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中医针灸治疗中风后遗症

中医针灸治疗中风后遗症

中医针灸治疗中风后遗症

中风是中老年患者常见多发疾病,同时该病具有很高的死亡率与致残率,严重危害患者的生命安全。近年来,随着临床医学水平的不断提升,中风的死亡率不断下降,但是在临床治疗中还是会出现中风后遗症,这些后遗症会对患者的身体健康和日常生活产生严重的影响。所以要重视中风后遗症的治疗,提高患者生活质量。随着中医的不断发展,很多疾病都会选择中医方法治疗并且取得理想效果。本文对中风后遗症的中医针灸治疗进行了研究分析,希望能够让大家对此有更全面深入的了解。

一、中风的基本介绍

(一)中风的病因和诱因

中风的发病原因十分复杂,主要由血脂增高和血液粘稠度增高等疾病密切相关。首先是动脉粥样硬化,根据相关统计数据可知,在中风患者中有70%及以上都患有动脉硬化,而导致动脉硬化的主要原因就是高血脂症。其次,高血压疾病也是中风的常见发病原因,因为超过90%的脑出血患者都有高血压病史。最后,中风的发病原因之一还有心脏病,常见的有心内膜炎疾病,该病可能会导致附壁血栓,如果心动过缓就会导致脑供血不足从而导致中风。另外,糖尿病也与中风具有密切的联系,在中风患者中有30%左右都患有糖尿病。所以有以上疾病者一定要引起重视,多关注自己身体变化,预防中风。

临床研究证实中风起病急,但是具体的病理过程却比较缓慢,在病理变化的过程之中,中风的诱发因素可能会加快变化过程,最终诱发中风。如:情绪突然波动,生气、激动等。还有过度劳累或者是用力过猛也容易突然诱发中风。还有高血压、糖尿病、高血脂以及心脏病等疾病突然加重,也会加快中风进程。所以在日常生活中一定要注意控制自己的情绪,如果有基础疾病患者要按时服药,保证病情稳定。

(二)中风发病的三个时期

中风发病主要分为三个时期,首先发病后的两周内都是急性期,在此期间患者的病情十分不稳定,并且可能会快速变化。在这个时期的治疗原则主要是保证患者的生命健康,同时控制病情避免恶化。

其次是发病两周后到发病六个月内,这是中风疾病的恢复期,在此期间患者的病情逐渐稳定,如果治疗及时患者的肢体障碍与语言障碍等症状都能够得到很好的改善,患者病情较轻就能够恢复到正常水平,重症患者的临床症状不会有明显的改善。

最后就是发病六个月以上的后遗症期,如果中风患者经过恢复期之后神经损伤依然没有恢复到正常水平,那么在之后很长一段时间之内肌肉活动也无法恢复到正常水平,患者依然存在肢体无力以及语言功能障碍。如果在后遗症期间不能得到有效的治疗,那么患者可能终身都无法生活自理,同时存在语言功能障碍。所以如果错过急病期这个黄金治疗时期,就一定要重视后遗症期的治疗,不要错过最后的机会,保证中风患者的身体健康,提高中风后遗症患者的生活质量。

二、中风后遗症的中医针灸治疗

(一)中医针灸治疗中风后遗症的优势

在中风后遗症的临床治疗中,中医针灸是首选的治疗方法,早在几千年前针灸疗法就应用于实践,一直传承到现在。现阶段,中风后遗症已经被列为针灸最主要的适应症之一。根据实际的中医治疗可知,针灸能够有效促进脑血管侧支循环,从而增加受损脑组织的血流量,这样就能够促进患者脑功能的恢复,也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代偿作用。除此之外,针灸还能够起到活血化瘀、舒筋通络以及改善关节活动度等作用,对于中风后遗症患者来说,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患肢功能。

除了身体方面的改善,对于中风后遗症患者而言,针灸治疗能够让患者实现肌力零的突破。让患者从只能被动运动发展为可以主动运动,从而激发人体的康复潜能,真正帮助患者树立起治疗的信心,改善患者的心理状态。

(二)中医针灸治疗中风后遗症

1、中医针灸治疗面瘫

面瘫是十分常见的一种中风后遗症,主要症状表现为:一侧眼睑不能正常闭

合或者无法正常抬起,同时嘴角下垂,伸舌偏向患侧,伴有流涎。中医针灸治疗

该病,选取太阳穴沿颧弓内缘进针,向颊车透刺。选取四白穴直刺触及骨孔,选

取风池穴刺向结喉,进针为1.42--2寸。

1.中医针灸治疗失语

大部分患者在中风后都存在不同程度的语言障碍,主要症状表现为:不能正

常说话,无法回答问题或者是无法正确叫出物品的名称。中医针灸治疗该病,选

取上星与百会互相透刺,选用三棱针对金津、玉液点刺放血,选取廉泉穴深刺向

舌根,以酸胀感直抵舌根为准。

3.中医针灸治疗四肢不遂

中风常见后遗症之一为四肢不遂,患者有不同程度的肢体障碍,无法正常生活。而四肢不遂又分为上肢不遂和下肢不遂两种情况。中医针灸治疗上肢不遂主

要是选取极泉、尺泽、合谷、肩、曲池、外关等穴位,用平补平泻法开展实际的

针灸治疗。而下肢不遂主要选取委中、阴陵泉、昆仑、环跳、三阴交、阳陵泉、

解溪等穴位,针法为平补平泻法。

4.中医针灸治疗尿失禁

少部分中风患者会留下尿失禁的后遗症,严重影响患者的正常生活,中医针灸治疗该病,选取关元、气海等穴以毫针补法开展治疗,阴陵泉则用泻法

开展治疗。

5.中医针灸治疗偏瘫

在中风后遗症中很多人将四肢不遂与偏瘫混淆,但实际的治疗方法完

全不同。偏瘫取穴为:太阳、曲泽、阳交、解溪、委中,以上穴位均行点刺放血,一周一次。

(三)中医针灸治疗中风后遗症的注意事项

以上常见的中风后遗症都可以选择针灸方式开展治疗,并且都能够起到比较

理想的效果。但是在接受针灸治疗时要注意以下一些事项。

首先,患者要选择正规的医院和诊所接受针灸治疗,不要听信偏方和熟人介绍。目前,存在一些缺乏营业执照的诊所,里面的针灸医生没有相关资格证书,

专业知识不过硬,不仅不能起到理想的治疗效果,还可能会导致病情加重。

其次,在精神紧张或者过度疲劳,以及处于饥饿状态时不宜立即针刺。因为

这时身体很容易出现应激反应,影响针灸效果。除此之外,要注意孕妇慎行针刺,下腹部、腰骶部、合谷、三阴交、昆仑、至阴禁止针刺。另外如果皮肤有感染或

者是溃疡,在针灸时也要避开这些部位。

综上所述,在各种中风后遗症的治疗中针灸治疗效果理想,能够有效改善患

者疾病症状,提升患者生活质量。但是也要认识到针灸治疗的局限性,在开展针

灸治疗的同时,患者还应该积极开展各项功能康复锻炼,加强语言、肢体等科学

训练,从而在最大程度上促进身体康复。

中医针灸治疗中风后遗症

中医针灸治疗中风后遗症 中风是中老年患者常见多发疾病,同时该病具有很高的死亡率与致残率,严重危害患者的生命安全。近年来,随着临床医学水平的不断提升,中风的死亡率不断下降,但是在临床治疗中还是会出现中风后遗症,这些后遗症会对患者的身体健康和日常生活产生严重的影响。所以要重视中风后遗症的治疗,提高患者生活质量。随着中医的不断发展,很多疾病都会选择中医方法治疗并且取得理想效果。本文对中风后遗症的中医针灸治疗进行了研究分析,希望能够让大家对此有更全面深入的了解。 一、中风的基本介绍 (一)中风的病因和诱因 中风的发病原因十分复杂,主要由血脂增高和血液粘稠度增高等疾病密切相关。首先是动脉粥样硬化,根据相关统计数据可知,在中风患者中有70%及以上都患有动脉硬化,而导致动脉硬化的主要原因就是高血脂症。其次,高血压疾病也是中风的常见发病原因,因为超过90%的脑出血患者都有高血压病史。最后,中风的发病原因之一还有心脏病,常见的有心内膜炎疾病,该病可能会导致附壁血栓,如果心动过缓就会导致脑供血不足从而导致中风。另外,糖尿病也与中风具有密切的联系,在中风患者中有30%左右都患有糖尿病。所以有以上疾病者一定要引起重视,多关注自己身体变化,预防中风。 临床研究证实中风起病急,但是具体的病理过程却比较缓慢,在病理变化的过程之中,中风的诱发因素可能会加快变化过程,最终诱发中风。如:情绪突然波动,生气、激动等。还有过度劳累或者是用力过猛也容易突然诱发中风。还有高血压、糖尿病、高血脂以及心脏病等疾病突然加重,也会加快中风进程。所以在日常生活中一定要注意控制自己的情绪,如果有基础疾病患者要按时服药,保证病情稳定。 (二)中风发病的三个时期

针灸推拿治疗中风后遗症的研究进展

针灸推拿治疗中风后遗症的研究进展 脑中风主要包括脑梗死和脑出血,是严重危害人们健康和生命的疾病,具有发病率高、死亡率高、残疾率高的特点,目前尚缺乏安全、有效的治愈措施,本病严重影响了患者的生存质量,给家庭和社会带来沉重负担,消除或减少患者运动功能障碍,提高其生存质量,是康复治疗的根本目的 病因病机 脑梗死病机较复杂,归纳起来不外虚(阴虚、气虚)、火(肝火、心火)、风(肝风、外风)、痰(风痰、湿痰)、气(气逆)、血(血瘀)6 方面,其中又以肝肾阴虚根本。 康复治疗介入时间 熊杰认为脑梗死患者一般在发病超早期(6h内),脑出血患者在病情稳定时,就可介入针刺治疗、康复锻炼等综合治疗。及早进行针刺治疗和康复训练,不但能阻止病情继续发展,加速自然恢复过程,促进运动功能恢复,缩短恢复期,还可以避免废用综合征、肩手综合征的发生,显著提高脑中风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明显改善其运动功能及认知功能。本病3个月内进行上述治疗,一般可达最限度的恢复,效果最佳。 针灸推拿疗法 目前中风的治疗以针灸为主,刘嘉聪[2]针刺推拿配合康复训练治疗中风后遗症60例。治疗方法:均采用内科常规治疗,配合针刺、推拿及康复训练。针刺取穴:患侧阳陵泉、足三里、手三里等。留针30min,以平补平泻为主。推拿:以患侧肘膝关节以下部位为主。施点、揉、按等手法,挤捏手指、足趾、患肩、肘等关节被动活动。配合康复训练。结果:总有效率95%。吴长岩等1针刺结合现代康复技术改善中风后临床功能212例,随机分为针刺加康复(I)组113例和单纯针刺组(Ⅱ)组99例。治疗方法1组采取针刺加心理康复和运动功能康复治疗,Ⅱ组采取单纯针刺治疗。针刺治疗选穴:风池、风府、印堂等。操作:患者取侧卧位,按常规操作进针后,加接治疗仪,选用

中医针灸治疗中风后遗症的方法

中医针灸治疗中风后遗症的方法 作为较为常见的心血管疾病,中风患者不仅具有发病率、死亡率高的特点, 而且患者的并发症较多,这对于患者的身心健康造成了较大影响,严重威胁患者 的生命安全。从中风后遗症类型来看,其不仅包含了语言障碍、行动不便,而且 涉及口眼歪斜等多种情况,给患者本人及家庭带来较大负担。临床实践中,西药 治疗中风后遗症的效果并不理想,这使得中医治疗手段的应用逐渐增多。目前,针灸在中风后遗症治疗中得到了广泛应用,今天就给大家 科普一下中风后遗症针灸治疗的那些事。 1、中风后遗症的基本情况 中风又被人们成为脑卒中,作为一个全球性的健康问题,中风不仅会造成患 者伤残,而且严重地影响着患者的生命安全。在我国,每年新发的脑卒中病例高 达150~200万,患者死亡率高达58~142/10万人。目前我国幸存的中分患者近 700万,其中超过75%的患者存在伤残问题。这严重地影响了患者的生活质量, 并对国家的发展较大阻碍。 中风患者发生后遗症的概率较高。肢体障碍、语言障碍是较为常见的后遗症 类型,此外患者多有口眼歪斜、抑郁、吞咽障碍、尿失禁等问题。在中医学领域,中风后遗症被归结为“大厥”和“偏枯”范畴,中医指出:脑络瘀滞会造成人体 气血逆乱,这使得导致中风患者发生多种后遗症的重要原因。在对患者进行治疗中,不仅要注意改善患者的气血额,而且要注意通络祛滞。针灸治疗是中医治疗 方法中的常用手段,在中医后遗症治疗中,其能通过活血化瘀、舒经通络,确保 患者的气血畅通,这对于提升患者质量效果,改善患者病情具有积极作用。 2、中医针灸治疗中风后遗症 2.1吞咽功能障碍针灸治疗

在中风患者中,发生吞咽功能障碍的患者约为22%~65%。在这些患者中,症 状较强的患者有饮水呛咳问题,症状较严重的患者往往需要静脉注射补水或鼻饲。吞咽功能障碍不仅会导致患者营养不良,而且会使得患者水电解质失衡,有的患 者还会发生吸入性肺炎、脱水窒息等问题,严重地影响了患者的预后。目前,采 用针灸方法治疗吞咽功能障碍时,除醒脑开窍针刺法、通关利窍针刺法外,靳三针、腹针、舌针、头针等都是较为常用的治疗方式。其治疗方法所选穴位具有较 大差异。如醒脑开窍针刺法会结合“窍闭神匿,神不导气”的病机,选择取阴经 和督脉穴位进行针刺治疗,治疗中通常会选择人中、内关、三阴交作为主穴位, 而将风池、完骨、翳风、廉泉作为配穴,治疗效果较为突出。而在通关利窍针刺 法中,常取穴位不仅包含内关、水沟、三阴交,而且涉及风池、完骨、翳风、咽 后壁等。 2.2痉挛性偏瘫针灸治疗 痉挛性偏瘫是中风患者中的常见残障问题,其在影响患者运动功能的基础上,降低了患者的生活质量。在中风后痉挛性偏瘫针灸治疗中,传统针刺法的应用较多,其包含了弱刺激和强刺激两种方式,其中在上肢屈肌侧、下肢伸肌侧部位, 选择主动肌群的穴位对患者进行弱刺激;而对于拮抗肌群的穴位实施强刺激,这 样不仅可以起到改善患者痉挛程度的效果,而且对于患者运动功能的提升具重要 作用。除此之外,经筋刺法、腹针法等都是较为常用的单纯真此方法。其中经筋 刺法在联络百骸、维络全身中起到重要作用,而腹针法能通过,通过腹部来调整 阴阳,这对于患者阴平阳秘控制,阴阳平衡恢复具有深刻影响。 2.3睡眠障碍的针灸治疗 在中风患者中,有失眠和睡眠结构紊乱的患者多达95%,这些患者不仅有入 睡困难、睡眠倒错问题,而且睡眠呼吸障碍的表现较为明显。此外,随着中风后 睡眠障碍的严重,部分患者的血压还会升高,糖尿病问题还会变得更加严重;这 严重影响了患者的生活质量。在中医学领域中,中风后遗症中的睡眠障碍属于 “不寐”的范畴,患者出现这种情况与自身阴阳失调具有较大关系,受此影响, 患者气血两虚问题较为严重,并且五脏气虚,容易诱发不寐问题。在治疗中,人 体的督脉属肾,而络肾贯心,其不仅具有健脑调神的作用,而且安神益志的功效

补阳还五汤配合针灸治疗脑中风后遗症的临床价值分析

补阳还五汤配合针灸治疗脑中风后遗症的临床价值分析 脑中风是指由于脑血管破裂或血流阻断所导致的脑部功能障碍的疾病,其后遗症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传统中医药及针灸疗法在治疗脑中风后遗症方面有着丰富的经验和独特的优势,《补阳还五汤》是中医药中常用的治疗脑中风后遗症的方剂,与针灸疗法相结合可以有效改善患者的症状。本文旨在对补阳还五汤配合针灸治疗脑中风后遗症的临床价值进行深入分析。 1. 脑中风后遗症的临床表现 脑中风后遗症包括运动障碍、感觉障碍、言语障碍、认知障碍等,严重影响患者的日常生活和工作。传统的西医治疗方法主要是通过药物来缓解症状,但副作用大,并不能根本性地治愈疾病。而中医药及针灸疗法在治疗脑中风后遗症方面有其独特优势,能够从整体上调节患者的身体功能,改善症状。 2. 补阳还五汤的临床应用 补阳还五汤是中医药中常用的治疗脑中风后遗症的方剂,其组成包括黄芪、附子、熟地黄、杜仲和肉苁蓉等药物,具有温阳祛寒、益气活血的功效,可用于治疗脑中风后遗症所致的肢体无力、言语不利、认知障碍等症状。临床研究表明,补阳还五汤能够明显改善脑中风后遗症患者的症状,并且长期服用无明显的毒副作用。 4. 补阳还五汤配合针灸治疗脑中风后遗症的临床疗效 补阳还五汤和针灸治疗在临床上常常结合应用,两者相辅相成,能够更好地改善患者的症状。补阳还五汤可以温阳祛寒、益气活血,从根本上改善脑中风后遗症患者的体质,而针灸治疗则可以具体调理患者的气血,促进血液循环,改善神经功能。临床研究表明,补阳还五汤配合针灸治疗脑中风后遗症的疗效明显优于单一治疗方法,能够显著改善患者的行动能力、感觉功能、言语能力等,提高生活质量。 补阳还五汤配合针灸治疗脑中风后遗症具有显著的临床价值,对改善患者的症状有着重要的作用。在今后的临床实践中,可以进一步深入研究该疗法的适应症、治疗机制等方面的问题,为脑中风后遗症患者提供更加有效的治疗方法。

中风偏瘫的针法绝技,创针灸特色疗法之先河!

中风偏瘫的针法绝技,创针灸特色疗法之先河! “脑卒中”又称“中风”,是由于脑部血管突然破裂或因血管阻塞导致血液不能流入大脑而引起脑组织损伤的一种疾病,该病发病时间急,危害性大,瘫痪或者死亡率较高。 目前针对脑卒中造成的并发症、后遗症,除西医常规处理方法外,中医醒脑开窍针刺疗法的临床效果显著,副作用小,是治疗该病非常不错的选择之一。 醒脑开窍针刺法主要作用是保存最大量的脑细胞,使萎缩变性的细胞恢复正常的形态结构,保证组织存活,并增强日渐衰弱的脑生物电活动,使其能发出正确的神经信号。 醒脑开窍”法是针对中风病的基本病机为瘀血、肝风、痰浊等病理因素蒙蔽脑窍致“窍闭神匿,神不导气”而提出的治疗法则和针刺方法。在选穴上以阴经和督脉穴为主,并强调针刺手法量学规范,有别于传统的取穴和针刺方法。 针法学术思想 对中风病病机的继承、发展 “醒脑开窍、滋补肝肾为主,疏通经络为辅”,“醒脑开窍”、“窍闭神匿、神不导气”这一中风病发展的最终病机而立。“醒脑”包括醒神,调神之双重含义,醒神调神为“使”,启闭开窍“用”。“滋补肝肾” 针对肝肾亏损这一最常见、最重要的证型基础而设。 注重针刺规范,提出针刺手法量学 对配方组穴从进针的方向、深度、采用的手法和刺激量均作出了明确的规定,将捻转补泻定义为: 十二经脉以任督脉为中心,左右捻转时作用力的方向,向心为补,离心为泻;捻转幅度大用力重为泻,即捻转时施行大幅度低频率捻转,幅度大于180˚,频率在50~60次/分。 醒脑开窍针法组成与操作

组成:内关、人中、三阴交为主穴以醒脑开窍,滋补肝肾。极泉、尺泽、委中为辅穴以疏通经络。还选风池、完骨、百会以补益脑髓;金津、玉液或咽后壁放血及上廉泉改善语言功能和吞咽功能;手指握固加合谷;足内翻取丘墟透照海。 每日针2次,10天为1疗程,持续治疗3~5个疗程。 主穴 内关(手厥阴心包经):为八脉交会穴之一,通于阴维,属厥阴心包经之络穴,具有养心安神、通调气血之功。是治疗内脏疾病之常用穴,特别是治疗心、神志疾患、消化道疾患的首选穴位。 内关:直刺0.5-1寸,捻转提插结合泻法1分钟,使针感向指尖或者向手臂上方传导。作用:醒心神,开心窍。用于治疗脑卒中患者神昏谵语,心神不宁等症状。 人中(督脉):为督脉、手足阴阳之交会穴。督脉起于胞中,上行入脑达巅,故泻人中可调督脉,开窍启闭,可健脑安神,是十三鬼穴之一,为治疗精神、神志疾患的首选穴位。

中医针灸治疗脑梗死后遗症!

中医针灸治疗脑梗死后遗症! 中风,又名卒中、偏枯等,是一种常见的急性疾病,也是中医四大难证之一。患者多为中老年人,其主要临床表现为:突然昏倒,不省人事,半身不遂,或言语蹇涩,口角歪斜等。按病位深浅及病情轻重,可分中经络、中脏腑两大类。 中风急性期经过救治,神志清醒后,或病邪仅及经络,神志未昧者,虽脏腑功能渐见恢复,但经络气血仍有阻滞,故常遗有半身不遂,肌肤不仁,舌强语蹇,口角歪斜等症,称之为中风后遗证。 中风后遗症主要包括脑溢血、脑血栓形成、脑栓塞等脑血管意外疾病的恢复期(或缓解期)后遗症期。 【适应证】 中风病因以内伤积损为主,脏腑失调,阴阳偏胜,以致肝阳化风,气血并逆,直冲犯脑。其病机不外虚(阴虚、气虚)、火(肝火、心

火)、风(肝风、外风)、痰(风痰、湿痰)、气(气逆)、血(血瘀)六端。中风后遗症多以气虚血瘀或肝肾阴虚为本,涉及心、肝、脾、肾等脏及血脉、经络等。火针疗法对于中风各期均有疗效,其中尤以中风恢复期、后遗症期效果最佳。中风后遗症多因正虚、血瘀、痰凝,形成痼疾,用一般疗法难以奏效或功效缓慢。火针疗法以其温血、搜风、化痰的独到功力,对中风后遗症患者的肌力恢复,肿胀消散有显著功效。 【证治】 (一)半身不遂,肢体软瘫 1. 主证:一侧肢体活动不能或不利,肢体萎软无力,面色萎黄,或暗淡无华,舌苔薄白,舌质淡紫,脉细涩无力,多伴有患侧手足浮肿,语言蹇涩,口角歪斜等症。多属气虚血瘀,脉络瘀阻。 2. 治则:温补气血、舌血通经。 3. 取穴:以阳明经穴为主,每次沿经选取8~10穴。多选用肩髃、曲池、合谷、风市、足三里、阳陵泉、丰隆等穴。 4. 刺法:用中等火针,从上向下依次点刺所选穴位,速刺不留针,隔3~5日一次,其间可适当配合毫针治疗。 其他疗法: 毫针法:补健侧、泻患侧,取手足阳明经穴为主,辅以太阳、少阳经穴。上肢取肩髃、曲池、手三里、外关、合谷;下肢取环跳、阳陵泉、足三里、解溪、昆仑。患侧进穴点刺放血及透刺法,有较好效果。 药物法:治宜补气活血,通经活络,方用补阳还五汤加味。上肢偏废者加以通络,下肢瘫软者加桑寄生、鹿筋等以补肾壮筋。 头针法:选对侧运动区为主,可配足运感区,或用“颞三针”(耳尖直上2厘米为第一点,向前、向后各一厘米为其它两个进针点)治疗脑血栓形成所致者效果较好。 (二)口眼歪斜 1. 主证:一侧面部肌肉无力,致使口角偏向一侧,涎水外溢,说话时更为明显,舌体不正,舌苔白,舌质淡紫,脉沉细。

中风后遗症针灸治疗方法

中风后遗症针灸治疗方法 中风后遗症针灸治疗方法 一、病因病机 中风后遗症是由于脑出血、脑血栓、脑栓塞发作,所造成的手脚麻木,活动不利,说话不清,吞咽困难等后遗症,和痰湿瘀阻经络有直接的关系。高血压、动脉硬化、各种脑血管病,以及风湿性心脏病、心房纤颤、细菌性心内膜炎等形成脑血栓、脑栓塞,均可发生中风。 二、配穴 (1)基础穴位 印堂穴:位于人体的面部,两眉头连线中点。 水沟穴:位于面部人中沟中。 合谷穴(双侧):位于手背虎口处,当拇指、食指合拢时,在肌肉的最高处。 丰隆穴(双侧):位于外膝眼与外踝尖连线的中点。 足三里穴(双侧):位于小腿前外侧,外膝眼下4指宽,距胫骨前缘一横指。 三阴交穴(双侧):位于内踝尖直上4指宽,胫骨后缘。 太冲穴(双侧):位于足背侧,第一、二跖骨结合部之前凹陷处。 太溪穴(双侧):位于足内侧,内踝后方,当内踝尖与跟腱之间的凹陷处。

(2)说话不清,吞咽困难,加:廉泉穴:位于颈部,结喉上方。

(3)上肢活动不利,加: 肩井穴(双侧):位于肩上,在脖子根与肩峰连线的中点。 曲池穴(双侧):位于肘横纹外侧端与肱骨外上髁连线中点。 手三里穴(双侧):位于前臂背面桡侧,肘横纹下3指宽处。 外关穴(双侧):位于手背腕横纹上3指宽。 (4)下肢活动不利,加: 环跳穴(双侧):位于臀外下部,当股骨大转子最凸点与骶管裂孔连线的外1/3交点处。 阳陵泉穴(双侧):位于小腿外侧上部,腓骨头前下方凹陷处。 悬钟穴(双侧):位于小腿外侧,外踝尖上4指宽。 昆仑穴(双侧):位于外踝后方,当外踝尖与跟腱之间的凹陷处。 三、原理 印堂穴、水沟穴可通调脑络,减轻中风对脑部的损伤;合谷穴、丰隆穴化痰熄风,疏通被堵塞的经络;足三里穴补气血,三阴交穴、太溪穴、太冲穴,滋补肝肾,缓解由于中风日久造成的身体虚弱。 如何预防脑中风 1.控制血压 知道你的血压,如果有高血压,务必与医生商量,使其得到控制。高血压是中风的头号原因。至少半年或每年测量一次血压,如果你有高血压,更要经常量。如果你的血压的上值(收缩压)经常高于140毫米汞柱或下值(舒张压)经常高于90毫米汞柱,应咨询医生,如果医生确认你有高血压,会建议你有规律地运动锻炼、用药物控制以及提出饮食上的注意事项。 2.治疗房颤 检查你是否患有心房颤动(房颤),如果有应及早治疗。房颤可使血液聚集在心脏腔室中,因而易形成血栓,引发心源性脑栓塞。医生可通过把脉、心脏听诊、心电图检查确定。如你有房颤,医生会开一些药给你,以减少患中风的危险,你应坚持服用,不能因自觉无不适,就自行停药。有不少人因停药发生中风,而抱恨终生。 3.戒烟

2023中风后遗症的中医诊疗方案

2023中风后遗症的中医诊疗方案 病情背景 中风是一种常见的疾病,可能导致许多不同的后遗症。2023年的中风后遗症治疗需要结合中医的诊疗方案来提供综合性的治疗。 中医诊断 中医诊断是基于整体观察和辩证分析的,旨在发现疾病的根源和相应的治疗方案。对于中风后遗症的中医诊断,一般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望诊:通过观察患者的面色、舌苔、脉搏等方面,了解病情的整体状况。 2. 闻诊:通过闻患者的气味和身体气息,判断体内有无异常。 3. 问诊:详细询问患者的症状、病程和生活惯等,获取疾病的详细信息。 4. 切诊:通过对患者脉搏的触诊,判断体内的阴阳平衡和气血流通情况。 中医治疗方案

中医治疗中风后遗症的方案主要基于个体化的辩证施治。根据中医理论,常见的治疗方案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疏通经络:通过按摩、针灸等手法,疏通阻塞的经络,恢复气血的流通,促进身体的康复。 2. 补益元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采用中药调理,补充体内的元气,增强身体的抵抗力。 3. 调理脾胃:中医认为脾胃是人体的生化之源,通过调理脾胃功能,促进营养物质的吸收和消化,有助于加快康复进程。 4. 贯彻阴阳平衡:根据患者的阴阳失衡情况,采用相应的调理方案,保持身体的阴阳平衡状态。 需要注意的是,中医诊疗方案应与现代医学治疗相结合,充分利用现代技术和药物,提升治疗效果。 注意事项 1. 患者在接受中医诊疗方案时,应寻求专业的中医医师进行治疗,避免盲目使用药物和手法。 2. 中医诊疗方案的效果因人而异,需长期坚持治疗才能获得更好的效果。

3. 在治疗过程中,患者应注意饮食调理、保持良好的生活惯,积极配合治疗。 以上是2023中风后遗症的中医诊疗方案的简要介绍,希望能对您有所帮助。如有任何疑问,请咨询专业医师。

针灸治疗中风后遗症经验

针灸治疗中风后遗症经验 中风是一种具有较高发病率、病死率及致残率的疾病,是导致人类死亡的三大因素之一。中风患者即便能够在发病后幸存,也可能留有多种后遗症。 常见的中风后遗症主要有:头晕头痛、呛食呛水、吞咽困难、半身不遂、一侧肢体活动受限、言语不利,甚至语言障碍、口眼歪斜、共济失调、偏盲、感觉障碍等。 中风后遗症是直接影响患者生存质量的最主要原因。 中风后遗症是国际医学界康复治疗的难题,现代医学对于中风后遗症治疗效果仍不够理想,而中医针灸治疗中风后遗症肢体不遂方面有一定的疗效,中西医结合可以让患者达到更好的治疗结果。 中医认为,导致中风的原因有很多种,包括情志郁怒、饮食不节、劳累过度、气候变化、血液瘀滞等,任何一种因素都可能导致病发。 中风,根据其病发时间可分为三个时期。 1、急性期:发病后两周内 此时病情不稳定,经常有迅速的变化,应以挽救生命和控制病情为主。 2、恢复期:发病两周—六个月 患者可有语言障碍、肢体障碍等症状,此时病情趋于稳定,治疗正确及时,有可能得到大幅度改善,轻度和部分中度患者可恢复较好水平,部分中、重度患者症状和体征将继续维持。

3、后遗症期,指发病半年以上 经过恢复期仍无法恢复的神经损伤,以后也将长期无法支配肌肉活动或感受感觉,肢体麻木、无力,言语功能障碍等症状持续存在。 医学界普遍认为,脑中风后8-12周是患者身体功能障碍的快速恢复期,一旦错过这个“黄金期”,治疗就很难达到理想效果。 遗憾的是,近半数的脑中风患者由于各种原因没有及时获得有效治疗,还有相当数量的患者虽接受过治疗,但治不得法,效果不理想。 中风后为什么会留下后遗症? 很多人都困惑:发生了中风,肢体或全身怎么就留下很多后遗症了呢?这还得从中风的原因说起。 1、正气不足,气血阴阳亏损,是中风的根本原因 中医将脑卒中称为“中风”,这个“中”字,是“中”枪、“中”弹的意思。也就是说,像子弹一样,风打到身体最里面、最核心的地方去了。 但为什么能打进去呢?主要是正气不足,气血阴阳亏损了,风邪进入体内,夹杂体内多年瘀积下来的痰火瘀毒等邪气,损伤了脑血管。 2. 内风和外风作祟,易发此病 风邪乃常见致病邪气之一,除了外风侵袭致病外,内风更易致此病。肝为风木之脏,内风扰动多为肝阳亢盛所致,但“风为百病之长,易夹他邪”,因此临床常见的中风患者,无论是中经络还是中脏腑,除肝阳上亢表现之外,亦有痰浊、痰热、血瘀等其他病邪所致。

【名家针方】中医针灸治疗中风后遗症!

【名家针方】中医针灸治疗中风后遗症! 多数人如果中风后没有得到正确治疗,那就会容易出现中风后遗症。中医认为,面对中风后遗症,中医针灸会有一定的治疗效果。下文就具体介绍了一些针灸治疗中风后遗症的案例。 中风治疗1:面瘫 症状:一侧眼睑不能闭合或抬起,嘴角下垂,伸舌偏向患侧,口角流涎。 取穴:太阳、四白、风池、地仓、颊车、合谷。 针灸方法:太阳可沿颧弓内缘进针,向颊车透刺。四白可直刺触及骨孔,有放电感出现。风池可刺向结喉,深达1.5~2寸。地仓与颊车可相互透刺。 中风治疗2:失语

症状:不能回答问题或听不懂问话,不能讲话,不能正确叫出物品名称。 取穴:上星、百会、风池、金津、玉液、通里、天柱、廉泉。 针灸方法:上星与百会可互相透刺,金津、玉液可用三棱针点刺放血。廉泉可深刺向舌根,使酸胀感直抵舌根。 中风治疗3:上肢不遂 症状:早期软弱无力,后期上肢拘挛,患肢不能自由屈伸。 取穴:极泉、尺泽、合谷、肩、曲池、外关。 针灸方法:针极泉应使放电感传至手指。刺合谷使针感传至手指。余穴可用平补平泻法。 中风治疗4:下肢不遂 症状:患肢不能抬起,常伴足内翻,足掌不能着地。 取穴:委中、阴陵泉、昆仑、环跳、三阴交、阳陵泉、解溪、丘墟、照海。 针灸方法:针环跳、委中、三阴交时,均应使针感传至足。丘墟可透刺照海。余穴可施平补平泻法。 中风治疗5:便秘 症状:便秘 取穴:天枢、丰隆、水道、归来。

针灸方法:均取捻转泻法,行针1分钟,留针20分钟,每间隔5分钟,运针1次。 中风治疗6:尿失禁 症状:尿失禁 取穴:关元、气海、太溪、阴陵泉。 针灸方法:关元、气海施以毫针补法,可加灸,太溪宜用补法。阴陵泉宜用泻法。尿潴留可参照本组穴,加取中极,但诸穴均不宜针刺过深,防止损伤膨胀之膀胱。 中风治疗7:偏瘫 症状:长期偏瘫伴肢体拘挛 取穴:太阳、曲泽、阳交、解溪、委中。 针灸方法:可点刺出者,如太阳、曲泽、阳交、解溪、委中等,点刺放血,每穴出血量5~15毫升。隔7~10天一次。 编者按:高先生中风后遗症首重治郁之法,是受李翰卿医案的启发。言之有理,一起学习一下。 中风后遗症当首重治郁 作者/高建忠 治疗中风后遗症,很多书中多用补阳还五汤,但临床应用时经常会碰到疗效不好的情况。笔者在临床用逍遥散方作为治疗中风后遗症的第一方,疗效会显著提高。道理很简单,就是中风后遗症患者多郁,逍遥散方治郁,方证相合。 患者在得病之前肢体灵活,生活自如,意外的病变使得部分肢体活动障碍,甚至生活不能自理,患者自然会郁闷,会不高兴。我们很

中风后遗症中医医案

中风后遗症中医医案 中风后遗症中医医案 【导言】 中风,又称脑卒中,是世界范围内造成高残疾和死亡率的主要疾病之一。随着人口老龄化的不断加剧,中风的患病人数呈现出上升的趋势。中风不仅给患者带来了身体上的痛苦,还给患者及其家庭造成了巨大 的心理和经济负担。而中风后遗症更是中风患者们所面临的长期困扰。中医药作为中国传统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中风后遗症的治疗起 到了重要的作用。本文将从中医的角度出发,深入探讨中风后遗症的 中医医案,并对中医治疗中风后遗症的优势和局限性进行分析。 【正文】 中医的治疗主要以平和为基础,强调整体调理和个体差异性。对于中 风后遗症的治疗,中医注重辩证施治,通过中药和针灸等多种手段, 调整人体阴阳平衡,促进气血的流通,以恢复脑功能的功能。以下是 一些具体的中医医案。 1. 中风后遗症的中医药调理 中医认为,中风后遗症是由于脑血管病变导致脑组织缺血缺氧,以及 中风后的瘀血等问题引起的。中医的治疗主要是通过中药来调理患者

的体内环境,以改善患者的症状和促进康复。常用的中药有桂枝、茯苓、当归、川芎等,这些中药有舒筋活络、补气益血等功效,可以改 善患者的血液循环,促进受损脑组织的修复。中药的治疗还可以增加 患者的免疫力,提高身体的抵抗力,减少疾病的发生。 2. 针灸治疗中风后遗症 针灸作为中医的重要疗法之一,在中风后遗症的治疗中也占有重要地位。通过针灸刺激特定穴位,可以调整患者的气血循环,促进受损脑 组织的修复。常用的穴位包括大椎、足三里、合谷等,这些穴位可以 刺激患者的气血循环,促进脑组织的恢复,减轻患者的症状。针灸还 可以改善患者的生理功能,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3. 按摩和推拿治疗中风后遗症 按摩和推拿作为中医的传统疗法,对于中风后遗症的康复具有重要的 作用。通过按摩和推拿可以刺激患者的经络,调理患者的气血循环, 促进脑组织的恢复。按摩和推拿还可以解除患者的痰湿和淤血等问题,改善患者的症状。按摩和推拿还可以调整患者的情绪,缓解患者的精 神压力,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观点分享】 中风后遗症是一种复杂而严重的疾病,治疗起来并不容易。中医作为 中国传统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中风后遗症的治疗起到了积极的 作用。中医的优势在于其注重整体调理和个体差异性,能够根据患者

中风后遗症,中医针灸如此治疗!实效!安全!元气针灸医案合辑

中风后遗症,中医针灸如此治疗!实效!安全!元气针灸医案 合辑 「元气针灸」中风是中国人的第一大死亡原因,侥幸逃过一劫,「中风后遗症」所带来的半身不遂、高血压、口齿不清、面瘫等等仍使患者的生活质量大幅度降低! 今天为大家分享仲圣师友临床应用元气针灸治疗中风后遗症的临床案例,希望可以对您有所启发,也希望您可以应用元气针灸帮助更多的患者,让他们拥有更好的生活质量! 1. 脑梗塞8年后偏瘫案 患者:韩某 性别:男 年龄:65岁 症状:患者脑梗塞8年后偏瘫,现右手、右腿均无力,行动不方便,吃饭只能用勺子,走路需用拐杖。伴有高血糖、高血压。 治疗:后背「拔邪」,针「元通月窟针法」。 疗效:治疗3次后,患者右手较以前有力、灵活,可以用筷子吃饭; 治疗5次后,患者可脱离拐杖稳步走路; 治疗8次后,患者可自己抬腿上车(以前得用手把腿拉上来)。 继续为患者巩固治疗中。 (仲圣师友江西王新锋医生医案)

2.脑梗伴尿失禁20年案 患者:女 年龄:83岁 症状:患者脑梗20年,尿失禁20年。 治疗:「元气四五针」+「手足十二针」 疗效:期间未让患者服用任何药物,针灸7天后,患者可以长达三个多小时不尿裤子了。针灸第十一天,患者自己可以不用人搀扶,自行走路来门诊治疗。 患者扎针7天后,反馈疗效 患者扎针第11天,不需人搀扶,自己走路来门诊治疗 (仲圣师友河南杨新梅医生医案) 3. 脑梗后遗症,不能行走案 患者:陈某 性别:男 年龄:82岁 病史:帕金森,脑梗后遗症,不能行走,行动依靠轮椅,多方求治效微,经人介绍来我处治疗。 治疗:后背「解结」+「元通月窟针法」

疗效:治疗5次后,患者现在能脱离轮椅站立行走,患者说,能够站起来是他的梦想,这一切实现的太快了,不太适应! 随后,特送来一面锦旗以表感谢。 患者特送锦旗表示感谢 (仲圣师友江西李大庆医生医案) 4. 脑梗塞后遗症,晚上不能平躺案 患者:女 年龄:73岁 主诉:脑梗塞后遗症,右侧上肢疼,无力抬起,晚上不能平躺。 治疗:对患者右侧上肢可触及条索硬结进行「局部松解」; 针「元气四五针」进行整体培元。 疗效:治疗1次,患者反馈当晚可平躺安然入睡; 针灸治疗10次,患者上述症状大为减轻,生活基本可以自理,可做简单家务。 患者对治疗效果极为满意,甚为欣喜! (仲圣师友河南刘辉辉医生医案) 5.中风后遗症,右半身无力案

董氏针灸中风偏瘫处方

董氏针灸中风偏瘫处方 中风偏瘫是最常见的中风后遗症。它是指一侧肢体肌力减退、活动不利或完全不能活动。偏瘫病人常伴有同侧肢体的感觉障碍如冷热不知、疼痛不觉等。有时还可伴有同侧的视野缺损,表现为平视前方时看不到瘫痪侧的物品或来人,一定要将头转向瘫痪侧才能看到。 董氏针灸中风处方可以有效缓解各种偏瘫症状,如果患者坚持长期针灸,可以把中风偏瘫对生活的影响减至最小。 肩六、手六、三顶、三重、木斗、木留、火连、火菊、火散 临床全部健侧取穴。 肩六:六针倒马,上下内外都能治 | 董氏针灸穴位解读 手六白:强化倒马,包治三焦 | 董氏针灸穴位解读 三顶:头顶三侧包治 | 董氏针灸穴位解读 三重:重症必用 | 董氏针灸穴位解读 木斗木留:专治抖不停,留不动 | 董氏针灸穴位解读 足三火:降血压、颅压、眼压 | 董氏针灸穴位解读

董针学员真实案例分享

中风偏瘫的六种康复训练 1手部功能的训练 手部的训练包括两个部分,分别是双手的上举训练以及手腕指关节的训练。在训练的时候,要注意重量的合适以及注意关节的充分伸展。 2卧位训练 这个训练主要是锻炼患者的翻身和坐起,还有躺姿和坐姿的变换。 3对患者手部功能的专门训练 这个训练主要的是训练患者的日常动作,包括有吃饭,穿衣,洗脸刷牙等日常的行为。还有就是一些比较精细的动作,比如说系纽扣等等,可以锻炼患者的感觉。 4关节运动髋关节运动 对于下肢的运动来说,髋关节是比较重要的。做这个训练的时候要注意大腿尽量往里收,小腿尽量的后屈,然后复位,重复的进行动作。 5患者坐姿的训练 两只手置于身体的两侧,做前后摆动的训练,之后变为站立的位置,进行一样的摆动训练。注意在训练的过程中要保持身体的平衡状态。 6锻炼患者的步行训练 最好是能够训练到患者可以用双腿支持身体的体重,可以保持站立的姿势以及进行走动。要注意训练的时候身边要有能够扶手的地方,防止患者的摔倒。 邀请函 如果您想和更多的中医同路人一起讨论学习,共同进步,欢迎加入针灸医案群。加群步骤:

古今医案研读:王本显针刺治疗中风后遗症案(曲池、内关)

古今医案研读:王本显针刺治疗中风后遗症案(曲池、内关) #真相来了# 怀着空杯心态研读名家医案,一案一故事,一医一人生。 【名医简介】 王本显,男,1930年生,辽宁省大连市人。 从1980年开始具体筹建并负责《中国针灸》编辑部的工作。现任中国中医研究院所究员,《中国针灸》主编、中华全国中医编辑学会委员、中国针灸专家讲师团成员兼副秘书长,中华针灸进修学院顾问,阿根廷中华针灸学会顾问,美国国际针灸医学院教授等。曾发表科研论文及译文100余篇,著有《国外对经络问题的研究》、《国外针灸经络研究概况》、《中国专题讲座选》(合作)、《当代国内外针灸研究进展》及《电子针灸治疗仪的临床应用》等。 【医案】 中风后遗症(脑血栓)案 赵××,男,52岁,中学教师。 1989年8月3日初诊。 主诉: 右半身不遂2个多月,右手指伸屈不灵,麻木。 病史: 2个月前某夜,在睡眠醒后,突然发现右半身偏瘫,经针灸及中西药治疗后,神志很快恢复正常,亦无语言障碍。但右上肢仍然动作不灵,右手麻木。 检查: 神志清晰,行路略有迟钝,右上肢上举困难,右手指伸屈不自如,写字困难,痛温觉迟钝。舌质淡润,苔微白,脉沉细无力。 诊断: 中风后遗症(脑血栓),中经络型。 治疗: 通调经气,舒筋活络。

取穴: 内关、曲池(右)。 操作: 电针疗法,每日1次,毎次治疗20分钟。 经2次治疗后,患者右上肢活动较治疗前明显自如,感觉亦有恢复。 【按语】 中风后遗症多为本虚标实,患者为中经络,病本为气血两虚,筋脉失养。病标为瘀阻经络,经气不畅。该病程缓、标病急解,故取曲池以通经活血散瘀」取内关以行气和营通络,并加用具有舒筋活络作用的电针疏波(15Hz)。以较强之强度予以刺激,借以收到更佳作用,使患肢在短期内较快得以恢复。 【作者寄语】

中医针灸治疗中风后遗症——神奇的银针!

中医针灸治疗中风后遗症——神奇的银针! 中风是中老年的常见病、多发病,是当今世界对人类危害最大的3种疾病之一,具有发病率高、死亡率高、致残率高、复发率高以及并发症多的“四高一多”特点。近年来,由于诊疗水平的提高,中风的死亡率有所降低,但致残率仍居高不下,约80%的存活者尚有不同程度的功能障碍,即中风后遗症,给患者家庭和社会带来了沉重的负担。因此降低致残率,提高康复速度是目前治疗本病的当务之急。 在现代医学中中风后遗症包括脑溢血,脑血栓形成,脑栓塞,脑血管痉挛以及蛛网膜下腔出血等病种,主要表现为肢体瘫痪,失语,口眼歪斜,吞咽困难,思维迟钝,联想困难,记忆减退,烦躁抑郁等。 哪些人易得中风: 高血压,心脏病,糖尿病,吸烟,酗酒,血脂异常,肥胖,无症状型颈动脉狭窄,父母有类似病史者等。 中风的病因和诱因:

中风的病因多样复杂,总的来说都与血脂增高,血液粘稠度增高等疾病有不可分割的关系,概括起来有以下几点: 1、动脉粥样硬化是中风最主要的原因,70%的中风患者患有动脉硬化,高脂血症是引起动脉硬化的主要原因之一。 2、高血压是中风最主要最常见的病应,脑出血患者93%有高血压病史。 3、脑血管先天性异常是蛛网膜下腔出血和脑出血的常见原因。 4、心脏病,如:心内膜炎,有可能产生复壁血栓;心动过缓则可能引起脑供血不足。 5、代谢病中糖尿病与中风关系最密切,有30-40%中风患者患有糖尿病。 中风的发病方式呈现急性、突发性,但病理过程则多是缓慢的,在这个病理变化过程中,中风的诱发因素促使这个变化过程突然升级,而发生了中风,中风的诱因大致有: 1、情绪不佳(生气、激动);

2、饮食不节(暴饮暴食、饮酒不当)。 3、过度劳累;用力过猛;超量运动;突然坐起和起床等体位改变。 4、气候变化;妊娠;大便干结;看电视过久;用脑不当等。 5、各种疾病因素,如糖尿病、高血压、高血脂、血友病、心脏病、血粘度高、心动过缓、血管硬化。 6、服药不当,如降压药使用不妥。 中风后还能站起来: 很多中风患者对自己的病情持有悲观失望的态度,非常不能接受自己一下子变成瘫痪,特别是伴有失语的患者。“情绪中风”也随之而来,或烦躁易怒,或郁郁寡欢,这对病情相当不利。其实,中风后如果治疗得当及时,使髋、膝、踝、肩、肘、腕各个主要关节能恢复运动功能。再加患者能认真配合做功能锻炼,大部分人是完全可以重新生活自理的。 中风后遗症属中医'偏瘫'、'偏枯'、'偏废'等病证范畴。根据其临床表现常可分为气虚血瘀、肝肾亏虚、脾虚痰湿等证型。 1、心肾阳虚型 表现意识朦胧或痴呆,健忘,舌强语謇,肢体不遂,畏寒肢冷,心悸气短,眩晕耳鸣,血压偏低,舌红干或胖嫩,苔白,脉沉细。中医辨证治疗中风后遗症心肾阳虚型治宜滋阴补阳,熄风开窍。 2、肝阳上亢型 表现有高血压病史,常头痛,眩晕,心烦易怒,咽干口苦,失眠多梦,中风偏瘫后血压持续升高,上述症状不减,且口眼歪斜,言语謇涩,脉弦滑或弦数,苔薄黄或黄腻。中医辨证治疗中风后遗症肝阳上亢型治宜育阴潜阳,平肝熄风。

中医针灸治疗中风后运动性失语病例分析

中医针灸治疗中风后运动性失语病例分析 患者,男,66岁,就诊于2015年5月5日。 主诉:言语蹇涩1月余。 现病史:患者于2015年4月17日无明显诱因出现言语蹇涩,不能自主叙述出完整词语或句子,右侧肢体不遂,曾于天津市第一中心医院查颅脑核磁共振成像(MRI)示双侧基底节区、右侧丘脑梗死灶,脑干缺血软化灶。后至所居住街道社区医院接受针灸治疗(具体情况不详)。经治疗患者仍不能自主表达词意,影响生活质量,为进一步恢复来本院寻求针灸治疗。刻诊:患者神清,精神萎靡,表情淡漠,言语謇涩,语声低微,不能叙述完整词语及句子,右侧肢体可抬离床面15°,右口角歪斜,纳尚可,寐安,二便调。舌暗红、苔白腻,脉沉细。患者于3年前罹患脑梗死,曾在天津第一中心医院住院系统治疗,后遗留右侧肢体肌力Ⅳ级,否认其他病史。 中医诊断:舌瘖(中风后失音);证型:痰瘀阻窍。 西医诊断:脑梗死;运动性失语。 治则:醒神开窍、化瘀通络。

治法:采用醒脑开窍针刺法加减为主,配合语言训练。针刺取穴:内关、人中、三阴交、风池、完骨、翳风、委中、廉泉、百会和四神聪,舌面、咽后壁及舌下金津、玉液点刺。患者仰位,用0.25mm×40mm针灸针施术。操作:内关直刺1.0~1.5寸,行捻转提插泻法1分钟,人中向鼻中隔方向斜刺0.5寸,行雀啄泻法,以眼球湿润为度,两穴均用以醒神利窍;三阴交直刺进针1.0~1.5寸,行提插补法1分钟,以滋补肝肾;风池、完骨、翳风均针向喉结,震颤徐入2.0~2.5寸,施小幅度高频率捻转补法1分钟,治以通关开窍; 委中穴行提插泻法至肢体抽动3次为度,不予留针;百会、四神聪向后平刺1.0寸,均用小幅度高频率捻转补法;咽后壁、舌面用2.0寸毫针快速点刺舌面10余次,以微见细小出血为宜;舌下金津、玉液二穴嘱患者张口卷舌,暴露舌底部,用三棱针点刺金津、玉液,以出血2mL为宜。1次/天,每 次20分钟,14天为1个疗程。另结合语言康复训练,采用Schuell刺激疗法对患者进行构音训练、口语及文字表达等 练习,指导患者进行口型发声训练,由简单的拼音发声逐渐增加难度到短语或短句,每日自行练习3次,每次约20分钟,通过反复言语刺激来进一步恢复患者言语表达的灵活性;要求患者每天与家人进行对话练习,内容可选择患者感兴趣的生活话题等,要求逐字发音清晰;并且每日坚持自行阅读期刊、报纸等。治疗过程:第1天即可发出“啊,嗯”等语气

中风后遗症针灸方法和症状表现

中风后遗症针灸方法和症状表现 中医针灸可治疗多种突发疾病,尤其是中风及中风后遗症也是可以治疗的,而且效果还是很不错的,很多人也会使用这种方法进行治疗。以下是小编推荐中风后遗症针灸方法知识,欢迎阅读! 中风后遗症针灸方法 体针 取曲池、合谷、肩髃、手三里、足三里、解溪、伏兔、内庭等穴位。每次在患侧上下肢各取穴位2个,隔日交替(如第一天取曲池、肩髃、足三里、伏兔,第二天就取余下的4个穴位)。捻转提插,平补平泻。每日1次,10次为1个疗程。 头针 取患肢对侧头皮运动区上1/5-2/5。伴失语者,加言语Ⅰ区及Ⅱ区;伴感觉障碍,取感觉区;伴平衡障碍,取平衡区。 方法患者取正坐位或仰卧位,暴露头皮。用26号或28号1.5-2寸毫针与头皮呈15°-30°由前向后快速进针1-1.5寸深,不提插,用快速捻转法,200次/分钟,捻转2-3分钟,重复2-3次,然后接电针仪,选断续波或疏密波,频率200-240次/分钟,电流强度以患者能耐受为度,15-20分钟/次,每日1次,10次为1个疗程。 中风后遗症症状表现 1、半身不遂 就中风来说,半身不遂是脑的出血性或缺血性损害引起的一种症状。从解剖上讲,主管人体两侧肢体运动的高级神经中枢分别位于大脑两侧半球额叶后部的皮,而且是交叉支配的,即左大脑半球支配右侧肢体运动,右大脑半球支配左侧肢体运动。 2、语言不利 中风后可能会发生失语,但并不是每个中风患者都会失语。人体管理说话的神经中枢也在大脑皮质,包括言语感受和言语运动等中枢,它们不仅有很多神经纤维与听觉、视觉和言语运动器官相联系,而且与大脑主管记忆、分析、判断、综合、情感、行为等心理活动的中枢相联系。

靳三针及张显臣之手三针、足三针

靳三针疗法 一、临床辩证分型:根据中风后遗症的临床表现特点,将其分为硬瘫和软瘫两大类,硬瘫者临床多表现为肢体肌张力亢进,上下肢内收,握拳难张;软瘫者多表现肢软无力。 二、选穴:以靳三针疗法治疗中风后遗症,在头部都选用“颞三针”和“四神针”,在患肢主要选用“手三针”和“足三针”,其他的穴组或穴位则根据临床表现之不同来加减选用。 1、面部麻木、口眼歪斜:加用面瘫针。 2、语言不利、吞咽困难:加用舌三针。 3、共济失调、视物不清:加用脑三针。 4、听觉障碍、耳鸣不止:加用耳三针。 5、举臂困难、肩周痹痛:加用肩三针。 6、下肢无力、迈步艰难:加用股三针。 7、站立垂足、跟不着地:加用踝三针。 三、补泻原则和方法:和传统针刺补泻原则一样,即“盛则泻之,虚则补之,热则疾之(用浅刺或浮刺),寒则留之,陷下则灸之,不盛不虚以经补之。” 中风后遗症患者多表现为硬瘫,在头部的穴位一般用平补平泻法或捻转手法,进针后每隔5~8分钟行手法1次,每治疗1次最少要行手法4或5次;硬瘫者多为虚实夹杂,在肢体的穴位多用“导气同精”的手法(即“平补平泻法”);健侧肢体也要安排刺之,起到“以生气导死气”的作用。在行手法时嘱患者使意念在患肢。 四、补泻手法的说明:对病情较重、病程较长、肌张力较高的硬瘫患者,可用补泻手法。较常用的有疾徐补泻,亦称提插补泻,方法是:在该穴位深度的1/2部位候气(主要指肘膝关节以下的穴位),当针下沉紧时为得气,即将针插入穴内深层,稍停,随着将针分三次提回穴位的1/2部;再候气,再作第二次行针,此为泻法,适用于硬瘫实症。如肌张力一般,病肢软弱则应用补法,即在针进入穴位的浅层部位候气,当针下沉紧得气时,即将针分三次缓慢进入穴位的底部深层,稍停,并将针一次提回到穴位的浅层;再候气,作第二次行针,此为补法,适用于软瘫症。 五、穴位解说及针刺方法: ㈠、头部主要穴组 ⑴、颞三针:①、定位:头颞侧部、耳尖直上,人发际上2寸是颞Ⅰ针,在颞Ⅰ针水平向前旁开1寸为颞Ⅱ针,向后旁开1寸为颞Ⅲ针。 ②、解说:“颞三针”刚好位于颞部,颞Ⅰ针的下方有手少阳三焦经的角孙穴和足少阳胆经的率谷穴,前者为手足少阳之会,后者为足太阳、少阳之会。耳尖直上入发际的颞侧,是手足少阳经所分布的区域,也是治疗中风的首选区域。颞Ⅱ针和颞Ⅲ针位处颞Ⅰ针之前后,覆盖整个颞部,增强对颞部的刺激。“颞三针”可疏通肝、胆经络之气血,平肝熄风,清肝泻胆,鼓舞少阳升发之机,有利中风后遗症患者的康复。另外,从解剖上来看,颞骨比其他头骨都薄,其骨缝最密集(经研究发现,接近骨缝处的穴位,其针感及针刺效应都非常好。头部腧穴针刺效应的产生多与骨缝的传导有关,并且该处的神经血管非常丰富,对针刺刺激也非常敏感)。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