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部编版八年级下册 语文 22 《礼记》二则 教案 两套

部编版八年级下册 语文 22 《礼记》二则 教案 两套

部编版八年级下册  语文  22 《礼记》二则   教案 两套
部编版八年级下册  语文  22 《礼记》二则   教案 两套

《礼记》一则(教学设计)

【学习目标】

1.积累重点文言字词,熟读并背诵课文。(重点)

2.准确翻译文句,理解文中所蕴含的道理。(重点、难点)

3.联系实际,用正确的学习方法指导自己的学习。(难点)

【学习方法】

朗读法、讲授法、谈话法、自主合作探究法

【教学手段】

多媒体课件

【学习过程】

一、导入

平时你一定听说过“四书五经”,那么它指的是哪些书呢?

“四书五经”是“四书”和“五经”的合称,是中国儒家经典的书籍。

“四书”指的是《论语》《孟子》《大学》和《中庸》;

“五经”指的是《诗经》《尚书》《礼记》《周易》《春秋》,简称为“诗、书、礼、易、春秋”,《四书五经》是南宋以后儒学的基本书目,儒生学子的必读之书。

本文就节选自《礼记·学记》(板书课题)

二、了解出处

《学记》是《礼记》中的一篇,是中国教育史上,也是世界教育史上第一部教育学的专著。文字言简意赅,喻辞生动,系统而全面地阐明了教育的目的及作用,教育和教学的制度、原则和方法,教育过程中的师生关系以及同学之间的关系。《礼记》五经之一。

《礼记》,又名《小戴礼记》,儒家经典著作之一,是秦汉以前各种礼仪著作的选集。相传为西汉戴圣编撰。汉代把孔子定的典籍称为“经”,他的弟子对“经”的解说是“传”或“记”,《礼记》因此而得名,即对“礼”的解释。《礼记》全书用记叙文的形式写成,一些篇章具有相当高的文学价值。有的用短小的生动故事表明某一道理,有的气势磅礴、结构谨严,有的言简意赅、意味隽永,有的擅长心理描写和刻画,书中还收有大量富有哲理的格言、警句,精辟而深刻。

三、明确目标(出示课件)

四、预习检测

1、给下列红字注音:

佳肴()()自强()兑命()学学半()

2、借助工具书及课下注释解释下列字词。

虽()旨()至道()

善()困()是故()自强()自反()

3、翻译句子

教学相长()“学学半。”其此之谓乎!()

五、学习研究课文

1、朗读课文,整体感知。(注意读准字音,体会语调)

学生朗读(小组形式练习)反复朗读课文。

要求:读准字音,读出语气,节奏鲜明。

诵读展示。(小组形式展示)

有味的正读

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

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

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

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

知困,然后/能自强也。

故曰:教学/相长也。

《兑命》曰:“学/学半。”

其/此之谓乎?

2、速读课文,根据课下注释,借助工具书理解难懂的词语,不懂的地方做上记号。疏通文意。(小组练习)

3、有味的译读课文(小组展示)

4、积累重点词语的意思

(1)虽:即使;佳:美好;肴:用鱼、肉做的菜。

(2)食:吃;旨:味美;

(3)至道:最好的道理;善:好处。

(4)是故:因此,所以;困:不通,理解不了。

(5)反:反省;自强:自我勉励。

(6)长:促进。

(7)其:表示推测语气;此之谓也:说的就是这个道理吧?“此……之谓也”是一种固定句式,通常翻译为“大概说的就是……吧。”

5、合作探究

1)、本文主要论述了什么道理?

教学相长。人学习之后就会知道不足,知道了不足之处,才能反省自己,提高自己;教人之后才能知道自己有理解不了的地方,这样才会自我勉励,不断提高。教和学是相互促进,相辅相成的。

2)、你同意这个观点吗?(学生各抒己见)

3)、本文说理逻辑严密,条理分明。想一想:文章开头作者为什么要从“虽有佳肴”写起?

明确:从“佳肴”写起,是为了由“佳肴”、“至道”引出下文对教与学关系的论述,有“佳肴”、“至道”作类比,教与学的关系就浅显易懂了,这种说理的方法叫做“类比论证”。

6、拓展延伸

结合自身的学习经验,请谈谈“教学相长”的道理给了你怎样的启示?

示例1:学是第一位的,不学,则无法获得知识,也无法知道自己的不足,也就没有完善自己的机会。

示例2:“教学相长”还意味着学习中的互动和交流。有时候,可以采用教的方式学习。比如尝试把自己的理解讲给同桌听,看看他的反应。如果他能明白,可能表明你确实理解透彻了;如果他仍有疑惑,可能表明你懂得理解中存在漏洞或缺陷,这时就可以“知困”而“自强”。

六、脉络梳理

七、主题揭示

八、当堂背诵展示

板书设计:

《礼记一则》

道理:教学相长

论证:类比论证

教学反思

这篇文章主要论述了“教和学相互促进”的道理。如何激发学生对文言文的兴趣呢。我在导客部分是这样设计的:平时你一定听说过“四书五经”,那么它指的是哪些书呢?这样,学生就知道了原来《<礼记>一则》是选自《学记》,而《学记》则是有名的“五经”之一,学生的学习兴趣自然就来了。

为了抓住重点,我是这样设计课文问题的:本文主要论述了什么道理?学生马上能回答出来:教学相长。经过小组讨论,大家达成共识:人学习之后就会知道不足,知道了不足之处,才能反省自己,提高自己;教人之后才能知道自己有理解不了的地方,这样才会自我勉励,不断提高。教和学是相互促进,相辅相成的。我继续发问:你同意这个观点吗?这时学生讨论热烈,各抒己见。为了突破难点,我提出这样的问题:本文说理逻辑严密,条理分明。想一想,文章开头作者为什么要从“虽有佳肴”写起? 学生经过小组讨论,得出结论:从“佳肴”写起,是为了由“佳肴”、“至道”引出下文对教与学关系的论述,有“佳肴”、“至道”作类比,教与学的关系就浅显易懂了,这种说理的方法叫做“类比论证”。最后,我设计了一个拓展延伸题:结合自身的学习经验,请谈谈“教学相长”的道理给了你怎样的启示?学生基本上能就自身的学习经验说出这个道理给自己的启示。

对于本文的内容,我没有设计过多的问题,只是紧紧扣住教学的重难点来设计问题,在课堂上留给学生思考的时间,学生能就这些问题经过思考回答出要点,这时这节课的成功之处。这节课也有一些不足之处,翻译部分如何提问才能激发学生的兴趣,我还没有想好。

22《礼记》二则

第1课时虽有嘉肴

1.理解重点文言词语,朗读并背诵课文。

2.学习类比说理的方法。

3.明白教与学互相促进的道理,认识到实践的重要性。

一、导入新课

“四书五经”是国学之瑰宝,是智慧之源泉。“四书五经”分别是哪几部典籍?“四书”——《大学》《中庸》《论语》《孟子》,“五经”——《周易》《尚书》《诗经》《礼记》《春秋》。

半部《论语》治天下,一帧《礼记》誉千秋。或许同学们对《礼记》不甚了解,但《礼记》中的名言却常常在我们的耳畔回响:“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义”告诉我们要勤于钻研;“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启迪我们要做好规划,有的放矢;“苟利国家,不求富贵”教育我们要有为国为民的情怀……可见,《礼记》影响之深广。今天,就让我们走进《礼记》,领悟为学之道。

二、教学新课

目标导学一:掌握背景,疏通课文文意

1.背景介绍。

本文节选自《礼记正义》。《礼记》是儒家经典著作之一,战国至秦汉间儒家论著的汇编。

2.分类积累,疏通文意。

(1)正读音

嘉肴

..(jiā yáo)自强.(qiǎng)兑.命(yuè)学.学半(xiào)

(2)解释下列加点词语的意思

①虽.有嘉肴(即使)

②弗.食(不)

③不知其旨.也(味美)

④然后能自强

..也(自我勉励)

⑤虽有至道

..(最好的道理)

⑥教学相长.(增长,促进)

⑦是故

..学然后知不足(因此)

⑧教然后知困.(困惑)

⑨然后能自反

..也(自我反思)

(3)古今异义词

①虽.有嘉肴(古义:即使。今义:虽然。)

②弗食,不知其旨.也(古义:味美。今义:意义,用意,目的。)

③教然后知困.(古义:困惑。今义:困难。)

(4)翻译下列句子

①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

明确:即使有美味的菜肴,不亲自品尝,就不会知道它的味美;即使有最好的道理,不去学习,就不知道它的好处。

②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

明确:因此只有学习以后才知道自己的不足,教学以后才知道有困惑。

③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

明确:知道不足,然后才能自我反思;知道自己有困惑,然后才能自我勉励。

目标导学二:合作探究,明确文章主旨

1.开头“虽有嘉肴”一句有什么作用?

明确:从反面设喻类比,为引出下文观点做铺垫。

2.本文主要论述了什么道理?作者是怎么论述的?(论证思路)

明确:本文主要论述了教学相长的道理。在论述时先以“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作比,继而引入“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进而又从教与学两个方面加以说明,最后归结到“教学相长”这个结论。

3.从学习的角度,“教学相长”可以给我们怎样的启示?试结合学习经验,谈谈你的看法。

明确:只有学习以后才能知道自己的不足,教学以后才能知道有困惑。教和学是相辅相成、互相促进的。教师和学生之间应该互相学习,互相促进,共同提高。

4.“教学相长”与“学学半”的相同点和不同点是什么?两者之间是什么关系?

明确:相同点:两者都强调了“教”是学习、进步和提升的重要环节。

不同点:前者是从教和学两个方面来说明教和学的关系:二者是相辅相成、互相促进、共同提高的,说得直接全面,是作者要表达的主要观点。后者则只从教的角度来说明,将学的部分暗含其中,说得含蓄委婉,是对前者的补充论证。

二者关系:前者是全文的观点,后者是引用论据来补充强调观点的,二者并非并列关系,而是主从关系。

三、板书设计

可取之处

教学本身是一个双边活动,没有教师的引导,学生不可能高效迅捷地获取知识,没有学生的积极参与,教师的教学活动便不得施展,事倍功半。就像《师说》中所言“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只是“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而已,这节课上我们师生做到了共同学习共同进步。

不足之处

字词基础梳理中,部分同学对古今异义词的理解和记忆不够,在课堂提问环节中有点跟不上,这个需要布置相应的练习,

争取在学习过程中消化吸收。

第2课时大道之行也

1.积累文言词汇,理解文章内容。

2.学习古人敢于冲破现实羁绊、大胆追求理想的精神和智慧,树立远大的理想,为人类造福,做一个真正的社会人。

一、导入新课

儒家学者早在2000多年前就曾对社会进行了美妙的设想,从孔子的天下归仁、近悦远来、四海之内皆兄弟到孟子的政治清明、君民同乐、百姓“亲睦”,再到荀子的上下协调、群居和一、四海之内若一家等等,无不勾画出一幅社会稳定和谐的美妙蓝图。今天我们学习的《大道之行也》大约是战国末年或秦汉之际儒家学者所勾勒的理想社会。

二、教学新课

目标导学一:朗读课文,初步感知文章

1.学生初读课文,认识字词。

选贤与.能(jǔ)讲信修睦.(mù)幼有所长.(z hǎng)矜.(guān)

男有分.(fèn) 谋闭而不兴.(xīng) 货恶.其弃于地也(wù)

2.听课文朗读录音,注意停顿和语气。

3.学生对照注释,借助工具书,疏通词句,粗知文义。

4.教师点拨。

(1)通假字

①选贤与.能(“与”同“举”,推举,选举)

②矜.、寡、孤、独、废疾者(“矜”同“鳏”,老而无妻)

(2)古今异义词

①大道之行也(古义:指儒家推崇的上古时代的政治制度。今义:宽阔的道路。)

②女有归.(古义:女子出嫁。今义:返回,回归。)

③盗窃乱贼而不作.

作(古义:兴起。今义:做某事,从事某种活动。)

④是.谓大同(古义:代词“这”。今义:常用作判断词,或与“非”相对。)

(3)一词多义

①闭:A.是故谋闭.而不兴(闭塞)

B.故外户而不闭.(用门闩插门,关闭)

②谓:A.是谓.大同(动词,叫作)

B.予谓.菊(动词,认为)

【教学提示】

鼓励学生体验观察社会,说说自己对“大同”社会的见解和感受。

目标导学二:研读课文,理解文章思想

1.根据文义,全文可以分为几层?

明确:可分为三层:第一层:“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这一层是对“大同”社会的纲领性说明(根本特征),是总说,以下几句是分述。第二层:“故人不独亲其亲……不必为己。”详述“大同”社会的基本特征。第三层:“是故谋闭而不兴……是谓大同。”总结全文。

2.“大道”指什么?“大同”指什么?“大道之行”指什么?

明确:“大道”,政治上的最高理想,治理社会的最高准则,指放之四海而皆准的道理或真理。“大同”,指儒家的理想社会或人类社会的最高阶段。“大道之行”,是指执政者施行大道,则老百姓便可以生活在安定、和平的大同社会。

3.大同社会的根本特征是什么?请找出相关语句,并做解释。

明确:“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天下为公”是说天下是大家的天下,不属于任何个人;“选贤与能”是说选拔品德高尚的人、能干的人担任社会职务;“讲信修睦”说的是社会成员间应当建立良好的关系,讲求诚信,远离欺诈,崇尚和睦,防止争斗。

三、板书设计

部编版八年级下册22课《礼记二则》文言现象、选择题

《虽有嘉肴》《大道之行也》习题带答案【部编版八下第22课】班级:姓名: 题型:【文言现象:通假字、古今异义、词类活用、文言句式】【赏析辨识选择题】 《虽有佳肴》习题 一、文言知识积累: 1、指出加点字的文言现象并解释: ①虽.有至道古义: ②不能知其旨.也古义: ③教然后知困.古义: ④教学相长.也古义: ⑤不知其善.也: ⑥学.学半:前一个“学”: 2、一词多义 学 1.选出下列加点字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2.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3.下列句子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 不知.其旨也人不知.而不愠 B. 虽有至道.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 C. 然后能自反.也其反.激之力 D. 其此之谓.乎太守自谓.也 4.下列句子加点词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 虽.有嘉肴故余虽.愚 B. 不知其.善也欲穷其.林 C. 是故.学然后知不足公问其故. D.然.后能自强也满目萧然. 5.下列对文章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 作者用对比的方法切入话题,先以“嘉肴”为喻,指出“弗食,不知其旨”,自然引出“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的道理。 B. 作者通过列举“学”与“教”所产生的“知不足”和“知困”两种情境,并进一步解释,将论述引向深入,得出“教学相长”的结论。 C. 文中“教学相长”是指一个人学习成长的过程:一方面,“学然后知不足”,而后“自反”;另一方面,“教然后知困”,而后“自强”。 D. 短文多运用对偶句,这种句式两相对举,结构相同,用词相对,语气一致,相互辉映,明快有力,连用铺排,强化了比喻说理的效果。

6.下面是对文章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本文论述了教与学的关系,从中我们可以认识到:在学习上热心帮助别人、教别人也能增长自己的学问。 B.文章首先通过比喻引出“弗学,不知其善”,接着论述教与学的重要性及辩证关系,最后才归纳出“教学相长”这个中心。 C.“学学半”运用引用论证,进一步论证了“教学相长”的观点,增强了文章说服力。 D.本文为新时期教师教学提供了新的方法,师生应多互动,学生要白主学习,才能发现自己不懂的地方。 参考答案 一、文言知识积累: 1、指出加点字的文言现象并解释: ①虽.有至道古义:古今异义,即使。今义:虽然 ②不能知其旨.也古义:古今异义,甘美。今义:意义 ③教然后知困.古义:古今异义,不通,理解不了。今义:困难 ④教学相长.也古义:古今异义,促进。今义:增长 ⑤不知其善.也:词类活用,形容词作名词,好,好处 ⑥学.学半:前一个“学”:通假字,同“敩”,教导。 2、一词多义 学

部编版二年级下册语文教案全册

1、古诗二首 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生字,会写“散、归、趁”3个生字,会认3个生字。 2、通过朗读,培养学生感受美、欣赏美的能力,领悟诗人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3、能有感情地诵读古诗。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掌握生字的音、形、义;正确、流利地诵读古诗。 难点:通过朗读,培养学生感受美、欣赏美的能力,并通过想象领悟诗人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第一课时 一、激趣导入 在二三月间,公园里、学校中,到处都是春暖花开的景象。今天,老师还想带大家到一首古诗中去找一找小山村的春天呢! 板书课题:村居 二、自读古诗 1、请大家自由读古诗,用自己的学习符号标记应重点注意的地方。(如不认识的字、不懂的词、难写的字等) 2、大家瞧,这么多的风筝多美呀,你能将它们放飞得更高吗?(指名认读生字) 提示:“莺”的韵母是“ing”,不要念成了“in”。 “趁”是的韵母是“en”,不是“eng”。 3、同学们真不错,将漂亮的风筝都放上了天。让我们再来认认它们! 4、进行自学,想一想用什么方法记住字形。 5、互相交流。 6、师针对难字进行指导。 三、品悟古诗 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 师:早春二月的小山村是冰冷沉静的吗?它有怎样的美景? 1、自由读读古诗,你会有很多的发现的。 2、学生自由读诗。 3、你看到了什么?生汇报。 4、(小黑板上的诗句)你能把你看到的这些带上自己的感受读出来吗?指名读文。 重点引导学生通过“长”“飞”“拂”“醉”等字眼体会早春二月的勃勃生机。 5、瞧,草儿吐出嫩绿的新芽,黄莺也飞来快乐地歌唱,河堤上的杨柳也陶醉在这迷人的春色中,在春风的吹拂下轻轻柔柔的。我们的小山村变成了一个充满生命力的世界。想配合这美丽的画面再来读读吗? 6、你还有什么发现,有什么感受?能说给大家听吗? 7、这么多美妙的感觉,我想大家一定能读好这一句的。 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 1、这么好的春光,你想做些什么呢?(指名说) 2、村子里的孩子也和大家一样喜欢这美妙的春天吗? 3、板书: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防纸鸢 4、你能读好它吗?自由读古诗第二句。

八年级上册优秀语文教案:《礼记》二则

22《礼记》二则 第1课时虽有嘉肴 1.理解重点文言词语,朗读并背诵课文。 2.学习类比说理的方法。 3.明白教与学互相促进的道理,认识到实践的重要性。 一、导入新课 “四书五经”是国学之瑰宝,是智慧之源泉。“四书五经”分别是哪几部典籍?“四书”——《大学》《中庸》《论语》《孟子》,“五经”——《周易》《尚书》《诗经》《礼记》《春秋》。 半部《论语》治天下,一帧《礼记》誉千秋。或许同学们对《礼记》不甚了解,但《礼记》中的名言却常常在我们的耳畔回响:“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义”告诉我们要勤于钻研;“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启迪我们要做好规划,有的放矢;“苟利国家,不求富贵”教育我们要有为国为民的情怀……可见,《礼记》影响之深广。今天,就让我们走进《礼记》,领悟为学之道。 二、教学新课 目标导学一:掌握背景,疏通课文文意 1.背景介绍。 本文节选自《礼记正义》。《礼记》是儒家经典著作之一,战国至秦汉间儒家论著的汇编。 2.分类积累,疏通文意。 (1)正读音 嘉肴 ..(jiā yáo)自强.(qiǎng)兑.命(yuè)学.学半(xiào) (2)解释下列加点词语的意思 ①虽.有嘉肴(即使) ②弗.食(不) ③不知其旨.也(味美) ④然后能自强 ..也(自我勉励) ⑤虽有至道 ..(最好的道理) ⑥教学相长.(增长,促进) ⑦是故 ..学然后知不足(因此) ⑧教然后知困.(困惑) ⑨然后能自反 ..也(自我反思) (3)古今异义词 ①虽.有嘉肴(古义:即使。今义:虽然。) ②弗食,不知其旨.也(古义:味美。今义:意义,用意,目的。) ③教然后知困.(古义:困惑。今义:困难。) (4)翻译下列句子 ①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 明确:即使有美味的菜肴,不亲自品尝,就不会知道它的味美;即使有最好的道理,不去学习,就不知道它的好处。 ②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 明确:因此只有学习以后才知道自己的不足,教学以后才知道有困惑。 ③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

(完整版)部编版初中八年级下册语文《礼记》二则教案

部编版初中八年级下册语文《礼记》二则教案 第1课时虽有嘉肴 1.理解重点文言词语,朗读并背诵课文。 2.学习类比说理的方法。 3.明白教与学互相促动的道理,理解到实践的重要性。 一、导入新课 “四书五经”是国学之瑰宝,是智慧之源泉。“四书五经”分别 是哪几部典籍?“四书”——《大学》《中庸》《论语》《孟子》,“五经”——《周易》《尚书》《诗经》《礼记》《春秋》。 半部《论语》治天下,一帧《礼记》誉千秋。或许同学们对《礼记》不甚了解,但《礼记》中的名言却常常在我们的耳畔回响:“玉 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义”告诉我们要勤于钻研;“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启迪我们要做好规划,有的放矢;“苟利国家,不求 富贵”教育我们要有为国为民的情怀……可见,《礼记》影响之深广。今天,就让我们走进《礼记》,领悟为学之道。 二、教学新课 目标导学一:掌握背景,疏通课文文意 1.背景介绍。 本文节选自《礼记正义》。《礼记》是儒家经典著作之一,战国 至秦汉间儒家论著的汇编。 2.分类积累,疏通文意。 (1)正读音 嘉肴(jiāyáo)自强(qiǎng)兑命(yuè)学学半(xiào)

(2)解释下列加点词语的意思 ①虽有嘉肴(即使) ②弗食(不) ③不知其旨也(味美) ④然后能自强也(自我勉励) ⑤虽有至道(的道理) ⑥教学相长(增长,促动) ⑦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所以) ⑧教然后知困(困惑) ⑨然后能自反也(自我反思) (3)古今异义词 ①虽有嘉肴(古义:即使。今义:虽然。) ②弗食,不知其旨也(古义:味美。今义:意义,用意,目的。) ③教然后知困(古义:困惑。今义:困难。) (4)翻译下列句子 ①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 明确:即使有美味的菜肴,不亲自品尝,就不会知道它的味美; 即使有的道理,不去学习,就不知道它的好处。 ②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 明确:所以只有学习以后才知道自己的不足,教学以后才知道有 困惑。

最新部编版八下22课礼记二则

礼记二则 知识点: 1、《礼记》是战国至秦汉年间儒家学者解释说明经书《仪礼》的文章选集,是一部儒家思想的资料汇编。相传是西汉经学家戴圣编撰的。又叫《小戴礼记》。与《周礼》.《仪礼》合称“三礼”。主要内容是记载和论述先秦的礼制、礼仪,解释礼仪,记录孔子和弟子等的问答,记述修身做人的准则。 2、汉代把孔子定的典籍称为“经”,他的弟子对“经”的解说称为“传”或“记”。礼记即对《礼》的解释。 3、四书是指《大学》、《中庸》、《论语》和《孟子》 五经是指《诗经》、《尚书》、《礼记》、《周易》、《春秋》 虽有佳肴 一、重点字词解释: 1、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 【虽】即使。【佳肴】美味的食物。【食】名词做动词,品尝。【旨】味美。 即使有美味的肉食,不去品尝,就不知道它的味道鲜美; 2、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 【至道】最好的道理。【学】学习。【善】好处。 即使有最好的道理,不去学习,也不知道它的好处。 3、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 【是故】因此。【困】困惑。 所以,学习之后才知道自己的不足,教人之后才知道自己也有困惑。 4、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 【自反】自我反思。【然后】这样以后 知道了自己的不足,然后就能自我反省。 5、知困,然后能自强也。 【自强(qiǎng)】自我勉励。【强】勉励。 知道了自己的困惑,然后才能自我勉励。 6、故曰:教学相长也。 【故】所以。【长】增加、促进。教学:教导别人和自我学习 所以说“教”和“学”是互相推动、互相促进的。 7、《兑命》曰:“学学半。”其此之谓乎? 【学(xiào)学半】前一个学同“敩”,教导。【其】大概、恐怕,表示推测语气。【此……之谓乎】大概说的就是……吧,固定句式。 《兑命》说:“教别人占自己学习的一半。”大概说的就是这个道理吧。 二、通假字 1、《兑命》曰兑,通“说”,指的是殷商时的贤相傅说。 2、学通“敩”,教导 三、古今异义 A、虽有至道古义:即使。今义:虽然 B、不能知其旨也古义:味美。今义:意义 C、教然后知困古义:困惑。今义:困难 D、教学相长也古义:促进。今义:增长 四、词类活用 A、不知其旨也名词作形容词,味美。 B、不知其善也形容词作名词,好,好处 五、一词多义 学学半音xiào,通“敩”教导 学学半向别人学习 其此之谓乎表推测。大概,恐怕 不知其旨也它的

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下册全册创新教案

开学第一课 【教学目标】 1.讨论并分享寒假生活,回味其中滋味,悟出生活道理,总结得失。 2.引导语文课堂常规,进行针对性训练,回拢心情,步入正常学习秩序。(重点) 3.初步了解本册课本的结构,了解篇目及每单元特色,明确学习任务,激发学习兴趣。(重点)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教学引入。 1.新学期寄语。 快乐的寒假生活结束啦,小朋友们重返校园。我们要尽快地调整自己的心态,全身心投入到新的学习生活当中。 2.聊聊寒假生活。 (1)寒假里,有什么事情、事物或什么人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2)寒假生活中,你最大的收获是什么? 二、让我们向过去告别。

1.向坏习惯说拜拜。 师:步入二年级下学期的小朋友,快来向你的坏习惯说拜拜吧。 生:我原来爱摘校园里的花,以后我再也不摘啦。 生:我……我再也不捡虫子吓唬大家啦。 生:我要养成早睡早起的好习惯,上学再也不愁眉苦脸了。 生:我又长大了一岁,以后再也不和父母顶嘴了。 生:我们应该自主完成作业,不能再让父母操心了。 师:剔除了坏习惯,迎来了新气象,你们这么有信心,老师就更有信心与大家一起进步了。 2.你会变得很优秀。 经过一次成功的蜕变,我们每个人都会变得比原来更优秀。我们的学习之路还很漫长,这路途中需要我们一次又一次蜕变。 老师相信你们每个人都很优秀,只要大家付出努力,那么迎接我们的将是灿烂的明天。 3.玩游戏,头脑风暴。 规则:把学生分为三组,分别写三类小纸条。 第一组:写事物(可写人、动物、植物等)。 第二组:写在哪里(可写在教室里、马路上、树枝上、花朵上等)。 第三组:写干什么(可写睡觉、学习、下围棋、跳格子等)。 老师收取所有纸条,任意从各组分别抽出一条,拼在一起念。 如:小蜜蜂 在树枝上 跳格子 可以组成:小蜜蜂在树枝上跳格子。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22 《礼记》二则.-优质教案.doc

22 《礼记》二则 新课导入 在中国文学史上,有很多系统而全面地阐述教育教学的优秀文章,如《劝学》《师说》等。今天我们要学习儒家的论礼丛书《礼记》中的《学记》《礼运》篇。我们今天学的内容是从全文中节选出的。 知识备查 《礼记》是十三经之一,与《周礼》《仪礼》全称为三礼。儒家经典著作之一。 《礼记》全书用记叙文的形式写成,一些篇章具有相当高的文学价值。有的用短小的生动故事表明某一道理,有的气势磅礴、结构谨严,有的言简意赅、意味隽永,有的擅长心理描写和刻画,书中还收有大量富有哲理的格言、警句,精辟而深刻。 虽有嘉肴 本文选自《礼记·学记》。题目是编者加的。《学记》是《礼记》中的一篇,是中国教育史上,也是世界教育史上第一部教育学的论著。文字言简意赅,喻辞生动,系统而全面地阐明了教育的目的及作用,教育和教学的制度、原则和方法,教师的地位和作用,教育过程中的师生关系以及同学之间的关系。课文主要是谈关于“教学相长”的道理的。 字词学习 嘉肴()弗食() 自强()教学相长() 兑命()学()学()半 Yáo qiǎnɡYuèXiào Fú zhǎnɡxué 通假字 《兑命》曰 (同“说”,指的是殷商时的贤相傅说y u e) 古今异义 1.虽有嘉肴 (古义:即使今义:虽然) 2.不知其旨也 (古义:味美今义:主旨) 3.教然后知困 (古义:困惑今义:穷苦,艰难) 4.然后能自强也 (古义:竭力,尽力今义:健壮的,有力的) 5.教学相长也 (古义:促进,提高今义:增长) 一词多义 学学半() 学学半() 不知其旨也() 其此之谓乎()动词,教导 动词,学习 代词,它的 副词,表示推测 是非君子之道(近指代词,相当于“这”“此”)

部编版语文二下教案

第七单元教材分析 一、单元教学目标: 本单元编排了《大象的耳朵》《蜘蛛开店》《青蛙卖泥塘》《小毛虫》4篇课文,1个语文园地。 四篇课文都是以动物为主角的童话,故事生动有趣,语言幽默,巧妙启迪学生悦纳自我,热爱生活,用勤劳的双手去创造美好的生活。低年级的童话教学适合让孩子讲一讲、演一演,可结合课后练习中安排的复述课文,续写故事等言语实践形式,在课文学习的过程中落实有针对性的读说、读写指导,促进学生从积累到运用的有效迁移。另外,识字教学可侧重于随文识字,鼓励学生发现规律,找出特点,自主识记。写字教学重点关注汉字作为偏旁后,某些笔画的大小和形态的变化。朗读课文时,重在读好问句,能读出语气的变化,感受人物的心情。在课文学习的过程中,丰富词语的积累,体会关键词句的含义,理解课文内容。 二、单元重、难点: 重点:1.认识55个生字,正确、美观地书写34个生字,能够借助具体语境理解词语的意思。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感受童话故事的趣味性。 难点:1.能够在分角色朗读的过程中体会人物说话的语气。 2.写话 3.在分享阅读的过程中感受读书的乐趣,进一步培养爱读书好读书的兴趣。 三、单元课时安排: 1.《大象的耳朵》 2课时 2.《蜘蛛开店》 2课时 3.《青蛙卖泥塘》 2课时 4.《小毛虫》 2课时 语文园地七 2课时 总计 10课时

教师活动 第一课时 一、猜谜导入 1.课件出示谜语:耳朵像蒲扇,身子像小山,鼻子长又长,帮人把活干。(打一动物) 2.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新课文,讲的就是大象的耳朵。 3.出示课题:大象的耳朵。(齐读课题) 二、自读课文,学习生字 1.教师引导:鼓励学生当小老师,教同学们认识生字,重点交流识字记字方法。 (1)多音字: 扇:shān扇动shàn风扇(2)图片识:竖、竿、撑、舞(3)生活识字:痛、烦、耷 2.多种形式认读生字和词语。 3.指读课文,检查识字和朗读情况,师生评议,正音。 三、初读课文,感知课文内容 默读课文: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大象为了让自己的耳朵竖起来的故事。)四、指导写字 遇:半包围结构,笔顺是 ,右边的笔顺要记清。 第二课时 一、复习、激趣导入 1.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大象的耳朵》,谁能来说说大象的耳朵是什么样子的?大象的耳朵会有哪些作用? 2.复习上节课生字词。 二、学习课文 1.自读课文。

部编版八年级下册语文第22课《礼记二则》课文原文、知识点及教案

部编版八年级下册语文第22 课《礼记二则》课文原文、知识点及教案部编版八年级下册语文第22 课《礼记二则》课文原文虽有嘉肴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兑命》曰:“学学半。”其此之谓乎? 大道之行也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部编版八年级下册语文第22 课《礼记二则》知识点大道之行也一、课文翻译原文: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注释大道:指儒家推崇的上古时代的政治制度。之:用在主谓之 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为:是,表判断。 与:同“举” ,推举。 修:培养。译文:在大道施行的时候,天下是公共的。选拔、 推举品德高尚、有才干的人,(人人)讲求诚信,培养和睦(气氛)原文: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 分,女有归。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 也,不必为己。 注释 亲其亲:第一个“亲” ,名词的意动用法,以??为亲;第二个

“亲”,父母。 子其子:第一个“子” ,名词的意动用法,以??为子;第二个“子”,子女。 终:终老,终其天年。 矜、寡、孤、独、废疾者:矜,同“鳏” ,老而无妻;寡,老而无夫;孤,幼而无父;独,老而无子的人;废疾,有残疾。 分:职分,指职业,职守。 归:归宿。 于:在。 译文:因此人们不只是敬爱自己的父母,不只是疼爱自己的子女,使老年人能安享晚年,使壮年人能为社会效力,使孩子健康成长,使老而无妻的人、老而无夫的人、幼而无父的人、老而无子的人、有残疾的人都有人供养,男子有职业,女子有归宿。财货,人们憎恨把它扔在地上,但并非出于自己想私藏力气,恨它不出于自己,但愿意多出力并不是为了自己的私利。

《礼记》二则

虽有嘉肴 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兑命》曰“学学半”,其此之谓乎! 一.文常。 本篇选自《礼记·学记》,《礼记》战国至秦汉间儒家学派,西汉学家戴圣编写。 二.解词。 1.【虽】即使。 2.【嘉】好,美。 3.【肴】用鱼肉做的食物。 4.【弗】不。 5.【旨】味美。 6.【至道】最好的道理。至,最好。 7.【善】好处。8.【是故】所以,因此。9.【困】困惑。 10.【自反】自我反思。11.【自强】自我勉励。强,勉励。12.【故】所以。13.【教学相长】教与学是互相推动、互相促进的。14.【学(xiào)学半】教别人,占自己学习的一半。学,同“敩”,教导。15.【其此之谓乎】说的就是这个道理吧!此……之谓乎,大概说的就是……吧。其,表推测。 三.本文道理。 ①实践出真知;②教学相长。 三.本文启示。 ①学是第一位的,不学,则无法获得知识,也就无法知道自己的不足,也就没有完善自己的机会;②“教学相长”还意味着学习中的互动与交流。有时候,可以采用教的方式学习。四.为什么引用《兑命》中的话。 《兑命》中的话是文章的佐证,进一步论证教学相长这一观点,增强文章的说服力。五.理解性默写。 1.由菜品肴类比学习知识的句子: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 2.指出学与教之后才能明白不足的句子: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 3.知道了不足和困之后,才能够反省和自强,从而强调了实践的重要性的句子是: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 4.整片文章的结论:教学相长也。 大道之行也 大道之行也,天下为。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 一.文常。 本篇选自《礼记·礼运》。 二.解词。 1.【之】取消句子独立性,不意。 2.【行】施行。 3.【天下为公】天下是公正的。为,是。 4.【选贤与(jǔ)能】选拔推举品格高尚、有才干的人。贤,指品格高尚。能,指才干出众。与,同“举”推举。 5.【讲信修睦】讲求诚信,培养和睦气氛。修,培养。 6.【故】因此,所以。 7.【不独亲其亲】不只是敬爱自己的父母。第一个“亲”用作动词,以……为亲。第二个“亲”指父母。 8.【不独子其子】不只是疼爱自己的子女。第一个“子”用作动词,以……为子。第二个“子”指子女。 9.【有所终】能够善终。10.【有所用】能够发挥自己的才能,为社会效力。 11.【矜(guān)、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矜,同“鳏”,老而无妻;寡,老而无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部编版)22《礼记》二则教案

22《礼记》二则 ◇教材分析◇ 《虽有嘉肴》是《礼记·学记》中的一段,主要讲述了“教学相长”的道理。即教和学相互促进,相辅相成。人学习之后就会知道不足,知道了不足,才能反省自己,提高自己;教人之后才能知道自己还有理解不了的地方,这样才能不断提高。 《大道之行也》是《礼记·礼运》中的一段,主要阐明儒家理想中的“大同”社会的基本特征。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熟读并背诵全文。 2.了解《礼记》相关知识,理解重点文言词语。 3.体会两篇短文的句式特点,了解类比说理的方法。 4.理解两篇短文所表达的理念或思想。 【过程与方法】 1.在反复诵读中,读出韵味,读出文意,能当堂成诵。 2.引导学生结合实际和现实社会,探讨对于“教学相长”这一理念和“大同”社会理想的认识。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明白教与学互相促进的道理,认识到实践的重要性。 2.感受古人敢于冲破现实羁绊,大胆追求理想的精神和智慧。 ◇教学重难点◇ 1.重点:(1)对照注释翻译课文,初步理解文章内容。(2)理解对偶和排比在论述类文本中的作用。 2.难点:(1)学习类比说理的方法。(2)理解儒家“教学相长”的观念和“大同”社会的理想。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半部《论语》治天下,一帧《礼记》誉千秋。或许同学们对《礼记》不甚了解,但《礼记》中的名言却常常在我们的耳畔回响:“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义”告诫我们要勤于钻 研;“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启迪我们要做好规划,有的放矢;“苟利国家,不求富贵”教育我们要有为国为民的情怀……可见,《礼记》影响之深广。今天,就让我们走进《礼记》,领悟为学之道。 二、自主学习成果展示 1.检测生字词 (1)读准字音,记准字形。 嘉肴.(yáo)弗.食(fú)兑.命(yuè) 教学相长.(zhǎng) 学学 ..半(xiàoxué) (2)理解重点词语的词义。 [通假字] ①兑.命(同“说”,指殷商时的贤相傅说) ②学.学半(同“敩”,教导) [古今异义] ①虽.有嘉肴(古义:即使。今义:虽然) ②弗食,不知其旨.也(古义:味美。今义:意义,用意) ③教然后知困.(古义:困惑。今义:困难) 2.了解作品 《礼记》,战国至秦汉间儒家论著的汇编,相传是西汉经学家戴圣编纂的。它与《周礼》《仪礼》合称“三礼”,与《诗经》《尚书》《周易》《春秋》合称“五经”。《礼记》主要是记载和论述先秦的汉民族礼制、礼仪,解释仪礼,记录孔子和弟子的问答,记述修身做人的准则。

2018新部编版二年级下册语文全册教案

2018新部编版二年级下册语文全册教案 教材分析 春回大地,美丽绽放 教材编排 新人教版编部本于2018年春期正式使用,本册教材安排课文25篇。教材以专题组织单元,以整合的方式组织教材内容,共分八个单元:第1~4课为为“春光篇”,课文内容大都与春天的物候和热爱春天有关;第5~7课为“爱心篇”,意在培养儿童的爱心; 识字1~4课为“传统文化篇”,意在宏扬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第8~11课为“童话篇”,意在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的情感;第12~14课为“道理篇”意在培养学生遇到问题要开动脑筋思考解决问题的办法;第15~18课为“自然科技篇”,意在21~24课为“人物篇”意在让学生学习优秀品质,感悟做人的道理;让学生关注科学,从而爱科学,学科学;第19~22课为“故事篇”意在让学生学习优秀品质,感悟其中的道理;第23~25课为“历史篇”意在让学生了解历史故事,感悟祖先创造文明的道理。 新部编本教材新选入14篇课文,其中新选识字4篇:《千人糕》《一匹出色的马》《识字神州谣》《识字传统节日》《识字贝的故事》《识字中国美食》《枫树上的喜鹊》《我是一只小虫子》《泪水茶》《蛛蛛开店》《青蛙卖泥塘》《祖先的摇篮》《当世界年纪还小的时候》《羿射九日》等。口语交际增加了《注意说话的语气》《推荐一部动画片》等内容。 二 教材特点 1、围绕专题整合教材内容。 每一组教材的“导语”,通过简单的几句话,点出本组的专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导语”之后的课文以及部分练习,“语文园地”中的阅读短文、好词佳句、口语交际、实践活动以及展示台等内容,都是围绕本组的专题合理安排的。

2、创设“我知道”“宽带网”两个全新栏目,搭建拓展知识的平台。 从二年级下册开始,本书进一步加大改革力度,在部分课文后面安排了“我知道”,在“语文园地”中设置了“宽带网”,这两项内容是不同于前三册教材的全新栏目。设计“我知道”的目的是:给学生一些与本课内容相关的知识,并引导学生主动地了解与本课有关的信息,以促进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知识的拓展。“宽带网”是借用现代计算机与网络传输技术的一个名词,它所蕴涵的主要作用是拓宽学生语文学习的时空,引导学生通过快捷、方便的途径,获取与本组学习内容相关的资料,从而提高自身的语文素养。 3、大幅度更新课文,教材更具有时代感,更贴近儿童生活。 本册教科书新编选的课文,占全部课文的一半以上。有描写美好春光的,有发生在春天里的故事,有奉献爱心、关爱他人的,有反映首都新貌的,有倡导动脑动手、勤于思考的,有引导学生探究自然奥秘的,有引导学生树立良好品质、感悟做人道理的,还有介绍科学知识的作品。 4、课后练习重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着眼于积累语言,启发思维,培养语文实践能力。 本册教材的课后练习,一般是4道题。每一课后面一般都有的题目是“我会认”“我会写”“读一读”或“读读背背”,体现了低年级阅读教学的主要任务和基本要求。“读读背背”这一项,从课文的实际出发,提法有所不同。有的要求背诵全文,有的只要求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值得注意的是,本册教材按照课程标准的要求,增加了默读这一训练内容。在部分课文的后面,我们做了适当的安排。 除了上述题型外,多数课文后面还安排了词或句的练习,引导学生接触各种语言现象,感悟语言,积累语言。词句的练习形式多样,有侧重于词语的理解和运用的,有侧重于词语的积累和拓展的,在部分课文后面,教材还安排了引导学生自读自悟调动学生积极思维的合作探究学习。此外,教材还安排了与课堂学习内容密切相关的延伸、拓展的语文实践活动,旨在引导学生将课内学习获得的知识、能力和情感体验迁移运用于日常生活之中。 5、突破传统呈现方式,增强教材与学生之间的亲和力。 本册教材在呈现方式上又有创新和突破,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部编语文八年级下册22《礼记》二则教学相长 教案

22教学相长教案 【教材分析】 《教学相长》节选自《礼记》中的《学记》,《学记》是《礼记》中的一篇,它是一篇有关古代大学教育的论文。它首先阐明教育能够化民成俗的重要功能,因而国君必须尊师重道,使全民知道学习的重要。它是我国古代的教育理论、教学原则、教学方法的总结,是研究中国教育史的经典著作。 《教学相长》主要论述了教与学互相促进的道理。文章开头运用了类比的手法,从“即使有美味的熟食,不吃就不知道它的味美。”引申到“即使有最好的道理,不学就不知道它的好处。”的道理。接着讲到教与学的关系。一个人只有学习了,才能知道自己的不足之处;知道自己的不足,然后才能自我反省;而教授别人之后才发现自己知识的浅陋,这样才会反过来不断地钻研、提高,最后得到教学相长的结论。逻辑严密,有条有理,并且言简意赅,浅显易懂。 【学习目标】 1.积累常用的文言实词,掌握几种文言字词的学习方法,能用现代汉语翻译课文。 2.培养阅读文言文的能力——通过反复诵读直至背诵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领会文中教学相长的道理。 3.通过诵读法反复朗读背诵文章,通过合作探究理解文章主要内容。 4.领会教学相长道理,培养正确的学习态度,并在生活中学以致用。 【重点难点】 重点:积累常用的文言实词,掌握几种文言字词的学习方法。 难点:理解文章大意,领会文中教学相长的道理,并在生活中学以致用。【教学方法】 自主探究、合作交流 【课时安排】 3课时 【教学准备】 课件一案两单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中国是一个有着五千年文明史的礼仪之邦,在它源远流长的历史长河中,曾出现过不少光耀千古的作品,为我们留下了极宝贵的文化遗产,《礼记》就是其中的一部辉煌的巨著,它是儒家学说的经典著作。其中很多篇章具有相当的文学价值,有的短小生动,有的气势磅礴、结构谨严,有的言简意赅、意味隽永,它对我国几千年的思想、教育和文化都产生了巨大的影响。现在就让我们一

2018年春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第22课《〈礼记〉二则》教学设计

22 《礼记》二则 第1课时虽有嘉肴 1.理解重点文言词语,朗读并背诵课文。 2.学习类比说理的方法。 3.明白教与学互相促进的道理,认识到实践的重要性。 一、导入新课 “四书五经”是国学之瑰宝,是智慧之源泉。“四书五经”分别是哪几部典籍?“四书”——《大学》《中庸》《论语》《孟子》,“五经”——《周易》《尚书》《诗经》《礼记》《春秋》。 半部《论语》治天下,一帧《礼记》誉千秋。或许同学们对《礼记》不甚了解,但《礼记》中的名言却常常在我们的耳畔回响:“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义”告诉我们要勤于钻研;“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启迪我们要做好规划,有的放矢;“苟利国家,不求富贵”教育我们要有为国为民的情怀……可见,《礼记》影响之深广。今天,就让我们走进《礼记》,领悟为学之道。 二、教学新课 目标导学一:掌握背景,疏通课文文意 1.背景介绍。 本文节选自《礼记正义》。《礼记》是儒家经典著作之一,战国至秦汉间儒家论著的汇编。 2.分类积累,疏通文意。 (1)正读音 嘉肴 ..(jiā yáo)自强.(qiǎng)兑.命(yuè)学.学半(xiào) (2)解释下列加点词语的意思 ①虽.有嘉肴(即使) ②弗.食(不) ③不知其旨.也(味美) ④然后能自强 ..也(自我勉励) ⑤虽有至道 ..(最好的道理) ⑥教学相长.(增长,促进) ⑦是故 ..学然后知不足(因此) ⑧教然后知困.(困惑) ⑨然后能自反 ..也(自我反思) (3)古今异义词 ①虽.有嘉肴(古义:即使。今义:虽然。) ②弗食,不知其旨.也(古义:味美。今义:意义,用意,目的。) ③教然后知困.(古义:困惑。今义:困难。)

22《礼记》二则-教案

22 《礼记》二则 第1课时 虽有嘉肴 1.理解重点文言词语,朗读并背诵课文。 2.学习类比说理的方法。 3.明白教与学互相促进的道理,认识到实践的重要性。 一、导入新课 “四书五经”是国学之瑰宝,是智慧之源泉。“四书五经”分别是哪几部典籍?“四书”——《大学》《中庸》《论语》《孟子》,“五经”——《周易》《尚书》《诗经》《礼记》《春秋》。 “半部《论语》治天下,一帧《礼记》誉千秋。”或许同学们对《礼记》不甚了解,但《礼记》中的名言却常常在我们的耳畔回响:“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告诉我们要勤于学习;“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启迪我们要做好规划,有的放矢;“苟利国家,不求富贵”教育我们要有为国为民的情怀……可见,《礼记》影响之深广。今天,就让我们走进《礼记》,领悟为学之道。 二、教学新课 目标导学一:掌握背景,疏通课文文意 1.背景介绍。 本文节选自《礼记正义》。《礼记》是儒家经典著作之一,是战国至秦汉间儒家论著的汇编。 2.分类积累,疏通文义。 (1)正读音。 嘉肴..(jiā yáo) 自强.(qiǎng ) 兑.命(yuè) 学.学半(xiào) (2)解释下列加点词语的意思。 ①弗. 食(不) ②不知其旨.也(味美) ③虽有至道..(最好的道理) ④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所以) ⑤教然后知困.(困惑) ⑥然后能自反..也(自我反思) ⑦然后能自强..也(自我勉励) ⑧教学相长. (推动,促进) (3)通假字。 《兑命》曰:“学学半”,其此之谓乎!(前一个“学”同“敩”(xiào),教导) (4)古今异义词。 ①弗食,不知其旨.也(古义:味美。今义:意义,用意,目的。) ②教然后知困.(古义:困惑。今义:疲倦;困难。) (5)翻译下列句子。 ①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 明确:虽然有美味的肉食,不去品尝,就不知道其味道的甘美;虽然有最好的道理,不去学习,就不知道它的好处。 ②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

部编版八年级下册语文第22课《礼记二则》课文原文、知识点及教案

部编版八年级下册语文第22课《礼记二则》课文原文、 知识点及教案 虽有嘉肴 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 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 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兑命》曰:“学学半。”其此之 谓乎? 大道之行也 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 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 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 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 部编版八年级下册语文第22课《礼记二则》知识点 大道之行也 一、课文翻译 原文: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 注释 大道:指儒家推崇的上古时代的政治制度。 之: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 为:是,表判断。 与:同“举”,推举。 修:培养。

译文:在大道施行的时候,天下是公共的。选拔、推举品德高尚、有才干的人,(人人)讲求诚信,培养和睦(气氛)。 原文: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 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货 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 注释 亲其亲:第一个“亲”,名词的意动用法,以……为亲;第二个“亲”,父母。 子其子:第一个“子”,名词的意动用法,以……为子;第二个“子”,子女。 终:终老,终其天年。 矜、寡、孤、独、废疾者:矜,同“鳏”,老而无妻;寡,老而 无夫;孤,幼而无父;独,老而无子的人;废疾,有残疾。 分:职分,指职业,职守。 归:归宿。 于:在。 译文:所以人们不但仅敬爱自己的父母,不但仅疼爱自己的子女,使老年人能安享晚年,使壮年人能为社会效力,使孩子健康成长,使 老而无妻的人、老而无夫的人、幼而无父的人、老而无子的人、有残 疾的人都有人供养,男子有职业,女子有归宿。财货,人们憎恨把它 扔在地上,但并非出于自己想私藏力气,恨它不出于自己,但愿意多 出力并不是为了自己的私利。 原文: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 大同。 注释

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下册全册教案教学设计

部编版二年级语文下册全册教案 部编版二年级语文下册单元备课 第一单元 一、教材分析: 第一组教材围绕“春光”这个主题进行安排,主要由《古诗两首》《找春天》《开满鲜花的小路》《邓小平爷爷植树》及口语交际和语文园地一组成。 本组课文重在引导学生走进春天,发现春天的特点,探索春天的奥秘。课文中有描写美好春光的散文、古诗,有发人深思的童话故事。尽管文章体裁不同,但从内容上都很贴近学生生活。教学中教师要联系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在反复诵读中感悟、积累语言,提升审美情趣。同时还要积极开发生活中的学习资源,增强学生语文实践活动的机会。 《找春天》图文并茂,充满儿童情趣和文学色彩,字里行间洋溢着作者对春天的喜爱和赞美之情。教师要引导学生在反复读文中品味美感,积累语言。同时在课外实践活动中培养学生留心观察生活,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邓小平爷爷植树》课前师生可共同搜集一些相关的音像和图片资料。教学中要创设情境,以读带问,以情促思,充分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培养自能读书的能力。 《开满鲜花的小路》是一篇童话故事。故事比较贴近儿童生活。教师应重点抓住对话进一步开发文本,运用“移情”策略,引导想象,使学生在充分的角色体验中受到情感熏陶。 二、单元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1.识记生字,读会要认的字,掌握识字的规律。 2.在田字格中正确地书写生字,注意左右结构和全包围结构字的间架要求。 3.了解偏旁的意义,区别形近字。 (二) 过程与方法 读中感悟、以实践促发展。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引导学生走进春天,发现春天的特点,探索春天的奥秘。 三、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识字,掌握识字的方法。 教学难点: 喜欢识字,主动识字。 四、教学措施: 1.以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自学能力及合作交往等能力为主,提高了学生语言的听说读写能力。 2.优化教学手段,积极使用多媒体教学,以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方法提高学习兴趣,从而提高课堂效率。 五、学具准备: 拼音、生字卡片 六、课时安排: 1 古诗两首两课时 2 找春天两课时 3 开满鲜花的小路两课时 4 邓小平爷爷植树两课时 语文园地一三课时口语交际一课时 七、教后记: 第二单元 一、教材分析: 本单元共安排了三篇课文《雷锋叔叔,你在哪里》《千人糕》以及《一匹出色的马》。其中《雷锋叔叔,你在哪里》是一首儿童诗,它以优美的语言和流畅的音韵抒发了对雷锋精神的呼唤以及向雷锋学习的美好愿望;《千人糕》以对话的形式说明了这样一个道理:任何一样东西都是成千上万人共同劳动的成果,我们只有共同努力,互相合作,才能使我们的社会更加美好;< -匹出色的马》是一篇富于童趣的文章,说明了想象在童心世界的重要意义。与此同时,本单元还安排了综合性学习《语文园地二》,力求从字、词、句等方面让学生进行单元

《礼记》二则教案

导学目标】 1.了解《礼记》相关知识,理解重点文言词语,熟读并背诵课文。 2.能对照注释翻译课文。 3.了解类比说理的方法,明白教与学互相促进的道理。 【课时计划】2课时第一课时完成《虽有嘉肴》,第二课时完成《大道之行也》。 第一课时学习《虽有嘉肴》 情景导入生成问题 半部《论语》治天下,一帖《礼记》誉千秋。或许同学们对《礼记》不甚了解,但《礼记》中的名言却常常在我们的耳畔回响:“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告诉我们要勤于钻研;“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启迪我们要做好规划,有的放矢;“苟利国家,不求富贵”,教育我们要有为国为民的情怀,等等。可见,《礼记》影响之深广。今天,就让我们亲近《礼记》,领悟为学之道。 自主互研生成新知 步骤一知识梳理夯实基础 1.读准注意,认准字形 嘉肴(yáo) 自强(qiǎng) 兑命(yuè) 学学半(xiào)弗学(fú)教学相长(zhǎng) 2.文言知识梳理 (1)古今异义词 ①虽有至道古:即使今:虽然 ②不知其旨也古:味美今:意义 ③教然后知困古:困惑今:困难 ④教学相长也古:促进今:增长 (2)一词多义

①学学学半(xiào)(教导)学学半(xué)(学习) ②其其此之谓乎(表推测,大概)不知其旨也(它的) (3)词类活用 不知其旨也名词作形容词,味美。 (4)通假字 ①兑命:“兑”同“说”,指殷商时的贤相傅说。 ②学学半:“学”同“xiào”,教导。 3.《礼记》简介 了解《礼记》,《礼记》又名《小戴礼记》儒家经典著作。战国至秦汉间儒家论著的汇编,相传是西汉经学家戴圣编纂的。 步骤二整体感知走进文本 1.听录音,范读课文(多媒体播放)。扫清文字障碍。 2.自读课文,对照诠释了解文章的意思。 3.《虽有嘉肴》写的是什么内容? 【交流点拨】短文运用类比的手法引出要阐述的观点,讲述了“教学相长”的道理。 步骤三质疑问难深层探究 1.文章开头写“虽有嘉肴”有何作用? 【交流点拨】从“嘉肴”写起,是为了用“嘉肴”与“至道”作类比,指出学习的重要性。 2.解读句子“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 (1)翻译此句的大意 【交流点拨】即使有美味的食物,不品尝,不知道它的甘甜、甘美。即使有最好的道理,不学习,不知道它的好处。 (2)仿写句子“虽有……弗……不知……”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礼记〉二则》课文详解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礼记〉二则》课文详解 预习须知 文学常识及背诵提示: 课文选自《礼记正义》。二则都需背诵。 《礼记》,战国至秦汉间儒家论著的汇编,相传是西汉经学家戴圣编纂的。全书共二十卷四十九篇,书中内容主要写先秦的礼制,体现了先秦儒家的哲学思想、教育思想、政治思想、美学思想,是研究先秦社会的重要资料。 知识重点 一、全文展示 虽有佳肴 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兑命》曰“学学半”,其此之谓乎! 大道之行也 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 二、主题概述 《虽有佳肴》:本文通过论述“佳肴”与“食”、“至道”与“学”的辩证关系,引出了“教学相长”的观点,并告诉我们:学习是一种实践活动,必须用实事求是的态度来对待,不能掺杂虚假或者骄傲浮躁。 《大道之行也》:本文通过对理想社会特征的描述,阐明了儒家思想中“大同”社会的基本特征,表达了作者对这种理想社会的向往之情。同时,也反映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三、文言知识积累 (一)通假字 ①学学半(“学”同“敩(xiào)”,教导) ②选贤与能(“与”同“举”,推举)

③矜、寡、孤、独(“矜”同“鳏(guān)”,老而无妻) (二)古今异义 1.不知其旨.也 古义:味美;今义:意义。 2.虽有至.道 古义:好到极点;今义:到。 3.教然后知困. 古义:困惑;今义:困难。 4.教学相长.也 古义:推动,促进;今义:增长。 5.大道 ..之行也 古义:指儒家推崇的上古时代的政治制度;今义:大路。 6.讲信修.睦 古义:培养;今义:修理。 (三)词类活用 1.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名词作动词,以……为亲;以……为子) 2.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形容词作名次,老年人;中年人;幼童)(四)重要虚词 1.之 ①其此之谓乎(代词,复指前置的宾语“此”) ②大道之行也(助词,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可不译) 2.其 ①不知其旨也(代词,它的) ②其此之谓乎(副词,表推测,大概) ③故人不独亲其亲(代词,自己的) ④货恶其弃于地也(代词,财货)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