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乡土历史课程资源开发

乡土历史课程资源开发

乡土历史课程资源开发
乡土历史课程资源开发

浅谈乡土历史课程资源的开发

【摘要】课程资源是我国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的一个亮点。除教科书之外,历史教学应充分利用图书馆资源、乡土社区资源、信息网络资源以及历史题材的影视作品、历史遗迹、博物馆、纪念馆、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等。如何充分挖掘整合乡土历史资源,以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却是摆在我们每一个历史教育工作者面前崭新的课题。

【关键词】高中历史;乡土历史;课程资源

历史乡土课程资源是指以学生所在的地区的各种课程资源的总和。长期以来历史乡土课程资源的开发利用,主要通过乡土历史教学的形式来实现。但在实践过程中,这些内容只被当作资料加以介绍,而并未当作历史课程的资源加以开发利用来支持历史课程的实施。在新颁布的历史课程标准第四部分实施建议中,关于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课标就要求充分开发利用乡土教材和社区课程资源。新课程改革的一个显著变化是拓展和整合了课程资源,要求学校积极开发并合理利用校内外各种课程资源。

1. 乡土历史资源开发现状分析长期以来,我们的历史教师在挖掘历史课程资源上,在探索历史教育教学方法上,都进行了大量的有益的探索和深入的研究,并且取得了显著的成绩。有些教师也已经在历史教育教学中,有意识的渗透进了乡土历史的某些内容,并且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是受传统教育教学体制的制约,课本作为唯一的考试依据,教材也就成了唯一的课程资源,我们的历史教

乡土地理课程资源开发初探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doczj.com/doc/fe9039782.html, 乡土地理课程资源开发初探 作者:何湘 来源:《开心素质教育》2013年第04期 【摘要】在中学地理教学中,应该充分挖掘本地各种自然和人文资源,并将这种资源转 化为可以被中学地理教学课堂利用的乡土地理教学资源。 【关键词】乡土课程资源 一、乡土地理课程资源的概念 中学课程标准规定,“乡土地理是必学内容”。乡土地理课程资源指的是学校师与生所处的某一具体区域内的科技人文、自然条件及社会经济等各方面反映人们文化心理且具有积极意义的内容。在中学地理教学中,充分开发和利用乡土地理课程资源,对实现新课程目标、提高教学质量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二、乡土地理在中学地理教学中的重要性 在中学地理教学中,充分挖掘本地各种自然和人文资源,并将这种资源转化为可以被中学地理教学课堂利用的乡土地理教学资源,一方面可以做到理论联系实际,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另一方面可以让学生深入了解自己的家乡,增强家乡观念和爱国热情。 (一)有利于丰富课堂教学内容,激发学生兴趣 中学生的心理特征就是对任何事物都是充满好奇,利用这种心理特征引导学生对周边的地理现象与事物积极探索,主动求知,可以大大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因此,从学生息息相关的周边环境中寻找乡土地理素材,并把这种素材转化为丰富的教育资源在课堂上加以运用,让学生切身感受到地理科学的魅力,丰富了地理课堂的教学内容,是教材内容的有益延伸和良好补充。 (二)有利于培养学生观察问题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新课标要求要注重培养学生观察问题和分析问题的能力。乡土地理结合学生周边实际,要求学生利用课堂所学,自主地去对地理现象进行分析和解释,将理论学习转变为知识的探索和能力的培养,将抽象的地理空间和地理过程用学生喜闻乐见的形象直观的方法表达出来,有利于很好地培养学生的思维方式和动手能力。 (三)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环境意识和爱国热情

浅谈历史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应用

浅谈历史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应用 发表时间:2012-09-11T10:54:33.093Z 来源:《素质教育》2012年8月总第92期供稿作者:任明日[导读] 个人一直反对模式化教学,因为这有违“因材施教”、“因时施教③”的原则。 ——从历史教育的现状说起 任明日山东省平度市第九中学266700 在素质教育的大框架中,历史教育以其独特的人文特色,彰显其特殊的教育功能。以科学的知识和方法,来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已是历史教育的基本理念,昭示着历史教育观获得质的飞跃,形成一种初步的思想解放的态势。在这种态势之下,教育实践领域经历了困惑、质疑、徘徊、争鸣的过程之后,终于进入相对理性的稳定时期。这诚然是历史教育的巨大进步,却也带来一个事关教育改革能否继续走下去的关键性问题,即:由于教育评价体系尚不完善,缺乏制度化、体系化的运行机制来规范和保障。 当前我国的市场经济体系尚在探索中,整个社会的利益分配呈献多元化和极不平衡的态势,在意识形态中的反应,便是人才观、审美观的多元化和极不平衡。由于这些政治经济思想因素的不平衡是长期存在的,决定了受其制约的制度化、体系化的教育评价,在短期内还是很难完成的。但“评价改革不可能等研究好了再进行”①!个人站在高中一线历史教师的立场上,认为建立以课程资源优化程度为主体的教学体系,能够一定程度上适应素质教育的要求,进而更好地落实历史课程的终极教育目标。在此不揣浅陋,将自己的教学实践与感悟展示出来,以期与方家商榷。 一、建立以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为核心的课程资源的优化方式 课程资源开发得是否到位,直接决定着历史教育的最终成果。这个“到位”应该具有源头广博、内容科学、取舍得当等基本特征。由历史教育的人文化理念所决定,课程资源的开发,首先应该以情感、态度、价值观的熏陶,即学生的理性人文精神的培养为灵魂,从审美的角度,进行优化。这种优化体现在课堂教学上,以《辛亥革命》为例,就是在确立这一节课的主题的前提下,进行资源的整合。其次,根据影响历史教育的各个因素,如教师授课特色、课程要求、学生认知特征、学生活动的时机等等,来对课程资源进行最终的优化组合,合理取舍,从而能够保障以最佳的教育状态和教育方式,来组织教育教学过程。个人认为,在课堂教学领域,范蕴涵②老师为课程的发掘与应用,提供了一种范式。 二、形成以遵循学生的认识规律为特征的课程资源优化过程 由于认知活动都是贯穿从简单到复杂、从表象到本质、从特殊到一般的过程,所以对历史课程资源的优化过程,笔者个人将其分为“体验感知层面”、“理性思考层面”、“批判重建层面” 三个渐进的层次来进行。“体验感知层面”指的是在可靠的历史史实的基础上,借助现代化教学手段,基本还原历史原貌,主要目的是为学生能够体验、感知历史服务。其代表性的教学方法之一,即情景模拟教学。“理性思考层面”包括学生自主开发的课程资源和共同的公共资源(下文说明),主要指借助文学艺术类的作品的内容或形式,以及教师的人格魅力和历史思维,为学生综合能力的有效开发创造条件。这一层面的课程资源,主要为学生自主探究提供方式、方法、内容。“批判重建层面”是指为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创新能力服务的课程资源的优化,这一“优化”有利于学生形成对历史的个性评价,从而为合作探究、历史辩论、撰写历史论文等历史教学活动,创造前提。 三、贯穿以双主谐同原则为基准的历史课程资源的应用理念 双主谐同指的是教师的主导地位与学生的主体地位和谐共处,各自独立而又互相依存,老师与学生形成一个共同体。所以,个人认为历史课程资源,应该包括必不可少的两个方面,一个是学生自主开发的资源,如上网、影视、参加世博会等;另一个是学生能够共同享受的资源,包括已经完成优化的教材、教师及其它公共资源。两者可以具有一致性,也可以具有互补性,甚至可以“对立”。而具有“对立”特征的资源,个人认为,是最具有意义的。因为,这对于组织学生,进行合作探究、历史辩论等活动,提供不可估量的素材,也为最终实现历史教育的功能,创造不可多得的价值。例如我在给高一学生上课的时候,在学习《孟良崮战役》一段历史时,有学生就搜集到关于张灵甫的评价资料,认为他是一个“民族英雄”,因为他为抗日战争,做出了杰出的贡献。这与传统以贬为主的观念,发生了极其尖锐的“对立”。以此为契机,我组织学生,进行师生共同“合作探究”,进一步发掘课程资源,甚至进行了两大学生小组的“辩论”。在两组学生的唇枪舌剑中,我感觉到学生不可估量的潜力。最终在最后形成的历史小论文中,发现学生基本上形成了“分阶段评价”历史人物和历史事件、“一分为二”地评价历史人物和历史事件、用不同的标准来看待历史发展会得出不同的结论等,非常明晰的思路。 个人一直反对模式化教学,因为这有违“因材施教”、“因时施教③”的原则。最近兴起的教育教学模式,如杜朗口④中学,虽然在突出学生的自主学习、教科书资源的发掘等方面做的淋漓尽致,但在其它课程资源的开发方面,笔者个人确实存在着行政强制干预过高,开发不充分的担忧。 参考文献 ①摘自任世江著《编余杂俎——历史课程研究》.天津古籍出版社,第13页。 ②范蕴涵山东省实验中学任教 2008年山东省优质课大赛B组第一名获得者。 ③引自《江西教育》.2011年,Z3期。 ④杜朗口中学:位于山东茬平,以教育的“三三六模式”而闻名。

乡土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黄凯)

政治课的乡土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以邵阳地区为例 政治与行政学院学科教学(思政)黄凯 2015010026 摘要:乡土课程资源是祖国课程资源的支流,热爱家乡是中华民族自信的泉源。家乡辉煌的过去、灿烂的文化、名胜古迹是我们引以为自豪,是应成为激发和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热爱爱国思想的生动教材。近年来,运用乡土课程资源开展政治课教学、提高学生素质,虽已成为广大教育工作者的共识,但乡土资源的教育的潜能的挖掘和研究仍有较大的空间。本文简洁邵阳地区的乡土课程资源,为政治课对其开发利用提供一些思路。 关键词:乡土课程资源政治课邵阳地区 乡土教材是以本地方的地理、历史、政治、经济、文化和民族状况等为内容的教材,而乡土教材开发是乡土课程资源开发中非常重要的一环。18世纪,法国思想家J.-J.卢梭和瑞士教育家J.H.裴斯泰洛齐就曾主张教给儿童以乡土地理知识。后来一些教育家把乡土课程资源逐步扩大到乡土历史、乡土社会、乡土自然、乡土文学等等。用乡土课程资源进行上课教学,不仅符合教学由近及远、由具体到抽象的原则,而且有助于学生认识乡土和培养热爱乡土的观念。有些国家曾在小学设乡土学科,进行乡土历史文化与自然的教学。费孝通先生在《乡土本色》一文中曾指出,中国社会的基层是乡土性的,也可以说中国的传统文化就是乡土课程资源的宏观载体①。中国历史悠久,幅员辽阔,各地方自然条件差别很大,又有值得讲述的革命传统和文物古迹,编纂开发具有地方特色的乡土课程资源供学生学习,有助于

激励儿童继承革命传统,发扬爱国主义精神。 一、乡土课程资源的概念 乡土指人们的出生所在地或者是从小开始一直生活的地方或指人们因为某种原因而产生深厚情感的地方。而乡土资源是指师生和学校所处的某一个具体的行政区域内的自然地理、人文历史和社会发展方面的资源,具体包括当地的自然风貌、文物古迹、民风习俗、名人轶事等,它是地方自然、文化、社会的集中体现②。 关于乡土课程资源的理解,众说纷纭,目前未形成统一的看法。作者认为乡土课程资源解释较好的有:“师生和学校所处的某一个具体的行政区域内的自然条件,社会经济和科技人文等方面的反应群众文化心理并且带有积极意义的系列教育内容,其中包括当地的历史、地理、物种生态、文化习俗、人物风情、生产和生活经验等一切有利于实现课程目标的物质因素和非物质因素”③。因此,乡土课程资源广泛多样,但只有应用到思想政治课堂中,与思想政治课的教学活动、教学要素等相联系起来的乡土课程资源才属于思想政治课乡土课程资源。 对于思想政治课乡土课程资源的开发,需要充分考虑学生所处年龄的生理、心理需求,特别是考虑到在农村进行乡土课程资源教育的局限性,因为农村学生每天都和自然、与山水交往,山山水水对他们的吸引力是相对城市学生较低的。正由于城市学生与农村学生知识面和知识结构都是差异较大的,所以在城市要多介绍自然景点、讴歌祖

重视乡土地理教育1

重视乡土地理教育,发挥地理教育的育人功能 ——以兰考县为例 刘晓东*林程吉朱毅陈丹静 (华中师范大学城市与环境科学学院武汉 430079) 摘要:本文首先探讨了乡土地理教育的功能,乡土地理教育的必要性;然后根据调查结果分析了兰考县高中阶段乡土地理教育的现状;最后根据兰考县乡土地理资源的概况提出了进行乡土地理教育的基本思路。关键词:乡土地理;地理教育功能;乡土认知现状 中国图书分类号:G423.04 文献标识码:A 伴随着近代学校教育制度在我国的推广,乡土地理教育出现并逐步确立其不可替代的教育地位,迄今已有一百多年的历史。全日制义务教育阶段《地理新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必须变革学科中心”、“知识本位”下的地方志式的地理课程,努力创设一种以区域和乡土地理作为学习载体的地理课程[1] ,乡土地理成为初中生的必修课;《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中和乡土地理教学相关的建议有三十多条,集中体现在活动建议中要求结合本地实际[2];乡土地理也是高中地理新课程的学习载体。广大的中学地理教师明确乡土地理的教育功能,积极开展以乡土地理为学习载体地理教育才能充分发挥地理教育的育人功能。 1 乡土地理教育的承载的主要教育功能 爱国之道,始于爱乡。乡土地理教育的首要功能就是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其次,以区域和乡土为学习载体的地理新课程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教师的教学水平。乡土地理教学可以利用多种教学方法优化教学过程设计;乡土地理教材编写能够为地理教材理论研究积累素材;乡土地理教育有利于形成多元文化价值观。 1.1乡土地理教育是爱国主义教育的最佳载体 我国乡土地理教育产生于清末反抗外来侵略、保国保种的民族救亡运动中;清末到新中国成立这段时间内凡是民族矛盾比较尖锐的时期也是乡土地理比较繁荣的时期。我国基础教育片面强调知识讲授,因而容易忽视学生的情感教育,而“乡土地理教学为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打开了一个窗口[3]”。乡土风物、民俗真实可感,乡土地理知识教学包含着乡情教育,学习乡土知识自然可以产生对于家乡的认同感、自豪感,使爱国和爱乡之情真是可感,新课程要求的情感目标因此更容易落实。 1.2乡土地理教育可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乡土地理具有较强的实践性和综合性。在明确了研究性学习目的和任务的情况下,同学们到大自然中去测量、去观测,到社区、工厂中开展各种各样的调查,上网收集资料,这个过 *基金项目:华中师范大学城市与环境科学学院科研立项 通讯联系地址:lxdxl@https://www.doczj.com/doc/fe9039782.html, 作者简介:刘晓东(1988-),男,汉族,华中师范大学城市与环境科学学院2007级本科生

基于乡土的地理课程资源开发案例

基于乡土的地理课程资源开发案例 贵州顶效开发区中学李和勇 摘要:本文在深入研究湘教版高中地理教材基础上,立足乡土,通过乡土化案例,开发既符合新地理课程标准、又符合学生、学校实际的乡土地理课程资源,让乡土融进课堂,让课堂变成开放的课堂,教材变成开放的教材。 课程资源,指有利于课程目标实现的所有因素与条件总和。地理分校内和校外两大类:校内主要有教师编写的校本教材、讲义、导学案、课件、地理实验室、多媒体网络教室、图书室等;校外指学校附近、学生家乡可进行地理课外教学活动的场所,有旅游景区、自然保护区、博物馆、主题(地质、湿地、森林)公园、工厂、地质气象科普教育基地、现代农业基地等。新地理课程教学目标的实现、尤当重视乡土地理课程(校本课程)建设,充分发挥当地和学校的课程资源优势。 一、基于乡土的地理课程资源观 早在《奏定中小学堂章程》的“地理要义”中写道:“尤当先讲与乡土有关之地理,以养成其爱乡土之心,先自学校附近指示其方向子午、步数多少、道里远近,次及于附近之先贤祠墓、近处山水,间亦带领小学生寻访古迹为之解说,俾其因故事而记地理……”。 德国著名地理学家阿尔夫雷德·赫特纳在他的代表作《地理学——它的历史、性质和方法》一书中,强调“地理课程应该从乡土志开始”。我国近代地理学奠基人竺可桢,1929年在他所发表的《地理教学法》中指出:“凡教学地理,必须自己知至未知,自儿童日常所惯于见闻之物,而推至于未睹未闻,自个人所受环境之影响,而推广及于社会全体,是故教学地理,开始必自本土地理着手。” 新地理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第一、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第二、学习对终身发展有用的地理。第三、改变地理学习方式。第四、构建开放式地理课程。乡土地理调查活动既能很好地体现现代地理课程的理念,又能使地理课堂真正精彩。 《贵州省普通高中课程改革实验教学实施指导意见(试行)》的指导思想:普通高中地理课程实施要着眼于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的两个转变;课程实施建议:地理教师要在深入专研教材的基础上,多角度、多途径地开发地理课程资源,要改变把地理教材作为唯一的地理课程资源的观念,是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 必修Ⅰ ⅠP77活动-实践调查你的家乡是否存在生态环境问题,必修ⅠP90活动-探究举例说明你所在地区的聚落分布特点,必修ⅡP3活动-思考你认为有哪些因素影响你们家乡的人口增长?必修ⅡP69活动-探究以家乡一个工厂为例,分析其发展优势、限制性因素和改进措施,必修ⅢP49活动-探究说一说,你的家乡有哪些重要的工业部门?选修ⅢP23活动-探究调查学校所在地区的旅游资源,对当地旅游资源提出开发与保护建议等。 二、乡土地理课程资源开发案例有利构建“三生”课堂(借鉴余庆县凉水中学“631”创新课堂教学模式) (一)生成课堂

农村中学乡土历史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课题研究方案教学文案

农村中学乡土历史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课题研究方案

农村中学乡土历史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课题研究方案 一、问题的提出及意义 农村中学乡土历史教学的现状令人堪忧,不少学校甚至取消了这门课程。为此,一些教师抱怨:是条件使然。诚然,城市学校可以充分利用公共图书馆、发达的网络媒体资源、博物馆、少年宫等完成乡土历史资源的开发与利用。言之凿凿,似乎有理。但我们反过来思考,虽然这些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与时代发展同步,但不容置疑,单纯依赖网络媒体和图书资料的运用,乡土历史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往往容易陷入空泛。物化的历史资料,也就仅仅局限于一些文字材料和图片资料,缺乏质感的图片资料和文字材料,无法亲历的遗迹现场,学生难以产生情感认同。 农村情况则截然不同, 开展乡土历史教学的条件得天独厚,丰富的遗迹遗址和口碑资源是用之不竭的乡土历史教学资源,这些课程资源主要包括:口耳相传的历史故事、历史人物以及族谱、家族史、古迹、文物、地名等等。比如一次无意的机会,钟凯老师发现了一块墓碑,上面标有“国民党九十九师后补三团”的残碑,通过走访一些古稀老人,发现一处乱葬山竟是长沙会战时部分抗日将士的坟冢。震惊过后,钟老师查阅了大量资料,基本印证了这一猜测。还有,南田坪的一引动有趣的地名竟与太平天国经过宁乡这段史实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虽无实证,但一些族谱当中竟有些记载。如能将这些资源加以开发利用,结合所学内容,组织学生走出校门,到历史古迹、田间地头去阅读历史、感受历史、探究历史,进一步拓宽视野,增强对历史的感性认识。 二、国内外关于同类课题的研究综述

其实,乡土资源对学生的历史学习和历史感悟大有裨益。近年美国历史课程改革的特点之一,就是从学生最容易接受的家庭、邻居、社区等生活空间变化入手来安排课程,突出生活环境的“由近及远”。英国在20世纪70年代以后对传统模式的历史课程进行了反思,掀起了所谓“新历史科”运动。此后对英国历史教学影响深刻的“学校委员会历史科计划13一 16”(简称scHP13一16)所推出的新课程大纲,包含四个单元。其中第四单元“历史在我们身边”设计的主题包括“乡村房屋”“教堂建筑与陈设”“乡村景观形成研究”“城市的发展和建筑”等等,要求利用可以看得见的证据,研究身边的历史,并且实地参观遗址。近些年,我国不少地方的历史教师也开始注意发动学生搜集本乡、本土的文物和参观当地遗址、遗迹,并取得许多成功的经验:据一份资料介绍,北京某地历史教师曾搜集历史文物、革命文物50多件。其中有新石器时代的石斧、陶片、货币;抗日模范村的奖旗;根据地老大娘为八路军伤员送饭用的菜篮子等。丰富的乡土历史资源充实了历史课程的内容,既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学史积极性,又从不同层面和角度为学生提供了学习和理解历史的素材。 三、课题的理论依据与假设 在课题研究中,我们借鉴以下理论: 1、根据布鲁纳(J.S.Bruner)的认知结构学习理论 布鲁纳认为,学习是通过认识形成认知结构的过程。在学习过程中,要重视主体的已有经验和内在动机的作用,充分发挥主体学习的主动性,促进其对学习材料的亲自体验和独立思考,自行去发现知识,掌握原理。当前,我国一再倡导要尊重并提升学生的主体性,而培养学生的主体性,使学生的个性得到充分张扬,就必须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而对乡土历史资源的开发与研究就

校本课程-乡土地理

目录 第一节基本概况……………………………………第二节地理交通……………………………… 第三节资源环境…………………………………… 第四节行政区划………………………………… 第五节历史沿革………………………………… 第六节农业情况………………………………………第七节工业状况………………………………………第八节人文景观………………………………………第九节乡风民俗………………………………………第十节物华天宝………………………………………

一、基本概况 玉门是中国石油工业的摇篮,除丰富的石油资源外,还有煤炭、芒硝、石膏、重晶石、金刚砂、金、铁、锰等矿产资源。工业有电力、煤炭、石油、机械、化工、建材、服装、食品等部门。土特产品有元明粉、羊毛、驼毛、蚕豆、花海瓜等。市内有昌马石窟、昌马岩画、汉长城及烽燧、火烧沟遗址、干海子候鸟保护区、老君庙、孙健初纪念碑等名胜古迹。 玉门是我国石油工业的摇篮,"铁人"王进喜的故乡,石油工业已有65年的发展历史。1955年建市,1957年建成全国第一个石油工业基地,1958年为了服务油田发展,原玉门县从玉门镇(现为玉门新市区)迁至老市区,与玉门石油管理局合并为地级市,1961年市局分家,玉门市改为县级建制。1999年中国石油企业改制重组,将玉门石油管理局分设为玉门油田分公司和玉门石油管理局。2002年国务院批准酒泉撤地设市,玉门市被确定为甘肃省直辖市,由酒泉市代管。2003年玉门市政府驻地迁址获得国务院、民政部、省政府、酒泉市政府批准,并付诸实施。同年玉门油田酒泉生活基地在酒泉市新城区奠基,石油企业"下山工程"正式启动。 二、地理交通 玉门市地处河西走廊西部,位于东经96°15′-98°30′,北纬39°40′-41°00′之间,东临钢城嘉峪关和古城酒泉,西通国际旅游城敦煌,南接肃北蒙古族自治县,北达中蒙边境,是甘肃省距离

历史教学应当开发乡土资源

历史教学应当开发乡土资源 发表时间:2014-12-25T10:43:28.107Z 来源:《读写算新课程论坛》2014年第10期(上)供稿作者:李立志 [导读] 乡土历史在中学生身边发生、发展、演绎的,中学生从小耳濡目染,从情感上说极易接受。 ◇李立志 (渠县千佛乡中心学校渠县 635200) 历史乡土课程资源是指以学生所在的地区的各种课程资源的总和。长期以来,历史乡土课程资源的开发利用,主要通过乡土历史教学的形式来实现。但在实践过程中,这些内容只被当作资料加以介绍,而并未当作历史课程的资源加以开发利用来支持历史课程的实施。在新颁布的历史课程标准第四部分实施建议中,关于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课标就要求充分开发利用乡土教材和社区课程资源。新课程改革的一个显著变化是拓展和整合了课程资源,要求学校积极开发并合理利用校内外各种课程资源。 一、乡土历史教学意义和作用 乡土历史在中学生身边发生、发展、演绎的,中学生从小耳濡目染,从情感上说极易接受,在空间和时间上都对这些历史内容有一定的好奇和好感,他们一般愿意了解和学习这些历史。一片瓦砾,都记载着一个历史故事。学生参与其中,亲自去体验祖祖辈辈生活的这片热土的历史厚重,去体味历史与现实以及个人的紧密关系,进而去勾画未来的美好远景。学生在考察中对自己的故乡有了进一步的认识,对故乡的爱恋之情就会油然而生。丰富的乡土资源充实了历史课程的内容,既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学史积极性,又从不同层面和角度为学生提供了学习和理解历史的素材。历史老师在讲授中国历史部分时,完全可以结合乡土历史,使内容更加丰富,让学生可知、可感。乡土历史教育不仅能培养学生知乡爱国的精神,更能培养孩子的崇高道德情操。青少年时期是孩子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重要时期,对孩子进行乡土历史的教育工作一刻也不能削弱,否则耽误的又是一代人。 乡土和社区课程资源对学生的历史学习和历史感悟大有稗益,中学生正处于从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发展的过程,历史的过去性特点,使得历史不能像其它学科知识那样复原与复制。历史由远而近的发展规律与学生由近及远的认识规律相悸,这些都使得学生对历史学科的兴趣受到负面影响。而乡土历史是学生生长地的历史,容易激起兴趣,注入情感,融入记忆,结合乡土史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这样在学生的心目中,历史不再是遥远的不可捉摸的人和事,而是活生生的、有血有肉的可触可摸的存在,同时也产生历史感,养成用历史的眼光看问题的能力,从而达到通过所熟悉的身边的事物进入历史世界的目的。 二、乡土历史教学现状扫描 1、传统历史课程体系制约了乡土教学资源的开发利用。 长期以来,我们的历史教师在挖掘历史课程资源上,在探索历史教育教学方法上,都进行了大量的有益的探索和深入的研究,并且取得了显著的成绩。有些教师也已经在历史教育教学中,有意识的渗透进了乡土历史的某些内容,并且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是受传统教育教学体制的制约,课本作为唯一的考试依据,教材也就成了唯一的课程资源,我们的历史教育内容被长期封闭在教科书中。在乡土历史的挖掘上,我们的历史教师也只能是浅尝辄止,不敢深入下去,学生生活于其中的乡土历史无法真正走进历史教育的视野乡土历史课程的育人作用也就得不到充分发挥,这也正是传统历史课程体系的弊端所在。 2、传统应试教育观念使教材没能发挥其应有的教学作用效果。 一些历史老师认为:日益加大的升学压力使得学校只注重重点科目和考试内容的教学,无暇顾及乡土教学。一些学生家长认为,“初中阶段,孩子们的课业本身就太重,没有必要开设乡土历史课程,这些东西等孩子长大毕业后再看也不迟。” 有的历史老师甚至很直白地表示:虽然现在把乡土历史纳入到升学考试的要求中去,但乡土历史所占分值较少。将乡土历史教学纳入升学考试才会让它热起来?我觉得也并不尽然,关键要认识到这方面的内容对青少年成长的重要意义,要让它成为素质教育的重要一环,既要做好教材、学科建设,又要开发丰富生动的乡土历史教学资源,让学生热爱这门课,通过这门课的学习更多地认识我们的家乡,热爱我们的家乡,从而培养崇高的爱国情怀 3、历史教师学识不足制约了乡土历史教学的开展。 我们绝大多数中学历史教师,没有系统学习过乡土史,只是凭个人兴趣,对其作简单了解。这就要求各级地方教育部门,在编好乡土史教材的同时,抓好教师的培训工作,组织好当地教师之间的交流和研讨,提高教师素质,教师也应通过各种渠道,收集资料,丰富自己的知识。 三、开发乡土史教学资源的途径 1、搜集整理文字的历史乡土课程资源。 凡是通过文字的形式为历史课程提供乡土教育内容的资源都可以划入文字的历史乡土课程资源的范畴。历史教科书是历史乡土课程资源的核心资源,除此以外,乡土教材、通俗历史读物、中学生历史刊物、历史档案、文献资料、地方志、家谱、族谱、历史小说、科学技术史、文学艺术史、当地历史人物的回忆录甚至包括当地著名历史人物描写家乡的散文、小说等等都属于文字的历史乡土课程资源。 2、走近非文字的历史乡土课程资源。 非文字的乡土课程资源是指以实物或活动的形式运用于历史教育中的乡土课程资源。实物历史乡土课程资源的表现表现形态多样,既有历史遗址、历史文物、博物馆、纪念馆、档案馆、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又有为历史教育教学活动专门制作的历史教具等。活动历史乡土课程资源主要指学生所在地区的历史见证人、历史专家学者、历史教育专家、阅历丰富的长者、历史教师等,他们能够从多种角度为学生提供历史素材和历史见解。 3、建立数字电子化的历史乡土课程资源。 建立有信息技术和网络技术基础上的数字电子化的历史乡土课程资源是指以电子网络为平台为历史教育提供的乡土课程资源。如多媒体历史课件、历史资料数据库、当地图书馆、档案馆、博物馆所提供的网站,甚至可以包括一些影视作品等。同时,数字电子化的历史乡土课程资源不仅应包括能给历史课程带来信息来源的资源,也包括保证这些信息获取的硬件资源。 在中学历史教学中,有许多乡土历史课程资源可以同教科书进行整合利用。在开发利用各类乡土历史课程资源时,我们应本着史料的

乡土地理资源的开发研究

《乡土地理资源的开发研究》 2008—2009学年度春学期课题研究计划 (2009.2——2009.7)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为学生发展服务,为教师成长服务,为提升学校办学水平服务”的思想,坚持以课题研究为载体,以校本课程开发为主要形式,以提高学生地理综合素养为主要目标,以加强教师队伍建设为关键,努力适应新课程改革的要求,不断探索中学地理课堂教学的模式。坚持课题研究的科学性、规范性、实效性和可操作性,按课题研究方案运作,坚持边学习、边研究、边探索、边总结、边宣传、边推广的操作过程,不断丰富科研的内涵,不断推出科研的成果,不断拓展学校的特色,不断提高教师队伍的素质,不断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 二、主要工作和措施: 1、学习规章制度。为了使课题研究管理工作更科学,课题组实行了考评制,制定了《乡土地理资源的开发研究课题考核条例》。包括:向课题组教师提出明确的自学要求、规定每学期应完成的研究任务。在此基础上,作为课题组成员,本学期将在课题组长的带领下扎扎实实的做好课题的研究工作。 2、注重过程。课题研究重在过程,学校对教师科研过程的监控,实施课题全程管理,让每一位教师都经历真正的研究过程,不仅能确保课题的质量,更能确保教师健康地发展。课题组先集体备好课,本人在此基础上纳入自己的思想进行修改、上课,课题组成员听课、评课,综合成员的意见,形成材料。 3、不断提高自身信息技术素养。现代信息技术内容广泛,不断更新,只有不断学习才能有所创新。现代教育技术的应用使师生拥有了自己更广阔的发展空间,多媒体网络技术与各学科教学有机整合,使网络成了学生“自学、自悟、自立”的工具,有力地促进了学生学习方式、学习内容、学习态度的实质性的变革,使学生对信息的获取

初中地理课程标准人教版

初中地理课程标准 第一部分前言 一、背景 当今世界,人口、资源、环境问题日益突出,南北发展差距不断扩大,在世界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的曲折发展中,和平与发展仍是时代的主题。在我国,要坚持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促进人与自然的协调与和谐,改善生态环境,增强区域经济发展活力,加速现代化进程。这些都给地理课程改革提出了挑战和有待探索的新课题。关注全球性问题和我国新世纪所面临的发展问题,建设符合时代要求的地理课程是当前的迫切任务。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全球定位系统、对地观测系统、地理信息系统的广泛应用,数字地球概念的建立,都为地理课程革新注入了活力。 全面推进素质教育,要求地理课程改革必须转变"学科本位"、"知识中心"的教育观念,着眼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结合地理学科的特点,创设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主动探究地理问题的学习情境。 二、课程性质 地理学是研究地理环境以及人类活动与地理环境相互关系的科学。它具有两个显着的特点:第一,综合性。地理环境由大气圈、水圈、岩石圈、生物圈及人类智慧圈等圈层所构成,是地球表层各种自然现象、人文现象有机组合而成的复杂系统。因此,地理学是一门兼有自然科学性质与社会科学性质的综合性科学。第二,地域性。地理学不仅研究地理事物的空间分布和空间结构,而且阐明地理事物的空间差异和空间联系,并致力于揭示地理事物的空间运动、空间变化的规律。地理学是一门既古老又年轻的科学,在现代科学体系中占有重要地位,并在解决当代人口、资源、环境和发展问题中具有重要作用。 地理课程是义务教育阶段学生认识地理环境、形成地理技能和可持续发展观念的一门必修课程,兼有社会学科和自然学科的性质。 三、基本理念 1.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地理课程要提供给学生与其生活和周围世界密切相关的地理知识,侧重基础性的地理知识和技能,增强学生的生存能力。 2.学习对终身发展有用的地理。反映全球变化形势,突出人口、资源、环境以及区域差异、国土整治、全球变化、可持续发展等内容。使所学内容不仅对学生现在的生活和学习有用,而且对他们的终身学习和发展有用。 3.改变地理学习方式。要根据学生的心理发展规律,联系实际安排教学内容,引导学生从现实生活的经历与体验出发,激发学生对地理问题的兴趣,培养地理学习能力,鼓励积极探究,使学生了解地理知识的功能与价值,形成主动学习的态度。 4.构建开放式地理课程。地理课程要充分重视校外课程资源的开发利用,形成学校与社

试谈乡土地理在地理教学中的应用

试谈乡土地理在地理教学中的应用 苏北中学陈敏儿 摘要:阐述在地理教学中,如何将乡土地理应用在地理课堂教学中,活化、深化地理教学。如通过分析樟林港的变迁来说明交通运输条件对聚落的形成、布局、乃至商业的发展有什么样的影响;通过将乡土环境地理方面探讨和课文知识相结合,活化地理课堂教学、深化教学重难点;分析在教学中应该注意的问题。 关键词:乡土地理地理教学生态农业樟林古港交通运输区域发展一、概述 乡土地理教材是展现本乡本土的各种地理事物和现象,是最生动、最直观的地理感性材料。在地理教学中注意联系乡土实际和进行乡土地理教育,积极运用乡土地理案例活化高中地理新课程教学,原理和案例相结合,是高中地理新课程的一大特色,从“地理课程标准”及新教材角度看,案例既是教学的素材,也是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案例教学是培养学生分析、解决地理问题能力和增强学生地理学习能力的行之有效的方法。特别是乡土地理案例,既能延伸、拓展教材内容的配置。丰富地方课程资源,又能体现“地理课程标准”重视培养学生对地理实际问题的分析、探究能力的要求。从而能有效地提高地理教学质量。 我国近代地理学奠基人竺可桢教授,1929年在他所发表的《地理教学法》一文中指出:“凡教学地理,必须自己知至未知,自儿童日常所惯于见闻之物,而推至于未睹未闻,自个人所受环境之影响,而推广及于社会全体,是故教学地理,开始必自本土地理着手。”这是符合从感性到理性、从具体到抽象、从个别到一般的认识规律的。如果没有对周围环境中山川、村镇、农田、道路、天气变化等感觉经验,就难以形成抽象的地理概念。如果能够结合身边熟悉的事物,巧妙利用乡土地理资料会有利于学生理解基础知识,掌握基本技能,会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热情,又有利于培养学生爱乡土,爱祖国的思想感情,而且能够培养学生主人翁的责任感。爱家乡,不仅仅是因为我们生于斯,长于斯,家乡的一山一水,一草一木都使我们感到非常亲切,更重要的是使学生了解家乡的建设成就来之不易,感受先人们的拼搏奋斗精神,珍惜前辈

历史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四川师范大学本科毕业论文 浅析初中历史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学生姓名刘庆福 院系名称历史文化与旅游学院 专业名称历史学 班级2009 级 1 班 学号2009040128 指导教师张利娟 完成时间2013年 5 月 14 日

目录 一、历史课程资源的概念 (1) 二、历史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的意义 (1) (一)有利于培养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 (1) (二)有利于学生参与历史教学活动 (2) (三)有利于促进教师的发展 (2) (四)有利于学生形成“探究式”的学习方式 (2) 三、历史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的原则 (3) (一)科学性原则 (3) (二)思想性原则 (三)开放性原则 (3) (四)趣味性原则 (3) (五)差异性原则 (3) 四、历史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的途径 (4) (一) 注重历史课程核心资源—历史教材的开发 (4) (二)人力课程资源的开发 (4) (三)其他几种历史课程资源的开发 (5) 参考文献 (8)

浅析历史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摘要:在新课程改革中,初高中历史课程标准都强调了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问题, 可以说课程资源是我国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的一个亮点。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不仅可以提高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还可以培养学生形成“探究式”的学习方式。是保证课程实施、目标实现的基本条件,对历史课程标准的实现、我国历史教学水平的提高有着重要的作用。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不应该只使教科书这一种课程资源,还要加强其它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如:教师与学生、家庭、图书馆、阅览室、音像资源、网络资源、历史遗址、遗迹以及乡土资源等课程资源。但,在历史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的过程中必须要坚持科学性、开放性、趣味性和差异性的原则。 关键词:课程资源历史开发与利用 On the developing and utilizing of history curriculum resources in middle school Abstract:In new curriculum reform curriculum resource is a highlight and the developing and utilizing of it have been emphasized by history curriculum standards for middle and high sch ool. The developing and utilizing of curriculum resource can raise students’ interest and develop their spirit of exploration during learning. It is also the basic insurance of c urriculum implementation and teaching goals. It does a great contribution to the realization of history curriculum standards and improves the level of history teaching. The history teachers should not regard the textbook as the only curriculum resource but also emphasize the developing and utilizing of other curriculum resource such as teachers and students, family, library, reading room, audiovisual material,network resources, history

乡土资源

【摘要】乡土资源形式多样,内容丰富,总的来说可分为自然地理资源、人文历史资源和社会发展资源等。我们正处在灵璧石的原产地、书画之乡,可以说是得天独厚,如果初中美术鉴赏教学能结合乡土资源进行教学的话,学生可以了解当地的人文历史和自然环境,因地制宜,开发与利用乡土资源,即与学生生活贴近,又易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这样就能让学生轻松愉快地学习,受到美的熏陶,理解当地的优秀艺术。在教学中要广泛利用各种校外的课程资源,优化教学内容,利用开发本土丰富的自然资源,使美术教学与生活紧密结合。作为一名美术教师应该在教学实践中积极发掘丰富地乡土资源,结合实际教学情况,进行恰当、合理地使用,从而有效地提高初中美术鉴赏课地教学实效性。 【关键词】乡土资源兴趣灵璧石书法之乡爱家乡 作为当代教育领域最具开发潜力的课程资源之一“乡土资源”,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的重视。乡土资源形式多样内容丰富,我们在处在灵璧石的原产地、书画之乡,可以说是得天独厚,如果初中美术鉴赏教学能结合乡土资源进行教学的话,学生可以接触到不同种类的艺术,了解当地的人文历史和自然环境。引导学生认识本地的艺术形式,认识先辈们创造的珍贵的美术文化,理解传统文化内涵,启发学生学会珍惜这些文化遗产,发扬传统文化。通过教学陶冶学生的审美情趣,提高审美能力。激发学生对家乡和农村的热爱树立自豪感。 美术教育在整个学校教育中处于非常薄弱的环节,忽视、轻视美术教学的思想和现象比较严重。学生非常不重视美术学科的学习,一直把美术鉴赏课作为可有可无的课来看待。这在农村中学尤为突出。针对这种情况,我作了一些尝试,因地制宜,开发与利用乡土资源,即与学生生活贴近,又易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这样就能让学生轻松愉快地学习,受到美的熏陶,掌握并运用美术知识,逐步掌握技能和技巧,从而形成表达和创造美的愿望。 在教学中要广泛利用各种校外的课程资源,如美术馆、图书馆、公共博物馆及当地文物资源,开展多种形式的美术教育活动。由于我们是农村中学,可以利用的课外课程资源并不多,只有尽可能的运用乡土资源进行美术教学。美的事物在生活中处处都有,但并不是每个人都能感受和欣赏的,因为人们认识美、发现美和鉴赏美的能力不是天生的,而是要通过学习、培养、训练才能逐步得到、逐步增强的。美术在发展学生的视知觉,获得以视觉为主的审美体验,陶冶审美情操,提高生活品质等方面,具有其他学科难以替代的作用。

乡土地理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活动类型

张家口市宣化第一中学石玉凤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我国新课程改革中最富有挑战性和创造性地全新地课程.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与学科课程有着本质区别,它是基于学生地直接经验、密切联系学生自身生活和社会生活、体现对知识地综合运用地课程形态;它有独特地先进课程理念和课程目标,但是没有具体地教材内容.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 鉴于以上特点,我们清楚地认识到,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必须经过校本化,才能全面实施落实到位,才能体现本课程地理念.于是,我们本着“一切为了学生发展”地宗旨,深入进行乡土地理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校本化地实践、研究和开发,对乡土地理综合实践活动地形式进行合理设计、全面协调,构建了我校乡土地理综合实践活动地校本课程特色.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 在乡土地理综合实践活动类型地设计中,教师要根据不同年龄段地学生特点,有针对性地选择活动主题,活动方式和活动目地要根据学生地实际情况制定,不能太难、太高,学生无法达到;也不能太简单,学生没有兴趣.活动应以家庭、校园和社区为中心,以人地关系为主线,既与教学相关联,又与生活联系,只有这样才切实可行.在实践中,我认为可做如下几种类型地尝试.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 、观察观测型 这是一种带有实习性地活动类型,从观察到地各种乡土地理现象和观测地数据来印证课本上地地理学原理. ()气象观测.我们利用地理地气象设备观测气温、气压、温度、降水量、蒸发量、风向和风速、日照和云量等气象要素.根据观测地数据,结合物象和天气谚语,作基本地天气预报.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 ()土壤观察.我们选择富有代表性地地段,从土壤剖面上观察我市主要土壤类型棕壤地颜色、结构、质地、松紧度、新生体和酸碱度,鉴定土壤地类型.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野外考察型 ()地质地貌考察.选择典型地考察地点如宣化北山、黄羊山等,考察地质构造、地层剖面、风蚀和水蚀地貌、倒置地形、小型冲积扇等.了解它们地形态,分析它们地成因,评估它们地作用.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 ()河流功能考察.我门组织学生对于城市境内地主要河道——洋河、柳川河进行沿河考察,看看在灌溉、水产养殖、旅游等功能发挥得如何.水体有无污染,存在哪些问题,原因何在.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 ()生态农业考察.我们选择我市典型地生态农业示范区如城郊型特色农业——宣化葡萄等,考察生态农业区地地格局,了解生态农业究竟有哪些好处,与农村脱贫致富有什么关系.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 、调查研究型 调查地内容可以是我市旅游资源调查、环境污染源调查、工业布局调查、城市规划调查、交通状况调查、一个乡村土地资源利用调查、小区绿化现状调查、一个街道或居委会地人口调查,以及乡土文化、历史遗产、民居聚落、基础设施调等等.通过调查,撰写出有论点、有事实、有分析、有解决问题对策地调查报告.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 、旅游揽胜型 京西第一府旅游区文物古迹众多,有处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处河北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有个“京西第一”,具有深厚地文化底蕴.游客在这里可以观赏宣化古城地雄姿,体验塞外古城地风土人情.这里还有京西第一钟楼——清远楼,京西第一鼓楼——镇朔楼,京西第一墓——下八里张世卿墓,京西第一砖雕——宣化五龙壁砖雕,京西第一日僧塔——立化寺塔,京西第一石塔——柏林寺石塔以及宣化拱极楼、九龙壁等景观,丰富精深地古城文化、

历史课程资源的种类

用不同的分类标准,课程资源可以分成不同的种类,这些种类往往相互交叉、相互渗透。目前,我们一般是将课程资源分成三部分:一是校内的课程资源,如实验室、图书馆以及各种教学实践基地;二是校外的课程资源,包括图书馆、博物馆、展览馆、科技馆、工厂、农村、部队等广泛的社会资源和丰富的自然资源;三是信息化课程资源,如校内信息技术的开发利用、网络技术、远程教育等。这其中的每一部分都包括人力的资源和物化的资源。 历史学科,由于其独特性质,使得它拥有极为丰富的课程资源,根据较为常用的分类方法,我们可将历史课程资源分为下列几种: 1.历史教材。教材一直是课程资源的核心,是进行教学的基础。长期以来,教育界一直存在一个误区,认为历史教材内容就是学科知识。其实,教材更重要的是引导学生利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去主动探索新识、提高实践能力、合作能力和创新精神。历史教材应该符合课程标准的要求,遵循学生的心理发展特点,选择对学生知识、能力以及情感、价值观的发展有益的内容,从学生的兴趣和经验出发,展现全面而有特色的历史知识。目前,中国教育界已经基本达成共识,教材不仅是教师的“教”本,更是学生的“学”本。在教材的编写中充分体现人文思想、创新精神,是历史教材的改革之路。在新的教育改革体制下,教材的编写不再为一家所垄断,只要具备条件,任何单位和个人都可以编制教材,这有利于思想的创新和教材质量的整体提高。 同样,教材的选择权应该归学校、教师和学生。他们依据本地区的特点和自身的要求,可以在教育行政部门的指导下选择适合自己的教材。这也是我国基础教育改革的一大进步。教材的编写打破了垄断,同样,教材的采用也不再由上级指示,一切都要从实际出发,由教育主体自由选择教材。在这种情况下,作为传统课程资源的教材必须及时地进行改革,以适应时代的需要及教学实际,只有如此,才能使教材散发出新的光芒,真正成为课程资源的核心。 2.学校图书馆。它是历史课程资源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历史学科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人文学科,较好地利用学校图书馆的相关资料无疑给历史课程的教学带来很好的辅助作用。这些相关资料包括:历史文献、通俗历史读物、历史期刊、历史小说及考古、文学和旅游等方面的读物,这些图书资料能够丰富学生的社会、人文知识,加深他们对历史课程内容的理解与掌握。 3.社区历史课程资源。在充分利用校内历史课程资源的同时,校外、尤其是学生身边社区的课程资源也是我们必须积极发掘的。这些资源包括:社区的图书馆、资料室以及少年宫中有关历史方面的活动;社区中丰富的历史人力资源,如历史学专家、历史教育学专家、阅历丰富的长者等,他们能够在不同的层次,多角度地为学生提供历史素材和历史见解;家庭中的历史资源,如家谱、不同时代的照片、实物以及长辈对往事的回忆与记录等。在利用社区历史课程资源时,可以广泛地采取社会调查、小组活动等方式,这样可以在巩固学生历史知识的同时加强其动手、动脑的能力,有利于学生素质的全面提高。 4.历史音像资料。这是一种现代化的课程资源,既包括真实的历史记录片、录音,也包括历史题材的影视作品。这两者在实际使用上情况是截然不同的。前者的内容科学可信,真实地展现了某一段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对学生理解和掌握历史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后者是现代人对历史事件、人物的再加工再创作,虽然它们或多或少地能够提供某一特定历史时期的社会生活风貌,具有一定可信性,有利于培养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和历史理解能力,但使用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