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22 《礼记》二则 练习题

22 《礼记》二则 练习题

22 《礼记》二则练习题

基础知识

1.给加点字注音,根据拼音写汉字。(7分)

嘉肴.( ) 兑.命( ) 学.学半( )

与.能( ) 矜.寡( ) 男有分.( )

讲信修mù( )

2.给下列句子划分节奏。(3分)

(1)是故学然后知不足

(2)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

(3)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

3.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6分)

(1)弗食,不知其旨.也( )

(2)知困.,然后能自强也( )

(3)教学相长.也( )

(4)男有分.,女有归.( )( )

(5)力恶.其不出于身也( )

(6)外户

..而不闭( )

4.下列句子中加点词不属于通假字的一项是( )(3分)

A.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

B.《兑命》曰“学.学半”

C.选贤与.能

D.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

5.下列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3分)

A.故.外户而不闭故.曰:教学相长也

B.天下为.公不必为.己

C.货恶其弃于.地也力恶其不出于.身也

D.其.此之谓乎货恶其.弃于地也

6.填空。(6分)

(1)《礼记》是中国儒家经典著作之一,它是由

(朝代)的 (人名)对秦汉以前各种礼仪论著加以辑录、编纂而成的。全书共有49篇。

(2)《虽有嘉肴》在论述时先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作比引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进而又从教与学两个方面加以说明,论述了“_____________”的道理。(用原文相关语句填空)

(3)《虽有嘉肴》中重视实践,要求把好的道理付诸实践,通过行动来证明道理是否正确的一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大道之行也》中与名句“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相类似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大道之行也》中的“大同”指_____________,写生活在“大同社会”里的每个人都应该人尽

其力的句子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用原文填空)

(6)习近平主席提出的“共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念,脱胎于《大道之行也》中的句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阅读右图中的宣传画,完成题目。(4分)

(1)该宣传画由两部分组成。

上面画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下面有两行字:和谐社会、美好家园。

(2)该宣传画的含义是:

8.(郴州中考)中国是礼仪之邦,礼仪文化历史悠久,博大精深。为弘扬中国的礼仪文化,学校准备举行以“礼文化”为主题的活动,请你参加。(8分)

【礼仪板报我设计】

(1)为营造浓厚的礼仪文化氛围,你班准备出一期以“礼仪”为主题的黑板报,请身为宣传委员的你设计三个版块名称。

①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________

【礼貌用语我知晓】

(2)从括号中选出恰当的词语填入横线。

你被评为校“礼仪之星”,学校委托你邀请市礼仪专家梁教授来校讲座。

见面时,你会说:“梁教授,__①__(久违、久仰)大名!”

呈邀请函时,你会说:“梁教授,敬请__②__(莅临、光临)指导!”

临别时,梁教授赠书一本,你会说:“您的大作一定认真__③__(阅读、拜读)!”

①__________ ②_________ ③__________

【礼节习俗我评说】

(3)聪聪家来客人时,妈妈总喜欢给客人夹菜以表示热情。这种待客礼节你赞成吗?说说你的看法。

阅读理解

(一)

大道之行也

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

9.选出下面句中加点词用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 )(3分)

A.不独亲.其亲

B.不独子.其子

C.选贤与.能

D.席.地而坐

10.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6分)

(1)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

(2)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

11.作者描述的大同社会的根本特征是什么?(4分)

12.“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说的是怎样的情景?“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反映了人们怎样的思想观念?(6分)

(二)(岳阳中考)

【甲】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兑命》曰“学学半”,其此之谓乎!

(《虽有嘉肴》)

【乙】君子之学必好问。问与学,相辅而行者也,非学无以致疑,非问无以广识。好学而不勤问,非真能好学者也。理明矣,而或不达于事;识其大矣,而或不知其细;舍问,其奚【注】决焉?

(选自《孟涂文集》)

【注】奚:怎么。

13.解释下列加点的词。(6分)

(1)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 )

(2)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 )

(3)知困,然后能自强

..也( )

(4)知不足,然后能自反

..也( )

(5)非问无以广.识( )

(6)理明矣,而或.不达于事( )

14.用“/”为文中两个画横线的句子标出停顿。(每句标一处,4分)

(1)教然后知困

(2)君子之学必好问

15.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6分)

(1)学学半。

(2)好学而不勤问,非真能好学者也。

16.根据选文【甲】和【乙】的内容,用自己的话填空。(5分)

选文【甲】论述了①_________的关系,选文【乙】论述了②_____________的关系。两篇选文的论述,对你的学习分别有什么启发?【甲】文:③_____________;【乙文】:④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 yáo yua xiào jǔɡuān fan 睦

2. (1)是故/学/然后知不足

(2)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

(3)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

3.(1)味美(2)困惑(3)促进(4)职分,职守女子出嫁(5)憎恨(6)从外面把门带上

4.A

5. A

6.(1) 西汉戴圣

(2) 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教学相长

(3) 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

(4) 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

(5) 理想社会

(6) 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

(7) 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

7.(1) 相互连接在一起的手,围着一幅中国版图,版图上有一间房屋,屋旁有几棵树

(2) 让我们携起手来,共同为建设我们的和谐社会、美好家园贡献一份力量。

8.①礼貌用语大串联②礼节规矩我传承③礼仪知识我知晓

(2) ①久仰②莅临③拜读

(3) 示例:①我赞成。中国是礼仪之邦,热情待客是中国人的传统礼仪,客人来了帮其夹菜,正显示出主人的热情好客,能让客人感觉亲切、温暖。②我不赞成。主人不知道客人的喜好,如果客人不喜欢吃,又不好拒绝,会觉得尴尬。

9. C

10(1) 要使老年人能终其天年,中年人能为社会效力,幼童能顺利地成长。

(2) 力气,恨它不出于自己,但愿意多出力并不是为了自己的私利。

11. 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

12. “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说的是全社会亲如一家,每个人都能推己及人的情景;“货恶其……不必为己”说的是珍惜劳动产品,毫无自私自利之心,尽全力工作的思想观念。

13.(1) 好,美

(2) 好

(3) 自我勉励

(4) 自我反思

(5) 扩大、扩宽

(6) 有时

14. (1)教/然后知困

(2)君子之学/必好问

15.(1) 教别人,占自己学习的一半。

(2) 爱学习却不多问,不是真的能够爱好学习的人。

16. ①教与学②问与学③实践出真知④学习要勤学善问

【参考译文】君子学习一定喜爱问。“问”和“学”是相辅相成地进行的,不“学”就不能提出疑难,不“问”就不能增加知识。喜爱学习却不多问,不是真的喜爱学习的人。道理明白了,可是还可能不能应用于实际,认识了那些大的(原则、纲领、总体),可是还可能不了解那些细节,(对于这些问题)除了问,将怎么解决呢?

文言启示类答题法(见16题)

【思路点拨】此题考查的是对文章中心的理解。要想抓住文章的中心,可以抓住文章中的重要句子,比如甲文:教学相长也。乙文:问与学,相辅而行者也。然后结合文章中心、生活实际谈启示。【解题技巧】回答此类型试题,首先,要充分运用已掌握的文言文知识,去疏通、理解所选文段的内容;其次,在正确理解、把握文意的基础上,按照题目要求,对所选文段有关内容进行再理解、再分析;最后,按照题目类型,进行知识的迁移,或就事件、人物的思想性格、所选文段的主题、自己的生活实际等来谈感悟或评价。

在答题时还应注意:①紧扣话题不放松。一般是就某一方面来谈,切不可随心所欲。②回答问题要观点鲜明,积极向上,言之有理。尤其一些正反两面均可作答的题目,尽量选取主流观点。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