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针灸治疗中风失语

针灸治疗中风失语

针灸治疗中风失语
针灸治疗中风失语

针灸治疗中风失语的临床研究进展

针灸治疗中风失语的临床研究进展

[摘要] 中风,是以突然昏扑,半身不遂,语言謇涩或失语,口舌歪斜,偏身麻木为主要表现,并具有起病急,变化快,如风邪善行数变的特点的疾病中风也叫脑卒中。中风,西医称脑血管意外或脑卒中,是指一组由各种不同病因使脑血管发生病变引起急性脑部疾病临床上以起病急骤与出现局灶性神经功能缺失症侯为特征,是中老年人的常见病、多发病,且有20%的中风患者存在着不同程度失语。随着我国人口构成结构的逐渐老龄化,中风失语越来越困扰着我国中老年人的工作和生活,而针灸作为中国传统医学的独特方法,在治疗中风失语方面具有显著疗效。为了更好的将针灸应用于中风失语的临床治疗,现将近2O年关于针灸治疗中风失语的文献概述如下。

关键词中风失语头针舌针体针综合应用

中风是以突然昏扑,半身不遂,语言謇涩或失语,口舌歪斜,偏身麻木为主要表现,并具有起病急,变化快,如风邪善行数变的特点的疾病中风也叫脑卒中。中风,西医称脑血管意外或脑卒中,是指一组由各种不同病因使脑血管发生病变引起急性脑部疾病临床上以起病急骤与出现局灶性神经功能缺失症侯为特征,是临床常见病、多发病。无论世界不同地区或不同类型国家,脑血管意外都是主要的死亡原因与致残原因。中风在我国古代是四大难症之首, 它是以猝然昏倒,不省人事,伴发口角歪斜、语言不利而出现半身不遂为主要症状的一类疾病。如今有调查表明:我国每年新发完全性脑卒中220-250万人,每年死于脑卒中者100-140 万人,死亡率在城市占第三位,在农村占第四位,积累下来的为数更多的存活者中约75%致残,5年内复发率高达41%。如何最大限度地降低死亡率、致残率是我们医疗卫生事业面临的重要任务.

1 病因病机

中风的发病突然,是其病理是逐渐形成的。与肝、肾、心、脾的关系最为密切,其病因与虚、风、痰、火四者密切相关,发病机理罗为复杂。①情志所伤或

所老肾衰,致阴阳失调,发为本病。或因暴努伤肝,使肝阳暴动,引起心火,风火相扇,气热郁逆,气血并走于上,心神昏冒而发病②。过食肥甘或劳倦伤脾,或肝阳素旺,横逆犯脾,脾失健运,痰湿内生,或肝火内灼,灼烁液成痰,痰郁化火,蒙敝清窍,流窜经络而卒然发病。③脉络空虚,风邪内侵,中于经络气血痹阻,肌肉筋脉失于濡养;或形盛气衰,痰湿素盛,外风引动痰湿,闭阻经络而致喎噼不遂。

2 辨证论治

中风失语为本虚标实之证,在本为阴阳偏胜,气机逆乱;在标为风火相煽,痰浊壅塞,瘀血内阻。常见的病因有忧思恼怒,饮酒无度,或恣食肥甘,纵欲劳累,或起居不慎等。凡中风,皆是真阳衰损的“阴盛阳虚”证候。脑溢血,就是“阴盛格阳”导致的阳气上冲的症状,决不应看作是“阴虚阳盛”的症状。阳气上冲,聚于脑部,中枢神经就会受到比平日多几倍的刺激,由于大脑处于极度兴奋的状态,周身岂有不抽筋、不痉挛,不失语的道理?而且,一定会神志不清,不省人事,不论是“阳证”还是“阴证”,都是阳气聚集它处而不能归元的结果。所以针灸作为中国传统医学的独特方法,在治疗中风失语方面更具显著疗效。现就以头针疗法,体针疗法,舌针疗法三方面阐述针灸在治疗中风失语方面的应用。

2.1 舌针疗法

2.1.1 纯舌针疗法

盂凡秀[1]等…认为舌针不仅可刺激与舌有联系的脏腑经络,起到疏通经气、调整气血的目的,而且有利于濡养舌体,增强舌的活动功能。同时可扩张血管,改善微循环,增加脑血流量,改善大脑生理功能,从而改变“内结血淤”病理状态。故临床上常将舌针作为治疗中风失语的主要疗法之一。李湘力等[2]将60例中风后失语的患者随机分成了治疗组、对照组。其中治疗组应用舌三针疗法,取上廉泉、左旁廉泉、右旁廉泉;对照组采用传统针刺疗法,取穴哑门、廉泉、

通里,经治疗后统计分析娃示:治疗组的总有效率为86.67%,对照组的总有效率为73.33%,两组的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李滋平等[3]将62例中风后失语患者随机分为舌针组和体针组,观察治疗后患者语言能力及脑血流灌注情况,结果显示:舌针与体针均能很好的恢复患者的语言能力、改善脑血流灌注(对比治疗前P<0.01),舌针组与体针组总有效率分别为93.75%、66.67%,经比较二者的差异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P<0.01)。叶晓翔[4]应用舌体针刺法治疗中风失语l5例,在舌体刺3针,第1针沿舌体横刺、第2针在瘫侧舌尖部呈15。向舌根部进针,第3针在舌尖向舌根直刺达舌根部,3针均用泻法不留针,疔后结果显示显效l3例(87%),好转2例(13%)。

2.1.2 舌针为主疗法

舌针为主配合其他疗法郭翠萍[5]认为中风失语多是由患者平素心、肝、肾、脾等脏腑阴阳失调产生风、痰、火、气、血一系列病理变化所致,故取用舌针的心穴(位于舌面尖部,顶尖后5分)、肝穴(位于舌面后1/3处,边缘向内5分)、脾穴(位于舌面中央处旁左右分开4分)、肾穴(位于舌面叶J央后3分,外开4分)、聚泉(位于舌面中央)、金津、玉液、中矩(舌上举舌根底与牙齿龈交界处),配合体针辨证循经取穴(如肩偶、膈会、曲池、外关、合谷等)治疗中风失语症56例,经2—5个疗程的治疗后,结果显示治愈34例(60.7%)、无效11例(19.6%)、有效8例(14.3%)、无效3例(5.4%),总有效率为94.6%。李滋平等[6]将70例中风失语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40例和对照组3O例。治疗组以舌针为主配合穴位注射疗法:舌针取心穴、脾穴、肾穴,用1-1.5寸毫针,进针0.1-0.2寸,拇指向右大弧度捻转l2次,最好出现舌体抽动,不留针;接着在双侧风池穴注射丹参注射液.每穴1 mL。对照组用单纯体针疗法,取外金津、外玉液、廉泉、双侧风池、双侧内关、双侧通里。手法以平补平泻为主。经2个疗程的治疗后疗效观察显示:治疗组治愈l0例、显效14例进步12例,无效4例,总有效率为90%;对照组痊愈3例、显效5例、进步l0例、无效12例,总有效率为60%,二者的差异经统计学分析有极显著意义。两组治疗前后语言能力评分比较显示:治疗后治疗组、对照组的语言能力均较治疗前有所改善(P<0.01),同时两组比较,经统计学分析显示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

张小英[7]对44例确诊中风失语症患者应用舌针(上廉泉、海泉、金津、玉液)配合语言区穴位注射治疗30d后,观察疗效显示:痊愈l4例(31.8%),显效18例(40.9%),有效9例(20.4%),无效3例(6.8%),总有效率为93.2%,说明舌针配合语言区穴位注射治疗中风失语症疗效确切。米建平等[8]将84例中风失语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46例和对照组38例,治疗组以舌针配体针治疗,对照组单纯体针治疗,治疗3个疗程后的疗效观察显示: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后的语言能力均较治疗前有明显改观,经统计学分析其差异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P<0.01),而同时治疗组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治疗组的总有效率为80.4%,对照组的总有效率为68.4%,两组的差异比较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P<0.01),故得出舌针为主治疗中风失语优于单纯应用体针治疗的结论。

2.2 头针疗法

2.2.1 纯头针疗法

单纯应用头针疗法头针可以反射性增加皮质的血流量,改善皮质缺氧状态,促进皮质功能的恢复。孙铭[9]运用头皮针语言区治疗中风失语100例,取头皮针语言二区、语言三区、晕听区,用毫针沿皮分三段刺人帽状腱膜下,施以小幅度高频率捻转手法,再配合电针以增加刺激量,每日针刺次,10次为1个疗程,经3个疗程的治疗后观察其疗效,结果显示:痊愈5l例(51%)、显效16例(16%)、有效l4例(14%)、无效19例(19%),总有效率为81%;并且对比各型失语症的疗效显示,头皮针治疗中风失语对于感觉性失语总有效率为91.67%,而对运动性失语总有效率为78.26%,二者的差异经分析有统计学意义(P<0.05)。江钢辉等[10]认为通过针刺病灶在头皮的投射区,促进了病变部位侧枝循环的建立和皮质缺血缺氧状态的改善,重建语言活动的神经通路,即可使患者言语功能得以恢复。故以颅脑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所示病灶在头皮的相应投射区围针(CT定位围针)治疗中风失语症30例,临床疗效观察显示:恢复5例(16.67%),显效7例(23.33%),有效14例(46.67%),无效4例(13.33%),总有效率为86.67%。

2.2.2 头针为主疗法

王素霞等[11]以头针为主治疗中风失语50例为治疗组,对比常规针刺治疗40例为对照组。治疗组取头针语言三区从耳尖直上 1.5cm处沿皮向后水平透刺 4 cm,快速捻转2 min,以局部产生麻胀感为度,然后接C6805电针仪,留针30 min;配合通里、太溪穴常规针刺。对照组取廉泉、哑门、通里、百会、太溪穴。经2个疗程的治疗后观察疗效显示:治疗组痊愈l0例、显效21例、有效14例、无效5例,总有效率为90%;对照组痊愈2例、显效15例、有效11例、无效l2例,总有效率为70%。二者的总有效率经统计学分析,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陈安亮等[12]取舌根三针、头针言语一区、二区、三区,配合体针肩髑、曲池、外关、合谷、梁丘、足三里、太冲等穴治疗中风后失语症3O例,经5个疗程的治疗后疗效观察显示:患者的语言障碍评分及神经功能缺损评分较治疗前有明显的改善(P<0.05)。

2.3 体针疗法

2.3.1 纯体针疗法

石学敏院士[13]认为醒脑开窍针刺法能够改善血液凝固性、粘滞性,可以改善中风患者的“三高”状态,降低血流阻力,增加脑循环灌注,使脑组织缺血、缺氧状态得以改善,促使丧失或减弱的神经功能得以恢复,从而达到治疗中风失语症的目的。李隽[14]应用醒脑开窍针刺法治疗中风失语症30例,取用内关、人中、三阴交、风池、完骨、天柱、上廉泉、金津、玉液穴,先在双侧内关穴进针0.5—1寸,施以捻转提插泻法,施术1 min,然后针刺人中穴,向中方向斜刺0.3寸,施雀啄泻法,以眼球湿润或流泪为度;三交沿胫骨后缘与皮肤成45。斜刺,进针1—1.5寸,施以体补法,以下肢抽动3次为度;风池、完骨、天柱针向结喉,进针1.5—2寸,施小幅度高频率捻转补法;上廉泉针向舌根,进针1.5—2寸,施捻转提插泻法,致喉头有酸重感为度;金津、玉液用三棱针点刺放血,出血1—2 mL,舌面用2寸毫针点刺出血。每天治疗1次,12次为1个疗程,2个疗程后疗效评价显示:显效6例、有效l9例、无效5例,总有效率为83.3%。魏凤英[15]”根据“肺为声音之门,肾为声音之根”的中医理论,取肺经的原穴太渊及肾经的原穴太溪,配合上廉泉、足三里治疗中风失语36例,临床疗效观察显示:痊愈28例(78%)、好转8例(22%),总有效率为100%。崔金才[16]认为语

言与心、脑、肾的联系最为密切:心主神志而开窍于舌,手少阴之别系舌本;脑为元神之府,脑髓充盈则语言正常;肾藏精,足少阴之经脉系于舌本,故取用风池、通里、金津、玉液为主穴,并循证配伍其他穴位,疗后效果显示:基本痊愈2O例(31.75%)、显效22例(34.72%)、进步l4例(22.22%)、无效7例(11.11%),总有效率为88.89%。

2.3.2 体针为主疗法

马达等[17]将60例中风失语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0例和对照组3O例,分别采用针刺加康复疗法和单纯康复疗法,治疗20 d后疗效评定显示:治疗组痊愈10例、显效15例、好转5例、无效0例,总有效率为100%;对照组痊愈6例、显效1O例、好转11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为90%。经统计学分析二者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罗卫平等[18]以随机数字表法将缺血性中风失语症患者60例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应用针刺配合语言训练治疗,对照组单纯应用语言训练。治疗后疗效评价显示: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汉语失语检查法各亚项(信息量,流利性,复述,词命名,颜色命名,反应命名等)分值明显高于对照组,且二者的差异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P<0.05)。熊云[19]以风府、哑门、双风池、双天柱、双通里、太冲为主穴,配伍其他辨证取穴,加用中药治疗中风失语25例,连续治疗3—6月,结果显示:3例命名性失语患者基本痊愈,6例完全性失语患者中4例无效、2例好转,12例运动性失语患者中2例基本痊愈、1例显效、3例好转,4例感觉性失语者中1例显效、3例好转。而对于肾精亏虚型中风失语,李种泰[20]应用针刺配合中药地黄饮子治疗29例,与单纯对照组2O例对比,结果显示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3.1%,明显优于对照组(65.0%),二者经统计学分析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

3 健康指导

要把中风的危险因素尽可能降到最低,控制高血压是预防中风的重点。高血压病人要遵医嘱按时服用降压药物,有条件者最好每日测1次血压,

特别是在调整降压药物阶段,以保持血压稳定。要保持情绪平稳,少做或不做易引起情绪激动的事,如打牌、搓麻将、看体育比赛转播等;饮食须清淡有节制,戒烟酒,保持大便通畅;适量活动,如散步、打太极拳等。季节与气候变化会使高血压病人情绪不稳,血压波动,诱发中风,在这种季节气候因素下更要防备中风的发生。

4 结论

中风属于对人类生命威胁相当高的疾病,医学界把它同冠心病,癌症并列为威胁人类健康的三大疾病之一。以上介绍的是针灸治疗中风失语的临床研究进展;我们通过以上内容可以了解到针灸治疗中风失语有非常好的疗效,如今社会日益进步,随着社会的发展,中风及其的诊治和预防,不单单再是从某一方面着手,而是从整体出发,在疾病的不同时期,给予其对应的治疗手段。针灸治疗中风失语取得较好的疗效,被病人所认可,临床上中风失语的病因不同、治法各异,在正确辨治的同时,尚须把握好治疗时机、综合分析,方能达到痊愈目的。我们应在前人成就的基础上继续钻研,争取获得更好的成绩。

参考文献

[1] 孟凡秀,马智莲.舌针治疗中风失语症19例[J].实用中医药杂志,2003,19(10):540.

[2] 李湘力,蔡敬宙,江钢辉.舌三针治疗中风失语症30例[J].针灸临床杂志,2009,25(7):6~8.

[3] 李滋平.舌针治疗中风失语症32例临床观察[J].新中医,2004,36(9):47—48.

[4] 叶晓翔.舌针治疗中风失语15例[J].上海针灸杂志,1997,16 (6):29.

[5] 郭翠萍.管氏舌针治疗中风失语56例[J].中国针灸,2008,28 (2):127—128.

[6] 李滋平,伦新,刘炳权.舌针配合穴位注射治疗中风失语症4O例疗效观察[J].新中医,2002,34(8):42—43.

[7] 张小英.舌针眄己合语言区穴位注射治疗中风失语症44例疗效观察[J].黑龙汀中医药,2010,53(5):3l一32.

[8] 米建平,朱晓平.舌针为主治疗中风失语症46例临床观察[J].上海针灸杂志,2004,23(7):8—9.

[9] 孙铭.头皮针语言区治疗巾风失语100例临床疗效观察[J].针灸临床杂志,2004,20(8):29—30.

[10] 江钢辉,李艳慧,陈振虎.CT定位围针法治疗巾风失语症临床观察[J].中国针灸,2001,21(1):l5--l6.

[11] 王素霞,杨传彪.头针为主治疗中风后失语症50例疗效观察[J].新中医,2001,33(9):47.

[12] 陈安亮,李雪萍,周俊.头、舌针治疗中风后失语症3O例临床观察[J].河南中医,2008,28(12):75—76.

[13] 石学敏.中风病与醒脑开窍针刺法[M].天津:天津科学技术出版社,1998:203—306.

[14] 李隽.醒脑开窍针刺法治疗中风失语症3O例J].河南中医,2010,30(6):598—599.

[15] 魏风英.太渊、太溪为主穴治疗中风失语36例[J .中国针灸l999,19(5):287.

[16] 崔金才.针刺治疗中风失语63例[J].中国针灸,1994,14(2):17一l8.

[17] 马达和瑞欣钏刺配合康复训练治疗中风失语症疗效观察[J].中医学报,2010,25(3):549—550.

[18] 罗卫平,黄红缨,朱洁艳。针刺配合语言训练治疗脑梗死致运动性失语的临床研究[J].World J.Acu—moxl,2008,18(12): 9一l6.

[19] 熊云.针药配合语言训练治疗中风欠语25例[J].北京针灸骨伤学院学报,2002,9(1):33—34.

[20] 李种泰.地黄饮子结合针刺治疗肾精亏虚型中风失语29例[J].时珍国医国药,2005,16(6):529.

中风病针灸治疗

中风病针灸治疗方案 一、中经络: 1、络脉空虚,风邪入中 症状:肌肤不仁,手足麻木,突然口眼歪斜,语言不利,口角流涎,甚则半身不遂; 或兼见热寒,发热,肢体拘急,关节酸痛等症,苔薄白,脉浮数。 治疗:疏通经络,调和气血,滋养肝肾。以手足阳明经为主,辅以太阳、少阳经穴,针、灸并用;初病可单刺患侧,久病可刺双侧,先刺健侧,后刺患侧。即“补健侧,泻患侧”的疗法。 主穴:上肢:背面、曲池、手三里、外关、灵骨、大白(倒马针对侧)下肢:环跳、阳陵泉、侧三里、侧下三里、解溪、火主穴。 配穴:除上述穴位外,半身不遂迁延日久还可取患侧井穴点刺出血。 刺血:上肢:大椎、肩峰、尺泽、后溪;下肢:三金穴、委中、侧三里。治风宜治血,血行风自灭。 水针:红花注射液、丹参注射液混合注射,每次两组主穴,分别取2—5个穴位,配穴据症取2—3个穴位。 2、肝肾阴虚、风阳上扰 症状:平素头晕头痛,耳鸣目眩,少寐多梦,突然发生口眼歪斜,舌强语蹇,手足重滞;甚则半身不遂,舌质红或苔腻,脉弦细数或弦滑。 治法:滋阴潜阳,熄风通络。 主穴:上肢:肩中穴、手五里、尺泽、阳池、对侧重子、重仙穴。 下肢:髀关、驷马上穴、驷马下穴、通关、通肾、肾关、人皇、光明、太冲。配穴:上肢加刺大椎、肩髃、臂臑、阳溪。 下肢加刺天皇、地机、地皇、四花下穴。 刺血:配穴可做刺络疗法,病侧刺络效果好,当健侧关节部位屈曲拘挛者,可加刺

其局部腧穴,肌肤不仁可用皮肤针叩刺患部。 方义:风病多犯阳经,阳主动,肢体活动障碍其病在阳,故本方取手足三阳经穴,又阳明为多气多血之经,故以阳明经穴为主,阳明经气血通畅,肢体活动功能易于回复;半身不遂迁延日久,患侧肢体容易出现筋肉萎缩或强直拘紧,根据经络循环路线的不同,分取手足阳明经的穴位,目的在于调和经脉,疏通气血。 二、中脏腑 1、闭证 症状:突然昏迷,不省人事。牙关紧闭,口噤不开,两手握固,大小便闭,肢体强痉;阳闭:面赤鼻热,气粗口臭,燥扰不宁,苔黄腻,脉弦滑而数;阴闭:面白唇暗,静卧不烦,四肢不滑,苔白腻,脉沉滑缓。 治则:平肝熄风,清心豁痰,醒脑开窍。取督脉和十二井穴为主辅以手足厥阴,足阳明三经穴位。 取穴:主穴素髎、人中、十二井穴、太冲、四花中、手解穴、 配穴:牙关禁闭配下关、颊车;两手握固配灵骨、大白;语音不利配天突、上廉泉。 刺血:十二井点刺放血,或向上斜刺;耳尖放血。 方义:本方组穴有平肝熄风,清泻火热,豁痰开窍之功。阳闭或阴闭症乃因肝阳暴涨,气血上冲夹杂痰火、痰湿,闭阻清窍所致。取十二井穴点刺放血,以清心泻热,豁痰开窍。人中是督脉的要穴,有调和督脉气血,启闭开窍之功,肝脉上达巅顶,泻肝经的原穴太冲,以镇肝降逆,潜阳熄风,脾胃失和,运化失职,痰浊内生,取阳明经的四花中穴,以调理脾胃,除湿化痰,取手厥阴心包之荣,手解穴,以清心泻热。 2、脱证 症状:突然昏仆,不省人事,目合口张,鼻鼾息微,手撒肢冷,汗多,大小便

针灸治疗中风后遗症的临床效果观察

针灸治疗中风后遗症的临床效果观察 发表时间:2018-08-07T10:13:36.303Z 来源:《心理医生》2018年7月19期作者:罗志平[导读] 分析脑中风后遗症患者开展中医针灸治疗的临床治疗效果。 罗志平 (哈尔滨市夏氏骨伤医院黑龙江哈尔滨 150000) 【摘要】目的:分析脑中风后遗症患者开展中医针灸治疗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15年3月—2016年3月收治的60例脑中风后遗症患者,随机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对照组治疗中单纯采用补阳还五汤进行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开展针灸治疗,1疗程为1个月,在3个月后对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进行观察和比较。结果:观察组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中风后遗症治疗中,采用补阳还五汤联合针灸治疗具有良好的治疗效果,值得推广及应用。 【关键词】针灸;中风后遗症;临床疗效 【中图分类号】R24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8231(2018)19-0351-02 中风临床上也被称为卒中,产生该病症的原因较复杂,且具有较强的多样性。主要有饮食作息不规律、脾气暴躁、或烦躁易怒等,临床症状主要有猝然昏厥、嘴歪眼斜、身体行动功能缺失等等,对患者正常的工作和生活都造成了非常显著的负面影响[1]。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5年3月—2016年3月我院收治的脑中风后遗症患者60例,随机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观察组中男12例,女18例,患者年龄43~72岁,平均年龄(52.3±5.8)岁,患者病程1~12年,平均病程(6.5±2.3)年。对照组中男11例,女19例,患者年龄43~74岁,平均年龄(54.2±4.7)岁,患者病程1~10年,经诊断,患者均符合中风后遗症的诊断标准。 1.2 方法 1.2.1对照组单纯采用补阳还五汤进行治疗,其主要成分为当归、桃仁、地龙和黄芪等,若患者的中风后遗症时间较短,则可采用水蛭、桑枝和穿山甲等药物起到活血化瘀的作用。若患者有较为显著的心悸或心阳不足的症状,应采用补阳还五汤加入艾灸草和桂枝对患者进行治疗。若患者后遗症时间较长,则应加入续断、牛膝、杜仲、肉苁蓉和熟地黄等起到良好的辅助治疗作用。若患者出现半身不遂且伴有言语不清的症状,则应在补阳还五汤基础上加入全蝎、石菖蒲、天竺黄、远志和天麻等多种成分,从而起到祛风除痰,醒脑开窍的作用[2]。 1.2.2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观察组患者行针灸1次/d,时间为25min,12d为一个疗程,连续治疗两个疗程,且中间应休息2d,此后对患者进行继续治疗。在急性期当中,所采用的治疗方法以泻为主。而在恢复期应以补为主,此外还要对患者开展艾灸治疗。在针灸时应做好针具的消毒工作,准确找到穴位,必要时可标出穴位的位置。患者存在着一定的个体差异,所以在针灸操作中可能会出现一定的偏差,针灸时主要的取穴部位为胃经俞穴、随症配穴和胆经穴等,治疗中应根据患者的临床症状采取不同的针灸治疗方式。 1.3 疗效评价 患者临床病症和生命体征均恢复正常水平,可实现独立生活和自理记为痊愈;患者临床症状和生命体征有所好转,能够扶杖行走或能够实现基本生活行为自理记为好转;患者临床症状和体征无明显变化记为无效[3]。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8.0对数据进行分析处理,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经治疗,观察组治愈18例,好转9例,无效3例,治疗总有效率为90%;对照组治愈9例,好转6例,无效15例,治疗总有效率为50%,观察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中风在临床上属于急性脑血管意外,该病症死亡率较高,此外存活的患者还会出现不同的后遗症,对患者正常的工作和生活会产生十分明显的不利影响。因此必须要采取有效的措施对其进行救治和处理,密切关注患者的病情变化,从而也能够更好地提高患者康复的几率,改善预后效果[4]。在针灸辅助治疗中,患者受损受损的神经与堵塞的脉络会在一定程度上得以改善,进而也可更好地促进患者的康复。 在临床治疗中,首先应确认患者是缺血性中风后遗症还是出血性中风后遗症,针灸治疗的过程中,在急性期应采取强刺激的针灸方式,以阳经穴为主;在恢复期治疗中针灸的力度应适中,以患者感觉舒适为宜,治疗中还应取阴经、阳经穴位积极开展辅助治疗[5]。但在治疗中必须要注意的一点是患者患病的时间越长,针灸治疗效果也就越差。针灸治疗时患者患病的时间最好在6个月以内,针灸治疗的时间越早,效果就越好。 在中风后遗症的治疗中,针灸辅助治疗渐渐得到了较为广泛的应用,该疗法的应用也使得患者神经功能受损的症状得到了显著的改善,促进了患者的康复,在临床治疗的过程中,首先应对患者的病症类型予以确定,采用针灸方式治疗中风偏瘫时,若患者处于急性期,则针灸是应采取强刺激的方式,针灸操作主要集中于阳经穴位。若患者处于恢复期,针灸的力度应较轻,针灸的位置主要集中于阴经。在治疗中应坚持尽早治疗的原则[6]。一般而言,发病6个月内进行针灸介入治疗能够取得良好的临床治疗效果。在临床研究中发现补阳还五汤能够十分有效地抑制凝血酶。此外,其对血管壁还有较强的刺激作用。同时还能释放抑制因子,这些因子会在皮下组织内与血小板黏结在一起。此外其还能十分有效地起到抗血栓以及止血的作用[7]。所以对于中风后遗症采取针灸治疗联合药物治疗的方式具有非常好的临床治疗效果。 综上所述,针灸治疗中风后遗症具有安全、有效等多个优势,其在临床应用中可实现良好的治疗效果,与单纯的药物治疗相比,其临床治疗效果更为显著,因此也值得在临床上加以推广和应用[8]。

针灸治疗中风失语

针灸治疗中风失语的临床研究进展

针灸治疗中风失语的临床研究进展 [摘要] 中风,是以突然昏扑,半身不遂,语言謇涩或失语,口舌歪斜,偏身麻木为主要表现,并具有起病急,变化快,如风邪善行数变的特点的疾病中风也叫脑卒中。中风,西医称脑血管意外或脑卒中,是指一组由各种不同病因使脑血管发生病变引起急性脑部疾病临床上以起病急骤与出现局灶性神经功能缺失症侯为特征,是中老年人的常见病、多发病,且有 20%的中风患者存在着不同程度失语。随着我国人口构成结构的逐渐老龄化,中风失语越来越困扰着我国中老年人的工作和生活,而针灸作为中国传统医学的独特方法,在治疗中风失语方面具有显著疗效。为了更好的将针灸应用于中风失语的临床治疗,现将近2O年关于针灸治疗中风失语的文献概述如下。 关键词中风失语头针舌针体针综合应用 中风是以突然昏扑,半身不遂,语言謇涩或失语,口舌歪斜,偏身麻木为主要表现,并具有起病急,变化快,如风邪善行数变的特点的疾病中风也叫脑卒中。中风,西医称脑血管意外或脑卒中,是指一组由各种不同病因使脑血管发生病变引起急性脑部疾病临床上以起病急骤与出现局灶性神经功能缺失症侯为特征,是临床常见病、多发病。无论世界不同地区或不同类型国家,脑血管意外都是主要的死亡原因与致残原因。中风在我国古代是四大难症之首, 它是以猝然昏倒,不省人事,伴发口角歪斜、语言不利而出现半身不遂为主要症状的一类疾病。如今有调查表明:我国每年新发完全性脑卒中220-250万人,每年死于脑卒中者100-140 万人,死亡率在城市占第三位,在农村占第四位,积累下来的为数更多的存活者中约75%致残,5年内复发率高达41%。如何最大限度地降低死亡率、致残率是我们医疗卫生事业面临的重要任务. 1 病因病机 中风的发病突然,是其病理是逐渐形成的。与肝、肾、心、脾的关系最为密切,其病因与虚、风、痰、火四者密切相关,发病机理罗为复杂。①情志所伤或

针灸治疗中风后遗症的临床观察

针灸治疗中风后遗症的临床观察 发表时间:2011-08-16T15:50:48.733Z 来源:《心理医生》2011年第2期供稿作者:孟宪梅 [导读] 随着对中风诊断、抢救水平的提高,其死亡率大幅度下降,但致残率则明显上升 孟宪梅(黑龙江省双鸭山市饶河县中医院黑龙江双鸭山 156700) 【中图分类号】R255.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7-8231(2011)2-0075-01 中风是以猝然昏仆,不省人事,或有口眼歪斜,语言不利,半身不遂为主证的一种疾患,因其发病急促,变化多端,如风性善行而数变,类比而称为“中风”。其发病多由肝阳偏亢,气血上逆所致,故有眩晕、指麻等先兆症状。 由于中风时病情轻重不同,分为病在经络与病在脏腑两种类型。病在经络时病位浅,病情轻,仅表现瘫痪症状,如偏瘫、面瘫等。病在脏腑时病位深,病情重,表现为突然昏倒,不省人事等精神神经症状及瘫痪症状。 中风后遗症是危害广大人民身体健康的常见多发病,给患者带来极大痛苦,甚至造成终身残疾。针灸是首选的康复治疗方法。我院自2000年以来,采用综合疗法治疗200例,报告如下: 1 一般资料 男104例,女96例,年龄在10~77岁之间,小于30岁6例,30~50岁10例,51~60岁24例,61~70岁110例,大于70岁50例。病程小于l月130例,l~6月30例,6月以上~l年10例,脑血栓形成140例,脑栓塞28例,脑溢血20例,蛛网膜下腔出血12例。 2 治疗方法 2.1 明确治疗原则中风后遗症的病理基础是大脑组织的损害,且其损害面积的大小,部位的差异,病程的长短,均与日后的康复有很大的关系,促进大脑组织损害的康复,是治疗中风后遗症的第一目的。故针灸方法应遵循醒脑开窍为主,疏通经络,调和气血为辅的治疗法则,以起到标本兼治。 2.2 针刺治疗采用传统针灸法。参照杨长森主编《针灸治疗学》(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头皮针平刺,采用捻转手法进针,针体直刺进针,采用提插手法。急性期用泻法,恢复期用补法。根据病情常取以下穴位:①醒脑开窍:取百会、人中、太冲;②流涎、口眼歪斜,眼不能闭合,取地仓透颊车、大迎、承浆、迎香、攒竹、鱼腰、丝竹空、阳白;③上肢不能活动或上举困难,取肩井、巨骨、天宗、肩髎、肩贞、肩内陵、曲池、合谷。④指不能伸握时,取合谷、后溪、内关透外关、大陵、阳池、八邪等;⑤下肢不能活动或抬高困难时,取环跳、秩边、阳陵泉、足三里、解溪、太冲;⑥踝关节不能背屈、跖屈时,取解溪、太冲、绝骨、昆仑等。 2.3 针灸时机脑血栓形成所致后遗症者,在病情稳定后即可接受针灸疗法治疗。脑出血所致后遗症者,则在病情稳定10天后再实行针灸疗法。 2.4 灸疗配穴中风后遗症如出现肢体浮肿或关节肿痛,灸法能起到较好的利水消肿、活血、止痛作用,并以特定电磁波治疗仪(TDP)等灸疗仪器大面积灸为宜。 2.5 功能锻炼治疗同时,强调功能锻炼,要求早期下床锻炼,患肢不能活动者,嘱家属对患肢进行被动活动。 3 疗效标准 基本痊愈:肢体活动自如,言语清楚,生活自理,能参加适当的劳动;显效:肢体活动有明显恢复,肌力较疗前上升2度,可自行走路,言语较清楚,生活不能完全自理;进步:肢体活动范围和功能较疗前有改善,肌力较疗前上升1度;无效:疗后元明显进步。 4 治疗效果 200例中,基本痊愈160例(80%),显效26例(13%),进步10例(5%),无效4例(2%),其显效率为93%。70岁以上治愈率低;病程短,治愈率高;左侧偏瘫治愈率高于右侧;弛缓型高于痉挛型;性别与疗效无明显差异。 5 体会 随着对中风诊断、抢救水平的提高,其死亡率大幅度下降,但致残率则明显上升,其致残的基本表现是由于肢体运动的障碍而引起日常活动能力的降低或丧失,使患者生活质量下降。中风偏瘫常用针刺手法,并配合功能康复训练,是与现代康复技术结合的产物,强调从偏瘫早期开始介入针灸治疗对疗效有很大关系,也与病轻的轻重、体质好坏及患者情绪、家属的护理有关。因此,要经常做好患者思想工作,要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对能动的肢体鼓励作功能锻炼,对瘫痪肢体要经常作被动活动,尤其肢体远端的功能往往恢复较慢,医生、患者和家属对治疗疾病要有耐心和坚强的意志。 笔者发现偏瘫患者,很大一部分平时身体健康,所以,高血压病被忽视或不注意及时治疗,往往容易发生偏瘫,而平时血压很高的病例,因坚持长期治疗,发生偏瘫较少。因此,应定期体检,及时治疗,以预防偏瘫的发生。

针灸治疗中风后遗症语言障碍临床观察分析

针灸治疗中风后遗症语言障碍临床观察 [摘要]目的:通过对中风后遗症语言障碍患者采取针灸治疗的方法,分析与探讨治疗后语言康复的效果,讨论出更适合于中风后遗症患者的针灸治疗方法。方法:选取某医院接受针灸治疗的80例中风后遗症患者,将该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与实验组,每组患者40例,对于对照组患者采取单纯针灸治疗,实验组采用语言康复训练结合针灸治疗,在治疗前后,进行语言表达能力及偏瘫患侧肢体肌力状况进行对比,找出差异,而且采取对于中风后遗症患者的护理工作。结果:在对中风后遗症患者实验组进行针灸与语言康复训练后语言表达能力明显好于单纯针灸治疗的对照组,数据显示比较具有一定的统计学意义,此外语言康复训练结合针灸治疗的实验组的患侧肌力也明显好于单纯针灸治疗的对照组,结果具有一定的统计学意义。结论:为了提高中风后遗症患者的语言障碍,文中对患者采取语言康复训练结合针灸治疗,治疗后中风后遗症患者在语言表达能力及肢体肌力都有很好的的疗效。 [关键词]针灸治疗;中风后遗症;语言障碍 随着人们生活节奏的加快和社会竞争越来越激烈,中风患者也在逐渐增加,中风是老年人的常见病与多发病,中风后遗症患者的症状会出现不同程度的语言障碍以及肢体运动障碍,这两大原因会影响中风患者的预后自理能力身心健康及其社会交往能力的两个重要因素,对于患者中风后遗症患者采取针灸治疗及其语言的综合训练,可以使患者得到满意的治疗效果。护理人员在实施语言康复训练的过程中观察到语言功能锻炼的实施可以有效地提高针灸治疗的效果和患者语言表达能力,对于患者肢体肌力恢复也具有促进作用,对于中风后遗症患者不仅要采取合理的治疗还要进行康复的护理工作。通过针灸治疗中风后遗症患者具有一定的优势,配合语言康复训练,可明显改善患者的脑血流,促进脑功能和语言功能的尽早恢复。本文将分析语言康复训练在针灸治疗中风后遗症患者的效果,具体情况如下。 1、临床资料及方法 1.1一般资料 抽取某医院的80例中风后遗症患者作为观察对象,随机分为单纯针灸治疗的对照组40例,语言康复治疗结合针灸治疗40例。年龄在11-53岁之间。 1.2操作方法 选取某医院接受针灸治疗的80例中风后遗症患者,将该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与实验组,每组患者40例,对于对照组患者采取单纯针灸治疗,实验组采用语言康复训练结合针灸治疗,在治疗前后,进行语言表达能力及偏瘫患侧肢体肌力状况进行对比,找出差异。 1.2.1基础护理 在中风患者患病之前,大多数患者患有基础性疾病如糖尿病、高血压等,中风患者大多数年龄偏大、自身抵抗力差,容易并发症例如呼吸道感染、泌尿系统感染等,应尽量避免风寒,出门是要注意慎天气变化,避风寒,生活中不能太过劳累。对于患者的病房要保持清洁卫生,病室环境温湿度要适宜,定时打开病房窗户通风,对于年老体弱,及其鼻饲的患者要做好口腔护理,护理人员要做好指导深呼吸及有效咳嗽,对于痰多粘稠难咳患者,要要遵照医师的安排服用化痰药物,以及可以采取配合雾化吸入、协助翻身叩背来进行排痰。尽可能让患者训练膀胱自行排尿,医护人员定时给患者使用便盆或尿壶,进行排尿,对于尿潴留患者可采用腹部按摩的方法,必要时要通过行留置导尿;患者要尽可能保持阴部皮肤清洁干燥。对于便秘者,要采取腹部按摩并配合治疗便秘中药进行服用。医护人员要做好每日晨晚间重点观察病人的排便及血压脉搏呼吸情况,一般来说,对于病情的稳定情况可以通过观察血压平稳状况,对于血压过高患者要防止出现脑溢血的复发,而对于血压偏低要做好防止脑梗塞的再发呼吸不畅通,对于痰多患者,要及时吸痰防止病人窒息,有不少患者昏厥,主要是因为在排便过程中太用力所造成的。 1.2.2心理护理

针刺配合康复治疗中风后感觉性失语的临床观察

针刺配合语言康复治疗中风后感觉性失语的临床观察 周蕾1 胡浩宇2郑水红2徐雪2 作者单位:321000 金华,金华市中医院针灸科(周蕾);金华市中医院神经科(胡浩宇、郑水红、徐雪) 通信作者:周蕾, Email:zjjhzhoulei@https://www.doczj.com/doc/d61079132.html, [摘要] 目的观察针刺配合语言康复治疗中风后感觉性失语的临床疗效。方 法将66例中风后感觉性失语患者按就诊单双日分为治疗组32例(针刺加语 言康复,单)和对照组34例(语言康复组,双)。针刺组采用头皮针(语言二区、三区、运用区及视区)、舌针、体针相结合,并在头皮针留针时进行语言 训练,对照组仅予语言康复训练。两组治疗前后予《汉语失语检查法》评定失 语状况,并进行疗效评价。结果针刺加康复训练治疗感觉性失语与对照组相 比总有效率及自发谈话、理解、复述、命名功能都有差异(P

针灸治疗中风失语

针灸治疗中风失语得临床研究进展

针灸治疗中风失语得临床研究进展 [摘要] 中风,就是以突然昏扑,半身不遂,语言謇涩或失语,口舌歪斜,偏身麻木为主要表现,并具有起病急,变化快,如风邪善行数变得特点得疾病中风也叫脑卒中。中风,西医称脑血管意外或脑卒中,就是指一组由各种不同病因使脑血管发生病变引起急性脑部疾病临床上以起病急骤与出现局灶性神经功能缺失症侯为特征,就是中老年人得常见病、多发病,且有20%得中风患者存在着不同程度失语。随着我国人口构成结构得逐渐老龄化,中风失语越来越困扰着我国中老年人得工作与生活,而针灸作为中国传统医学得独特方法,在治疗中风失语方面具有显著疗效。为了更好得将针灸应用于中风失语得临床治疗,现将近2O年关于针灸治疗中风失语得文献概述如下。 关键词中风失语头针舌针体针综合应用 中风就是以突然昏扑,半身不遂,语言謇涩或失语,口舌歪斜,偏身麻木为主要表现,并具有起病急,变化快,如风邪善行数变得特点得疾病中风也叫脑卒中。中风,西医称脑血管意外或脑卒中,就是指一组由各种不同病因使脑血管发生病变引起急性脑部疾病临床上以起病急骤与出现局灶性神经功能缺失症侯为特征,就是临床常见病、多发病。无论世界不同地区或不同类型国家,脑血管意外都就是主要得死亡原因与致残原因。中风在我国古代就是四大难症之首, 它就是以猝然昏倒,不省人事,伴发口角歪斜、语言不利而出现半身不遂为主要症状得一类疾病。如今有调查表明:我国每年新发完全性脑卒中220-250万人,每年死于脑卒中者100-140 万人,死亡率在城市占第三位,在农村占第四位,积累下来得为数更多得存活者中约75%致残,5年内复发率高达41%。如何最大限度地降低死亡率、致残率就是我们医疗卫生事业面临得重要任务、 1 病因病机 中风得发病突然,就是其病理就是逐渐形成得。与肝、肾、心、脾得关系最为密切,其病因与虚、风、痰、火四者密切相关,发病机理罗为复杂。①情志所伤或所老肾衰,致阴阳失调,发为本病。或因暴努伤肝,使肝阳暴动,引起心火,风火相

脑中风脑梗塞的针灸穴位治疗(建议收藏)

脑中风的针灸治疗 ?中风以猝然昏倒、不省人事、伴语言不利、口眼歪斜、半身不遂,或仅有语言不利、半身不遂等为主症的疾病。 ?现代医学的急性脑血管病属中风范畴。 ?出血性中风—脑出血、蛛网膜下腔出血. 缺血性中风- 脑栓塞、脑血栓形成。(脑梗塞) ?小中风-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包括TIA发作。 ?病因病机简述 ?中风的产生原因及机理复杂,多为风、火、痰、瘀、虚所致.且与心、肝、肾三脏失调有关。 ?肝主风,肾主水,心主火,脾主湿,气血经络易瘀,五脏易虚。?中风在《灵枢﹒邪气脏腑病形》中亦称“卒中”。又称“大厥”,“薄厥”,“偏枯”,“风痱”。 ?作为病因,《金匮要略》认为“风之为病,当半身不遂。”根据病位深浅和病症轻重表现不同,分为中经络,中脏腑。“邪在于络,肌肤不仁;邪在于经,即重不胜;邪入于腑,即不识人;邪入于脏,舌即难言口吐涎。”.。。。。.文档交流 ?唐宋以前多以外风是论。唐宋以后逐渐认识到急性脑血管病为内风所致,称为“类中风”,以区别外风。多以风、火、痰、虚论. 清代王清任中风则以血瘀而论.....。.文档交流 中脏腑-病情急重,病位深。 ?闭证:卒然昏倒,意识障碍,半身不遂。 ?——阳闭:属阳症.兼见面赤身热,气粗口臭,颜面潮红,躁动不宁,舌苔黄腻,脉弦滑等。用药至宝丹,安宫牛黄丸..。。。。。文档交流?——阴闭:属阴症。兼见口噤不开,两手紧握,肢体强痉,静而不言.用药苏合香丸。 ?脱证:属阴阳离决。兼见面色苍白,瞳孔散大,四肢厥冷,手撒口开,二便失禁,汗出如油,舌苔白滑,脉沉细缓。用药参附汤加生脉饮。。。.。。.文档交流 中经络型-病情较轻,病位较浅 ?无神志意识改变,表现为口眼歪斜,肌肤麻木,半身不遂,言语不利,视物模糊等。 ?肝阳上亢:兼头痛、眩晕、面红、目赤、口苦、烦躁、便秘、尿赤、舌红苔黄、脉弦滑数。 ?风痰阻络:兼头晕目眩,不思饮食,舌苔白腻,脉弦滑。痰热腑实则

针灸治疗中风后遗症对于运动功能的影响

针灸治疗中风后遗症对于运动功能的影响 发表时间:2015-09-16T14:12:49.913Z 来源:《医药前沿》2015年第18期供稿作者:王俊惠 [导读] 西安秦华中医院运动功能丧失或者弱化在中风后遗症比较常见,可加重患肢的功能障碍,从而严重影响患肢运动机能的发育。 王俊惠 (西安秦华中医院陕西西安 710003) 【摘要】目的:探讨针灸治疗中风后遗症对于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2008年8月到2013年2月选择在我院康复的中风后遗症患者500例,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250例,对照组由治疗师对患者常规康复训练,在此基础上治疗组加用针灸干预,干预周期为 30天。结果:干预后治疗组与对照组的有效率分别为95.2%和77.6%,两组有效率对比差异明显,治疗组高于对照组(P<0.05)。干预后两组的运动评分都明显上升,同时干预后两组的运动功能评分对比差异明显,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针灸治疗中风后遗症有利于提高运动功能,为其康复提供服务与帮助,从而提高其干预效果。 【关键词】针灸;中风;后遗症;运动功能 【中图分类号】R245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1752(2015)18-0293-02 中风是一组发展迅速,以局灶性神经功能缺失为共同特征的急性脑血管疾病,当前中风的死亡率有明显下降,不过约75%的幸存者存在不同程度的残疾[1]。运动功能丧失或者弱化在中风后遗症比较常见,可加重患肢的功能障碍,从而严重影响患肢运动机能的发育。在干预方法中,主要包括中药、针灸、推拿、康复训练等,都各有一定的疗效,已在临床得到用和开展[2-3]。本文具体探讨了针灸治疗中风后遗症对于运动功能的影响,现报告如下。 1.资料和方法 1.1 研究对象 2008年8月到2013年2月选择在我院康复的中风后遗症患者500例,纳入标准:具有神经功能缺损、肢体障碍的临床表现;年龄在25~75岁;知情同意。排除标准:合并心、肝、肾、造血系统等严重原发疾病者,精神病患者;孕期妇女或者妊娠期妇女。其中男267例,女233例;平均年龄56.49±5.23岁;平均病程4.29±1.38年;病残程度:1级345例,2级100例,3级55例。根据随机数字表法把上述患者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250例,两组患者的基线资料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干预方法 对照组由治疗师对患者常规康复训练,主要为肌肉力量锻炼。在此基础上治疗组加用针灸干预,取穴脾俞、阿是穴、肾俞、气海俞、秩边、环跳、腰3-5夹脊穴,诸穴得气后均采用泻法,留针30min,按照1次/日予以干预。同时根据灸法干预,患者平卧,于百会穴处施灸,感热流直入颅内约3寸,患者可感头颅温暖舒适,灸感持续30分钟后热流回缩至百会穴皮肤表面。15日为1个疗程,连续干预2个疗程。 1.3 观察指标 疗效标准:按《脑卒中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标准》与病残程度进行判定,分为痊愈、显效、有效与无效四个级别。 运动功能评定:所有患者在干预前后选择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定(Fugl-Meyer motor assessment,FMA),其是将上、下肢、手和手指运动等的功能评价综合起来的一种定量的评测方法,FMA得分越高,反映运动功能越好。 1.4 统计方法 选择SPSS14.0软件进行分析,计量数据的两两对比采用t检验,计数数据的两两对比采用卡方分析,P<0.05代表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疗效对比 干预后治疗组与对照组的有效率分别为95.2%和77.6%,两组有效率对比差异明显,治疗组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2。 表2:两组疗效对比(n) 组别例数基本痊愈显效有效无效有效率 治疗组 250 90 100 48 12 95.2% 对照组 250 20 30 144 56 77.6% P ? ? ? ? ? <0.05 2.2 运动功能评定 经过观察,干预后两组的运动评分都明显上升,同时干预后两组的运动功能评分对比差异明显,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见表2。 表2:两组干预前后的运动功能评定(分,x±s) 组别例数(n) 干预前 ?干预后 治疗组 250 12.32±7.67 21.32±6.41 对照组 250 12.12±7.97 17.76±7.17 P ? >0.05 <0.05 3.讨论 中风后遗症是指在中风急性期过后患者遗留的功能症状及言语障碍、吞咽障碍等情况。其中平衡功能缺陷是导致患者肢体残疾的最常见原因,给家庭和社会带来沉重的负担[4]。中风后遗症患者在临床表现为患肢负重能力下降,双下肢承重的对称性受到破坏。中医康复学强调中风后遗症患者功能的恢复应着力提高运动整合水平,促进控制肌肉运动的高级神经的重建[5-6]。 针灸推拿是临床常用的中医理疗方法,其以操作简单,疗效显著,安全性高等优势深受医患的青睐。针灸在改善机体内部环境,对其肝、肾功能予以调理,不仅能够加速疾病的康复,而且能够改善患者的运动功能[7]。本研究干预后治疗组与对照组的有效率分别为95.2%和77.6%,两组有效率对比差异明显,治疗组高于对照组(P<0.05)。干预后两组的运动评分都明显上升,同时干预后两组的运动功能评分对

针灸治疗中风失语症的临床研究述要

针灸治疗中风失语症的临床研究述要 【摘要】对5年来有关针刺治疗中风失语症的临床研究文献,从临床选穴治疗研究方面进行综述,诸文献研究表明,针刺治疗中风失语症疗效确切,但分析后发现,目前许多文献对于中风后急性、亚急性、慢性期各阶段的病理机制、中医证候类型分布情况以及药物与针灸的作用机制缺乏深入探索,并且目前研究多集中于临床治疗方面,实验研究极其缺乏,专业设计不严,忽视诸影响因素与针刺疗效关系的研究及其交互作用的研究分析等问题。 【关键词】中风;失语症;针刺治疗;综述 近几年关于针灸治疗中风后失语症的临床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1单纯针刺 广州中医药大学江钢辉医师[3]采用CT定位围针法治疗中风失语症:以CT 所示病灶在同侧头皮的垂直投射区(最近距离在投射区)的周边为针刺部位,以30号1.5寸不锈钢毫针4~8针(针数视病灶大小而定)围刺方向皆刺向投射区的中心,进针方法同常规头皮针,得气后以180~200次/分)的频率捻转2分钟,留针30分钟,中间行针1次。配穴取哑门、廉泉、通里穴。治疗结果:显效7例,有效19例,无效4例,总有效率86.67%。 山东省乳山县中医院潭少牧医师[4]采用苍龟探穴法针刺廉泉穴治疗中风失语:取穴:主穴,廉泉;配穴,增音。方法:令患者仰卧敞开衣领,颈下放一矮枕头,使头略向后仰,将颈前部分暴露,找准廉泉穴进针,进针一寸,再退至皮下,依次斜向上下左右,分别按三进一退进行钻剔,最后留针呈直刺状态,再针剌增音穴(廉泉穴旁开0.5寸) 留针20分钟,间歌行针,每日一次,出针后鼓励病人大声说话。治疗结果:治愈38例,显效46例,有效7例,无效5例,总有效率96.8%。 2舌针为主 山东省烟台市刘志滨医师[7]采用舌三针治疗中风失语:舌体三针法采用28号3-4寸毫针,从金津、玉液穴之间进针刺入舌根部为第一针,舌体两侧各斜刺深达舌根部分别为第2、3针。取廉泉穴向后上刺入深选舌根部3-4寸,得气后,将针退至皮下,再分别向左、右各斜刺深达舌根部为第2、第3针。以上穴位反复特转不留针,病人舌体有酸、胀感为宜。配穴:百会、四种聪,采用26号1.5寸毫针刺入帽状腱膜下层1.5-2寸,留针20小时左右(患者可带针回家,次日起针)隔1天1次。通里、神门、太溪、大钟留针20分钟,采取平朴平泻法。治疗结果:治愈87例,有效72例,无效10例,总有效率94.08%。

中风后遗症针灸治疗方法

中风后遗症针灸治疗方法 2、配穴①口眼歪斜地仓、峡车、下关、攒竹、丝竹空、承泣、太阳。 ②吞咽困难颈咽六针。 ③尿频、尿急气海、关元、天枢、中极。 针灸治疗中风偏瘫还应根据患者病情、时机,在中医师的辩证指导下进行,切勿盲目施针,以防造成病情加重。 除用常法取穴外,还采用针刺某些特效穴确能提高疗效,如下肢瘫软针隐白、肩关节不能活动者针对侧“中平负,腿不能提起者刺“提腿负、颈部无力者针“筋缩等。 在针刺手法上,要求每针都能出现酸痛胀或定向走窜的感觉,对有些穴位,如软瘫针隐血时应让患肢出现抽动抬腿动作则疗效会明显迅速。 若配合灵龟八法按时取穴法往往会出现奇效。 由于采用了不同于传统取穴的特效穴法和特殊的针刺手法,使残肢功能的恢复上了新台阶,甚至使原来都认为不可能站起来的瘫痪患者上下楼梯、出入家门。 如何预防脑中风 1.控制血压知道你的血压,如果有高血压,务必与医生商量,使其得到控制。 高血压是中风的头号原因。 至少半年或每年测量一次血压,如果你有高血压,更要经常量。

如果你的血压的上值(收缩压)经常高于140毫米汞柱或下值(舒张压)经常高于90毫米汞柱,应咨询医生,如果医生确认你有高血压,会建议你有规律地运动锻炼、用药物控制以及提出饮食上的注意事项。 房颤可使血液聚集在心脏腔室中,因而易形成血栓,引发心源性脑栓塞。 医生可通过把脉、心脏听诊、心电图检查确定。 如你有房颤,医生会开一些药给你,以减少患中风的危险,你应坚持服用,不能因自觉无不适,就自行停药。 有不少人因停药发生中风,而抱恨终生。 3.戒烟吸烟使中风的危险增加一倍。 如果你马上戒烟,中风的危险性即开始下降。 五年后你得中风的危险性会与那些不吸烟的人一样。 4.限酒如果你喝酒,要适可而止。 大量饮酒肯定有害无益。 酒也是药,它可以与服用的其它药物相互作用。 5.控制胆固醇验血了解自己的胆固醇水平。 高胆固醇可通过增加患心脏病,间接地升高患中风的危险性。 降低高胆固醇可以减少患缺血性中风的危险。 轻度胆固醇升高可通过减少饮食脂肪和运动就能控制,中、高度升高则需加用药物治疗。 胆固醇水平正常或偏低的人,不要低脂饮食和服降脂药。

研究针灸治疗中风失语症的临床疗效及机理

研究针灸治疗中风失语症的临床疗效及机理 摘要目的研究针灸治疗中风失语症的临床疗效及机理。方法94例中风失语症患者,按照抽签法分为参照组和治疗组,各47例。参照组采用西医治疗,治疗组采用针灸治疗。对两组治疗效果进行比较。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5.7%显著高于参照组的72.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口语表达、听理解评分均显著优于参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灸治疗中风失语症的临床疗效确切,有利于改善临床症状,提高口语表达、听理解能力,值得临床借鉴和普及。 关键词中风失语症;机理;针灸 中风在临床中也被称为脑卒中,其是中医学对急性脑血管疾病的一种统一称呼,患者主要临床症状表现为语言不利、半身不遂、口角歪斜等,其属于脑血液循环障碍性的一种疾病类型。目前临床已将中风同癌症、冠心病视作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3大疾病。国内外医学界对预防中风的意识逐渐升高,有关医学专家分别从不同方面对中风预测及治疗进行深度探索。由于中风发病危急,病情进展速度快,类似于风之善行的临床特点,由此命名为卒中或中风。中风发病之后会遗留下一定程度的后遗症,近年来发病人群逐渐年轻化,已经成为严重威胁人们生活质量和生命健康的重大疾患之一。中风是临床常见的一种疾病类型,其主要特点包括病死率高、致残率高和复发率高等,对广大患者的身心健康和生活质量造成严重威胁[1]。因此,需要及时采取针对性治疗措施,以使其快速回归正常生活。本文选取本院收治的94例中风失语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现总结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选取2013年10月~2015年9月本院收治的94例中风失语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全部患者的临床症状、体征均符合全国脑血管病会议制定的临床诊断标准[2]且经MRI或头颅CT确诊,排除语言障碍者。其中男53例,女41例,年龄36~80岁,平均年龄(6 2.5±5.8)岁;病程7~65 d,平均病程(25.8±1 3.1)d。其中皮质下失语12例,传导性失语25例,命名性失语26例,完全性失语18例,经皮质性失语8例,Broca失语5例。按照抽签法分为参照组和治疗组,各47例。 1. 2 方法参照组采用西医治疗,即静脉滴注20 ml银杏注射液(国药准字H22026140,通化谷红制药有限公司)+250 ml葡萄糖注射液(5%),1次/d; 12.0 g脑复康(国药准字H21020712,大连奇运生制药有限公司)+250 ml生理盐水(0.9%),1次/d,,同时对患者进行抗感染、控制血压、降低血糖等基础对症治疗,1个疗程为15 d。治疗组在参照组基础上采用针灸治疗:①头针取穴:以偏瘫对侧的语言二、三区,风府穴、百会穴以及风池、上星作为主要穴位;②舌针取穴:以金津穴、玉液穴作为主要穴位,对这些穴位进行三菱针电刺放血,间隔1 d进行1次;③体针取穴:以内关穴、通里、副廉泉、哑门、

针灸治疗中风

针灸治疗中风 (041600)山西省洪洞县中医医院针灸科蔡晓刚 中风即脑梗塞、脑出血等脑血管意外疾病,是以猝然昏倒,不省人事,伴口角歪斜、语言不利而出现半身不遂为主要症状的一类疾病,具有发病率高、死亡率高、致残率高、复发率高和并发症多的特点。西医学的发展使中风病的诊断和抢救水平明显提高,降低了患病死亡率,但其致残率仍居高不下,不同程度的运动、感觉、语言及认知等功能障碍,特别是肢体功能障碍严重影响了患者的生存能力,成为中风病康复中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面对这些问题西医学目前仍没有成熟的治疗手段,只能在所谓的中风病康复阶段走中西医结合的路子,用中医针灸来来弥补治疗的不足。 首先说说针灸治疗中风病的机理。自从CT检查广泛应用以来,为临床判断中风病变性质、部位、程度及预后提供了有利手段,同时也为针灸治疗中风的疗效提供了科学依据。经统计学分析中风患者CT显示病灶大、受损重、占位明显、脑室受压者,受损脑细胞功能恢复及功能代偿能力差,其针刺疗效欠佳,反之针刺效果较好。血液粘度升高,血流速度减慢是导致脑供血不足,甚至引起脑局部组织坏死是目前普遍认为导致中风病的主要原因。有学者实验证明针刺治疗能改善血液流变学的多项指标,其中以全血比粘度、红细胞压积、血浆粘度、还原粘度、红细胞电泳时间改善均有非常显著性差异,随着血液流变学指标的改善,瘫痪肢体逐渐恢复。在头部顶颞前、后斜线,顶旁一、二线,颞前线做针刺前后血液流变学指标变化观察,表明头皮针对缺血性中风偏瘫有明显改善作用,而对出血性中风偏瘫改善不明显。证明针刺有疏通经脉、调理气血的作用,改善机体“内结血瘀”的病理状态,改善血液流变学的多项指标。脑血流图是一种反映头部搏动性血液状态的方法,它能客观判断血管的弹性、紧张度以及外周阻力等,是临床作为测定脑血管机能的手段之一。近年来绝大多数研究表明:针刺能使中风患者病灶侧波幅低增高、脑血液循环改善。说明针刺能改善脑动脉的弹性,使其紧张度下降、血管扩张、血流增加,改善了脑部供血和病灶周围脑细胞缺血缺氧状况,促进了中风病人的康复。有人认为脑电图动态改变对脑血管病患者的预后判断有一定参考价值。针刺能使脑电图α波幅增高,δc/s慢化波改善,异常β、Q、δ波减少,调幅、调率、对称性改善,各项指标逐渐接近正常水平,尤其是对中风合并多发性脑梗塞痴呆患者针刺后脑波波平趋于增快,波幅趋于增高,α波指数明显增多,β波指数趋于增大,而Q波指数稍减少。说明大脑皮层兴奋性有所提高,可有效地改善病人的智力和记忆力。证实了针刺能调节中风患者皮层的抑制状态,以增加其代偿功能,促进患者脑电活动的有序化,提高

针灸治疗中风偏瘫后遗症的临床效果

针灸治疗中风偏瘫后遗症的临床效果 发表时间:2018-07-26T17:07:16.997Z 来源:《航空军医》2018年9期作者:吴志建 [导读] 积极对中风偏瘫后遗症患者施以针灸治疗,可显著改善其患肢功能,提高疗效。 (厦门市思明区鼓浪屿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康复科 361000) 摘要:目的研究针灸在中风偏瘫后遗症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16年4月-2017年11月本科接诊的中风偏瘫后遗症患者80例,将之按照随机数表法分成2组:A组和B组均40例。2组都施以常规康复训练治疗,A组加用中医针灸疗法。分析2组临床症状的缓解情况,比较疗效。结果A组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2.5%,明显比B组的72.5%高,组间差异显著(P<0.05)。结论积极对中风偏瘫后遗症患者施以针灸治疗,可显著改善其患肢功能,提高疗效。 关键词:针灸;中风偏瘫;康复训练;后遗症 临床上,中风也叫脑卒中,患者在发病后可表现出不省人事以及猝然昏倒等症状,本病属于是一种脑血液循环障碍性疾病,可对患者的生命健康造成较大威胁[1]。因多数脑卒中患者在救治成功后都出现了生活自理能力丧失的情况,使得其日常生活大受影响,所以,临床需要积极采取有效的手段来对中风偏瘫后遗症患者进行施治。此研究,笔者将重点分析针灸疗法在中风偏瘫后遗症中的应用价值,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16年4月-2017年11月本科接诊的中风偏瘫后遗症患者80例,采用随机数表法将之分成A、B两组(n=40)。A组男22例,女18例;年龄为45-79岁,平均(62.3±5.7)岁;病程为7d-5个月,平均(3.0±0.6)个月。B组男23例,女17例;年龄为45-78岁,平均(62.4±5.8)岁;病程为6d-5个月,平均(2.9±0.7)个月。2组都经相关检查确诊符合中风病中医诊断标准[2],签署此研究知情同意书,病历资料完整,依从性良好,获得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比较2组的病程等基线资料,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2组都施以常规康复训练治疗:急性期者指导做适量的被动功能训练,主要有坐位保持、翻身和坐起训练等;恢复期者指导做适量的步行、坐位耐力、转移和起立训练等,同时指导做穿衣以及进食等日常生活能力训练;后遗症期者指导做日常生活活动以及上下楼梯等训练,每次30min,每日2次。A组同时加用针灸疗法,详细如下:急性期者选择三阴交穴、人中穴、合谷穴、肩髃穴、内关穴、太溪穴、外关穴、委中穴、尺泽穴、环跳穴、曲池穴以及太冲穴等进行针灸,每次30min,每日1次;恢复期者选择内关穴、外关穴、极泉穴、人中穴、手三里穴、少海穴、涌泉穴、合谷穴、天府穴、足三里穴以及三阴交穴等,每次30min,每日1次;后遗症期者选择内关穴、合谷穴、极泉穴、涌泉穴、丰隆穴、手三里穴、人中穴、委中穴、曲池穴、足三里穴、外关穴、极泉穴、血海穴以及肩髃穴等,每次30min,每日1次。2组都维持治疗21d。 1.3 疗效判断 根据《中风病诊断与疗效评定标准》[3]评价2组连续治疗21d后的疗效:(1)显效,生活能自理;相关症状和体征完全消失;能独立行走;患肢功能明显改善。(2)有效,生活基本能自理;相关症状和体征明显缓解;不能独立行走;患肢功能有所好转。(3)无效,生活不能自理;相关症状和体征未改善;不能独立行走;患肢功能无变化。以[1-(无效/例数)*100%]公式计算2组的治疗总有效率。 1.4 统计学分析 用SPSS 20.0统计学软件分析研究数据,t用于检验计量资料,即(),χ2用于检验计数资料,即[n(%)],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表1显示,A组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2.5%,明显比B组的72.5%高,组间差异显著(P<0.05)。如表1。 3 讨论 祖国医学中,急性脑血管疾病,也就是中风,是一种主症为偏瘫、突然昏倒和意识不清的严重疾病,可对人类的生命健康造成较大威胁,病因主要是瘀、风、痰以及火等,能侵犯人体的脑部,并由此引发窍闭神匿、神不导气与脑络阻遏等[4]。而中风后遗症则属于是一种三偏症状,即:偏瘫、感觉障碍和偏盲,可对患者的运动功能造成较大损伤,同时也能影响其日常生活和工作。对此,临床需要积极采取有效的手段来对本病患者进行治疗,以尽可能的帮助其改善生活质量。目前,针灸在我国临床上有着比较广泛的应用,可通过对患者的相关穴位进行针和灸治疗的方式,缓解因脑缺血所致脑功能损伤的程度,并能起到疏通被堵脉络、促进缺血再灌注以及顺畅气血的作用,将之积极用于中风偏瘫后遗症中,有助于促进患者相关症状的缓解,改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提高预后,从而在较大程度上提升了患者的生活质量。此研究中,A组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比B组高,组间差异显著(P<0.05)。提示,针灸对促进中风偏瘫后遗症患者患肢功能的恢复以及提高临床病症控制效果具有十分显著的作用。 总之,积极采用针灸疗法对中风偏瘫后遗症患者进行施治,可显著提升疗效,建议采纳。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