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22.礼记二则文言知识整理

22.礼记二则文言知识整理

22.礼记二则文言知识整理
22.礼记二则文言知识整理

22.《礼记两则》文言知识整理1.虽有嘉肴

通假字

古今异义

一词多义

文言句式

结构梳理主旨归纳

2.大道之行也通假字

古今异义

一词多义

词类活用

文言句式

社会特征——语句

结构梳理

主旨归纳

病梅馆记

〈〈病梅馆记〉〉教学设计 一、从容说课 《病梅馆记》是一篇精彩的小品文。文章以文人画士不爱健康自然的梅花,而偏爱梅花的病态,以至用人工矫揉造作的办法摧残梅花为例,形象地揭露和批判了清王朝严酷的思想统治,及其压制、摧残人才的罪恶,表达了作者要求个性解放,改革社会政治,冲破黑暗统治的强烈愿望。文章第一段,揭示产生病梅的根源。起笔先简要叙述梅的产地;“江宁之龙蟠,苏州之邓尉,杭州之西溪,皆产梅。”然后笔锋一转论述产生病梅的根源。第一层,举出有些人对梅的审美标准:“梅以曲为美,直则无姿;以欹为美,正则无景;以疏为美,密则无态。”第二层,病梅馆记,以揭示产生病梅的社会根源。第三层,写文人画士的帮凶们摧残梅花的恶劣行径。在这样的情况下,“江南之梅皆病”也就无可避免了。“文人画士之祸之烈至此哉!”一句感叹,道出了作者的无尽愤慨,也为下文“誓疗之”蓄足了情势。第二段,写作者疗梅的行动和决心,写尽了作者对封建统治阶级压制人才、束缚思想的不满和愤慨,表达了对解放思想、个性自由的强烈愿望。第三段,写作者辟馆疗梅的苦心。这一段,作者慨叹自己暇日不多,闲田不多,疗梅的力量有限,也就是慨叹自己的力量不足以挽回人才受扼杀的黑暗的政局。但“穷予生之光阴以疗梅”,也充分表现了他坚持战斗的意志。 本文的艺术特点是托物言志。表面处处写梅,实则处处以梅喻人,以梅议政,本体与喻体之间非常贴切。句句讲梅花,句句有言外之旨,在平易的生活小事中,包含着深刻的社会政治内容,包含着作者的积极追求和战斗精神。 教学中可通过介绍作者的思想及写作背景,帮助学生进一步了解课文所要表达的主题。在疏通文意的基础上,指导学生反复诵渎,体会本文句式整齐、感情强烈的特点。 二、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了解龚自珍及其散文的风格特色。 2.理解“曲、直、欹、正、疏、密、绳、斫、删、矢、遏、棕缚、纵、顺、毁、解、贮、诟厉、祸、烈”20个词语的含义,归纳“使、病、解、本、穷”等词语的义项。 能力目标 1.能够根据具体语境补出省略成分,做到准确翻译。 2.培养准确把握文意,理解作者观点、态度的能力。 德育目标

《庖丁解牛》文言知识检测学生版

《庖丁解牛》文言知识检测参考答案 一、解释文中括号前词语 庖丁为()文惠君解()牛。手之()所触(),肩之所倚(),足之所履(),膝之所踦(),砉()然向()然,奏()刀騞()然,莫()不中()音。合()于()《桑林》之()舞,乃()中()《经首》之会()。 文惠君曰:“嘻,善()哉!技盖()至此乎?” 庖丁释(放下)刀对曰:“臣之()所好者,道()也(句式:);进()乎()技()矣。始()臣之()解牛之()时,所见无非(古义:)牛者;三年之后,未尝()见全牛也。方()今之时,臣以()神()遇()而()不以目视,官知()止()而()神欲()行。依乎天理(古义:),批()大郤(),导()大窾(),因()其固然(古义:),技()经()肯()綮()之()未尝()(句式:),而()况大軱()乎!良()庖岁()更()刀,割()也;族()庖月()更刀,折()也。(句式:)今臣之()刀十九年矣,所解数千牛矣,而()刀刃若()新()发()于()硎()(句式:)。彼()节者有间(),而刀刃者无厚();以()无厚入有间,恢恢()乎()其()于()游刃必有余地矣!是以()十九年而()刀刃若新发于硎()(句式:)。虽然(古义:),每至于(古义:)族(),吾见其难为(),怵然()为戒(),视()为()止,行()为()迟(句式:)。动刀甚微(),謋()然已解,如土委()地。提刀而()立,为()之四顾,为()之踌躇()满志();善()刀而()藏之。 文惠君曰:“善哉!吾闻庖丁之言,得养生()焉。” 二、翻译下列句子 (1)手之所触,肩之所倚,足之所履,膝之所踦,砉然向然,奏刀騞然,莫不中音。合于桑林之舞,乃中经首之会。 译文: (2)臣所好者道也,进乎技矣. 译文: (3)方今之时,臣以神遇而不以目视,官知止而神欲行。 译文:

《庖丁解牛》导学案

《庖丁解牛》导学案 三维目标: 知识与技能:读准字音,辨析多音字、通假字的正确读音;掌握课文中主要的实词、虚词的意义和用法,掌握文言句式,翻译重点句子。 过程与方法:质疑探究合作,探讨作品主旨。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从课文中理解:一切事物都有它的客观规律,只要反复实践,不断积累经验,就能像庖丁一样,认识和掌握事物的规律,做到“游刃有余”。培养学生敢于实践、运用规律的精神。 【教学重难点】 1、疏通课文大意,归纳文言要点,学会翻译文言文语句。(重) 2、对本文“庄子之道”以及所具有启示意的理解。(难) 【课时安排】二课时 学习过程: 一、课前预习 【知识补充】 1、这篇课文是《庄子?养生主》里的一则寓言。题目是后来加的,原意是讲养身之道。养生主:指养生的主要关键。庄周认为,人类社会充满着错综复杂的矛盾,要回避矛盾,寻求解脱,就须像庖丁解牛那样,找出规律,游刃有余,不受损伤,以求保身、全生、养亲、尽年,反映了没落阶级消极遁世的思想情绪。 2、解题:庖丁:庖:厨师。丁:厨师的名字。解牛:指剖开,分割牛的肢体。庖丁解牛的高超技术,说明只有掌握了事物的规律,才有好的效果。 【预习检测】 (一)成语训练题 1、下列几组句子中,加横线的成语使用恰当的有那些?请分别在该句子前打上“√”,并查字典解说该成语的含义。 (1)A、老师揭穿了他的谎言,他羞愧得游刃有余。 B、他曾在英国专修英国文学,要他用英文写作自然游刃有余。 C、警方布下天罗地网,那几个歹徒一定游刃有余。 成语含义: (2)A、他做事情只考虑自己,毫无集体观念,真是目无全牛。 B、小王下棋总是输多赢少,因为他目无全牛,没有能做到“走一步看三招”。 C、张师傅很有修车经验,对各种型号汽车的性能、结构等了如指掌,修 理技术已达到目无全牛的地步。 成语含义: (3)A、你做事老是怕这怕那的,犹豫不决,真是踌躇满志。 B、他的论文获得一等奖,又被提升为处长,难怪他最近总是踌躇满志。成语含义: (二)字词正音,识记并朗读。 踦( ) 砉( ) 騞( ) 向()中()郤()窾()綮()軱()硎()怵()謋() (三)借助课文注解和工具书逐句翻译课文,落实常见字词的含义。 1、解释下面句子中加点字词的含义。 (1)乃中.《经首》之会.:(2)官知 ..行: ..止而神欲 (3)依乎天理: ...(4)批.大卻,导.大窾:

《滕王阁序》中的成语及文化常识整理

《滕王阁序》中的成语 1.【物华天宝】华:精华。宝:宝贝。万物的精华就是天的珍宝。形容各种珍贵的物品。 2.【人杰地灵】人杰:杰出的人。灵:特别好。意指人使地增色,地因人而著名。即杰出的人物出生或到过的地方,便成为名胜之地,或指杰出人物生于灵秀之地。 3.【胜友如云】胜:指才智出众。才智出众的朋友们云集一处。 4.【高朋满座】高:高贵,高尚。座:座位。满座尽是高贵的宾朋。 5.【腾蛟起凤】腾:腾越。起:起舞。象蛟龙腾越,凤凰起舞。比喻文辞奇巧优美,才华横溢。 6.【钟鸣鼎食】钟:古代乐器。鼎:古代炊具。鼎食:吃饭时,排列好几个鼎盛食物。吃饭时,奏乐列鼎。形容贵族和富贵人家豪华奢侈的生活。最早见于《史记》。 7.【云销雨霁】云消雨散。指满天的云雨顿时消散,天气放晴,也形容已经逝去的一切都不会再回来了。 8.【响遏行云】遏:阻止。声音高入云霄,把浮动着的云彩也阻止了。形容歌声嘹亮有力,悦耳动听。最早见于《列子·汤问》。 9.【天高地迥】迥:遥远。形容天地之间广阔无边。 10.【兴尽悲来】高兴的劲儿过去了,使人悲苦的事又来了。 11.【萍水相逢】萍:在水面上浮生的一种蕨类植物,随水漂泊,聚散不定。浮萍在水里偶然相遇。比喻从来不相识的人偶然相遇。 12.【冯唐易老】比喻仕宦不得志。出处是《史记·冯唐列传》。 13.【老当益壮】当:应当。益:更加。原指年纪老而志气应当更壮。出处是《后汉书·马援传》。 14.【穷且益坚】也作“穷当益坚”。穷:不得志。益:更加。处境困难而意志应当更加坚定。

15.【涸辙之鲋】涸:水干,枯竭。辙:车辙。鲋:鲫鱼。干枯的车辙里的鲫鱼。比喻处于困境急待救援的人。出处是《庄子·外物》。(另《庄子·大宗师》:“涸辙之鲋,相濡以沫,相煦以湿,不若相忘于江湖。”又有成语“相濡以沫”,比喻在困境中相互救助。) 16.【失之东隅,收之桑榆】东隅:东方,日出处,指早上。桑榆:西方;日落时,余光落在桑树和榆树之间;指晚上。早上有所失,晚上则有所得。比喻这个时候失败了,另一个时候得到补偿。出处是《后汉书·冯异传》。 17.【一介书生】一介:一个。旧时读书人自称。或对一般读书人的雅称。 18.【投笔从戎】投:扔掉,放弃。笔:笔杆子,指文墨生涯。从戎:参军。指弃文就武,放弃文墨生涯去参加军队。出处是《后汉书·班超传》。 19.【高山流水】原指含蓄在古琴曲里的两种喻意。后用以比喻知音或知己。也用以形容乐曲的高雅精妙。出处是《列子·汤问》。 20.【盛筵难再】盛:盛大。筵:筵席。盛大的筵席难以再得。 21.【陆海潘江】陆、潘:晋朝的文学家陆机、潘岳。本是称颂陆机和潘岳文才很高。后用以称颂学识渊博,才华横溢的人。 22.【芝兰玉树】芝兰:灵芝,兰草或香草;玉树:宝树。比喻德才兼备有出息的子弟。又有“玉树临风”,比喻英俊潇洒的美少年。“玉树盈阶”比喻子弟既多又好。 子女接受父亲的教诲) 24.【光风霁月】也作“霁月光风”,指雨过天晴时的明净景象。用以比喻人的品格高尚,胸襟开阔。也可指政治清明,社会的风气好。

病梅馆记

病梅馆记 病梅馆记 教学目标 1.了解作者对清朝封建统治者残酷摧残人才的痛恨之情和迫切要求改良的强烈愿望。 1.理解作者托物言志、以梅议政的新颖立意。 2.积累文言词语。 说明: 本文是一篇有着深邃思想的文言文。对于高一的学生来说,学习有一定的难度。因此,首先要扫清文言文词句上的阅读障碍,在此基础上,从字字写梅、句句写梅的字里行间,指导学生领会作者其实是句句写人,字字议政,运用托物言志的写作手法,表达深刻的寓意。 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体会作者通过写“病梅”、“疗梅”所表现的反对当时统治者对人才束缚、压制的斗争精神,以及追求自由和个性解放的立场。 难点:(1)理解文中某些词句是如何曲折致意的。 (2)分清艺术美和文中所指病态美两者间深沉含义的区别。 说明: 本文托物言志,寓意深刻。因此指导学生领会作者

的用心良苦是本文教学的重点。作者以非常巧妙的比喻,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这种隐晦曲折的表达方式学生比 较难以把握。而且,本文中的梅花所蕴涵的“病态美” 的含义与一般意义上人们对梅花所蕴涵的感情完全不同。因此,教学中特别要值得学生对这一问题的理解。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教师活动预设学生活动预设设计意图 导入新课以学过的《己亥杂诗》入手,把握作者所处的时代背景和社会状况,熟悉作者的思想及其写作动机。交流课外查找的有关龚自珍以及当时社会背景的资料, 分析《己亥杂诗》的思想意义。(表达对解放人才个性、改革沉闷政局的强烈希望。)把握作者所处的时代背景和社会状况,熟悉作者的思想及其写作动机,这是把握本 文的前提条件。 解题梅花历来代表中国古代美好的意象。本文却写“病梅”,特别提醒学生要注意“病”字。简单回顾文 学史上关于梅花的象征意义。揣摩“病”字中包含的作 者对梅花与众不同的思想感情。分清梅花一般意义上的 艺术美和文中所指病态美两者间深沉含义的区别。以利 于对课文的理解。 初步感知文章内容1.朗读课文,正音。2。疏通课文,解决文字理解上的障碍。

庖丁解牛文言文知识点总结

庖丁解牛 通假字: 砉然向然? 通“响”。??? 技盖至此乎通“盍”,何。?? 技经肯綮之未尝?通“枝”指支脉。?? 善刀而藏之?? 通“缮”,修治。 一词多义: 为 ??庖丁为文惠君解牛(介词:替、给)? ??吾见其难为,怵然为戒(都是动词。前一个:解;后一个:作为)???视为止,行为迟(两个“为”同义,都是介词:因为)? ??提刀而立,为之四顾,为之踌躇满志(两个“为”同义,都是介词:因为)? 乎? ??技盍至此乎?(疑问语气词:呢)? ??进乎技矣(相当于?“于”,介词,可不译)? ??依乎天理(相当于?“于”,介词,可不译)? ??而况大軱乎(疑问语气词:呢)? ??恢恢乎其于游刃必有余地矣(形容词词尾,加强语气,表示强调)? 然 ??砉然向然(都是助词,前一个是象声词词尾,后一个是形容词词尾)? ??奏刀騞然(助词,象声词词尾)? ??因其固然(名词词尾,……的样子)? ??虽然,每至于族(代词:这样)? ??怵然为戒(助词,形容词词尾,相当于“……地”)?“于”字的用法和意义? 于 ??合于《桑林》之舞(介词,引出对象)? ??而刀刃若新发于硎(介词,从)? ??恢恢乎其于游刃必有余地矣(介词,对于)? ??虽然,每至于族(介词,引出对象) 古今异义词: 奏刀騞然????奏:古-进;今-演奏,奏乐。??? 乃中《经首》之会??会:古—节奏;今—表示能力,会议。??? 进乎技矣???进:古—超过;今—动词,从外面到里面。??? 所见无非牛者?无非:古—没有不是;今—只,不外乎。??? 臣以神遇而不以目视?遇:古—会合,接触;今—碰见,遇见。? 依乎天理??天理:古—指牛生理上的天然结构;今—天道。 视为止,行为迟行为:古—行,动作;为,因此;今—受思想支配而表现在外面的活动。?? 因其固然?固然:古——本来的样子;今——连词,表转折。??? 虽然,每至于族?虽然:古——虽然这样,但是;今——连词,表转折。?? 吾见其难为?难为:古—很难下刀;今—使人为难。

《病梅馆记》文言知识整理

《病梅馆记》文言知识整理 一、词法 1、古今异义 ①遏其生气。【生气,古:生长之势;今:不开心】 ②又非蠢蠢求钱之民能以其智力为也。【智力,古:智慧,力量;今:智慧】 2、词类活用 (1)名词作动词 ①未可明诏大号以绳天下之梅也【绳,约束】 ②而江浙之梅皆病【病,变成病态】(2)形容词作动词 ①穷予生之光阴以疗梅也哉【穷,用

尽】 (3)形容词作名词 ①又不可以使天下之民斫直、删密、锄正【直,挺直的枝干;密,密集的枝干;正,正直的枝条】 ②有以文人画士孤僻之隐明告鬻梅者【隐,隐衷】 (4)使动用法 ①以夭梅病梅为业以求钱也【夭,使……早死;病,使……呈病态】 ②必复之全之【复,使……恢复;全,使……健全】 *(5)为动用法

①既泣之三日【泣,为……哭泣】 3、一词多义 明 未可明诏大号以绳天下之梅也(公开) 有以文人画士孤僻之隐明告鬻梅者(明白地) 病 病梅馆记(病态的) 以夭梅病梅为业(使……呈病态) 而江浙之梅皆病(变成病态) 之 江宁之龙蟠(助,的) 梅之欹之疏之曲(助,的,一说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文人画士之祸之烈至此哉(助词,的;助词,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既泣之三日(代词,代梅) 以 梅以曲为美(介,把……当作) 有以文人画士孤僻之隐明告鬻梅者:(介,把……) 未可明诏大号以绳天下之梅也(连,来) 又非蠢蠢求钱之民能以其智力为也:(介,凭借) 以求重价(连,来) 为 以夭梅病梅为业以求钱也(作为) 又非蠢蠢求钱之民能以其智力为也

(办到) 二、句法 1、省略句 ①(予)既泣之三日,乃誓疗之。 2、固定句式 ①以……为 翻成“把……当作” 例:梅以曲为美,直则无姿梅以曲为美,直则无姿;以欹为美,正则无景;以疏为美,密则无态。 3被动句 甘受诟厉 三、文言难句翻译 1、梅以曲为美,直则无姿梅以曲为美,直则无姿;以欹为美,正则无景;

庖丁解牛文言知识整理

庖丁解牛 “为”字的用法和意义 庖丁为文惠君解牛(介词:替、给) 吾见其难为,怵然为戒(①动词,解;②介词,因为) 视为止,行为迟(都是介词:因为) 提刀而立,为之四顾,为之踌躇满志(都是介词:因为) “于”字的用法和意义 合于《桑林》之舞(介词,引出对象0 而刀刃若新发于硎(介词:从) 恢恢乎其于游刃必有余地矣(介词,对于) 虽然,每至于族(介词,引出对象) “然”字的用法和意义 砉然响然(①象声词词尾,②形容词词尾) 奏刀騞然(象声词词尾) 因其固然(形容词词尾……的样子) 虽然,每至于族代词:这样) 怵然为戒(助词,形容词词尾) 乎的用法见课后习题 文言知识归纳 1.归纳“为”、“乎”、“然”、“于”等虚词的用法。 (1)为 ①庖丁为文惠君解牛(介词,替,给) ②吾见其难为,怵然为戒(都是动词。前一个,解的意思;后一个,作为的意思。) ③视为止,行为迟(两个“为”同义,因为的意思。) ④提刀而立,为之四顾,为之踌躇满志(两个“为”同义,因为。) (2)乎 ①技盖至此乎?(疑问语气词,呢。) ②进乎技矣(相当于“于”,表比较。) ③依乎天理(相当于“于”,句中音节助词) ④而况大軱乎!(表感叹语气,呢。) ⑤恢恢乎其于游刃必有余地矣!(用于形容词后面的助词。) (3)然 ①奏刀騞然(象声词词尾。) ②因其固然(副词词尾,表“……的样子”。) ③虽然,每至于族……(代词,这样。) ④怵然为戒(形容词词尾,表“……的样子”。) (4)于 ①合于《桑林》之舞(介词,引出对象。) ②而刀刃若新发于硎(介词,从。) ③恢恢乎其于游刃必有余地矣。(介词,对于。) ④虽然,每至于族(动词后缀。)?

滕王阁序并诗-word

登高能赋 滕王阁序并诗 一、基础夯实 1.下列各句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 A.云销雨霁,彩彻区明 B.不顾恩义,畔主背亲 C.俨骖马非于上路,访风景于崇阿 D.北海虽赊,扶摇可接;东隅已逝,桑榆非晚 解析:D A项,“销”同“消”;B项,“畔”通“叛”;C项,“俨”同“严”。 2.下列句中加点词的含义相同的一项是( ) 解析:A A项,旧,形容词。B项,名望,声望,名词/指望,期望,动词;C 项,才华出众,形容词/盛大,形容词;D项,写作,动词/古时臣子向君主陈述意见的一种文体,名词。 3.从词类活用看,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用法与例句中的“雾”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雄州雾.列,俊采星驰 A.纤歌凝而白云遏. B.襟.三江而带五湖 C.四美.具,二难并 D.有好事者船.载以入

解析:D 例句中的“雾”是名词作状语。A项,无词类活用。B项,名词“襟”用作意动词,“以……为襟”。C项,形容词“美”用作名词,美好的事物。D项,名词“船”作状语。 4.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古今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A.孟尝高洁 ..,空余报国之情 B.千里逢迎 ..,高朋满座 C.所赖君子见机 ..,达人知命 D.阮籍猖狂 ..,岂效穷途之哭 解析:A B项,古,迎接;今,说话和做事故意迎合别人的心意(含贬义)。C项,古,看到细微的预兆;今,看机会,看形势。D项,古,狂放,不拘礼法,不含贬义;今,狂妄而放肆,含贬义。 5.下列各句中与其他三句句式不同的一项是( ) A.宇文新州之懿范 B.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 C.舍簪笏于百龄,奉晨昏于万里 D.都督阎公之雅望 解析:C C项为介宾短语后置句;A、B、D三项都是定语后置句。 6.下列对课文内容分析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作为一篇优秀的骈文,作者调动了对偶、用典等艺术手法,在精美严整的形式之中,表现了自然变化之趣;尤其是景物描写部分,文笔瑰丽,手法多样,令人叹赏。 B.本文的用典信手拈来,用典除了能加强论证外,还能借古抒怀,使文章内容充实,联想丰富,语言简练,风格典雅。

沪教版高中古文《病梅馆记》文言知识整理

上海高中语文《病梅馆记》知识整理 【文言现象】 一、词类活用 梅以曲为美,直则无姿;以欹为美…以疏为美曲、直、欹、疏:形容词作名词,曲折、笔直、倾斜、稀疏 又不可以使天下之民斫直,删密,锄正直、密、正:形容词作名词,直枝、密植、端正的枝;锄:名次作动词,去除 未可明诏大号以绳天下之梅也号、绳:名次作动词,疾呼、约束 既泣之三日,乃誓疗之泣、誓:为动 穷予生之光阴以疗梅也哉穷:形容词作动词,穷尽;疗:为动,为…治疗 以夭梅病梅为业夭、病:使动,使…弯曲、使…病态 纵之顺之顺:使动 以五年为期,必复之全之复、全:使动 此文人画士心知其意心:名次作状语,在心里 二、重要实词 或曰或:有的人 未可明诏大号以绳天下之梅也明:公开;以:来 又非蠢蠢求钱之民能以其智力为也蠢蠢:忙忙碌碌的;以:凭借;智力:智慧力量;为:做得到的 有以文人画士孤癖之隐以:把;孤:古怪的;癖:嗜好 文人画士之祸之烈至此哉之:的;之:取消句子独立性 固也固:本来 又不可以使天下之民斫直以:按;斫:砍削 既泣之三日,乃誓疗之既:已经;乃:于是 悉埋于地悉:都 甘受诟厉诟厉:辱骂 辟病梅之馆以贮之辟:开设 安得使予多暇日安:怎么;得:能够 三、特殊句式 判断句: 予购三百盆,皆病者 而浙江之梅皆病 余本非文人画士 被动句:

余本非文人画士,甘受诟厉 倒装句: 毁其盆,悉埋于地 省略句: 予购三百盆(),皆病者 又不可以()使天下之民斫直,删密,锄正 【文学常识】 选自《龚自珍全集》 龚自珍,名巩祚,字璱人,号定庵。近代杰出思想家,文学家 【主旨及写作特色】 本文以梅喻人,托物言志,作者通过谴责人们对梅花的摧残,形象的揭露和抨击了清朝封建统治阶级压制摧残人才,束缚人民思想的罪行,表达了要求改革政治,追求个性解放的强烈愿望,与龚自珍的《乙亥杂诗》有异曲同工之妙。(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

热门-《庖丁解牛》教案

《庖丁解牛》教案 【学习目标】 1.积累文言基础知识,理解翻译词句。 2.诵读课文,研读文本,理解寓言的寓意,从中领悟 出为人处事的道理。 【重点难点】 积累文言基础知识,理解翻译词句。 【课前预习】 1.给下列加点的词注音释义: 足之所履:lǚ(踩)膝之所p:yǐ(支撑,接触)莫不中音:zhòng(合乎) 批大s:xì(空隙)导大U:kuǎn(空)族庖月更刀: gēng(换) 新发于硎:xíng(磨刀石)怵然为戒:chù(害怕,恐惧) 肯綮:qìng(结合处) 2.作家作品 庄子(约前369-前286),战国中期哲学家,庄氏, 名周,字子休(一作子沐),汉族,宋国蒙(今河南商丘)人。做过宋国蒙地方的漆园吏。庄子是我国先秦(战国)时期伟大的思想家、哲学家、和文学家。原系楚国公族,楚庄王后裔,

后因乱迁至宋国蒙,是道家学说的主要创始人。与道家始祖老子并称为“老庄”,他们的哲学思想体系,被思想学术界尊为“老庄哲学”,然文采更胜老子。代表作《庄子》并被尊崇者演绎出多种版本,名篇有《逍遥游》、《齐物论》等,庄子主张“天人合一”和“清静无为”。 3.出自本课的成语典故: (1)游刃有余:厨师把整个的牛分割成块,技术熟练,刀子在牛的骨头缝里自由移动着,没有一点阻碍。比喻做事熟练,轻而易举。 (2)目无全牛:一个杀牛的人最初杀牛,眼睛看见的 是整个的牛(全牛),三年以后,技术纯熟了,动刀时只看到皮骨间隙,而看不到全牛。用来形容技艺已达到十分纯熟的地步。 (3)踌躇满志:形容对自己的现状或取得的成就非常 得意。 (4)深中肯綮(shēnzhòngkěnqìng):必要分析深刻,能击中要害,或能说到点子上。肯綮:书面语,名词,筋骨结合的地方,比喻事物的关键。 【文本研读】 (一)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本文的题目是何意思? 庖,厨师。丁是他的名字。解牛,分割牛、宰牛的意思。

《滕王阁序》学案(附答案)

《滕王阁序》导学案 【学习目标】 1.了解王勃生平与作品,了解骈体文的文体特征,积累一些文化知识。 2.掌握文中常见文言实词的意义或用法,理解典故的作用。 3.领会情景交融的写法,感悟语言。 4.准确把握诗人在文中表达的思想感情。 【重点难点】 1.理解本文用典的内涵;梳理相关的文言文知识。 2.熟读本文直至背诵,感受文章的内容美和形式美。 【学法指导】 查阅资料、信息筛选、批注式阅读、交流讨论、启发指导,自主、合作、探究。 【知识链接】 一、知人论世 1.作者王勃 王勃(650—676),字子安,绛州龙门(今山西河津)人。唐代诗人。王勃与杨炯、卢照邻、骆宾王以诗文齐名,并称“王杨卢骆”,亦称“初唐四杰”。王勃才华早露,未成年即被司刑太常伯刘祥道赞为神童,向朝廷表荐,对策高第,授朝散郎。乾封初(666)为沛王李贤征为王府侍读,两年后因戏为《檄英王鸡》文,被高宗怒逐出府。随即出游巴蜀。咸亨三年(672)补虢州参军,因擅杀官司奴当诛,遇赦除名。其父亦受累贬为交趾令。上元二年(675)或三年(676),王勃南下探亲,渡海溺水,惊悸而死。 王勃的诗今存八十多首,多为五言律诗和绝句。其中写离别怀乡之作较为著名。《送杜少府之任蜀州》写离别之情,以“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相慰勉,意境开阔,一扫惜别伤离的低沉气息,为唐人送别诗之名作。王勃的赋和序、表、碑、颂等文,今存九十多篇,多为骈体,其中亦不乏佳作。《滕王阁序》在唐代已脍炙人口,被认为“当垂不朽”的“天才”之作(《唐摭言》)。今存有《王子安集》。 2.传记评价 王勃著《滕王阁序》,时年二十六。都督阎公不之信,勃虽在座,而阎公意属子婿孟学士者为之,已宿构矣。及以纸笔,延让宾客,勃不辞。公大怒,拂衣而起,专令人伺其下笔。第一报云:“南昌故郡,洪都新府。”公曰:“亦是老生常谈。”又报云:“星分翼轸,地接衡庐。”公闻之,沉吟不语。又云:“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公矍然而起曰:“此真天才,当垂不朽矣!”遂亟请宴所,极欢而罢。(五代〃王定保《唐摭言》) 3.中国古代四大名楼: 岳阳楼、滕王阁、黄鹤楼号称江南三大名楼,有联赞曰:“洞庭月,衡岳云,巫山雨,波撼气蒸,揽天下风光,堪称独步;崔灏诗,范相记,王勃序,两楼一阁,数江南文物,各有千秋” 滕王阁在江西南昌赣江之滨,为唐太宗之弟滕王李元婴所建,历代屡有兴废为三大名楼之首,

《病梅馆记》教案

《病梅馆记》教案 龚自珍 一、教学目标 1、认识目标:了解作者并认识其反对束缚人才,追求个性解放的积极意义 及其局限性。 2、能力目标:①理解本文借梅议政、托物言志的写法,并背诵全文。 ②理解文言词语:夭、病、绳、锄、斫、删、遏。 ③提高学生诵读和欣赏文言文的水平。 二、教学重点:把握文章主旨,理解文言词语,疏通文意,掌握托物言志的写法。 三、教学难点:体会作者的写作意图,理解作者在文中所表达的感情并背诵全文。 四、教学说明:诵读法、探讨法 五、课时安排:、两课时 第一课时 一、教学要求: 让学生掌握本、文的文言字词,理解作者的理想和借“梅”寄于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学方法,进行教学。 二、教学过程: ㈠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同学们,你们还记得鲁迅先生笔下那个站着喝酒唯一穿长衫的人吗?(孔乙己)还有那个连考不中,老年得举却喜极发疯的人?(范进)当我们思考他们可笑行为的根源时,我们就会把问题的焦点指向封建科举制度对知识分子的毒害和摧残。今天,我们也来学习一篇批判封建科举制度的清代散文,那就是龚自珍的《病梅馆记》(书写课题及作者) ㈡背景介绍 作者为什么要写这篇文章,又为什么要这样写?我们先来听个小故事。从前有一个书生,一天他正在读书,突然一阵清风袭来,书生来了雅兴,随口吟了一首诗,其中有两句是:“清风不识字,何故乱翻书”这件事传到朝廷,结果

书生被砍了头。罪名是攻击朝廷统治者不懂文化(同学们很快就会反应到这个故事发生在清朝。“清风”中的“清”与清朝中“清”是一个字)仅仅这样的一件小事,就足以表明清朝统治者实行的思想文化专制达到了一个怎样的残酷境地。龚自珍就生活在这样的年代里。由于清政府长期以来大搞文字狱,压抑、摧残知识分子,堵塞才路,形成了“万马齐喑”的局面。作者以先觉者的敏锐预感到清王朝的危机。他认为要使国家振作起来,靠的是一场变革,而变革则需要大批的人才。龚自珍要疗救社会的病态,要拯救天下的英才,要追求精神的自由和个性的解放。《病梅馆记》正是反映这种思想的代表作。 然而,作者在当时的社会又不能直言,于是他就巧妙地借用于梅,以梅喻人,托梅议政。这也正是我们熟知的—托物言志的写法。 ㈢作者简介 龚自珍(1792—1841),字璱人,号定庵,清代浙江仁和(杭州)人。龚自珍是清代后期著名的思想家和文学家,是资产阶级改良主义的先驱者之一。他反对帝国主义侵略中国,支持林则徐查禁鸦片。他同林则徐、魏源等到人组织宣南诗社,讲求经世致用之学,宣传改良主义思想。因此为保守势力所不容,一再遭到排挤打击。 ㈣自主、合作、探究 现在有很多同学都喜欢玩闯关游戏吧?那么今天我们也一起来玩玩勇士闯关的游戏,我们的任务是:“闯四关”,看哪些同学能顺利地闯过“四关” ! 1.展示目标:闯四关 ⑴初读有印象⑵再读无障碍⑶三读明主旨⑷四读涌气血(板书) 2.品读探讨 先让学生预习课文,后我会让学生“猜一个谜语”,“找一个句子”,如果这两项任务完成了,第一关就算闯过了。 ⑴初读有印象 ①检测一: (猜谜语)谜面:梅花“三弄”,猜《病梅馆记》中弄梅的三个动词。(学生可以自由讨论) 谜底:(斫直,删密,锄正) ②检测二: (找句子):诗圣杜甫有诗云:“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表达了作者心忧天下的胸怀。本文中哪一句跟此句类似。 谜底:(“安得使予多暇日,又多闲田,以广贮江宁、杭州、苏州之病梅,穷予生之光阴以疗梅也哉!) ⑵再读无障碍 这一关我们的任务是::①无字、词读音障碍;②无句读障碍;③无字、词、意义障碍。④翻译课文,疏通文意。⑤概括文章大意。 ①请一位学生朗读课文,其他同学听听他读音是否准确?句读是否清楚? ②教师范读课文,学生把握文中的重点字词的读音。 例:龙蟠(pán)欹(qī)枝斫(zhuó)直鬻(yù)梅 孤癖(pǐ)诟(gòu)骂稚(zhì)枝抖擞(sǒu)

庖丁解牛文言知识归纳

庖丁解牛文言知识归纳 1.归纳“为”、“乎”、“然”、“于”等虚词的用法。 (1)为 ①庖丁为文惠君解牛(介词,替,给) ②吾见其难为,怵然为戒(都是动词。前一个,解的意思;后一个,作为的意思。) ③视为止,行为迟(两个“为”同义,因为的意思。) ④提刀而立,为之四顾,为之踌躇满志(两个“为”同义,因为。) (2)乎 ①技盖至此乎?(疑问语气词,呢。) ②进乎技矣(相当于“于”,表比较。) ③依乎天理(相当于“于”,句中音节助词) ④而况大軱乎!(表感叹语气,呢。) ⑤恢恢乎其于游刃必有余地矣!(用于形容词后面的助词。) (3)然 ①奏刀騞然(象声词词尾。) ②因其固然(副词词尾,表“……的样子”。) ③虽然,每至于族……(代词,这样。) ④怵然为戒(形容词词尾,表“……的样子”。) (4)于 ①合于《桑林》之舞(介词,引出对象。) ②而刀刃若新发于硎(介词,从。) ③恢恢乎其于游刃必有余地矣。(介词,对于。)

④虽然,每至于族(动词后缀。)? 2、古今异义 天理:古义——指牛的生理上的天然结构。(依乎天理。) 今义——(1)宋代的理学家认为封建伦理是客观存在的道德法则,把它叫做“天理”。(2)天然的道理。(天理难容) 固然:古义——本来的结构。(因其固然) 今义——表示承认某个事实,引起下文的转折。 3、通假字 向——响(砉然响然。) 盖——盍,何,怎样。(技盖至此乎?) 善——缮,修治。文中指拭擦。(善刀而藏之。) 4、词类活用 “良庖岁更刀,族庖月更刀”(名次作状语,每年,每月。) 5、特殊句式 (1)“臣之所好者,道也。”(判断句) (2)“技经肯綮之未尝”(宾语前置) (3)“是以十九年而刀刃若新发于硎”(宾语前置,介宾短语后置)

滕王阁序文言知识点总结与归纳

《滕王阁序》文言知识点总结与归纳 一、实词解释 1、台隍枕夷夏之交(动词,倚,据) 2、俨骖騑于上路(形容词,高) 3、披绣闼(开,小门) 4、山原旷其盈视(形容词,远) 5、声断衡阳之浦(名词,水滨) 6、遥襟甫畅(副词,刚,顿时) 7、逸兴遄飞(副词,迅速) 8、气凌彭泽之樽(动词,超过) 9、天高地迥(形容词,远)10、识盈虚之有数(名词,定数)11、命途多舛(形容词,乖违,不顺)12、恭疏短引(书写,撰写;序)13、一言均赋(动词,铺陈) 14、豫章故郡故:旧 15、地接衡庐(接:接壤) 16、襟三江而带五湖(襟、带:名词用作动词,连接、环绕的意思) 17、雄州雾列,俊采星驰(雾、星:名词作状语,像雾一样、像星一样。) 18、宾主尽东南之美(尽:全都是,形容词作动词。美:形容词作名词,俊杰。) 19、千里逢迎(千里:数量词作名词,远道而来的客人。) 20、高朋满座(高:尊 21、青雀黄龙之轴(青雀黄龙:名词作动词,雕有青雀黄龙头形) 22、彩彻区明(彻:普照) 23、雁阵惊寒(惊:被……惊扰) 24、时维九月,序属三秋(维:介词,在. 序:名词,时序。属:是。三秋:古人称七、八、九月为孟秋、仲秋、季秋,三秋即季秋,九月。) 25、潦水尽而寒潭清(尽:干涸。寒:寒冷。清:澄清) 26、烟光凝而暮山紫(烟光:山岚。凝:凝聚。暮:傍晚。紫:呈现紫色。) 27、即冈峦之体势(即:依附。体势:态势,形势。) 27、四美具(具:具有,都有。) 29、二难并(并:会聚一起。) 31、穷睇眄于中天(穷:望尽。中:最高处。) 32、极娱游于暇日(极:尽情。娱游:欢乐。)

33、兴尽悲来(兴:兴致。) 34、关山难越,谁悲失路之人(悲:悲怜。失路:迷路,不得志。) 35、屈贾宜于长沙(屈:被……贬谪。) 36、所赖君子见机(赖:依赖。) 37、老当益壮(当:应当) 38、穷且益坚:且:反而。 39、不坠青云之志(坠:抛弃。) 40今兹捧袂(捧袂:举起双袖,表示恭敬的姿势。) 41、一介书生(介:个) 42、等终军之弱冠(等:等同。弱冠:指二十岁,古代以二十岁为弱年,行冠礼,为成年人。) 43、有怀投笔(怀:心思。) 44、奉晨昏于万里(奉:侍奉。) 45、接孟氏之芳邻(接:结交。) 46、胜地不常,盛宴难再(胜:美好。再:第二次。) 47、兰亭已矣(已:过去。) 48、是所望于群公(是:这。) 49、敢竭鄙怀(竭:使动用法,使……完全表露出来) 51、处涸辙以犹欢(涸辙:比喻困厄的处境。) 52、兰亭已矣(已:过去。) 二、重点虚词 1.而 (1) 连词,表并列。襟三江而带五湖/潦水尽而寒潭清/控蛮荆而引瓯越/烟光凝而暮山紫 (2) 连词,表转折。处涸辙而相欢/怀帝阍而不见/地势极而南溟深,天柱高而北辰远 (3) 连词,表承接。爽籁发而清风生/纤歌凝而暮山紫/酌贪泉而觉爽

高中语文第三册文言文知识归纳

高中语文第三册文言文知识归纳 一、字音字形 第一单元 氓蚩蚩愆期垝垣筮咎言桑葚陨落淇水汤汤渐车帷裳靡室夙兴夜寐咥言笑晏晏矛戟姝城隅踟蹰娈彤管说怿女美归荑洵美苗裔孟陬庚寅揆肇事飞扬跋扈辟芷搴阰之木弃秽骐骥申椒蕙茝窘步尧舜险隘惮殃踵齌怒謇謇箜篌公姥怀忿槌床伶俜葳蕤蹑玳瑁明月珰磐石拊掌便言窈窕否泰许和踯躅青骢马赍钱赏赉拔擢迢迢皎皎纤纤机杼譬如子衿呦呦掇吐哺羁鸟暧暧樊笼阡陌笨拙相形见绌咄咄怪事 第二单元 瀛洲天姥山横财蛮横横祸横肉剡溪木屐訇然渌水殷岩泉殷红殷切惊层巅澹澹霓虹鸾鸟悸动转徙悲悯浸湿悲怆荻花管弦捻熟稔幽咽下咽咽喉船舫钿头银篦红绡呕哑喧闹浣女渚惘然衰鬓骤雨凝噎暮霭纶巾樯橹酹鞍马荠麦豆蔻黍离堆砌沏茶罗衾船棹舞榭歌台欸乃元稹一幢房子灯影幢幢贬谪神妪罗襦阑珊嗟叹溽暑玉簟 第三单元 长歌当哭菲薄踌躇芳菲桀骜租赁黯然噩梦喋血尸骸辗转碾米攒射攒钱抹杀拐弯抹角抹布杀戮戳穿浸渍不恤干练面面相觑不惮惩创创伤点缀辍学啜泣拾掇椽子掾吏潭柘寺盗跖平仄廿房檩扫帚敷衍坍塌朔风上溯凛冽毁家纾难歆羡关卡憨厚蹊跷官邸肮脏偌大分泌自诩寥落 寥落长歌当哭妄自菲薄立仆造化沉勇惩创浸渍桀骜不驯喋血殒身不恤落寞歆羡 第四单元 嗜好编纂时日曷丧万姓胪欢妇孺怪癖蓬蒿汲取勾结勾当恬淡饯别客栈罄露禅让轩冕作揖辑录缉拿解剖愤世嫉俗熠熠发光哀悼显赫睿智 第五单元 弊端敝帚自珍大放厥词一蹶不振噘嘴巴猖獗草芥丛冢荒谬未雨绸缪窈然懈怠伶人勖勉仇雠逸豫衣襟彭蠡钟磬聆听 桴硿硿栖鹘磔磔咳嗽鹳鹤窾坎镗鞳噌吰臆断罅隙无射钟 第六单元 渗漉修葺垣墙栏楯偃仰冥然兀坐异爨犬吠扃牖长号象笏先妣阖门门扉殆姊姊蓼洲旌皦皦湮没逮捕丁卯赀财缇骑抶溷藩傫然詈骂脰缙绅矫揉造作逡巡佯狂谥号自缢猝发扼腕社稷冏卿 二、文学常识 诗经: 1.地位:《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标志着中国文学史的光辉起点和现实主义文学传统的源头。 2.命名:《诗经》中收集了自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大约五百多年间305篇作品。故又名《诗三百》或《诗》。 3.构成《诗经》分风、雅、颂三个部分。风雅颂是从音乐得名。风是各地方的乐调,“国风”就是各国土乐的意思。风的意思就是声调。《诗经》有十五国风,有诗160篇。全部风诗产生的地域不出陕西、山西、河南、河北、山东及湖北北部。雅是正的意思。周人所认为的正声叫做雅乐。雅分为大难、小雅。有105篇。雅是宫廷乐曲歌词。 颂是用于宗庙祭祀的乐歌。《颂》分《周颂》《商颂》《鲁颂》,有40篇。 4.《诗经》中的诗以四言为主,隔句用韵,但并不拘泥,富于变化,许多诗杂用二言、三言、五言、六言、七言、八言。多重章叠唱。常运用双声叠字等。 5.《周礼》中有六义之说,六义指“风、雅、颂、赋、比、兴”,其中把表现手法归为赋比兴。“赋者,敷陈其事而直言之也。”“比者,以彼物比此物也。”“兴者,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词也。”

庖丁解牛文言知识

通假字: 1.砉然向然。向:通“响”,拟声词 2.技盖至此乎?盖:通“盍”,怎样 3.技经肯綮之未尝。技:通“枝”,支脉 4.善刀而藏之。善:通“缮”,修缮 虚词: 为 ①庖丁为文惠君解牛介词,替,给 ②吾见其难为,怵然为戒动词,前一个,解的意思;后一个,作为的意思 ③视为止,行为迟介词,因为的意思 ④提刀而立,为之四顾,为之踌躇满志两个“为”同义,因为 乎 ①技盖至此乎疑问语气词,呢。 ②进乎技矣相当于“于”,可不译。 ③依乎天理相当于“于”,可不译。 ④而况大軱乎疑问语气词,呢。 ⑤恢恢乎其于游刃必有余地矣形容词词尾 于 ①合于《桑林》之舞介词,引出对象 ②而刀刃若新发于硎介词,从 ③恢恢乎其于游刃必有余地矣介词,对于 ④虽然,每至于族介词,引出对象 而 ①臣以神遇而不以目视,官知止而神欲行连词,表转折 ②而况大軱乎连词,表递进 ③提刀而立连词,表修饰 ④善刀而藏之连词,表承接 古今异义: 天理(“依乎天理”) 古:天然结构。 今:常指天然的道理 固然(“因其固然”) 古:本来的样子。 今:a.表示承认某一个事实,引起下文转折;b.表示承认甲事实,也不否认乙事实。 虽然(“虽然,每至于族,吾见其难为”) 古:虽然如此,尽管那样。 今:常用作表示转折关系的连词 至于(“每至于族”) 古:动词“至”和介词“于”连用,相当于“到了。 今:a.达到某种程度;b.另提一事。

无非(“所见无非牛者”) 古:没有不是 今—只,不外乎 遇(“以神遇”) 古:会合,接触 今:碰见、遇见 行为(“视为止,行为迟”) 古:行,动作;为,因为 今—受思想支配而表现在外面的活动 词类活用: ①足之所履履,名词作动词,踩。 ②良庖岁更刀,族庖月更刀岁、月,名词做状语。 ③而刀刃者无厚厚,形容词做名词,厚度。 特殊句式: ①臣之所好者,道也判断句 ②技经肯綮之未尝“之”字结构形成宾语前置:未尝技经肯綮 ③是以十九年而刀刃若新发于硎代词“是”作“以”的宾语,前置;介词结构后置 ④视为(之)止,行为(之)迟省略句 ⑤如土委(于)地省略句

病梅馆记文言知识整理

病梅馆记 【清】龚自珍 一、通假字 无。 二、古今异义 1、遏其生气 ..【生气(古义,生长之势、生机;今义,不开心)】 2、又非蠢蠢求钱之民能以其智力 ..为也【智力(古义,智慧能力;今义,理解运用知识的能力)】 三、一词多义 (一)实词 1、病 (1)以夭梅病.梅为业以求钱也【使动用法,使……成为病态】 (2)而江浙之梅皆病.;予购三百盆,皆病.者【名作动,呈病态、成为病态。】 (3)辟病.梅之馆以贮之;以广贮江宁、杭州、苏州之病.梅【形容词,病态的,做“梅”的定语】 2、欹、疏、曲 (1)梅之欹.之疏.之曲.【“欹”、“疏”、“曲”三字都是形容词,倾斜、稀疏、弯曲】(2)梅以曲.为美;以欹.为美;以疏.为美【“欹”、“疏”、“曲”三字都是形容词作名词,倾斜的枝干、稀疏的枝叶、弯曲的枝条】 (二)虚词 1、以 (1)梅以.曲为美【以……为……:把……当做……】 (2)未可明诏大号以.绳天下之梅也;以求重价【用来】 (3)又非蠢蠢求钱之民能以.其智力为也【凭借】 (4)有以.文人画士孤僻之隐明告鬻梅者【把】 2、之 (1)江宁之.龙蟠【的】 (2)文人画士之祸之.烈至此哉【取消句子独立性,无意义】 (3)既泣之.三日【代词,代梅】 3、其 (1)心知其.意【代词,代上文句子】 (2)又非蠢蠢求钱之民能以其.智力为也【代词,他们,代求钱之民】 (3)斫其.正,养其.旁条,删其.密,夭其.稚枝,锄其.直,遏其.生气【代词,它,代梅】5、为 (1)以欹为.美;以夭梅病梅为.业以求钱也【当作,作为】 (2)又非蠢蠢求钱之民能以其智力为.也【做,办到】 (3)以五年为.期【定为】 四、词类活用 1、名词活用作动词 (1)未可明诏大号以绳.天下之梅也【绳:约束】 (2)而江浙之梅皆病.【病:呈病态】 2、形容词活用作动词

庖丁解牛知识点(师)

庖丁解牛知识点(师) -标准化文件发布号:(9556-EUATWK-MWUB-WUNN-INNUL-DDQTY-KII

庖丁解牛文言知识总结 重点实词 1.足之所履.,膝之所踦.(履:踩,名作动)(踦:支撑、接触。) 2. 莫不中.音(中:合乎) 3. 乃中《经首》之会.(会:节奏) 4. 进.乎技矣(进:超过) 5.批大郤,导.大窾(导:顺着、循着) 6.因.其固然(因:按照) 7.如土委.地 (委:卸落) 一词多义 善:善哉 (表示同意的应答词) 善刀而藏之 (通“缮”,修治,擦拭) 族:族庖月更刀 (众,一般的) 每至于族 (丛聚,集结之处) 重点虚词 为 ①庖丁为文惠君解牛 (介词,替,给) ②吾见其难为,怵然为戒 (都是动词。前一个,解的意思;(后一个,作为的意思。) ③视为止,行为迟 (两个“为”同义,因为的意思。) ④提刀而立,为之四顾,为之踌躇满志 (两个“为”同义,因为。) 乎 ①技盖至此乎 (疑问语气词,呢。) ②进乎技矣 (相当于“于”,可不译。) ③依乎天理 (相当于“于”,可不译。) ④而况大軱乎 (表疑问语气,呢。) ⑤恢恢乎其于游刃必有余地矣 (形容词词尾。加强语气,表示强调。) 然 ①奏刀騞然 (象声词词尾。) ②因其固然 (副词词尾,表“……的样子”。) ③虽然,每至于族…… (代词,这样。) ④怵然为戒 (形容词词尾,表“……的样子”。) 于 ①合于《桑林》之舞 (介词,引出对象。) ②而刀刃若新发于硎 (介词,从。) ③恢恢乎其于游刃必有余地矣 (介词,对于。) ④虽然,每至于族 (介词,引出对象。) 而 臣以神遇而不以目视,官知止而神欲行 (连词,表转折。) 而况大軱乎 (连词,表递进。) 提刀而立 (连词,表修饰。) 善刀而藏之 (连词,表承接。) 古今异义 天理古:天然结构。 今:常指天然的道理 固然古:本来的样子。 今:a.表示承认某一个事实,引起下文转折; b.表示承认甲事实,也不否认乙事实。 虽然古:虽然如此,尽管那样。 今:常用作表示转折关系的连词 至于古:动词“至”和介词“于”连用,相当于“到了。 今:a.达到某种程度;b.另提一事。 特殊句式 1.臣之所好者,道也判断句 2.技经肯綮之未尝“之”字结构形成宾语前置:未尝技经肯綮 3.是以十九年而刀刃若新发于硎代词“是”作“以”的宾语,前置;介词结构后置4.视为止,行为迟省略句 相关成语 ①游刃有余:现在使用他来比喻技术熟练高超,做事轻而易举。 ②目无全牛:现在用一般指技艺达到极其纯熟的程度,达到得心应手的境界。 ③踌躇满志:文中是悠然自得,心满意足的意思。踌躇,现在用于形容犹豫不 决的样子。踌躇满志,现在指对自己取得的成就洋洋得意的样子。 ④切中肯綮:肯,骨间肉。綮,结合处。肯綮,筋骨结合的地方。 现在指正好切中事情的关键。 ⑤庖丁解牛:比喻掌握了解事物客观规律的人技术纯熟神妙,做事得心应手。 2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