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上册第二单元复习教案
- 格式:doc
- 大小:39.50 KB
- 文档页数:5
分数乘法课题:整理与复习教学目标:1.组织学生以自主整理、小组讨论的方式,梳理本单元的主要知识点,进一步完善有关分数乘法的认知结构,发展学生的数学思考能力。
2. 通过练习,使学生进一步认识分数乘法的意义、掌握分数乘法的计算方法,能熟练地进行分数乘法的计算并能运用分数乘法的知识来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3.在回顾整理的过程中,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自我归纳总结能力,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的意识和习惯。
教学重点:熟练进行分数乘法的计算。
教学难点:能运用分数乘法的知识来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准备:课件教学过程:一、自主整理。
(8分钟左右)知识整理单(8分钟)1.快速阅读书本第28页到第39页所有内容。
用你喜欢的方式简单记录本单元你学到了什么知识?(可结合书本第40页上面的“回顾与整理”)2.本单元哪些地方我掌握得不够好?(1)(2)(3)3.本单元哪些练习我经常出错或不太会做。
在书上折上角,用笔作上记号。
交流要求:1.重点交流你是怎么整理你学到的知识的,在学习这些知识时有什么注意点?2.善于倾听,及时补充和提问。
二、集体梳理重难点(10分钟左右)请几位同学展示自己整理的知识点及有疑问的地方。
其余同学作适当的补充及答疑解惑。
导学要点:根据学生整理的知识点,系统梳理。
分数乘整数分数乘法分数乘分数分倒数的意义数倒数乘求一个数的倒数的方法法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解决实是多少际问题求比一个数多(少)几分之几的数是多少(14分钟左右)1.自主完成练习单,完成后可在小组中先交流自己的想法。
练习单一、基本练习。
完成书本第40页第1~3题。
第1题,提问:涂色时,你是怎么想的?第2、3题,收集学生中的典型错误让学生改错。
提问:计算分数乘法时要注意些什么?二、专项练习。
完成书本第40、41页第4~6题。
第4题选择其中的两道题让学生说说是怎么想的。
第5题,提问:求一共喝了多少升,也就是求什么?求一瓶牛奶大约含钙多少克,也就是求什么?三、创编题3337. + +……+ =()×()=() 55560个ab8.已知a和b互为倒数,那么× =( )。
2024年部编新改版语文六年级上册第二单元复习课教案(根据2024年部编新改版语文六年级上册第二单元教材编写)【学习目标】1.复习课文内容,及其生字词语。
2.学习点面结合方法对场面描写的作用,懂得学以致用。
3.感受革命先辈舍己救人的伟大胸怀,感受强烈的爱国情怀。
【核心素养】学习点面结合方法对场面描写的作用,懂得学以致用。
【重难点】1.学习点面结合方法对场面描写的作用,懂得学以致用。
2.感受革命先辈舍己救人的伟大胸怀,感受强烈的爱国情怀。
【评价任务】掌握本单元生字词语。
【教学设计】一、导入新课二、复习本单元学习内容1.生字、词语。
学生认读,抽查学生听写。
2.课文复习学生浏览一下问题,回顾单元重点内容:(1)《七律·长征》A. 读一读,说说诗句的意思和表达的情感①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②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诗句意思:第一句的意思:五岭山脉那样高低起伏,绵延不绝,可在红军眼里,不过像翻腾着的细小波浪;乌蒙山那样高大雄伟,气势磅礴,可在红军看来,不过像在脚下滚过的泥丸。
第二句的意思:金沙江两岸悬崖峭壁,湍急的流水拍击着两岸高耸的山崖,给人以温暖的感受;大渡河上的泸定桥横跨东西两岸,只剩下十几根铁索,使人感到深深的寒意。
表达情感:作者把红军翻越高山峻岭看成是“腾细浪”和“走泥丸”;金沙江水流湍急,拍击着两岸的悬崖,作者却感到“暖”,大渡河上的泸定桥只剩下高悬于两岸的铁索,在作者眼中,也不过是一个“寒”字。
这些充分表达了作者大无畏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B. 主题:本诗通过对红军二万五千里长征艰难历程的生动描述,热情地歌颂了中国工农红军不怕艰难困苦的革命英雄主义气概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2)《狼牙山五壮士》A. 文章写作顺序:事情发展顺序B.小标题概括各部分内容:接受任务→痛击敌人→引上绝路→顶峰歼敌→跳下悬崖C.“点面结合”写法的好处:这样的写法,层次感强,画面感强,既让我们感受到五壮士作为一个战斗群体的团结勇敢,又能感受到每一位战士的英勇顽强,塑造了令人印象深刻的抗日英雄个体和群体的形象。
2017年9月
主备人
集备教师:六年级全体语文老师 学科
语文 课题:复习第一、二单元 课型:复习课 知识点
学情分析
学生能读熟课文,了解课文内容,掌握了大部分生字词,还有部分学生不能熟练背诵课文,生字词的掌握不理想。
教学目标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熟练背诵要求背诵的课文,深入理解课文内容;通过多种形式的练习,掌握生字新词。
重点、难点 熟练背诵课文,掌握单元生字词。
◇◇◇◇◇◇◇◇◇◇◇◇◇◇◇◇◇◇◇◇◇◇◇◇◇◇◇◇◇◇◇◇◇◇◇◇◇◇◇◇◇◇◇◇◇◇◇◇◇◇◇◇◇◇◇◇◇◇◇◇◇
教 学 程 序
一、复习第一单元
(1)回顾第一单元课文内容
第一单元有哪几篇课文?
1、我们爱你啊,中国
2、郑成功
3、把我的心脏带回祖国
4、古诗两首
这些课文有什么共同点?
这几篇课文分别讲了什么内容?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请同学们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复习第一单元生字词
自由复习本单元生字词,把难写的字或者容易出错的字在练习本上多写几遍。
(3)练习背诵
背诵本单元要求背诵的课文和段落,小组内互相检查。
二、复习第二单元
(1)本单元有那几篇课文?
5、负荆请罪
6、最后的姿势
振兴集备活页使用人: 小学 年级 班
教师姓名:
备课,是时时刻刻的反思和一生的准备。
小学六年级上册第二单元《位置与方向》数学教案【三篇】l⑶小结确定位置的方法。
提问:如果只有一个条件,能够确定台风中心的具体位置吗?引导学生得出:要确定台风中心的具体位置必须知道两个条件,即物体所在的方向和物体在这个方向上距离观察点的距离,简单地说就是要用“方向+距离”的方法来确定物体所在的具体位置。
3.组织计算。
师:现在我们知道台风中心所在的具体位置了,那台风大约多少小时后到达A市呢?学生独立计算,组织交流。
600÷20=30(小时)(二)教学例l B市:先确定方向,用量角器量出A市的北偏西30°(量角器中心点与A市重合,量角器0刻度线与正北方向重合,往西量出30°);再表示距离,用1cm 表示100km,B市距离A市200km,在图上也就是2cm。
C市:先确定方向,直接在图上找到A市的正北方向,再表示距离,用1cm表示100km,C市距离A市300km,在图上也就是3cm。
4.算一算。
台风到达A市后,移动速度变为40千米/时,几小时后到达B市?200÷40=5(小时)5.总结画图的基本步骤。
交流:你们认为在确定物体在图上的位置时,应注意什么?怎样确定?总结:(1)确定平面图中东、西、南、北的方向。
(2)确定观测点。
(3)根据所给的度数定出所画物体所在的方向。
(4)根据比例尺,定出所画物体与观测点之间的图上距离。
【设计意图】教学过程中应注重学生观察能力的培养,给学生足够的探索时间和空间,体会在图上确定位置的方法,让学生感受到数学源于生活,高于生活,用于生活的价值和魅力。
三、巩固练习1.教材第20页“做一做”。
这道题物体所在的具体方向和距离都没有直接给出,需要学生自己测量和计算。
⑴让学生独立进行测量、计算、填空。
⑵组织交流。
让学生说说是怎样测量方向的,怎样计算距离的。
2.教材第21页“做一做”。
⑴学生独立进行画图。
⑵投影展示,组织评议。
⑶交流画图的方法。
四、课堂小结今天这节课我们知道要确定物体的位置,关键需要方向和距离两个条件。
语文版语文六年级上册第二单元单元教案范文优秀教案是教师教学行动的真实、典型记录,也是教师教学理念和教学思想的真实体现,因此是教育教学研究的宝贵资源,是教师之间交换的重要媒介。
今天作者在这里给大家分享一些有关于语文版语文六年级上册第二单元单元教案,期望可以帮助到大家。
语文版语文六年级上册第二单元单元教案202X范文1教学目标:1.通过品读重点词句,知道作者笔下上海弄堂生活的特点及上海人的特点。
2.了解上海人的生存方式和生活观念以及弄堂生活所代表的上海城市文化。
教学重点与难点:1.重点:借助文中描写弄堂的词句品读,知道弄堂生活的特点,归纳上海人特点。
2.难点:知道弄堂生活的所代表的上海城市文化。
教学进程:导入新课,创设情境。
1、论述本课的教学内容是了解上海的一个途径。
2、通过观赏一组图片直观了解上海的弄堂。
合作探究,知道课文。
1、分组合作:圈划文中描写弄堂生活的句子,概括弄堂生活的特点。
2、深入探究:总结归纳弄堂里的上海人的特点。
总结全文,归纳主题。
弄堂文化就是上海城市文化的一种象征、一个缩影。
课外延伸,拓展主题。
1、说说你眼中的上海有什么样的特点,你对上海人的想法。
(针对外地学生)2、谈谈你认为现今上海人的生活是否还是和作者笔下以前那些生活在弄堂中的上海人区分。
(针对上海本地学生)归纳:一样的土地,不一样的人。
时期在变,人也在变,如今的上海人早已不再只是生活在弄堂里的那群人了。
新上海人正在以一种全新的面貌迎接四方来客。
他们锐意进取、开拓创新、海纳百川、兼容并蓄。
在他们的努力下,相信上海的明天会更加美好!布置作业1、谈一谈你心目中的上海人的形象,写一篇300字左右的短文。
2、探访或查阅资料,写一篇关于上海的弄堂的说明性文字,300字左右。
板书设计:弄堂生活的特点;安详实用弄堂人的特点;既重视面子、又讲求实惠语文版语文六年级上册第二单元单元教案202X范文2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诵课文。
人教版六年级上册数学第二单元《位置与方向整理复习》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道东、南、西、北四个方位的名称及简单表示方法。
2.能够用简单的语言描述物体的位置。
3.掌握简单的方位语言,如“上、下、左、右”等。
4.能够在实际生活中灵活运用方位语言描述物体的位置和方向。
二、教学重点1.掌握东、南、西、北四个基本方位的名称和表示方法。
2.熟练使用“上、下、左、右”等方位语言描述物体的位置。
3.能够灵活应用所学知识解决日常生活中的方向问题。
三、教学内容1.复习东、南、西、北四个基本方位的名称和表示方法。
2.复习使用“上、下、左、右”等方位语言描述物体的位置。
3.综合练习,让学生在实际场景中运用所学知识。
四、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标有东南西北方位的地图卡片。
2.学生笔、书籍等学习用具。
五、教学过程第一课时1.复习前几节课学过的东南西北四个基本方位的名称和表示方法。
2.让学生互相描述教室中物体的位置,使用“上、下、左、右”等方位语言。
3.出示地图卡片,让学生指出卡片上各个方位的位置。
第二课时1.继续让学生互相描述教室中物体的位置,并引导他们加以复杂场景的描述。
2.对学生进行小组游戏,让他们根据提示用地图卡片指出正确的方位,加深理解。
3.带领学生在校园中进行实地练习,让他们在实际情境中练习运用所学知识。
六、教学延伸1.让学生观察周围环境,并尝试用适当的方位语言来描述物体的位置。
2.设计一些有趣的方位游戏,巩固学生对位置与方向的理解。
3.建议家长在日常生活中和孩子一起探讨和使用方位语言,加深孩子的理解。
七、课堂小结在本节课中,我们复习了东、南、西、北四个基本方位的名称和表示方法,学会了使用“上、下、左、右”等方位语言描述物体的位置。
通过实地练习和游戏,希望同学们能够更加熟练地运用所学知识。
八、作业布置1.完成课后练习册上关于位置与方向的题目。
2.回家观察居住环境中的物体位置,并用简单的语言描述出来。
3.准备一些简单的方位游戏,和家人一起玩耍并适当引导他们使用方位语言描述。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复习教案复习目标:1.掌握本单元生字词的拼音与书写,会写32个生字,会写40个词语。
2.弄清本单元每篇课文的主要内容。
3.感受革命志士的崇高品质,体会中国人民为新中国的诞生而激动、自豪的思想感情。
4.背诵本单元要求背诵的篇目。
5.掌握语文园地中日积月累部分中的内容。
复习过程:一、弄清本单元课文的专题是“重温革命岁月”。
二、谈谈你最喜欢本单元中的哪篇课文,为什么三、复习《七律·长征》1.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这两句诗在全诗中有什么作用你从“不怕”“等闲”体会到了什么“不怕”两字以坚定的语气表现出红军面对长征过程中的千难万险全无惧色。
“等闲”两字则将困难轻轻一瞥加深了对“不怕”的表述,表现出红军藐视困难、从容不迫的自豪感。
2.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这两句诗运用了怎样的修辞方法表现了红军什么样的精神运用对偶的修辞方法承接“千山”,先用“逶迤”和“磅礴”极言山势雄险,后用“细浪”和“泥丸”的比喻言其渺小,表现出了红军藐视困难的英雄气概和敢于战胜一切困难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3.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这两句诗概括写出了长征途中经历的哪两件事根据自己的理解试分析“暖”和“寒”的妙处。
颈联承接“万水”概括了巧渡金沙江、飞夺泸定桥两件事,从中可以体会到红军克敌制胜、勇往直前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
“暖”字写出了金沙江风高浪急、雾水飞溅的实景烘托出红军战士渡江脱险的喜悦心情和一片沸腾的景象。
“寒”字既烘托出泸定桥险恶的形势,又描绘出红军战士浴血奋战飞夺泸定桥的壮烈情景。
4.背诵课文。
四、复习《狼牙山五壮士》1.这篇课文主要讲了什么内容吗这篇课文记叙了抗日战争时期,八路军某部七连六班的五个战士,为了掩护群众和连队转移,诱敌上山,英勇杀敌,最后把敌人引上狼牙山顶峰,英勇跳崖的故事。
2.准备转移时,摆在五壮士面前的是两条什么样的路他们选择了哪一条为什么一条是通往主力转移的方向,可以活下去,另一条是通向狼牙山的顶峰棋盘陀,那是死路一条。
六年级上册数学第二单元教案(合集11篇)篇1:六年级上册数学第二单元教案一、教学内容:1、根据方向和距离两个条件确定物体的位置。
2.根据方向和距离,在地图上画出物体的距离。
3、体会位置关系的相对性。
4、描述并绘制简单的路线图。
二、教学目标:1.通过解决实际问题,使学生体会确定位置在生活中的应用,了解确定位置的方法。
2.使学生能根据方向和距离确定物体的位置,并能描述、绘制简单的路线图。
三、教学重点:1、体会位置关系的相对性。
2、根据方向和距离确定物体的位置并在图上绘出物体的距离。
四、课时安排:1、根据方向和距离两个条件确定物体的位置。
1课时2.根据方向和距离,在地图上画出物体的距离。
1类位置与方向(一)教学内容:根据任意方向和距离确定物体的位置教学目标:1、通过具体的活动,认识方向与距离对确定位置的作用。
2、可以根据任意方向和距离确定物体的位置。
3、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教学重、难点:1、可以根据任意方向和距离确定物体的位置。
2.任何角度和特定方向的精确描述。
教学过程:一、设置情景:如果你是赛手,你将从大本营向什么方向行进?你是怎样确定方向的?小组讨论:运用以前学过的知识得到大致方向。
1、训练加方向标的意识:加个方向标有什么好处?2、突出以大本营为观测点:为什么把方向标画在大本营?探究任意方向和距离确定物体的位置。
质疑:1、知道吐鲁番在大本营的东北方向就可以出发了吗?2、如果这时就出发可能会发生什么情况?小组讨论:参赛者在哪个方向可以更准确更快速地找到目的地。
研究时,可以用上你手头的工具。
吐鲁番在大本营东偏北30度练一练:你说我摆,为小动物安家。
(课前剪好小图片,课上动手操作。
)例子:我把熊猫的家设置在相反的方向。
例:我把熊猫的家安在西偏北30度的方向上,熊猫摆在哪?讨论:为什么猴子的家在西偏南30度,而小兔家在南偏西30度的方向?解决问题,寻找得出距离的方法。
如果你的赛车每小时行进200千米,你要走几小时能到达考察地?图上没有直接标距离,你有什么办法解决它呢?仔细观察地图,你发现了什么?小组试一试解决。
人教版六年级上册数学第二单元《位置与方向整理复习》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六年级上册数学第二单元《位置与方向整理复习》主要是对之前学过的位置与方向知识进行梳理和复习。
内容包括:利用方向和距离确定物体的位置,用经纬网确定位置,以及用方位角和距离表示物体的位置。
通过复习,使学生进一步掌握利用方向和距离确定物体位置的方法,提高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思维能力。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在之前的学习中已经掌握了利用方向和距离确定物体位置的基本方法,能够运用经纬网确定物体的位置。
但部分学生对位置与方向的判断还不够熟练,空间想象能力和思维能力有待提高。
因此,在复习过程中,教师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针对不同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有针对性的教学。
三. 教学目标1.掌握利用方向和距离确定物体位置的方法。
2.学会用经纬网确定物体的位置。
3.提高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思维能力。
4.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交流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利用方向和距离确定物体位置的方法,用经纬网确定位置。
2.难点:对位置与方向的判断,以及空间想象能力和思维能力的提高。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生活实例,引导学生运用位置与方向知识解决问题。
2.合作学习法:小组讨论,共同探讨问题,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3.实践操作法:引导学生动手操作,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4.启发式教学法:教师提问,引导学生思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六. 教学准备1.教学课件:制作精美的课件,展示相关知识点。
2.教学素材:准备一些生活实例,用于引导学生在实际情境中运用位置与方向知识。
3.练习题:设计一些具有针对性的练习题,用于巩固所学知识。
4.小组讨论工具:准备一些卡片、小玩具等,便于学生小组讨论。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一个生活实例,如迷路的人如何找到目的地,引出本节课的主题——位置与方向。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利用方向和距离确定物体的位置。
2.呈现(10分钟)呈现之前学过的关于位置与方向的知识点,如利用方向和距离确定物体位置的方法,用经纬网确定位置等。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第二单元《单元复习课》教学设计作业设计一、积累与运用。
1.读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
(5分)(1)城楼檐下,八盏宫灯分挂两边。
靠着城楼两边的石lán(),八面鲜艳的旗zhì()迎风招展。
(2)融化的雪水像玉龙一样,从高xuán()的山jiàn()、从峭壁断崖上奔腾而下。
(3)在抗日战争期间,根据地的战士们带着对日kòu()的满腔仇恨投入到一次次战斗中。
2.下列加点字的读音和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 灯盏(zhăn) 隆重汇集暴炸B. 检阅(jiăn) 制定距离屹立C. 眺望(tiào) 抡圆棋盘曲服D. 发射(sè) 毫迈壮烈奋战3.爱国名言我会背。
(12分)爱国,就是诸葛亮说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全心全意贡献出全部力量)”;就是曹植说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为了国难而牺牲自己,把死看得和回家一样从容)”;就是陆游说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即使官位卑微,也不敢忘记为国为民担忧)”;就是李纲说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老祖宗的疆土,应该用生命来守卫,哪怕一丁点儿都不可以让给敌人)”。
我还知道的爱国名言有:,。
4.写人物说话时,可以不用“说”来表达。
读句子,仿照例句写一写。
例句:清明节前的一个晚上,我又漫步在广场上,忽然背后传来一声赞叹:“多好啊!”①②二、课外阅读。
大江保卫战(节选)①1998年的夏天。
暴雨,大暴雨,一场接着一场。
奔腾不息的长江,转瞬间变成了一条暴怒的巨龙,疯狂地撕咬着千里江堤。
荆江告急!武汉告急!九江告急!……灾情就是命令,灾区就是战场。
在这万分危急的关头,几十万解放军官兵日夜兼程,朝着大江挺进。
他们和几百万人民群众一起,打响了气壮山河的大江保卫战。
人教版六年级上册数学第二单元《位置与方向整理复习》教案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六年级上册数学第二单元《位置与方向整理复习》主要是对之前学习的位置与方向知识进行复习和整理。
本单元的内容包括在平面图上确定物体的位置,根据方向和距离确定物体的位置,以及利用坐标系表示物体的位置等。
通过本单元的学习,学生能够巩固和加深对位置与方向的理解和运用。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在前面的学习中接触过位置与方向的概念,对基本的方位词、角度和距离有一定的了解。
但是,部分学生可能对复杂情况下的位置确定还存在困难,需要通过实例和练习来进一步巩固。
同时,学生对于坐标系的理解和运用还不够熟练,需要通过具体的例子和操作来进行加强。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够灵活运用位置与方向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能够熟练使用坐标系表示物体的位置。
2.过程与方法:通过实际操作和练习,提高学生确定物体位置的能力;通过小组合作和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能够根据方向和距离确定物体的位置,能够利用坐标系表示物体的位置。
2.难点:在复杂情况下,如何快速准确地确定物体的位置,以及坐标系的运用。
五. 教学方法采用讲授法、示范法、练习法、小组合作法等。
通过实际的例子和操作,引导学生理解和运用位置与方向的知识;通过小组合作和讨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具:平面图、坐标纸、指示箭头等。
2.学具:学生用书、练习本、尺子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a.复习基本方位词和角度。
b.引导学生思考:在日常生活中,我们是如何确定物体的位置的?2.呈现(10分钟)a.出示一些实际情境的图片,让学生尝试确定物体的位置。
b.引导学生发现确定物体位置的方法,并总结出:根据方向和距离可以确定物体的位置。
3.操练(10分钟)a.让学生在平面图上练习确定物体的位置。
六年级上册第二单元复习教案一、教学目标:1掌握第二单元的“杰出、修筑”等重点词语及词语解释2复习“日积月累”的有关内容3理解本单元重点课文重点的关键语句二、教学重点:理解本单元重点课文重点的关键语句教学难点:自己整理其他课文关键语句的理解三、教学方法:讲读法、回忆法、听写法四、教学过程:1 掌握重点词语(注意加点字的读音)杰出修筑设计施工阻挠.控制轰动艰巨毅然铲.平勉励恶劣泥浆岔.道真挚.避免朦胧..凄凉引用强烈居庸关悬崖峭壁狂风怒号惹人讥笑寝.不安席思潮起伏可见一斑德高望重岁月悠悠津津乐道左冲右撞意味深长庞然大物行色匆匆奇妙无比不拘一格波涛起伏水落石出百折不回牙牙学语2 掌握下列词语的解释终天之恨:终身的遗恨。
思潮起伏:接二连三的思想活动。
心潮腾涌:心情跳跃、涌动。
碧空如洗:青蓝色的天空像洗过一样的明净。
碧空:青蓝色的天空。
蹒跚学步:学走路时,摇摆不稳的样子。
立地顶天:也作“顶天立地”,诗歌是为了押韵而变换。
形容形象高大,气概雄伟豪迈。
3 《詹天佑》课文复习(1)课文是从三个方面来叙述詹天佑主持修筑京张铁路的过程:(勘测线路)、(开凿隧道)、(设计“人”字形线路)。
(2)詹天佑开凿居庸关采用的是(两端同时向中间凿进法)开凿八达岭采用的是(中部凿井法、两端凿进法)。
(3)中心思想:课写了我国杰出爱国工程师詹天佑克服重重困难主持修筑京张铁路, 表现了詹天佑的爱国主义精神和卓越才能,反映了中国人民的智慧和力量。
(4)人物评价:詹天佑是一个(不怕困难,勇于挑战,工作严谨,热爱祖国)的人。
4 《怀念母亲》复习(1)作者:季羡林(2)标题含义:怀念两个母亲:亲生母亲和祖国母亲。
(3)重点问题①“我的祖国母亲,我是第一次离开她。
不知道为什么,我这个母亲也频来入梦。
(“频来入梦”是什么意思?你知道祖国母亲“频来入梦”的原因吗?)答:“频来入梦”的意思是祖国母亲经常到梦中来。
作者远离故土,身居异国他乡,尤其作者是第一次离开祖国,犹如孩子离开母亲的怀抱,心中无限思念。
2023年六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教案2023年六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教案1教学目标:1、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注意积累课文中的语言。
2、了解环境描写对人物心理的衬托作用,联系课文内容,理解“海边的孩子,不沾点海水就长不结实”这句话的意思。
3、凭借课文语言材料,明白经风雨、见世面,接受实际锻炼,对自己健康成长的重要作用。
教学重点、难点:联系课文和学生生活实际理解“海边的孩子,不沾点海水就长不结实”这句话的意思。
教学准备:课件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1、同学们,今天我们继续学习第25课,生读课题!2、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课文三次写了爷爷的芦笛声,分别是什么样的?(板书:在强强的想像里,爷爷的芦笛声是那么婉转悠扬、在海边,听到爷爷的芦笛声是那么清脆悦耳、在狂风怒涛的漫漫长夜,爷爷的芦笛声是那么奇特有力)每次都给强强不同的感受。
3、那今天我们上课你想解决什么问题呢?(学生质疑)你很会观察思考,我相信通过今天的学习,你的问题就一定能解决。
二、速读课文,初步感知第三次芦笛声:1、下面就让我们带着同学们的问题,快速阅读课文的7-13自然段,看看自己能不能有所发现?2、学生速读7-13自然段。
3、谁来说说为什么第三次笛声是奇特的?(指名说:A、因为这笛声将他的恐惧驱赶的一干二静——B、因为这笛声让强强变得勇敢起来——C、因为这笛声让他明白了“海边的孩子,不沾点海水就长不结实。
”)你们真会读书呀?读一遍,就能了解其中的大概了,真了不起!三、研读课文,品味第三次芦笛声:1、白天的大海、笛声是那么富有诗情画意,和强强想的完全一样,那夜晚的大海和笛声,应该更加充满浪漫和诗意。
可那个晚上呢?今天我们继续往下学习7-10自然段。
出示自读要求:ppt(1)用横线划出描写风浪的句子,用波浪线划出强强面对风浪的表现。
(2)读读你画的语句,体会一下这不平常的夜和强强当时的感受。
2、学生自渎。
3、交流:(1)谁来说说那是一个怎样的夜晚?(指名说)①这是一个大海变得狂怒的夜晚。
六年级数学上册第二单元教案优秀7篇六年级数学上册第二单元教案篇一教材分析《分数乘整数》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的内容。
从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出发合理地使用教材,本课教学重点是让学生理解算理、掌握计算法则。
学情分析本课是在整数乘法和分数加法的基础上学习的,通过直观操作帮助学生理解算理并正确进行计算,在此基础上拓宽学生的知识面。
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在学生已有的分数加法及分数基本意义的基础上,结合生活实例,通过对分数连加算式的研究,使学生理解分数乘整数的意义,掌握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能够应用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法则,比较熟练地进行计算。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比较,指导学生通过体验,归纳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法则,培养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导学生探求知识的内在联系,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通过演示,使学生初步感悟算理,并在这过程中感悟到数学知识的魅力,领略到美。
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使学生理解分数乘整数的意义,掌握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总结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法则。
教学过程六年级数学上册第二单元教案篇二教学内容:教材第20-21页例2、第21页“做一做”及第23页练习五第4-7题。
教学目标:1、使学生能根据方向和距离,在示意图中确定物体的具体位置。
2、使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培养空间观念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在问题情境中感受根据距离和方向确定位置的价值。
教学重点:正确标出物体的准确位置。
教学难点:掌握确定位置的方法。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绘图工具:直尺、铅笔、卡纸等。
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1.确定物体位置,必须要哪些条件?2.观察下图,说一说。
(课件出示)二、自主学习探究新知1.创设情境问题,展开问题探讨。
师:同学们,台风登陆后方向发生了改变,正向B市移动,C市也将有大到暴雨。
如何利用A市这一观测点,很快画出B市和C市的位置图呢?生:要知道两座城市的方向和距离,才能画出准确位置。
六年级上册英语第二单元教案5篇能力目标:能听懂,会说要求的单词和句子情感价值:进一步提高对英语学习的热忱,培养更加稳定的学习兴趣。
能乐观主动地参与课堂活动,在情景对话中大胆开口,主动仿照。
教学重点学习和练习正确书写四会单词和四会句子.教学难点正确使用代词this和that。
课时数 2教学过程 1.热身 / 复习(Warming-up / Revision)1)播放课本附录中的歌曲I want to be your friend, 渲染课堂气氛。
2)把小动物面具挂在墙上,让学生说出它们是什么动词,是谁的。
2.新课导入(Presentation)1)展示本课教学挂图,让学生观察,并提出问题:What are Peter and Lisa doing?What are they talking about?2)播放本课录音,让学生听,然后讨论自己的猜想是否正确。
3)再放录音,让学生认真听:谁扮演bear?谁的头饰找不到了?最终找到了吗?4)指导学生跟读录音。
5)让学生四人一组分角色表演会话。
6)鼓励学生戴面具到讲台上来表演。
3.趣味操练(Practice)1)老师将全班划分成6~8个小组,每组发一张白纸,每张白纸的最上面都写有“失物招领处”。
要求每组画出3~4种物品,供其它组认领。
2)每组分成两部分,一部分当失主去其它组找丢失物品,另一部分留在本组供应物品。
用所学句型进行交际活动。
3)播放本课投影片,让学生边看边配音。
4. 拓展活动(Additional activities)1)回家听本课录音,仿照语音语调。
2)把本课对话改编或故事,讲给父母听。
课后反思六班级上册英语第二单元教案2教学目标学问目标:能够听、说、读、写的单词和句子是:coat, jacket, jeans, shoes;Is this his coat? Yes, it is. Is that his jacket? No, it isnt.能力目标:能听懂,会说要求的单词和句子情感价值:进一步提高对英语学习的热忱,培养更加稳定的学习兴趣。
部编版道德与法治六年级上册第二单元复习课教案一、教学目标1. 了解法律、法规是什么,知道人们为什么要遵守法律、法规;2. 理解个人责任和法律责任的区别和联系;3. 了解游戏的规则并善于遵守游戏规则;4. 掌握一定的解决纠纷的正确方式和方法。
二、教学内容1. 什么是法律,法律的作用;2. 什么是规章制度、游戏规则,规章制度、游戏规则的作用;3. “我该不该告诉”情景卡片,引导学生进行讨论,并分析有些问题需要求助他人;4. 掌握基本调解原则和方法。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法律”和“游戏规则”两个概念带入新课,让学生了解法律和游戏规则分别是什么,都有什么作用。
2. 研究课文简单介绍文中内容,让学生了解纠纷产生时应该如何解决。
3. “游戏规则”小游戏采用游戏方式让学生认识游戏规则的作用,并明确大家必须遵守游戏规则才能得到公正的裁决。
4. 合作讨论通过情景卡片的形式,让学生合作讨论解决问题,分析哪些问题需要求助他人。
5. 制定共同规则让学生以小组合作的方式制定共同规则,体验制定规则的过程,感受权利和义务。
6. 练调解模拟纠纷场景,让学生体验基本调解原则和方法。
四、教学反思本课通过在法律和游戏规则这两个概念带入,引导学生了解他们的作用。
同时,通过情景卡片、小组讨论和模拟场景的方式带领学生去思考、讨论、解决问题,并提醒学生哪些问题需要求助他人,让学生掌握基本的调解原则和方法。
在教学过程中,鼓励学生进行互动和合作,增强他们的交往能力和实践动手能力,达到了预期的教学目标。
第二单元复习
复习目标:
1、读
2、回顾课文的主要内容.了解课文的写作顺序.
3 、在课文中积累语言,体会关键词句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
4、背诵记忆要求的段落,并会填空.
5 、积累关于爱国的名言.
复习重点:背诵默写积累的内容。
复习准备:多媒体课件
复习课时:2课时
复习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二、组织活动
活动一、课文回顾
1、回顾本组课文的主题,课文的表达特点及课文的内容组成,
2、读背重点的课文、句、段。
3、背诵展示。
活动二、词语大盘点
1、自读本单元课文中的19个生字,以及“词语盘点”中的词语。
2、易错难写的字词指导。
3、听写词语
杰出施工阻挠勘测恶劣讥笑泥浆真挚凄凉朦胧
岔道竣工要挟毅然勉励铲平悬崖峭壁寝不安席
频来入梦思潮起伏可见一斑
活动三、积累运用
1、读背本组课文中的重点句子,并积累下来。
并说说自己的理解.
2、积累关于名人爱国的名言.
3、展示分享。
第二课时
1、自主完成下列练习。
2、集体订正。
3、做题情况反馈。
一、看拼音写词语
shèjìshīgōng zǔnáo jiéchūxiūzhù
( ) ( ) ( ) ( ) ( )
kòng zhìhōng dòng jiān jùchǎn píng miǎn lì
( ) ( ) ( ) ( ) ( )
níjiāng zhēn zhìbìmiǎn méng lóng chàdào ( ) ( ) ( ) ( ) ( )
èlièqiáng lièqīliáng fǔyǎng chún jié
( ) ( ) ( ) ( ) ( )
chén mèn kān cètiáo jiéfùsūrèliè
( ) ( ) ( ) ( ) ( )
gāng jìng lǐng lüèxiān qūmíliàn zhuāng diǎn ( ) ( ) ( ) ( ) ( )
jīng tàn sīcháo qǐfúxuán yáqiào bìkuáng fēng nùháo ( ) ( ) ( ) ( ) rěrén jīxiào qǐn bùān xíkějiàn yìbān bǎi zhébùhuí( ) ( ) ( ) ( ) shuǐluòshíchūbōtāo qǐfúbìkōng rúxǐ( ) ( ) ( )
二、组词
拖()机()妻()班()劣()蒙()挚()施()讥()凄()斑()务()朦()势()浇()艰()奖()俊()幕()历()篇()绕()银()浆()竣()墓()厉()偏()挠()很()桨()峻()慕()励()骗()三、多音字
āo ()sāng()hā()
要丧哈
yào()sàng()hǎ( )
áo()jiē()cháo()
调结朝
diào()jié()zhāo()四、补充词语
( )( )峭壁狂风( )( ) 攀山( )( ) ( )( )讥笑( )( )灰天( )( )安席
可见( )( ) 水( )石( ) ( )( )不回( )( )起伏碧空( )( ) ()来入梦
五、课文语言积累运用
1、我们爱我们的民族, .(周恩来)
2、我是中国人民的儿子, (邓小平)
3、唯有是值得宝贵的,唯有, .(鲁迅)
4、我爱我的祖国, ,离开了她, ,我就, (把金)
六、重点段落背诵默写
1、詹天佑(),也(),毅然接受了任务, ().哪里(),哪里(),哪里(),哪里(),都要经过勘测, ().詹天佑经常勉励工作人员说:“我们的工作首先(),不能().‘()’‘()’这类说法不应该出自工程人员之口.”他亲自带着学生和工人,(), (),在峭壁上()、().塞外常常(),(), ().
不管(),詹天佑始终坚持在野外工作.白天,他();晚上,他就()、().为了寻找一条合适的线路,他常常(). 遇到困难,他总是想: (), ();否则,(),还会().
2、我一生有两个母亲,一个是(),一个是()。
我对这两个母亲怀着()和()。
3、五月端阳,()。
八月中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