,铜片上发生的反应为Cu2++2e-===CuC.无论a和b是否连接,铁片均会溶解,溶液从蓝色逐渐变成浅绿色D. a和b不连接时,铁片上会有金属铜析出11. 下列有关化学反应速率和限度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已知工业合成氨的正反应方向放热,所以升温正反应速率降低,逆反应速率升高B.实验室用H2O2分解制备O2,加入MnO2后,反应速率明显加快C.2SO2+O22SO3反应中,SO2的转化率不能达到100%D.实验室用碳酸钙和盐酸反应制取CO2,用碳酸钙粉末比块状反应要快12.在一定温度下,某固定体积的密闭容器中,建立下列化学平衡:C(s)+H2O(g)+H2(g)。
下列叙述中不能说明上述可逆反应已达到化学平衡状态的是()A.体系的压强不再发生变化B.v正(CO)=v逆(H2O)C.生成n mol CO的同时生成n mol H2D.1 mol H—H键断裂的同时断裂2 mol H—O键13. 实验室中某些气体的制取、收集及尾气处理装置如图所示(省略夹持和净化装置)。
仅用此装置和表中提供的物质完成相关实验,最合理的选项是()质的物质的量变化如图所示,对该反应的推断合理的是()A.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3B+4D 6A+2CB.反应进行到1s时,v(A)=v(D)C.反应进行的6 s内,B的平均反应速率为0.05 mol·(L·s)-1D.反应进行到6 s时,各物质的反应速率相等15.2015年10月,浙江籍科学家屠呦呦因发现青蒿素(C15H22O5)而获得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根据物质的分类,青蒿素属于()A.有机物B.碱性氧化物C.含氧酸盐D.酸性氧化物16. 下列物质之间的相互关系错误的是()A.O2和O3互为同素异形体B.12C和14C互为同位素C.CH3CH2OH和CH3OCH3互为同分异构体D.CH3COOCH3和HCOOCH2CH3为同一种物质17. 下列有关生活中常见的物质,说法正确的是()A. 苯分子中的化学键是单双键交替结构B.聚乙烯能和溴水发生加成反应C. 所有的糖类都能水解D. 75%的酒精可以用于医疗杀菌消毒18. 有机化合物对人类的生活和社会发展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以下关于常见的有机物的性质和应用分析不正确的是()A. 乙烯和苯都能使溴水褪色,褪色的原因相同B. 淀粉、油脂、蛋白质都能水解,但水解产物不同C. 煤油可由石油分馏获得,可用作燃料和保存少量金属钠D. 乙醇、乙酸、乙酸乙酯都能发生取代反应,乙酸乙酯中的少量乙酸可用饱和Na2CO3溶液除去19. 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纤维素属于糖类,有甜味并且可以给人体提供大量的能量B.甲烷、乙烯、苯都可以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C.甲烷是正四面体结构而不是平面正方形结构,可以用CH2Cl2不存在同分异构体证明D.石油分馏是化学变化、煤干馏是物理变化20. 下列与有机物的结构、性质有关的叙述正确的是()A. 淀粉、纤维素、蛋白质和油脂均属于天然高分子化合物B. 甲烷和Cl2的反应与乙烯和Br2的反应属于同一类型的反应C. 葡萄糖、果糖的分子式均为C6H12O6,二者互为同分异构体D. 乙醇、乙酸和水均能与Na反应放出H2,三者分子中决定化学性质的官能团相同21.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三聚氰酸(C3H3N3O3)的结构式为,它属于共价化合物B.只含H、N、O三种元素的化合物,可能是离子化合物,也可能是共价化合物C.NaHCO3、CH3COONa均含有离子键和共价键D.化合物MgO、H2O中化学键的类型相同22.同分异构现象在有机化学中非常普遍,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A.分子式为C5H12的有机物有3种同分异构体B.分子式为C2H6O的有机物一定能与钠反应放出气体C.分子式为C4H10的有机物有2种同分异构体,这2种同分异构体的一氯代物均有2种D.淀粉和纤维素的分子式虽然相同,但二者不是同分异构体23. 乙醇分子中不同的化学键如下图所示,下列关于乙醇在各种反应中断裂键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乙醇和钠反应,断裂键①B.在Cu作催化剂和加热条件下和O2反应,断裂键①和③C.在一定条件下和O2反应,可能断裂键④和⑤D.乙醇是电解质,在水中断裂键①电离出H+24. 某有机物的结构简式为,关于该有机物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1 mol该有机物能与2 mol NaOH发生反应B.1 mol该有机物能与2 mol Na反应生成1 mol H2C.1 mol该有机物能与1 mol NaHCO3反应生成1 mol CO2D.1 mol该有机物最多能与4 mol H2发生加成反应第Ⅱ卷(非选择题52分)二、非选择题(本题包括4小题,共52分)25.(6分)为更好地体现结构决定性质的原理,请你对下面所熟悉的物质中含有的微粒间的相互作用进行分析:①He ②CO2③H2SO4 ④NaOH ⑤CaCl2⑥NaHSO4(1)这些物质中,不含化学键的是________;只含共价键的是________;只含离子键的是_________;既含共价键又含离子键的是________________,(2) 将NaOH溶于水,破坏了NaOH中的__________,(填“离子键”、“共价键”或“离子键和共价键”,下同),将NaHSO4溶于水,破坏了NaHSO4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
26.(12分)某同学为了探究锌与盐酸反应过程的速率变化以及影响反应快慢的因素,在100mL稀盐酸中加入足量的锌粉,用排水集气法收集反应放出的氢气,实验记录如表所示(累计值):(1)是min,该时间段以盐酸的浓度变化表示的该反应的速率是。
从影响反应速率的外界条件分析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反应速率最小的时间段(指0~1、1~2、2~3、3~4、4~5 min)是min,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如果反应过于剧烈,为了减缓反应速率而又不减少产生氢气的量,可以在盐酸中分别加入等体积的下列溶液,你认为可行的是________(填序母)。
A.蒸馏水B.NaCl溶液C.NaNO3溶液D.CuSO4溶液E.Na2CO3溶液,27.(16分)实验室用下图所示装置制备干燥纯净的氯气,并进行氯气的性质实验,请回答下列问题:(1)仪器A的名称是。
(2)烧瓶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含条件)。
(3)为在E装置中收集到干燥纯净的氯气,装置C中盛放的试剂为(填写名称),作用是。
(4)F处盛有Na2S溶液,可用置换反应的原理证明氯的非金属性强于硫。
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5)G中加入的是淀粉碘化钾溶液,发生反应的现象为。
(6)H为尾气处理装置,写出该装置中的离子方程式。
有人认为,用NaOH溶液吸收尾气,可能会引起倒吸。
下列装置中,能起到防倒吸作用的是(填序号字母)。
28.(18分)已知A、B、F是家庭中常见的有机物,A可以用来除去暖瓶或水壶中的水垢;E是石油化工发展水平的标志,F是一种常见的高分子材料。
根据下面转化关系回答下列问题:(1)操作⑥、操作⑦的名称分别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E的结构简式为_________。
(3)B的官能团名称为________,对B的描述正确的是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